有卖产业经济学论文资料的吗?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抱歉,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产业经济学各类资料有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46贴子:
产业经济学各类资料有吗
产业经济学各类资料有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产业经济学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产业经济学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 质?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 点? 3.结合一个事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4.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你如何认识逻辑推演方法和经 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第二章1.如何理解产业与市场的概念?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3.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4.简要讨论 SCP 框架。 5.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6.试利用 SCP 范式来分析某一具体产业。 7.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有完全满足可竞争市场条件的产业领域吗?请举例说明。第三章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含义及其关系。 2.请给出最小有效规模、最大有效规模的含义,以及衡量方法。 3.何为企业的适度规模?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因素及其衡量方法。 4.试举出学习曲线,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例子,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5.请指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来源。 6.假设一个行业中, 工厂规模有很大的范围。假设同一领域的工厂面临相同的成 本, 如果工厂处于同一领域, 你认为平均成本曲线会是什么形状?如果工厂处 于不同国家,你的答案会如何改变? 7.假设生产q1 辆轿车和q2 辆卡车的成本是 +80q2,请据此计算生 产轿车的边际成本并衡量范围经济:q1=100,q2=200。 8.如果有范围经济, 而且每种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一家厂商是否能弥补所 有成本?如果该厂商生产越多,平均成本下降越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能否 弥补所有成本?第四章1.简述进入壁垒的影响因素? 2.试分析退出壁垒的决定因素及其度量方法? 3.在位企业如何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4.你认为规模经济是一种进入壁垒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传统工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转换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面临巨 大的进退壁垒,试分析进退壁垒及其影响。 6.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7.实证证据表明:在 20 世纪 70 年代,拥有 IBM1400 计算机的公司在进行新采购 时与其它公司购买 IBM 计算机的可能性相等; 相对于没有 IBM360 的公司而言, 拥有 IBM360 的公司则更有可能继续购买 IBM 计算机。IBM1400 使用的软件对 于 IBM 后继的产品(360,370,3000 和 4300)并不适用,而 IBM360 使用的软 件也适用于 370,3000 盒 300。你如何解释这样的结果? 8.案例分析 案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汽车作为当今世界最普通但又具有较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已成为现代 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示器。汽 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后向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前向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技术方面要求很强的综合配套;在经济性方面要求大规模生产,是典型的规模 经济产业,投入产出效率高;能够为社会提供较为广泛的就业机会。所以,汽车 工业的水平实际上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正是因为 如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从 1953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算起,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 经走过了 40 多年的历程,到今日发展到年产超过百万辆的规模。初步形成了大、 中、小企业相结合,主机厂和零部件配套厂相结合,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具有一 定规模和基础的汽车工业体系。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53 年到 1978 年,这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的任何一项建设都是在国家的集中 计划指导下进行的。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采取了集中有限力量进 行重点建设的办法, 先后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及一些零部 件厂,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应当说,那时的生产能力虽然十分 有限, 却基本上是与需求水平相适应的。 这一时期的汽车产品主要是中型载货车, 产品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 对企业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按市场需求 生产和竞争的机制。 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 1979 年到 90 年代初期,这是我国汽车工业 的成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被打破,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增强。 在这一阶段,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 用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需求同样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放权让利和财政包干, 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的推动下,一大批生产轻型、重型货车的地方企业应运而生,开始形成了一汽、 二汽、重汽、南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多种类型汽车生产基地,并出现 了可喜的国内汽车工业的竞争局面。 虽然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 “缺重、 少轻” (即缺重型车、少轻型车)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同时也出现了整车厂数量很多而产量水平偏低,同一产品生产分散,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厂家缺 少的严峻问题。 80 年代初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轿车的需求量猛增,然而,轿车生产能力在我国汽车工业中却是微乎其 微,产品结构上的缺陷导致了供需的尖锐矛盾。 1987 年我国政府决定加快轿车工业的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 下, 首先开始了大规模建设上海轿车工业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国轿车工业现代化 历程的起步。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 8 个轿车生产点,轿车产量从 1986 年 的 1.25 万辆增加到 1993 年的 23 万辆。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技 术引进、 消化吸收和建设改造并举, 整个汽车工业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方面, 汽车生产能力提高了,总产量从 1979 年的 1.8 万辆增加到 1991 年的 7l 万辆;另 一方面, 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重型载货车转变为以重型载货车为主, 重型、 轻型、 微型货车等多品种商用车、专用车、客车同时发展的比较合理的结构,而且轿车 的比例不断上升,轿车的水平也大大提高,有的轿车产品已经接近国外 80 年代 初的水平。 从 80 年代开始,国际知名的汽车公司陆陆续续以合资企业的形式直接投资 进入中国市场。1990 年以前进入的厂商绝大多数为中小规模的企业,项目投资额 普遍较小。 年代以后, 90 世界跨国汽车生产寡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 例如, 德国大众和奔驰、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日本铃木和丰田等。 第三阶段从 1994 年颁布《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起至今,这标志着中国 汽车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4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 策》是最早制定的专门产业政策,它总结了我国汽车工业 40 多年的实践经验和 教训,立足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前提,考虑到加入 WTO 将使汽车 工业面对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激烈竞争, 需求方面已从昔日单一的公费购车转 向多元化主体购车, 私人购车上升趋势明显等内外条件的变化,提出了本世纪末 和下世纪初汽车工业发展的方针、措施和方向。 (二)不同时期汽车制造业进入与退出企业数量变化 全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数从 1949 年开始逐渐增加,直到 1991 年达到 3143 家的 高峰量, 时间跨度为 42 年之久, 此后就稳定在 2850 家左右(为高峰量的 90. %)。 68 而汽车摩托车配件企业数从 1949 年开始逐渐增加,直到 1990 年达到 2417 家的高 峰量,时间跨度为 41 年之久,此后就稳定在 2110 家左右(为高峰量的 87.3%)。 若全国汽车制造业只包括汽车、改装汽车、车用发动机企业,则汽车企业数 从 1956 年开始逐渐增加,到 1985 年后伴有某些年份上的减少和增加相互交替, 到 1992 年达到高峰量 124 家, 此后一直稳定在低于高峰量的水平上, 122 家(为 为 高峰量的 98.39%)。 改装汽车企业数从 1949 年开始逐渐增加,到 1990 年后伴有某些年份上的减 少和增加相互交替, 1993 年达到高峰量 552 家,此后一直稳定在低于高峰量的 到 水平上,大致在 520 家(约为高峰量的 94.2%)上下波动。车用发动机企业数从1956 年开始逐渐增加,到 1985 年后伴有某些年份上的减少和增加相互交替,到 1991 年达到高峰量 65 家,此后一直稳定在低于高峰量的水平上,在 60 家(约为高峰量的 92.3l%)上下波动。退出率最高的是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其次是车用发 动机和全国企业数(至 1996 年退出未完成),退出率最低的是汽车和改装汽车。 汽车制造业各行业的增加幅度比较大,而达到高峰量后的减少则比较平缓, 这证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没有大幅度的退出, 这种现象的形成有体制上的原因― ―汽车工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具有高度相关性;在改革开放前,进入汽车制造 业的政策性壁垒较高(要由中央政府批准),进入的汽车产业的企业不多,因而 退出的企业也少。 (三)我国汽车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与规模经济现状 国际经验表明, 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是促进汽车工业高速增长,提高经济效率 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 中国汽车制造业以大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大生产 分工协作体制始终未真正形成, 而规模效益较差的小企业却大量无序繁衍,降低 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集中度系数看,按照历年的统计资料估算,中国重型汽车 的 CR4(以前 4 家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计算)在 80%左右, 摩托车的 CR4 在 60%左右, 轻型载货车的 CR4 在 70%左右, 只从这些产品看集中度还是比较高 的。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前 4 家企业的集中度系数 CR4 一般均在 95%左右,中国 汽车制造业前 31 家企业集中度 CR31 只有 50%左右,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清楚地 表明, 中国汽车制造业不属于卖方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应该属于垄断竞争型 市场结构。 再从汽车企业的绝对规模看, 世界汽车最大的生产厂商一般年产均在几十万 辆之上,1987 年年产百万辆以上的厂商已达 1l 家,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商― ―通用汽车公司年产 500 万辆左右。 按中国 1995 年汽车工业已形成的生产能力计 算,122 家生产厂商的平均生产能力只有 26929.22 辆;而 1996 年中国各类汽车总 产量为 1474905 辆; 1998 年总产量为 163 万辆, 家生产厂商(厂商数量比日、 122 美、 英、法、德、意 6 国的总和还多)的平均年产量只有 12000 辆左右。 另据资料显示, 进入 66 家中国大型机械企业集团的 11 家汽车公司 1995 年的 营业额仅为通用汽车公司的 10.%, 4 福特公司的 11.%, 9 克莱斯勒公司的 28.%。 5 再看代表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轿车生产, 1996 年世界轿车产量超过百 万辆的厂商有丰田、通用、PSA、大众、雷诺、福特、菲亚特和日产 8 家,而同 年中国轿车总产量只有 391099 辆, 且不论中国总共有多少家轿车生产厂商, 大家 较为熟知的就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天津夏利、长安奥拓等。估计中国轿车的MES 也应在年产 30 万辆,由此可知差距之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5 年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资 料计算,到 1995 年底已形成的汽车生产能力为 3285365 辆,而 1995 年实际汽车产 量为 1452691 辆,当年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44.22%;其中 1995 年底已形成的轿车 生产能力为 518976 辆,1995 年轿车实际产量为 337024 辆,1998 年轿车年产量为507100 辆,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64,94%。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汽车制造业的效率不能令人满意。当然,由于关税降低,各种品牌型号的进口汽车对国内汽车的 销售是一个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如果国内汽车厂商能 够在经济规模水平之上进行生产,从价格和各种服务上与进口汽车展开有力竞 争,就绝对不会是今天的局面。 可见, 尽管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相对变化不大,但由于国内最 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低于最小有效规模,因此,我国的汽车产业需要调整 或减少非经济性进入与退出壁垒,增加经济性进入与退出壁垒,提高企业规模经 济效益,最终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结合本案例,请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主要有那些? (2)如何评价“我国整车厂数量很多,而产量水平偏低,同一产品生产分 散,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厂家缺少的严峻问题”? (3)如何正确运用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政府产业组织政策,引导我国汽车 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主要参考杨蕙馨著,《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 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 年 6 月,第 118~244第五章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关系。 2.测定市场集中度的 3 个主要指标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影响市场集中的主要因素。 4.市场集中与利润率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5.寻找并分析一个有关市场集中的案例。 6.以固定资本数量近似作为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请同学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 工业年鉴中查找有关数据资料,分析规模经济水平与行业集中度之间的相关关 系。你得到二者正相关的结论了吗?如果没有,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7.请同学们从行业统计资料上查找有关数据,选择至少 3 个行业作为分析对象, 分别以 CR4、CR8、HHI 衡量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对不同指标的计算结果作简单 比较。第六章 1.企业内部一体化与企业间的一体化有什么区别? 2.简述企业一体化战略的形式。 3.简述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 4.分析企业实施混合一体化战略的利弊。5.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6.制造商应该自建销售渠道还是委托其它独立销售商零售产品?为什么? 7.举一横向并购的具体案例,并说明促使该并购发生的原因。第七章1.《经济学家》杂志的初次定购价低于再次定购价。合理吗?如果是价格歧视, 属于哪一种?2.成本加成定价法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否矛盾?为什么?3.为什么衡量掠夺性定价所依据的成本不是平均成本,而是平均可变成本? 4.美国一铁路公司向州际商业委员会提出申请, 要求允许在一条铁路线上将货运 价格每吨 11.86 美元降为 5.11 美元,目的是要与一家从事汽车――驳船运输的公 司进行竞争。这两家公司的成本情况如下: 平均可变成 本 (美元/吨)平均成本 竞争者 (美元/吨)铁路公司 汽车―驳 船公司7.59 5.194.69 5.19 由于铁路的固定投资大, 所以平均成本大大高于平均可变成本,而汽车―驳 船公司的固定成本低, 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几乎相等。是根据产业组织理论 回答: 铁路公司的降价方案是合理的吗?州际商业委员会是否应该同意铁路公司 的降价方案,为什么? 5.参加卡特尔的企业的利润都增加了,这是否意味着经济绩效的改善? 6.支配型厂商计划将它的市场份额控制在 60%,请作图说明该厂商的价格决策。 中国电信在 1999 年未推出了国际长途电话优惠收费举措。其优惠价格表如下:每周一至周五(不含法定节假日)单位:元/分钟7:00-21:00 第 1-3 分钟 第 4 分钟起 9.9 4.921:00-24:00 7.9 3.90:00-7:00 5.9 2.9每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单位:元/分钟7:00-24:00 第 1-3 分钟 第 4 分钟起 7.9 3.90:00-24:00 5.9 2.9资料来源;中国电信 1999 年 12 月 28 日报刊广告《长话、何必短说》 请问: 中国电信在此采用了什么定价法?这一优惠举措是否改善了经济绩效? 7.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述卡特尔串谋(结合图形加以分析)。 9.在连续几年严重损害波音和空客利润的价格竞争之后, 两个企业最近保证不再 陷入另一场价格战。但是在 1999 年 6 月,波音作了一笔特别的生意,即以特别 优惠的价格向一家租赁企业销售了 100 架小型飞机。空客紧接着也推出了同样的 措施。为什么在飞机生产者中很难形成合谋,为什么很难避免价格战? 10.互补商品如何定价?举例说明。第八章1.一制药产业有两家厂商,每家厂商在开发一种新药的研究上都投入了大笔资 金。一家厂商成功了,而另一家厂商破产了,一经济学家计算了成功厂商的收益 率并发现它的收益率十分高。 请讨论:成功厂商是否具有市场力量?政府要为此 做些什么? 2.在许多产业中价格与边际成本有足够大的偏离,但长期收益率没有大幅度提 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3.为什么在解释绩效的方程里经常包括广告―销售和资本―销售比率? 4.集中率通常是一厂商的国内生产份额。如果一个国家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 样的集中率会失去意义吗? 5.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近年来出现了需求不足的约束,你认为原因是什 么?可行的政策选择是什么? 6.一软件产业的两家厂商。每家厂商的开发一种新软件上投入 R&D 资金。一家 成功而另一家厂商破产了。 一学者计算了厂商的收益率,并发现它的收益率十分 高,你认为成功厂商有市场力量吗?政府是否要为此采取措施?7.你认为是大企业的研发效率高还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效率高?为什么?8.试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竞争。 9.你认为我国哪些行业广告竞争比较激烈,哪些行业广告竞争太少,原 因是什么?第九章 1.你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2.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简述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5.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是什么?第十章1.简述产业关联的涵义、产业关联方式和类型。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价值部分的经 、 、 济含义。 3.简述实物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4.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5.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6.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 7.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8.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9.筒述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主要内容。 10.简述价格波及效果的含义,怎样进行价格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11.产业关联的实质是什么? 12.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差异是什么? 1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方法。 14.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含义及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有哪些? 15.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概念及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16.案例分析题――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是深刻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 分析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关联 的变化对产出结构产生的影响,一般可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最终需求诱 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需求诱发依赖度等指标来描述。 从经济意义上看,投入产出逆矩阵系数的列合计,反映了该部门对所有部门 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与拉动的绝对水平, 也就是表示当某一部门增加单位最终 需求时,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对各部门所要求的生产量,可称之为影响力程度。 而影响力系数, 是指各部门对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的相对水平,它是 通过各列和的总计除以部门个数所得到的平均值与各部门列和的比率。 影响力系 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与影响力系数相近的另一个指标,就是感应度系数,它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 门都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 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供应量。感应系数涵盖了消费需求、投资 需求和出口需求,感应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需求的影响越大。 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是指满足一定量的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与间接 消耗而对某部门所需的总产出额。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则表示增加某项单 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部门生产额,也就是对不同部门的波及程度。生产诱发系数 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越大;各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是指某项最 终需求对某部门的诱发额与该部门总产值的比率, 它反映了各类最终需求对某部 门增加值的需求贡献, 也就是说,某一部门的增加值的实现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消 费需求来实现,又有多少是通过满足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来实现的。 按照影响力与感应度、 最终需求诱发系数以及各部门生产对各类需求依存度 的计算公式,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5 年》《中国投入产出 、 表 1987 年》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三个表格。 表1 1995 年影响力与感应度及其变化 1995 年影响力与感应程度系数 产 业 影响程度 影响力系数 应程度 感应度系数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1.95 2.27 2.10 2.65 2.45 2.44 3.29 3.37 3.00 0.73 0.84 0.78 0.98 0.91 0.91 1.22 1.25 1.12 4.87 2.15 2.57 1.77 1.83 2.40 4.72 1.52 1.60 感 影响力系数 应度系数 1.81 0.80 0.95 0.66 0.68 0.89 1.75 0.57 0.59 0.00 ?0.01 0.08 0.06 0.11 ?0.14 0.02 0.05 ?0.03 感
年变 化?0.28 ?0.27 ?0.07 ?0.03 0.03 ?0.04 ?0.06 ?0.05 ?0.08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 应业 石油加工业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化学工业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 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 造业 机械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 饮食业 旅客运输业3.12 2.271.16 0.842.75 2.791.02 1.040.04 0.02?0.10 ?0.052.60 3.07 3.09 2.790.97 1.14 1.15 1.042.59 1.18 7.66 3.080.96 0.44 2.85 1.150.11 ?0.03 0.03 0.01?0.04 ?0.10 0.23 0.192.99 3.17 3.09 3.26 3.19 3.15 2.941.11 1.18 1.15 1.21 1.19 1.17 1.096.35 2.44 4.23 2.94 2.89 2.48 1.422.36 0.91 1.57 1.09 1.07 0.92 0.53?0.03 0.01 0.00 ?0.01 ?0.02 ?0.11 0.030.13 0.04 0.02 0.18 0.12 ?0.02 ?0.082.98 3.10 2.97 2.15 2.04 2.40 2.131.11 1.15 1.11 0.80 0.76 0.89 0.791.39 1.27 1.21 3.28 5.79 1.29 1.350.52 0.47 0.45 1.22 2.15 0.48 0.50?0.01 ?0.02 ?0.09 ?0.01 ?0.06 ?0.20 ?0.040.05 ?0.20 0.00 0.28 0.56 0.03 ?0.03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金融保险业 行政机关2.07 2.30 1.96 2.360.77 0.86 0.73 0.882.18 1.55 2.20 1.000.81 0.58 0.82 0.370.04 ?0.13 0.24 0.090.22 ?0.19 ?0.32 ?0.0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5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1987 年》 、 。 表2产 业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 应业 石油加工业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化学工业 C1 0.147 0.005 0.006 0.002 0.006 0.057 0.028 0.018 0.005 0.012 0.012 C2 0.115 0.005 0.006 0.002 0.005 0.090 0.042 0.035 0.007 0.019 0.0121995 年最终生产诱发系数C3 0.262 0.011 0.012 0.004 0.011 0.147 0.071 0.053 0.012 0.031 0.024 C4 0.006 0.002 0.003 0.001 0.002 0.003 0.006 0.001 0.002 0.010 0.004 C5 0.269 0.012 0.015 0.005 0.013 0.150 0.077 0.054 0.013 0.041 0.029 I 0.029 0.008 0.010 0.010 0.016 0.008 0.021 0.004 0.013 0.013 0.019 B 0.035 0.000 0.002 0.001 0.002 0.018 ?0.05 0.002 0.000 0.006 0.002 NX 0.010 0.001 ?0.001 ?0.004 0.000 0.004 0.041 0.034 0.000 0.013 0.0000.008 0.001 0.0570.009 0.002 0.0640.017 0.003 0.1210.005 0.00 0.0180.022 0.004 0.1380.016 0.002 0.0610.002 0.000 0.012?0.002 0.001 ?0.008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 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 造业 机械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 饮食业 旅客运输业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金融保险业 行政机关0.0180.0100.0280.0060.0340.0660.0030.0020.018 0.008 0.015 0.007 0.010 0.010 0.0010.020 0.010 0.015 0.007 0.015 0.014 0.0010.038 0.018 0.030 0.015 0.025 0.025 0.0030.008 0.003 0.007 0.007 0.003 0.004 0.0010.046 0.021 0.038 0.021 0.029 0.029 0.0040.097 0.033 0.108 0.042 0.035 0.029 0.0050.006 0.002 0.014 0.010 0.005 0.011 0.000?0.015 0.003 ?0.031 ?0.006 ?0.002 ?0.005 ?0.0030.002 0.001 0.001 0.013 0.033 0.006 0.005 0.010 0.019 0.009 0.0000.002 0.002 0.001 0.014 0.038 0.012 0.005 0.014 0.015 0.015 0.0000.003 0.003 0.002 0.027 0.071 0.018 0.010 0.023 0.034 0.023 0.0000.002 0.001 0.003 0.008 0.011 0.002 0.003 0.028 0.038 0.003 0.0570.006 0.003 0.005 0.035 0.083 0.019 0.014 0.052 0.072 0.026 0.0000.002 0.003 0.220 0.029 0.067 0.003 0.003 0.017 0.007 0.013 0.0000.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00 0.000 0.001 0.001 0.002 0.000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2 ?0.001 0.002 ?0.005 0.000 0.000注:C1:农业居民消费;C2:非农业居民消费;C3:居民消费;C4:政府消 费;C5:最终消费;I:投资;B:存货投资;NX:净出口。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5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1987 、 年》 。表 3 :1995 年各部门生产对各类需求的依存度产业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 应业 石油加工业 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 化学工业 C1 C2 C3 0.7 0.6 0.6 0.5 0.6 0..1 0.0 0.7 0.5 0.0 0.0864 K 0.7 0.4 0.0 0.1 0.3 0.3831 B 0.6 0.0 0.7 ?0.5 0.1 0.0408 NX 0.9 ?0.0 0.0 ?0.5 0.0 ?0.00520.4 0.6 0.8 0.5 0.4 0.5 0.1 0.4 0.5 0.5 0.10.3 0.7 0.30.5 0.59350.9 0.08700.6 0.29780.5 0.0597?0.4 ?0.0380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 制品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 造业 机械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 饮食业 旅客运输业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金融保险业 行政机关0.80.26990.05480.63390.02590.01540.3 0.7 0.8 0.0 0.6 0.7 0.70.4 0.1 0.0 0.04350.0 0.2 0.1 0.14750.2 0.2 0.7 0.83050.6 0.9 0.5 0.0291?0.8 ?0.5 ?0.2 0.44210.7 0.3 0.7 0.9 0.0 0.2 0.6 0.0 0.1 0.4 0.000 0.0000.3 0.1 0.1 0.6 0.9 0.0000.5 0.0 0.7 0.5 0.3 0.99720.7 0.1 0.9 0.2 0.1 0.0000.4 0.9 0.5 0.4 0.6 0.0000.9 ?0.8 0.8 ?0.3 ?0.1 0.0028注:C1:农业居民消费;C2:非农业居民消费;C3:居民消费;C4:政府消 费; K:资本形成;B:存货;NX:净出口。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 1995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1987 、 年》 。 请结合该案例回答: 1.根据新的统计数据和有关公式,计算新时期我国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 关联表,并进行分析。 2.本文的案例表明,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产业之 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往往体现为一种技术上的联系,但技术大多服务于市场,因此 就会受市场上交换关系的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体会? 3.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相比, 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 存在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这种差异,对我国经济增长 战略的制定有何影响?第十一章1、试述产业布局理论的主要内容。 2、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3、试说明产业国际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4、试分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战略和策略。 5、分析区域开发与布局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6、试分析中国产业布局的政策演进过程及未来产业布局的基本取向 7、案例分析: 资料 1: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是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密切相关的,1984 年中央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国家对开发区的基本要求是 “三为主、一致力” ,即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致力于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 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开发区在我国全面展开,各种类型的 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起来。工业园区建设的初衷是以利用外资为主,因此,园区 内的工业主要以区外企业为主。 因此,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外力驱动型经济增长方 式。正因为如此,就使得很多工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自己的 区域背景,致使园区的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相脱节,缺少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不 能实现园区与所在区域产业的联动发展。与工业园区不同,产业集群强调产业之 间的紧密联系,是依靠内力发展的理论。但是,在有的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 联系非常密切,形成了产业集群。因此,工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空间, 能否形成产业集聚则要看企业之间的联系状况。 资料 2: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 外 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 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和新加坡李 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 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启动。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位于苏州城东。西起苏州古城东侧,东邻昆山;北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 312国道和娄江;南有机场路和吴淞江。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精神,首 期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 规划发展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 个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国际化 现代化工业园区。 为了保证园区项目的成功,中新两国政府建立了由我国李岚清 副总理和新加坡李显龙副总理共同主持的、 两国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协调 理事会。 江苏省建立了以陈焕友书记任组长的苏州工业园区领导小组。两国政府 和江苏省对园区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 园区作为国务院实施长江流域 开发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充分发挥上海的辐射效应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加快江苏的改革开发步伐,促进江苏经 济国际化进程,以进一步推进中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资料 3:苏州工业园区自 1994 年 5 月正式启动以来,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世 界瞩目的进展, 区域经济年平均递增率一直保持在 50%左右, 累计实现合同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在 38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园区已经成 为国内公认的中国发展速度最快、 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并两度上榜英国 《企 业测位》杂志“亚洲十佳工业园区” 。作为一个强力的支撑点,园区使母城苏州 市入选美国《新闻周刊》2001 年“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 。最近,中国六城市被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定为“全球最具活力城市” ,苏州市榜上有名。 试用产业布局的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园区经济现象。第十三章1、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是什么? 2、产业竞争力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3、试述衡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4、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有何联系? 5、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主要作用是? 6、比较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异同点。 7、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和基本理论,论述如何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第十四章1、什么是产业政策? 2、阐述产业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 3、产业政策有哪些特征?影响产业政策手段的因素有哪些? 4、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有哪些? 5、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6、产业政策的评估主要应采用哪些方法? 7、产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有哪些? 8、阐述产业政策作用及其局限性。 9、如何理解产业政策的时代性和阶段性? 10、何为产业政策效应的自然偏差和人为偏差? 11、举例说明日本的产业政策。第十五章1、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含义。 2、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目标有哪些? 3、阐述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理论。 4、请列举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若干产业结构政策,并加以归类。 5、说明欧美国家产业布局政策转变的内在原因。 6、简述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必要性。 7、简述产业结构升级政策的基本内容。 8、结合我国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说明政府制定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必要性 与政策效果。 9、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影响一国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策主要 因素。 10、说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策的对象、目的和具体内容。 1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2、阐述美国和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及其经验教训。 13、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发展种国家在运用产业结构政策时,如何处 理好保护民族工业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4、以衰退产业政策为例,说明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条件、功能、手段和局 限性。 15、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现状和未来的调整方向。 16、产业布局政策有哪些重要内容? 17、我国产业布局政策的演变过程及今后的基本方向。 18、用产业布局理论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 19、举例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过程。第十六章1、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有哪些? 2、何谓有效竞争?有效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3、如何衡量有效竞争? 4、决定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如何把握规模经济、市场集中与进入壁垒三者之间的关系。 6、简述反映产业特征的基本指标。 7、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 8、如何理解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 9、阐述产业组织政策二元性的适用性。 10、简述产业组织政策体系。 11、举例说明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 12、中国的产业政策取向是什么?第十七章1.影响垄断势力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 3.现阶段我国市场上存在的垄断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4.谈谈你对我国刚出台的反垄断法的看法。 5.简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竞争的关系, 并是否应该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合并? 6.垄断的社会成本及收益如何衡量? 7.美国反垄断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反垄断的启示? 8.政府如何界定合法和非法垄断的界限? 阅读本章案例,试思考下述问题: 9.如何解决创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多功能化与市场支配力的扩张之间的矛盾? 10. 如何看待垄断企业给消费者带来“价廉物美”的产品?11. 在高新技术条件和全球经济条件下,如何定义垄断?法律是鼓励还是反对垄断? 调研讨论题题目(可以选择其一):12.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报道,讨论我国中石油和中石化企业垄断合理性?讨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应该如何管制和防止外商投资的垄断问题?第十八章1.结合一个具体事例,讨论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2.如何理解自然垄断产业的成本弱增性?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政府管制与竞争的替代效率。 4.试论在自然垄断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基本思路。 5.什么是激励性规制?实施激励性规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6.试比较美国和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及其局限性,如何构建符合我国情况的价 格管制模型。 7.如何制定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 8.放松规制理论对中国当前的规制实践有哪些启示? 9.讨论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理论的发展路径和研究主体的变化。 10.试评述中国当前的缺电的形势和电力产业管制改革的关系。 通过阅读本章案例,试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1.电信产业中原有企业为什么不愿与新企业联网? 12.为什么说联网管制是电信产业政府管制的一个核心问题? 13.请谈谈联网管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政策措施。 调研题目(可以选择其一): 14.调研浙江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集团,并分组写出调研报告。 15. 收集我国航空产业管制改革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作分组讨论, 并撰写报告。
产业经济学 - 1.市场势力:厂商能够定价高于成本,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2.纵向产品差异:相互竞争的产品间,存在着一个公认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按照这个 标准...《产业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规制、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业...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产业经济学网上作业题(2015 更新版) 一.名词解释 1 搭配销售: 2 可竞争市场: 3 主导产业: 4 产业结构政策: 5 马歇尔冲突: 6 集中...产业经济学笔记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概述一、什么是产业 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组织)的集合。 产业是...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及其分类(了解)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产业组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 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1. 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 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基本和第二版一样。《产业经济学》复习思考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09-15暨南大学_产业经济学_复试题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暨大产经复试题目 2009 年产业经济学复试笔试真题一 简答 1、什么是自然垄断产业?为什么需要...产业经济学论文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方工业大学 《产业经济学》课程试卷 2015 年秋季学期开课学院: 经管 考试方式:其它 班级 工商研-15 姓名 吕颖艺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