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印刷钞票印刷风格ps动作 每次都弄凹凸版 它们以前弄了用回就行阿,为什么还要天天做?

当前位置: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4 地球上的水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 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 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 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第四单元 4.1 谁最关心天气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光盘、录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气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同时将学生说的各种天气板书在黑板上。例如:炎热、干旱、有 风、寒冷、有雾、暖和、暴风雨、大风、晴天、下雪、凉爽、沙尘暴、台风、冰雹、下雨等。 (3)讨论你喜欢的原因。 (4)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 (1)教师示范例。 (2)学生自己设计,并写在书的格中。 5.怎样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1)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3)怎样关心天气预报。 (三)作业: 1.课后关心天气预报。 4.2 测气温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了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 P83 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 P41 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 (2)思考: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4.3 雨 下 得 有 多 大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能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三、教学过程 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 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 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 底下得有多大。 因此, 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 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 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 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对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每个学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 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 。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 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四、教学后记4.4 今天刮什么风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体验――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创设浓郁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归 纳、概括及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风的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知识与技能:1、知道风的特征; 2、能够用一些常见材料制作风向标、风力计,能用风向标、风力计初步测量 风向、风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大扇子一把、风铃、自制风向标、实验报告单。 学生材料:彩色纸条、塑料泡沫小球、棉线、彩色小旗、纸风车、布条。 过程设计: 活动一 体验 一、了解风的特征 1、 谈话: (指着风铃)问:知道风铃为什么会响吗? 关于风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意 图]: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述,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激发兴趣,体会科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 2、 了解风的特征 ⑴体验:风的特征 ①老师送一份礼物给你们,请你们张开手。 (用大扇子朝学生们扇,扇起风)接住啦,别松 手!现在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 ②那好!拿不出,就睁大眼睛看,看看老师究竟送什么礼物给你们。 (用扇子朝学生手上扇 风) 。 ③、这样吧!你们看又看不见,抓又抓不到,那就用鼻子去闻闻看,看看这礼物是什么味。 (再用扇子扇向学生) 。 ④、谈话:老师送给你们的这份礼物究竟是什么?能说说风的特征吗?小组讨论一下。 ⑵、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归纳出风的特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感觉得到(板 书) 。 [意图]: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互动式开放性问情境,引 导学生体验,使本次的学习活动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从情境中认识并归纳出风的 特征。 活动二 实 践 二、观测风向、风力 (一)、讲解:风有特征,同时也有风向和风力。 (二) 、认识风向 1、 (打开教室里所有的窗子)问:风从哪儿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打开课件,了解风向及测量风向的方法。 3、讲解风向标的制作步骤。 4、关注学生如何制作风向标。 [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科学仪器的能力。 (三) 、认识风力 1、情境创设:打开教室里的电风扇(风力由小到大) 。 2、问:风力变化时,你发现了什么? 3、看课件,了解风力的等级划分及测量风力的方法。 4、认识风力等级划分: 0 级 ―― 烟柱直冲天 1 级 ―― 轻烟随风偏 2 级 ―― 红旗迎风展 ?? 5、关注学生用手中材料测教室、室外风力,给风力划等级。 6、关注学生汇报观测结果。 [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制的科学仪器去测量、分析现实生活问题。教师力求作 到“教”为“学”,“学”为“用”服务。 活动三 应 用 三、拓展、应用 1、今天我们了解了风的特征、风力、风向,你能不能说说今天刮几级风、风向如何? [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议一议,风向和风力与人们的关系。 看课件,提问:风力和风向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看课件,师讲解。 3、你能不能将你所了解、观察到的风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⑴、出示诗《风》 ,朗诵诗(配乐) 。 ⑵、续写该诗。 (放音乐) 4、欣赏学生作品。 [意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科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风 风的特征: 看不见 摸不着 闻不到 感觉得到 风 风 向: 东 南 西 北力: 0 级 ―― 烟柱直冲天 1 级 ―― 轻烟随风偏2 级 ―― 红旗迎风展 ?? 1、写发现时,应当对比室内外的测量结果来写,也可以把在测量过程的发现写下来。 2、在进行汇报时,应用“今天刮____风,风力_____级”和“我们在测量过程中还发现了 _______”的句式来回答。第五单元 常见材料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 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 P85 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 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研究纸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同 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 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 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 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 说一说, 在你的记忆中, 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 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 综合表达: 设计一份广告, 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 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纸及其文化。开展一些参观 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 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 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5.3 我们穿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 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 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 P53 上图的 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 的气味, 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 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 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 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5.4 玻璃和陶瓷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 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 被打碎等。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 (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 同点。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 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 “ahina” 。 (2)学生阅读 P56 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三)课后作业。 用泥土制作一个陶瓷模型。 5.5 材料的使用与环境 [设计理念]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 分的科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操作实践、网络学习, 使学生对不同材料有具体的认识, 并能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关系, 认识到自然界资源 是有限的,从小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突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享有 个性化, 自主化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特色]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整合,采用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关注 学生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通过课件演示动画片创设情境。请说说看了后有什么想法? 2、揭示课题: 《材料的使用与环境》 。 (有关环境保护的动画片所创设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材料的 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1、关于材料的使用与环境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由被动探究变为主动探究,突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 三、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检查学生收集材料的情况。 2、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试着分类。 3、小组合作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4、交流、评价分类的结果。 5、 让学生在电脑上给物体分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活动和交流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 实践、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不同材料有具体的认识。让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科学的自信心。 ) 四、认识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1、指导学生到网上去查寻有关资料。 2、交流各组收集的图片资料。 3、讨论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4、讨论我们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5、垃圾分类小游戏。 (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结合,通过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 主选择所学内容,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关系, 认识到自然界资源是有限的, 从小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 垃圾分类游戏既能调动学 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 五、知识的延伸。 1、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科学和环境保护的网址。 2、鼓励学生课外探究问题。 (科学充满着奥秘,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第六单元 6.1 观察与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并画下自己的眼睛,提出有关眼睛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2)利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利用显微镜观察人民币盲文及布纹。 (3)听各种声音,并借助纸喇叭、听诊器等工具听大树的“心跳” 。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观察。 (2)知道观察的作用――发现事物的特征及现象,提出问题。 (3)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 (2)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3)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二.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各种食品、布袋、纸喇叭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 。 2.眼睛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它有些什么作用呢? (二)自主学习: 1.观察眼睛: (1)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小镜子看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2)向同学描述自己的眼睛,并在 P88 的圆圈中画出你眼睛。 (3)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眼睛。 2.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1)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人民币、邮票、布料、书中的画面、手心?? (2)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分析观察到的人民币的情况: (以下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课 后继续去研究。 ) 第五套人民币 10 元纸币主色调为蓝黑色,票幅长 140mm、宽 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 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10” 、面额“ 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 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 主景为“长江三峡”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 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 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问:第五套人民币 10 元纸币采用了哪些防伪措施? 问:第五套人民币 50 元、10 元纸币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答:第四套人民币防伪技术有十几种,主要包括: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线[1990 年版] 、手 工雕刻头像、雕刻凹版印刷、对印图案等。实践证明,传统的一些防伪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研制开发第五套人民币时, 加强了对传统防伪技术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质量和可靠程度上下 工夫,重点是提高其技术含量。如:雕刻人像,重点突出人像的层次;安全线,增加了缩微 文字和磁性、全息开窗等;雕刻凹版印刷,突出其凹印手感等等。 同时,第五套人民币还应用了多项成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光变油 墨印刷图案、隐行面额数字、横竖双号码、 双色横号码、阴阳互补对印图案、胶印缩微文字、 红蓝彩色纤维、白水印等多项防伪技术。此外,还有多项专家防伪技术。与第四套人民币相 比, 第五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上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增加了机读技术, 便于现代化机具清分 处理。 答:第五套人民币 10 元纸币采用了 10 项公众防伪措施,具体如下: A、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月季花水印。 B、白水印:位于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图案“10”水印。 C、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纸张中有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D、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 符“¥1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开窗安全线,指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裸 露在纸面上的一种安全线) 。 E、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凹凸感强,易于识 别。 F、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 源作平面旋转 45 度或 90 度角,可以看到面额数字“10”字样。 G、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10”字样。 H、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 到正背面图案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I、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 “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 和背面主景“长江三峡”图案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J、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3.用耳朵听。 (1)描述耳朵听到的声音。 (2)你有什么办法听到更多的声音。 (3)用听诊器或纸喇叭听大树的“心跳”(这项活动可以放在课后完成) 。 (4)介绍“纳米耳”的资料。见参考书 P117。 4.用其他感官去观察: (1)模物游戏。 (2)尝味识物游戏。 (三)课后作业: 1.用放大镜观察人民币,发现其中的奥秘。 2.用纸喇叭听大树的“心跳” 6.2 用工具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 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 (1)学生仔细观察 P66 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 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 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 100 米的短跑时间。 (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 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 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 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 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 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 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讲解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并 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后的感想。 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 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 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 ,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 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 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 通过对照片的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 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 受温暖生活的同时, 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 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 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 典”DD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 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 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 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 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 庭的温暖。 教学反思:2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 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 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 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回顾成长历程,勾起生活的回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揭示主题: 《爸爸妈妈抚育我》 1、师生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有这么一位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特别关心、照顾她的人,她是谁呢? 2、生谈感受。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3、师小结揭题: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纪就能获得这么多荣誉,离不开她 妈妈全身心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 ,好吗? 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 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 (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提升、指导) (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 有的心血。 可我们还常常习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 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 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 1、观看录像谈感受。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体会他们抚育子女 的辛苦。 师: 世麟妈妈的一天是这么得辛苦和忙碌,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呢?把你们搜 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3、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你们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爸爸妈妈全部的爱,那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 么做? 4、生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 师:大家都认为,父母长辈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关心,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 平常他们这样做,你们觉得满意吗?我们来个实话实说。 5、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出示板书) ,无私地 奉献与付出着, 可我们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 大家想想, 这样对吗? ( ) 那你们就想想看,今后该怎么做呢? 6、师小结并过渡:老师明白了,你们也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示板书: 爱) ,你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那好,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大家动 起手来,亲手做一份礼物,献给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 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 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 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五、课后反思:3. 我懂事了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 (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 的游戏, 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 (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 (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 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 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 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 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DD“爸爸、妈妈的一天” ,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 访谈) 。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 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 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 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 学的爸爸、 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 有什么想法? 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 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 今天爸爸、 妈妈没来, 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 妈妈和听课的老师, 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 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 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我的感受” 。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4.健康生活每一天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 自爱的生活态度, 树立对爸爸、 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 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象的结论。 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 的行为表现。 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 么不同。 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 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明公约》 。 〖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 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D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 A,B 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 A,B 选 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 A 的有 16 人,选 B 的有 24 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 A 和选 B 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 A 和 选 B 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 A 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 B 的表示在 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 板书DDA 选项代表的观点: 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 B 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 师:选 A 或选 B 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 B 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 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 A 的学生认为,这样 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 B 的同学太自私了。 )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 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 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 (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 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 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 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 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 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 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 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 兴,是“打扰我了” ;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 。然后引导学 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 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 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 ,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 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 里也应该打招呼 “我回来了!; ” 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 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多用了 “相互” 的概念, 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显示出了 “平 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 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4-2 居家生活讲节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 (二)教师准备 1.与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所联系,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 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 与老人们座谈。 3.自制幻灯片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布置调查采访任务,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调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召开“节约与攀比” 小型讨论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 (二)调查访问过程 1. 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 2.观察访问对象的家庭,进行适当的数码拍摄。 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 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 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 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 (三)返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 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这节课, 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 习惯。 (二)探究活动 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调查过程中的欠缺,指导学生加以整 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课上有个别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他们非 要穿那种衣服?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而故意给我们做样子的?”此时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看到的、 了解到的老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交 流,使这些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是老人们的一贯作风。 ) 2.教师点拨。 在战争年代, 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 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 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 回答: “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 还有的学生说: “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 3.教师小结。 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 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 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 5.教师提出问题。 (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师: 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 不攀比、 不奢侈、 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 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 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 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 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生活中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 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模拟活动。 通过小红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分小组模拟这 一情境,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探讨与研究。 课前引导学生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 在课 上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 3.分小组模拟四种情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1)燃气泄漏; (2)有人游泳溺水; (3)有人触电; (4)有人被开 水烫伤。 4. 课后拓展,付诸于实践。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加强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并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把自己学 到的知识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教学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 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 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 模拟以上的情况, 想办法解决, 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 6 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 小红请他进来, 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 说明他跟父母很熟, 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 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 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 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二)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 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 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 有关的事例。 当学生说到车祸、 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 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 其特殊的地方, 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 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 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 (1)燃气泄漏; (2)有人游泳时溺水; (3)有人触电; (4)有 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 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 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 “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 燃气开关, 切断气源, 打开门窗通风, 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 包括不能开灯、 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 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 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 时诊治。 (2) “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 。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 了不同意见: “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 ” 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 ”教师马上追问: “你们想得很 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自 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 ”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 “你 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 (3) “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 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 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 “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 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 “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 把救人者击倒。 ”教师强调: “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 工求救。 ”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 19 页连线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 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 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 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 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 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 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 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 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 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 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 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主题一我和小伙伴 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 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3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 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焦山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 秋游的乐趣在哪里。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 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 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 * 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 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 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 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 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 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 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 同学们, 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咱们班谁的朋友最 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 ,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 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 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 与同学一起商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 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 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第二课时做人要诚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 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 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 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 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师: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 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 助。 ) 2.真情对对碰。 师: (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 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 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 了衣服, 两人应该互相谦让; 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 如××同学借书给我看, 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 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 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 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 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 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 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 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DD《我不认识你》 。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 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 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 “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 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 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 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 DD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DD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DD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 受。 )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 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 (1)告诉老师; (2)告诉家长; (3)以牙还牙,跟他对 打; (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 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 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 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 (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 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 (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 下子猜出是谁。 )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 (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 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 激动,坐得笔直。 )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 班上有这么多同学, 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 你可以对他提希望、 表达祝福, 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 鼓励他改正; 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 师: 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 (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 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 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学会友好相处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 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 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 到友情的美好。 )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 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 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 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 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请学生讨论: 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 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 不诚实、 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 虫子、 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 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 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 师: 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 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 “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 等, 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 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 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 师: 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 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 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 才一样呢? 师: (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 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 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 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 与小组同学共同讨 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 并写在卡片上, 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 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 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 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 也不理小伙伴了; 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 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 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 诺为学生保密。 ) 师: 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 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 几条写下来。 (二)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 ,把你最 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 给大家听。我们爱学习 〖本课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 来的喜悦和快乐。 3. 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 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 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 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 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 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 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 的对比作品。 )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 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 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 。不仅老师看到你 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 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 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 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 “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 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 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 师:看, “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 位表” ,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 )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 记表吧! (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 “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 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 ,如果通过了,就赶 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 (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 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还有老师、 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 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 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 写完后, 把它 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 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学生写字条,最后把幸运星放入瓶中,在乐曲的伴奏下结束本课。 )3.我们的班集体 3-1 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 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 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 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 “班集体” “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 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 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3.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4.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 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 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 采访学校大队辅导员, 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 “我 围绕 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 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 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或校长,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习状况,围绕“我班历 年来的学习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 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 ,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 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习、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 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 典型的、 有纪念意义的事例, 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 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 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 词的含义,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 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 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 “班集体中的一员” 。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 (在理解 “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 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 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DD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 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每个 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 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 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 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 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 品、 各项比赛的名次等。 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 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 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2)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 开的。 (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习成就的同时,还存在 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老师 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 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 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 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 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她请进课堂。班主任老师所讲 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 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 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 长历程的氛围中。 ) 师: 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 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 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 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 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 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 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 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 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 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 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 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 ,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 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 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 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 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 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 )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 成员。 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 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 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 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量化打分, 给予鼓励; 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 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 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 ,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 展一次活动。3-2 集体荣誉靠大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请学生回忆班集体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自己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2.搜集班集体获得荣誉的证书、奖状及照片。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将调查的材料汇集在一起进行整理。 2.确定两个讨论题目: (1)咱们班获得过哪些荣誉,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2)你认为应该怎样赢得和维 护集体荣誉?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形成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情感。 3.自觉用诚实、正直的行为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 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导入。 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构建教学活动的“情绪场” ,通过“合作光荣花”的游戏使学生 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形成粗浅的认识。 2.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 通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 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3.体验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在感 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 4.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将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制作成录像片段DD《红旗该不该得》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 过分析、讨论、书写等方式表达对该事件的看法。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 正确的判断。 5.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行动计划” ,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荣 誉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什么? 生:是花瓣。 师:一片花瓣好看吗?怎么能让它变得漂亮呢? 生:用这些花瓣组成一朵花才会变得漂亮。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用花瓣组成漂亮的花吧。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将花瓣贴到黑板上,组成一朵光荣花。 ) 师:这朵光荣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是怎么来的? 生:它是我们一起拼成的。 生: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师:光荣花是集体荣誉的象征,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它。 (板书:集体荣誉靠大家)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班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你为此做过哪些贡献, 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还真不少呢!老师这儿有一幅照片,请你们看一看。 师: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奖状、证书,但受到了好评,这也是集体荣誉。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获得的荣誉证书贴到黑板上,并用充满激励的语 言给予鼓励,使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 师:在这些荣誉中,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生:在光荣升旗班的活动中,我是主持人。我认真背台词,主持活动时没有失误。 生:我是升旗手,课下我反复练习。 生:我按时参加队列练习,各项要求我全部做到了。 生:在广播操评比中,我做到了节拍准、动作规范。 生:我的脚崴了,但坚持出勤。 师:广播操比赛时如果缺少了一个人行不行? 生:不行,那会影响我们班的成绩。 师:对,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说明他 心里想着集体,为集体赢得了荣誉。 (掌声鼓励) 生:在投准儿比赛中,我一个人投中了 12 个球。 生:我投中了 9 个球。 师:(指名回答)你参加比赛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在这次活动中,你都做了什么? 生:我是观众,我给同学们加油。 师:她这样做算是为集体出力了吗? 生:应该算。我也是观众,我为同学们加油时嗓子都喊哑了。 生:应该算,因为有了同学们的鼓劲儿,所以我们才有信心获胜。 师:在有些活动中,因为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但能为集体出主意、 想办法,能为集体呐喊助威也是为集体出力。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为集体做出的贡献,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生: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难,为集体争得荣誉。 生:我明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心中有集体。 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每一片花瓣,要想让花朵美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 力。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注 意结合学生提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凹凸印刷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