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道投资风险大 为什么大家都还乐此不疲的近义词

连锁经营真的是排队拿钱的行业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合法吗【聚惠联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7贴子:
连锁经营真的是排队拿钱的行业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合法吗
连锁经营真的是排队拿钱的行业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合法吗?为什么都是亲戚朋友邀约?还非得到异地他乡去从事?全面独家解析为你全面分析行业
★★更多行业交流请加扣 【】[行业大揭秘][空间有重要资料]★★ 亲眼目睹了很多人资金短缺被迫放弃行业,被困他乡,有家不能回,又不得已流落他乡,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经济上和名声上造成极大的损失。我把我一年多的辛酸经历写下来,分享给有缘人,希望能对考察和从事行业的人一些帮助吧。如果你去考察了,如果留在那边一个星期左右,那么可以确定的告诉你,你基本上是相信了。如果你只是在那边待的不到两天,那么你也不会相信,因为前几天你看到的都是可以通过大脑思考的,还有理性。当几天过后,你的防御完全崩溃了,相信你也接受这个东西了。然后你就去投资。因为你知道能挣到那么多的钱,也相信他们说的上总后有保底工资,有第二平台让你做。      但是现实是什么样呢,当你上最高平台后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保底工资,没有第二平台,你想做什么都没有人管你。如果下面有人加入你就有钱可拿,这就是一个分钱行业。      如果你是个行业从事者,那么你可能不会相信,你更愿意相信你的推荐人说的,毕竟他是你亲朋好友。其实你的推荐人也一样不知道行业的真实情况,他同样不知道上平台有没有保底工资,他也以为有保底的。所以才会叫你去做。   作为一个从事过行业的人,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没有保底工资,而且行业也不是guo家的,是一个私人项目。如果有人报警,肯定会进去,老总一般会出钱让你们出来除非你们A级别的人也进去了,那么你的命运就留给上帝去安排吧。    当我知道老总没有保底工资的时候,也没有第二平台的时候,对这个行业我的心里就彻底失望了。 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存在什么行业是能百分百成功的,谁能保证我们能成功呢?      钱又是怎么来的,如何赚到这么多钱?行业是以几何倍增的原理,发展人和资金的注入才能运转的,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分钱。所谓的6位数保底工资都是来自理论数据算出来的。但实际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我没有说行业不好,只是讨论行业在考察的时候,很多操作上的困难及投资的风险,是没有办法了解到的,只有从事行业以后才能感受到。      但是行业的模式是很好的,要看我们自身有没有条件去从事。因为行业是发展模式,那肯定就要一定的人脉和充足的后续资金,包括行业的一些硬性条件,从事行业就要放弃自己好的工作,全职在异地蹲守
就说我本身的阅历,1年多的异地蹲守,现已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可以吃苦耐劳的人,也让我理解了看起来简略,做起来难的道理。回忆刚来异地调查的时分,我由极度反感到后来的高度疯狂,只用了6天的时刻就振奋的参加到了职业,这样的温度坚持了一个多月,这段时刻内,上级教师们说我不像我了,像是一个 “成功者,所以我就带着“成功者”的气派去邀约我的兄弟,可是,成果并没有我幻想的好,兄弟们像是早知道相同,用各种托言躲避我。一个多月的时刻,我本人烧的通红,可是却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我的温度降下来了,我逐渐的康复了沉着,后来,在上级教师的协助下,我结尾仍是带来了几位兄弟并且入了单,但他们也像曩昔的我相同,从高度疯狂到灰心丧气,在宏大的压力下,结尾没坚持下去,打道回府了。我不可否认,这个项目是个极好的项目,合适大家来出资创业,并且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为贫困地区的开展做出了出色的奉献。可是,项目再好,不必定每小我能克服运作中呈现的难题。
最初了解这个行业之时,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次激烈的头脑风暴以后,看懂行业。认定这个行业是一次改变三代人命运的机会! 69800、3个人、1年半、几何倍增、1040万?三个名额?一生只能做一次?如果不挣钱,为什么那么多人做?而且都是家族式的?
当您看到本文,我猜您不是刚从异地考察回来,就是得到亲朋的邀约想要去异地看个究竟,但是无论怎样,首先说明您是有一定的想法和远见的,也一定是在头脑中盘旋着很多的疑问。 那么这其中很多朋友最关心的便是上总后的保底收入
投资69800回报1040万,这个天文数字对每一个到异地去考察人力资源@连@锁@业的朋友,为何不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呢?曾经我也是被1040这个数字填满了整个思维,不管家人的感受、不顾亲人朋友的劝说,一头就栽进了1040这个数字的美梦里,当时是天天在策划着自己以后的美好日子。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每天的忙忙碌碌、风风火火、跌跌撞撞的走过了几个春秋,每天和大家探讨的不是国jia大事就是某个出局老总的光辉历史,从我嘴上说出的出局老总所赚到的钱不止1040w是上亿的数,虽然我每天一直这样重复着这个话题,但是说句实话我本人还真没有见过哪位出局老总赚到了那么多钱,也没有见过谁在这个行业里面出了局。因为这样的说词就是上面复制下来的,这几个出局老总的光辉形象就是这样一直的被复制下去。现在给考察的新朋友一些忠告,希望你们不要像我当初一样幼稚的以为是宏观调控,不然回过头你会懊悔不已。首先这个行业是由谎言来支撑的,没有了谎言行业就不存在了,所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你必须的会撒谎,要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去邀约你的亲朋好友。并且在你开始学会说谎的那一刻开始,你应该知道谎言是必须一个接一个的圆下去的。还有就是手上要有15万左右的周转资金,不要以为返还的19000可以支持多久,因为你在异地要开支房租、生活费用、以及新人考察的所以开支费用,并且你从事这个行业必须的辞掉工作,那就等于你没有了而外的收入了,靠的就只有自己所有的发展,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此刻就考虑到如果没有人加入的话自己应该怎么办?开支怎么办?对吧?所以手上必须得准备个10来万的资金。如有朋友是想加入异地行业那么下面的问题也得好好考虑: 1、我们去了能不能成功? 2、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3、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4、遇到问题我们怎么样解决 5、我去从事这个行业的需要辞掉工作和去那边蹲守。 6、我们去从事就意味这没有后备 zi 金的补给。 7、为什么下面的级别为什么不知道上面的事情,而且是密不透风的? 8、去从事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吗?你考察行业是被谎言邀约去的吗?你考察听到的看到的是不是都是好的一面?是不是让你叫2--3个亲人或朋友以后就坐享其成了?当你邀约到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有了第一次收入,是不是感觉行业很好,是如此的简单,钱很好挣?精神很振奋?我这样告诉你,好的开始也预示着困难的开始,你做的过程中,慢慢就会体会到,不像考察时听到的那么简单了,二二复制、三三复制的问题就出来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叫到2个或3个人,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
①需要雄厚的后备资金;从事异地行业必须要去异地蹲守,这就意味这断了我们的后路,每个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在异地蹲守期间,我们需要房租,需要伙食费,来新人的时候需要接新朋友的费用,接个玩的好的兄弟过去用了差不多1000块,叫一个好亲戚过去的时候用了差不多1000块,而且,我们都是*电话联系发展,一个月的电话费都的话也得上百块,虽然说,只要能把新朋友留下来做行业,什么都是值得的,但是,我们谁敢保证,我们叫去的朋友都能理解,都能跟我们从事行业?
②需要广大的人际交圈;虽说我们每个人只要找三个合作伙伴,听起来感觉挺简单的,单是,真的简单吗?因为需要谎言邀约,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所以我们的邀约对象就局限在我们的亲朋好友,能够理解谎言的还好说,要是不理解,回到家里就会破坏我们的市场,就算我们的朋友留下了来,由于朋友之间都是互相认识的,又会存在争市场的尴尬局面,就算你把你的三个人都摆齐了,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你能保证你下面的人都能发展到三个人吗?
③需要做一个级别悟一个级别;当我们去考察异地行业的时候,我们是听不到行业任何不好的消息,听的的永远是某某经理,某某老总一家人在从事,赚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名车,买了什么豪宅,但是,他们真是赚了吗?真的买车买房了吗?有谁亲眼见到了?而且在行业里不准问别人来多久了?不准问别人什么级别了?不准问别人做了多少份?还不准有消极抱怨的情绪,如果真的是百分百成功的好行业,有必要弄得如此神秘吗?
④需要谎言邀约;虽说谎言分善意与恶意,但是都知道,中国人最好面子,谁都不愿意被别人骗,能够理解的还好,不能理解的破坏了我们的市场就不说了,弄得感情也没了,在行业里有多少恋人分手?亲人反目?朋友结仇?这不都是谎言惹得祸吗?
⑤需要很高的加入门槛:3800一份,还必须要高起点,必须做21份,试问中国有多少人能拿出那么多钱?很多人受异地高级业务员的蛊惑,回家变卖家产,去银行贷款来做,却从不考虑自己的能力,最后弄得倾家荡产,没脸回家,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精神压力?谁知道呢?
⑥需要很高的升总条件;异地行业升总要600份,有些因为没有三个直接经理,一千多份也没上总,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坚持到那一天,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后备资金而放弃?有多少人因为市场发展不动而放弃?一放弃,就意味着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就意味着真的要从头再来了。更可怕的是,升总后还拿不到那6位数的月工资,什么主任千元打底?什么经理万元打底?什么老总23.8万?什么第二平台?guo家项目?什么1040万?什么3%效益分红?什么45%税收?什么10%个税?一切都是这个行业编织的华丽外表而已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学习投资大师们是如何投资的(涉及相关个股,大家审慎)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536 在线学员:8220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云南白药绸缪并购25亿现金在握 云南白药绸缪并购&&&&&&&&&&日 03: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邢莉云  “现在最大问题是产能瓶颈,由于很多产品目前只能满足市场60%到70%的需求,我们经常因为没法及时满足客户想要的订单而道歉。”(<font color="#.15,-0.37,-0.99%)董事长王明辉告诉记者。在该公司位于市区的喷雾剂生产线上,一天三班都在忙着生产产品。  1999年-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2.32亿元跃升至57亿元,增长超过24.6倍;净利润从0.34亿元增至4.6亿元,增长超过13.5倍;市值从21亿元跃升至184亿元,增长超过8.7倍。  扩大产能  ‘笼子’不够大了怎么办?那就换个更大的笼子。  既然产能已成发展的最大障碍,那就扩大产能,扩大地盘。2008年,云南白药整体搬迁全面启动,一期投资10.8亿元的产业区大规模建设乘势上马,共涉及6个药厂、研发、营销、商业物流、管理和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装备40余条现代化的药品生产线,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满足14个剂型产品的生产。”王明辉指出。  至2009年6月,集团整体搬迁项目厂房主体工程施工基本完成,相关配套建筑主体工程地面建设预计7月底即可封顶,明年上半年完成建设、搬迁和认证等工作。“所有建设总投资预计比金融危机发生前节约3个亿。”在工地的实施现场,云南白药党委书记戚太云告诉记者。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医药体制改革方案。改革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意识到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我们也开始着手提升我们规模化经营的能力。”王明辉表示。  在他看来,现在医药行业的业态不够完善,中国的医药生产相对简单粗放。中国目前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一两条生产线就是一个企业,质量隐患相应增加,产品创新投入不足。  “我们呼唤更猛烈的医药改革,”王明辉称,“2006年的时候我们就在准备,重新设计了白药的盈利模式,从年,我们以每年不低于30%的速度加大资金投入,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们还新增了不少市场营销人员。”  中金公司分析师孙亮表示,已经开始的呈贡基地建设,大部分投资于2009年完成,届时将帮助公司突破产能瓶颈,为进一步扩张打下基础。维持年业绩预期,考虑增发后股份摊薄EPS分别为1.14和1.47元,同比增长31%和29%,目前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2倍和25倍。  冲击100亿  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7亿元的高峰之后,白药的下一个目标是100亿元。“我们此前提出三年冲刺100亿,但是现在社会各界希望我们更快一点,两年就要冲过100亿,这意味着要求我们在经济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两年要翻一番,我们压力确实非常大。”王明辉表示。  云南白药为此采取的对策是“稳中央”、“突两翼”,寻找新的支撑点。  现在的云南白药已经形成三大产品族群——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其它天然药物系列,先后开发培育了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痔疮膏、云南白药急救包等产品。其中,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单品已有7个,经营格局从原来的一枝独秀变为多点支撑。  很多“两翼”产品都超过了“中央”产品。如2001年,云南白药创可贴的销售额达3000万元,2008年则上升到2亿元。再比如云南白药牙膏,“现在牙膏产品一年就能卖7个亿,而我们的传统产品白药散剂一年才2个亿。”王明辉说道。  不过冲击百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达到100亿,我们自己也算了一笔帐,去年是57亿,假如今年完成70亿,那明年的增长要达到40%多,40%多的增幅在我们云南白药的历史上是个新高,因为之前我们最高也只有30%多,同时基数越大后,还要保持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很难的。”云南白药总经理尹品耀坦言。  目前白药系列的收益还不错。2008年,白药系列收入超过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中央产品群同比略增,两翼品种牙膏和透皮剂销售增长超过50%,是主要的增长动力。由于合并报表处理兴中和云健制药,报告期内普药产品销售达到3.8亿元,同比接近翻番。  “不过,如果是在现有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状态下确实很难达到100亿的要求。”尹品耀表示,公司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的手段推动白药更快发展。但是,资本的运作难度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双方企业要‘看对眼’,二是要看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在下一步的整合思路上我们也有所思考,我们做了一个战略规划。过去十年我们主要采取了一种内涵式的滚动发展方式,新药是研发和购买的方式,不断增强白药的主业优势。未来我们会考虑一定程度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我们31亿净资产中,现金超过25亿,如果遇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在资金方面应该不是太大问题。同时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会寻找一些跟我们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王明辉告诉记者。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新中国60年经济述评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是三峡大坝全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这是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排成长列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时候,全厂职工夹道欢呼。新华社发 这是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的工业样品陈列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0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参观者参观中国海尔集团展出的液晶平板电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目前国家财政收入是60年前的1000倍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央新闻单位从8月9日起联合推出“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专栏,分经济发展成就、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等24个专题,系统展示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惊人的跨越——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  在世界经济深陷衰退中,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7.1%。  “这就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十强中唯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恢复强劲增长的国家。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可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低谷。”美联社这样评论道。  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   告别贫穷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今年80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195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坐上北上的列车,投身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工业建设。他参加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选址和验收工作。在长春郊外伪满陆军医院的废墟和荒地上,只用了3年时间,一座“汽车城”神奇般崛起,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驶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富拉尔重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沈阳重机厂、大连造船厂……他眼见着一个个重工业企业拔地而起。  “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万吨水压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高尚全说,特别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国富民强——曾经是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追求、奉献乃至牺牲的理想。今天,这一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回想新中国成立前,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经济建设简史》一书这样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  “扣除价格因素后,我们现在5天创造的财富量,就相当于1952年时全年创造的财富量。”经手无数笔数据、核算中国经济“总账”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说。  一组数字标志着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  洋油、洋火、洋钉、洋布,这些名称曾经深深刺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部门中国都有,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  经过60年的努力,神州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时曾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雄奇诗篇。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309米巍巍大坝横江而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路长度增长约38倍,铁路增长约3倍,民航里程增长200多倍。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从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现在的近五成,城市的数量增长了6倍。地铁、高架桥、购物中心、体育馆、游乐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城市开始反哺农村,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60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江苏省赣榆县做统计工作的王卫国是国庆10周年时出生的,他以一个统计人的细致记录了他家庭的变化:  “1959年我出生时全家住在祖辈留下的有上百年历史的三间土坯茅草房里,2003年我个人购买了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  “从记事开始一日三餐的主食是山芋干磨成面糊后烙成的煎饼就着咸菜,如今鸡鸭鱼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杂粮土菜成为保健食品”;  “上初中时春秋天穿同一件衣服,冬天棉裤棉袄是没的换洗的,如今大家的穿着打扮开始注重新、奇、特、靓了”;  ……   王卫国一家的变迁只是亿万中国人生活变迁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存款增长约1万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约15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约100倍,汽车也开始步入百姓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惊人跨越,还体现在亿万民众财富观念的变化。  今年60岁的倪志兵早年在读《子夜》时知道了资本和股票,当时认为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如今,倪志兵成为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愿望,一是让自己的炒股资金增加,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我们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还排在世界100名之后。我们的很多位居世界前列的统计数字用13亿人一除,依然比较落后,这是基本国情。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日中国平安股东大会&& 日早上和几位朋友一起到位于观澜的平安金融学院参加其临时股东大会,现场与会的股东不到30人,多半是熟悉的面孔。&& 在提问环节,有朋友再次对金融混业经营向马明哲先生提问:综合金融控股评价?决策链条,是否大企业病?&&
马总有针对性的回答了可能是决定中国平安长期价值和未来命运的关键问题(大意):&& 在平安综合集团的经营,我们战略是两句话:挖潜每个客户的价值和利润贡献;不断增加新的客户。&&
平安现在有4000多万保险客户,每个客户价值保险贡献220-500块钱,银行400-800元,理财1000块钱以上。但保险客户占了90%多,我们希望做好保险客户同时,给他们带来其他产品。从战略角度讲,是综合经营。落脚点上,是通过给客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获得更高的单个客户价值贡献。&& 在大的集团里,如何保持对一个客户、多种服务下,保持效率,对平安来讲问题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比如汇丰,一个客户2.9个产品,ING是一个客户3.1个产品。平安的张江后台,花10年时间建立,1万人,希望能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银行为例,零售方面,寿险客户转化银行客户,发行了200万张信用卡,65%来自寿险保单持有人。寿险保单客户信用好,活卡率高。信用卡做得好,活卡率,质量都不错,都是因为有庞大的客户群,我们可以有选择地销售信用卡,与其他同行随便选择是不一样。 && 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
集团营销项目,比如一账通,可以吸引客户购买多个产品,同时鼓励客户尝试银行产品和服务。通过万里通,鼓励客户与平安做业务。利用IT和基础设施方面,也极大支持了平安银行的数据,支持平安银行业务创新发展。上海张江后援中心,是信用卡中心,有助于提高内控,降低成本,提供标准化服务。未来希望能够迅速把这些项目推广到深发展,扩大深发展客户规模,提高效率,减小成本。&& 决策效率:集团本身不代替子公司决策,集团决策比较顺畅,集团定位于战略、合规风控、品牌,协同,资本筹集。平安从过去块块管理,到条条管理,再到矩阵管理,跨越了不同行业,确保不同行业效率。&&&&&&&&&&&&&&&&&&&&&&&&&&&&&& 但斌&&&&日来源:但斌穿过记忆的河流博客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美轮美奂的图片(一)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一)&&&&&&投资理财经典55本&&&&&& 作者: 张志雄     大半年前,读书周报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推荐各类投资理财书籍的文章,被我谢绝了。但这事我一直放在心上,毕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跟踪阅读乃至编辑这类书籍,还是有点心得的。《Value》经过一番谋划,觉得此事可为,便有了这篇“投资理财经典55本”。 Value建议阅读的投资经典55本 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美】里莎·埃迪里奇 华夏出版社 《投资商资本主义》 【美】迈克尔·尤辛 海南出版社 《挑战风险》 【美】多米尼克·卡瑟利 商务印书馆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美】大卫·史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反传统营销》 【美】查理·詹瑞特 海南出版社 《大交易》 【美】布鲁斯·瓦瑟斯坦 海南出版社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美】亨利·考夫曼 海南出版社 传记、小说类 《贼巢》 【美】詹姆斯·斯图尔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美】罗杰·洛文斯坦 海南出版社 《股票作手回忆录》 【美】爱德温·李费佛 海南出版社 (老肥注:最新的版本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美】詹姆斯·J·克拉默 中信出版社 《玛莎的公司》 【美】克里斯托弗·拜伦 中信出版社 《门口的野蛮人》 【美】布赖恩·伯勒 机械工业出版社 《营救华尔街》 【美】罗杰·罗文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美】费雷德·施维德 海南出版社 《24天:安然垮台真相》【美】丽贝卡·史密斯,约翰·R·埃姆什威勒 上海远东出版社 全球市场 《世纪大拍卖》 【英】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中信出版社 《时运变迁》 【美】保罗·沃尔克 【日】行天丰雄 中国金融出版社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加】蒙代尔 中国金融出版社 《开放社会》 【美】乔治·索罗斯著 商务印书馆 《在不确定的世界》 【美】罗伯特·鲁宾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师作品 《战胜华尔街》 【美】彼得·林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美】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海南出版社 《漫步华尔街》 【美】伯顿·麦基尔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美】吉姆·罗杰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炼金术》 【美】乔治·索罗斯 海南出版社 《证券分析》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 海南出版社 《聪明的投资者》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江苏人民出版社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美】珍尼特·洛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美】沃伦·巴菲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老肥注:最新的版本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投资革命》 【美】彼得·伯恩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与天为敌》 【美】彼得·伯恩斯坦 清华大学出版社 《怎样选择成长股》 【美】菲利普·费舍 海南出版社 《非理性繁荣》 【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新秩序》 【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同基金常识》 【美】约翰·鲍格尔 百家出版社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史振邦编著 学林出版社 《投资智慧论语》 【美】彼得·克拉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术分析类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美】罗伯特·爱德华 约翰·迈吉 东方出版社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美】江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艾略特名著集》 【美】小罗伯特·普莱切特 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管理学和社会学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英】查理斯·麦基 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 【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泡沫的秘密》 【美】彼得·加伯 华夏出版社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中央编译出版社 《成事在天》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  中国经济出版社 《风险规则》 【美】罗恩·顿波 安德鲁·弗里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心理学》 【挪威】拉斯·特维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 上海人民出版社 (部分图书简介附下帖)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二)《漫步华尔街》 &&我手上有本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我们将近年的巴菲特年报放在了价值网站(www.valuegood.com)的“巴菲特俱乐部”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三)《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方法当然会改变。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四)《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计划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出版社),说的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兴衰录,逊色不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应该说是曾让华尔街传统交易员目瞪口呆的“金融工程”之王们的滑铁卢,它让人们真正反思所谓的科学在充满人性与偶然性的金融市场能走多远? &&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只骆驼压上最后一根草的是俄罗斯金融崩溃,而由《金融时报》女记者弗里兰写的《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是介绍这场灾难前因后果最清楚的书。 &&所罗门公司还出了一个大人物考夫曼,他是8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头牌宏观经济分析员,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格林斯潘。海南版有他的自传《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书名实在不引人注目,内容其实非常扎实且好读,是思维缜密的人的上品读物。 &&但另一位欧洲的老投机家科斯托拉尼对考夫曼不以为然。“他总是在美联储的决定之后发表其利息预测,这每个学徒都能做到。著名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用大量金钱和公关旅行把他支撑起来,以便日后发表分析,从而能把证券市场引向这个或那个方向,幸运的是他今天早已被人遗忘了,但肯定没被那些由于他的预言而损失钱财的人们遗忘”。 《门口的野蛮人》 《大交易》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二十五本投资经典是《门口的野蛮人》(布赖恩·伯勒和约翰·希利亚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版本是新译本,中译本早在1997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书名是《大收购》,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了。我还记得当时读完此书的感受,真是回肠荡气,对大收购的魅力佩服不已。为了争夺RJR和纳贝斯克公司这块掌上明珠,由公司自己的管理团队、KKR公司团队与第一波士顿团队三方争夺。由于这个案子几乎汇集了所有的华尔街大投行(如所罗门、摩根士坦利、高盛等公司),所以这场收购战够经典的。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贪得无厌的公司管理层,如果让他们MBO的话,读者会很不痛快。其实,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席卷中国大地的MBO热潮的教科书,让人们真正清楚认识到MBO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尤其是它需要透明公正,这就是引来竞争团队竞价交易。 &&这场发生在1988年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收购的赢家是KKR团队,其核心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简称KKR)。一战成名的他们也因此遭到不少非议,上海财大版的《新金融资本家》就是后来为他们辩护之作,这本书写得并不很优秀,但对喜欢购并的人来说,可读。 &&当时身为KKR团队的布鲁斯·瓦瑟斯坦后来也写了一本书叫《大交易》,就不同凡响了,他当然也提及那场大收购,可是对收购与反收购的历史、战略及技术阐述得更多。把这书和《门口的野蛮人》一并阅读,能获得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五)《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非理性繁荣》 《金融新秩序》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 &&摩根士坦利网站上推荐了《资产配置的艺术》、《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非理性繁荣》、《巴菲特文集》、《投资革命》、《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聪明的投资人》、《客户的游艇在哪里》、《投资存亡战》、《投机的艺术》、《股票作手回忆录》、《隆巴德街:金融市场的象征》、《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混乱中的困惑》十六本经典书籍,我们上面还未介绍的中译本有三。《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的作者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基金的投资主管,他从1985年到2001年将10多亿美元的资金运作到107亿美元,保持了净(除去费用)年均滚动收益率18.3%的骄人业绩。此书中译本封面其貌不扬,书名也无新意,当时我在书店里翻阅看看目录,估计不错。回来后细读,拍案叫绝,觉得它是机构投资者必读书。大卫·史文森曾师从诺奖获得者托宾,早年在华尔街工作,后又返回母校耶鲁理财,兼职耶鲁大学商学院。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像教科书那般系统,又有实战者有血有肉的体会,能不力透纸背?看完此书后,我一直想将它介绍给《Value》读者,现在终于如愿。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罗伯特·希勒一定会获得诺奖,因为他太出色了。《非理性繁荣》还没出版几年,已被业内人士纷纷推荐为经典,殊为不易。罗伯特·希勒的套路很多,底子是行为金融学,他的研究方向值得跟踪。希勒作过一个很有意义的调查,他询问机构和个人投资者,1987年10月的全球股市大崩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促使他们抛售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都是一样的,既不是经济消息,也不是政治新闻,影响最深的就是价格变化本身。债券和股票价格前期下跌的影响比媒体上任何其他新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也就是说,投资者抛售的主要原因是别人也在抛售! &&《非理性繁荣》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如“庞氏骗局”原来是指金融诈骗,即用高息诱惑人们投资某个不存在或没价值的项目、然后把钱挥霍一空的古老骗术。但希勒把它推广至由于贪欲和恐惧而引起自发的金融泡沫,并非人为操纵,这是非常深刻的。遗憾的是,每次泡沫崩溃后,人们总是试图找到金融操纵之手。对,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纵,但人们自身的贪婪和盲从经常是投机失败的主要原因。 &&希勒的另一本书《金融新秩序》,对二十一世纪的各方面风险管理作出了金融创新安排,分析框架很是壮阔,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我们曾将它评为《Value》2003年10本最佳商业图书,并作了推介。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的作者金德尔伯格应该是希勒的前辈了,副标题“金融危机史”很清楚地点明了内容。此书的特点是细微,史料众多,看后让人觉得金融危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只要金融市场继续存在下去。 摩根士坦利推荐的五本书没有大陆版。从《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的书名可以看出,它也是一本对历史上的金融市场繁荣与崩溃进行剖析的书,作者罗伯特·门斯特在高盛工作了五十多年。《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美国60年代的股市类似于90年代的股市,多头乐观气氛浓厚,股市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漂亮50”股票、多元化综合类的企业集团极度受宠等等,最终以70年代初的大熊市告终。《投资存亡战》早在1935年已出版,现在仍然在投资领域流行。亚马逊书店的介绍是:该书作者加德·里伯在华尔街担当经纪人40多年,享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诉投资者:“投资没有捷径和快速致富的公式,并将自己对市场的一些真实体会和第一手经验提供给读者”。里伯这本书的语言浅显活泼,所以第一版就卖出25万册以上,比它早一年出版需要很高的智力阅读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畅销得多。作为一个1929年大崩溃的幸运儿(在灾难来临前,他把自己的和他的委托人的股票全卖了),里伯强调:“止损是惟一一个人们可以教给你的,而且永远正确的市场准则”。《投机的艺术》比《投资存亡战》早出版5年,作者菲利普·卡莱特是美国先锋基金(1928年)的创办人,曾被巴菲特誉为“如果有一个投资顾问名人榜的话,他应在前十名之列”。卡莱特非常勤奋,101岁还到办公室上班。他有许多独特的观点,如不喜欢发放股息的公司,因为这说明它们不知道如何投资,只能还给股东。他也不觉得了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必要,“管理只是有许多的现金需要安排”。尽管身为投资顾问,他却告诫人们:“没有人因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 &&伦敦的隆巴德大街是近代金融市场的发源地,是昨日的华尔街。《隆巴德大街:货币市场的象征》的作者巴杰特是一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前编辑。“书中对银行系统从经纪人、货币到信用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描述。这些关于隆巴德大街当年货币市场的观察、内情和真相,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在我们耳边回想起许多警世之言”。亚马逊网如是评论。 &&金德尔伯格对巴杰特极为重视,认为是他首先提出了“最后贷款人”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并围绕巴杰特的观点在《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中写了整整一章。 &&《资产配置的艺术》是本新书,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个人投资部首席策略师。 &&这些书在亚马逊书店有售,有兴趣引进版权的内地出版社也可一试。当然,其中也许已有内地版,若是,请告知我。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六)《贼巢》 &&我们计划推荐的55本投资理财经典,上篇(2005年3月《Value》)已介绍了一半多,下面,我们按类别继续进行。“传记、小说类”还有两本书值得一述。《贼巢》也名《股市大盗》,在90年代初出版时,曾风靡一时,作者是两位《华尔街日报》记者,也暴得大名。《贼巢》描写的是80年代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等人是如何发迹的以及因为内幕交易而彻底崩溃。事实上,80年代的垃圾债券市场类似于90年代的纳斯达克,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为企业购并添砖加瓦。也许问题正出在后面一点,80年代是美国许多老企业被“解构”的时代,这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那些购并者成了“强盗”,被指责为贪婪无耻。当80年代的盛宴结束后,需要有人承担责任,风头最足的米尔肯自然首当其冲。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贼巢》的指控是不公正的,米尔肯也恢复了大部分名誉,他被视为一个受到政府官僚们不公正对待的空想家。尽管如此,米尔肯的故事仍值得一读。坊间还有一本《强人的聚会》(经济科学出版社),也是写这个主题的。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则是90年代中后期股市躁动时期的产物,作者詹姆斯·克拉默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和财经网站The Street.com的创始人之一。克拉默的文笔略显油滑,但比起同时期许多类似的华而不实的著作,他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在特大牛市中,赚钱的概率非常大,一般人都会洋洋自得,而不是把成功归于“天助”。克拉默却在实战中发现了市场的杀机和凶险,最后总结道:“我很幸运,出色不如走好运”。另外,由于克拉默置身于投资圈和股评界,他在书中也谈到了一些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以及不少骗子无赖行径,这与中国股市有很大的相似处。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也许是为了畅销吧,但“瘾君子”确与书中所述的作者形象不符。 《最佳金钱故事》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共同基金常识》 &&在“大师作品”类别中,我们还没介绍的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吉姆·罗杰斯和约翰·鲍格尔。古往今来,股市中出了不少大师,我们需要好书去了解他们的事迹。20世纪初的华尔街大亨巴鲁克大名鼎鼎,詹姆斯·格兰特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叫《谁执股市与政坛牛耳》(中国标准出版社),但极一般,没让人看出巴鲁克的神奇来。欧洲股市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一位大师,海南出版社首先推出了他的《一个投机者的智慧》和《股票培训班》,但这两本书并非大师的精华部分。直至《最佳金钱故事》的出版,科斯托拉尼才让人刮目相看。匈牙利人科斯托拉尼生于1906年,20岁的时候就在巴黎股市从事投机生涯,并对哲学和艺术史有所研究。科斯托拉尼与台湾的邱永汉是一路人物,他们未必能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般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顶级大师,可融生活、投机和事业于一体,妙趣横生。 &&二次大战后,华尔街在全球股市中独树一帜,而欧洲股市奄奄一息,会让不了解历史的人认为向来如此。其实,在二次大战前,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在欧洲极为发达,如果按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计算,美国远远排在后面。长寿的科斯托拉尼以他在股市中70多年的经历向读者见证了这段“似火牛年”的欧洲市场故事。 &&科斯托拉尼讲得最好的是投机与人生命运的故事。例如,在老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曾发生过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卖弄风情的女人,她的丈夫是银行家和机构投资者,她的情人是一位大投机家。有一天,这女人看中了一条绝妙的钻石项链,怎么得到它呢?情人有钱但没法送给她,因为这样就暴露了自己。于是,她和情人商量了一条计策。 &&情人先向珠宝店老板支付了四分之三的珠宝价格,然后她带着丈夫来到珠宝店展柜前,老板答应他们只要四分之一的价格便可以得到它。 &&没想到丈夫说道:“我不喜欢大打折扣的货色。用这么便宜的价格送给你,不是我的风格”。 &&但等她离开之后,丈夫又回到珠宝店将它买了下来。珠宝店老板告诉她:“你丈夫要给你一个惊喜呢”。 &&她等啊等啊,却不见丈夫拿出珠宝来。最后她终于在一位布达佩斯最漂亮的歌剧女演员的脖子上看到了这串心爱的珠宝。 &&事情还没有完。这件事变成了一个笑话且传到了银行家丈夫耳朵里,他决心报复。凑巧的是,他的情敌正在做空一家生产香肠的公司的股票,因为它的价值从50已经上升到300,明显高估。 &&银行家动用一切力量,做多“香肠”股,价位从300拉升至最后到3000更多,被逼空的情敌损失惨重。 &&但失去理智的银行家忘记了一件事,他成了市场的惟一买家后,高于原价10倍的“香肠”股卖给谁呢?结果,银行家破产自杀,那个失落的女人后来死于意大利,她情人则在巴西的圣保罗继续投机,歌剧女演员到了好莱坞,但失去了嗓音。 &&科斯托拉尼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一大弊端,但与通货紧缩相比,它是一个较小的弊端,通货紧缩最后必然导致国家资本主义。而“世界经济需要这种兴奋剂(通货膨胀),就像人类性高潮有时需要一点酒精、咖啡或尼古丁一样。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国家、城市、大小企业、建筑巨头和商人们都欠着债,以至于如果没有一点儿通货膨胀他们就永远不会被其债务解放”。 &&他又把那些在通货膨胀中感到恐慌的储户比作蜂窝被捅时的蜜蜂的表现:“蜜蜂也是节俭的象征,当蜜蜂们贮存其节省下来的一切的蜂巢被摧毁时,它们会变得歇斯底里,它们疯狂地飞来飞去,不仅刺蜇他人,也因此为自己的死做好了准备”。 &&储户们则饥不择食地涌到投资顾问那儿去,接受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建议,然后大多以亏损告终。科斯托拉尼为此用了莫里哀的一句俏皮话:“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人们给他的药上”。 &&科斯托拉尼也是格言警句的制造者,如“一般来说,消息不产生价格波动,而是价格波动产生消息。这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在纽约都一样。一天的交易结束后,每一个人都在为当天的价格变化或者趋势反转寻找借口,而这些借口是他两小时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吉姆·罗杰斯2004年5月第三次来到中国,作了几次演讲,颇为轰动。他年与索罗斯合作量子基金,成绩斐然。后来钟情于全球投资,1990年冬天,罗杰斯开始了第一次为期22个月的环球旅行,出版了一本《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江苏人民出版社)。 &&十年后,罗杰斯又开车周游116个国家,有了这本《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罗杰斯当然不纯粹是为了游玩,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各个国家的基本面,选择是否对某个国家的货币、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进行投资,这与基金经理实地考察上市公司有类似处。不过,与一个上市公司相比,国家的基本面更为复杂,需要敏感的洞察力。 &&诺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有一个颇为自得的观点,即如果要长见识的话,没必要周游列国,因为美国图书馆里都有。但罗杰斯不会这么想。 &&通常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新信息是通过媒体传播,但如果你亲临其境,会发现难以信任媒体的报道。在罗杰斯环球之旅前后,我也跑了一些地方,倒觉得和他颇有契合处。例如印度的崛起与其对中国的挑战,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但罗杰斯对此很是怀疑,在他眼里:“这个国家有一半人不知道另外一半人在干什么事情”,“印度集中体现了官僚主义和沙文主义,而且国内保护主义盛行”。印度人特自以为是,尤其是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长处,更让他们感到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最为糟糕的是,印度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从孟买到加尔各答距离2000英里,罗杰斯开车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如果平均时速能达到30英里的话,就算是幸运的。在整个印度,卡车的平均时速是12英里,而在中国要比它快4倍。罗杰斯问道:“以这样的速度,他们怎么能跟中国竞争呢?” &&由于埃及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它的糟糕状况很少受到主流媒体的曝光。我2004年春节去了一次埃及,对当地的问题大为吃惊。罗杰斯对埃及的判断是;“这个国家处于世界级的官僚灾难之中”,“整个社会在分崩离析”,这都是一般报刊中难以见到的观察。 &&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罗杰斯最看好的是中国。第一次来上海,他就买了B股。1999年来上海,B股市场正处于谷底,他很幸运地买到了大量B股, 2000年B股大反弹,罗杰斯却说不急于抛出。因为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尽管会遇到挫折,但前途光明,他不在乎那点差价。对于日韩,罗杰斯的态度就没那么乐观了。日韩最致命的地方是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这只能让他们获得一段时间的巨大好处。例如,在韩国,很难享受到外面的很多好东西,这样,不少韩国人反而喜欢定居在中国等地。罗杰斯本不想在韩国投资,后来却发现该国的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调,男孩要比女孩多20%,以后妇女将十分稀缺,地位必然会上升,他买了三家制造避孕药厂家的股票。日本在闭关锁国方面走得更远,一份神户牛排100美元,据说是因为给这些牛做过按摩,但罗杰斯可不相信这一套,他认为如果开放市场的话,至少会便宜一半。 &&商人的眼光有时确实不一样,印尼群岛中的东帝汶岛在1999年要求独立,引来印尼的干涉和联合国的干预,一般的报道焦点在于民主对独裁之类的起因。罗杰斯去后才发现,东帝汶周遭近海有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科威特。澳大利亚那么起劲愿意派遣军队的原因,是它已经有了一份开发和加工东帝汶天然气的合同。 &&罗杰斯的有些观点更为新奇,他认为,当年叶利钦并非主动让贤,而是普京在克格勃的支持下,不动声色地将叶利钦赶下了台,之所以遮掩这场政变,是为了不吓退西方的资本。又如,最喜欢做假帐的不是公司,而是国家,美国是最厉害的,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都在做。最让罗杰斯吃惊的是德国,它向来奉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2002年大选前夕也开始大举借债。这也是罗杰斯对欧元颇为疑虑的地方。不过,他坦承:“我手里还握有欧元,不为别的,只为欧元比其它货币病得轻点”。 &&格林斯潘在许多人眼里几乎成了神人,可罗杰斯对他抨击最强烈,在罗杰斯的笔下,格林斯潘从来就不是个成功人士。1974年,格林斯潘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却眼睁睁看着通胀失去控制。他回到私营部门工作后,拼命游说,获得了美联储主席的职位。1987年上任伊始,就爆发了股市大崩溃。崩盘前一个星期,格林斯潘一再重申,美国贸易差额状况得到改善,但两天后公布的数字却是有史以来最差的。罗杰斯和许多投资人都大骂:“这个家伙不是傻瓜,就是骗子”。而罗杰斯现在的判断是,格林斯潘不是骗子,他只是对股市从来没搞懂过,对经济也是一窍不通。 &&1998年,格林斯潘又出手拯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替朋友解套,失去了因该公司破产进而清理金融系统的契机,没经历一次正常熊市的市场最终在两年后泡沫破裂。到了2001年,格林斯潘再次惊慌失措,这一年,如果以百分比来计算的话,美联储印发的纸币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它又鼓励了房产和消费的大泡沫。 &&罗杰斯并不认为格林斯潘呆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不走,是他热爱这个岗位。“离开政府部门后,他又能走到哪儿去呢?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找一份新的工作,而他又是那么愚蠢,根本不知道自己给经济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最后,还是听听罗杰斯自述的投资哲学吧。当他路过拉斯维加斯时,他强调自己从不赌博:“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险的,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投资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钱就在那里摆着,就在墙角那里,你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就是投资之道。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发现,或者碰到,或者通过研究,发掘了你觉得稳如探囊取物的东西。获取这个东西不需要冒太多的风险。在你下单购买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积极的变化即将来临。换句话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下单购买,人生中看到钱就躺在那里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太多的”。 &&“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里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往上涨,自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立即开始寻找其他可买的东西。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滩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罗杰斯是个相反理论和价值投资的信奉者。 &&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上市公司股东运动的发起人,那么,约翰·博格尔就是捍卫基金投资者利益的先驱。博格尔在1974年创建了先锋集团,它是仅次于富达公司的第二大美国基金管理公司。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保持低成本,先锋集团的平均成本要比同行业的1/3还低。而降低成本的一个主要办法是推出被动式投资──指数基金。博格尔写了不少书和文章,《共同基金常识》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这是中国内地读者系统了解基金最好的参考书。 &&在2003年,博格尔写了一篇《今天的共同基金产业:回到未来》,回顾了美国基金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值得借鉴。首先,共同基金从1949年的20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初的6.5万亿美元,其复利增长率达16%,已成为一个巨人。当年,90%的基金是股票基金或股票导向的平衡基金,如今,它们不到该产业资产的一半,而1970年才出现的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占了目前基金的1/3。基金的数量则从137种发展到8300种,其中的股票基金从75种增加到4800种,基金占美国股票的比例也从2%上升到23%。 &&第二,股票基金的类别从集中到分散。当年绝大部分的基金投资美国的篮筹股,而现在所统计的3650只股票基金中,仅有560只接近它们的绩优股祖先,其余则五花八门,例如450个基金专攻行业,另外750个是国际基金。 &&第三,共同基金管理模式也由投资委员会的集体管理演变成了明星基金经理的模式。但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彗星,在基金界的苍穹里转瞬即逝,他们的平均任期只有5年。 &&第四,在1950年到1965年之间,很少有基金组合的年平均转换率超过16%,而现在暴涨至110%。也就是说,大多数基金持有股票的平均期限从6年左右降低至11个月。这意味着,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年交易量从3.2亿美元上升至22亿美元,差不多是过去的7倍。 &&第五,基金行业的原则已从“出售我们所生产的”跳到“制造我们能销售的”,不断制造新基金来迎合市场的狂热,仅在2000年5月一期的《钱》上就有44个共同基金登出他们的业绩来推销自己。这种粗制滥造的机会主义基金的另一面是死亡率越来越高,50年代只有10%的基金在年代末消失,而在上一个十年,一半以上的基金都已不存在了。仅在2000年到2002年间,就有900个基金没了。 &&第六,基金管理费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951年的0.629%(大基金为0.64%)上升到1.1%,是以前的整整3倍。而且,基金的各种成本占其资产2%—3%,这看似小菜一碟的比例会抵消10%的年度股市回报的1/4。从长远看,1美元以10%回报率复利计算,30年后是17.5美元;但若减去3%的基金成本,以7%的汇报率复利计算,1美元30年后只有8.75美元,仅有前者的一半! &&第七,共同基金的产权从私人转向公众。基金管理公司首先是上市发行新股,然后被大银行或保险公司买去,溢价至少是账面价值的平均10倍,在过去10年中,至少发生了40起这样的收购案。2003年美国最大的5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只有6家是私人持有的,26家被美国财团所有,7家被国外财团持有,6家被主要经理人公司持有,7家公开上市。 &&鲍格尔的结论是,基金已脱离了半个世纪前的“管家和服务”的宗旨,如今的基金市场更像是个贴了各种商标名称的消费品市场。 &&那么,这七大变化对基金的投资者有何好处呢?在共同基金时代的前20年(),股票基金平均年回报率为10.5%,比标普500指数的12.1%低了1.6个百分点,平均来说,基金达到了整个市场年度收益率的87%。而在过去的20年里(),股票基金平均年回报率为10.0%,与标普500指数的13.1%相差了3.1个百分点,基金只达到整个市场的年收益率的76%。很明显,行业变化并没有给基金股东带来任何好处。 &&更为可怕的是,最近的数据显示,一个基金投资者平均年回报率只有2%,也就是说,基金股东得到的回报比基金本身的回报还要低8%!基金公司的年回报率与市场总体年回报率相差3%,以20年复利计算,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如今还要相差8%,真是双重惩罚。鲍格尔举例道:如果投资1美元,以20年计,13%的复利是11.5美元,10%的复利是6.70美元,而2%只有1.5美元。差别是不是太大了? &&联想到中国的基金,我们是不是可以算出同一笔帐?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Value》推荐:投资理财经典55本(七)《投资智慧论语》 《艾略特名著集》 《华尔街巨人》 &&《投资智慧论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名普通,可内容十分充实,主要是一些投资大师的言论选编,而且没有“断章取义”。巴菲特、费舍、罗杰斯、林奇、博格尔、伯恩斯坦、索罗斯、格雷厄姆等几十位大家都有文章选入,这比泛泛的介绍原汁原味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许多在中国坊间难得一见的投资重量级人物的文章,如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富达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爱德华·约翰逊二世的《股票市场技术的参照意见》(“能在证券投资中取得不同凡响的业绩的人要到本质上有艺术天份的人群中去找,这是相对较小的一群人,就像艺术团体一样”)。房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的《特朗普王牌:买卖的诀窍》(“在房地产行业中赚大钱,不是靠用高价买最好的地段。低价买坏地段会给你带来损失,同样,高价买好地段也会使你失败。千万别多花钱,即使错过好地段也不要这么做”、“我宣传方法中一个关键是虚张声势。人们总愿意相信某样东西是最大的,最了不起的”)。 &&编者彼得·克拉斯还选了些很有趣的文章。《华尔街的丹尼尔·德鲁》的传主是19世纪美国股市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后来所谓“注水股票”就来源于德鲁。他先让牛吃盐,然后牛渴时饮大量的水,然后把又肥又大的牛卖给纽约屠夫。后来,德鲁又将此道用于增发股票,即面值增加而实值未按比例增加。德鲁最成功的故事是卖空爱尔兰股票。卖空一个股票,首先要把它的价格做得高高的。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德鲁跑到券商俱乐部去,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擦头上的汗,一张纸条“不小心”掉了下来。等他走后,其他券商争先恐后地扑向纸条,发现上面一条对于爱尔兰铁路股票利好的消息。于是,大家疯狂地买进,使股价屡创新高。此时,德鲁开始做空,大大赚了一把。由于爱尔兰铁路的股票上蹿下跳,被称之为“华尔街上的荡妇”。 &&技术派分析家约瑟夫·格兰威勒也是个好玩的人物,他在《市场运动》中竟把巴赫的《耶稣受难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旋律作为股价图来分析,声称18世纪的巴赫如果现在还活着,“他将会是一名伟大的股票市场技术人员”。 &&《投资智慧论语》也收录了查尔斯·道、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和罗杰·巴布森等技术分析派的先驱文章。我们在本文上篇中已推荐了《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两本书,汉密尔顿的《股市晴雨表》亦是经典。现在人们说起“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朗朗上口,但第一个提出上述观点的人是生于1875年的美国人巴布森(他被人们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靠统计赚钱最多的人),他的第一本书便是《积累财富用经济晴雨表》。在1929年大崩溃的前两年,巴布森便劝人抛售股票。第二个将晴雨表用之于股市的是1908年担任《华尔街日报》主编的汉密尔顿,他对前任主编和报纸创始人查尔斯·道的技术分析方法做了总结,命名为“道氏理论”。在汉密尔顿手里,道氏理论十分准确地预测了市场变化,让人不由感叹一首名曲经平庸之手和艺术大师演绎,完全是两码事。汉密尔顿当时著文剖析投机家基恩炒作美国钢铁公司股票,让基恩疑神疑鬼,以为汉密尔顿派了卧底在他身边。日,市场崩盘前夕,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名为《趋势变了》的文章,文中写道:“按已故的查尔斯·道的众所周知的、用道·琼斯移动平均线考量股票市场运动的方法而论,10月23日星期二,20只铁路股票的表现进一步确认了两天前工业股票所显示出来的熊市特征”。12月9日,汉密尔顿逝世。 &&波浪理论的发现者艾略特亦是一位奇人,他原来是个企业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此不疲的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