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教材高鸿业学

宏观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经济的32本经典(必备书单)
我的图书馆
关于经济的32本经典(必备书单)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著名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隆经济学是一门增进人类幸福的学问。——萧伯纳G20特别策划(四)来了,关于经济的32本经典。1.詹姆斯·托宾《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产组合选择的开创者美国新凯恩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社会灾害被过分夸大了。尽管物价正在年复一年地上升,然而经济也正在生产着越来越多的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劳务和工作机会。毕竟这一切才是经济的真正目的。——鲁姆斯·托宾本书汇集了詹姆斯·托宾在197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的演讲稿。托宾所谓的“新经济学”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美国凯恩斯主义,也就是“新古典学派的综合”。本书反映了新经济学在政策目标和政策主张方面的基本内容,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和由此引起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美国经济学界的争论以及新经济学的发展趋向。2.《实证经济学论文集》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前美国总统布什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座标,不管是在职业还是个人生活方面。没有他的存在,我的生活会是完全两样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对手、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在构建老凯恩斯所提倡的“独特的实证科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方法论问题,即:如何确定人们提出来的某一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要暂时作为“关于是什么的系统化知识”的一部分而接受下来的问题。从价格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以及对方法的评论三方面,系统梳理了实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启示。3.琼·罗宾逊 编《凯恩斯以后》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命运和现代经济学面临的危机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唯一的女性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马歇尔狡猾地用例外的情况来安慰自己,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使他的学生继续信奉他的理论。他不经意地指出,当信心不足、投资减少、市场一个一个相继收缩时,萨伊定律就失效了、正统派的观点是,没什么可做的,也没什么应该做的,顺其自然,时机一到自会恢复到均衡的状态。本书收集了英国科学促进协会1972年年会上宣读的经济学论文和关于环境保护专题的论文。研读这些论文,有助于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命运和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面临的危机。4.查尔斯·K.威尔伯 编《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威尔伯是激进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济学家们认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问题,应该靠专家才干和专门知识来加以解决。他们认为,一个美好社会的性质问题早已有了答案,所以问题只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所谓的美好社会,简单地被认为就是美国经济的理想化,那就是:一个消费社会。……他们主张通过就业和收入再分配政策来直接解决贫困问题。德尼·古莱和保罗·弗雷尔则认为:发展必须包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压迫下取得“解放”、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威尔伯主编的一部讨论第三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论文集。本书汇集了60年代末以来西方经济学在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强调以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理解发展问题。5.爱德华·威斯特《论资本用于土地》最初研究并论证“收益递减规律”的经济学著作爱德华·威斯特被誉为“‘李嘉图学派’的第一个最伟大的成员”本书是一篇论文,目的是发布作者在此前几年想到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一个规律,即收益递减规律,他认为这一规律可以解答这一学科中的许多难题。该规律是这样的:在土地耕作过程中,投入与土地的每一份资本增量所带来的收益会越来越少。他的这一发现已经隐含了边际思想。此外,在书中,威斯特还还指出了抵消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几种可能。6.劳尔·普雷维什《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自发的扩散的神话也正在消失。”劳尔·普雷维什曾任阿根廷财政副国务秘书阿根廷共和国中央银行总经理墨西哥、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国中央银行的顾问“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秘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中心和外围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平等的发展地位。从本质上说,两者的关系不应为对立,而应当是共赢。可是现实并非如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不能解决外围的发展问题,外围应当有自己的发展理论。7.J.A.霍布森《财富的科学》霍布森在经济理论贡献的一个小结霍布森主张国家制定干涉计划促进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政策在任何一个指定时间来计算,一国的财富是国家所有的和作为国家成员的各个公民所有的可以买卖的财物的总和。用市场价格来计算财富,结果不仅使某一特殊物品所代表的财富数额会经常改变,而且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财富改变时,物品的数量或质量会没有相应的改变。本书中,作者对现代商业的结构和行为的及对其中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和占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各行业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的生产劳动、技能、土地、资本和社会权力,以及以何种方式完成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如何对此进行监督,分析了工业体系以及工业体系运行、供给与需求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玛丽·佩利·马歇尔《产业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他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肖卫东,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产业经济学》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本书沿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研究关于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理论线索与内容,构建、呈现了一个有关价值、工资和利润理论的框架。全书包括三篇内容:关于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理论,关于正常价值的理论,关于市场价值的理论。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劝说集》了解凯恩斯思想发展和理论脉络的必读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通过通货膨胀的不断进行,政府可以在掩蔽的、不容易被觉察的方式下,没收国民财富的一个很大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不但可以没收国民财富,而且可以任意地进行没收;这一过程使许多人陷于贫困时,它实际上使某些人富了。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两者同样造成了巨大损害。两者同样足以改变不同阶级间财富的分配,但是在这一点上,通货膨胀更加要不得。该书收录的各篇文章都发表于1931年10月之前,即英国脱离金本位之前。这些文章反映了凯恩斯在十多年中对与凡尔赛和约有关的公众观点和政策的反思,以及他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危机、金本位等方面的思想。该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前的主要观点。10.史蒂文·M.谢弗林《理性预期》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概述“理性预期”理论进展和争论的学术专著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不同观点的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浅出地评述了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理性预期”思想。它不是把理性预期作为一种经济学流派加以论述,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经济思想和方法来考察。理性预期思想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的影响巨大,已经很难找到未受理性预期方法影响的经济思想领域。11.约翰·埃利奥特·凯尔恩斯《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最后的古典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1版出版于1857年,是作者第一年授课的讲稿。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经过作者补充和完善了一些内容的《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2版。凯尔恩斯的这部著作是自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问世以来对形成英国学派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具有最重大贡献的著作。他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几乎可以与大卫·李嘉图和穆勒的工作相提并论。12.古斯塔夫·卡塞尔《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人为购买力的创造”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作者与克努特·维克塞尔、戴维·达维逊同为瑞典学派三大创始人《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自1922年印行以来,很快成为国际金融研究领域一部经典之作。作者在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从理论和统计上论证了决定货币内在价值和影响汇率波动的主导因素,并对物价上涨的表现和通货紧缩的运行作了严肃考察,至今不乏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13.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论文五篇》:《人口原理》作者的经济学观点论纸币的贬值图克——论物价的高低政治经济学供给条件商品的价值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包括马尔萨斯从1811年到1827年发表于英国期刊的三篇论文和在英国皇家文学会宣读的两篇论文。这五篇文章分别讨论了纸币贬值、物价涨落、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供给条件和商品的价值等问题。这五篇文章是马尔萨斯在若干基本经济问题上和李嘉图及李嘉图学派进行辩论而写的。头三篇文章侧重于辩驳,后两篇侧重于表述他自己的主张。这五篇论文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是:价值问题、利润问题,以及关于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问题。14.《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商业的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或者必然会进入工业化。仅仅中国的经验就足可证明这一点。——德怀特·帕金斯为什么传统社会未能产生自我维持的增长世界经济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的一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一切似乎简单明了,一切却又那么耐人寻味作者罗斯托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国务院顾问兼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本书主要记载了世界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与之相关的,各国是如何经历经济增长各阶段的史实。力求还原18世纪后期所发生的重要史实,并做出有条理的连贯的观察,并对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做以瞻望。从为什么传统社会未能产生自我维持的增长入手,分析了商业革命和科学革新中的利弊,对整个18-19世纪的现代经济起源进行了完整的综述。15.《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为你分析两种制度的差异如果作者有权指导国家的命运,那么,暂时来说,他将接受资本主义的总结构,但是他要逐渐加以修改。……渐进意味着行动,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好听说法。——庇古作者从财富及收入的分配、生产资源配置、失业等多角度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范围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市场低迷。而与此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经济指标蒸蒸日上。这种巨大反差促使很多学者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两种国制度究竟有哪些实质性差异?究竟孰优孰劣?而本书正是庇古对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16.《歧视经济学》对歧视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几乎所有国家。人们往往认为富人的离婚率会比较高,但恰恰相反,经济学家对家庭决策的分析表明:富人夫妇离婚的可能性反而小于穷人。根据该理论,富人夫妇双方均可从维持婚姻中收益颇多,而穷人夫妇则不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获奖演讲《以经济学的方法看待人类行为》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书中,贝克尔将对歧视的“偏好”引入雇主和雇员的效用函数,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种族、宗教信仰、性别、肤色、社会阶级等形成的歧视的经济结果。作者的观点是,对雇主来说,歧视就是成本,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利润最大化出发,雇主会中止此类行为。也就是说,作者认为,自由市场是消除歧视的最佳途径。17.《印度的货币与金融》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的第一部著作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本书是凯恩斯第一部著作。这本书大体上是一本叙述性质的书。其主旨不是描述印度的货币体系,更不是印度的经济,而在于以这个体系为例,说明金汇兑本位制的作用方式。这本书使凯恩斯以皇家印度财政和货币委员会成员的身份,首次参与了重要的政府工作。18.《政治算术》“政治算数”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威廉·配第是古典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当荷兰作为一个贸易国家还占着优势地位,而法国似乎要变成一个称霸于世的贸易强国的时候,他在《政治算数》中的一章中就证明英国负有征服世界市场的使命。——马克思配第把经济学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并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根本命题。提出对财政收支要进行总体分析,主张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本书是威廉·配第独创地应用算术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典型著作。他在本书中,列举数字,论证英、法、荷三国的经济力量,试图探讨存在于当时这三个国家的经济现象中的共同规律。19.《通俗政治经济学》霍吉斯金是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之一托马斯·霍吉斯金是英国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之一,本书详尽的阐述了斯密和李嘉图奠定的劳动价值论,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行了批评。作者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标准,劳动不只是创造一切财富,还实行公平分配的法则。作者的一些观点虽然有失之偏颇,如作者憎恨一切法律,并有强烈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但是这从侧面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之特征。20.《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成功的经济发展首先依靠的是国内的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内各种重要市场的功能。只有那样,源自国际交往的巨大潜在优势才会实现。——本书作者拉尼斯(中文版序言)在发展经济学界,拉尼斯是非常著名的,与费景汉合作的二元经济模型因其补充了刘易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型而与刘易斯齐名,形成著名的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编著的《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与其他有关研究经济发展的专著或高级教材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动态演进的研究方法。例如,它着重分析农业社会通过二元结构实现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轨。许多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与历史无关的,它们假定均衡状况且忽视制度维,而制度维倾向于在不同的经济部门行为中产生对称。本书提出另一种理论,认为市场出清假设在短期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当存在向新古典单部门均衡移动状况时,从长期来看也可能不是准确的,例如,在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本书坚持认为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与城市非农业部门的截然不同,而且在后者的行为构成方面也存在重要差别。21.《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美国激进学派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作本书作者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兰认为,印度由于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济剩余的大量转移而不能得到发展;相反,日本则由于其资源的贫乏,未被侵入而能独立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而得到发展。他的考证分析发人深省。本书是美国激进学派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作,着重研究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现行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论证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必要。本书着眼于基本的理论和历史的论证,提出了最根本的理论观点,并做出理论和历史的具体论述,特别是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22.《农业发展:国际前景》作者提出了技术和体制变革模式,也称诱导发展模式,主张以技术转移来解决这一问题。本书集中论述了技术变革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及技术变革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者打破传统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理论对研究农业发展问题的限制,提出了技术和体制变革模式,也称诱导发展模式;通过对世界上43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的差别及产生差别的根源,并主张以技术转移来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对诱导技术转移的看法,详细阐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转移、技术贸易与农业改造等问题。23.《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罗纳德·米克(Ronald L.Meek),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本书意在通过遵循历史发展的道路来叙述劳动价值学说,阐释这一学说是如何在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一系列的经济学家思想中演进的。同时本书引入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批评与应用,旨在揭示这一学说的一般特征和性质,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24.《伦理学与经济学》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经济学问题本身就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包括苏格拉底的疑问:“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阿玛蒂亚·森森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等。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伦理学与经济学》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对人的本能与理性的分析,用伦理学说明了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经济学阐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进而揭示了伦理学、经济学及其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本书是阿马蒂亚·森根据他198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洛尔讲座的讲稿写成的。25.《福利经济学评述》常识有时是糟糕的理论,因而它也许会使人发生误解。然而它往往是好而粗糙的理论。经济福利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严格和精细可能比没有用处还要糟。实际上,粗糙的理论或健全的常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李特尔本书是福利经济学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一部论著,书中,李特尔对卡尔多、希克斯的新福利经济学提出了批评意见,涉及了福利经济学的伦理和经验基础。本书的主题是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福利标准,作为“福利国家”的指导原则,其福利标准突出了伦理判断,所以李特尔的福利经济理论标志着西方“实证经济学”或“纯粹经济学”向“规范经济学”的过渡。26.《繁荣与萧条》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耶鲁大学教授。萧条似乎喜欢以一种晴空霹雳的姿态降临。它不屑于选择一个地球正处于赤贫的时机到来。——欧文·费雪货币,作为一种有形的交换媒介,使多元化的文明成为可能;然而,实际上,也正是把我们带到了当前状况下的货币,通过其对人们所施加的精神效应,但更多的是通过其自身的运行机制,摧毁了我们的社会。——乔赛亚·斯坦普爵士本书作者欧文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耶鲁大学教授。本书是费雪1932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做演讲后,对演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在费雪看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以及其他几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都是本书所讨论的九个因素产生作用的体现。本书除了分析这些因素,还根据美国的负债情况提出了造成萧条的根本原因。27.《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一篇关于方法的论文》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为是生活的自然秩序,恰恰是人类行为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本书是米塞斯最后一本论著。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作为基础的科学。米塞斯认为,自从他的《人类行为》出版以后,经济学家和科学家都误解了他提出的经济学是科学的主张,因为他们把经济学视为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认为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仍然更多地植根于哲学,而不是实际的科学。米塞斯认为,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为是生活的自然秩序,恰恰是人类行为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米塞斯认为,这些联系可以在科学上加以证明,他由此而断定,既然经济学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经济学本身无疑就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本书一向被誉为米塞斯最富于激情的著作,综合阐述了他此前著述中所有相关的主题。28.《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对于企图鞠躬尽瘁的那些人,上苍常常加给两种不同的惩罚。其中一种惩罚凯恩斯毫无疑问是受到了。他的工作质量受到它的数量的损害,而且不仅在形式上。——熊彼特评述凯恩斯绝大部分人类智慧或想象的作品,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就永远过时了。这一时间,短的仅如茶余饭后的片刻,长的也不过二三十年。但有些作品却不是这样。他们有时会黯然失色,但是它们会以各自的形式,带着人们能以目睹手触的各自的痕迹,作为文化遗产中可以辨识的成分而恢复其光辉。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为伟大的作品——这一定义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到一起并无不利之处。按照这种意义说,“伟大”一词毫无疑问是适用于马克思的启示的。——熊彼特评述马克思《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收录的文章是约瑟夫·熊彼特在1910年至1950年这四十年间写的,十篇主要的文章,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篇以外,都是由熊彼特本人亲自挑选的。除马克思外,作者和这些传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他敬佩他们的工作,而且是因为他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很熟悉,和其中几位还有着深厚的友谊。熊彼特的特点是,对历史的和纯理论的东西,计量经济学和收集的大量实际资料、社会学以及统计学,他持赞赏态度。如此广泛的兴趣也反映在这些传记性的作品中。29.《货币、就业和通货膨胀》罗伯特·巴罗(RobertJ.Barro),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巴罗被推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88年)、美国国会预算局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年)、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1998年),并在同年获得亚当斯密奖(APEE)。本书对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决定进行了广泛的选择理论分析。这一分析有两个主要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首先,弄清楚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和现实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从有关单个经济主体的动机及其面临的约束的视角,解释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主要特征。简言之,通过重新考察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这本专著试图对关于宏观经济各种关系的理论重新进行系统的表述。30.《凯恩斯的革命》克莱因是美国主要的凯恩斯主义者,保罗·萨缪尔森的门徒研究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来源和后果的一本重要著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和次要内容、其理论的基本假设、凯恩斯所受的学说影响、其理论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异同,等等。31.《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本书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的问题,共5篇27章,其内容涉及发展经济学撤离方面面: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农业、手工业和小型工业与经济发展;工业化问题;教育、卫生保健与人力资源投资;发展计划;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32.《论失业问题》“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另一力作本书作者把失业现象的产生归结为工人要求高工资的结果。作者认为,如果任何工人要求发给的工资率人为的高于经济力量自由发挥作用时所得出的工资率,那么纵使在完全静止的情形下也会发生失业现象。根据这一普遍的前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如果某一工会企图强使会员工资高于同类职业中流行的工资,便将引起失业,如果放弃这一政策,就可能在应有的范围内获得补救。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历史简介/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于其着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着《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Say,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law)。宏观经济学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总体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EmersonLucas,Jr.,1937年─)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J.Sargent,1943年─)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Classical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观点/宏观经济学
加速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着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许多宏观经济学着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作用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经济学十大原理/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枣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人。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I。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地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是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他的决策。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产生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不想要的效果,考虑一下有关安全带和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在50年代有安全带的汽车很少。现在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公共政策。6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RalphNader)的着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所有汽车都有安全带,更多的人系安全带,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安全带拯救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带对安全的这种直接影响正是国会要求有安全带时的动机。但是,要完全了解这个法律的影响就必须认识到,人们由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行为是驾驶员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驾驶员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当提高安全程度的收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现在来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了一个理性驾驶员的成本一收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驾驶员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因此,安全带法律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收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是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这个法律如何影响开车死亡的人数呢?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任何一次车祸中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更可能发现他们的车祸更多了。净效应是不确定的。此外,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以及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会由于这一法律而有危险,因为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而又没有安全带的保护。因此,安全带的法律倾向于增加行人死亡的数量。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Peltzman)在197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实际上汽车安全法有许多这类意想不到的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而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仅仅举出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例如,没有一个人对向苹果征税会引起人们少买苹果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就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返回)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可能是本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共产主义国家运行的前提是,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人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1776年的着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害。而且,这个推论也解释了共产主义的失败。在共产主义国家中,价格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指定。这些计划者缺乏那种在价格对市场力量自由地作出反应时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枣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你将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l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厂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关于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返回)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人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人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人为15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人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人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人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人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枣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人增长率。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美国近年来收人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o例如,过去10年间美国许多争论集中在政府的预算赤字上枣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政府收人。正如我们将要说明的,对预算赤字的关注主要根一据它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当政府需要为预算赤字筹资时,它就要在金融市场上借钱,这就像学生要借钱为上大学筹资,或者企业要借钱为新工厂筹资一样。因此,当政府借钱为赤字筹资时,就减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资金量。这样,预算赤字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资本(企业的工厂)的投资。由于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因此,一般认为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例如,7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还多,杰拉德·福特(DeraldFord)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叨年代,通货膨胀是每年3%左右;按这个fL率,物价2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枣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叨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对比区别/宏观经济学
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许多领域的决策。我们把有些领域归入微观经济学中,而把其他领域归入宏观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分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许多经济情况既涉及微观经济也涉及宏观经济的层面。例如,企业投资于新机器和设备的总体水平有助于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要了解企业决定购买多少新的机器设备,我们又需要分析单个企业所面临的激励—而这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差距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和经济变量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市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量市场,并体现产量和价格上。从微观经济学看,描述电视市场可以简单地用电视台数作为产量,电视价格也是单一,不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总量市场的总产量包括电视在内所有市场和劳务的产量,所以如何衡量总产量本身就成为一个问题。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法,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参考/宏观经济学
http://jr.freekaoyan.com/fudao/0.shtmlhttp://www.pinggu.org/bbs/b48i324667.html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社会科学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2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3:21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