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势广告的石溪大学知名度怎么样样呢?

上海外滩的独立广告创意代理公司。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世界500强公司,汽车和汽车售后、工业品、日常用品、政府客户以及金融领域的客户。是的,迈势的气质和品味是一目了然的,我们有选择性的选择客户,不接受琐碎以及催稿。
我们有丰富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媒体资源(线上线下),我们拥有亚洲音乐节独家代理权,我们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清华非物质文化所有战略合作,并且有微电影授权(好莱坞),另外我们有网络代理资源(鹏博士集团)。
这里人才济济浩浩荡荡,有海龟和4A人才以及来自AC尼尔森的精英。重要的是重要的是我们有一群才华荡漾漂亮友善,对广告这个行业充满敬意的年轻创意人。逻辑缜密,饱含热情的内心早晚会鞭策这群人奔向终极的才貌双全。并且才貌双全的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没事可以用来偷着乐的成绩。
客户服务 SERVICES
数字媒体营销
企业整合营销全案代理(数字媒体营销)
线上广告发布,移动平台运营和新媒体,影视制作、线上平台运营、传媒等.
线下广告发布
警务民生平台
娱乐营销行业
艺人、明星代言、赛事,演唱会组织行销等。
同时也涉足,微影视、游戏互动,音乐行业。目前正发展成为多元化、国际化、年轻化的泛娱乐文化平台和广告内容产业聚集平台。
互联网基础设施代理
互联网专线接入,电子政务,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等
案例分享 OUR WORK
凭借海量的数据、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执行力, 上海迈势广告致力帮助客户分析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环境,使客户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我们秉承“诚信敬业” 和 “优质服务”这两大价值观,不断壮大我们的咨询服务团队,使我们变得更专业、更具竞争力。
迈势客户 partner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王通:如何放大品牌网络广告的效果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各大门户网站的网络广告价格每年都在上涨,投放品牌广告的网络广告主的成本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广告主还是用在传统投放广告差不多的思路在投放网络广告,这样发挥出来的效果是很低的,对于为了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广告主,如何聪明的投放网络广告呢?我今天和大家重点探讨一下、
&&&&& 要谈到提升品牌,我们就需要了解品牌的三要素:
&&&&& 1、知名度&&&&& 2、美誉度&&&&& 3、忠诚度&&&&&& 传统的媒体,对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就不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了。但是互联网却不同,所以投放品牌广告的广告主,不能像对待传统媒体一样对待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可以帮你提升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一个互动媒体。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制作互动专题网页  &&&&& 可以搞有奖活动、用户调查、征集等等互动方式的专题网站,这个非常的简单。
&&&&& 第二步、网络广告投放与高质量受众数据库收集  &&&&& 普通的网络广告投放,只是提高曝光,提高知名度,其实利用网络广告,可以在提高曝光和关注的同时,手机大量的高质量的手中的数据库。如何操作呢?
&&&&& 投放CPA按照效果计费广告。CPA计费:主要是用过用户的一个行为进行效果付费,例如注册、留言、活动参与等等。
&&&&& 在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网络媒体投放广告,要使用CPA的计费模式,这样可以获得大量曝光量,知名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风多的用户数据库。例如一个注册2元钱。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这样获得500万的高质量用户Email、手机等联系方式仅需要1000万元。(很多大型品牌广告主,一年都是投放上亿元网络广告,这点费用对他们是小意思,当然投放更多,可以获得更多)
&&&&& 因为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得合理的许可的潜在客户的资料,所以这个潜在客户的数据库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花一次钱获得,自己以后可以长期利用的。&&&&&& 第三步:定期通过Email、手机等方式进行数据库&&&&&& 通过Email、手机短信的方式,定期对这500万潜在客户进行数据库营销。当然营销的方式要聪明点,不要只是简单的广告,而是以用户喜欢的方式开展。例如有奖让客户为自己品牌和产品提建议,互动活动、促销活动等等方式。这样的成本非常低,然后能够直接的和潜在客户互动。甚至让客户参与到自己的产品完善中来。这样可以迅速的提升品牌的美誉度。而定期的不断对客户进行自动化的跟踪,可以让客户感觉到你一直关注着他,这样提升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也是自然而言的事情了。&&&&&& 品牌的知名度很重要,美誉度和忠诚度更加重要,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很好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额平台,广告主如果能够按照效果付费的网络广告方式,通过我以上提到的网络营销策略,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品牌宣传效果。(艾瑞网专家-王通,首发:网络营销网)
来源:艾瑞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4A 公司充满危机感,他们却说这是广告的黄金时代
第一财经周刊,商业,有点儿意思
文章来自:「」
数字时代里媒介渠道的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衡,让广告行业内部再一次有了从细分到整合的趋势需求。好创意的价值凸显,人才流动加速,各种新角色加入,在夹杂着茫然、疑虑和试错的同时也充满挑战和希望。这一切与《广告狂人》所展示的黄金时代十分相似。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个金句常被用来形容各种喜忧参半的情景,这刚好是眼下广告行业的写照。
JWT 上海策略策划总监徐振锋就有些着急。他发现过去这一年中,越来越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营销案例出自于本土的小公司。
比如今年 5 月,由 W 公司策划的 New Balance 的广告片《每一步都算数》上线 5 天内就在腾讯视频播放了超过 500 万次,而这个影响力级别的广告以往基本都是由 4A 公司投入几十人、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反观 W,它于 2014 年 10 月才成立、只有几十人规模,没有地址、没有官网、也没有社交媒体账号。
像 W 这样以创意为主导的本土小型独立广告公司近年来频繁涌现,包括 2012 年 12 月成立的 Karma,2013 年 11 月成立的天与空,2014 年成立的 oookini、意类等。在它们的客户名单上,已经开始出现诸如可口可乐、西门子、耐克、淘宝天猫、腾讯这些传统的和新的广告金主。
“老实说,在有些地方,我们(4A 公司)已经跟它们产生竞争了,这不是未来的事情,而是正在发生的。”徐振锋在电话里向《第一财经周刊》承认。
同时,无一例外的,这些徐振锋口中所谓的小公司,其创始人都有过在 4A 工作的经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已经待了十多年。如今选择离开,当然有部分是出于个人选择,但更多还是因为整个广告行业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广告人的危机感
2013 年 10 月,杨烨炘离开了供职长达 15 年的 4A,和其他几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天与空。他当时是上海盛世长城创意群总监,更早之前,他还担任过上海李奥贝纳创意群总监,北京奥美、广州奥美、广州李奥贝纳的创意总监。
杨烨炘希望把 4A 公司的传统广告、数字营销以及公关、线下活动结合起来,他认为这是广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杨烨炘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2 年夏天,他的团队为立邦漆做了一个以“刷新生活”为主题的地铁艺术展,“我很明显感觉到 4A 还是以传统广告为主,跟数字营销公司、公关公司都脱节了,”因为推广和传播的工作是分别由另外的数字营销公司和公关公司做,“也就是说,创意的空间很狭窄。而且这些公司并没有参与到我们早期的创作工作中,每家公司又有自己的老板、创意和营销总监,会对创意做不同程度的歪曲,流程也会拖得很长。”
杨烨炘的危机感源于当时整个广告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在前一年,也就是 2011 年,戛纳国际广告节更名为戛纳国际创意节,并且从 2012 年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告奖项迅速增加,技术公司开始大量进入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创意在过去只是广告公司的一个部门,而现在的情况是,广告公司变成了创意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还称之为广告行业,称自己是广告公司,是不行的。”苏若菲说。她在 2013 年 5 月离开从业 10 年的广告行业去了甲方,为天猫市场部下属的品牌部工作,在此之前她担任上海 BBDO 的客户总监。“创意既包含传统广告,也包括技术类的互动、社会化营销、娱乐营销,甚至线下活动—所有传统 4A 以前不会做的东西,现在都成为了客户的需求。”
苏若菲从广告公司去了甲方,她发现很多传统广告公司不会做的业务现在都成了客户需 求。
2012 年令她印象深刻。一些小型的专门做数字广告的公司出现,4A 公司也开始纷纷成立数字部门。跳槽到带着“digital 光环”的公司成了广告人一个热门的选择。在这些所谓的新兴公司待过哪怕半年,再跳的时候就带着黄金标签。“当时就处在这么一个激进浮躁的 digital 狂热期。”苏若菲说。
她还记得当时团队做了一个案例,后来拿了很多奖,但拿奖的原因是在微博上请了一个非常有话题性的人,用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做了一个好玩的试验。“完全是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让我们这个作品变得非常成功,而这个案例本身做的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合作,在整个项目里反倒好像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一两年后再谈到数字营销,她发现大家的思路还是在很传统地去做 MiniSite(活动网站)这一类的事,并没有推动真正核心的东西。更早的时候她还在麒灵广告待过,这家 2001 年创办于上海的广告公司后来被一家来自波士顿的信息技术公司收购,2014 年又再次整体卖给阳狮集团,“这在当时的国内还是很少见的,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各种奇怪的公司都在买广告(创意)公司。那时来了批老外,他们给我们讲国外很好玩的技术和产品,我觉得特别好玩,那不是在做广告,不是 4A 那套老三样。”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客户减了合同年份,公司甚至丢了客户”这种事逐渐多了起来,她想起更早之前看到一篇讲麦迪逊大道上广告公司生意锐减的文章,“你会觉得美国发生的其实跟国内是关联的,改变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中国,生意很难做,钱会减少,客户越来越挑剔。”
同为做客户服务出身的金存依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12 年 10 月底,35 岁的她从北京奥美广告离开,成立不二广告。“奥美全球总部的任务要求简单明了:每年从客户那里拿到的预算要增加。但获得一个稳定的客户越来越难了,所以你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比稿,而且客户自然是希望它的成本降到最低,”金存依说,“我走的那一年,公司很多人都走了。”
金存依离开北京奥美,搭建了一个专注于解决中小型品牌需求的广告创意解决方案的众包平台。
供职于知名创意机构 AKQA 耐克项目组的王元元、丁茗茗和郑商融选择离职创立 oookini 工作室的时间是 2014 年,这个小团队解释自己的创业其实是“抱着毕业的心情”。“4A 模式首先是极度细致的分工,然后是极度完善的流程和快速的人员流动,因为它已经形成了工业化生产的模式,重体系而不重人,已经不适合个人型的人才发挥。”王元元认为相比传统 4A 公司,AKQA 这类成立于 1990 年代左右的独立机构已经相当灵活小巧,但传播渠道的变化、新技术和中国近年来的消费升级浪潮还是让几个年轻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在到来,“过去几十年,中国广告业服务的对象最关心的其实是生产和销售渠道,只有在消费升级、强调品牌独特性的过程中,创意的价值才会特别凸显。”王元元说。
oookini 的 3 个创始人认为传统 4A 重体系不重人,而行业面临的变化也代表着机会。
硬币的另一面
所以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传统广告行业身陷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一事实已经无可争议,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这也预示着广告从业者们可能正在迎来一个纷乱却充满机会的新时代。
在创办天与空时,杨烨炘认真思考过公司的定位,他并不想单纯开一家数字营销或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而是希望把 4A 公司的传统广告、数字营销以及公关、线下活动结合起来,他称之为“跨媒体公司”或“创意机构”。例如不久前为顾家家居策划的“8·16 不加班”营销活动,天与空先是在报纸上打起了整版广告,之后又在上海环球港广场做了名为“孤独沙发”的行为艺术,最后再在移动端上线 H5。这种围绕某一事件展开的线上线下综合营销成为行业里做案例的常见模式,甚至被称作“天与空套路”。
在杨烨炘看来,这种模式适合于任何一种介质,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预算选择任何一个媒体形式来引爆。“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他说,比如原本是公关公司的华邑已经做数字营销和平面广告了,W也从最开始的一家数字营销公司,涉足电视、平面广告和公关的传播,甚至做社交媒体营销起家的环时互动也在招募传统广告或者公关行业的人才。“如果你只是固守自己原有的业态,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掉,你帮客户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低,就越来越失去盈利的能力。”
广告巨头们的追赶
独立广告公司如此活跃,4A 并非没有作出应对。2013 年 7 月,全球两大广告公司宏盟集团和阳狮集团宣布价值 350 亿美元的合并计划,以此来抗衡更小型的广告公司,尽管这项合并在 9 个月后就被取消。这几年,你也看到大的广告集团正在对社交、数字或互动营销公司实施一系列的收购—这是它们遇到麻烦时一贯的逻辑。“可这样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打通,”杨烨炘解释,“因为它们还是分成不同的业态独立运作—广告公司、数字营销公司、公关公司等。因为集团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分开去创造力量。
要改变的可能更主要是内部架构。“我们认为创意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想把创意最大化。你看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DDB 的创始人,都是创意人出身。”杨烨炘在天与空设置了 5 个创意事业群,分别由创意合伙人带领,团队 10 个人里面有 7 个是创意人员,3 个是品牌服务人员,没有客户部。相反,他觉得 4A 变成了以客户部为主导的公司,但客户部大多没有策划和创意能力,更多成了传话的角色。
不过,4A 的人力分配也自有其道理—对于它们来说,产出体系的稳定要比创意来得更加重要。“跟 4A 合作可能是一个更长久的关系。客户的期待也是策略上的把控更稳定,创意更安全。选择 W、天与空这样的小公司,客户可能更期待的是能带给他一些惊喜的东西。”徐振锋说。
传统广告巨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它们试图去改变所谓的“流程长、不够灵活”的印象。“我们全球的经营策略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公司的哲学上,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帮广告主和消费者解决某一个冲突或问题,是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而不是只专注创意的狭窄的广告公司。其次是对技术持更开放的心态,“很多时候你单靠经验已经不能够做到最好的东西了,如果你不懂某一项新技术,可能就不知道这个故事还可以这样讲。”
竞争不仅发生在广告公司之间
大公司,也就是传统说法里的甲方的 in-house agency 也在给原有的广告模式带来麻烦。最近的例子是百事成立了一间创意工作室 Creators League。你可能已经知道的更早的例子是,2013 年耐克挖来 Burberry 数字营销总监 Musa Tariq 组建内部品牌建设团队,他上任之初便收回原来由 AKQA、W+K、Mindshare、R/GA 等代理的社会化媒体业务,改由自己的团队运作。
一份来自数字营销协会 SoDA 的报告显示,2015 年有 27%的公司声称在数字营销领域不再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这个数字是 2014 年的两倍。更早前美国全国广告协会(ANA)在 2013 年就发现,选择自建 in-house 团队的公司数目在 5 年间从 42%上升到 58%。
品牌也开始从广告公司大量招揽人才—苹果今年正式上任的营销传播副总裁 Tor Myhren,曾是 WPP 集团旗下广告公司 Grey Group 的首席创意官,而优衣库在 2014 年也接连挖了两位 W+K 的创意总监,在公司内部负责一些案例的营销和传播。“品牌想要创造出最适合它们的内容,自建的团队可能会对品牌更加敏感,更有控制权,沟通更快。”群邑中国 CEO 徐俊说。
“很多时候我们和广告公司聊,其实是我们在输出信息给它们,然后还得想办法通过各种磨合让双方节奏同步。”苏若菲说。她所在的天猫品牌部,十几个人的团队成员里一半以上来自 4A。她理解广告公司只是一个形式,是把人聚集到一个机构里面,“如果是同样的人帮我工作,只是换了个形式,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又有什么所谓呢?”
那么广告行业的组织形态真的可以被打破吗?4A 的模式能否被搬到线上?金存依发现,开一间自己的广告公司并没有让自己的焦虑感少很多。如果换个思路,做一个专注于解决中小型品牌需求的广告创意解决方案的众包平台呢?
她于是又搭建了一个名为 Pitchina 的平台,这是一个试图提供“创意直达”的项目,例如客户想做一张海报或拍一支视频,可以在创意平台上购买相应的产品包。随后项目负责人对接客户,帮助梳理品牌,然后分配给平台上第三方的创意特工,最后交给不同的供应商(比如拍片、修图、设计等),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质量和价格的把?控。
另一方面,你会看到媒介公司也在成立创意团队。群邑就加快了在创意内容方面的布局,旗下各家代理公司都拥有了自己的内容营销团队,比如传立媒体的内容创新团队,竞立媒体旗下的内容营销团队 MediaCom Beyond Advertising 以及迈势的 Play 团队等。徐俊认为,数字领域里创意、媒介、公关、数字公司的界限会更模糊。
而且在数字营销领域,广告公司还碰上了一个新对手,咨询公司。
“四大”之一的德勤,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化咨询机构之一,这归功于德勤内部的数字化团队 Deloitte Digital,这个已经成立 5 年的部门今年 2 月还收购了旧金山的创意公司 Heat。
“德勤收购广告公司,并不是为了做广告,我们看中的是 Heat 给我们的创意元素,而不是它现有的业务。”Deloitte Digital 德勤数字化中国服务领导人华思远对《第一财经周刊》如此回应。他认为数字化是一个大潮,而数字化的内涵在最近一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渐渐从 CMO 的概念变成了 CEO 的概念。德勤希望帮助企业完成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甚至包括后端的供应链、产品设计流程、IT 及财务系统等。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最绕不过去的对手还是技术公司。“传统广告公司的挑战会发生在购买层面,只要涉及到实时购买广告位,就会涉及到算法、空间等很多因素的改变,这些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未来传统广告公司可能需要更专注于创意层面并在技术层面上与外部公司深度合作,或者是购买技术以适应环境发展。”数字营销公司 Criteo 的 CEO Eric Eichmann 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所在的 Criteo 专注于重定向广告领域,通过 cookies 记录用户在电商网站搜索某件商品的行为,并在用户之后访问的网页上重新展示之前被搜索商品的广告,将其拉回到电商网站。
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你会发现很多广告公司也纷纷在做产品了:宏盟集团推出 Annalect 数据云服务和 Accuen 程序化平台,而电通安吉斯集团最近也刚成立了数据实验室 Dentsu Aegis Data Lab。
WPP 集团全球 CEO 苏铭天认为眼下数字(化)已经改变了广告创意的方法(Digital has defined creativity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而信息由媒介驱动(medium drives the message),并且在不同的媒介上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如今我们业务的 3/4 都投资在媒体、数据、数字技术上。”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所以品牌如今最担心的还是如何处理营销环境的复杂性:注意力的碎片化是如何令以往一些大众传播惯用的方式失效,传播接触点能怎样再指数级增长,如何将自己不同渠道的数据与外部数据整合等。程序化购买、大数据管理平台(DMP)、跨屏解决方案等成了这些广告技术公司讨论的热词。“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策划时代,媒介代理公司之间的差别在于其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徐俊说。
普华永道在最新发布的《 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预测互联网广告将在 2017 年首次超过传统电视广告,而根据群邑 2016 年春季版报告《今年,明年:中国媒体行业预测》,这个时间点在中国来得更快:2015 年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份额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2016 年预计将达到 49.7%。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以近 2 倍于整体互联网广告的势头快速增长,在线视频市场总体规模同比增长 61.2%。
几乎没有人怀疑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技术巨头已经成了广告行业的大玩家。它们都拥有庞大的用户和丰富的数据,可以做到精准营销,同时还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营销模式的创新。从收入上看,Facebook 超过 95%的收入都来自广告,而 Google 广告营收占了 Alphabet 总营收的 89%。根据研究机构 eMarketer 的数据,这两家公司已经占据移动广告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
但对于精准营销究竟效果几何的疑虑却在愈演愈烈,也几乎成了今年 9 月底举办的第 12 届纽约广告周上的主要讨论议题。“在国内,至少前一阵子,我听到的都是精准性,都在说要把大部分钱拿去做精准性投放,”BBDO 大中华区首席创意官梁伟丰说,“但最近宝洁已经打算降低它在 Facebook 上精准广告的花费,它不会是唯一一个。”
正如他所言,品牌终于意识到光有大数据是不够的。“这一年广告主对数字投放确实更理性了。”徐俊说。在 Facebook 制定的精准营销规则里,每多勾选一个描绘人群画像的标签,单价就会上涨,所以品牌主和媒介购买公司必须思考精准营销到底适用于哪些品牌。还有一种情况是,就算足够精准,但消费者根本不点开看呢?“所以对于到底怎样的曝光才能算有效的 impression,以及在广告可见度(viewability)、防作弊方面,品牌都更加重视了。”
除此之外,广告业的新玩家还有很多,比如网红、段子手和 KOL。它们很多来自于这个生产链条以外,甚至在两三年前你可能都还没听过这些角色。
“现在如果你问我,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会认为是 papi 酱、罗永浩这些人。”李三水说,他是 W 的创始人,同样在麦肯光明等国际 4A 广告公司、W+K 这些创意热店待过。“我们的战场已经从主流媒体移动到自媒体了,在这个战场上,你不得不面对他们。”
李三水从 W+K 离职之后创办了独立广告公司 W,他认为现在 papi 酱和罗永浩都是广告公司的对手。
广告业的最好时代?
这不难理解,广告业多年来的使命就是传递信息并影响消费者,但是否有效影响了消费者这个问题具有主观性,也难以监测,于是有效传达就成为了相对硬性的指标,而在社交网络中,粉丝数、活跃度正好提供了这种评判标准。
梁伟丰在过去 18 个月到 24 个月的感受是:广告界越来越像金融界了。他发现最近看到的跟行业相关的文章或碰到的同行,都在说融资、平台合作和各种关于趋势的讨论: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直播、娱乐营销、消费升级。“这个行业好像创造了很多新的术语,却没创造新的广告。”梁伟丰记得自己 15 年前刚入行时,同行碰面会讲哪个品牌出了新的案例或者新趋势,甚至哪个导演又拍了新片,用了什么新手法,可“现在什么才叫广告,你已经说不上来了。广告其实越来越不像广告,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都变了。”梁伟丰形容自己像一只天鹅,水面上看是优雅的,一沉到水里就不行。“我现在不会说我要找客户人员、策略人员,或者创意人员,我要找的是广告人。”
李奥贝纳中国 CEO 莫熙慈最近也在思考一件事:在互联网上,一个东西最多停留一两个星期就过去了,但品牌是长远的,这两方面要怎么平衡?怎么利用新媒体达到传播目的,同时又维持品牌持续性的竞争力?“这是客户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挑战。”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这样表示。
但是杨烨炘们却足够兴奋。广告行业一直在衰减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对媒体传播渠道的依赖性。”李三水说。“现在一些广告人出来好像能够做一点事情,本质原因在于媒体去中心化了,你会发现广告公司作为集团型或者说高层决策型的优势会被取代掉,变成更低成本、更个人化的内容制造商占主导。”他认为以前的广告代表广而告之,其实是一种媒体语言,但是现在的广告广为受众,在这样的传播域场里,人人都是内容制造商,又都是消费者。
对单一传播渠道的依赖减少同时也让创意的价值更被凸显。“靠点子靠创意去致胜的公司其实是最近这两年才变得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给了创意人一个机会,好的创意不用太多的投放预算也能冒出来。”闫曌说,他是数据技术公司 AdMaster 的创始人。AdMaster 通过实时监测各种数字渠道的广告曝光量,分析在线广告在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等不同平台上的效果,为广告主提供投放意见。
“4A 里应该充满了迷茫的中层和好奇的职场新人,但越来越多好的广告人在摩拳擦掌。”江畔说,她是意类广告公司的创始人。虽然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但最近他们为淘宝做的《一千零一夜》项目,以及请胡歌为 QQ 阅读拍摄的地铁广告你可能都不陌生。江畔在上海 BBDO 待了 9 年,从助理美术做起,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创意总监。“意类现在这么小,刚起步,但已经能收到宝洁邀请去分享案例。我觉得现在当然是一个好时代。”
江畔(右)创立的意类广告刚起步就有了去宝洁分享案例的机会,她觉得现在正是广告人的好时 代。
江畔的感受可能代表了这波出走的广告从业者中大多数人的声音:现在至少是中国本土广告机会最多的时候,可以媲美《广告狂人》里当年的美国。
这的确会令人想起现代广告业最辉煌的时代—想想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威廉·伯恩巴克吧,虽然他们的遗产后来越来越细分,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分化出了媒介公司、公关公司等,但他们在早期都曾是身兼数职的通才。如今来到数字时代,媒介渠道的碎片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衡和技术更迭让广告行业内部再一次有了从细分到整合的趋势需求,人才流动加速,各种新角色加入,在夹杂着茫然、疑虑和试错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希望。
“我觉得这个时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一直在进化,其实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真的了解这个时代。”徐振锋如此总结道。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李嘉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知乎机构帐号」是机构用户专用的知乎帐号,与知乎社区内原有的个人帐号独立并行,其使用者为有正规资质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公益组织、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这不仅是知乎对机构的「身份认证」,更是涵盖了内容流通机制、帐号规范等全套帐号体系。和个人帐号一样,机构帐号开通不需要任何费用,同时也受社区规范的监督管理,并要遵守相关协议。目前机构帐号入驻采用邀请制。您可以通过
来了解更多机构帐号信息。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德修在台湾的知名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