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告诉你什么时候卖房的一般一个月赚钱可以赚钱

来自雪球&#xe6关注 大道至简系列:闲聊经济学和股市-如何赚钱?(二)来自 昨天第一篇文章发表以后,有人看得懂,有人似懂非懂,有人简直狗屁没懂。有些东西因为已经根深蒂固要扭转是非常难的事情,而且就算有人明白真正要改变也难。还有人提建议:蛋哥,能不能多举点实际例子,或者多分享一些股市干货?哥就知道,人们最喜欢短平快的东东。一张嘴东西就掉嘴里,都不要经过大脑,甚至嚼也可以免了。干货?啥叫干货?非要告诉你明天大盘走势或者干脆告诉你某只牛股才叫干货么?不知道内在原理,甚至掌握的东东根本就是无用错误的,哥帮你们扭转过来,应该比所谓的干货更有意义吧?既然要干货还不简单么?那今天哥就说说经济学应用原理:如何赚钱?&&说到赚钱,总是让人激动不已。数票子,哪怕数到手软都愿意,是吧?那如何才能赚钱呢?想赚钱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赚钱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要说在这个世界要赚钱,一种方法是出卖劳动力。比如下煤井搬煤,或者小白领坐办公室。坐满八个小时,老板就发你一天的工资。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做生意。生意的本质无外乎低买高卖。股市用语叫“低吸高抛”。譬如一件商品低买高卖:1元买进,2元卖出。和第一种赚钱方式相比,貌似第二种方法来钱快、多。但他有二个缺点:a.&价格会移动。随着你生意做多了,买进价会逐渐涨到1.1元,卖出价会跌到1.9元。&利润空间会缩小。面对这样的问题,最理想的就是你背靠一个海量般的市场,比天空还宽广,比大海还辽阔,这样价格才会仅缓慢滑动,而且因为市场足够大,总利润曲线是上涨。b.会有竞争对手,&加速市场分化和利润压缩。对于绝大多数做生意的人,他烦恼的是a和b二个问题。所以生意也不好做。真想赚大钱也难。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维持价格始终不动。始终维持“1元买进,2元卖出”。你只要在其中跑来跑去,就能躺着赚大钱呢?哥可以告诉你,有!这种方法,在经济学里面称为【套利】。但是,套利是不长久的。几乎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会和你说,一旦存在套利机会,就会吸引无数的“竞争者”涌入这个市场。大家竞食这块肉。最终搞到1.4999元买进,1.5001元卖出也没有多少利润。如果你能发现一个长期套利机会,毫无疑问,你会积累大量财富,无可限量。几乎所有的经济类教科书,都说“长期套利机会”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个神奇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至少发生了多次“伪”大型套利机会。虽然不是完美的例子,却符合了大多数的特征:他比天空还宽广,比大海还辽阔,饕餮盛宴,吃到盆满钵满。总结套利例子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1)这个市场要很大;2)存在严重的扭曲;3)99%,甚至99.9999%人口是愚蠢的,他们不知道这种扭曲。这其中,第三条才是最难的。很多人已经猜到了,这就是China的股市。股市很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少有人承认,可事实上他是被严重“扭曲”的。什么叫“不扭曲”?门口的煎饼果子店就是不扭曲的。你想买就买,想买几个就买几个。今天忘带了钱,让烧饼王大娘赊你几个也是可以的。如果煎饼果子的利润太高,明天旁边摊贩就会出现李大娘、赵大婶。煎饼果子充分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绝不会有人规定王大娘的烧饼只能卖3元/个。而且加鸡蛋只能加半个,不许抹沙茶酱。然而咱们再拿股市对比:股票从上市、审计、审批、原始股持有、二级市场买卖、流通量、价格变动、市场运行等等,每一件事zf都要管,zf的手从来没移开过。除了zf,股市让人头疼的还有各种主力干预。有干预就有扭曲,有扭曲就有落差,落差就是钱,原本“1元买进,2元卖出”的东西,经过扭曲变成10元卖出,这种暴利商机无疑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如果你看懂了这一点,你就明白股市所谓的价值投资是多么愚昧。&如果按照价值理论体系,A股的标的应该很多都只值几毛钱。如果是价值决定因素,那你告诉哥暴风科技凭什么价值涨到300+元?如果是价值决定因素,那你告诉哥农业银行凭什么价值只有现在的3+元?有好事的人总喜欢举起茅台作为价值投资的大旗,茅台一涨就是价值投资理论大获全胜。从年初的200元涨到现在的270元,在白酒、猪肉、日用品等板块整体上涨的情况下,他不过也只涨了35%左右吧。和最近牛逼哄哄的次新、oled、锂电池这些动不动翻倍的标的比起来,貌似也不过如此吧。如果真的是价值因素主导,那你如何解释茅台去年从290元跌到160元?难道茅台价值半年时间就灰飞烟灭了?一只股票一天就涨停跌停,难道一天价值偏差就那么大?扭曲,一切都是故意扭曲。股市是扭曲的,而且必须是扭曲的,否则就没有套利。扭曲才能产生暴利,有了暴利才叫商机。而有了商机还不够,关键还要看“竞争者”的多少?比如前几年兴起的互联网+热潮,全中国一个月之内就多了30000家公司。羊再多,也经不起狼多,这会极大地降低你的成功几率。好比一只股票,买入的人少,筹码比较集中,一旦启动就会疯涨,丧心病狂的涨。而慢慢的,买入的人越多,筹码分散越严重,表示竞争者也越多,到了某个临界点,寿命也就差不多了。&&经过前面叙述,巨大市场有了,严重扭曲也有了,而这时候还不够,还牵涉到关键第三点。中国是一个极特殊的国家,其99%,甚至99.99%的国民,仍未脱离“蒙昧”状态,接受的是错误的政治经济学、xn教育,这个才是核心点。因为任何套利行为都有时间段限制,再暴利的买卖,错过这样的时间段,就再没有这样的机遇。为了让极少数人才能分享暴利,应该也必须让绝大多数人赶在圈外。&股市为什么有“7亏2平1赚”?对于信奉理论的人来说,1部分看起来好像比例挺高的样子,10%嘛。100个股民里面就有10个人赚钱。哥问你,你赚钱了么?你身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赚钱了么?那这个1部分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这个1本身并没有错,原因在于大家都忽略了1里面人群构成。主力、庄家、机构、老鼠仓、游资、私募等等牛鬼蛇神都算在这个群体里面,而真正的散民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而且哥可以负责任的说,能保持在2部分依然是非常不错了。更多的人只能在7里面折腾,所以股市看起来暴利**的,其实一般人进来就注定是输家。因为人家已经帮你算好了,因为人家在你志得意满的时候已经开始用之前教你的思维愚弄你。暴利末端使劲煽风点火生怕你不进去,暴利起步时各种恐吓打压生怕你成为竞争者。&所以,有人经常抱怨说,又站在了高岗之上。哥问:谁让你在山岗进去?回答:自己。自己?真的是自己么?其实人家早就算到你要进去了,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思维模式就注定你将填坑,根子就命中注定了你的行为。就算不想进去,煽风点火也要把你诱惑进去。对散民来说,踏空永远比站岗难受。大家都被套,心里无比平衡。身边有人暂时赚钱了,各种不平衡,满地打滚的心都有。所以,当年大家都穷的时候,大家都心安理得。一旦先富后富,各种红眼病就发作了。人性如此罢了~~&&所以,市场大,被扭曲还远远不够,只有让99.9999%的人愚昧才能达到目的。你看清楚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之前的故事原委了。当2014年股市2000点市场发动“股市风险”时,几乎所有持“股市还处在熊市”的论调大行其道见诸报端之时,哥当时真正是倒吸一口冷气,都这个时候了,居然突然舆论大躁说股市风险异常,股票这是要大涨啊!哥脑子中经济学脑细胞如是分析。可是持有“错误”的经济学之人呢。如果我们翻翻、7月份的舆论媒体。几乎是一片倒的99.9999%人口都在唱:郭嘉提示风险了,股市还要大跌,从1950点跌回90年代的990点云云。你说这算什么?蠢货么?白痴么?我们的同胞都是一群猪么?因为他们都是文盲,虽然他们的头顶上往往都有一冠“学士”“博士”的帽子。可他们实际都是郭嘉培养的学士,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独立思考,正确学术,这条路在中国是如此之稀少,以至于0.0001%的人口都不足。而另一方面,那些深谙股市道理的人,他们虽然可以正确地推断出“股市大涨”,可是他们只有自己偷着数钱的节操,丝毫不会透露一点风声。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附和郭嘉的号召。让手下人登新闻、发微博。继续误导一大批无脑人士。同样道理,当去年4、5月,股市已经疯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日人民报日头版头条说“4000点才是A股牛市开端”的时候,&哥当时一口茶水喷了一桌子,惨了、惨了,股市快到头,盛宴到尾声了。时间来到5月,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股市市场本身,都极尽疯狂之甚。当你看到大学生们不上课都炒股,当你看到农民伯伯们都不种地都来分一杯羹,当你看到市场没一个人担忧股市风险,哥简直想拍桌子。大学生不泡妞、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农民伯伯不老老实实种地,都来股市分享“套利”,这tm股市又不是社会福利院,当ATM机么?撤吧撤吧,哥脑子里面的经济学细胞如是分析。然后在4900点附近哥让身边朋友都陆续退场了,虽然很多人当时极其不情愿,有人还跟风说:蛋哥,咱们不等10000点,至少到6000点吧,到了6000点咱立马撤退。哥撂了一句话:我们先撤,你看着办。后面很多人看到股市站上5000点,进而到5100点,大有继续上冲可能的时候,特别看到自己扔掉的票还一个劲的上涨不回头的时候,那个心里郁闷呐!骂哥挡了他们财路,说哥胆子太小云云。有个别人居然居然还在哥旅游途中悄悄又追进去了,跟着99.9999%的人瞎起哄:现在5100点,股市还要大涨,一万多不是dream~~然后呢?貌似就没有然后了~~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股市在一个月时间跌了1800点,市场一片哀嚎,最后一地鸡毛。&&还是同样道理,当月,股市已经从2850点涨到3600点的时候,市场上一片欢呼:股市要上到4000点,一轮大洗盘已经结束,疯牛向慢牛过度成功。再加上媒体疯狂炒作本来没一点卵用的sdr,市场上的人们又一次欢呼了~~哥能说什么?脑子熔断了么?夹头么?蠢猪么?只要股市这个赌场没有关门,这样的故事将会一直演绎下去,直到被股市折磨得筋疲力尽,精神萎靡,最后铩羽而归。但,一批蠢猪离开了,还会有另一批进来。而且在可以预知的某个时间,那些退场的人还会在某个时候进来。为什么?因为人家给你设定的教育思维就是这个样子,套子早已经准备好,时间问题罢了。不信,咱们看这次套路基本上也是一样的。6月初炒着嚷着加入MSCI,美国非农数据极差,加息不可能的声音又是此起彼伏,特别看到RMB升了一点点,各种打爆空头的新闻标题亮瞎众人眼。哥要提醒的是,小心点,再小心点~~&&通过前面叙述,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赚钱的基础是整个时代的大格局,必须要有市场,要有足够空间;必须要扭曲,扭曲程度越高越好;而最最最必须的是99.99%的国民是文盲,他们受的是XN教育,他们骨子里面只有跟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最好还制定很多“标准答案”,填鸭式地死记硬背就对了,背好了能拿高分满分。有其他见解的就是另类,“老师”就要打压,罚抄课文,外加恶心到家请家长坐冷板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教育模式也不见得会得以放松。所以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丰子恺的这幅漫画多少能说明问题~~而且哥前面也说了,套利行为是有时间段限制的,为了继续经营好这个难得的大市场,这个已经严重被扭曲的市场,一次性套利太小case。对,反复多次进行套利就对了嘛。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周期性的牛熊就应运而生了,呵呵~~&&好了,貌似说得也差不多,最后说回到经济学本身上来吧,哥在昨天的经济学原理文章中说了:经济学没有流派,世界上只有二种经济学:讲道理的和不讲道理的,有用的和没有用的。任何二个绅士,讲道理的理性人,都可以坐下来细心耐心地好好商讨一下基于理性和逻辑的科学是唯一的,不存在流派,在所有的“讲道理”经济学中,无疑奥地利系统是最接近真实的。哈耶克、米塞思、罗斯巴德····他们提出的观点,他们对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法、最低工资、妇女童工歧视法案、垄断法、贸易保护主义、耕地红线、环保主义、新能源革命的抨击是如此犀利,以至于让人完全心悦口服,完全无法反击。如果大家坐下来讲道理,则“奥派”天下无敌,所向披靡。那其他学派的经济学家怎么办呢?当他们发现心服口服,无可辩驳的时候,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和你讲道理,而是挥舞起了拳头。开门!抄水表!是吧?正因为这样,哥才对目前“主流”经济学家极度鄙视。象牛逼哄哄的国师李稻葵、易宪容、谢国忠之流根本不配称为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存在的整个基础是zf需要他们,zf喜欢他们的论调。每年zf拨款99%拨向凯恩斯经济学家。但是,有一句话哥是深深相信的:科学一旦被发现,就在人心中发了芽,就象中世界无法阻止伽利略斜塔试验。现在的人也无法阻止正确的经济学传播,因为人类追求真理的心态是永恒的。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精确判断事物走势,进可以治国安邦,退也可以为个人谋财赚钱,人类追求真理的心理是无可遏制的。当奥地利学派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崛起、横扫,从正面战场将其他所有理论驳倒、推翻,你仅仅跳起来挥舞拳头,喝咖啡、抄水表,那是无济于事的。没什么可以阻止人们对于科学的狂热,对于真理的信仰。虽然今天,“奥地利学派”在中国仅是刚刚生根发芽,知道的人群不足0.0001%,连知识份子也大多处于愚蔽状态。但是,哥相信只要他一开始传播,就没什么力量阻止他在人群中的生根发芽。因为奥派完全符合科学。有什么问题,你坐下来说啊。大家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的讨论,于是你就被奥派说得心服口服。在讲道理的经济学中,奥派天下无敌。还需要证明么?当ZF说:开门!抄水表!那一刻,ZF就已经输了。&&Ps: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强大根源一定在国民素质、意识、技能,而一切的根源在于大写的“教育”。So,教育兴,则家国兴。张维迎:人人都应该懂的10大经济学原理_楼市动态_贷款攻略 - 融360
公积金政策
张维迎:人人都应该懂的10大经济学原理
  作者|张维迎,节选自张维迎的《经济学原理》
  学习经济学,重要的并不是记住某项具体结论,而是要学会正确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究竟怎样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呢?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在现实中,人的各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其实现目的的愿望就是行动的动机。因此,行动就是改变现状,而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由于对现状不满,其中必然有对于某种价值的追求。
  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不仅要关注人究竟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只有个体,也就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意识的生命体,才有目的和行动能力。人要行动,就必须思考,需要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些活动只有个体才能完成。
  我们常常使用群体、集体、政府、国家等概念,说它们做了某某事,这让我们以为集体似乎也是能行动的。但这种说法只有在隐喻意义上才是对的。事实上,集体本身不可能行动,只有集体里面的人才能行动。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习惯于把集体、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并把它们想象为没有自身利益诉求、完全大公无私的。
  如果是这样,很多问题就很难理解,例如为什么政府会有腐败,为什么所谓的集体决策经常没有效率等。而一旦我们摒弃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分析角度,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
  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那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要为午餐所付的那个&费&,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知道,人类无论是在动物性上还是社会性上,都有很多的欲望。但不幸的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在任何时间点上,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总是稀缺的。比如,我们常说的钱不够花,就是指拥有的钱不足以支撑花费,因此相对于花费而言,我们拥有的钱就是稀缺的。也许有人会说,大富翁们总该不受稀缺的困扰了吧?其实不然。尽管他们并不缺钱,但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也受稀缺性的约束。
  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在行动时就必须有选择,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得放弃另一样东西。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达成某项目的所要放弃的最大的价值。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面临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年薪10万元的大学教职,另一个是年薪50万元的投行交易员,那么在不考虑非货币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去大学任教的机会成本就是50万元。当然,在现实中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人们在选择时还必须要考虑很多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因素,例如亲情、友情、自由、尊严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机会成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人们在个人决策时比较容易理解&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考虑公共福利提供等问题时,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很多人总希望政府能够多建设公共设施,增加公共福利,仿佛这些都无需成本;但事实上,政府为了增加公共福利,就必须通过征税、发行货币以及举借公债等途径获得收入,而无论是哪一种途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减少个人可获得的资源和产品。由于相对于私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效率往往更低,因此那些本想获取&免费午餐&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是一份更加昂贵的午餐。
  四、人是在边际上做选择
  所谓&边际&,指的是对现有行动进行的微小调整,这些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分别被称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经济学所要关注的问题,通常不是极端的非此即彼,而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比较,也就是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权衡。
  举例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购置食品和购置衣物上分配收入。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只买衣服不吃饭,也不会只吃饭不买衣服,而会考虑是多买些食物而少买些衣服,还是多买些衣服而少买些食品,这样的选择就是边际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边际&概念的引入破解了经济史上的一个著名难题&&水和钻石的悖论。
  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曾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水价值很低,而对人类生存可有可无的钻石则有很高的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古典经济理论并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而从&边际&的概念入手,这个问题则很容易回答。这是因为,物品的价值是由它带给人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虽然水很重要,但是由于它很多,因此在边际上多一滴、少一滴对效用的影响不大;而钻石虽然无关紧要,但由于它很稀少,因此在边际上多一颗、少一颗对效用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
  五、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人们在资源占有上可能有丰寡之别,在个人特质上可能有各自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给通过交易改进彼此的收益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举例来说,我手里有一瓶水,并且我认为这瓶水对我而言值1元钱,而你却认为这瓶水对你而言值2元钱。那么,如果我用1.5元把水卖给你,我们双方就都相当于赚了0.5元钱,这场交换活动让我们双方都获益了。当然,交易自由是双方都获益的前提,如果我强买强卖,非要用5元钱把水卖给你,那就是在增加我的收益的同时,减少了你的收益。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问题。我们常说,市场经济下是&等价交换&,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一件商品对你我的价值都一样,那么交换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只有我们对某件商品的评价存在差异,自由交易才会发生,交易一旦发生,就为双方都创造了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愿交换一般都不会是等价的,而是伴随着价值的创造,也就是财富的创造。
  区域贸易、国际贸易,本质上也都是个人之间的交换。同一地区内个人间的自愿交换能促进交易各方福利的增进,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换就更是如此。那些阻碍贸易自由的政策壁垒,很多都是打着维护&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却剥夺了公众改进福利的机会。
  六、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分工是和交易相联系的。如果没有分工,人类的交易就会很少。只有有了精细的分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才能更加频繁地开展。
  在《国富论》的开篇,亚当&斯密用很大的篇幅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斯密指出,分工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它有助于手的技巧的完善,提高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第二,它节约了在不同工作环节之间转换劳动的时间;第三,它增加了发明新工具的可能性。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好处,人们才得以通过分工合作大幅提升自身的力量,完成仅靠单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
  分工是市场规模扩大的结果。如果没有市场就不会有分工,只能自给自足。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导致了技术进步与创新,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大&&如此反复,就是经济良性发展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扩大。一方面,各项改革措施废除了所谓的&投机倒把&,为国内贸易扫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则开启了巨大的国际市场,这两方面都让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了。随着市场的扩大,良性循环就启动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奥秘就在于此。
  七、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人的行动既有动机,也有结果,而结果和动机之间往往存在着不一致。那么,当我们评价人的行动时,应该更看重动机,还是更看重结果呢?在经济学家看来,应该更看重结果。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某项行为的出发点来判断某项行动的好坏;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即使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结果是利人的,那么这项行动就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这里,屠夫、酿酒师和烙面师虽然有着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赞许的。
  相比之下,那些利人的动机导致的损人后果倒是十分值得重视。例如,政府希望实现充分就业,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干,这个目标当然是善意的。但是,如果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规定所有企业一旦雇用职员就不能解雇,那么企业雇用员工时就会更加慎重,反而让更多的人难以找到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说过:&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这一忠告我们应时刻谨记。
  八、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
  如果没有自由竞争,那么&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匠人要发,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一点。只有房子一盖起就塌,才能不断有生意。但这个发财&秘诀&只可能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有竞争,为了争夺生意,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让消费者满意,那些盖房质量差的工匠就不会有生意。
  当然,自由竞争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弄虚作假、强买强卖都不能算作自由竞争。
  尽管自由竞争是好事,但在现实中却频频遭受非难。经济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说过:&&竞争&这个名词背负恶名,而且还包含某种利己心和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模式。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和熟人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生意、交往只有在熟人之间才能发生,这看起来很有人情味。而自由竞争让人们对于邻居和陌生人差不多一视同仁,这似乎大大冲淡了社会的人情味,因而会招致一些人的厌恶。
  对此,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社会的所谓&人情&,其实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的,超出这个圈子时,人们往往相互敌视。恰恰是自由竞争改变了这一切,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点上看,自由竞争本身对于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待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九、制度比人强
  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一种激励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择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中,宗教和传统道德哲学多以改变人性为目的,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作为人类,我们的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在人民公社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低,种植的农作物经常歉收。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粮食产量却大幅度增加。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制度变了,而不是人性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新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激励,使被人民公社制长期束缚的生产力充分释放了出来。
  有一些人说,经济学家只重制度,而不重人性。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在制度不健全的国度,往往也伴随着各类腐败的盛行;而在制度健全的国度,腐败就相对较少。这说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制度是什么?就是产权制度和个人自由。只有个人财产得到有效保护,人们才有积极性创造财富,才有技术创新;而只有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一个制度如果缺少了这两项要素,就不能算是好制度。
  十、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重要的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受许多非行动者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许多因素是我们不了解的,其关系的复杂性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需求。企业家就是那些最善于对未来做出判断并愿意为此冒险的人。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就只是一个计算程序,就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但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判断未来,如何收集和加工信息,就成为人们做决策的首要任务。正是由于那些最善于判断未来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发现了没有满足的市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过去两百多年的经济进步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对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奥秘尤为重要。
只贷几千有急用?别着急!关注微信公众号&&(fangdai123),点击菜单【我要】,一分钟申请,一天内放款。
直接申请点下面:
你可能需要这些贷款
有按揭记录即可贷款
最低月利率
最快放款时间
解抵押,助卖房
最低月利率
最快放款时间
房屋抵押,资金好周转
最低月利率
最快放款时间
买房装修贷款
最低月利率
最快放款时间
保存本篇到我的邮箱
订阅房贷、房产新闻
扫一扫,让买房更简单!
欢迎关注融360房贷官方微信(fangdai123)
买房工具: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之作品,未经融360书面授权,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书面授权的,注明来源融360。违反上述声明对融360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作品中的材料及结论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获取书面授权请发邮件至: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除了分享能关乎人类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科技内容外,星佳接下来会通过星佳是个小人物的微信公众号分享关于常旅客的一些知识,一方面我们要站高望远能看懂未来的趋势,一方面还要立足当...
日-6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会上谈及吴英案时表示,吴英案是改...
1、需求 在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成反比,越便宜的东西销量越高。但,在恋爱学中,恰恰相反。你给自己定价越低承认自己就是个屌丝,那么,市场的需求量几乎为零。随着产品自身质量的提...
导读:处于此次事件中心的中晋系是什么?有何背景?在此,21君为您拆解涉百亿集资诈骗的中晋系。 中晋系事件仍在发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最新报道,警方回复中晋投资人称,目前正在依...
综合报道:网上旅行社日渐普及,坊间更不时出现网上疯狂抢购或换领旅游产品情况。有调查发现,港人平均每年外游三次,有超过四成人指曾以信用卡积分换取里数,更有七成用家表明为增...
您可能也感兴趣:
相关专题:
有按揭记录即可贷款
解抵押,助卖房
房屋抵押,资金好周转
买房装修贷款
人民币贬值或无限接近8时
3年后,央行做出了相同的
双十一如何在朋友圈装一
重磅!全国将停止别墅类
融360 - 贷款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房子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