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产业发展如何?

聚焦五大主导产业,提升制造业新动能
日—8日,第五届(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将在我省隆重举行。这个被誉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合作对接平台以后将固定在河南举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前四届活动相比,本届活动有哪些不同?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哪些新的动向?10月2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
□本报记者陈辉
三大影响力权威性高、参与度广、效果显著
王照平说,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影响力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权威性上。这项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河南省政府在2010年共同创办,是全国第一个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与省级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也是目前产业转移领域全国惟一的“国字头”。、年已成功举办四届,2012年起主办单位扩大至河北等8省(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我省是活动的核心主办方。我省对这个平台倍加珍视,每届活动均由省长担任组委会主任。其次体现在参与度上。活动坚持区域性定位、全国性参与、综合性运作,突破省域和行业界限,广泛邀请国内外政、产、商、学、研、金、协等各界参与,致力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工业企业、研发组织、金融机构等搭建供需交互平台、合作对接平台、宣传推介平台、展览展示平台,围绕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智力等促进全方位合作与共享,知名度、关注度、参与度逐届提升。到2014年,参与活动主办和协办的省(区、市)政府已达16个、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校19家、国家有关行业协会17个,客商规模已从2010年的1000人上升到近5000人,这在国内目前是绝无仅有的。本届活动参与规模将超越2014年,届时,“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将参与进来,“虹吸效应”正在形成。再次体现在活动效果上。我们的基本办会思路是,以产业转移合作为主线,将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力争每届活动签约一批、推介一批、储备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年前四届活动,累计促成产业转移合作项目3596个、签约投资总金额18209亿元,推动河南等中西部9省(区)与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行业协会、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东部省(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3份,后续达成技术转移协议498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760余个。随着签约成果的持续转化,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活动已从最初的探索性实践发展为示范性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将其誉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对接品牌”。
两大不同平台固定化、合作多样化
本届活动与往届活动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平台固定化。往届活动一年一协商,办不办、何时办、谁来办不确定。连续四届活动成功举办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河南等9省(区)政府共同商定,自2016年始建立“一部九省”固定办会机制,今后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时间固定在11月上旬,东道主固定为河南,固定主办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河南、河北、山西、内、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9省(区)政府,同时邀请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参与主办。这是对我们以往活动成效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确立了河南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桥头堡”和“领头羊”地位。二是合作多样化。往届活动,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东部的产业、资本、技术等向中西部单向流动。随着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的不断演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们的理念、思路、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本届活动将拓展视野,突出互动互惠互补和共谋共享共赢,将单向承接与双向流动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产业转移的科学性、实效性。
瞄准五大主导产业引得来、落得下、生得根、育得成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由利用中国劳动力优势向开拓中国消费市场过渡、由个体转移向产业链拆分外移转变、由一般投资向合作开发和跨国并购演化;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加速产业溢出效应,部分产业整体式、链条式、集群式转出,深化区域联动和分工协作成为产业转移主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产业转移工作将紧紧围绕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进。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扩容提质增效相统一、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为稳增长、调结构、保态势持续提供支撑,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在承接目标上,要聚焦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材料制造、信息制造、汽车制造五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建材、冶金、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调高技术水平、调强制造能力、调优工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承接路径上,综合优势突出的地区要强化龙头带动、垂直整合,着力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起点高层次,拉升承接标杆;传统农区要依托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承接沿区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大中小企业,推动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其配套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以本土企业为主导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区域性生产网络;资源型地区要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实施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整合。在推进机制上,要加强政策协同,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促进产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提高承接项目质量;同时要建立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壮大等全过程服务链条,发挥土地、资金、用工、用电、市场开拓等全方位保障效应,使转移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生得根”“育得成”。⑦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5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关注新华网
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月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势温和,供求结构和企业效益不断改善。
  一、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较快发展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增速比上月回落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集体企业下降,股份制企业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制造业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与月份持平。
  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加快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增速比月份加快个百分点。
  二、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回落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增长。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亿元,增长;商品零售亿元,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分别增长、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增速比月份回落个百分点。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月份回落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亿元,增长,比月份回落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比月份加快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和,增速分别比月份加快和个百分点。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
  三、就业形势继续向好,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比上月下降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个百分点。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个百分点。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衣着上涨,居住上涨,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交通和通信上涨,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医疗保健上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个百分点,环比上涨;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环比上涨。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四、进出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收窄
  月份,进出口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加快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亿元,增长,比上月回落个百分点;进口亿元,增长,比上月加快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亿元,比上月收窄亿元。月份,进出口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元,增长;进口亿元,增长。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加快个百分点。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能茁壮成长
  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结构性去产能工作有序开展。微观杠杆率继续下降。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继续减少。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企业成本继续降低。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元,比上年同期减少元。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和,分别快于全部投资、和个百分点。
  新产业增长较快。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和,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和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成长。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集成电路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新业态蓬勃发展。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增长。
  六、企业效益改善,发展预期向好
  企业利润增长较快。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月份加快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比月份加快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和,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和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持续向好。月份,综合产出指数为,比上月上升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比上月上升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上升个百分点,为年月以来最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比上月上升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上升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积极化解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上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修订,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18年5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一)分经济类型
国有控股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二)分三大门类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四)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生铁 (万吨)
原煤(万吨)
粗钢 (万吨)
钢材 (万吨)
水泥 (万吨)
原油加工量(万吨)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焦炭(万吨)
硫酸(折100%) (万吨)
烧碱(折100%) (万吨)
乙烯 (万吨)
化学纤维 (万吨)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集成电路 (亿块)
汽车 (万辆)
其中:轿车 (万辆)
(五)产品销售率(%)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其中:民间投资
四、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其中:住宅
商业营业用房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其中:国内贷款
   定金及预收款
   个人按揭贷款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一)按经营地分
(二)按消费类型分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粮油、食品类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金银珠宝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中西药品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通讯器材类
石油及制品类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六、进出口(亿元)
进出口总额
25260     
13413     
61409       
11848     
54911      
七、居民消费价格
生活用品及服务
交通和通信
教育文化和娱乐
其他用品和服务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4.1  
 一般日用品
 耐用消费品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责任编辑: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01版:要闻
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刘 瑾
前3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半年企稳向好势头,一些指标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五大政策支柱。之后,在落实“产业政策要准”方面,我国以“锐意改革、问题导向、找准定位、精准超前”的思路推进产业改革政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强化创新引领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4个科技重大专项开始实施; 培育60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发布1.1万余项行业标准,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 一个个亮眼的成绩,显示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这也正顺应了全球制造业强化创新的发展趋势。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给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制造业开始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制造+互联网也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与此同时,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 上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五大政策支柱后,我国的产业政策调控方式加大创新,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逐渐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以及《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年)》等,一系列针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的产业政策出台并开始实施。 在这些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得以实施,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创新体制机制环境不断完善。 在新的形势下,制造业要承担发展动力转换的使命,就要贯穿创新理念。 着力补齐短板 前3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同时在去产能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市场秩序和企业效益状况逐步改观。 10月中旬,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和50%以上。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盈亏相抵,去年前8个月是净亏损,今年1月至8月份是净盈利,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煤炭行业也扭转了前7个月利润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 与上半年比较,工业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发挥积极作用,高技术制造业的运行态势良好,去产能补短板成效初步显现。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前3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20%以上。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0%以上,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20%以上。 补短板的步伐在加快。前8个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3%,快于工业整体投资增速10.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由于持续不懈地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业经济均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定位,重点就是弥补市场失灵。产业政策的作用不是替代市场,而是以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内容,解决因市场缺陷而无法实现公共利益和发展目标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既要强化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还要积极稳妥去产能,推动困难行业脱困发展;既要修复传统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着力优化增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着力补短板,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我国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制造强国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经把一系列尚未突破的尖端技术一一列在了大国攻坚的清单里,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突破自修复智能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合成新材料,国产大飞机交付使用、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建立第一个空间站。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一批批大国重器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及有效实施,不仅具有技术层面的意义,更是我国由贸易和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升级的重要基础。2016年4月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若干个实施指南。作为配套《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旨在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将经受一番脱胎换骨的锤炼。到那时,大国重器将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从两会看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创视域】  一年一度的两会胜利闭幕,新一届领导将领航新征程,为各行业新发展举旗定向。文化产业也将仰望航标,破浪前行,既要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要融入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据了解,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有336件,占比7.57%,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数字文化产业;深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关于文化产业的好声音,一起盘点那些关于文化产业的好建议,一起开启2018年文化产业的新航程。  1.年均增长13%,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过去五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增长接近GDP增速的两倍。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看来,13%的新成绩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体现了建设支柱性产业的信心,体现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担当。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较少,却能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蕴藏着新的动能,其具有的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特点,对转方式、调结构、扩消费、促就业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还能否继续保持13%的高增长,怎样实现从&数量&到&质量&新提升?代表委员认为,从文化产业内部发展来看,要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本身要防止&脱实向虚&,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的夸夸其谈上,要做强文化产业的实体经济,不断推出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从图书到电影,从特色小镇到互联网产品,从主题公园到文化园区,都需要提升质量,由粗放走向精细,由追求数量走向追求品质。从文化产业外部发展来看,文化渗透于其他各行业,更需要奇思妙想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打磨,做到&大美无言&&润物无声&,力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文化的质地,每一个产业都有文化的内涵,做大做强新动能,进一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这次两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机构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改革举措是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将强化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占GDP的比重为4.14%;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为329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4%。现在&文旅一家&,这两个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仅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和对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已超过1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立坚信,文化和旅游结合,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看,文化和旅游呈现良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培育了新兴的市场。旅游演出是文化和旅游结合最紧密的产业,从实景演出到室内演出,从&印象系列&到&千古情系列&,创造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奇迹。据道略演艺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演出市场报告》,2016年全国共有旅游演出剧目232台,中国旅游演出票房收入为43.03亿元,同比增长20%。以宋城演艺为例,创造了世界旅游演艺市场的五个&第一&:演出场次第一、观众人数第一、演艺收入第一、演出利润第一、毛利率第一,每年合计演出15000余场,观众5000余万人次,其中&千古情&系列每年演出8000余场,观众3500余万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现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里,文化系统的占比1/3左右,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使文化产业在文化资源基础上,有了旅游的优良载体,特别是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政策出台,更让文化产业有了旅游行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可以吸收借鉴,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公共文化机构藏品及展陈展示数字化,将进一步放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提升发展质量。  代表委员们期待,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重心不会是只抓&文&,而忽略&化&,必将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和载体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验与休闲的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要以&文&化产业、以&文&化经济、以&文&化生活,让我国五千年的辉煌文化转变成新的动能,去推动新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  3.创新转化,激活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一条大河,滔滔奔流2500年,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大运河文化产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江苏省副省长王江建议,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使之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彰显文化自信的地标性工程,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同时,要加强统筹,加大创新,建立沿线&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整体保护、分段管理、各自开发&的工作运行机制。  要着眼发现和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使之成为基于中华传统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助推器&。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认为,保存、记录是遗产机构的传统功能,而见证和参与则是这些机构新的方向,有责任、有义务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新的知识,打破部门和学科壁垒,鼓励跨部门、跨学科合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激情,汲取新的文化创造力量。希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切实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根植在乡野村镇,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创造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传统书画、工艺品制造等多种模式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涌现出诸如山东曲阜三孔文化产业、江苏古镇周庄水乡文化旅游产业、杭州西湖龙井休闲品茗茶文化产业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县域文化产业典型。但同时,我国很多省份的县域文化产业依然面临着基础薄弱、总量不大、动力不强、创新不足等问题,很多县市&千城一面&,县域文化产业特色不突出、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弱,在做强做大、开拓市场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对此,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建议,各县区要摸清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家底和市场规律,找到亮点、把握&拳头&产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不能&高大全&,而是要&小而美&&小而专&,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挖掘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推动县域文化繁荣,激活当地经济活力。  4.数字文化产业,后来居上的新希望  &过去五年,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去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增长了10倍,超过5000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五、亚洲第一。&日前,腾讯集团董事长马化腾发布了腾讯集团的&成绩单&,展示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巨大能量。  以腾讯为龙头,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战略的对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推动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2017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一马当先&,营业收入7990亿元,增长高达34.6%,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去年底,网络文学用户数达到了3.33亿,手机用户达到了3.04亿,网络文学年产值已达90亿元。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改变才刚刚开始,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数字文化产业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此外,通过跨界融合,推进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与信息业、旅游业、广告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引领新发展。  在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流量&掩盖&质量&,&产值&掩盖&品质&的问题也饱受批评,两会上,专家们积极为提高数字内容质量建言献策。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网络文学不应一味追求产量和点击量,而需回溯艺术创作的本源,深入人民群众、贴近社会变迁。浙江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胜男发现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盗版、抄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作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网络文学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低廉的侵权成本和高昂的维权成本又导致侵权现象屡禁不止&。他认为,遏制网络文学盗版、抄袭等侵权现象,需要尽快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办法》,推进《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保护网络文学风清气正的发展生态,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张玉玲)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陈丹丹&&&&&&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www.c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动能新产业发展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