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养元上市最新进展企业是一家上市企业吗?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ipo发行通过 “六个核桃”前景仍难断-八八伍财经微信扫一扫,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ipo发行通过 “六个核桃”前景仍难断来源:885财经
09:57:58收藏(0)点赞(0)摘要:在经历六年IPO长跑后,六个核桃IPO发行还远吗?“六个核桃”所属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智汇”)终于成功过会。而这已经是“六个核桃”自2011年至今第四次冲击IPO。此次六个核桃IPO发行是否会顺利成功?  在经历六年IPO长跑后,六个核桃IPO发行还远吗?“六个核桃”所属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智汇”)终于成功过会。而这已经是“六个核桃”自2011年至今第四次冲击IPO。此次六个核桃IPO发行是否会顺利成功?  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六个核桃”IPO之路坎坷或与其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重营销轻研发,涉嫌产品虚假宣传,“不差钱”却执意募资的合理性存疑等有关。为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前景,养元智汇过会之后应加快解决诸如产品创新不足等经营隐患,并进一步重构商业模式。  需强化产品创新及重构商业模式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本次养元智汇IPO闯关成功,未来的商业模式也仍然需要重构。  从行业生命周期看,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增速开始下降,部分产品形象有所老化。从行业定位看,植物蛋白饮料的产品定位在礼品市场,不如普通快消品市场空间大。从行业竞争看,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养元智汇业绩并没有过分亮眼。养元智汇需要时刻思考市场是否足够大、创造何种用户价值,以及“护城河”是否足够宽,这些内容决定了绩效的持续性。  从核心能力看,养元智汇的核心能力不具备持续性。养元智汇是典型的单一品牌经营,虽然企业可以集中资源,专注于最擅长的业务,但是企业的命运可能受到所在行业赢利能力的左右。如果行业成熟并且走向衰退,企业可能陷入危险。纵观一些产品线单一的企业普遍都难以获得超常规发展。为了保持企业的敏捷性,养元智汇必须在新市场和新产业中找出新的能够利用独特竞争力和核心商业模式的方法。  未来,养元智汇应通过经营范围、价值链延伸和核心能力构建来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通过并购整合或者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发新品,形成系列产品线,不断地推出新的特色产品,通过协调和配置在多个市场、多点竞争来创造用户价值和竞争优势。  “不差钱”却执意上市募资  近日,证监会发审委审议通过养元智汇首发申请,公司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5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50亿股。养元智汇本次IPO欲募资金额为32.66亿元。  事实上,养元智汇并不差钱。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养元智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元、91亿元、89亿元和3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26亿元、27亿元和10亿元。从利润规模看,养元智汇达到A股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的3倍之多。  不过,“不差钱”的养元智汇IPO之路却十分坎坷。2011年,养元智汇首次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但上会前一天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被发审委取消审核。2012年养元智汇再次冲击IPO,但在2013年5月又主动撤销申请终止审查。2016年12月,养元智汇第三次提交IPO申请,但随即被曝出六个核桃存在违约诉讼,第三次IPO申请被迫中止。2017年10月,养元智汇第四次冲击IPO,之后在第38次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会议中,养元智汇IPO事宜被确定为暂缓表决,并提出55条需要详细反馈的问题。不过这次有惊无险,最终成功过会。  “不差钱”的却为何执着上市?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养元智汇上市,募集资金并不是其首要动机。由于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其业绩并没有过分亮眼,所以融资能力也受到抑制。从目前它的经营状况来看,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并不能给企业在资本方面注入更多筹码,但资产证券化对企业而言是具有更大意义的动作。除了募集资金,还有提升品牌价值、改善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信用、便于员工激励等作用。  研发费用不及营销费用1%  从产品结构看,数据显示,在2014年至2016年,养元智汇以“六个核桃”为主的核桃乳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4.90%、95.41%和97.30%。  养元智汇在招股书中提到,希望“六个核桃”冲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之无愧的“百亿”大单品,这意味着短期内“六个核桃”仍将是养元智汇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从营销投入看,2010年,“六个核桃”聘请知名主持人陈鲁豫为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当年公司广告营销花费总额高达6000万元,销售额超过10亿元。受巨大广告效应激励,接下来四年时间里,“六个核桃”在广告上持续投入巨资,并于2013年,创下高达100多亿元的销售额。  然而,与大手笔营销费用相比,养元智汇的研发费用却少得多。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用于广告营销,而投入在产品研发上的费用仅为0.19亿元,研发费不及营销费用的1%。而此次IPO募集金额的32.66亿元中,近29亿元将用于“营销网络建设和市场开发项目”。  涉嫌虚假宣传同样屡受诟病。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布公告,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业内人士通过分析“六个核桃”配料表则发现,其核桃的真实含量仅为1到2个。养元饮品“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因涉嫌虚假宣传频遭质疑,2015年以来先后经历近10场官司。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养元智汇还将面临整个行业发展的制约。根据欧睿市场数据统计,2016年植物蛋白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到573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相比2014年之前的高速双位数增长,植物蛋白饮料自2014年之后增速骤降。此外,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逐步出现同质化现象,市场竞争激烈。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核桃饮品生产基地,六个核桃是企业代表性产品。养元公司是中国最早研发、生产、销售核桃饮品的企业,汇聚了国内大批专业核桃饮品研发人员,独自创立了国内最先进的『5.3.28』核桃饮品生产工艺。公司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已成为中国核桃乳饮料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单位。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前身为河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衡水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养元专注核桃饮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现拥有河北衡水、河南漯河、安徽滁州、江西鹰潭、四川简阳五大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企业。  养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核桃饮品专家”的企业定位、“专注、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及“自强不息、追求永恒”的企业精神,多年来始终专注于核桃饮品领域。2005年,养元公司推出全新的核桃乳品牌——六个核桃,作为养元公司的创新品牌,六个核桃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品牌定位,“好喝、营养”的内在品质,成功将人们食用不便的核桃干果融入了现代生活,缔造了中国饮料史上的销售传奇。  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核桃乳饮料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桃乳饮料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河北省轻工行业50强企业,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核桃饮品生产基地,核桃饮品年综合加工能力可达120万。更多财经资讯尽在作者:捌捌伍,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5.com/a/154845.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有好文章,并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报道,请告诉我们!关注《八八伍财经》公众号,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投资脉搏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共条评论热门词条热门推荐热门要闻财经网红特朗普表示特金会如期举行避险消退下周黄金走势预测6月2日讯周五现货黄金开盘在1298.51美元/盎司,鉴于...进场就错下单就亏,要怎么才能赚钱呢?一些亏损的投资者总是无法忘记过去,在进行新交易时总是想着这次我要将以前的亏损...5月18日国际油价昨日触及三年半新高后市原油展望及策略国际油价昨日触及三年半新高布伦特原油昨日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5月16日黄金惨遭屠杀跌至1290,顺势做空利润可观。五月已经过半,不知道你的操作是什么情况呢?财经学堂251653637674784787774790分享到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养元饮品上市满月:市值蒸发166亿 谁是幕后真凶?
  六个核桃让养元饮品走出低迷,甚至高歌猛进将之推到资本市场,但常年依赖单品、厚广告薄研发的商业模式,又成为公司发展的羁绊。
文 | 张洋 编辑 | 六大龄童
  满月通常是值得庆贺的时刻,但此刻养元饮品显然没有如此兴致。一个月前,养元饮品顶着新政以来“最贵”的光环,被投资者赋予“打破一签赚15万记录”的期望。
  正当他们沉浸在暴涨梦时,养元饮品却在第一个涨停板后急转直下,一月之内从“希望之星”沦落为“最熊新股”,如今距离破发仅一步之遥。
  董秘办懵圈了
  2月12日,53岁的姚奎章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他西装笔挺,脖子上戴着喜庆的大红色围巾,笑着与公司创始人以及两位核桃果农一起敲响了上市之锣。
养元饮品上市。图来自网络
  养元饮品所在地衡水市,把养元饮品上市作为金融创新深入推进的重要成绩,写进2018年的新年贺词当中。市界了解到,公司上市前两天,养元饮品的工人和行政人员每人得到1000元奖金,以庆贺公司上市。
  养元饮品成功上市,是姚奎章一手缔造的“商业奇迹”。
  1997年,养元饮品的前身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成立,由衡水电力实业总公司控股,但公司经营不善。2年后,公司被甩包给更有实力的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由于跟集团主业不沾边,一直游离在集团边缘。
  接手5年后,河北衡水老白干有意甩掉这个包袱,公开转让河北养元的全部国有产权。在公开期内,只有现任董事长姚奎章一人报名。多方联系沟通后,2005年底,姚奎章集结包括他在内的58名公司员工,凑齐了309.49万元,接盘注册资本为100万的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
  有了员工持股,养元饮品开始走出低迷,其核心产品“六个核桃”横空出世之后,借助大举的经销商扩张模式,一举超过同省的竞争对手(,),成为植物饮料界的“一哥”。
  伴随着不断增长,养元饮品逐渐“膨胀”,通过多次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到2009年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100万元变为8000万元,此时距离员工“接盘”仅过去4年而已。2010年,为了增强公司凝聚力,公司向核心管理层、骨干员工以及经销商定向增资580万元,进一步将注册资本提升为8580万元。
  临近上市时,养元饮品注册资本已经达到4.95亿元,上市首日市值直接飙升至610亿元。
  14年前“接盘”时,参与凑钱的司机措、库管员布建玲、库管员刘红娟等一众基层员工,借助此番上市一夜“逆袭”。以张新措为例,早期他仅出资7162元得到0.72%的股份,后来又将出资额追加至2.5万元,到上市前他持有330.56万股,身家上升为2.6亿元。
  养元饮品的商业奇迹,资本市场并不买账,上市次日开盘便跌停,截至3月13日收盘,已经跌到了82.53元,贴近“破发”线。
养元饮品K线图
  据Wind的统计,养元饮品创出自2015年底新股重启以来,股市最快的开板纪录。目前,养元饮品市值较上市首日相比已蒸发165.92亿元。
  “很意外、很疑惑!”发稿前,养元饮品董秘办工作人员对市界感概,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跌到如此地步,“我们的基础面正常,经营也很好,不知道什么原因”。
  “董事会时刻关注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针对‘最熊新股’的意外表现,目前公司内部正在研讨相应的对策。”前述工作人员称。
  谁在导演大逃离?
  “1个涨停可赚3.46万,按照高价新股平均7个涨停计算的话,那就是12.2万!”彼时刚刚的打新股民金克云(化名)在心里盘算,在他看来这是天上掉钱,“中签率只有0.0337%,简直跟买彩票差不多。”
  金克云不知道,在他沉浸在中签的喜悦中时,“逃离”早已悄悄进行。此前,养元饮品126名股东选择用部分股权提前变现,老股转让规模达1075.50万股,占到发行股份的20%左右。21世纪经济报道有统计:自资本市场设立以来,仅有67家IPO公司股东进行了老股转让,而包括养元饮品在内,2017年至今只有5单。
  在认购阶段,养元饮品网上加网下更是有约21.75万股遭到弃购,除4位投资者因缴款不足外,弃购者包括10名自然人和2名法人,还有三名自然人在网下老股获配缴款时也选择放弃。弃购金额为1712.42万元,该部分将由主承销商(,)包销,包销金额创出2017年以来新股包销金额的最高值。
  上市首日,养元饮品风平浪静,但次日早盘出现异动,不仅开板,并且直线下跌,约在10点跌停。短短半个小时内,就有18.23%的中签者套现离场。
  三亚投资者冯源,认为跌停是弥补未能中签遗憾的绝佳机会,当即入手500股,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连日下跌。
  “业绩没有问题,怎么也应该有回调吧,真是看不懂。”连续观望几个交易日后,冯源觉得不能再等了,因为“看这趋势感觉要奔着破发去了”,最终他在2月28日微涨之后“割肉”清仓,没有如期的收益,却倒搭进去一笔。
  其实早在冯源入场时,嗅觉灵敏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跑步“逃离”。2月13日的数据显示,前一天占据买一、买二席位的证券深圳分公司和国泰君安证券深圳红荔西路营业部双双买进逾2200万元的养元饮品,但当天又携手减持超2000万元,在跌停前微亏清仓。
养元饮品旗下产品六个核桃。@视觉中国
  开年后,上海澳门路证券营业部、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韶山北路证券营业部等继续抛售,规模均在千万元级别。2月的最后一天,养元饮品大单净流出高达5806万元,大单流出的状态从23日一直持续到3月5日,累计流出1.22亿元。
  西藏一位中型营业部的分析师告诉市界,“养元饮品的发行价绝对值较高,未来增长空间有限,此外饮料板块及次新股的表现整体不佳,连续下跌之后,媒体风评变差,可能都是机构抛售的理由。”他所在的营业部,开年后也在持续减持的行列。
  一位关注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行人士认为,养元饮品上市时机看起来并不好,上市前大盘下跌幅度较大,加之春节前后,市场避险情绪较浓。虽然养元饮品发行市盈率仅17.74倍,但其最具可比性的上市公司承德露露,目前的市盈率也只有约22倍,预期增长空间有限。
  内养虎外遇狼
  养元饮品的连日下跌与时机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公司自身。
  招股书披露,养元饮品经营业绩在经历持续增长后出现下滑,2016年、月营业收入分别为89亿元、36.66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38%、9.0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7.41亿元、1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61%、-23.08%。
  资深证券分析师刘恒瑞提醒,应该注意养元饮品的“分区域定渠道独家经销模式”,这种减少中间商,让利于经销商的销售模式,让“六个核桃”的销售渠道在各地迅速铺开,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养元饮品超过98%的收入依靠经销商销售,截至2017年6月底,公司约有1700 家经销商,合作的零售终端数量超过100 万家,经销网络基本覆盖了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外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养元饮品在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还未建成全国性的成熟销售网络,经销商的大本营华北地区几近饱和,想要提升销量就必须向外拓展,但外拓却会遭遇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南部的椰树、西部的唯怡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在刘恒瑞看来,养元饮品在行销拓展上的瓶颈,才是最大的隐患。
  招股书显示,养元饮品经销商数量增长放缓,与2016年底披露的经销商数量相比,2017上半年还出先明显下降。
  有意思的是,养元饮品上市的目的之一,是筹措资金新建20万吨营养型植物蛋白饮料项目。按照招股书表述,公司自有加委外合计201万吨产能,2016年产能利用率为47.86%。刘恒瑞表示看不懂,“公司在产能利用率不及一半之时,还要拓建项目,拿什么来消化新产能呢?”
  养元饮品生产线上的工人姚生(化名)向市界透露,他所工作的厂区有三个车间,共16条生产线。“重大节日前比较忙,工作两班倒,16条线全开,但不会有加班的情况。”而目前,他表示春节和元宵的备货任务完成,“工厂会放放假,停一些生产线,或者搞培训”,以计件方式发放工资的他,旺季能赚五、六千元,淡季则只有三、四千元。
  此外,养元饮品致力于打造“六个核桃”的大单品亦被专家诟病。招股书披露,近年来,“六个核桃”核桃乳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均在9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新产品的比重则被压缩。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养元饮品严重依赖单品的同时,市场竞争加剧,业绩增长前景并不明朗。”(,)、(,)均在中提示“产品单一的风险”。
  更为残酷的是,2017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虽然达到520亿,但参与分羹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伊利、蒙牛、三元、盼盼等大品牌,养元饮品将面临的是“白热化”的竞争局面。
  厚广告薄研发
  面对激烈竞争,养元饮品祭出广告大旗。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2010年,借助代言人陈鲁豫之口说出的这句广告词,让“六个核桃”品牌知名度飞速提升,相应的产品销量亦节节攀升。养元饮品付出的代价是一年6000万元的代言费,跟陈鲁豫的合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
陈鲁豫代言六个核桃。@视觉中国
  尝到广告带来销量剧增的甜头后,养元饮品在广告的投入上出手阔绰,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连续砸钱冠名了《最强大脑》、《挑战不可能》、《加油!向未来》等节目,《好好学吧》,《今晚80后脱口秀》,《我是先生》等益智类现象级栏目均得到养元饮品的青睐。
  招股书显示,公司用于广告营销的费用,从2014年的4.8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41亿元,2017年只用半年就花了3.44亿元。广告营销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在年年攀升,到2017年上半年,已经占到9.39%。
  此次IPO,募资超32亿元的资金,其中约29亿元将用于营销网络建设及市场开发项目,其中进行品牌建设金额高达18.95亿元。
  某机构分析师范奕认为,“养元饮品通过砸广告提升销量的意图非常明显,但销售费用支出能否必然增加销量尚存在不确定性,销售费用在增加,公司收入和利润却在减少就是很好的佐证。”
  在养元饮品的广告计划里,依然有中央电视台每年投放1亿元的广告支出,用1.8亿元冠名《最强大脑》,另外湖南、浙江、上海等顶级卫视每年投放5000万元,山东、湖北、广东地区的电视台每年投放1000万元。
  与广告营销费的慷慨大方相比,在研发投入方面,养元饮品可谓十分吝啬。
  2014年-月,该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47万元、545万元、785万元和34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03%、0.06%、0.088%和0.094%。此项研发投入仅占同期“六个核桃”累计广告营销费的0.9%。
  范奕认为,这也是核桃乳占总销售额比重逐年增高的原因,“投入新产品的研发资金少,势必造成新产品竞争力弱,自然也就无法对销售增长有所贡献”。
  研发投入少,广告全面开花,带来销量利润双增长的背阴面是,“虚假宣传”的官司越来越多。业内人士通过分析“六个核桃”配料表发现,其核桃的真实含量仅为1到2个。天眼查数据显示,养元饮品涉及的诉讼案件达847件,最新的一项纠纷正是消费者状告公司虚假宣传。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企业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剑波公开表示,养元饮品需强化产品创新及重构商业模式。通过并购整合或者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发新品,形成系列产品线,不断地推出新的特色产品,通过协调和配置在多个市场、多点竞争来创造用户价值和。
  对于公司的经营和二级市场表现,市界多次电话和邮件联系养元饮品董秘,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得正面回复。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市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元饮品上市满月:市值蒸发166亿 谁是幕后真凶?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养元企业的总部是在河北衡水吗?_百度知道
养元企业的总部是在河北衡水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的确是在河北衡水,具体的位置可以登录官网查看,养元已经在上交所上市了,规模和实力都挺大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河北养元三度IPO谋上市遭暂缓 20亿净利难挡趋严审核|IPO|证监会|元和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河北养元IPO遭暂缓 20亿净利难挡趋严审核
  本报记者&饶守春&北京报道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曾以这句广告词而家喻户晓的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北养元”),在其第三度IPO闯关之时,终不得不迎来暂缓表决的结果。
  11月10日,在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38次发审委会议中,河北养元IPO事宜被确定为暂缓表决,具体原因则未透露。这是自2011年以来,河北养元第三次尝试IPO上市之路。
  有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一届发审委“铁面”审核风格下,对首发企业的关注点正趋全面。他认为,尽管河北养元依赖“六个核桃”产品,去年实现净利润超20亿元,但这也或成为其上市的一个“阻碍”,即对其产品单一的担忧,以及募资必要性和募投项目合理性的考虑。
  11月13日,河北养元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目前,公司的IPO项目正在正常推进之中,有关公司的情况,请详见近期更新的公司预披露招股说明书。”
  三度IPO谋上市
  对河北养元来说,对登陆A股的渴望程度,或许可以从其自2011年以来,频繁启动IPO可窥探一二。
  2011年,河北养元第一次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书,筹划IPO上市。但意外的是,在上会前一天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而取消了审核。
  一年后,河北养元再度筹划IPO,但在2013年1月那轮被称为“史上最严格IPO自查”中,公司再度选择主动终止审查,IPO二度折戟。
  去年底,河北养元第三次发起IPO申请,拟发行5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在今年4月被证监会受理后,河北养元终于在11月10日迎来最后一道难关——发审委的审核。然而,结果难言喜悲,在最新的发审会上被确定为“暂缓表决”。
  河北养元招股说明书披露,这家核桃类植物蛋白饮料企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成立的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在2005年时,由于业绩连年亏损,姚奎章等人以类似MBO的方式,从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公司控制权。
  经过十余年发展,河北养元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36.66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则同比下降23.08%达到10亿元。此前的2014年至2016年,河北养元的净利润则同样分别为18.31亿元、26.20亿元和27.4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5.7%、43.13%、4.61%。
  河北养元录得如此高营收和净利润的基础,仅是依赖“六个核桃”这一款产品。产品单一的事实,也被河北养元认为是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之一。河北养元招股说明书显示,&年,核桃乳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90%、95.41%、97.30%。
  不过,河北养元也认为,造成这种结果是公司围绕打造大单品而配置资源战略实施的结果,目前也正在加强产业研究和其他大单品研究。
  “近几年,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增长很快,但行业间的不同企业无法比较,‘六个核桃’卖得好只能说明公司销售做得好,营销能力强。”11月13日,西南某券商一位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认为。
  或因募投合理性与必要性
  尽管河北养元在近年来实现近百亿元的营收,以及超过20亿元的净利润,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制约”了公司此次IPO的顺利推进。
  “从这届发审委审核风格来看,河北养元IPO被暂缓表决的最大原因,或许是募资的必要性和募投项目的合理性问题,当然也不能排除发审委特别注意的企业的其它规范性问题。”上述投行人士分析。
  在河北养元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表示此次欲募资32.66亿元,用于包括营销网络建设与市场开发项目,和衡水总部年产20万吨营养型植物蛋白饮料项目。其中,前一个项目拟投入募资中的29亿元,后一个则是剩余的3.66亿元募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河北养元募投的第一个项目中,又细分为品牌建设、商业超市渠道建设和办事处建设三方面,涉及资金分别为18.95亿元、9.15亿元和8900万元。也即,占此次河北养元IPO募资一半以上的用途,将被用作公司的广告费。
  实际数据则显示,自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河北养元的销售费用(包含广告费、开发费、促销费等)分别为9.21亿元、10.72亿元和5.5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10.11%、12.06和15.13%。
  除此之外,河北养元用于投资理财产品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资金规模之大,也颇显示出公司并不缺钱的事实。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河北养元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达10.275亿元,用于其他对外投资的合计金额则达54.19亿元,其中的47.39亿元为银行理财。
  这意味着,除去截至上半年时高达10.735亿元的银行存款外,河北养元至少有64亿元的资金储备。
  实际上,在今年早前证监会下发给河北养元的55条反馈意见中,亦有多处要求公司及中介机构回复此次IPO募资的必要性和募投项目的合理性问题。
  具体则体现为,除在规范性问题中,要求河北养元因签订大量银行理财合同和其他投资合同,而令保荐机构和发行律师进一步论证募资必要性问题外;另一项反馈的信披问题中,同样要求中介机构补充说明公司在存在较大规模货币资金和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募集资金投资“营销网络建设及市场开发项目”等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编辑:罗诺)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企业 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