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乱象市场乱象丛生,监管如何保障

聚焦月嫂市场乱象:市场监管亟待跟进_新浪新闻
聚焦月嫂市场乱象:市场监管亟待跟进
  近年来,月嫂行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关于月嫂的高薪报道不绝于耳。“金牌月嫂”、“天价月嫂”等已经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诸如“岳阳惊现天价月嫂,两月进账3万元”、“农村妇女做月嫂月入万元”等新闻屡屡出现。然而,在这一家政行业中出现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之势,据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透露,2009年以来,该院受理的涉及月嫂、育儿嫂的家政服务纠纷以年均54.3%的比例激增。
  诸多法律纠纷的产生正是缘于目前我国月嫂行业存在的乱象,具体如培训缺乏专业化,导致月嫂工作技能较低;月嫂行业缺乏统一和权威的资格认证以及行业标准;该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和约束;政府监管缺位;雇主法律意识不强,对月嫂基本情况、合同内容等疏于核查等。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完善月嫂服务行业的管理规范,统一行业标准,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家政公司的市场准入及月嫂的资格要求,对消费者选择月嫂服务进行指引,着力提高家政公司的诚信标准和月嫂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2007年11月山东省公布了全国首个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员(月嫂)服务质量规范》。这个标准规定了月嫂及月嫂服务机构的管理要求、责任权利和服务等级,即家政服务员上岗证、月嫂培训上岗证、国家中级以上育婴师证及营养配餐师证等。标准还规定了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投诉监督电话号码等。此外,还应当强化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月嫂的基本素质。
  制定合同范本。签订合同应明确月嫂服务的工作范围、时间、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尽可能将家政公司口头承诺的内容落实到书面合同中。2010年10月,广州市经贸委、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广州市质监局、广州市工商局共同发布的《家庭服务业服务规范》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广州市家政服务合同》以统一的文本形式成为“行业合同”,以避免霸王条款。其中详细界定了雇主、保姆和家政公司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政府和家政服务监督部门在促进和规范月嫂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月嫂服务业发展的必要保障。要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与规范,制定家政服务标准合同,健全纠纷投诉处理机制。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服务热线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月嫂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月嫂服务行业监督部门还应加强行业技术开发,丰富服务内涵,提供行业相关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还可以由政府在社区建立官方的提供母婴护理服务的中介机构,妇幼保健院与家政服务公司联手合作,提供专业的护理、专业的保健指导,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到社区申请,并交纳一定的费用,由该中介机构分配。
  为了保证月嫂的服务素质,可以建立社区月嫂监督平台。有了相应的监督单位―――社区,消费者就可以向社区进行有效的反馈或投诉。然后由社区以反馈或投诉的结果给月嫂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制等。
  雇主要提高自我法律意识。雇主应选择正规的家政公司,并且要签订包括雇主、家政服务机构、月嫂三方在内的服务合同。双方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对于月嫂和公司之间的责任分配可由双方协商确定赔偿比例。在选择月嫂时也应尽到识别义务,需要看清对方的资质。若中介公司提供的人员与其承诺的“具备资质”不符,也可以追究中介方的相关责任。
  加强法院与家政服务协会联系,推动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性组织在规范服务、自我约束、管理及维护市场秩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院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宣传相关法律知识,针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诉讼指引、发送司法建议书等形式予以引导,促进月嫂服务行业良性发展。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在医院多配备专业助产士来护理孕产妇及婴儿。如一些欧美国家,助产士从妇女孕期一直跟踪到宝宝6周大,满足了孕产妇的大多数护理需求。国外的助产行业有点类似中国的月嫂,只是他们得在妇女产前、分娩及哺乳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并且能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连续的助产照顾,帮助孕妇增加专业生产知识以及分娩时候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她们还要进行产后随访,做到真正的连续性照顾。  (原标题:聚焦月嫂市场乱象:市场监管亟待跟进)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金牌月嫂徒有虚名 西安家政行业乱象丛生,市场监管谁来管?
前段时间发生在杭州的“保姆纵火案”再次撕开了家政业管理缺陷和乱象,为什么高薪请来的保姆会做出如此惊人之举?为什么没有一个监督制约的可行办法?我们身边的家政行业情况到底怎么样?
家政行业乱象丛生,市场监管谁来管?
家住西安市西郊的王女士,最近正在为家政员的事情苦恼。从家政公司找的育儿嫂竟然一点育儿知识都不懂。
西安市民 | 王女士
什么都不懂,眼睛还近视。说夸张一点,连娃的屁股眼儿在哪儿都看不见。经常都是把娃戳来戳去,而且使劲儿特别大,就感觉像在地里干活一样,那样子去弄娃。
王女士说,当初之所以找家政公司介绍育儿嫂,就是想着比较正规,带孩子比较专业,没想到一个月花3500元请来的却是无尽的烦恼。无奈之下,王女士只好再次要求家政公司换人,可几个月过去了,至今都没有再派人过来。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很多家政公司并没有固定的服务人员,一个家政员往往登记在许多公司名下,所以,对于家政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素质表现家政公司并不知情。家住西安南郊的张女士曾经找过一位月薪八千元的“金牌月嫂”,然而,这位月嫂的服务水准让她大跌眼镜。
西安市民 |张女士
我娃当时出生才几天,脐带还没脱落,她给娃洗澡的时候,因为我们很紧张不懂嘛,她就没有做任何的保护措施,脐带就那样露着,直接就塞到澡盆里头了。像这样所谓的金牌月嫂,这简直就是坑人嘛!
那么,家政员的服务质量和家政公司推荐的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家政公司名下的这些家政服务人员真的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吗?记者以给亲戚找工作为由,进行了调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评论:月嫂市场乱象丛生,谁来管?怎么治?
  “全面二孩”时代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仍供不应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嫂号称“金牌”,却无培训经历、无相关证件、无工作经验。“金牌”月嫂须持有的高级育婴师等证件发放混乱,花几百元就能买到,甚至一些家政公司还自制“金牌月嫂证”(1月23日新华社)。
日,《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简称《规范》)开始施行,它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包括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以及金牌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于是“金牌”月嫂成了香饽饽,也催生了产业链——只要交上几千元,经过不到一周的“培训”,不管你认识几个字,你都可以拿到“金牌月嫂”资格证书。听起来是天方夜谭,而实际上类似现象屡见不鲜。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月嫂市场需求量大,于是形形色色的“月嫂培训班”应运而生。可所谓“月嫂培训班”大都是没有资质的“黑办”中介机构,于是月嫂被“速成”,进入家政市场。
国家标准委发布的《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对月嫂的准入条件作了详细的制定。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并已于日起正式实施,要求月嫂年龄在18岁到55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能够及时清理个人卫生,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上岗服务时应着统一工作服,定期参加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精神病史和传染病等。
但是月嫂市场究竟谁来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是卫生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门,抑或工商部门,仍没有定论,这是月嫂“速成班”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月嫂市场混乱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风险,让以专业自居的月嫂含金量稀释,而且严重影响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
治理月嫂市场的乱象,一方面需要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进行行业规范化管理,加强月嫂培训市场的治理整顿,依法取缔非法培训班,严厉打击“卖证”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在某些学校设置月嫂专业,培养月嫂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
据说,美国特别重视家政行业的职业教育,有30多所大学成立家政系,甚至有些中学也开始开设实用家政课程。在日本各高等学校,特别是国立大学都设立了家政学部,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家政大学。在劳务输出巨大的菲律宾,“菲佣”能成为世界上专业水平、工作水平高、受欢迎的家政服务人员,也是凭借着其高水平的职业水准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敬业心态,赢得全世界的口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做法,设置这方面的专业,多多培养高级“金牌月嫂”人才。做好月嫂市场监管和人才培养的“两手抓”,治理月嫂市场乱象才能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当前位置:&>&
月嫂市场乱象丛生,监管如何保障?
来源: 长江网
  北京房女士花高价请了一名月嫂,但月嫂却用偏方为孩子治便秘,事后房女士发现所谓高级月嫂名不符实。(央视新闻)
  月嫂这一行业,早就不是新鲜行当,而月嫂工资水平也是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但消费者支付了高价,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类似这类月嫂新闻的出现屡见不鲜,加之全面二胎的放开,大部分家庭无力照看两个孩子,纷纷聘请月嫂,而月嫂这一行业,来钱快,进入门槛低,但是也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是月嫂公司为利益驱使而夸大宣传,做出不实承诺;另一方面对于月嫂类公司的政府监管缺位而导致乱象丛生。国家虽然于日正式实施了《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但对于家政类只是起一个引导规范性作用。而对于不遵守相关规范,诸如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却没有相关处罚条例,不能对这一行业形成强制监管作用,因而导致即使被提供了名不符实的服务行为,也没有相应的违规成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虽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有形的手”不可缺位。因此,政府应该对月嫂行业有一个明确的监管对口单位,究竟是卫计部门、工商部门或是其它部门?让受到欺骗的顾客投诉有门,在投诉后也能及时为之解决,并对涉事的月嫂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作者:王梓鳗
  编辑:宗夏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月嫂市场乱象丛生,谁来管?怎么治?|月嫂|家政|金牌_新浪网
月嫂市场乱象丛生,谁来管?怎么治?
月嫂市场乱象丛生,谁来管?怎么治?
“全面二孩”时代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仍供不应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嫂号称“金牌”,却无培训经历、无相关证件、无工作经验。“金牌”月嫂须持有的高级育婴师等证件发放混乱,花几百元就能买到,甚至一些家政公司还自制“金牌月嫂证”(1月23日新华社)。日,《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简称《规范》)开始施行,它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包括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以及金牌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于是“金牌”月嫂成了香饽饽,也催生了产业链——只要交上几千元,经过不到一周的“培训”,不管你认识几个字,你都可以拿到“金牌月嫂”资格证书。听起来是天方夜谭,而实际上类似现象屡见不鲜。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月嫂市场需求量大,于是形形色色的“月嫂培训班”应运而生。可所谓“月嫂培训班”大都是没有资质的“黑办”中介机构,于是月嫂被“速成”,进入家政市场。国家标准委发布的《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对月嫂的准入条件作了详细的制定。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并已于日起正式实施,要求月嫂年龄在18岁到55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能够及时清理个人卫生,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上岗服务时应着统一工作服,定期参加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精神病史和传染病等。但是月嫂市场究竟谁来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是卫生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门,抑或工商部门,仍没有定论,这是月嫂“速成班”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月嫂市场混乱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风险,让以专业自居的月嫂含金量稀释,而且严重影响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治理月嫂市场的乱象,一方面需要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进行行业规范化管理,加强月嫂培训市场的治理整顿,依法取缔非法培训班,严厉打击“卖证”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在某些学校设置月嫂专业,培养月嫂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据说,美国特别重视家政行业的职业教育,有30多所大学成立家政系,甚至有些中学也开始开设实用家政课程。在日本各高等学校,特别是国立大学都设立了家政学部,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家政大学。在劳务输出巨大的菲律宾,“菲佣”能成为世界上专业水平、工作水平高、受欢迎的家政服务人员,也是凭借着其高水平的职业水准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敬业心态,赢得全世界的口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借鉴国外做法,设置这方面的专业,多多培养高级“金牌月嫂”人才。做好月嫂市场监管和人才培养的“两手抓”,治理月嫂市场乱象才能指日可待。(正义网:王恩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嫂乱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