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和中国断绝外交的灾后重建工作由中国哪一家公司承包?

墨西哥地图 - 中文版
墨西哥地图
与墨西哥相关的地图: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i Petroleum,BP)于去年9月在墨西哥湾探明的,现称之为“台伯(Tiber)”的油田,预计储量至少30亿桶,相当于可维持美国半年的原油消费量。该油田在墨西哥湾水域6英里下,周围水深约1英里。这是BP与钻探承包商Transocean有史以来开采的最深水下油井。...
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内政部准备把油气开采监管机构矿产资源管理局一分为二。
黄金创出新高 。由于交易者继续寻求避风港投资品,今天黄金期货价格站上每盎司1240美元。
Verizon和Google联手狙击iPad .Verizon和Google正在联合开发一款平板电脑,有可能挑战苹果的iPad,...
目前,已有55个国家提交了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各国正从哥本哈根达成的共识出发,采取行动迎接年末的“墨西哥机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新的协议必须在减少排放的问题上更具雄心、更显公平、更加有效。”?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现实,...
从印度、墨西哥、非洲等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如果前两、三家企业的市场控制力达不到一定水平(一般为50%),这个市场就不可能进入有序竞争阶段。我们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
拉美国家成品油意外进口的总量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单看委内瑞拉的柴油进口,巴西叁个月的汽油进口和墨西哥激增的柴油进口,仅仅这叁个国家的成品油进口量已经达到每日约21万桶.
Halff称,拉美国家不寻常的需求或能部分解释,近期美国国内成品油需求虽然增长缓慢,...
FDA已在印度、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开设办事处,报告说,并计划在墨西哥和智利设办事处,但目前经该机构检查的进口食品不到百分之一。
GAO报告的结论和去年9月发表的一个研究结果周四在内务委员会听证会上提出, GAO同时提出若干法定机构,能够帮助美国FDA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惠州援建组组长范中杰在出发来三江前,准备了几百页的资料,其中包括灾区重建的政策文件以及日本、墨西哥、印尼等国的灾后重建经验。他提议,“农家乐”休闲旅游就是三江的名片,但打造农家乐必须实事求是,讲究科学发展。
范中杰母亲患上糖尿病,儿子要参加中考,别妻离子的他也患有严重的咽喉炎,...
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5分报道,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处理再遇挫折,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原本以为可以利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墨西哥湾海底油井从而解决漏油问题的英国石油公司,现在遇到了新的麻烦。因为发现在钢筋水泥罩内有类似冰晶体的凝结物,...
可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才会为这次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埋下祸根。
据《纽约时报》报道,联邦管制当局曾在年再三作出警告,不过负责监管石油工业,以及收取矿区土地使用费的矿产管理局,却从未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而只是一味接受业者的保证,他们已经正视这方面的问题。
矿产管理局的纪录显示,...
综合外电报道,英国石油公司的钻油平台在4月22日爆炸引发漏油事故以来,至今泄漏进入墨西哥湾的原油估计达400万加仑而且漏油量仍在惊人增长。
油污已经漂流至路易斯安那州海岸附近的岛屿,在属于布赖顿国家野生保护区的尚德卢尔岛上已经发现了身上沾满油污的鹈鹕和其他鸟类。
与此同时,...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3、了解 耕作技术的进步;4、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 素养。 发展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二、会考知识梳理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a)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 a)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 农具和 和 逐渐普及:便于中耕的 和便于收获的 技术;汉朝: 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变;东汉时,某些地方 (二牛抬杠)被 所取代。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 主持的 和郑国主持的 治理黄河。 工程, 关中农民创造 “ ” ,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①石器 ②铁制农具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1 牛耕画像石 铁犁犁冠 A.春秋战国时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 的千古奇,2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5、汶川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见右面示意图)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这项工 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功效是 A.粮食运输 B.灌溉抗旱 C.围江造田 D.扩大耕地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 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 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 这首诗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8、2006 年 3 月 5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 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又是大会的一个焦点。大会提出: “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要发展现代农业,……” 。看此报道,国人兴奋。饮水思源,农是根, 农是本,牢记农业历史之心不可分。不知你能否回答下面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方 面的几个小问题: (1)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什么重要的特点?能举出两种体现古代农业这一特点的耕 .. 作方式吗?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形态,那么你还知道“小农经济” 另外的名称吗?(说一个即可)历代明知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目 的何在?(3)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重而道远,你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 吗?2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2、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 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3、 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 先世界的自豪,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会考梳理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a)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 a)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 出土的丝织品 岸,中国因此被称为“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 和 ” 兴起, 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等。丝织品远销到以 为中心的地中海沿(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 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了相当高的水平。 汉代冶铁技术: 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 供风形式由 太守 演进到 制度。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 鼓风,东汉初,南阳 的象征,代表 和 ,生产规模相当大,西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通风,然后又到畜力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b)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越窑的 、邢窑的 、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 ,长沙铜官窑首创 ,并把 和 用 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 、河南 、江西 、浙江 、陕西 等闻名天下。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 、 “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 里意思是丝。 ”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A. 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B. 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2、下图是长沙马王堆 1 号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3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在一座古墓葬中发现了丝织品、唐三彩、景德镇白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4、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华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代 C.秦汉时代 D.魏晋南北朝时期 5、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 6、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能力拓展 7、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大邑 8.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 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这是 18 世纪初期 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盛赞中国的瓷器。请结合史实简要叙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情 况,并指出我国瓷器能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4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2、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 史实。3、认识到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发展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会考梳理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1) 市”在历代的发展(b c) 在历代的发展( c) 朝 秦 汉 六 唐 宋 明 代 代 代 朝 代 代 清 市的发展情况 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进行集中贸易的“ 形成了民间集市――“ “ ”有专门的 ” ,政府设“ ,长安 9 市 ”进行管理。 ”比较繁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 和突破了原先 都市中的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区相当繁华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 )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2、 “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 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 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 ④夜市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于六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 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4、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于( )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5、 《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 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 5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8、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 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 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 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 年)四月十三日, 诏开封府, 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 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五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 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梁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6 必修二专题一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课古代是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2、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二、会考梳理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b) (1)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 ①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 于战国时期的 而限制打击 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政策 经济发展, 有利于加强对 ,发展 的控制, ,②影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 积极方面, 有利于 维护 强化了国家对 ,巩固 的控制。 人口的稳定,的地位;有利于打击消极方面, 这一政策使 不利于 的发展。受到了压抑, 阻碍了新的的萌芽,“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b) (2)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①“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 国进行 的政策。 作用,但严重限制了 的发展.客 和限制 商人到中②影响:虽起了一定的 观上阻碍了中国 ,如阻碍的滋长等。使中国在近代大大于西方,处于 的境地。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 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2、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 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 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 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7 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提倡工商皆本 4、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5、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 )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鼓励海外贸易 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6、清朝雍正帝说: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其中的“工 作之人”是指 A.政府机关人员 B.农业生产者 C.贵族与官僚 D.工商业者 7、清雍正帝曾强调: “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 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 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 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 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 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 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 影响?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⑶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 商不活”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 系?8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A.农业经济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革新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D.社会矛盾的缓和2、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A.春秋战国、汉朝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D.秦汉时期、宋朝3、牛耕技术在中国出现和逐渐普及全国分别是在 B.秦朝、汉朝 C.春秋战国、唐朝 4、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 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A.①②③④ 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6、土地兼并的主要危害是 ①威胁政府财政收入 ②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④导致地方割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 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8、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9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②耕作技术落后 B.②③④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C.①② D.③④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④带有开放性 C.②③④ D.①②④9、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10、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 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建庙崇拜,则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渠名为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白渠 12、 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3、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出现 以水利为动力的鼓风装置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 汉武帝时代 C.东汉初年 D.唐代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 11、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14、唐诗名句“夺得千锋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15、.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 . 16、 “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 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 ④夜市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六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C. D.①②④18、明确规定“重农抑商”原则开始于 10 A.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代 19、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B.端正民心民志 C.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D.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20、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图文 材料回答:图一 图二 《墨子》记载: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 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绡,此其分事也。 ” (1)图一反映的牛耕方式叫什么?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汉代牛耕有哪两个方面的进步?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你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方式?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 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 集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京(汴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3)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试列举唐代和清代著名的商业都会。(4)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相比,古代商业经济的地位如何?12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与作 用;2、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3、知道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主要表现;4、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 特点。 发展要求:知道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关系;分析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二、会考梳理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a)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a)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①标志: ②影响: 促进了近代 发展提供了 提供了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 为 的 的发展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 市场。b)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 前后。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 、 、 生产,商人、 华侨等, 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此外,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 著名企业:上海 、南海,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天津 。c)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发展不均衡:集中于 ②规模 ,技术力量 地区; 发展迅速, 。③发展艰难:在 。 发展缓慢。 和的夹缝中艰难发展。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 荣氏兄弟 a c) ( c) ( 4)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 的加剧,使 进一步解体。 ” 。③清政府为解 的 限 制 。 时 。 的江苏 面粉厂③ 13 创办的 纱厂② 河北 、 创办的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 “ 决 间: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 荣德生的江苏 创办的 , 暂 时 放 松 对 公司④、在山西成立的矿务公司(5)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b c)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c) 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崭新的 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 (或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 ,加快了中国 的解体。---(经 和 (资济) ②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治)③为西方 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中国的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2、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3、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 , 棉,不能出口” ,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 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4、明代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后迅速衰落,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棉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C.不是手工生产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6、19 世纪 60―90 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中上游一带 C.京津地区 D.通商口岸 7、阅读下列材料: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 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 流。……蚓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 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 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 请回答: (1)“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 “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现实从中 应吸取什么教训呢? 14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2、知道民国时期民 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3、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4、体会民族 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的道理。 二、会考梳理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a b )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了 一些障碍;中华民国建立,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 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②群众性的 外因① 华输出的 主要表现: ① 新增 多⑤ 、 期间,欧洲列强 都有所减少。 不断涌现② 、 增加③新建 多④ 有一定发展。 的推动③ 思潮的影响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等轻工业发展快⑥c)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 政策② 的压迫③繁重的 负担④美国的 ⑤ 的破坏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阶段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②清末 “新政”期间③辛亥革命之后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 A.船舶修造业 B.面粉业 C.纺织工业 D.钢铁采冶业 4、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 为①发展主要表现为轻工业方面 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 ④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1912 年到 1919 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 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 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5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 6、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也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7、观察右图《1912――1921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这一 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 分) 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 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 长。下列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本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 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 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3) 为什么那个时代会 “转瞬即逝” ?为什么要说它是一个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16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C.正在解体中的封建经济 D.缓慢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条件是 ①劳动力市场 ②商品市场 ③国际市场 ④技术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同学读下列《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丝出口统计表》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 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战前年平均 45
62896A.中国茶、丝出口量迅速增加 B.中国茶、丝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开埠通商促进茶、丝大量出口 D.中国茶丝生产完全被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这“近代”的实质是 A.由私人投资举办 B.存在雇佣关系 C.使用机器的大生产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5、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最早出现于 A.中部地区 B.沿海地区 C.南部地区 D.长江流域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 A.鸦片战争前夕 B.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C.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D.甲午战争期间 7、下列是张明把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与他们创办的企业进行的连线搭配,其中错 误的是 A.张謇――大生纱厂 B.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C.陈启沅――发昌机器厂 D.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8、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前后,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提倡使用 国货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是 A.采矿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 1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 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这说明了当时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 17 A.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政策” D.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棉纺织 业 机制面 粉业 缫丝业 卷烟业 火柴业 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行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 华商厂日产能力(包)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21 年 509 564 2 616 66 470 1 966 80 140 59 175 138 361 1920 年 1 598 074 6 675 203 950 8 316 112 654 77 855 1 680 746 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率 (%) 313.6 255.2 306.8 423.0 140.6 131.6 1 219.4 206.6 12.1 11.0 17.4 19.8 7.04 7.03 36.7 10.9上海、广东、无锡丝车数(台) 厂丝出口量(即产量、担)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材料二:据海关统计,1914 年至 1918 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 1913 年减少了 20.3%,出口每年比 1913 年增加了 14.8%-20.5%,入超由每年的 2 亿多海关 银减至 3000 多万两,1919 年更减至 1600 多万两。──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 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据统计,1913 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 4.9 亿日元,1919 年增加至 14 亿多 日元。1914 年输华货物总值 1.6 亿日元,1919 年增至 4.47 亿日元。同期,美国 的对华贸易额由 1913 年的 0.35 亿海关银增至 1919 年的 1.08 亿海关银:美国在 华商行从 136 家增至 309 家,并攫取在华修建 1500 公里铁路等特权。 ──摘自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 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摘自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 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材料一表内数据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历史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 1 和材料 2 显示的数据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4)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四的现象的内在原因,并指出材料一和材料四对比能说明 什么问题? 18 专题三、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 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4、了 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发展要求: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 二、会考梳理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a b)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 年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 。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 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b)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 矛盾(即 当前 同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 成果。之间的矛盾) ,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方面所取得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①原因:由于中国的 如何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的探索过 的 。 、 和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 从而导致 和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②开展: 1958 年, 在错误思想指导, “大跃进”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接着全国农村大办 ③危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 “ ”为主要标志的 、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的极大破坏。“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4)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①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 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 和出现严重混乱。②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 或开始持续 时期,受“ ”的影响,中国不仅没有 与发 。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 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村要求实现合作化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19 C.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D.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 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1956 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 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新时期的革命路线 D.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6.阅读下列材料(20 分) 村料一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材 料 二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 、土(土法炼钢) 、 群(群众运动) 。这是小土群在炼钢。材料三 大跃进时的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时间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材料四: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⑴材料一、 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它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有什么教训? 二、⑵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0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2、阐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 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体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 二、会考梳理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c) 主要内容: “ 各户使用,农民分户 ” “包干到户” (在 ,自负 ) 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 和 。 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 了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a)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 a)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 和 适当分离的原则。b)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 年在广东的 特区。②1984 年开放 南通、上海、 ③1985 年起,在 济开放区; 、 、 、秦皇岛、 、福州、 、 、 和福建的 、烟台、青岛、 设立经济 、、湛江、北海 、个沿海港口城市。 和 地区。 ―沿海 经为经济特区。④1990 年,开放上海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初步形成了 ― 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21 3、 “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 ”而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 ”出 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5、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行改革开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0 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 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 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 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 、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3)“1979 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4)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你知道最 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 哪一经济体制有关? (6)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22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2、结合对中共 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二、会考梳理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b)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①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 ,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②1992 年 12 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 。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若干问题③1993 年 11 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 的决定,使中共 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 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指出社 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必须坚持以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 。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92 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下列这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下表述与之相符的是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 3、1983 年 12 月 l 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 30 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 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 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 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4、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最根本的转变是( ) 23 A.思想的转变 B.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C.企业产权的转变 D.所有制结构的转变 5、近几年,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减免农业税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人。这表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现共同富裕 C.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D 宏观调控 6、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提 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 年代罗斯福在美 国推行“新政” ,90 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倡导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7、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发生了不断变化。阅读以下统计图,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材料二: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材料三:20 世纪 90 年代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工业结构的特点,并分别简述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建国后我国工业结构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24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民主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 一 1956 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制订 C.中共八大召开 确的是 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 ② 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情况 ③报纸是真 的,花生亩产量 3241 斤是假新闻 ④报纸是真的, 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浮夸风这一社会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八大”的共同点有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都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③都强调 改革开放 ④都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7.右图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中国农民签下的一份保证书。此后,在中国农村广阔 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依据你的判 断,它所引发的变革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25 B. 《论十大关系》报告发表 D.十一届三中全会4、同学们看到右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1953 年开始,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以后,我 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评述,最 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9、右图的历史价值是因为它记载了 A.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新政权的建立 B.人民公社体制的取消 C. 否定文化革命中建立的革命委员会 D.标志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 内容有 A.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B.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允许农民自由经营 C.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小明仔细阅读右图,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开始 ② 1990 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英 明决策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 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浦东开发 开放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决 策 ⑤浦东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首先 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2、我国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新格局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D.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4.右图邓小平的题词,肯定了 ①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②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③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15、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非选择题 1.历史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而有时这历史瞬间映衬了时代的巨变,请观察感受 下列历史照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图一 材料三图二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什么重大历史变化?影响如何? (2)图二人们为什么事鼓掌欢呼?你想想鼓掌欢呼应有哪些人? (3)图三中人们上街游行庆祝什么?这事应发生在什么时候? (4)三图反映了我国历史什么巨变?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 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而唱遍中国的《春天的故事》里唱道: “一九 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 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 27 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文艺作品艺术地表现了历史,歌词讲述了的春天的故事, 也是历史故事。 材料二 所谓市场经济, 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 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反“和平 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 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 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时间 ① 歌词 当家作主站起来 ② ③ ④ 历史事件1979 年春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92 年春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2)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3)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 , 场”这一观点。(4)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 关系?28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 的变化、住宅的变化。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 葬礼俗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3、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发展要求: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二、会考梳理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1)20 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体趋势: 变化的总体趋势:由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饰和 制度和规定。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 之产生变动, 和 推动着个性的解放, 首先体现在 ,逐渐向 、 转变 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 社会,社会结构随 摆脱旧的束缚。 , (西 ; 并男装的变化: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服饰变化:男子: 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而真正流行开来则是在民国成立以后) , 女子: 存 时代特征: 到 再到改良旗袍 社会 、 、 特征: 、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服饰变化: 征: 浓厚特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 ,逐渐与 接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 (2)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 b) 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 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 社会习俗和风尚随之发生变化。 婚俗的变化: 缔结婚姻从 婚俗的变化 近代婚姻风俗: 近代 主张 。在这之中, 、 、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 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 的提倡以及 、,的传入起着 成为相当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现代 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 现代 时尚, 择偶标准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并存, 向 改革。 并走出家庭, 实施公历, 趋于简化, 民丧礼的变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丧礼的变化 间多为 。 新中国成立后:由 易服, 女子 29其他风俗的改变: 剪 其他风俗的改变:且可以接受 鞠躬、握手取代跪拜、作揖。既具有、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 、 、 的趋进。 的传入呈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什么特征: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什么特征: 由闭关自守向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 现出 中化、 、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的支配又重新趋于 的潮流。化; 改革开放后, 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 逐渐又跟上(3)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a b) 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a 饮食结构变化: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 其中以 饮食结构变化: 川菜、 影响最大。鸦片战争后, 并行, 、 、中常用的原料开始 逐渐成为大量进入百姓饭桌,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国人欢迎, 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宅变化:中国北方传统的住宅是 住宅变化: 房大量出现,中国居室建筑开始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区 趋向,住成为典型特征。20 世纪30 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 的新式住房,西式家具受城市居民欢迎。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 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30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先生” “同志”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采用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4、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 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这反映了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5、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 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6、菜争推一品香, 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 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 ” 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7、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 ,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一种婚姻观念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C.提倡节俭的婚礼 D.举行一种具有西方特点的婚礼 8、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 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 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9、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 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 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0、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成立 ④改革开放 A.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 改良后的旗袍 31图二 中山装 (1)图一和图二的服饰设计有何共同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 分)材料二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1.自由恋爱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2.订婚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 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 意事项) 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 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 、 娶” )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 6.过妆(送嫁妆) 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 种答谢。 7.娶亲 8.回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 (4 分)(3)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因素。 (4 分)3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 解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2、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 影响。3、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 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会考梳理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 、畜力向 、 b) b) 的演进。 、 等人力作为牵 较乡村显著。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 引的交通工具取代,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在 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 王国”、 ) (出现于 1924 年世纪 50 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 (出现 1906 年 的 具) 、 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解放前车少人多;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 、轮船。 、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 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展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展特点: (地区 不平衡,受具体(2)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a b) 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a ①邮政 邮政:1866 年海关开始试办 邮政 埠和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 ②电信 1877 年 电信: 电信 ,1896 正式办理,通讯范围囊括主要商 ,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的开端; 传入中国后得到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自 1906 年创设以来也获得一些发展;1882 年 迅速发展,截止 2003 年中国电话用户已居世界第一位。③1949 年 成立,开创了 和 合一的新时代。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1910 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 33 A.坐火车 B.乘飞机 C. 骑马 D.坐轮船 3、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 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4、请你仔细欣赏右面图片。从图片中你能汲取哪些 信息 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②20 世纪初在上海等 大城市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 中国的影响 ④中国交通运输业近代化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1919 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 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忭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7、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 《申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昭文新报》 8、1877 年福建巡抚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最早的电报线 架设于 A.江苏 B.上海 C.台湾 D.福建 9、在近代中国,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大大增强了同 世界的联系 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假如你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天津,不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是 A.普通居民大都居住在四合院里 B.偶尔乘有轨电车上街购物 C.穿西装、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D.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34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①②③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 D.③④⑤ 2、下面的情况,反映了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 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 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D. 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 3、下列小说反映的是反对我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观念内容的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4、民国成立后,以下哪种礼节已经是社交场所少见的 A. 点头 B. 握手 C. 鞠躬 D. 跪拜作揖 5、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西餐并行于世 B.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6、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 A.戊戌变法时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时 D. 新中国成立后 7、 下面属于民国时期变化的风俗是 ①男子剪发辫 ②土葬向火葬改革 ③女子放足 ④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5 8、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A.民国成立后 B.20 世纪 20 年代 C.20 世纪 30 年代 9、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D.1949 年以后A B C D 10、 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等现代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包括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③加快了人们的生 活节奏 ④扩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公共汽车在我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12、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始于 A.邓世昌 B.丁日昌 C.李鸿章 D.朱其厚 13、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这一通信工具开始传入中国,下列哪个说法 是不正确的 A.1882 年,电话传入中国。 B.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没有电信权。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通信技术事业发展迅速。 D.截至 2003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14、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邮政 ②无线电报 ③有线电报 ④电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6、下列属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影片是 A.《孤儿救祖记》 B.《八千里路云和月》 C.《三毛流浪记》 D.《一江春水向东流》 17、20 世纪 20 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36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 18、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报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因特网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9、能够说明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电话的普及 C.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 D.电影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20、关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表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1993 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B.互联网使报刊杂志不再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C.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接受远程教育。 D.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二、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婚姻礼仪包括议婚、订婚和结婚 等全部过程的礼仪程式, 主要分为“成妻之礼”和“成妇之礼”。 “成妻之礼” 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成妇之礼”即拜见 公婆、拜谒祖庙。婚姻重礼,当事人无自主权,而由媒人与父母参预或作主。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材料二 民国 19 年(1930 年)国民政府公布《民法》 ,对婚约、结婚、离婚等 作了规定。婚约应由男女当事人自行订定,男未满 17 岁,女未满 15 岁者不得 订立婚约。结婚应有公开仪式及二人以上之证人,男未满 18 岁,女未满 16 岁 者不得结婚, 有配偶者不得重婚。 夫妻两愿离婚者, 得自行离婚, 以书面为之, 并应有二人以上证人签名,夫妻一方提出离婚,得向法院请求离婚。 材料三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 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 应予鼓励。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中华共和国人民婚姻法》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什么样的婚姻状况,这一风俗在什么时 候被改变?(2) 为什么这一时期,这项风俗会发生改变? 37 (3) 比较材料 2 和材料 3 结婚方面的规定, 《中华共和国人民婚姻法》有什 么进步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 1848 年编著的《瀛环志略》 ,介绍了到 “造 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 , ,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 矣” 。 材料二 1905 年,清政府决定自筑一条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詹天佑被 派为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工程施工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着外国人“修 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轻蔑与嘲笑, 和朝廷里的个别官员的嘲笑议论, 詹天佑当时压力也很大。“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会是所有 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 择。 ”正是这股豪气, 四年艰辛之后, 1909 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 字形轨道、1091 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材料三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命令,指出:“富强之 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表示愿全力从事 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 时,孙中山亲自担任会长,并在铁道协会演说时强调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说: “今 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1918 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 10 万英里(16 万公里)铁路的计划。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 “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 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 你出行曾经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材料一称赞的是何种交通工具? (2) 京张铁路的建成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他的总工程师詹天佑除了留给后人 这条铁路还留下了什么?(3)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4)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38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 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 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发展要求: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二、会考梳理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a a)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a) 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 年,葡萄牙人 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 ;②1492 年,意大利人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 ,开辟通往 的新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 c)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 ①新航路的开辟 大有力地刺激了 批 代 ,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 。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 取, 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通, 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 是西欧资了,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 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 民一起进入 要手段的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 。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 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 也登上历史舞台。 。证明了 ,对于自然科学 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 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 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 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 的威信,证明了 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探索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 始逐渐演变为 、相互影响和融合的 。在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下列哪一位航海家开辟了前往美洲新航路? 39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就可以到达中国、日本或印度,这 个错误的推断得到了对航海所知甚少的西班牙女王的支持, 从而发生了横穿大西洋 发现“新大陆”之行。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美洲的发现纯属偶然事件 B.美洲的发现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的结果 C.如果没有哥伦布,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就不会被打断 D.在大发现的年代,人们对未知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3、新船路开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 A.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B.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 结通道 C.大量贵金属流人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4、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后 B.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郑和航行路线图结合材料一回答: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请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字母分别代表哪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列出完成航 线②先后经过了哪些海洋? 路线:① ② ③ ④ 海洋: (3)如何认识这次航行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二回答: (4)图二与图一比较,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 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主要原因是什么?40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了解英国 殖民霸权的确立;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 4、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 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二、会考梳理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a a)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a ①1588 年,英国打败了 的 ; , 荷 兰不②1652 年 至 1674 年,英 国 与 荷 兰 之间 进 行 了三 次 但 ,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 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 ―1763 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 班牙向西属美洲 胜利,签订 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b C)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b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 为资本, 非、 拉地区的 ;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 ;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 、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 ,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 和西 ”的隶的专卖权。1763 年,英国取得“,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 。,转化 ,造成了亚、 和思想观念, 状态,使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C、对世界来说,打破世界世界日益成为 、 的整体,促进了 的进程。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1.英国开始树立海上霸权是在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 B.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之后 C.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之后 D.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之后 2、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 A.16 世纪末 B.17 世纪中期 C.18 世纪中期 D.19 世纪初 3、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 荷兰、法国、葡萄牙 41 C. 西班牙、荷兰、法国 D.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4、16 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 ①屠杀当地居民 ②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③贩卖黑人奴隶④开拓商品市场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 5、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6、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7、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 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 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 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 材料 2: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 那些修建村落, 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 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 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① 从材料 1 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2 分) ②从材料 2 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分) (4 ③结合材料 1 和材料 2,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何进一步的认识?(4 分)42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三课“蒸汽 蒸汽”的力量 第三课 蒸汽 的力量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2、 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的观点,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 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二、会考梳理 “蒸汽” ▲3、 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① 需求;② 的扩大;③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 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 的发展使 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 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④ 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a a)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a ①1733 年,凯伊发明 ②1764 年,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纺 ④ 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 发明蒸汽机车纱机)③1739 年,阿克莱特发明 动蒸汽机⑤1807 年,富尔敦(美国)发明⑥1814 年,(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①19 世纪 60 至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在 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 ②工业革命 市场。 。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 ,使世界各国 内扩张,使世界上大部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 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 ③工业革命 轮船、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 和 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动范围扩大,促进了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④工业革命 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 殖民体系的43 ⑤十九世纪中期, 场形成。 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三、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标志着世界市 ,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1、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市场的不断扩大 2、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资本、国内市场的事件是 A.圈地运动 B.贩卖黑奴 C.殖民掠夺 D.英国内战 3、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C.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D.1733 年凯伊发明飞梭 4、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节省能源 B.提高劳动效率 C.推动机器的普及 D.推动工厂的出现 5.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 A.瓦特蒸汽机的制成和推广 B.电力工业和电讯业的产生与发展 C.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的过程 D.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6、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 18 世纪中叶 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引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 况》 材料 2: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引自恩格斯 《致爱 伯恩施坦》 材料 3: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引自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请回答: (1)材料 1 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震撼旧世界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 哪一重大变革? (2) 写出 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发明 家。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成为了什么人?(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44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2、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 就;3、垄断组织的出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西哥毒贩向中国效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