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出来创业成功的人

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华为的创业大军来了又走,为什么没留下一片云彩?
乐视成酷派最大股东在科技圈刷了屏,也让将要出任酷派CEO的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成了焦点。离开华为投身创业大潮,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本行,“空档”这一年,创业成绩单又如何?他的生鲜电商Dmall一路高开低走、负面消息缠身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当然,刘江峰并不是唯一一个失利的华为老将,和其共创Dmall的华为前高管李文智,创办港湾被“围剿”的华为前副总裁李一男,创办云印的华为前全球市场总监张军......华为系大军在创业领域来了又走,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挥动资本却没砸出一片水花。虎嗅热议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论出身,低调传统,难敌BAT会耍“花招”创业者是创业的核心,互联网创投圈中历来有“出身”论调,人们往往把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背景作为一个衡量标准。通常的情况是,前BAT员工受欢迎程度高,能成为创业项目估值的加分项,但前华为员工主导却会成为一种弱势。连华为自己人杨维都说:“华为人创业不怎么性感”。对此,虎嗅用户”总结道这和华为低调传统的企业风格有关,也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组织构架有关,太突出螺丝钉精神,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反倒被弱化,出来创业以后,很难跳脱以前的思维,在产品包装和运营上比较落后。另外一个就是领域的问题,华为系以做硬件为主,不像BAT走出来都在做游戏、社交、电商等比较容易出水花的行业。此外,华为创业者的“抱团”现象严重,基本上从华为这个大圈子走出来还是一个华为的小圈子,很难做到野生,去真正接触外界的环境与思维,开放性差也是一个问题。论心态,苦海重生,错把创业当就业华为目前工号已经达到32万,在职员工只有16万人,业界曾有人估算离职华为的人数可能达到12万左右,华为系创业者遍布北上广深的孵化器中,可这其中都是为了理想和野心,投身创业吗?其实不然。虎嗅用户“”就在提及创业者心态时,评论道认识几个从华为走出来的朋友在创业,谈起创业确实难做,抛却目前经济大环境以及产业虚火的原因,个人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的心态,这些人都很年轻,在华为也仅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人离开,不是因为自己有想法或者有创业的野心,仅仅是工作上的过度疲乏和厌倦,而一般都是跟着出去创业的主管一并离职,投身到一个也不知道价值和前景几何的项目中,而后就变得盲目、不知所措,而这样的状态是很难取得实质成果的,别看华为那么多人离职,但这其中有多半人都是把创业当就业,所以也就没什么成绩喽。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高强度工作让员工训练有素,但令人闻风丧胆的“奋斗者协议”却也逼走了不少人。知乎上“在华为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的回答里,也多的是前员工对老雇主的回踩吐槽。很多人为了脱离苦海而成为了“创业者”,错把创业当就业,以为自己不用每天去“上坟”了,殊不知却跳进了更大的一个坑。时间和经验不是创业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却缺一不可,就像虎嗅用户所说的: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而成功的创业一定是要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完成最原始的积累,这个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从最初的毕业踏入社会,在一家公司往往要3年的时间才能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有完整的认知,而另外的2年是让自己在行业趋势洞见、人脉积累的阶段,不能有以上两点,冒然的选择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在经营管理方面很牛逼的企业,想像BAT一样的创新是很难的,除非有很多年的经验积累,甚至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有可能成功。论阻碍,除了残酷的资本市场,还有一些恩恩怨怨职场工作就像谈恋爱,不是每对分手的情侣都能得到彼此的祝福,从这个角度看,华为可能不是一个好前任,至少对某些高管来说如此,比如谈华为系创业永远都绕不过去的李一男。对于华为系创业难,虎嗅作者补充了重要的一点看看李一男和港湾……再想想坂桥看守所……做市场的创业,要找一个靠谱的项目不容易;做技术的创业,呵呵,你以为华为的禁业协议是吃素的?2000年,华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拿到的1000万元设备,成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3年时间,港湾从起初的“内部创业”逐渐演化成了“叛变危机”,挖走了华为研发部大批人马,抢走了华为的大批客户,严重影响华为业绩彻底激怒任正非。任正非调拨4亿经费成立华为“打港办”,让港湾有营业额赚不着钱,竭力阻止其上市,逼迫李一男重返华为。华为的这起“围剿”事件也成为了出走创业者心中的疑虑和芥蒂。当然,创业者的困境不只出现在华为系身上IT行业的观察者,虎嗅作者总结道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华为,其实大部分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创业都是成绩平平。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他们出来创业往往选择的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而这些行业其实跟他们原来所做的系统设备等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异,并不能够完全套用过去的经验和人脉;第二,像华为这样的传统大公司的管理已经相当完善,这些高管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巨大齿轮上的一颗螺丝钉,虽然很重要,但是并不需要开拓能力、战略思考能力、颠覆式创新这些创业者最急需的能力;第三,由于过去在大公司业绩辉煌,这些高管出来创业的时候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急于铺大摊子、搞大场面,而忽视了小公司没有试错的资本。因此,传统大公司的高管出来创业,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传统大公司出来创业比较成功的,可能是在大公司工作5-10年的高管,他们既学习了大公司好的经验和传统,又不会被完全束缚住。以上,来自热议话题,其中的观点你认同吗?又有何看法?欢迎来热议发表你的观点。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当前位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两万到千亿的创业史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两万到千亿的创业史
华为,作为一家民企,从起初创业的艰难,到如今规模的壮大,并且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领头羊,一改中国民企与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形象。任正非,这位华为帝国的,现在仍在积极地开疆拓土,坐好华为的守业人。
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富豪之一的任正非,是从贵阳艰苦的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让任正非更善于把握一些其他人不在意的商机。坊间有传闻称,在十多年前的华为创业期间,任正非曾经亲自背着军绿色旧,拜会边疆某地局,电信局的人买不买。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热门资讯榜
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无论在设计理论和实际运行管...从华为离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看看他们强大的创业阵容!
在我们国家,有好多庞大的公司,他们不仅在某些领域非常厉害,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可以堪称为创业者的“黄埔军校”。以下两幅图片就是华为的离职人员的创业记录,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今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华为离职人员强大的创业阵容。 华为系员工所成立的公司大多集中于、2014年,最早的成立于2000年,在地域选择上,深圳被作为第一选择,甚至超过了北京,其他的还有江苏、成都、上海等地。其中所涵盖的领域更是包括电商、电气、、本地生活等等。
看来,华为的员工,不仅仅只会研发啊,他们在其他行业也是做的有声有色,实在令人敬佩。那么,为什么华为的员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想必这与老大任正非得管理是离不开的。一次,任正非出差被拍到,拍摄者问为什么不开微博?答:搞的不懂做这些事情。为什么不做?答:就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不会作虚的。有这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老总,难怪华为员工会如此优秀。 另一方面,在华为公司还有一句叫得很响的口号:“瞄准美国的先进技术,学习日本的优良管理,融进德意志民族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华为公司是高技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和开拓,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华为公司在其企业中广泛吸收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精华,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小编现在知道为什么华为会进入世界500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优秀创业者了,希望华为继续努力,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请把您的建议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为了提升您的浏览体验,本网站不建议您用"IE"浏览器打开。如继续浏览请对您的浏览器进行升级!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21&分页:明月发信人: y1212y (明月),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7 09:59:26 2018), 站内 && 先赚钱吧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40.250.85.*]
皇叔发信人: hithu (皇叔),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7 10:56:15 2018), 站内 && 在你这公司还不如来华为
华为工资40w 干得好一年拿百万差不多
【 在 squirrel216 (squirrel_2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 本人情况:男,86年人,985硕,京户。
: 家庭情况:已婚,孩子1岁,朝阳区老破小住房一套,除去贷款值200w左右。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226.97.*]
efefefef发信人: efefefef (efefefef),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7 11:40:59 2018), 站内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150.182.*]
charles263发信人: charles263 (charles263),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7 11:48:51 2018), 站内 && 股权没有任何书面协议,这一看就是玩虚的,早点退出吧。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06.38.92.*]
mj发信人: mj (mj),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4 13:22:42 2018), 站内 && 楼主现在怎样了?
【 在 squirrel2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 本人情况:男,86年人,985硕,京户。
: 家庭情况:已婚,孩子1岁,朝阳区老破小住房一套,除去贷款值200w左右。
: ....................
#发送自zSMTH@IOS
-- && ※ 来源:·zSMTH·[FROM: 114.250.138.*]
铁锤发信人: tiechui (铁锤),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4 15:44:06 2018), 站内 && 华为原则上不招聘在创业公司干过的人,特别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根本不会考虑
【 在 squirrel2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 本人情况:男,86年人,985硕,京户。
: 家庭情况:已婚,孩子1岁,朝阳区老破小住房一套,除去贷款值200w左右。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36.102.213.*]
never give up发信人: tommyarron (never give up),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4 22:07:46 2018), 站内 && 很明显,你在创业公司被忽悠了 && 【 在 squirrel2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 本人情况:男,86年人,985硕,京户。&&
: 家庭情况:已婚,孩子1岁,朝阳区老破小住房一套,除去贷款值200w左右。&&
: 一年前我和两个领导从航天系统出来创业,两个领导中,一个主管市场,一个主管技术,我属于技术骨干,还有另外一位技术骨干,组成团队核心人员,起初说好四人为合伙人。公司依托某上市公司的市场,做军工项目。原规划上市公司占股48%,我们占股52%(包含期权池)。目前的项目均为上市公司项目,无自己现金流。产品做的还可以,有一定竞争力。公司人员也发展到了11人。&& && #发自zSMTH@SONY Xperia Performance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2.70.230.*]
Happiness发信人: Happiness86 (Happiness),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4 22:18:11 2018), 站内 && 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 在 tiec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为原则上不招聘在创业公司干过的人,特别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根本不会考虑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1.199.222.*]
夜已黑发信人: chenny (夜已黑),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4 22:37:07 2018), 站内 && 菊花厂更需要螺丝钉吧,不需要有想法的人
【 在 Happiness8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03.144.*]
北京空气发信人: utopiainbj (北京空气),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继续跟人创业还是去华为?求拍醒。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r&&5 02:24:51 2018), 站内 && 赶紧落实到纸面上,如果不肯落实到纸面,赶紧去华为 && 【 在 squirrel2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
: 本人情况:男,86年人,985硕,京户。
: 家庭情况:已婚,孩子1岁,朝阳区老破小住房一套,除去贷款值200w左右。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61.148.245.*]
文章数:21&分页:已离职的13万华为人再创业,执着硬件是“福”是“祸”?
经济观察报
杨锦程预计,其公司微领科技推出的手机通话应用“微话”今年内用户可达4000万。微话比微信电话本的出现早了足足一年,但是与后者所获得的关注度不能相提并论。2014年11月微信电话本甫一推出就获得了如潮的关注,成为手机实时通话服务的代名词。随后,360免费通话等重量级产品也加入了这个领域的战成。“当时是首创”杨锦程说。但是直到现在,市场上知道“微话”的人也不多,有科技媒体评论称“微话”是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这个比喻在如今热闹纷繁的互联网行业,不算一个褒奖。杨锦程的另一身份是华为离职员工。华为人发起的创业平台华创俱乐部会长许炳如说:“在深圳的科技园,随便一家小公司的创业团队里就有可能找到华为人。”然而,华为离职创业者受关注的程度却远不如BAT巨头。舆论认为这是治下华为企业文化中内敛风格的延续。不论是外界评价还是华为离职者自身口中,“低调”都是最高频标签。没人能统计华为出来的创业者有多少。目前华为的员工的工号已经达到32万,而在职员工只有16万人,这意味着有华为迄今已有16万离职员工。从这个数字当中可以约略感受华为系创业者的规模。华为系或许可以称为一只“隐形的大军”。华为系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有上市公司如汇川技术,称得上行业领导者的有红酒电商品尚红酒、大数据公司U-Cloud等。不过,与此同时却流传着华为创业者“成功率不高”的名声。南方略咨询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祖轲是2001年就从华为离职创业的“老兵”。他说:“我们其实对这个说法是认同的,华为人创业成功的有一些,但是总人数多,整体成功率的确不高,恐怕95%不成功。” 执着硬件按华为的惯例,在技术岗上做了两年之后一般会派到国外三到五年,之后优秀者可能提拔到管理层。杨锦程在巴基斯坦呆了两年,实在不想熬下去,于是离职回国创业。这也是很多华为人离职的共同理由。互联网创投数据库IT桔子曾对各大公司创业派系做过统计,截至2014年底收录的94家华为系创业公司,按领域分最多的是类,其次是电子硬件,华为的印记十分明显。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系创业者最多的是电商类,腾讯系则以游戏、社交类为主。华为创业军团对硬件看似有种执着。不过IT桔子的统计并不完整,且仅统计了互联网领域。杨锦程形容,他的创业过程就是不断的测试优化产品,“一遍又一遍的试听,看哪个通话质量更好”。“勇敢做自己”,杨锦程喜欢这句华为荣耀手机的广告词。从2007年到现在,杨锦程一直在网络通话领域创业。从最早的网络通话,到手机通话增值服务,再到现在的手机实时通话,杨锦程足够专注。比杨锦城晚两年创业,原华为软件工程师郭文昌,创建了家政服务O2O公司爱洁家。2009年郭文昌决定辞职创业时,包括家人、同事在内不但没有一个人支持,反而都强烈反对。家电清洁在国内当时仅有为数不多的“马路游击队”在做,连稍具规模的家政行业公司都不如。郭文昌找不到合伙人,最后只好从农村老家找了两个在外打工的老乡合作。最初两年每天背着工具走街串巷摸索怎么做服务,结果这两个老乡中途退出了,因为太累。“他们做惯了体力活的都觉得累,我一个白领出身的都不累。”郭文昌笑谈。郭文昌个人电脑里存满了各种设计图,从家电清理操作标准规范的确定,到ERP系统的开发,再到最近的APP设计他都亲自操刀。几年里他个人就发明了多种空调、油烟机清理专用设备并申请了专利。在他治下员工也不轻松。虽然员工就住在深圳,爱洁家还是设置了公司宿舍。“很多员工每天工作到十点十一点,两个月回一次家,”郭文昌满是感慨。他甚至为员工写了一首歌,其中“抛妻弃子”“死生契阔”等字句既是说员工,也是说自己。华为出来的人都喜欢谈论华为在企业精神层面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狼性”,即华为高强度、半军事化、注重纪律的文化。loud创始人季昕华在谈及华为对他的影响时,印象深刻的是“大家都很拼命”。刘祖轲则说:“华为出来就像经过特种部队训练,虽然苦但是有本事。”品尚红酒创始人张辉军说:“每天晚上9、10点,公司还灯火通明,这就是我们与其它同行的不同。”品尚红酒为企业文化定了三个关键字“狼性、创新、快乐”,“狼性”排在第一位。但杨锦程说,不喜欢这种氛围也是自己当初离开华为的原因之一。现在管理公司杨锦程习惯于放手,除了个别时候,平时并不要求加班。刘祖轲评论说,在华为工作意味着你要把全身心都献给华为,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的创业公司而言,保持团队的灵活性也更为重要。 不怎么“性感”继微信电话本之后,手机实时通话领域涌现出众多的新玩家。其中不少创业者推出了赠送数百分钟免费通话时间等补贴推广的“大杀器”。微话的推广,据杨锦程所说,完全靠用户的传播,并未做过砸钱补贴或广告之类的推广。杨锦程始终谈论通话质量的问题,好的产品才能留住用户,光烧钱是没用的。他举了团购网站的例子:“当初烧钱的那么多,为什么活下来的是美团?因为它把服务做好了。”不仅如此,在杨锦程60多人的公司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负责公关事宜。搜索关于“微话”的新闻,只有几篇行业分析文章提到了“微话”。这与眼下的互联网创业圈反差巨大。一般来说,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就算只有三个人,公关总监或市场总监也多半要占一个名额。有意思的是,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稍具规模的华为系创业公司,都没有见到公关人员的身影。“这的确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短板,”杨锦程承认。2007年,杨锦程在华为做了六年的技术员之后离职创业,另一个合伙人是跟他同一批进华为的同事。2014年以来,公司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微话”之中,没想到微信电话本突然杀出。微信随后也封杀了微话。这一打击是沉重的,但杨锦程仍然坦诚得出乎意料:“今年以来用户增长明显放缓,预计到年底,”他思索了一下,“有四千万就可以了吧。”四千万的用户规模对于一款实时通讯应用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基础,但远远谈不上安全。深圳的创始人、前华为人评论称,华为人“创业领域不怎么’性感’”。换句话说也就是“包装”工作没做。有人分析,这可能与华为的主业是B2B业务有关。刘祖轲说,他们自己曾分析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每个员工都是一个螺丝钉,只熟悉自己的一小摊工作,离开了公司什么都不会做;其次,不够接地气,太“高大上”;其三,华为人圈子封闭,重度垂直,资源不够广。于是,从华为离职,创办B2C企业,可能就有部分华为人难以适应。只有像海亿康科技这样依然在通讯行业创业的公司相对容易一些。海亿康科技创始人严晓谊说,业内听说是华为出来的做的产品,一般很认可。 融资难题或真或假的用户数据,加上时髦的概念,是当前媒体以及投资人喜欢的创业故事。但杨锦城不想花心思在这方面。杨锦程并未回避现在融资遇到的困难,坦言现在这个时机卖不出好价钱。公司上一轮融资已经是2012年的事了。公司之前开发的两款网络通话产品已经盈利多年,公司整体是赚钱的,这让杨锦程觉得可以继续拼下去,还不到轻言放弃的时候。杨锦程也试图做出改变,有朋友建议他多跟媒体接触,他表示赞同。今年,一家全国知名的家政O2O公司的老总找来,希望与爱洁家谈合作。谈到最后这位老总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个公司呀,互联网思维不强。”但是,郭文昌从未觉得互联网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在意的是首先是技术,其次还是技术。“我们是一个实业企业,”郭文昌声调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分贝。爱洁家虽然已经在行业里做了六年,在清洗这一细分领域可谓鼻祖,但知名度与目前一干家政O2O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爱洁家讲的故事似乎也没那么有吸引力,用户数一万多,日单量数百,这数字并不好看。郭文昌承认与同行相比爱洁家在融资上明显落后,直到不久前才拿到1000万的A轮。但郭文昌坚信爱洁家是一家做实业的企业。他认为,自己两年多的一线经验、六年的创业经历非常重要,服务业是需要时间体会的,互联网入口是最末的一环,也是最容易的一环,所以被放在最后。郭文昌亲自当了两年的清洁工,花了一年时间开发ERP系统,最后才是手机。“很多细节只有自己亲自跑过业务才知道,才能保证系统的便捷高效。”郭文昌对有些公司并无行业经验积累,仅凭互联网的手段就开始插足服务业的做法极为不认同。“数据我也能刷上去,但没有意义,我有一万个客户就服务好这一万个客户。” 华为圈子十年前华为系创业者以通信、电子产业为主,此外咨询培训行业的华为军团也非常可观。现在,华为系创业者更为广泛多元,遍及了互联网、电商、O2O以及眼下很火的智能硬件。今年4月,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前华为荣耀总裁先后宣布了智能电动自行车、生鲜的创业项目。混迹于互联网圈的人对“南极圈”、“前橙会”、“毕浪”等互联网公司离职员工圈子大多耳熟能详。这些圈子办的风生水起,跟原公司还常常眉来眼去。而华为的圈子叫什么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华为最大的离职员工圈子最早叫“华友会”,201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创俱乐部,目前有约5000个成员,其中大约90%来自华为。对外,华创俱乐部自称是全球华人创业平台,并未过多强调华为标签。内部人称,这是华为方面要求的。对自己培养出来的创业者,华为似乎有着复杂的感情。恐怕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做B2B业务的企业,对自己员工离职创业的态度都不会好,因为这往往意味着离职员工与前东家抢客户、抢资源。华为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2000年前后华为曾有过一次支持员工离职创业的计划。当时华为给一些员工提供一些设备,让他们做代理商。当时已经身居华为副总裁高位的李一男离职创办了港湾网络。华为高管在深圳著名的五洲宾馆举办隆重的欢送会,期望港湾成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范。不过,与华为走过的路径相仿,港湾网络很快从华为代理商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迅速成长为华为的竞争对手。2006年港湾网络最终被华为收购,李一男再次回到华为,两年后再度离开。此后,华为再无类似鼓励员工创业的做法。这个话题此后似乎也变得忌讳。不过,当时的华为还没有如今这样强大,今天的华为已经无需惧怕这样的挑战者了。海亿康创始人严晓谊说,很多客户给华为的订单比例是固定的,不管经理换成谁都一样,抢不走的。在海亿康与一些地方广电局合作后,广电局曾向华为提及过海亿康,华为还找严晓谊回去交流。“我对我们的产品做了详细的介绍,没做什么保留,”严晓谊说,“也没必要保留什么,如果华为要搞我们,保留也没用。”事实上华为并未对海亿康提出什么异议,虽然华为也在做与海亿康类似的产品,但对华为来说并非核心。华创俱乐部秘书长叶灿斌表示,华为现在对离职员工创业不表示反对,但也不支持,互动很少。相比之下,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与离职员工要热络一些。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召开离职员工大会,在会上将离职员工称为“敌前、敌后的5万外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对离职员工不待见。相比之下,腾讯与离职员工走的更近,不但官方多年赞助离职员工聚会,而且在职高管多年来都会参加。在去年底的“南极圈”年会上,甚至宣布了一项对离职员工创业的支持计划。面对记者的询问,华为方面的答复是:“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希望所有人都过得好。”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转载作品,作者: 陶辉东,责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关注品途商业评论
您输入的验证码不正确。
品途商业评论 pintu360.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创业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