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注会,感觉业务工作方面方面太狭隘,想去会计师事务所锻炼,本人上进勤奋,可是30岁了,去事务所好吗?

关注公众微信号:学会计网,用手机随时访问学会计网
查看: 60721|回复: 13
注册会计师备考经验、心得体会、建议……连载~~
经常看到很多零基础的学员在询问有关注会报考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很多老学员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安排学习节奏,实际上不管是报考还是学习首先都应该搞清楚注会各个科目的特点和联系,谨慎选择好报考科目,合理安排好学习计划。为此,给大家总结出了下面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可选择的报考方案
  1、会计、审计、财管:最好不要同一年报考
  注会新制度考试中,专业阶段比较有难度的就是会计、审计和财管三个科目,其中会计和审计以难度著称,财管以计算量著称。财管和审计都需要有会计基础,但是审计和财管也都需要笔记长时间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无形中考试周期会增加,所以建议第一次报考注会的考生不要三科全报,会计和财管组合最优,其次是会计和审计。
  2、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不建议单独报
  税法和经济法是难度比较低的科目,但是他们的性质属于难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报这两科。因为难度比较低,报考的人会比较多,通过的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简单的科目反而会影响对考试的信心。因此建议应该难易搭配的方式报考,同时考虑科目之间的联系。
  3、可以选择的报考方案
  会计、审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会计和审计的联系以及会计与税法的联系,但是难度较高;建议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审计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
  会计、财管和风险管理:主要考虑到财管和风险管理难度要低,而且联系紧密,且会计能为财管打基础;优先保证会计和财管的通过。
  会计、财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财管能够提前学习,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且能共同促进财管的学习;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主要考虑到难度问题,难度比较偏低,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也不大;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二、注会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
  会计是基础,审计是关键,财管是难点,税法是先决条件,经济法比较超然,风险管理最好审计之前。
  会计是辽沈战役,难度大。需要一定会计基础知识,所以没有基础的人最好看看企业会计学、新准则应用指南,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另外要注意一点的是学习会计之前要认真看看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因为会计中涉税处理尤其是递延所得税处理是个难点也是重点,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实质和差异入手才是学好暂时性差异的关键。
  税法是锦州之战,意义重。如果说会计是辽沈战役的话,那么税法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锦州。税法的处理原则虽然和会计趋同了很多,但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处理原则,实际发生原则直接导致了和会计的差异,从而引起了递延所得税的发生。掌握好递延所得税就能把会计一半左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要性不容小觑。
  审计是淮海战役,决定性。拿下会计和审计以后,注会考试便没有大的战役了,审计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会计基础一定要有。审计可以做好两年通过的打算,因此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时候,重点在会计上,审计只为了混个脸熟,不要指望一年通过。
  财管、经济法和风险管理:平津战役,和平了。有了之前两大战役的历练,你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剩下的几个科目基本上没有大战可以打了,财管是稍微有难度的震慑战,敌人虽有组织抵抗,但是人心不稳。首先有了会计和税法基础,财管中筹资、投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等章节内容可以基本搞定了,难度降低不少,尤其是对于租赁内容的理解,而这些内容是之前内容的综合运用,难度是相当高的。另外风险管理和经济法难度并不大,虽然和其他科目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本身学习起来并不费力。而且经济法和风险管理这两个科目都适合在考前三四个月学习,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经验,剩下的这两个科目基本上没有难度可言。
  综合阶段测试:打过长江去,解放了。综合阶段测试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三大战役结束以后,解放战争等于成功了大半,长江天险好似难以跨越,但是我方士气高涨,注会方面已经不可能组织强有力的抵抗,综合阶段测试虽然综合了各个科目的内容,但终究属于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和领导,所谓群龙无首形不成战斗力,有的只是吓唬人的老虎架子。有小道消息说综合阶段测试会有很多实务内容,但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实务方面的也也会点到为止,有专业阶段的知识基础和适当的培训学习,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综合阶段考试的要求。所以应对综合阶段考试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应对考试的信心!
注会学习备考方法:
零基础如何考注会(注会考试科目组合方案)
学会计xuekuaiji.com
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
更多资料大家可以使用搜索哦……关键字即可
[ 本帖最后由 会计湘妮 于
13:53 编辑 ]
勤奋加方法让我两个半月通过注会6门考试
本帖属转载,尽管有不少人对真实性怀疑,但仔细看看,应该有不少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与借签。
& & 为免唐突,我先说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吧。我本科是纯理科,和会计学八杆子都打不着,只有在考研复试的时候突击了一些基础会计学,审计等其他学科压根儿就没学过,考完研后报了全部5门,打算回家复习结果一页书都没看,自然一门都没去考(定力不高千万别抱着回家看书的美好想法)。说这个的意思是想告诉那些会计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们,我们基础差不可怕,可以用勤劳来弥补。复习时间基本上从6月22日最后一科期末考试结束开始到9月19号开考时结束跨度三个月吧,期间做了一份兼职以及帮助老板做项目挣了半年的生活费,前前后后耗去大半个月,一共复习时间满了算也只有两个半月了。说这个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时间紧也不可怕,时间不够我们可以用方法来弥补。
& & 关于听课,就见仁见智吧,有的人全靠自己考也可以考很高分,我自己由于时间紧迫每门都利用了一些网上课程,大家不要以为我在打广告就行了。
& & 先说会计。
& & 会计我觉得是最花时间以及最需要方法的科目。我最初花了几天时间把整本书过一遍(我学任何科目都是这样),大致了解了这本书所包括的内容以及每章的基本知识,这个时候只管自己懂的看,不懂的全部跳过也不做记录(因为不懂的实在是太多了),看完一遍后然后才进入正式复习。正式复习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听张志凤老师基础班的课进行的,每天保持1-2章的进度,比较难的章节也可以花2天时间。这一遍过程主要关注书上的例题,课程里张老师讲的例题不论难易尽量弄懂,看懂之后最好藏着答案自己再做一遍看还会不会,因为这些题要么是真题,要么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书上的例题大家更容易忽视。张老师讲课非常有条理,深入浅出,在一些比较难的地方不仅会告诉你在这里该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可以让你记忆更加深刻,另外一些会计政策的最新变动张老师也会随时提及,而这些变动在当年的考试就肯定不会考的了,比如去年4月出的cpa的书,而后来财政部出了份征求意见稿,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分配股利冲减投资成本的做法改掉了,那么这一部分就可以完全放弃不管了,节约了很多时间。
& & 第一遍结束后就是第二遍重点突击了。第二遍我是重复的第一遍的过程,继续看书继续听张老师的基础班(主要是没钱买后面的班,有钱的话建议跟随老师的课程来),简单的章节和非重点章节加速播放加深记忆就行了,重点和难点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加两合并,所得税,租赁,日后事项等集中精力抓,不懂的就重复听,看例题,做例题,和同学讨论等等,每章看完后再把近几年真题里有关该章的题目再做一遍(真题我都不是最后冲刺的时候做,而是在每一遍复习过程中都会拿出来看拿出来做),要是觉得不过瘾还可以把轻松过关1每章后面练习题里觉得出得好的题目拿出来练练,我一般每章也就挑1到2个大题来练,一来没时间,二来里面很多题目类型重合,还有些比较偏。第二遍复习可以根据时间多次重复。最后一遍就是听听老师的串讲班,再做做例题,真题,基础班上的一些好题目了,适当的做2套模拟题就差不多了。最后就是自己在考场上的一点经验教训了,一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章,这次由于时间紧迫我放弃了股份支付,每股收益,结果股份支付还考了大题,直接放弃后面几个小问了;二是在考场上要懂得应变,懂得舍弃,有舍才有得,这次的单选题记得是1.5分一个,量也多,而多选题我觉得太难。因此我最后把检查时间全花在单选题上面,多选题就完全听天由命了。最后我单选题基本上没错,而多选题基本上没对。
& & 接着是审计。
& & 审计内容很多,出题也非常灵活,听别人说非常注重实际,是我最害怕的科目。因此一开始这一科我就完全求助于刘圣妮老师了。刘老师讲课有个特点,喜欢重复,而且提出的重点特别多,这也要背那也要背,听课初期对刘老师就一个印象:罗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是应该感谢刘老师的,正是由于她的不断重复,很多的知识我不用背居然就印在了脑海里,也正是由于她的不断强调,才迫使自己不断去背诵那些重点。到目前为止我的审计书基本上都是新的,划了一些线,笔记基本上没有,轻松过关1也只做了选择题,大题没做。审计我反而觉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听课和背诵看真题基本上就可以了(刘老师的课时间非常长,听得我当时头晕耳鸣,她给的重点也非常多,时间紧的话没必要全部都背,也背不了,挑一些重点背就行了。)
& & 税法是有一点麻烦的科目,税种多,有些税种计算也很复杂。我的经验是可以把一些类似的进行比较记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交税环节和组税计算方法有类似的地方,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几个关于土地房屋的也有类似的地方。在复习每个税种的时候最好先从宏观上把握这个税是来干什么的,怎么收的,再从细节上去把握,这样从抽象到具体比较好记忆。听课的话我看了别人的推荐主要听了叶青老师的课,后来冲刺阶段听串讲也听了刘颖老师的课,发觉两个老师都讲得挺好的,大家可以去试听下再选择。做题的话和会计差不多,做书上例题和真题,轻松过关1做选择题就行了,大题挑选个别较好的题目做,一来节约时间,二来做题不在多,而在于不断重复的做一些好题。
& & 财管我觉得是这么多科目中最需要大量做题的科目,不仅要重复的做书上的例题和真题,轻松过关1前面的例题,后面的选择题和大题里的好题目,我还在网上找了东奥每章的课后练习和习题班的题目来做。做题的原则是选择题尽量都做,费不了多少时间,大题都只挑好的题目做,从不同的地方挑,去一些论坛,东奥或网校的论坛都可以。听课的话我推荐听阎老师的课,基础班和习题班都要听,里面的题目听了之后最好还要自己再做一遍。反正财管就是听课和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需要大量的练习。
& & 经济法和战略
& & 经济法和战略基本上都是考记忆水平。经济法的老师当然首推郭守杰老师了,既幽默又注重和实例结合,经常举例子来贯穿前后知识,而且把每一章都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来讲,系统性很好,不用我们自己再去总结了,就是时间比较长,时间紧的话有些例子就不要听了。战略也听了田老师的课(时间太紧也没怎么细听),感觉比较一般,多数还是靠自己看,主要记忆了系统框架和要点,细节内容以熟悉为主没有去强记,考试的时候就吹吧(这门课我花的时间最少,结果最后分数最高)。这两门除了真题样题我基本没有做题,轻松过关都没买,主要靠看书,听课,做真题还有样题。
& & 总之,我的备考过程基本就是书+听课+例题真题,个人不推荐做轻松过关后面的大题,还不如做习题班的大题来得好,又有讲解又有代表性。由于时间紧迫我放弃了不少知识点,会计的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财管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和租赁,经济法也放弃了几个知识点,基本上我放弃的里面每科都考到了1个大题,其中的每股收益和布莱克模型我都直接放弃做其他题。一方面是个教训,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章,但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放弃了这些题我集中精力于其他题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复习的时候可以取舍,在考场上更要懂得取舍,计算复杂的题目千万不要去纠结,要保证自己会做的做正确。财管我最后一个题做到第2问就果断放弃了,转而去检查前面的计算题,结果检查出来两个地方计算都有问题,最后对答案时财管大题除了布莱克模型和最后一个大题其他题目基本上全部正确。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一种酒,舍得酒,有舍才有得,也算自己的幸运吧。
& & 至于时间分配,每个人可能有不同方法。我的是会计审计税法一组,另外三门一组,先看完一组再看另一组不断循环往复,除了第一轮基础和最后一轮冲刺外其他轮次都是时间少重复多,有点求速度不求质量的感觉,但是每轮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基本都泡在图书馆了,最初听基础班的一轮晚上有时候会加班听课到晚上3,4点,以完成听课任务为目标,这一轮过去后面就好很多了。
& && &&&PS:听课的时候可以加速播放的,我开始没发现亏大了,后来我都是以1.8倍速度播放。
目标,实践和总结—我对注会的几点感悟& && & 关于目标  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是大多数参加注会考试的同学们的梦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却为着共同的梦想而努力,想想这些就不会孤单;当我们碰到瓶颈和困难时,都会挠头叹息、低眉深锁,想想这些就会一笑而过;当我们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后,都会竖起“V”型手指,想想这些一切都值得。
  要想成为注会,目标首先就是通过注会考试,我觉得应该是用2-3年的时间,如果太长时间的话,对精神体力都是考验,时间不宜太长,应该一鼓作气,放弃一些休息娱乐的时间,压缩不必要支出,全力备战。
  关于实践学会计论坛
  我着重谈一下关于备考的实践经验。有了明确目标,制订应考计划。首先,确定备考科目。个人觉得按照科目难易程度和耗费时间和自己对该科目了解和掌握程度等因素确定考试科目先后顺序。如果已经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基础,而且是第二年备考,并有时间和精力的同学,应该报考全科,一鼓作气,全力以赴。不要抱着尝试态度,老想着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呢,今年推明年,时间越长,身心俱疲,越容易半途而废。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话,应分两年备考,第一年,报考会计、经济法、战略风险管理,尽量再多报一门税法,第二年报审计和财管再加上万一有上年没过的科目,尽量避免一天考三门,或是下午晚上连考的科目,那对体力和精力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就是备考所用的时间。如果是一次报考六门课的同学,而且是在职的考生,即使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应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备考,平均每门课程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当然,有的课程如战略风险管理用一个月准备就成。对于一般考生而言,这一年,平均每天要拿出6到8小时时间投入学习。我不建议大家脱产备考,付出代价太大,风险也大,万一失败,其压力一般人很难承受,因此,脱产的话一定三思而后行,对其失败的后果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在职备考关键难在日复一日的坚持,要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克服各种影响学习进度突发事件,即使暂时受到影响,过后也要找补回来,否则前功尽弃。
  总体备战策略
  接下来,谈谈学习总体方法,我总结一下,用“深耕教材,题海突围,实战演练,七天冲刺,敢于胜利”二十个字概括。
  “深耕教材”就是一切立足于教材,象犁地一样把教材过几遍,至少三遍,多则五遍。最初的一遍把教材粗读一遍,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教材知识结构和体系搞清楚,对教材的章节体系有个大概印象,对各个章节知识点聚集程度和重要程度有个初步了解。第二遍,就是要细读。这一遍很重要,最好跟着会计网校老师教的基础课程系统学习一遍,要像过筛子一样过一遍,达到对整本教材知识基本了解和掌握。第三遍,就是精读。这一遍就是对教材去粗取精的过程,就是提炼知识点的过程。因为考题全是根据一个个知识点演化而来,而题目就是各个知识点的变脸而已。特别关注各位老师的讲义和习题,这是他们总结知识精华所在,省去自己总结归纳的功夫。有时,通读教材时间不够的话,直接看老师们讲义就可,讲义就是精简的教材,就是精读的要点。读完三到五遍教材之后,争取做到一提某个知识点后,马上拿教材翻到知识点所在那一页,这种火候就差不多了。
  “题海突围”就是不要沉湎题海战术,要提高战术效率,节省时间,做到对知识点精确打击。学习就是不断对知识点反复的过程。这的确需要做一定的量的习题,才能熟悉知识点。但如果搞题海战术,不计成本和时间反复做一些无用的习题,降低效率,浪费宝贵时间。其实有一本网校习题和过去三年的注会考试真题以及最后六套题已经足矣了。题目就是各个知识点变脸,我们不要被它迷惑。网校习题班的老师已经把各种题目的变形都总结出来了,我们跟着过一遍,就能认出它们真面目。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对历年真题一定要熟悉吃透,在讲义和习题班讲解里都贯穿了历年真题,动手做一下,对其解题思路要掌握,这样再答考题时才不会大脑空白,没有思路。所以,一些太简单题其实帮助不大,题海战术只会让人偏离正确方向,空费时间精力。
  “实战演练”就是多搞一些实战演习,越贴近实战越好。因为注会考试一年仅有一次,每科也就两三个小时,加起来也就十几个小时,但你要经过一年累计两千多个小时学习过程,万一有个闪失,得不尝试。所以自己要尽可能模拟实战环境,制造考场陌生环境压力,时间压力,各种干扰压力,尽量把困难估计足,让失误和错误在演习中提前出现,这样可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在最后冲刺半个月里,基本上要演练几套题,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头脑清晰,顺其自然。
  “七天冲刺”就是在考试前最后七天非常关键。网校冲刺班一定要参加,特别是名师的在线交流,多听一下。到这时候,教材精读已经完成,也有了一些题量,实战演练了几套习题,心理有了些底气。但这时临近考期,很容易焦躁,这时跟着网校的老师把重点知识点过一遍,紧扣考试热点、重点、难点,吸收老师们多年总结应考经验,对舒缓大家紧张焦虑情绪一,建立信心,让大脑重新清晰起来有很大好处。
  “敢于胜利”,在考前最后几天复习知识点,做题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些阶段都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时最重要就是信心。只要具备明确目标,按照二十字方针指引,一定会信心满满。这个阶段很容易因焦虑导致信心翻盘,使人崩溃。这时不要做太难题目,也不要钻牛角尖了,最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足的自信心。胜利就在眼前,但离目标越接近,困难也越大,不要想考后得失,要集中精神考虑考场内的事情。信心加勇气,加上充分准备,有什么不能克服呢?
  各科目备战策略
  会计:如果是财会专业的同学不用太担心,大家都是科班出身,只要重点关注财务报报告
  以后的各个章节就行了。我觉得网校徐经长老师德课值得大家看看,徐老师专业功底深厚,听他的课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特别是从原理上把握准则的功力,这比自己自学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徐老师的课设置不少情景,还原在实战情景下,应对解题思路,这对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的同学有很大帮助。对于非会计专业考生,备考时间又不宽裕的情况下,建议多看看徐老师讲义和习题讲解,精读教材来不及了,多关注真题应对思路,从题目还原知识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审计:相信只要学习过审计考生对杨闻萍老师不会陌生。她在注会培训这个领域可谓是元老级人物了,地位无人能及。听她的课程很亲切,娓娓到来,不感到枯燥。因为审计这们课对大多数参加注会考试同学来说是很大挑战,不少人其他科目都过了,结果最后被审计拖死,令人扼腕叹息。所以大家应该使用比别的科目超出50%的时间关注这门课,即使对它过度重视也不会吃亏。多关注杨老师的讲义,如果审计基础薄弱,没有应考经验的话,从基础课程到提高班再到冲刺班,完整跟下来,会对抽象的审计流程有个系统认识。再把历年真题研究透,对答审计题目就不会陌生没有思路了。
  财务成本管理:这门课对于文科出身的会计专业考生有难度,面对铺天盖地公式有点不知所措。因此,我选了陈华亭老师的课程。陈老师语速很慢,分析全面透彻,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听。特别是陈老师的习题课,着眼实战,与知识点挂钩,对各种出题思路总结非常完整。财管这门课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要把做练习题时间安排多于研究教材时间,这样才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考试。不要怕公式,关键在理解,即使没记住也可以推出来。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导致备考最后阶段引发混乱,因为各科需要记忆东西太多,数学公式很抽象,不容易记忆,容易发生混乱。
  经济法:经济法最好听听游文丽老师的课。游老师是法学专业出身,用法学思路习惯教授经济法确实感觉很不一样。我买了游老师一本习题集,会计网校出的。当时我已经读了好几遍经济法教材了,但一作游老师的习题,还是错误百出,很不适应。后来慢慢适应法学专业思维严谨的学风,对我经济法水平提升很大。
  税法:税法这门课教材知识结构很碎,例题又很少。大多数考生对在相对有限时间内完成海量考题很不适应。所以税法对大家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时间和题量在各科中配比差异最大,所以要做到动手速度跟思维速度一致,基本上做到想到哪,马上能写到哪。税法我选了叶青老师的课程。叶青老师经验丰富,思路清晰,语速适中,不会又让人重复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她能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与习题相结合,让无所适从的税法备考,变得清晰而有方向感。多听听她的习题讲解,在考前一定做做叶青老师的最后六套题,一定培养出做题手感,把握好节奏时间,通过税法不成问题。
  我的总结
  注会考试不是不可逾越,通过考试只是第一步,它只是一块敲门砖,敲开大门后,它的功能也基本达成了,接下来成为注师路很漫长。成为真正合格注册会计师,这需要至少5年以上,甚至7-8年时间才能达成。先当一两年助理,作为项目经理助手,获得对审计流程和基本思路的了解,跟一些项目,获得初步审计经验。接下来试着负责一些规模和风险较小的项目,独立完成全部审计全部流程。再下来,就是独立带队,完成较大项目,能独挡一面。注会不能马上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但会改变你的发展的轨迹。它毕竟是一个朝阳行业,前途远大。相信每个通过注会考试的同学都不会认为这下就一劳永逸了,脚下路很长,但会越走越宽广。
啼血总结CPA考后啼血总结
今年的考题大出意料,开考之前一直是按照09年的考题格局复习准备的,踌躇满志。但是卷子发下来就傻眼了,大呼上当。看来猪鞋没好人,来者不善。第一门考试被打懵了,第二门迅速汲取教训,转变策略,但还是没答完。考试时,奋笔疾书,丝毫不敢半点怠慢,猪鞋的人真是在考我们写字的速度和按计算器的速度啊!每一个考点“只要迟疑30秒”整个试卷就会空白一大片,天呐,折杀老夫也!为了及格必须放弃一部分试题,关键是会选择、会判断,懂得放弃的艺术(下面有举例)。永远牢记,很少有人能全部答完的!
为了60分必须放弃试卷中的10—15分,否则是自戕。因为那些分值很难拿到手,即使你会,也很耗时,计算复杂、分析困难、陷阱大张,不信你就以身试法吧。
考完后累的喘不过气来,只想倒下,大脑已经紧张地快崩溃了,心脏突突直跳。走出考场,骂了一句:这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活!
反思一下,临场应变很重要!第一门考砸了,主要还是心理被打击,乱了方寸,影响了答题,好在迅速调整了心态,但时间已被耽误了些许,肯定会失败的。
明年在考场上,要科学计划时间,提高写字速度和按计算器的速度。计划练一年的草书和行书,练一年的按计算器,争取做到“盲打”。
试题有新意,命题人在创新,我们要奋起!
命题人和考生在斗法,我们几乎要把整本书背过,才能参考,例如税法教材最后150页共五章内容,只考9分,都是选择题,你能知道人家考哪个犄角旮旯的那句话?
再比如,税法单选题:19.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的主要方法有()。  A.案头审核  B.定期审核  C.分期审核  D.实地审核
题干越短,难度越大,这个点辅导老师也没注意,考生只有把书背过,才能选出来。在考场上,本人凭借良好的理论功底,运用科学的应试技巧,选择了A和D。出来一翻书,一把找到了,果然正确。有考友书翻了半天,找不着,可见考试之残酷,命题人之狠毒!一般来说,税法考试的侧重点是算税,而不是征管,征管是税务机关的事,不是CPA的事,但是命题人就考了,你能把他咋地?
总结一下个人的考场时间分配方案,与考友们共享,欢迎批评指正,以利明年再战。
09会计.题型
单个题分值
计划用时(分钟)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1个
涂卡及检查
共放弃16分
10会计.题型
单个题分值
计划用时(分钟)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4个
  力争6分
  力争9分
  力争13分
 力争18分
涂卡及检查
共放弃12分
09税法.题型
单个题分值
计划用时(分钟)
放弃其中的1个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1个
涂卡及检查
共放弃10分
10税法.题型
单个题分值
计划用时(分钟)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2个
放弃其中的第四个
涂卡及检查
共放弃10分
很多人都说,题量太大,答不完。这个事要辨证地看,一方面命题人有意加大题量,不让你答完;另一方面没答完说明我们的熟练程度还不够,知识运用能力不够。这是选拔考试,不是水平测试!应对的策略,一是题海战术,拼命地练,直到练地出神入化,辅导老师说不赞成题海战术,那是胡嘞,别信他的;二是临场技巧,即如何取舍,为了60分必须放弃一部分题不答,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中了命题人的诡计。一般来说前面的题难题不少,也就是说,命题人有意将难题放在前面,而这些题看似容易其实难得分,你说他们坏不坏?很多考生总是按顺序答题,结果吃大亏!这正是最大的噱头!不是我们水平不够,而是我们太傻!考试也是在选拔聪明人,做题和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来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一命题,人生的智慧啊,不得不会!我们一定要学会“舍”“得”。增强自己取舍的能力,提高判断力。千万不要追求满分,也就是说不要追求所谓的“答完”。提高正确率(就像买股票的中签率)是关键!你的明白????
今年的题明显加大了难度通过上面四个表格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所以要吸取教训呐。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命题人在创新,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精!
另外,张志凤老师的考前提示值得一听,但前提是听完了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专题班、串讲班、做完了课后练习、模拟题、最后6套、做完了轻松一、二、三、历届试题等等所有能找到的题目,否则别听,浪费时间。这样的话“想不通过也难”(张老师的原话)。
时间匆忙,草草了事,欢迎批评。
一家之言,不足概论。
(原出处)
注会考后感言---------词一首发下卷子正心凉,一紧张,题全忘,似曾相识,何意却不详。单选多选两茫茫,看综合,泪千行。步出考场见同窗,都一样,很受伤,如此成绩无颜见爹娘。只待明朝发榜日,接绳套,系房梁。
(原作者)
凌晨总结的40条经验
1.用以前的教材可不可以,通常问这个问题的,不适合考注册会计师,因为教材年年改,你想过,必须用新教材,不想过的话,用05年的教材都可以的。但是预习的话,最好用本年度考试教材,等到报考后,一定要用新教材,而用本年教材预习,不要一次买全了,因为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准备好,你一次买6本教材,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完,到了报考你没看完,就要买新的,建议你一次买一到两本,花半年时间来看。(牛人除外)
2.用电子版的教材可以不可以,说句老实话吧,没有任何价值,我在百度看到很多要电子版的,我发给他了,但是你想注册会计师的教材,本来难度够大,你要不停的打记,标记,你一个电子版教材,就相当你带一本非常干净的书去考试。
3.我发现在报考后,很多考生就喜欢在群里问,报班不报班可不可以,我个人觉得问这个问题多余的,因为最了解自己学习能力是你自己,而非他人。用MP3课件或者讲义可不可以,我经常发MP3或者讲义给考生朋友,我觉得对于牛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普通考生来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你想就算你报个班上视频,还有很多不懂,必须来问,别说听MP3就跟听收音机一样的效果,与其用MP3,还不如光看书。至于光看讲义这个东西,也许对你的理解会有些帮助,但毕竟我们看讲义,都是看我们觉得难的地方,但实际上有一点不好,就是限制了范围,毕竟讲义不可能涵盖全书的范围,讲义的题目,多半是难点,而不是一本书。真正要考,上网 校对我们的帮助是,难点解决,然后我们看书依然不要放过书本上的其他知识。 报班最好的时机在9月份,就是当年度考完后一个礼拜报第2年的,因为我们要预习,新课,一定要在8月份前都上完(除了串讲)。
4.做一套习题能不能过,模拟题70分能不能过?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会计审计能做70分的人,通常就在50分左右,为什么?因为你买的网 校模拟题也好,通常是难点作为考点。而注册会计师的出题老师来说,出的题目太精彩,小题大出,难点小出?以今年会计为例,书上不过5行字,一个积分奖励,就一段话,就出了个大题,价值16分。所以说出题老师的水准,太厉害了,当时我笑了,笑了两次,第一次笑是暗自庆自己押中了题,第二次笑是因为出题老师的精彩。
5.不要拿模拟题作为参考分数的原因还有一点,考生就是一只小白鼠,注协拿我们当试验品,是要控制通过率的,哪年难了,第二年会适当调容易,所以今年试卷内容增加,以会计为例,四道综合题有20多问。
6.难点和重点不能混淆,难点是我们理解有问题的内容,以会计为例,你总会觉得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是难点,会出大题,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去年失败的教训就在押提去了,结果没考,今年我肯定不会考,果然没考企业合并。什么是重点?重点就是一本书。知识点各个击破,现在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你不要看考试大纲给你的层度是3,就觉得出大题,给你层度是1,一样的出大题。(税 法除外,税 法是6科里面重点最鲜明的,3个流转税,2个所得税,与房子,烟、以及酒有关的税通常是大题)
7.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与注册会计师考试,考试通常是拔高的,以《会计》为例,书上有26章,而整本书却只有580多页,换句话说,一章内容大概就25页左右。再从章节看,长期股权投资,是难点,但只有20页左右,例题又少,其中难点中的难点,是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书上例题通常不能让我们深入的去了解这些内容,而考试却是拔高水准。(经 济 法除外,经 济 法还是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合同法,物权法通常是重点)。
8.考试必须一气呵成,我发现和我一样,写着写着手发抖的不在少数了,也就是说,紧张是无法避免的。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边犹豫,你只要一道题思考时间超过30秒,通常无法做完。而一气呵成的,往往都是考高分。
9.考60分和考59分的,在水平上没有多大的区别,而考59分和考0分,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10.通常你会加很多注册会计师的群,在群里不要问别人考的如何,通过了几门,考了几年,这样的废话问题,对你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帮助,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你要去问人家做题有什么经验,最重要的是解决你不懂的题目。
11.如果给自己的考试安排学习计划,那么4月份前完成预习,8月份前完成题目练习,8月之后,以整本书为准了。
12.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半个月内每天学到凌晨2点容易坚持,但长期以来坚持的就能过通过。
13.做适合自己的考试计划,先考会计审计,还是先考经 济 法税 法,没有绝对的。个人建议大三的先考会计审计。(牛人可以一次报考6科)
14.通常基础不好,连会计分录都不知道的,建议你先考会计职称。
15.一到备考阶段,千万不要关注你的QQ农场,考前还在农场偷菜的,还不如看看书。
16.不要因为经 济 法,风险管理过了,而对会计审计等其他四门抱有很大的信心,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17.如果你不是牛人的话,建议不要想着一年过四门,两年全部考完,三年考下来,一科都没过的人大有人在。打算花2年考完的。还不如计划着每年考2门,甚至每年只考1门的,比一次考三四门,而只过1门甚至1门都不能过的强。(牛人除外)
18.如果你是大学生,建议你12月份把6级先考掉,6月份不要去考6级,因为会耽误你的备考时间。
19.不要想着考太多的东西,如果你考注册会计师,不要没考掉,就望着注册税务师或者司法,当然反过来亦是如此。(牛人除外)。
20.将来不打算从事注册会计师或者财务工作的,没有考的必要,多花点时间考些以后工作用得着的。
21.不要以为今年考了59分,明年就能过,有一半的几率明年考的分数比今年更低,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22.看完上面22条,不要觉得没信心,平常有点压力对学习有好处。毕竟知识是靠日积月累。
23.上考场要有信心。
24.第一次报考的考友,拿到书的那一刻,千万别心凉了一截,不要因为注册会计师的教材太厚,而打退堂鼓,实际上书没有到讲得很详细的时候,实际
上弄懂,你要想当再看一倍厚的书,但你归纳到你脑海里面的,应该是1/2,浓缩精华。
25.计划一年内要做的事情,不要中途因为有事而放弃考试,每年缺考的人数大约占到40%以上。计划赶不上变化是计划没制订好。
26.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适合注册会计师,当年考完,即使没有考过,依然看看书(脑海里面有点印象),在4月份报考前别把一本书给忘记了,否则又要
重新学习,找回记忆通常需要2个月的时间。尤其是你打算报考4科及4科以上的朋友。
27.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就是不懂,懂一点和不懂是一样的,千万别欺骗自己。
28.学习过程中,今天懂了,明天又不懂了,叫做还是不懂,怎么办?非得弄懂不可。
29.4月份以后准备的,普通考生朋友建议你不要准备会计审计两门最难的(牛人除外)。
30.通常在学习过程中没问题的,考试中会有大问题,宁愿你平常多带些问题,不要怕别人笑你的问题弱智(我考评估师的时候,我的一个问题气得老师
拍桌子,考前串讲,我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梁”)。
31.切记一定要做大题,很多考生买来的习题,就光做小题,大题总是习惯性的翻翻答案,这个不能舍不得动笔,也不要舍不得按计算器,尤其是主观
32.牛人和非牛人的区别在于牛人的学习效率通常是非牛人的一倍(包括以上),但是往往在里是很难找到牛人的。牛人的特点比较低调(报了几门不跟
你说,默默的准备),而非牛人总是调子较高(还非得告诉别人报考了多少科,以表现自己的能力)。
33.考完后通常不要问别人考的如何,尤其是某些人,自己没考过的,希望别人也考不过的人大量存在,并且自己感到心里安慰。再说有的人美考好,被
问多了,也烦躁。
34.不管你考过没考过,多总结,会对你有所帮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除外)。
35.台上10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最合适不过,有人花了大半年,可能没有取得收获。
36.考cpa就好像谈恋爱,你付出得越多,就伤得越深。它有多诱人,就有多伤人。为什么我看着试卷上的你,熟悉却总是有距离,有一种想爱不能爱的哀
愁。到底是我们相遇太晚,还是此生无缘?
37.考CPA不管你考过没考过,在临床上证明能够治疗老年痴呆。考完之后大家可以尝试着做几件事情:(1)买辆小轿车,然后质押给甲、再出租给乙、再卖给丙;(2)以朋友甲的名义给自己的女朋友乙写份情书,但因地址书写错误寄给了不知情的丙;(3)花800元买瓶真茅台然后再贴上二锅头的商标自己喝。喝明白了,心情舒畅了咱明年接着考。考CPA多锻炼智商啊,据说考过cpa的将来都不会得老年痴呆症,现在没得抑郁症的一辈子也不会得抑郁症了。考过cpa的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样品只是样品,一切以实物为准。
38.CPA=臭屁啊!通常说明这个人考完后很臭屁啊!每年单科12%以上的通过率(是按照上考场的人数算的,不包括不上考场的人数。),还是有些份量的。
39.考CPA,女人越来越衰老(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女考试),而男人越老越成熟,为了女人的幸福,男人多自己狠一点吧。
40.能坚持看完的,通常对你考试有帮助。 (旭)
从2007年第一次开始考注会,到现在第4个年头了。有些话实在是如骾在喉,不吐不快。文章有点长,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考试历程
1.07年——财务管理、经济法,财管没过。
我年龄偏大,工作过几年,后来上的研。由于会计基础差,先挑这两科进行学习,不需要太多的会计知识,加上财务管理是最偏重理科的,所以信心很足,备战了4个月。经济法就是听郭守杰老师的课,帮助很大,总共大概学了40天左右,中间还穿插着复习财管。听郭老师的课,看他的北大东奥的讲义,省去很多不常考知识点,最后我书课本几乎还是新的,只学讲义就过了,其他几科好像还没有可以这么做的。
财管最开始是听闫华红老师的课。要是有一定基础,听她的课还行。她讲课思维容易跳跃,感觉逻辑性不强,不太适合初学者。听到期权,放弃她了,她讲的基本什么也听不懂。改听陈华亭的,他思路清晰,讲的明白多了,后来又回头听了他前面的一些章节,感觉讲的还是不错,就是声音缺乏一些起伏,一个调子讲到底,听着容易犯困,呵呵。财务管理感觉学的不错,总结了自己的宝典,比如固定资产更新的计算题,总是正负号搞不清,最后总结了一个表,往里填着算,很清晰,不容易错。期权部分基本也全部搞明白了。还经常给我女朋友讲讲题,介绍方法给她。最后结果是我考了56,女朋友过了。有一道计算题中的一句话,具体记不清楚了,反正是有两种理解方式,可能对计算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知识点属于固定资产,我自认为在这一章是没有盲点的,明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是不让你得分。
后来听很权威的老师说,注会考试阅卷是有调控的,每年改卷先挑几百份卷子,看通过率如何,定个调调。低了就手松点,高了就手紧点。那些说的模棱两可的题可以用来调控分数。不知道现在的题出的如何,反正那年我做练习题的时候发现,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出现过不止一次表述不清楚的情况,导致判断折现年数的时候有分歧。虽然很气愤,明明会的知识点不让得分,不过还是要承认,学的不够细致,成本部分有知识盲点。毕竟只要60分,考不过不能全怪考题。
2.08年——财务管理、会计,全过。
财管复习了不到半个月,做了做练习题,查缺补漏,自我感觉考的极其自信,出来还是六十多分。这里说一个细节,就是这些讲课老师,会被一些单位请去讲课,比如四大。在四大的课和网上能听到的,还是有一定差别——押题更准。每门课串讲一到两次,我那年和不少同学去了普华永道听串讲,可以进去没人管的,关键是你要知道哪天有课。我自认为两年已经把轻松过关1里面的所有的题已经都看个面熟了,固定资产部分闫华红还是给弄出了个新题,虽然没有质变,但是形式的变化还是很大。当年试题中,确实有类似的变化出现。
会计学了三四个月,听张志凤的课。由于只懂点基础会计,听课基本不懂。最大的帮助,是把书上的错改了改。我就不明白,会计也不是什么高新技术行业,用得着年年修大纲,改教材吗?说白了不就是为了挣点卖书钱嘛!年年考,年年买,没过的科目,书就没用,谁也不敢完全不管新教材。其实这也不是中注协一个部门的问题,看遍国内,哪个权威机构不是如此。考过研的都明白吧,数学这么成熟严谨的学科,大纲年年改,辅导书年年换,说什么节约型社会,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没用。
呵呵,说远了,回头说会计学习。张老师其实水平还是不错的,我听不懂一是因为基础差,二来可能是跟这个学科的特殊性有关。后来就看轻松过关一不懂就问女朋友。重点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没太理解,但是总结死背了,书中还有些难点没弄太明白。考试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会计试题调整。这里不得不鄙视一下中注协,没见过哪个考试改革不提前通知一下的,好歹样卷应该反映一下吧。网校和东奥那些老师,和命题组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最后给的六套题,也还是按老试题模式出的。具体的情况是这样,原来的考试,选择题是每个小题单独成题,互不联系,练习的时候,大概控制在30到40分钟解决,才能给后面的题留够时间。08年,选择题改成了类似英语阅读理解的形式,一大段背景在前,跟着四五个相关的小题。由于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在1个小时的时候,还有五六个选择题没写,前面还空了拿不准的,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放弃选择题,开始做后面的题,具体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有一道大题随便写了几笔,回头把选择题做完就到时间了。一出考场,许多考生在聊天中、电话中,更多的考生估计和我一样,在内心中,亲切问候了会计命题组的这帮变态的上几辈的以女性为主的直系或者旁系亲属。考试结果大家一定能猜到,我过了,女朋友没过。问题关键在于,她本硕都是会计,学习认真,还是第二次考了,并且学的比我好得多。所以我感觉,考注会需要的不仅是能力,还有个关键因素是运气。
3.09年——税法,过。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很快过去,赶上这么一个幸福年份——金融危机。那年毕业的人一定对找工作有很深刻的体会。海龟们占据了不少的位置,银行的招聘门槛有了相当的提升,证券机构也在大量的压缩人员。纸质简历至少投了上百份,电邮更不知道发了多少。女同学更不容易,拿到四大offer的好像没几个拒的。
说这么多废话,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时间不够用。作为老考生,09年是终结年,必须全部过完,不然要按新制度考大综合。虽然也过了愤青的年纪,可种种的事情让我看着实在想起义,再低头看看手里没武器,只有忍辱负重,苟且偷生。长期以来的注会考试制度,要求在5年内过完,这就等于给了考生一个承诺,凭什么说变就变,我现在必须3年过完,过不完了就要加科。注会考试不比别的,是持久战。毕竟一次5科的人中龙凤,不是打着探照灯就能随便找到的。刘胜妮说新制度一次6科的比老制度多的多,可毕竟最快也要2年。很多考生都是对考注会都是进行了长期规划的,让中注协这么一搞,直接打乱了规划。时间上错不开,结了婚有了孩子可能就要放弃了。这里也劝一下正在考试的学生,“考证要趁早”,以防考试制度再变化,我们是不能以做人最基本的诚信标准,来揣测所有机构的,尤其是某些流氓机构。
4.10年——审计,未知。
审计,其实我08年也报了,当时听刘胜妮老师的课,听到八九章了,直接决定放弃。说实话,是她把我吓倒了。她把审计作为一门艺术,第一章就讲半天,联系后面那么多章节。听别的老师的课,耳朵疼,听她的课,手疼。每章都要往后翻书,给你做链接。这样的弊端是,她自己翻来翻去的,导致自己精力分散,本章的知识点没讲明白;学生的精力也被分散,本章的没听懂,后面的也不会。最要命是,等她讲到后面章节时,她还会再跳回来给你说前面讲过,后面讲的时候她又简略了。反正总感觉在有链接的地方,我都没学好。她特别爱说:这里你要不懂装懂,这里你不要装作不懂,弄得我很纠结。
10年我改听杨闻萍的,听到20章,找不到课件了。大家网的课件都被删了,估计是网校要求的。杨老师讲课讲得很不深入,蜻蜓点水就过去了。审计书编写的本来就乱,不是按咱传统教材的方式写,每章的标题不能涵盖本章,节的标题不能并列,乱七八糟没法看,加上杨老师的课,唉!学的是一个惨。按照审计书的组织语言方式:我经常睡醒了发现自己在听审计课,按照大家习惯的说法就是:我经常听着审计课就睡着了。
8月中旬我又开始听刘胜妮的,从第7章听起,用media player ,1.4倍速。这次我发现,刘胜妮老师对审计的理解确实要高很多,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前翻后翻的增加了知识的联系;修改了部分章节的名称,介绍逻辑关系,对学审计帮助不小。我在论坛里看不少人说受不了她太罗嗦,听不下去。我也是个急性子的人,建议大家耐下心来听,可以选择1.4倍速嘛,呵呵,有时候直接跳过几分钟接着听,发现知识点一个也没耽误。不过这样子也有个弊端,现在一想到这个老太太,满脑子都是她普拉普拉普拉高速说话的声音。
审计没正经准备,否则也不会8月还在听课了,呵呵,最后做了几套题就去考试了。不敢对试卷作出评价。本来以为改成6+1以后,6会相对的简单些,毕竟时间都压缩了半个小时,考试范围也缩小了(刘胜妮说会计不考合并报表),可听说税法还是很难,关键是题量增加了。减时间还加题,把注会当公务员考呢!人家公务员是高风险行业,要求反映快,再牛逼的人也不知道哪天就翻船,谢亚龙当年毁人不倦,凭借叉腰肌一夜成名,现在不也进去了嘛。话说回来,足球也就查到这个级别了,再往上就没意思了,毕竟查案的人也有领导。好像举例不当哈,足协没有公务员,不归政府管,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回头说考试,咱考个注会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必要考反映速度吧。这样的考试设计,让执业人员不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
二、考试感悟
说了半天经历,再说说一些感受吧。
1.为什么考?
我想原因大概如下几种吧:
(1)事务所执业人员。这没啥好说的,过了能加工资,能签字。
(2)想去事务所工作。不知道考生们是不是都了解事务所的工作,我实习过一段时间,也听同学讲过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强度大,经常出差,年终岁尾忙的鸡飞狗跳。国内所收入一般,研究生进去也就6万左右吧,工资不多,算上年终估计差不多。工作几年有证了,北京这边10万块上下吧,还是算了年终的。个别所根据业务量给提成,当时我还觉得这个条款挺好,多劳多得,学了审计才知道这TMD不合规定。去审计客户都会请吃饭,送礼品,一般也没啥所图,就是为了方便。一般情况下,礼品也不贵重。四大前几年待遇不错,确实辛苦,出差到外地,晚上十一二点大家还都在干活。刚进去每月4k多,每年涨幅在不知道有没有1k。以前还有额外加班费,工作几年后每月万把块的问题不大。09金融危机了,家家都不好过,据说都取消了加班费,少了不少收入。09年应聘到4大的,好像10月份才上班,每月要休几天无薪假。总之,虽然四大拒了不少人,但被拒的基本都不遗憾。
(3)考证帮助找其他工作。应该说,这个证还是有一定分量,对找工作有一定作用。
学会计留国内混的,找个牛的国企,应该是首选吧,据说中钢一个出纳账面1年也有12万,私下还不知道有没有啥名堂。不过这样的企业,没关系想也别想,注会证基本没用。
个人能力强的,能去投行算很牛了,工资不比四大少,做成项目了还有大笔奖金,一年几十万最多算温饱线。另外,还全是内幕消息。虽说不让从事股票交易,呵呵,中国这环境,就算证监会脱光了衣服让你检查她们卫生达标,可以放心使用,你敢不采取措施就XX她吗?去投行,这个证得作用也不大,CFA过个二级,比注会用处大的多。业内人士考个保荐人啥的,年薪直接干过百万。
去银行总行,用处也不大;分行,有帮助。其他三个总行我不清楚,但条件肯定要比农总的高。想直接应聘农总的又没有啥关系的(农行内部调动不算),先对照下先天条件。男的身高大于178,女的大于170(至少网申要这么填);最好是直研,中间工作过的一般不能超过3年。网申那么多人,看看最后给笔试机会的,基本就清楚了条件,不符合就别再四大总行耽误时间了。笔试考的啥都有,考不好很正常,关键是面试,长的帅最重要,人再灵活点,你的机会就很大了。见过不止一个上学啥也不学的帅哥,最后去了农总。股份制银行也不错,但基本也都看身高,不解决北京户口。
其实会计这专业,尤其是男的,找工作还相对方便,条件不是太差,一般都能有工作,事业、企业都有。少的月有三四千,多的我不清楚,年终给个几万,偶尔报点票,各个单位福利差别很大,不好比。但基本来说,过的相对轻松些,不像四大那么累。找这些单位的时候,这个证也管用,过几个关建科也有帮助。
说了这些个工作单位,我知道比较片面,说的不准的大家进行自我批评哈。
(4)挣外快。如果是想把证押给事务所挣钱,好像不太行,至少北京不太好弄。毕业时候有同学过的,因为没执业,押给事务所了,谁也不给谁钱,事务所帮你混年头,你帮事务所混资质,每年的年费还要自己出。如果是想学会了给小公司兼职做账挣钱,我感觉用处不大,关键是自己做没做过实务,我现在想都不敢想给人家兼职做账,用友u8之类的用的也不熟,报税也没干过。这条挣钱的路子,感觉注会证帮助不大。
(5)证明自己能力的。这种人不说了,我没资格评价。以前看过一个采访清华一次过5科的牛人的帖子,看的我纠结到蛋疼。为他为什么考,他说考着玩;问他为什么一次考5科,他说他比较没耐心;问他怎么安排进度,他说他半个月学完1科然后换下1科;问他每天学多久,他说他每天只学四五个小时,剩余时间还要打魔兽。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来考注会的,感觉考前应该明确下动机。不少人稀里糊涂报名,学个1科半科就放弃,没啥意义,看每年哪个考场不是空好多位置。有时间还不如跟朋友聚聚放松放松,没必要来被中注协这帮孙子虐。想学会计知识,考个中级一般的都够用了,一般公司哪来那么多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国家电网财务总部月薪几万的没几个干活的,花钱请外人来搞账;固定资产更新还考虑这个那个的,谁给领导回扣多买谁的,自己不懂千万乱说话;纳税额算来算去管个啥用,跟税务部门搞好关系才是正道,说让你预交三千万的税帮他应付一下那是看的起你。
2.考试体会
在知道那个清华牛人之后,我蛋疼了好一阵。后来我一个同学一次过了4科,我不相信他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有我的几倍,思考了好久,总结了一些规律给大家分享。
(1)每门不用学的太深,但要学的足够细,够准。
比如会计,08年轻1上长期股权投资的一道题,有一问,对着答案看了好久,和好几个同学讨论,后来还是学到后面章节才把那点弄通了,难啊。导致最后每次复习轻1,在这道题的对比下,周边的知识点都显得不太难,不太重要。结果,考试时候,居然有题直接让做在建工程的分录,平时一次练习就作对了,也没仔细背过,考试反而没全对。其实考试时候,应该有60分的题相对比较基础,关键是掌握的不够准确,得分不全。综合题也都有很基础的问题,把这些都做了,别浪费时间在那些难题上,一样可以过。再比如财管,浪费的大量的时间在期权的一个变态公式上,担心考大题。其实考这么偏的题,概率很小,即便考中了,也不可能一点不让你得分,把基本的问题做对了,一样能得一半分。
(2)要注意考试顺序,不要每次只考一门。
如果你本来就是学会计的,顺序影响倒是不大。如果是跨专业来考的,我认为分为三个层次比较合适。先考财管,经济法,战略,给自己点信心;然后会计;最后审计。这里面我没写税法,我也不知道放哪合适,税法的企业所得税部分要用一些会计知识,其他的相关性不强。两科要是一起考吧,在所得税上又容易弄混。反正我考会计的时候一点不懂税法;考税法的时候,会计基本忘完。
为什么说不要每次只考一门,一是考注会要一定程度的运气,一般来说,这一门上年题出的难了,下年可能就简单点。你就攒着劲学一门,赶上背的年头,太伤士气。考个两门三门的,精力也够用,运气概率上也大一些。二来,前面讲过了,大家不要装作不懂,大家一定要不懂装懂,那就是,我在前面讲税法考试经历的时候说了:考证要趁早。
3.用书选择。教材+轻1,除了经济法不用买教材。(经济法一样应该买教材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北大东奥的轻1,足够了,不用买轻2。我一个同学买的梦想成真,最后他不考了送我看,可能受轻1的影响了,感觉梦写想有点乱,知识点中间讲不少例题,搞得知识点不集中,重点提炼的也不好,错误也比轻1多。
4.课程选择。
我没有把所有老师的课听过来,不太有发言权。只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战略我也不说,毕竟没专门考过。
经济法——郭守杰,不二选择。
财管——陈华亭,基础知识讲解的好;有基础的可选闫华红,方法技巧讲的不错。田明的我没听过,不说。
会计——张志凤,讲的有点简化,没基础的不好懂。考前一个同学说郭建华讲的很细致,本来计划来年听他的,结果不小心把会计过了,也没听过。
税法——叶青,感觉思路还是很清晰,是女老师里讲课比较好的了。不过我没听过刘颖的,不说。
审计——刘胜妮,没接触过这门课的人,自己最好先找本审计基础翻翻,再听刘胜妮的课。相比杨闻萍,刘的课还是好多了。尤其是每章前面总体介绍那部分,把逻辑结构说的很清楚。遗憾就是太罗嗦,我跟你讲,你一定要不懂装懂,不要装作不懂,搞得人心里烦的很。秘诀,1.4倍速+2分钟快进。没听过范永亮的,不说。
5.模拟卷。
要说这几个老师就一定代表了全国注会培训老师的最高水平,我感觉也未必。关键是他们依托的东奥和网校,还有他们自己的人脉。说白了,就是能和命题组有一些联系。在08年网校的事情,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现在两家都学聪明了,最后6套题都不显山不露水,不过这最后6套题,也不敢不买来看。在网上付费听课的学员,考前还有几套题,具体不知道如何,反正我07年的财管,网校给的题一点忙也没帮上,后来我再也没信过了。
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天,把这几年压抑的对中注协的不满发泄一下,也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心得。现在我在一家出版社上班,也没在会计岗位。考注会,只是不想让前期的投入变成沉没成本。
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
考注会真的不是努力就够了的(据说是一个命题组的人写的)考注会真的不是努力就够了的。据说是一个命题组的人写的。
& && &每当我看到一轮注册会计师考试结束后,有人就开始准备下一轮的学习,我佩服他们的学习精神,但同时也暗笑他们的幼稚:是啊,天下又有多少考生能真正认识到这种考试的内幕?又有多少考生不是抱着付出必有回报,天才来自勤奋的信条来指望以自己的勤奋,自己的汗水,自己的牺牲来博取来日的60分!大学可以考上,研究生考试可以通过,中级可以门门80以上,注会考试,虽然听说很难,但只要我们付出了,还会考不过去?我告诉大家,没有刻苦的学习,没有坚实的实力,是绝对考不过去的;但是刻苦的学习,坚实的实力也绝对不等于一定会考过去!实际上绝大部分这样的考生命中注定是永远考不过去的。他们以为自己努力不够,以为自己不够聪明,以为自己存在太多的失误,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本质。
& && &本质是什么?告诉你们吧,我们在命题时根本就没有准备让你们考过去。仔细回味一下,相信有些考生会明白过来。哦,怪不得某试卷怎么题量大得无论怎样都做不完,怪不得某试卷题怎么那样难,怪不得某试卷的题怎么出的那么偏,其实还不止这些。下面我就将我们惯用的伎俩简单介绍一下:bbs.xuekuaiji.com
& && &大家知道了我们的指导思想--------保证能够通过考试的人数不超过参考人数的某一比例,也就很容易知道我们的伎俩。(我们实在为难呐,因为以目前考生的真实水平,通过率可能会高达50%以上,不采取坚决果断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就要丢饭碗砸牌子!)
& && &伎俩一,以难取胜。难到什么程度?难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而且这样的题所占的分数相当大,总会有二三十分吧。你们想一想,100分的试题减去二三十分,意味着什么?我还可以告诉大家,那些客观题其实很难拿分,像多选题,你得一分很难,但得零分就非常容易。判断题还有倒扣分。我只需要一道这样的难题就可以将大家实际能拿到的分数降低到70分了,在70分中要拿60分,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 && &伎俩二,大量的偏题。注会的复习时间很短,大家知道要抓重点。什么是重点?不是你们的辅导老师说了算,得是我们说了算。我们会偏到超出教材,超出准则,任凭你们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猜得出。另外还可以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注意到现在的远程教育发展迅猛,有些老师已经对实现我们的目的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我们注意到中央财经大学有个年轻人,被吹捧为中国经济法第一人,你们知道我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吗?我们这把年纪,应该是学术界的名人吧?也没有谁尊称我们是什么第一人?一个毛小伙子就成了第一人?如果都像他那样搞的话(据统计,报过他的辅导班的通过率超出50%,这简直就是洪水猛兽!),我们怎么控制及格率?我们不会永远是喜新厌旧,我们也会一反常规,再也不能让人随意就可以猜出我们的考题了!大家可以看看今年的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税法,是不是大家认为必考的新增内容并没有出现?
& && &伎俩三,以量取胜。这其实是最简单的办法,人人都可以用的办法。当然我们不能绝对保证所有的人都做不完,但我们可以以很高的可信赖程度,比如95%的可信赖程度合理保证90%以上的考生绝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完考题,90%以上的考生无论如何努力,总是要在交卷铃打响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有一道二三十分的题还没有开始做。我们经过认真的测算,就是让我们这些出题的专家本人去做,用最快的书写速度,也是要留下一道二三十分的大题。不这样怎么能保证控制及格率?
& && &伎俩四,人为的将题目或者答案搞错。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试卷中会有些错误。当然我们不否认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你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是我们这些专家真的水平还不如你!我们是有意的这样搞,目的还是一个,绝对降低你们的分数,以达到不让你们及格的目的。你们可以看看04年的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计算题,可持续增长率的问题,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会相同吗?你们可以看看01年的税法,那个消费税的题,他们的答案正确吗?05年的审计中,我们有意的将试算平衡表负债权益那张表的审定数搞成了借方,发现这个错误的还以为是印刷错误。但我们坚信,发现这个错误的毕竟是少数,我们完全可以凭此来人为调节分数。
& && &伎俩五,模棱两可。这一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了,也是我们挨骂比较多的。但是我告诉大家,我们还是喜欢这样的题目,因为这样的题目从理论上说的过去,我们要考你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职业中离不开大量的专业判断。更主要的是这样的题目最便于我们人为调节分数,我们一道题有不同的答案,具体哪个答案算正确,就要看大家的答题情况了。
& && &伎俩六,充分利用你们的辅导名师去散布一些信息。这些是兵法中常用的手法,我们也只是将财务管理的信号传递原则作了活的运用。我们会通过你们崇拜的老师来告诉你们---什么内容可能会不考,这样你们必定会因为时间紧而放弃复习,从而我们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可不要怪我们,我们只是说可能不会考,又没有绝对保证,谁让你们放弃复习呢?
& && &伎俩七,广布陷阱。应该说这种方法是最不应该招骂的。我们在每门中都广泛使用这种战术,尤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准。看到大家考完税法财务管理后反应颇好,不少人坚信这回是必过了!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表现得又过于幼稚了。我们是干什么吃的?难道我们就忘了我们的终极目的?就会那么轻松让你们大批的过关?不在难度上卡你,不在量上卡你,不在偏题怪题上卡你,让你们大批的过关,哪有那样的好事?我们已经布置了足够多的陷阱,已经足够保证90%的无法过关。
& && &伎俩八,如果万一我们失手,我们还有最后一招,人为调节分数。正如同我前面讲的,我们有意的将题目搞错,搞得模棱两可,也都是为日后的调节分数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为了达到控制及格率我们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几近江郎才尽了。还要蒙受你们考生的百般辱骂,我们容易吗?04年的财务管理,大家考后,普遍反映良好,有的在网上狂叫“爽!”,好,我们叫你们爽个够!结果及格率是多少?你们都看到了!告诉你们真实的及格率要比你们看到的高,确确实实有些人骂得对,是我们硬性的将他们从60分以上的队伍中总给拽了回来!
& && &其实我们能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我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都告诉你们。讲得太多了,我的同行,我的顶头上司便会一眼看出我的身份!我也不想因此而丢掉我的饭碗。
& &&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考生朋友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考不过,并不是真的你们没有哪个水平,而是因为出题人根本就没打算让那么多的人通过,每份试卷中,总会有二三十分,出题人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你得到,所以不论你怎样努力,你都是很难通过的。考过的考生是绝对有实力(当然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总有一部分会以特殊的方式通过,这一部分属于例外)的,但起关键作用的却是除了实力之外的运气的因素。考不过的考生,至少有40%是有实力的,但你们没有那个运气,你们能怪谁呢?考过的考生一要有实力,二要有运气,这些人占整个应该通过考试的群体的20%,80%的要去诅咒你们的运气吧!(所有这些比例数字都是本人个人的估计,不代表中注协)不要把我们这些出题专家成为你们通不过的替罪羊!我们也是人,我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 && &如果学得不够好的话,如果单从过关的角度来讲,我劝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不进考场;下了劲的考生请面对现实,审视你们是否有足够的运气,否则也大可以不用进考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气成了决定你能否通过的唯一因素!
& && &同时我还要再一次奉劝那些苦苦拼搏数年仍在泥潭挣扎的朋友,不要过分谴责自己,你们已经尽心尽力了,你们没有任何罪过,你们不应该背上沉重的包袱,非得向范进学习。你们的生活应该充满欢悦,你们不需要无尽无休的悲伤。
& && &一位不愿意透漏真实姓名的专家
听09年注会考试一次过6门的他谈方法、经验
首先要感谢**给我这次与大家相互交流、分享见解的机会!由于在07年中级职称心得及相关访谈内容中我已祥尽述及学习方法,虽然有句话讲“隔行如隔山”(注会与中级外在形式不同),但是“隔行不隔理”(学习的根本原理是相通的),因此我在这里只加以简单的补充。
  中级、注税、注会可谓是财税专业的主流考试,即便都是应试考试,注会与中级、注税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单纯从考核方式来讲,中级、注税多侧重于知识点的直接考核,教材上三个点,试题一般不会出成四个点,并且大部分是教材的简单复制。相比而言,注会很少会直接考核教材中的知识点,其试题更倾向于将知识点还原成实务后借助于考核实务来间接考核相关知识点。由于注会增加了知识点的还原环节,因此,在应试过程中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识记层次(虽然一定量的记忆是必须的),更多的应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应对注会考试时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中级、注税的学习方式、方法基础上加以延伸,而不是简单地套用。
学会计xuekuaiji.com
  考虑到授课过程中老师会对各科的考试特点以及应试方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因此在这里只就其中的三点简单列示如下:
  (一)配合老师。听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要求(比如,预习)最好照着做,因为与老师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更利于考试通过;
  (二)转换角色。学习过程中适当尝试换位思考,因为审计不是会计,会计思维不等于审计思维;
  (三)调整心态。考场上即使发现考题都没有把握也不能放弃,因为通过与否可能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此外,对于在职考生还要承受更大的时间压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及时效性也非常重要。以上是我对注会学习的简单总结,希望对大家能有所益处。最后要对网校的老师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祝大家在今年的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顶顶 很棒的资料
姐姐,真乃神人!值得学习!
太谢谢楼主了!辛苦了!
不错,顶一下!!!!!!!!!!!!!!!!!!
安徽CPA考生交流群:
所有的帖子都是有用的
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工作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