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理分科如何选择想字金融应该怎么选

文理不分科,一考改多考,浙沪新高考实验打破“唯分数论”了吗?|《财经》特别报道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相惠莲 特约撰稿 徐驭尧
  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实验,力图去除&唯分数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打破以往文理科割裂的局面,但随着学生的选择权被放大,组织考试的复杂程度提高,随之也激发了一些&机会主义&行为。  (图/(000681,))  《财经》记者 相惠莲 特约撰稿 徐驭尧/文 朱|/编辑  浙江高三学生张添朗刚刚度过了一个&史上最轻松的高三&。他选的物理、化学、历史三门考试被分摊至两年内逐门攻克,在高三最后两个月,他只剩下语数外三门功课需要复习。由于选考科目横跨文理,在即将到来的志愿填报中,一直以&理科生&自居的他也可以填报许多文科专业。  与张添朗类似,今年6月,浙江和上海新高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批高中生即将毕业,他们经历了&3+3&自由选择加试学科、一门科目多考、按等级赋分等新制度。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他们将按新的&院校专业组&来填报志愿,而非像过去那样按大学来填报。  本轮高考改革始自2010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力图去除&唯分数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避开&软肋&,并打破以往文理科割裂的局面。  &高考向来被视为中国教育的牛鼻子,往下看,不希望将分数竞赛一直传导到低龄阶段,往上看,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在文理分科后集训某几门科目。&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说。  按照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2017年是全面推进的时点。  此前,近30个省份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均参照了浙沪两地取消文理分科,实行&必考科+选考科&,在英语等科目上实行一年多考等做法。  作为已实施三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实验将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  一考变多考  按照沪浙新高考整体思路,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绩;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的成绩,后三个科目允许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这与过去的高考明显不同。  上海考生将会在高考前的5月进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考试科目为上述自选六门考试中的任意三门,2017届高考生在高二时就有一次选考地理的机会,同时有两次机会参与英语科目的考试。  浙江同样允许学生在七个科目(较上海多出&技术&科目)中作出选择,不过政策更为宽松。自高二起,学生在每年的4月和10月都可参加浙江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至多参与两次。  由于可以自由选科,原先文理分开的学科格局被打破,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选考纯理科或纯文科者会成为少数派。  一位上海市重点高中的教师告诉《财经》记者,约有5万名考生参加了今年的上海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其中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纯理科组合的仅有约300人。  由于开放多次考试,浙江的大多数考生会将高考应试科目的学习分散到高二和高三的两年时间中,高考的压力大大减轻。一些高三考生称,高考前确认了三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心里有了底&。  (日,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目开考,这是新高考试点后,上海第一次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图/视觉中国)  此次改革中被采纳的另一个工具是在&+3&学科中按等级赋分,以解决不同科目难度不同、仅按原始分计算不公平的问题,并且试图淡化学生对纯分数的竞逐。  例如,浙江的操作方式是,卷面成绩全省前1%的学生最终成绩记为100分,1%-3%的学生记为97分,以此类推,划出21个等级,将学生的卷面成绩划分等级排名,再计入高考成绩。  不过,等级赋分存在&规整难&等技术缺陷,很少有一个原始分能正好处于某个累计百分比的位置上。比如说,某个科目规定拿A等(最终记100分)的学生比例为4%,但获95分及以上的人数为3%,而94分及以上的人数为5%,这使得等级难以划分。  在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中锋看来,等级赋分想解决各科分数简单相加所带来的不公平,但催生了新的问题,参加不同科目考试的学生不同,即使是同一门科目,每次参加考试的学生也不同,无法进行比较。  最关键一点,等级分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高校录取时考察的仍是学生各科目的总分,高考依然是一场&排位赛&,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反复&刷分&,不放弃任何一次考试,即使已经获得高分,也会出于压制其他考生的目的继续考试。  古义是浙江一所知名中学的语文老师,据他说,自己的学生们自我要求高,一般都会把两次考试机会用满。&有些学生第一次已经考到了97分,但周围有同学考到100分,他就会不平衡,会再冲刺一把。&  让古义担忧的是,原先高考结束后,学生们没有时间相互比较,考试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可独自&舔舐伤口&,现在一些科目的考试结束后,学生还需要继续上课,彼此知晓成绩,使得学校氛围十分紧张。  执教于上海一所市重点高中的杨力有类似感触。他观察到,不同科目的考试被分散到两年内进行,学生每次考前&压力山大&,考后则&心有戚戚焉&,不像原本压力打包,只需&一脚临门&。他的语文教学经常被打断,要给其他科目的复习迎考让路。  据古义说,曾有学生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因为前一次选考成绩不,在学校门口大哭,不愿意踏入校门。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新高考&推行后,古义班上发生过多次学生因考试压力过重而拒绝来学校上课的情况。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多次考试使学生从进入高中后就长时间地处于迎考状态,对学生、学校、考试部门都意味着沉重的压力。  成绩竞争拼策略  在新高考中,学生的选择权被放大,组织考试的复杂程度提高,随之激发了一些&机会主义&行为,即学生在挑选选考科目时依据并非是兴趣或专业意向,更多是考虑获得高分的概率。  最为显著的现象是物理科目受到冷落。虽然选考物理在选择高考专业中颇具优势,但物理的学习难度高,选考物理的学生水平高,在等级赋分的制度下,竞争更激烈,使得高水平学生也未必能获得好成绩。  侯乐任教的高中是浙南一所以理科见长的名校,但他们在今年高考中的发挥并不理想,下一届选考物理的学生也迅速&缩水&。2017届学生中,有十多个班的学生选考物理,在2018届学生中仅有五个班左右。  &有一些学校觉得学生考物理毫无,于是劝学生放弃,有的物理老师无课可教,有的干脆&转行&去教通用技术。&侯乐无奈地说。  一名上海重点高中的物理教师也介绍,在今年高考中,选考物理的学生是六门科目中最少的。按照这一趋势,物理将陷入一个&死循环&:科目难,选择人少,原始分高,但排名未必高,加剧了这门课获得高分的难度,这将导致更多学生退出竞争,最后或许最好的学生也不敢选考物理。  这一现象体现出制度设计与实践效果的偏差。一名浙江省教育学者指出,最初调研新制度时,由于物理能比较准确地显示理科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的预判是未来物理老师会供不应求,现实恰恰相反。  物理的&大科&地位淡化,伴随着地理、生物等原本相对&边缘&科目的上升。在上海,由于地理是唯一可以在高二考试的科目,且难度相对较小,选考地理的人数井喷。官方数据显示,有3.4万学生参与了2016年5月的地理等级性考试,而上海参加高考的学生为5万名左右。  以杨力执教的高中为例,过去的高考一本率排名全市第十左右,2017届共500名左右的学生中,有312人选考地理,在2019届学生中,有意向选考地理的学生升至378人。过去主流的物理和化学学科,选考人数稳定在200多人。由于生物后来被调整为可在高二考试,选考学生从281人上升至429人。  &高考选科的结果并不全是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出于争夺优质资源的目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说。  学校也在被迫做出改变。多科目自由选考需要采取类似于大学授课的&走班制&来配套,不同学校师资配置不同,场地容量不同,如何协调学校软硬件和学生的需求成为难题。  一种常见做法是定制&科目套餐&供学生选择。侯乐所在的中学就选了几种主流的选考学科搭配,组成相应的行政班级,该班级的课表相对固定,这种做法协调授课方便,但对希望做出&非主流&选课搭配的学生来说,会遭遇一些麻烦。  据《财经》记者了解,浙江的一些学校还采取了&考一门扔一门&的策略,例如在高二集中安排物理课,学生在4月参与物理考试后就放弃物理,再用一学期专攻其他科目。侯乐认为,这种教学安排或许能最大程度优化成绩,但突击考试也会造成学生的学科基础不扎实。  新高考并没有改变高中希望提高升学率、培养高分学生的本质,而是激发学校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新制度。2016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批评了部分高中存在的错误做法,其中就包括抢赶教学进度、挤压选修课程、炮制&阴阳课表&、集中时间搞&学考会战&等。  高校招生两难  新高考制度下,高校也面临两难选择:是减少选考科目限制、获得更大的招生空间,还是增加选考科目的要求,使学生在高中时就储备一定的学科基础,以利于大学阶段的教学和研究。  上海和浙江的政策都要求高校提前两年公布各专业指定选考科目,至多三门,学生只要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该专业。例如,只有选考了物理的上海考生才能报考清华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而若要报考该校的环境工程等专业时,选考物理或化学中的一门即可。  在上海高中教师石沉看来,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主要考虑的是能拿到高分,高分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某些专业指定了选考科目,但并没有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科目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把这个专业从自己的&备选名单&里去掉。从已公布的招生选考科目表看,只有部分一流大学的一些专业敢做出严格限制,许多学校的策略是放宽专业限制,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报考。  从浙江省公布的各院校2017年招生专业与选考科目设置方案来看,在所有2.37万余个招生专业中,选考科目不限的专业占54%,最严厉的、限考一门选考科目的专业仅占5%。  要求学生在三门科目中选考一门的专业占33%,但这对学生来说选择余地依然很大。比如南京大学的经济学类就要求学生选考物理、政治或化学中的一门,浙江学生共有35种科目组合,其中仅有4种不能报考该专业。上海的&六选三&共包含20种科目组合,仅有1种不符合这一要求。这意味着,&三选一&的限制几乎形同虚设。  大学显然期待获得更多招生自主权。同济大学在上海的招生选考科目显示,有21个专业或大类要求学生选考物理,其中16个被备注为&另一门化学优先&。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指出,对工科学校和工科专业,高中阶段物理和化学的学习最为重要,希望学生能够同时学习这两门科目。  (本轮高考改革力图去除&唯分数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打破以往文理科割裂的局面。图/视觉中国)  不过,各校招生办也意识到,大学提出的限制越多,前来报考的学生会越少,若强加限制,可能招不到优质生源,因而只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推行新高考后,浙江和上海选考物理的考生成倍地下降,很多学院坐不住了,一些普通高校遇到的问题更大,只能弱化对高考选考科目的限制。&廖宗廷说。  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招录的学生在一些科目上并不达标。如何消化这些招生政策变化后所衍生的问题,也成为高校的挑战。  由于选考科目不同,且等级考的难度相对低,一些学生在高二时就已结束了某门科目的考试,造成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济大学正在研究修改本科生培养方案,或在学生入学后对物理等科目进行模拟考试,分为不同等级来授课,以免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一些国内的顶尖高校还开始尝试搭建大学和中学阶段之间过渡教育。2015年,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重点中学结成联盟,推出了基于慕课的大学先修课程(MOOP),首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六门学术志趣类课程,面向学有余力的高中生。  招生上的另一变化来自&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政策。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去年开始向&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转型,原来全校的85个专业被整合成&7+7&大类,如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学生不用报细的专业,进校后先由本科书院管理,等到大二再选定具体专业,分流进具体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指出,这一变化是趋势,清华、上海交大等早前已经启动,大类整合了各个专业的力量,避免一些冷门专业在学生报考时无人问津。  陆根书也担忧,在选专业方面,高中生及其家庭的准备尚不充足,学生忙于应试,无暇顾及,而市场中的诸多大学排名、专业排名都有局限之处。他表示,专业实力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很难完全反映,如生师比、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数量、招生规模等都是替代性的指标,并不充分反映质量,甚至还具有误导性。  招考分离是解决之道?  新高考的难点在于,总分评价模式盛行,学生只为提高分数而努力,大学无法约束学生学习哪几门科目,也无法依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和潜力来招生。  在廖宗廷看来,或可借鉴美国的制度设计,在高考时考察几门科目的水平,作为一道门槛,但最后是否录取的权利归属于高校。&每个大学的要求不一致,难以用一个模式来满足国内几千所大学的需求。&  令很多教育界人士扼腕的是,尽管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等理念体现在过去的政策文件中,但2014年启动的这一轮高考改革未体现出这方面动向,而是沿袭了过去20多年间的改革,仅仅围绕考试科目做出调整。  缺乏招考分离这一步骤,学生对考试和分数一视同仁地竞逐,&唯分数论&没有被打破,而大规模应试训练也难以培养出理想中的人才。  &许多大学老师都认为,应试教育填满了学生的高中阶段,学生们无法脱离&喂食&模式,进入大学后变得迷茫,不知道怎么自主地安排时间以及如何与同学老师合作。&张端鸿说。  《财经》记者了解到,2010年前后,各界围绕高考改革讨论时,招考分离的呼声一度强烈,但也存在相当多的声音,认为、艺术等素质教育是贫困人群无法接触到的领域,唯有高考才能让不同家庭的孩子得到教育公平。  &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公平的价值和科学选才的价值始终处于冲突状态,人们知道完全按照分数录取并不科学,但认为至少表面公正,招生制度一旦灵活,人们会担心出现猫腻和腐败,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杨东平说。  在张端鸿看来,高考恢复40年后,参与高考的将是&00后&孩子,他们的父母为&70后&,家庭背景的差异扩大,提供教育训练的社会机构愈加丰富,在这两方面资源强大的孩子更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非像恢复高考初期那般更多取决于孩子自身。  在寒门学子的招录上,当前的政策是行政化地向固定地区和群体投放一定的招生名额,也难保从地区和群体遴选出的孩子确实贫困,存在道德风险。  吴华认为,高校的责任是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和优质的教育服务,中央政府的责任则是保持全国的教育机会基本相同,双方应各负其责。政府可通过在全国层面向高校购买服务的方式,要求其在偏远地区选拔学生,保持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实现全国高等教育机会相对均等。  对于其他学生,则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察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学生提交由班主任和其他社会人士撰写的推荐信等。当然,信息公开、促进高考阳光化等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首刊于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河南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 考试科目“3+3”_金融_贵阳网
更多资讯就在贵阳头条
&&&&&&&&正文
河南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 考试科目“3+3”
来源:新华网&&
摘要:河南省教育厅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该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备受关注的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后,河南省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采取3个必考科目加3个自选科目的“3+3”模式,外语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并增加听力考试内容。
新华社郑州8月23日电(记者李亚楠)河南省教育厅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该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备受关注的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后,河南省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采取3个必考科目加3个自选科目的“3+3”模式,外语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并增加听力考试内容。
河南省招办副主任杜习民说,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河南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改革后,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3科,科目分值不变,减少了“文综”和“理综”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
杜习民说,改革后,高校招生录取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方案,即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3科’成绩,也要看‘3年’表现,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
根据改革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考试,其中,选考科目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学生可自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择3科,选考科目一经确定将不得变更,每位学生拥有1次考试机会,同每年6月份的全国统一高考一并安排。
另据介绍,选考科目成绩将实行2次成绩转化,首先将依据考生学业水平成绩排序,按照人数所占比例进行等级划分,再根据等级对应转化为具体分数计入高招录取总成绩。具体转化细则将在2018年出台的河南省高校招生改革方案中明确。
责任编辑:
近日,贵阳市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小手牵大手”学生消 ...3月27日,贵阳机场新开贵阳—达州—海口、贵阳—永州—福...近日,省发改委下发通知,4月1日起,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 ...3月27日,市农委(市扶贫办)2018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大...3月27日,水利部督查组到贵阳,督导检查我市河长制湖长制...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26日宣布,中国著名导演、演员姜 ...在新时代,品质化发展成为一个关键词,电视剧的生产播出 ...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今年5月2日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纪念日。为 ...若给 《老男孩》 的追剧观众出张问卷,对上述两个问题 ...
“我不是玩家,没有自己的战队,也不是游戏开发商,但是 ...昨天下午,72岁的意大利老帅卡佩罗像往常一样率领江苏苏 ...北京时间26日凌晨,在加拿大多伦多进行的加拿大女子冰球 ...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22日-2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0:6,这是中国男足在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首战对阵...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贵州,“数谷”掀起大数据革新浪潮,贵阳,亮出“中国数谷”新名片。经过四年的砥砺奋斗,贵州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 ...[]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高二文理分科,告诉你该如何选择
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讲,文理分班的重要性,几乎相当于一次中考或者高考。合理的选择文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而选择不当,则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发挥出真正的学习水平,会阻碍他们兴趣的发展,更有甚者,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
关于文理分班,根据近几年分班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参考意见提供给学生和家长。
一、应尽量避免选择文理的误区
误区1:“墙头草”现象。班里或者朋友里,哪科报的多,我就报哪科。
误区2:仅凭兴趣。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学生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
误区3:理工类学生就业前景一定好。未来的就业趋势很难预测,读文科和读理科都存在就业上的风险。文科和理科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的东西只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让你的接受能力更强,以后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误区4:理科不需要背书。化学生物上面的知识点非常多,物理到了电磁学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长时间。而相对于文科,也不仅仅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以上这些都不是选择文理的好依据,而且常常是导致选择后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又有70%以上的学生因为这些原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科目,后悔莫及。
二、怎样选择文理
1. 要根据个人学科优势来选择
语文、外语好,史地政好的学生建议学文,尤其语文、外语内容有很多与史地政是相通的,会互相促进;数学好,物理、化学好的同学,建议学理,也是因为理科之间有更多相通之处,会互相促进。
学文科进入重点大学的条件: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英语。
数学能拿出手; 英语也不差;
能看得下去书,整理和记忆能力强;
理化生没有很高的天赋,成绩平平。
学理科进入重点大学的条件:数学好; 物理、化学至少有一科在前列; 英语不差; 不喜欢文科。
2.兼顾兴趣和特长。
选科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的基点:文理科生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文科生眼中往往容得下一滴水看世界的浪漫与瞬间的灵感萌动,浪漫与奇思构筑的世界美丽如梦但充满不确定性;理科生眼中的水首先是水分子,结构性与理智性构筑的世界稳定简洁。但无论你学习文还是理,没有一定兴趣就会在竞争中丧失主动性,这在高三体现的尤为明显.
3.关注潜能,这带有隐蔽性、后天性和可能性,学生难以判断。
它主要以学习的效率优势为标准,也就是对于同一个体,如果付出相当的努力,成绩和效果较好的学科,正是其潜力和特长所在;反之,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学科,自己很可能就欠缺学习的优势和潜能。当然因为潜能具有隐蔽性和可能性,而学生的学习经历有限,所以学生对此很难判断或很难正确判断。一个人的潜能主要决定其学习的效率和努力的效果,这在艺术类专业中尤为重要,因为,学习的效度和事业的高度,不全由个人努力的程度决定。
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多重智能,可以分为七大类,每个人的多重智能存在着不均衡的发展,而不同的职业对多重智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注】符号说明:★必需○需要△不太需要
自知智能:能识别自己的不同感情,并据此采取不同行动的能力。
他知智能:能识别他人的不同感情,并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
4、建议大家要结合目前的学习状况、兴趣以及志向,以务实的态度选择。
通过高中第一学年的学习,各科孰强孰弱,有无偏科现象,大家心中已经有数了,因此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具体建议如下:
(1)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
(2)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应该避短,即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
(3)凡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般应该选理。因为学理不仅报考时选择院校及专业的余地更大,而且以后考研、就业的范围更广,就业机会更多,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更强。须知学理的今后若从事文史类专业的工作大多能够胜任,反之则不一定。
(4)对于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理科成绩(包括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文史类科目不比他们差,而数学却比他们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5)同理,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文史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三、要根据高考和就业前景
1.高考中,理科考生较多,约为3:1的比例。
2.文科重点分数线比理科高,但是顶尖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低于理科。
(一)文科学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哲学(宗教学)、经济学(国际经贸、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物流等)、法学(各类法学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等)、语言文学(汉语以及各种外语)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广告学、历史学(考古、博物馆)、管理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教育学、心理学等。
(二)理科学生可报考那些专业
文科专业中,除了文学、历史等专业外,绝大部分专业均为文理兼招专业。其他如物理、化学等理科专业以及各类工科专业、农林、地矿、医学等均主要招收理科考生。
3.物理较好,可考虑以下专业:
计算机、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管理信息;
化学、生物较好的:生物工程、医学、制药、应用化学、农业等;
政治历史较好的:法律、审计、新闻、中文、哲学、国际金融等;
地理较好的:地质、地球物理、考古等;
4.理科就业率低于文科。
5.现在了解的最热门的专业,有70%是文科,而新兴学科中多数是理科的。
6.如果准备出国深造,一般会选择学理。
7.艺术类的学生,选文选理都可以,但是选文的较多。
四、几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1、女生读文科更合适吗?
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高中文理分科时,男生偏理,女生偏文。一个文科班,五十几个学生,男生只有十来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如何看待文科班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是因为女生更适合读文科吗?女生认识上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她们感受力、洞察力比较强,有表达上的优势,选择文科是正常的;而男生倾向于关注自然科学,喜欢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分析力、判断力强,逻辑思维发达,选择理科也在常理之中。
不过,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还是前面提到的要看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个性能力的倾向。如何找到和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能力?这要看学生自己对学科的感觉。可能这个学生会对某个学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或少量的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学科花学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那说明这个学生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与此同时就应该考虑,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自己的特长发展。一些选择理科的男生如果在女生成堆的文科班里,可能会更加出类拔萃。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女生心智成熟较早,女生学习更加勤奋、更加细心,有些男生对于文科方面,尤其是背、读、记等觉得很枯燥,这种情况会使女生在文科学习中比男生更有一些优势。从目前看,女生偏爱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这并不是因为女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科学能力,而是女生教育中缺失了这部分内容,有不少人都认为这些应该让男生去做。
2、理科生就业面更广泛?
文理分科,学生和家长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针对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文科与理科之间到底哪一个优势更大?目前就业的情况对理科生是比较有利,企业需要的理科生比较多,但是,并不是学文科的都无法分配工作,毕业就是失业。选择了理科,并不意味着已经捧上了金饭碗;选择了文科,也同样不会注定这个人就默默无闻。重理轻文现象历来存在,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只要有实力,不论是学文还是学理,都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现在看,尽管文理科录取比例有区别,但总量还是相当庞大的。不论选文还是选理,孩子都有较大的升学机会。现在的关键是,学生在选择之后如何适应文理科的学习要求。
3、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
不言而喻,分科制度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以后择业的方向。因此,在孩子选择分科学习时,家长要做好引导,问一问孩子,将来到底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孩子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独立的思考。从现在看,尽管文理科录取比例有区别,但是孩子都有较大的升学机会。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在选择之后如何适应文理科的学习要求。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文理科时,只应起一个参谋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对各种情况的利弊得失进行客观的分析。比如文、理科目各有那些具本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重点呢?文、理科各需要考生具备哪些素质呢?可以采取数学方法分条列举,从兴趣到学科优势,从个人因素到外在因素,逐项列举,能占优势的是最大的方向.
但是,不要勉强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志愿,更不应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当孩子的选择与家长不一致时,一般家长要改变观念,全力支持孩子的选择。在选择文理科时不要过于功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都有长处短处,只有将兴趣爱好和学科优势结合在一起时,孩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也只有把孩子的选择和孩子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这样的选择才是明智的。
北京中学生家长会微信公众号:bjzxsjzh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有了好老师,暑假不用愁
每天提高一分,不浪费一分钟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文理科差不多选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