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依靠2018中国旅游政策红利利还是啥?

中国未来真正的30个商业模式(越读越震惊)
"对公客户经理必读"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换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1、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
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
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销管君认为互联网+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销管君认为互联网+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
“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6、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
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到“按市场生产,按利润分配”,再到“按消费生产,按价值分配”,水木然认为未来中国一定会“按需求生产,按需求分配”,满足人的一切需求,这就是共产主义。
7、中国产业链的流向正在逆袭。
因此,传统经销商这个群体将消失,而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中国广告业态的进化论:
传统广告总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响人,比如央视的招投标。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开始依靠技术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按区域、按收入、按时段投放。再后来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好的广告能自发传播,而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9、中国商业角逐的核心先后经历了:
房地产经营的就是地段,传统互联网经营的就是流量,自媒体经营的是粉丝。而未来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之争,“核心粉丝”的瞬间联动是未来商业的“引力波”。
10、中国媒体的进化论:
媒体正在由集中走向发散,由统一走向制衡。自媒体的兴起将产生两大结果,第一激起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文字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属性终于被找回,感性的一面被激发,可以滋润这个越来越机械化的世界。第二,中国的话语权开始裂变,普通民众迫切要求参加公共事务的决策权,比如春晚到底该邀请谁。而未来人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信息流的产生让媒体消亡。
11、中国将越来越细分:
行业将越来越垂直】协作越来越完善。因此传统的木桶原理不再成立,以前我们总在弥补自己短板,因为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综合水平,是今后我们将不断延伸自己长处,因为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水平。销管君认为你只需要将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挥到极致,就会有其它人跟你协作,这叫长板原理。
12、新的社会架构讲究的是“规则”而不是“关系”。
中国社会的传统关系网被不断撕裂,以价值分配为关系、新的链接正在形成,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进行价值传输。新的社会架构讲究的是“规则”而不是“关系”。而你所处的地位和层级,是由你所带来的价值决定的。
13、中国人正在由外求变成内求。
外求即就求关系、求渠道、求资源、求人脉,求机会,内求即坦诚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激发起兴趣、热情、希望、理想,当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东西就会被你吸引过来,这就是所谓的求人不如求己。
14、信用无价
对于未来每个人来说,有一个东西会变的很重要,那就是信用。行为——信用——能力——人格——财富。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你的行为推导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后以信用度是支点,能力为杠杆,人格为动力,联合撬动的力量范围,就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15、传统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人们依托固定公司,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重复固定的劳动,属于被动式劳动。未来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靠自身特长,点对点的对接和完成每一个需求,充分融入到社会每一个环节,属于主动式创造。因此整个社会财富将实现裂变式增长。
16、中国99%的公司和集体都将消失,各种垂直的平台将诞生。
大量自由职业兴起。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平台+个人。每个人都将冲破传统枷锁的束缚,获得重生的机会,关键就看你是否激发了自身潜在的能量。这才是一场真正解放运动!
17、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即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
18、未来如何拥有自己的产品?
当你有一个想法时,你可以先表达出来,然后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这样的平台会越来越多),然后吸引喜欢的人去下单,拿到订单后可以找工厂生产(不用担心量太少,今后的生产一定会精细化和定制化),然后再送到消费者手里。
19、中国今后将无工可打。
打工的本质是定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不承担结果。随着雇佣时代的结束,你必须主动思考和去解决问题,并竭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否则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水木然认为中国人的工作方式正在从“谋生”到“创造”升级。
20、中国今后将无生意可做。
传统社会只所有生意可做,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要商人的商业行为去对接他们,并从中谋利。而互联网建起的商业基础会越来越完善,今后两者可以随时精准连接,所有的中间环节都没有了,转差价的逻辑也就不存在了。“经商”一词需要再定义,温州人的那一套思维彻底落伍了。
21、中国的社会结构将越来越精密细致。
以前每一个“需求”和“供给”都是由企业完成,今后都是由个人完成,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经济是一场血液循环,那么今后它的毛细血管会更加丰富,输送和供氧能量会更加强大。
22、中国人找回信仰的逻辑是这样的: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社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秩序,而秩序的运转将产生新的精神,比如契约精神。精神的碰撞激发起内心的向往,一旦我们心有所属,这就是信仰。
23、法治的最高境界是人治,人治的最高境界是无治
什么才是无治?即依靠利益关联进行互相制衡,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与外界有无数个连接点,依靠这些连接点,每个人的处境都将直接绑定自己的行为,贪婪、懒惰、无知作为人性的负面,都将被自然克制。
24、中国商业未来十年内的主题都将离不开,“跨界互联”
以互联网+为基础,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渗透、兼并、联合,从而构成了商业新的上层建筑。不同业态将互相制衡,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25、中国未来社会的完善,离不开一批有“匠心”的人:
也就是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员、设计师、编剧、作家、艺术家等等,因为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获得提升,将获得尊重。
26、中国精神文明的红利期正在到来。
传统的物质文明进展步伐已经开始放慢,因为工业化已经将社会各项硬性设施布局完善,物质的野蛮增长期已经过去,而互联网又已经把所有的链接搭建完毕,柔性内容开始凶猛增长,新文化行业是一个增长点。
27、中国今后的私有财产会更加神圣。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围绕利益展开,而且目标简单而明确,财富分配不再需要依靠政府主导,而是一种天然的价值回馈。汇聚大家之私,即成社会之公,此乃民富国强。
28、中国未来只有三种角色,自下而上依次是:
价值提供者是依靠个体劳动创造直接财富,比如:司机、医生、律师等等,影响大了可以靠名气创富,比如明星、作家、大导演、知名主持等等。价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会资源间接创造财富,主要指的是企业家和各种组织的领导者,他们促进社会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价值放大者是依靠平台或财富的力量去撬动企业和项目的成长,他们往往是大平台的拥有者或财团掌控者,比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巴菲特、孙正义等等,他们促使财富呈爆发式增长。三个阶层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29、中国人的财富形式先后经历了:
四个阶段,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趋于虚拟和抽象,只是一个数字。即:你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花这些钱,而是代表你有支配这些钱的权力,财富多少意味着调动资源的大小。究其本质,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共享化、公开化、公共化。
30、中国未来将建立一个伟大的“超级互联网公司”
将BAT收入囊中,通过高效协作和行业细分,来优化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边边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费一个螺丝、不放弃一个灵魂,将整个社会带入价值创造和吸收的大循环,这就接近我们说的共产主义!
本文来源:本文选自《时代之巅》一书
---------------------------------------------------------------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本平台汇聚几万粉丝!关注本平台:免费学习对公业务知识!欢迎您的加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未来十年后什么样?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近年接连不断的全球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那么,中国未来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近年接连不断的全球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让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那么,中国未来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1、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驱动。但目前来看,内外两大红利正在加速衰退,甚至变为拖累,这势必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首先是供给端的新常态: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下滑,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
  过去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抚养比从78.5%一路下滑至37.8%,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占比从57%升至74.5%,在此带动下,国民总储蓄率从30%左右大幅攀升至2008年的53.4%。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比例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占比加速上升。未来十年,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的冲击将加速显现,老龄化趋势将愈发显现,劳动力人口占比将降至70%以下。
  人口结构的恶化起码会从三个方面拉低潜在增速。
  首先是拉低储蓄率,而不论是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现实的国际经验来看,储蓄率与经济增速具有正相关关系。
  其次会继续抬高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逐步丧失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未来的世界工厂将向东南亚、金砖、拉美、非洲国家转移。
  最后,从国际经验看,人口拐点往往意味着房价拐点,美国劳动力人口占比2006年见顶,2007年房价开始转向;日本劳动力人口占比1992年见顶,1991年房地产泡沫就已经开始破裂。虽然中国51.8%的城镇化率仍远低于美日房价泡沫破裂时的水平,未来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刚需能对房价构成一定支撑,但奢望房地产市场延续过去十年的辉煌已不现实。
  当然,这种人口结构的冲击是个缓慢过程,并不会引发潜在增速的断崖式下行。
  首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同时,人口的素质结构也在变化,劳动力人口的绝对和相对数量虽然都在减少,但随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的后续效应加速显现,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将提高,对冲劳动力数量的下滑。
  其次,政府的人口政策将加快调整步伐,目前单独两孩已经放开,根据卫计委的预测,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将因此多增200万人左右,长期来看,这有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其次是需求端的新常态:全球化红利衰退,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外需和外资从涨潮到退潮。
  对中国来说,21世纪最初几年是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外需膨胀,外资涌入,双顺差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引擎。
  从贸易渠道看,伴随着发达国家一轮史无前例的加杠杆,其储蓄-投资负缺口不断扩大。再加上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和人口红利带来的出口竞争力的迅速提升,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从资本渠道看,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一轮又一轮的QE(量化宽松政策)浪潮,推动全球流动性迅速扩张,外资大量涌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但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已经逐步逆转。具体表现有二:
  首先,贸易再平衡正在加速。从需求角度看,2008年的银行业危机之后私人部门去杠杆,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公共部门也开始去杠杆,去杠杆的直接后果是发达国家的储蓄-投资负缺口和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收窄。
  从制度角度看,内需不给力,各国开始加大力度抢外需。美欧搞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实质是变相的保护主义。未来十年,WTO红利将逐步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所谓ABCWTO(AnyoneButChina,意为排除中国在外的WTO)的巨大挑战。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投资收益逆差,以及货物贸易中的能源逆差正在逐步吞噬一般货物贸易日渐萎缩的顺差,未来中国经常账户可能全面陷入逆差。
  其次,资本退潮也已拉开序幕。2014年QE逐步退出,2015年美联储大概率加息,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伴随着欧美经济的“逆差纠正式”复苏,全球资本将加速回流中心国家。
  拉长周期看,2008年的美元指数很可能已经是个大底部,未来美元升值大周期将加速刺破新兴市场泡沫,中国虽然有资本管制和外汇储备的防火墙,但未来从“资产本币化、负债美元化”向“资产美元化、负债本币化”的转变,足以终结外资的单边流入和人民币的单边升值。
  从国际经验来看,高增长之后的“换挡”也是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的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排除博茨瓦纳、马耳他、阿曼这样的小国,剩余10个经济体基本都从第三个十年开始减速,第四个十年能保持7%以上增速的只有台湾,其余经济体基本都掉到了4%以下。而中国目前已进入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初步预测,中国将在年之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其中,在基准前景中,中国有望在202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乐观情景中,中国有望在201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悲观情况下,中国或许要在2023年前后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无论如何未来8-10年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将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冲刺阶段。
  2、中国楼市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过去十年,在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城镇住房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这是中国楼市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巨大的住房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大发展、经济起飞所带来的国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必然催生大量改善家庭原有居住条件的诉求。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原有的城市规模狭小、住房老旧,无法满足爆发性增长的住房需求。
  与供不应求的中国住房发展背景相适应,过去十年中国住房市场的发展主线就是多方扩大住房供给,缓解住房总量供求矛盾。解决“有房住”的问题是它的主要历史使命。在这一阶段,我国住房发展的成效卓著。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都拥有了一套以上商品住房,还有不少家庭拥有多套商品住房。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家庭,也在其流出地县城或地级市购置了一套以上商品住房。但该阶段在住房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房价飞涨、住房投机盛行及泡沫堆积等,受到各方的批评。
  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背景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将取代“总量供不应求”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的大背景。
  住房“总量供不应求”时代已经淡出,“结构性过剩”时代已经到来。城镇化与工业化作为过去十年住房市场发展的超级引擎,目前都处于减速状态。
  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城市经济结构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由于收入增长决定人口流向,经济减速也意味着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在需求总量退烧的同时,中国城镇住房却已经累积了巨额的存量,并且仍在按以往的惯性高速增长。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积压现象已经很严重。2014年,尽管政府对住房需求管控政策已经趋于宽松,但住房市场仍然在主动下调。这表明,住房市场形势正由总量供不应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
  优质住房仍将存在“结构性短缺”。虽然从量的方面看,中国城镇商品住房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但从质的方面看,很大一部分家庭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狭小公寓、老旧公寓或不成套住宅占存量住房的比重很大。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对优质住房的需求还将稳步增长,优质住房仍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取代“总量供不应求”,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的大背景。“住好房”将取代“有房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住房发展主线。
  根据一般的消费规律,当总量短缺问题解决后,对高品质的诉求将提升。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重点,将由拥有商品住房,转变为不断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达到33平方米以上,但多数人对自身的住房条件难言满足。紧凑型公寓楼仍是当前城镇住宅存量的主体,多代人共居一户现象较为普遍,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期望仍很迫切。
  挤住在小房子里的渴求搬入大房子,多代共居的希望能够独立居住以减少家庭摩擦,住公寓的期望拥有别墅,住普通社区的向往住进高档社区,住在偏远郊区的希望能够就近居住减少通勤时间,在城内有房还想要有个更接近自然的度假房产,这些都构成了潜在的住房改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简单理解为购买大户型,将小房子换购成大房子。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环境友好化及内部空间的改造优化等,都将构成住房实质性改善的内容。
  居民将小房子换成大房子,有时意味着离城市中心更加偏远,且家务劳动成本大大增加。在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下,房屋面积增大也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居住。现代社会,多代同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摩擦很大难以和谐共居。
  以日本经验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楼市泡沫破灭以后,户均住房面积并没有增加,居民家庭没有借房价大跌之契机换购大房。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用于住房内部空间利用上的改造与优化,而不是以小换大。这表明,日本楼市退烧后,住房消费行为变得更为理性。
  3、中国大企业版图剧烈变迁
  一直以来,大企业都以其体量巨大,并在业内具有引领作用而著称。而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大企业版图剧烈变迁的时代。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500家最大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6.68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大体相当。
  仅以中国最大的企业中石化为例,其营收已达到“省份级”水平,如果将其纳入2013年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排名中,可高居第六位。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大企业以资源类、一般制造业类、建筑类构成为主,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外贸导向型的发展特点。
  从由重到轻、由实到虚的产业演变规律来看,中国大企业仍旧处于“重”和“实”的阶段。
  中国500强榜单发布至今已有13年,在此期间,在榜单中蝉联超过10年的企业共有190家,这些企业中半数左右属于钢铁、建筑、煤炭、汽车制造、有色、银行、电力7大行业,带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其成长伴随着行业红利和行政力量。
  而今,这些行业红利正在加速衰减,随着行政干预逐渐放开、民营企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力量逐渐兴盛,中国大企业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迁。
  大企业的发展反映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这从各国入围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所处的行业可见一斑。
  中国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工程建筑、钢铁、商业银行、贸易行业,而美国大多集中在流通、金融、食品和大保健领域。
  每一个国家的优势产业的形成路径都各不相同,美、欧的特点是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规律,逐步形成优势产业。
  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有的产业则更多依靠政府进行强势推动,这也是矿产能源、银行等企业高居大企业榜单前列却多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放开行政干预,无疑将加速目前大企业所处产业格局的重塑。
  中国企业联合会每年发布的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显示,2013年入围门槛只有21亿元,与世界100家跨国公司的2101.25亿元相差悬殊,平均跨国指数为13.60%,也远低于世界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4.55%。
  2014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共有93家入围。在52个行业中,中国大企业挤进了26个,而其他一半的行业未能入围。相比而言,美国只有6个行业没有企业入围。这是两个国家产业优势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按照现价美元汇率计算,中国GDP首次跨上10万亿美元的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
  在中国迈向经济大国的进程中,制造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为117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制造业的2.6%;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3万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0.7%,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目前,中国有22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全球的地位显著提高。
  面对全球工业转型热潮以及新技术形态的挑战,苗圩指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世界各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积极抢占的制高点,而“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切入点就是抓住智能制造”。
  2、新技术冲击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表示,目前,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已经具备抓住新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名列世界前茅。从研发经费看,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3312亿元,名列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09%,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从研发队伍看,2014年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显著进步。2014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四位;发明专利申请量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26169件,其中24007件来自国内。
  2013年,世界28%的专利申请集中在“计算机”“电气机械、仪器和能源”“测量”“数字通信和医疗”等5个增长最快的技术领域,其中中国占28%,已经与发达国家比肩。
  科技活动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美、俄、捷等国科学家合作测得第三种中微子质量平方差,标志我国基础研究开始涌现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000米,标志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连续四次居世界榜首,北斗导航广泛服务于国土、测绘、交通、救灾等领域,高分二号卫星推动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卫星成功升空标志我国战略高技术研发和军民融合取得重要突破。杂交水稻百亩均产突破1000公斤,引领世界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继续保持在76%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77%;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企业参与的占76.3%,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40%,首次超过高校位居第一;企业发明专利超过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55%。
  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高铁、核电等重大技术装备走向世界,华为、中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创新型企业兴起,标志着企业创新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新技术正在改造和重构经济与商业。这股新技术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工业4.0、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节能、航天、军工等等。
  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一系列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面临着全新竞争、彻底改造甚至全面颠覆。
(责任编辑:UF047)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未来发展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中国未来发展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独立报》评论,中共十九大是人们了解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正如五年前,中共十八大向外界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即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过去五年中,中国发展方向的转变得以见证,相关政策得以成功落实。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致力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近年来,中国曾多次重申全球化的重要性,并为世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目前,中国正由出口和基础设施为主导的经济体向扩大服务业及提升人性化工作条件方向转型。对此,中共十九大有望进一步指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国际媒体乐见中国对经济改革力度、国企市场化转型及经济开放度等议题作出政策性决定。
.城市化进程未来二十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0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仍将扮演核心角色,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农转非,更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口集群和都市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将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中心城镇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县和城镇的居民消费升级将创造未来创业的重要机会,以地级市的为核心落地于各城镇的连锁服务商业模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2.全球化与中国崛起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未来二十年,中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验将更有影响力和案例价值,未来的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全球化,或者说,中国崛起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贸易摩擦,汇率问题,资源争夺,金融安全,局部军备竞赛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困扰。3.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凸显和强化未来二十年,随着资本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资本将在中国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地下金融的漂白,民间投资规模的增大,民间资本的壮大是未来二十年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将迅速形成规模惊人的民间金融财团,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这股力量与国家资本一道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中国资本,可能在未来的20年内发动局部的金融战争,成为国际金融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4.政治更加民主,制度更加科学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政治改革将进入深水区,虽然举步维艰,但前途光明。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和稳定的考虑,县一级基层政府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同时还会象征性的搞一些部门改革,由于触及部门既得利益,改革成本高阻力大成功率低,所以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的走走形式,不会有实质进步。5.健康问题凸显,上升为社会问题未来二十年,将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国民被健康状况困扰。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院日渐忙碌。6.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在2020年前后开始展现其巨大的弊端——人口结构倒挂,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彼时,未富先老将是50后及60后的真实写照,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都将面临无力养老的尴尬局面,国家社保亏空不断加剧,很有可能国家将把退休年龄延长5至10年。老有所养这一中国古人的美好愿望可能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接受重大考验。建议大家未雨绸缪。健康问题及养老问题将让很多50后60后晚景凄凉。7.出现全球高端制造中心中国的出口加工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么一无是处,事实上加工业解决了中国很重要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中国制造的优势不断富集,配套不断完善,在“替他人做嫁衣裳”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人才,项目,管理流程。未来的20年,小商品,服装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将逐步萎缩,而在电子微电子,汽车,飞机,高速列车,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将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本,技术,人才,环境,配套,产业集群等力量的聚集,将让中国诞生几个全球顶级的高新技术及尖端产品制造中心,在芯片,消费电子产品,通讯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中国都将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并通过制造走向研发,到2030年,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入全球前列。并将彻底改变初级加工的产业结构。未来20年,中国的制造业将全球领先。8.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中国的电子商务由于有大量外贸企业的支撑,发展很是迅速,如今,内贸外贸都更加依赖电子商务,随着物流体系及金融配套的完善,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发展迅猛,并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电子商务领域将越发热闹,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给中国的零售业及商超等业态带来巨大影响,传统商超所扮演的终端角色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百货商超的功能将逐步由产品销售转化为产品体验和客户服务终端,而产品的销售将主要由互联网来完成。9.中产阶级的话语权有所增加这个很好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产阶级在西方可能将走向没落,但在中国,中产阶级还将处于上升阶段,毕竟菱形结构的社会更加易于管理,人们幸福指数也更高。代表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价值观会有新一轮的普及,追求品味,讲情调,重视感官享受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还将继续,并且,中产阶级会成为最幸福的一个阶层。随着人数和队伍的壮大,他们将持续加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由于追求稳定不思进取,他们的危机也将日益凸显——国家肯定优先考虑特权阶级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至于中产阶级,没有多少人会关心他们。10.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更加个性化和个体化这个毋庸置疑,消费文化还会一如既往的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的追求将更显多元化,主流价值观则是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文化,一切的艺术作品,强调个性个人的,都将流行,未来二十年的文化主流是个性表达和个人实现。社会表现出对个人的更多宽容,比如对性取向,个人嗜好,行为艺术等,在未来的二十年,有一种强烈的反歧视风潮出现,核心不是女权主义,而是反对针对少数派的歧视。女权主义在中国没有市场,因为中国女人非常聪明,女权主义的胜利对女人并没有利益上的好处,女权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女性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的,美国女人普遍讨厌男人对自己横加干涉指手画脚,因为美国女人普遍拒绝依附于男人,经济的独立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让美国女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女权主义也被普遍接受。但是,很多中国女人并不打算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不愿意自我经济独立,所以她们将继续成为有钱男人的附庸和玩物,享受不劳而获的生活,一旦搞女权主义,她们就得放弃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还有少数中国女人正在凭借自身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她们不需要谈女权,因为她们是独立的,不是男人的附庸。 11.环境极端恶化中国环境破坏之严重,可能远非我们可以想象。年复一年的极端天气,西南的大面积干旱和夏季的毁灭性洪水,都是明证。北方荒漠化,全国性洁净水资源枯竭,固态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将成为严峻挑战。走出困境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增加环境指标在各级官员考核的权重,甚至一票否决,但是,执行此项措施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环保数据造假泛滥成灾,而环境问题仍旧日趋严重。中国老百姓以及所有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族儿女们,将共同承受环境破坏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种种痛苦和折磨,包括恶劣天气,极端气候,特殊疾病,不孕不育,不干净的水和食物,空气污染等等。12.资源的价格保持稳定,相对价格将下降随着全球对洁净能源的研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替代品纷至沓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传统资源的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并可能出现价格下降,全球石油价格在未来15年内将出现下降趋势,煤可能在30年内退出历史舞台,金属的替代品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金属不是指贵金属和稀有金属),价格也将下降。唯一价格可能上升的是医药原料,尤其是基因类药物的生产原料。未来10年内,人类将研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药物,这将是医学界最具革命意义的消息,从此,人类的疾病治疗将进入基因时代,个性化的精准的治疗方案得以成为现实。传统药物也将加速升级,药物或许彻底摒弃副作用。因此,基因药物原料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将使其价格不断走高。13.物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策红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