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交电商平台有哪些这么多,哪不错?

注册 | 登录
电商观察者,灵魂吐槽师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导读:不得不说,“网红经济”这个话题最近实在是火。本文将从“网红经济”的现状来看,起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红经济”对于社会化电商的发展有什么参考价值和意义,具体讲述社交电商品牌如何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笔者认识一个90后的高颜值妹子,家里是做传统的服装批发生意的,经营多年,有稳定的的货源和客源,整体经营情况一直稳中有盈利。有天,妹子跟我聊天时表示想创业,但不想走父母的老路子,“现在那么多网红都开淘宝、做微商,生意好的不得了。你看我有资金、有货源,还有颜值,能不能也把自己炒成网红?这样我就不用每天待在市场里,只要穿的美美的、摆摆pose、发发照片就能卖货赚钱。”
一、野蛮生长的“网红经济”
“网红”一定是2015年最火的一个词和一类群体。她们大多有着堪比“撞脸连连看”一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容貌,每天似乎除了逛街、自拍、晒名牌似乎无所事事。无论网友如何吐槽着“网红整容标配”、“炫富拜金”,网红们依旧过着大多数年轻女孩所羡慕的“白富美”的生活,从妆容发型到服饰搭配,无一不是年轻女孩关注并模仿的对象。
于是,“网红经济”应运而生,有人将“网红经济”的核心形容为——点击这个链接,你就能成为我!
2015年女装C店销售排行前10中,有5家网红店铺(图片来自腾讯娱乐)
去年8月,淘宝在上海举办过一场“网红”现象沟通会,首次系统梳理“网红经济”,并公布了官方数据:截止15年8月,淘宝平台已经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部分“网红”店铺上架新产品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比如那位但凡提到“网红经济”就不得不被拉出来作为正面教材的——“王(思聪)的女人”雪梨,90后的她凭借一家双金冠的淘宝女装C店“吸金能力”堪比范冰冰,仅8个月店铺里有评价的成交单就达到873331笔(看清楚!是有评价的成交单,实际销量远不止这个数字!),以平均客单价为220-240元计算,年收入破亿妥妥的(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范爷的年收入约1.3亿)。赚得了巨款,泡得了男神——网红才是这个时代人生巅峰的代表。
当然,以上提到的只是“网红”中一类群体,也是我们通常从狭义角度理解的“网红”:以一个年轻漂亮的时尚达人为KOL(关键意见领袖),以她的眼光和品位进行审美输出(挑款+多种形式的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粉丝后,向店铺引流。但随着“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时尚达人纷纷加入这一群体,企图瓜分这块蛋糕,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大众的兴趣点随时转移的、难以琢磨的,再铁杆的粉丝也有审美疲软的一天。这样简单粗暴的野蛮生长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很多人也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网红经济”说到底就是将品牌进行人格化、达人化塑造,再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扩大这个人格魅力效应,进而将粉丝流量变现。比如自媒体圈“第一网红”罗振宇从14年开始通过微店出售各种产品,包括4万盒“真爱特供”月饼(据说秒杀了星巴克月饼的网上销量)、75吨大米和2000多个跳蛋。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非常直观了——
网红经济=有影响力的个人(KOL)+社交媒体传播+人格化的店铺或产品
二、社交电商如何用好“网红思维”
起于社交媒体的“网红经济”被看作是社交电商趋势下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以自带粉丝流量为竞争优势的网红们,对于“以人为流量”的移动社交电商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移动社交电商时代,企业如何善用“网红思维”打好粉丝经济这把牌?
1、找准定位
对品牌进行人格化塑造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网红经济”的本质就是品牌进行人格化、达人化塑造,这个塑造可以是多方面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比如除了我们最常见到的“时尚达人”、“白富美”这样的网红形象设定,我们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出养生达人、健身达人、美容达人等各种领域的KOL。
当然,进行这个设定的前提是要对品牌、产品、目标人群,以及所选择的KOL自身的优势短板,都有比较明确的一个定位,然后有目的性、有节奏地去推进。
举个例子,前几年生鲜电商非常火爆的时候,我就有关注到一个水果电商品牌“菓盒”。前期主要通过官网、1号店等平台进行销售,15年年底开始用微商三级分销系统微巴人人店,把店开到了微信上,仅15天销售额就达到50万。为什么在一片“(生鲜电商)到处都是坑”(前顺丰优选CEO崔晓琦)的声音中,小而美的菓盒依旧活得很好?
首先,菓盒给自己的市场定位就非常明确——“中高端水果的采购、销售、配送”,这决定了它所面向的人群和市场。会通过网络、微信渠道购买中高端水果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一般来说是经济能力较强+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购物需求+追求健康、有品质的生活的人群。
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到这一类人群?
我们认为,人和组织不容易建立感情,人和人更容易建立感情。企业要与消费者建立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个人格化的品牌。菓盒正是如此,将品牌人格化、人格标签化。
所有菓盒的客户和分销商都知道菓盒的CEO壮爷,壮爷身上有这些标签:85后、奶爸(注重安全和健康)、高知识人群(浙大毕业)、专业专注(在上海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7年)等等。这些标签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简单鲜明、让人有记忆点,再通过阐述创业初衷、品牌故事传达了“新鲜、营养、安全的高品质水果”这一品牌诉求,壮爷本身就是菓盒的人格化品牌代言人。
可以说,KOL的形象、特质就与产品和品牌给人带来的感觉和印象息息相关。
2、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将品牌进行人格化塑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人会因此记住你、甚至成为你的粉丝,但这还不足以构成刺激他们购买的动力。再加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连鹅都能成为网红的信息爆炸时代,受众的兴趣点分布广、迁移快,粉丝的忠诚度也不是持久保鲜的。
如何能持续为粉丝热情加温、并将其转化为购买力?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粉丝谈一场持久的精神恋爱是非常重要的。网红经济中,KOL本身就是品牌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粉丝选择你推荐或销售的产品,是因为喜欢你、认可你、相信你,粉丝所选择的并不是简单的产品本身,而是通过你塑造的形象、输出的内容,传递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微博上有个著名的独立高跟鞋品牌“高跟鞋73小时”,每双鞋子的平均售价在1000元以上,即使在商场专柜,这个价格也不算便宜,更何况是在我们通常认为去“淘便宜”的淘宝。但这家店铺经常新品上架不到1小时,就被粉丝抢到断码。
店主“赵小姐失眠中”赵若虹的前主持人、演员、出版人等身份决定了她具有较强的话题性、内容输出能力和粉丝运营能力。除了分享店铺的更新动态,她在微博当中更多的是通过时尚、美食、健身等元素,塑造一个精致、乐观、温暖、有情调的“名媛”形象,而她的粉丝大多认可并羡慕她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套用一句网络用于来说就是“姐买的不是鞋子,而是情怀,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在进行内容输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贵在坚持
坚持输出自己,其实就是坚持输出你的品牌和产品。
( 2)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比如赵小姐的粉丝大多是有着少女情怀、小资情调的都市白领,向这类人群输出内容就要注意有格调、有情怀;菓盒的粉丝很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妈妈,关注食品安全、育儿健康等,进行内容传播时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传播。
(3)新鲜感、刺激点
在人格化品牌中,对KOL的消耗较大。因此在运营过程中,KOL需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与用户一起成长,持续get到用户的G点,而不是进行刻板化的内容输出。
最著名的代表:papi酱通过“紧抓热点+强内容输出”不到半年迅速窜红
(4)多平台化运营
粉丝在哪里,你就在哪里。除了微信、微博等平台,根据粉丝的分布特点,选择不同的渠道、平台进行内容输出,比如粉丝群体比较年轻、逗逼,就可以选择小咖秀、秒拍这样的一些平台与粉丝互动。
3、注重粉丝运营,用户体验
网红店铺与一般店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网红和粉丝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既可以作为某一方面的偶像、导师,也可以亲切得像是身边的朋友、邻居。而我们知道:越强、越深入的关系,对营销的需求就越低。
网红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从而建立起信任感、亲切感,除了能不断提升客户粘性,还能在互动过程中更清楚地明白客户需要什么,进而能够优化产品、服务。像现在很多网红店铺在上新前还要经过:选款→粉丝互动(有兴趣的人留言或点赞)→预售等步骤,让粉丝(客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来,实现精准生产和销售。
当然了,这个方法也不是只适用于服饰鞋包这样的产品,对于一些稀缺性的、差异化的产品也是非常适合的。比如菓盒人人店是卖水果的,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品种,他们还会不断去全国、全球各地寻找各种美味的水果,并将寻找的过程以朋友圈图文的形式进行直播,获得与粉丝、客户良好互动的同时,再根据客户的意向来决定是否要订货、订多少货。
总结来说就是:通过连接和互动,增加客户的购买频次;通过信任和加强关系,可以使客单价不断提升;通过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可以延长客户的生命周期。
对于“网红经济”,看好的很多,唱衰的也有很多。我在这儿也不多做评价,只是对任何一个新兴事物都要抱着学习、钻研的态度,它为什么能兴起,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网红经济基于一种社交关系,为企业(尤其是依托社交电商平台的企业)提供了很多品牌塑造、运营推广等方面的新思路,大家不妨以更开放的眼光和心态学习和参考,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本文由 @江左没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135赞已赞 | 15
电商观察者,灵魂吐槽师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5个回答17人关注
19个回答20人关注
14个回答17人关注
14个回答20人关注
50个回答218人关注
19个回答19人关注社交电商,究竟是坑还是零售新趋势?
『变革家消费投资内参』
随着新零售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社交电商和无人商店等被称为新零售的趋势之一,一时间不管是创投领域还是零售领域,都在聊着研究着,或者投资着。今天我想聊的是关于社交电商的话题。社交电商究竟是个坑还是零售的新趋势?
社交电商和微商是不是一回事?
区分这两个玩法很有必要,否则就无法来理清社交电商的事情,也无法理清社交电商、微商和传销的关系。
微商这个词几乎几乎和它诞生的火箭蔓延和爆发速度一样,也迅速让人们对这个词的好感保持了距离。
无论是从最早的保健品、面膜和女性日化产品等,微商的模式曾经让很多产品和品类成为现象级,像曾经在微商面膜界成为传奇的思埠集团,也在微商模式完成了极大的财富积累和代理商积累后,迅速进行了洗白和从良,按照正统化妆品的玩法让自己成功上岸。
哪怕是像前不久崩盘的摩能集团,它也是将女性私处护理这样的小品类在短短几年内,用微商做成了现象级,冲到啦过百亿的销售额。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在微商领域很适用。
从微商的逻辑看,本质就是在变现各个节点式的个人粉丝,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个体户,都成为一个小B,成为一个贡献自己身边粉丝“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等小渠道,让产品和品牌的渠道打散在千千万万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如果抛开产品而言,就本质上来说,社交电商和微商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都是在利用各个节点型人物的社交圈和人脉圈,进行商业零售,这在现有的背景下,是可成立的。关于现在的零售和用户购物行为变化的背景,后面再展开分析。
但是,为什么微商很多时候做着做着就成了传销了呢?社交电商会不会也早上这条路呢?
微商之所以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分析出来。
第一,微商变味,甚至走上传销,基本上都是以微商作为主力渠道,产品品牌单一,只有一个品牌,甚至只有一个单品,而这个单品的消费频次又不高,产品的性价比并没有因为微商渠道的扁平,而呈现出的高性价比。
这往往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类产品往往都存货在了渠道中,品牌商压货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再压货给自己的下线,层层往下压货,但是在真正消费的终端客户那里,却远远没有那么大的销量,甚至没有销量。
因为大家的利益着眼点已经不是通过卖出货去赚取差价利润,而是通过发展线下代理来吃返佣,所以进入恶性循环。
第二,传统微商基本的利益逻辑,都是在估计代理人发展更多的线下,代理人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发展下级代理的多少,通过不同的代理层级之间的折扣差价以及代理压货的提成,获取最大的利益。
至于下级代理商是否能够将产品卖出去给实际使用的消费者,他们毫不关心。这种逻辑下必然导致不断地拉人头发展代理,而不是聚焦在如何卖出产品。
第三,传统微商对产品毫无敬畏感。无数的微商产品之所以被人们吐槽痛骂,核心是产品真的太烂了。
很多产品都是根据对市场热点的追逐,迅速策划一个爆品,然后由工厂进行代工生产,而且由于微商中普遍的价格敏感型使得大量的微商想办法把产品做得价格很低,压缩产品质量,很多产品往往都是三个月的寿命。
完了后迅速在策划一个新的爆品,不断地追热点,像什么减肥裤、瘦身茶、美白面膜、闪电祛斑等等。
这样的毫无敬畏感的做法,必然导致市场的无情淘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痛恨很多无底线微商的原因。
第四,传统微商产品单一,无法让自己的客户有更多的复购,只能让下级代理商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所以传统微商的客户不是终极的消费者,而是各个层级的代理商。这种钱变货、货屯渠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社交电商则完全不同
第一,社交电商首先其本质有着不同。它首先是零售的属性,而微商只能勉强算作渠道的属性。零售的属性决定了它的SKU(单品种类)足够多,以用户的终极消费为核心进行选品,以抢夺现有的零售的存量用户为主。
换句话说,目前的社交电商平台,比如微店、有赞、云集等,其平台上的品类都是大众的零售产品,都是品牌性产品或者小众类品牌产品。
这些平台上的消费者其实是从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蜜芽等综合电商平台或者海淘平台分流过来的。
这些消费者受身边节点性人物的影响(可能是亲戚朋友或者同事的朋友圈推荐),在他们的社交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而且由于有社交信任的背书,很容易在零售中形成复购,甚至形成一定的购物习惯。
第二,社交电商的运作逻辑首先是零售的逻辑,其次才是社交的逻辑。社交电商中首先是要有好的产品,好的爆品,有性价比好的东西,没有这种前提社交就不能实现变现的商业功能。
所以,这种基于零售的选品逻辑、运营逻辑,才能让社交电商进入到良性中。
第三,社交电商极大的扩展了原有的基于单个个体的微商逻辑,它让节点性的人和组织,在社交电商中,成为以粉丝和用户为核心的扩展逻辑。
新参与者入场社交电商
现在的社交电商,已远远不止是个人性质的参与者,而是大量的具有自有粉丝和用户的组织和个人也参与其中。
比如自媒体的电商,就是让个体中的大粉丝军团加入了这个行列,而且目前看,对于用于大量粉丝的自媒体来说,电商是其变现的主要方式。
此外,像拥有大量用户的公司组织也参与了其中。比如银行,像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等,这些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巨量的用户,而且是高质量的用户,在现有基础上延展电商业务,是其非常自然而有效的方式。
而且由于彼此业务是属于界限明显的异业接入,使得彼此之间还能有很多互动,比如有的银行在推出一些好产品或者爆品的时候,就会针对当月账户有多少万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折扣,甚至是白菜价式的价格
这样既让用户得到了实惠,又能够促动其他业务,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异业复购。
除了银行,像中国移动这种有巨大用户量的组织也纷纷涉足电商;像顺丰这样的物流巨头,再拥有自己的庞大用户群体基础上,通过内容电商进行接入,也是做得像模像样。
所以,如今的社交电商早已是脱离了人们对于微商层面的了解,而是基于各种已有粉丝基础的节点人和组织进行电商的变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社交电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所接受。
那么为什么社交电商在如今的环境下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状态?这种趋势又表现为哪些特点?
这其实和目前的人们的消费行为特点、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的变化等是密切相关的。
社交电商推荐信息内容化、流量场景碎片化、推广渠道媒体化、用户管理大数据化,在渠道深度、品类广度和流通速度上相比传统电商都具有独特优势。依托社交关系发展的社交电商,提升了消费者对线上购物路径的信任度。
相较于人们都努力的在零售渠道下沉力度,社交电商其实下沉的更加彻底,社交电商渠道下沉,更加聚焦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在商品方面,社交电商和集中式电商平台(京东、淘宝、天猫等)相比,小众差异化的商品脱颖而出,在大平台上无法突破销量的小众产品反而在社交电商表现不差,因为社交关系下人群根据偏好自然聚类,利于小众偏好扩散。
同时,用户对优质跨境商品的需求在持续增长,你在自己朋友圈中不断看到代购朋友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侧面印证,特别是化妆品、服饰箱包和进口食品。
对社交电商平台来说,其展现的核心已经不再是集中式大电商平台的位置和地段了,区别于货架式商品展示,更多以体验、测评类优质内容进行传播,内容导购和内容营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能准确激活用户社交行为;从上游的商品采购,到下游的终端用户交付,供应链全链条的保障能力使不同平台的购物体验产生差异,也是社交电商未来竞争中形成壁垒的核心要素。
比如像目前已经度过A轮融资的云集微店,走的是重型模式,整个平台的产品全部由平台进行集中选品、采购和仓储配送、售后,各个小店主只负责销售和开新店即可。
有赞和微店这种轻型模式,主要是把前段做到极致,让平台的微电商参与者能够在这个平台工具上用的爽,但是货品的供应链不参与,全部由平台的供应商自己负责,平台做一定的审核和监管。
但从长远看,我认为供应链将会非常考验社交电商的核心竞争能力。
科方共享计划首期设立了三个有限合伙,每个有限合伙投资一个项目,首期三个有限合伙两周内已经完毕。这充分说明了股权投资人对这一模式的认可。
目前科方共享计划第二期已开始募集,依然是3个有限合伙。
股权投资不单单是一种个人的资产配置方式,它对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商业、理解趋势、理解世界都是最佳路径之一。
股权投资的乐趣不仅仅在于和风险赛跑,更在于和自己的见识赛跑和未来赛跑,让自己在投资和创业中获得风险投资收益之外的更大收益。
人多力量大,在相信专业力量的同时,也请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相信每个人经验的力量。
欢迎所有对『科方共享计划』感兴趣的投资人参与到这次新模式变革中来,共同学习,共同投资。想了解科方共享计划二期有限合伙详情,请关注我们。
变革家公众号丨变革家网(biangejiawang)丨微博@变革家网
合作、转载联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很多有些品味的小白领们都想开个蛋糕店。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既能体现逼格,行业
 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美图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最近被媒体们
今日搜狐热点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要独霸?那社交电商岂不是机会来啦!
风暴来临前夕,总会迎带来一些风吹草动。“视听证”,经微信推出封杀令后新出一新名词,近日,微信官方发出公告要进一步升级外链管理规则,提出“外部链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等法定证照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传播含有视听节目的内容。”
所以,接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款产品受到影响,包括快手、微博(视频)、抖音、梨视频、秒拍、映客、花椒、美拍、西瓜、火山、百度好看、360快视频、秒拍波波视频等。换句话说,除腾讯自身产品外,大部分视频公司,都将因此遭受腾讯“封杀”。
在监管部门尚无明确指令的情况下,微信为何封杀外链app?
其实就在发布“封杀”公告前一天,腾讯总裁刘炽平在Q1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特意提到公司将大力投资近期重新上线的微视频平台微视,并称微视的使命就是向腾讯的社交App和浏览器App推送微视频。不难看出,腾讯重启“微视”的决心。
如今,腾讯确实一视同仁,为了微视,以视听证为名直接一纸禁令”封杀“一切可能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短视频产品。不知腾讯在发布公告时是否还记得“成为一家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愿景。
大名鼎鼎的“社交大佬”腾讯估计忘记了自己的愿景,“社交大佬”已经不想再去“社交”了,似乎独霸天下更是符合它的发展趋势,就像现在多平台电商一样,都希望自己唯一化。
不过庆幸的是,社交和电商的结合,成就了不少电商人的梦!
就在过去的四月,就不断有社交电商平台融资、IPO的消息传出:先是以拼团模式起家的行业现象级产品——拼多多完成30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再是社交电商服务商有赞正式完成在香港借壳上市;接着以分销模式为主的社交电商平台云集获得1.2亿美元B轮融资。
而这些融资企业背后的金主除了红杉资本、鼎晖投资等知名机构之外,还包括大名鼎鼎的“社交大佬”腾讯。
我们知道,早些年阿里就对社交电商垂涎三尺,但最终因为基因不匹配不得已放弃。
但本身就有社交基因的腾讯却一直对电商不死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腾讯试水了不少领域,甚至启动了“流量+资本”的开放合作模式。
事实证明,社交与电商的融合正趋于成熟。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在微信的生态里,拼多多以廉价商品拼团的形式切中了大量传统非网购型用户;另一方面,云集又以中心化品质供应链助力店主进行熟人推荐式销售,切中了网购用户的隐性消费需求。
这正是社交电商的前景所在:过去,是以阿里为代表的品牌型流量为主导,商家只能通过一个平台打造自己的流量中心来销售自家产品,只能靠用户有了特定需求后,才主动搜索找到商家产品。
但是,现在社交流量更能主动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甚至能通过社交了解用户在某些特定场景的需求,从而去激发用户的非主动型消费,也就是没有想过但也会去买。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不同于过去以流量带来用户,社交电商做到了以用户带来用户。
就像拼多多、云集,包括早期的社交电商玩家小红书,就是依靠用户“口口相传”形成了“裂变式”传播,以极低的成本带动新用户增长。
听到这,你可能会疑惑,既然社交流量具备如此多的好处和优势,为什么社交电商直到现在才具备风口的属性呢?那么如今社交电商的前景究竟有多好呢?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在《2018中国社交电商消费升级白皮书》中就指出,预估到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总体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社交流量红利依旧能促使中国市场产生下一个新的巨头。
那么,面对这个万亿市场,我们的中小企业又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从现有社交电商各大玩法,探索最适合自家企业的社交电商模式。
就目前而言,有六种主要模式:
第一,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等为代表的B2B2C类平台分销模式;
第二,以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等为代表的平台“拼团”模式;
第三,以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为代表的“平台+达人分享“模式;
第四,以有赞、点点客、微盟等为代表的服务商类工具模式;
第五,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内容导购类平台模式;
有时候想,当我们了解社交电商的奥秘,尝到社交流量的甜头,才会更加明白,未来,无论是自给自足的社交电商,还是“社交+平台”模式,彼此之间的竞争其实不一定是同品类之类的竞争,而是同一个社交链之间的竞争。
为什么呢?
因为拥有社交链,用户自然会围着你转,这就促使你要在产品、服务上更全面地满足用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社交电商这变化,连VC们都懵逼了
社交电商这变化,连VC们都懵逼了
过去的2016年,创投圈有些寡淡。创业者挣扎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耳边却是投资人的念叨:半年来一个好项目都没看到,钱都花不出去。炙手可热的直播、网红电商,风口的共享经济都没能让资本兴奋太久,这些商业老狼们早意识到,智能手机出货量数字滞涨明显,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增长值在变小。不过,疲软境地下,电商在内容创业热浪的刺激下却等到了冲锋“号角”。《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提出,“电子商务全面融入、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经济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的发展目标,确立“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上零售总额10万亿元、相关从业者5000万人”的三大发展指标。而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三五”期间移动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环境预测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市场规模已超千亿,预计未来仍将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越3500亿元。有人说这是传统零售第二春,另一部分则说这是电商进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无论如何,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空间无疑是针强心剂,让所有人再次嗅到了新商机。「又变脸了,资本居然不再是主角」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开启了一条独特的增长之路:创立—融资—扩张—再融资,这条循环的链条中,VC(风险投资)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如今,颜色不够用的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甚至造成了“新困扰”,可以想象它离“过气”已不远,而新入局的共享充电宝凭种子轮的BP就融到了B轮。眼看高楼起,宴宾客,高楼塌,创业神话的泡沫越来越大,有人戏称那是魔幻主义VC界的“杰作”。不过,一直在“捕/造“风口的VC们这次终于在电商领域看到了“旧日”新火种:社交电商。社交电商这个概念,在蘑菇街美丽说之后已经沉寂很久,但2016年却再次成为资本新宠。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强势的金主。一反高冷姿态,主动“投怀送抱:表示“求带玩”。因为现阶段的社交电商投资热,不是资本用钱烧出来的,而是那些创业者淌出血路之后,资本追上去“锦上添花”。前日高攀不起,昨日爱理不理,如今穷追不舍。只是3年时间,社交电商创投圈就演绎了三生三世世间百态。在过去两年多时间,IDG中国、红杉资本中国、软银中国资本、纪源资本、险峰长青、天图资本、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等中国一线投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社交电商、新零售赛道。中鼎创投、凯欣资本这些早早就投中了三分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零售社交电商领域共有26起融资事件。从融资轮次来看,社交电商的A轮占比相对较大,初创早期项目已经很难进入投资人视野。其中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电商更受资本青睐:生鲜、母婴、三农、跨境进口领域的投资率一直很高,易果生鲜、宝宝树、和茶网、达令、扫货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完成了最新占位,垂直电商也从最初的“卖吆喝”进入拼品质、拼服务、拼供应链、拼仓储物流布局等的新阶段。「网红?NO!普通人才是最好的商业载体」那些在互联网圈摸爬打滚的多年的电商老手们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去中心化的,推广成本的增加使得品牌商们的利润空间有限,只有改变玩法,才有可能破局重生。事实也的确如此,《2016移动社交电商行业数据报告》数据显示,超过70%的用户愿意在社交网络分享购物情况;超过60%的用户受到好友推荐、社交分享的影响而有过购买行为;食品、服饰、家居是社交电商消费者最爱分享的三大品类;平图案、秒杀、砍价是最受用户喜爱的移动社交购买方式。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分享、价格优势、优良的商品和服务体验,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传统电商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卖家经营成本的上涨,消费者购物需求入口的改变都开始倒逼电商业态寻求新的突破口。线上线下的商家们终于达成了共识:忘记那条线,打通线上线下,让高度信息化的数据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流动,线下人群数据化,线上线下同时引流。”互掐“了多年,在移动化浪潮下,“多年冤家终成眷属”,双方选择了”彼此融合,共同升级”。传统零售需要借助互联网力量“上线”,后电商时代线上电商需要落地,社交是最好的供需连接器,社交电商正好踩准了节点。“拥有'线下载体的新零售'是'开往春天的列车'。刘星表示:电商并非已成往事,新一代电商还会带来风雨;新零售就是新业态、新人群、新品牌、新技术的结合。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如是说到。其实,在流量红利的低谷期,社交电商也好,网红电商也罢,都是流量池里的“鲶鱼”,成功搅动了各方参与者。网红看似只是花式导购,实则是新零售的前沿探索,在社交网络、电商、粉丝经济之间进行边界突破,形成了去中心化、人格化、个性化、社群化的独特商业形态。网红依附于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成为这一生态中的人本载体。蘑菇街、有赞到现在的云集微店, 社交电商在供应链管理上一直在下沉,除了通过社交流量大幅降低前端成本外,后端配套的中央物流、仓储、运营服务。都沉下去之后,参与的人也能下沉了,普通人也开始利用社交电商创业,人本载体从网红变成了普通人。「有赞之后,下一个创变者已至」电商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穿什么样的外衣便是怎样的气质。不管是移动电商、网红电商、还是社交电商,最终落脚点是电商,即使靠优化流量获取,用户差异化运营有了立足之地,前台包装故事的套路最后还是得回归电商后端硬实力的比拼:供应链够不够强、品质是不是足够优、价格够不够实在、配送是否及时、客服售后是不是跟得上,这些才是衡量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准。成立6年的有赞,2017年3月以41亿港币的市值在香港借壳上市了,创始人白鸦成了移动社交电商领域的第一个最大受益者。有赞算是第三方移动电商服务平台的行业标杆,与口袋购物等玩家均属于移动社交电商领域的第一波弄潮儿。4.26日,在是狮享家基金大头club“变现大于天”的内部分享会上,白鸦直言:过去两年,未来三年,现有电商估计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了,因为流量被垄断了。“还有变数的是未来电商。消费升级趋势下,因分享带来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围绕着一群人做生意成为新的模式。”换句话说,那些自带流量的人,天生就是赢家。社交电商,虽然前端自带流量,但后端货源短缺,团队懂吆喝,但不懂卖货是通病。想在移动平台上实现轻松卖货必须要解决货源渠道、选品、运营、品控、客服维护等一系列问题。相比有赞到位的前端服务,云集微店底盘更重,下沉更彻底,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重新组织和改造,逐步探索实现供应链流程、消费体验、获客方式与用户价值的最优化。社交传播路径下,云集微店渠道商、广告商身份二合一,未来也会承担起导演者的角色,不是真正生产商品,而是反向倒逼生产商,实现帮消费者精选商品,到帮消费者包销定制,打造制造零售业供应链。两头都很买账。一个熟悉的人透露,想入驻云集微店的品牌商挤破了头。而在销量上,刚刚过去的5月16日,12小时平台交易额实现了破亿。在云集成立之初,想要卖上一个亿,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做到,社交零售的势能正在引爆。与此同时,社交电商市场开始逐步走出混乱的暗雾期,规范化被提上议程。精选SKU,引入SGS第三方检测机构,严控质量检测环节。两年的时间,很多课都在补上,传统电商受限于自身模式无法克服的问题,也在补上。“就那么点人看货,几百万个SKU都是正品?不可能!”一位传统电商的卖家自己都笑了。这也是云集创始人肖尚略坚持只做2000个SKU的逻辑。“我管不了太多,我希望个个是有保障的精品。”云集微店享受了低成本社交流量的红利,也在承受“品质曲线”落差下的遗留问题。顺应国内消费者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消费需求,好奇云集微店的人、踊跃追捧的人、不理解的人、同样都很多。但至少,怀疑者在减少,同行者在增多。去年此时,云集微店门可罗雀。2周年庆时,明星云集送祝福,全球品牌来参展。最容易让不同意见者达成共识的,是时间带来的变化。与创投圈资方的心情一样,这变化有点快。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社交电商app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