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题整改方案模板求解

当前位置:&>&
2017注册会计师《审计》答疑精华:审计程序(2)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当中,大家都学习的怎么样了呢?考生在看教材或做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答疑板中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东奥的老师也会及时答复你的问题,新一轮备考战役打响,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顺利的进行CPA学习,东奥小编特从答疑板中精选出一些常见问题及回答,希望能给大家增添助力。  东奥答疑介绍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的更有效的备考,东奥小编为大家整理答疑板中精华答疑,让您轻松通过2017  ① 购买东奥正版图书将免费赠送24小时内答疑服务②购买东奥超值特惠班,我们将保证在24小时内解答您的疑问;③购买精品保障班,我们将保证在9小时内解答您的疑问;④购买通关无忧班,我们将保证4小时内解答您的疑问。我们拥有专业的答疑老师为您及时解决疑问。给您最专业的回答,最细心的帮助。  【问题】实施新的审计程序、追加审计程序和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的区别?  【回答】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意思是,比如原来实施检查程序不适用,那么更换为更为合适的审计程序,如函证,这是实施新的程序。  追加审计程序意思是,比如原来实施检查程序发现有效果,但是效果还达不到我的预期,所以我们把函证程序也加上了的,两个程序一起做,这就是追加程序。  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说的是扩大范围,比如原来实施检查程序检查了100笔账面记录,发现达不到我的预期,所以就又检查了100笔,这就是扩大了审计程序的范围。  我们在努力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及时复习巩固,查看  (本文是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会计云课堂APP
东奥会计在线微信
责任编辑:高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donga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14 号——关键审计事项 -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14 号——关键审计事项
&&&&来源:中注协
[摘要]新审计报告准则已于日起全面实施,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运用新审计报告准则,解决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实务问题,我会制定了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4号、第15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新审计报告准则已于日起全面实施,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运用新审计报告准则,解决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实务问题,我会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4号——关键审计事项》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5号——其他信息》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现予印发,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14 号——关键审计事项  2016 年 12 月,财政部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要求在上市实体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本问题解答旨在针对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用于申报上市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以下简称
IPO 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如何实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作出进一步明确和指引。  问:注册会计师在对 IPO 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如何确定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  答:注册会计师在对 IPO 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  (一)报告期内各期均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  在针对 IPO 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其报告期内各期均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  就过渡期而言,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主体全面实施新审计报告相关准则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7〕 19 号)规定:对于 IPO
公司,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自 2018 年 1 月 1日起实施新审计报告相关准则,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期间为 2017年及其以后的会计期间,2017
年以前的会计期间自愿适用。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在 2017
年以前的会计期间自愿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则应当从自愿适用的期间及其之后的期间全面执行新审计报告准则中针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作出的规定。例如,如果 IPO
申报期为 、2017 年度及 2018 年 1-3 月期间,则 2017 年度和 2018 年 1-3
月均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及新审计报告准则中针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其他规定,对于 2015 年度、2016
年度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自愿采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如果注册会计师针对2015 年度、2016 年度自愿采用关键审
事项准则,则需要同时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及新审计报告准则中针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其他规定。  (二)各期分别确定关键审计事项,但可以多期合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  在 IPO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各期分别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描述关键审计事项时,可以将报告期内两期或多期均出现的同一关键审计事项合并列示,标明该关键审计事项适用的具体期间,以减少重复。  (三)各期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的披露应视各期实际情况而定  对于如何描述不同期间的关键审计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应用指南》第44
段规定:将某事项直接联系到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也可能有助于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过于标准化和有用性降低的可能性。例如,由于某行业的特定情况或财务报告的复杂程度,某些事项可能对于该行业的多个实体普遍构成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在描述为何认为该事项是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时,应注意强调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方面(例如,影响本期财务报表中作出的判断的情形),以使这种描述对预期使用者而言更为相关。这对于描述某一在多个期间重复发生的关键审计事项而言也可能是重要的。  针对不同期间的同一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 在某一特定期间所采取的审计应对措施可能受被审
单位具体情况、经济状况、行业发展、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程序不可预测性的考虑(例如,调整审计程序的时间、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等)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期采取的审计应对措施不尽相同,相应地,对这些审计应对措施的描述也可能有所不同。在各期描述关键审计事项时,需要体现出各期不同的地方。例如,注册会计师将存货估值作为多个期间的关键审计事项,但各期的应对措施因存货种类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则在描述应对措施时,应展现不同期间应对措施的不同。同时,描述时应注意避免重复,例如,可以把各期间相同的审计应对措施统一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补充说明报告期内各期间所实施的不同的审计应对措施;也可以在首期完整描述各期均实施的审计应对措施,而在报告期的其余期间仅描述该期间追加的审计应对措施,并将实施的其他相同审计应对措施索引至首次描述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仅与特定期间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的披露  关键审计事项也可能仅与报告期内的某一个或多个特定期间相关,而非与报告期内的所有期间都相关。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将被审计单位某一年度的某个重大并购事项确定为收购当期的关键审计事项。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中明确该关键审计事项所涉及的具体报告期间。    更多准则内容请下载附件查看↓
责任编辑:柒槿年
2018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网络辅导课程
基础进阶班①
先修基础&再修系统&谨遵大纲&突出重点
精准提分班②
深入学科&疑难分类&精准讲解&极速提分
冲线点睛班③
冲刺分析&识别陷阱&直击考点&考试通关
模考训练营④不可单独购买(购优惠课程免费获赠)
基础练习+强化练习+模拟试题
优惠一(①+②+③+④)
优惠二(①+②+③+④+冲线(面授))
优惠三(①+②+③+④)两年有效
优惠四(②+③+④)
专业阶段网络辅导免费试听
机考模拟训练营 全真体验机考环境
财务成本管理 100元
经济法100元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100元
现在购买网络优惠套餐即可免费获赠对应科目机考模拟训练营全套题库,
培训网项目
7x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400-650-059018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要求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要求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经营管理者》2013年29期
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寿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蚤逐渐淆多,建设项目大格上马,高校内部旧的审计架构,越来越难以适应祈的审计雷要。当前,高校市计职能流于形式、审计人员产重不足、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普遥存在,致使高校板导人经济犯界问盈大格增长,而且犯界数撅巨大。为此,必须加大改进高校审计工作力度,保持高校审计工作机构独立性、人员专业化、职能法定化,以有效防止高校经济犯界,雄护高校的正常、纯洁办学秋序。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39.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李君;;[J];学理论;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莉娅;;[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张云涛;;[J];文教资料;2011年10期
陈齐;;[J];湘潮(下半月);2011年12期
马广军;;[J];西部财会;2013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羊建国;[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刘兆明;许志宝;俞定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潘姝;[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吕春影;[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陈华;;[J];上海企业;2006年08期
孙拉娟;[J];陕西审计;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敏;;[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2期
谢继明;胡世杰;;[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8年02期
;[J];湖北政报;1996年02期
庄淑琴,闫洪来;[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年12期
胡主健,王以恭,付强;[J];卫生经济研究;1997年07期
朱臻玉;;[J];湖北审计;1998年10期
张开菊;吴佩明;;[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刘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3期
宋尚达;;[J];煤炭经济研究;1986年12期
林哲夫;[J];财贸研究;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华光;马日波;;[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张晓瑜;;[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学文;;[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航天科工四院《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课题组;吴德永;;[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唐国生;;[A];2005年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C];2005年
钱永清;陶林;;[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黄晞;;[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张仁波;;[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黄禄保;;[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祁国凯;[N];中国审计报;2005年
赵谦德?李莹;[N];证券日报;2008年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奚雪峰;[N];人民法院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黄俊峰;[N];中国证券报;2006年
;[N];财会信报;2008年
钟燕?黎伟康
马一兵;[N];东莞日报;2008年
史全生;[N];中国审计报;2006年
徐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陈晓;[N];南方周末;2008年
长春 金融顺;[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芳;[D];复旦大学;2009年
陈太辉;[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田秋蓉;[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高军;[D];山东大学;2006年
马学斌;[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王雪;[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齐萱;[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宋华;[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曲明;[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樊慧;[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颖;[D];吉林大学;2007年
肖兵;[D];吉林大学;2004年
夏雪;[D];西南大学;2008年
任亮;[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靖卓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叶良柱;[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卢琳秉;[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陈波;[D];中南大学;2007年
陈李祥;[D];苏州大学;2007年
代莎;[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审计把脉,“摸”出了什么?-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5版:大视野
&& 往期回顾 & && &
审计把脉,“摸”出了什么?
——解读二〇一四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陈恒
《光明日报》( 日&05版)
&&&&受国务院委托,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审计工作报告,既是一份总结审计工作的成绩单,又是一份把脉经济社会发展的“体检报告”。那么,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审计工作又“摸”出了哪些毛病?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请他们对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并提供解决“良方”。
求解税收流失
&&&&2014年度审计报告以较大篇幅披露了税费收缴执法方面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征管不严造成税收流失。2013年至2014年,6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批准延期申报、缓缴、暂存过渡户等延压税款159.64亿元,其中亿元;10个省的国税部门纳税审核不严,少征37家企业税款3.18亿元;还有15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为104家企业办理税收减免5亿元。
&&&&二是发票监管不严,药品购销领域偷逃税仍较突出。抽查的65家企业虚开药品销售发票200多亿元,偷逃税60多亿元。税务机关对其中36家企业从未进行过稽查,对其他29家企业的稽查也不到位。
&&&&三是未及时足额收缴非税收入。至2014年底,中央非税收入有193.36亿元未收缴入库,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还贷准备金利息等61.34亿元,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央分成128.76亿元,中央部门资产出租出借或处置收入3.19亿元。
&&&&“当前,在财税体制改革大幕刚刚开启、各项措施蓄势待发之际,如果税收流失现象得不到制止,不仅影响了税款入库的及时性、充分性,而且更会导致一系列改革尝试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得到落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表示,通过审计发现税收征管实践中的漏洞,重视背后的制度成因,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才能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保驾护航。
地方债新趋势须理性对待
&&&&长期以来,地方债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审计报告显示,至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负偿还责任债务中,需在2015年偿还的有1.86万亿元(占17%)。重点抽查的9个省本级、9个省会城市本级和9个县,2014年底政府负偿还责任债务余额比2013年6月底增加46%;今年以来增速放缓,3月底比年初增长0.1%(县级下降3.5%),但这些地区上年综合财力呈负增长的有三分之一,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尚未发行,个别地区债务偿还出现困难。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表示,从今年的跟踪审计情况看,2013年6月底以来,政府性债务呈现两个特点:一是2014年底比2013年6月底增幅较大;二是今年3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明显放缓,县级还有所下降。
&&&&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呢?郭彩云认为,根据新预算法和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从2015年开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一些地方在2014年底之前加大了融资力度,这是前一阶段债务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随着制度约束的增强,可以预计债务增长将会得到合理控制。
&&&&审计署税收征管审计司处长雷达也指出,从审计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已初见成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偿债压力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风险防控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发挥政府债务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研究解决。”雷达强调。
推动土地收支更规范
&&&&作为此次审计报告中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的内容之一,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情况颇受关注,在审计工作报告中的篇幅也最大。
&&&&从2014年8月中旬开始的这次土地审计,共审计了29个省本级、200个市本级和709个县,重点抽查了11.81万宗土地、1万多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审计发现,土地出让收入方面,少征3664.23亿元,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1467.78亿元;支出方面,违规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7807.46亿元。此外,一些地方土地出让收支核算不够规范,有8358.75亿元滞留在财政专户或直接坐支。
&&&&郭彩云解释,这次土地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土地出让收支资金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等不够严格,由于时间跨度长(2008年至2013年)、空间跨度大(涉及29个省),累计起来问题金额和涉及土地面积就比较大。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整改效果明显。“至2015年5月底,各地盘活闲置土地2.55万公顷、闲置资金2643亿元,纠正违法用地2.4万起,处理2500多人,制定完善制度2800多项。审计已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397起。”刘家义说。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指出,从审计情况看,各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个别地方和单位土地审批、出让中不合规问题还较突出;有的地方将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存放在过渡账户,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按规定将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方面,大量土地出让收入“沉睡”在账上,没有及时发挥效益。
&&&&“希望借助此次审计,能把土地出让收支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若能比照一般公共预算的管理标准,推进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改革,那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将是一个不小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为政贵在行”,好的政策,如果在落实上打了折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专题反映了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2014年8月起,各级审计机关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按季度上报审计情况,并督促及时整改。“从今年1季度审计情况看,一些领域还存在推进不及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刘家义说。
&&&&专家指出,审计报告对“红顶中介”等组织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的情况予以揭露,有利于促进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切实保证中央重大政策落实到位,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有力的保障作用。
&&&&“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既是审计机关的新任务,又是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项工作,力求推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积极发挥审计作为政策落实‘督察员’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郭彩云说。(本报北京6月28日电&&本报记者&殷泓&王逸吟&陈恒)&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面试问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