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有那几种经济社会形态形

从曲线图看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曲线图看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
《教学考试》是由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管...|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特点_百度知道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特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上几种经济成分演变过程
1.封建自然经济特点:   (1) 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   (3) 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演变过程:   (1) 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 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3) 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 走向衰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2.洋务经济特点: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要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兴衰过程:(1)19世纪60年代,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创军事工业。以曾国藩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企业兴起,其管理以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为主。(2)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在困难,洋务运动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大批民用工业,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色彩。(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抵制列强在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际上把洋务企业放到与民族企业同等的地位,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这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兴衰过程:(1)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为主,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2) 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则乘机扩大对华侵略。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前形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4)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1931年比1914年增加33倍,到1931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占第一位。列强纷纷转嫁30年代大危机。(5)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以战养战”,加紧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6)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取得在中国的经济独霸地位。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7)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   (1)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畸形。   (2) 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3) 近代前期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兴衰过程:   (1)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 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发展。   (4) 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5) 得到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 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特点: (1) 垄断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    (2) 买办性:适应英美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    (3) 封建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4) 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5)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尤其能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演变过程:   (1) 统治地位的确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外依附英美帝国主义,对内凭借国家政权,采取强制掠夺的办法,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 恶性膨胀: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商业专卖,独占金融,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3) 进一步膨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加紧剥削人民,一面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企业、交通系统固定资产的80%,垄断钢产量的90%,还控制了全国的金融机制、交通、对外贸易等。   (4) 最终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机关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特点:  (1)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中国各革命阶级利益。 ??(2)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3)其本质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会主义的。    2、演变过程:   (1)产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并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还兴办了一些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   (2)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3)占主导地位:建国后土改完成,形成农民个体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占统治地位。   (4)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又出现了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也完成了。7.社会主义经济: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其形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演变过程:  (1)单一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形成了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年在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并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处商独资企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其余经济形式是国营经济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服务,形成竞争格局,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  (3)向市场经济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渐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向间接管理体制转变。二,近代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相互依赖、相互矛盾。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后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求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
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含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要阻碍。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阶段特征(1)近代前期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该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该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就起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起到促进其解体的作用,后来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需要,随着中国市场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两种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过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了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存在着依赖性。(3)近代后期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受到剥削、压制而日益萎缩。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但它是最革命的经济、日益改变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近代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 工业 还是很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经济结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近代有哪几个时期 标明那个年份_百度知道
中国近代有哪几个时期 标明那个年份
中国近代有哪几个时期 标明那个年份(尽量全哟)比如:旧民主主义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胜时期等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旧民主主义时期开始标志:鸦片战争结束标志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标志:五四运动结束标志: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时期1937(或开始:七七事变(或九一八事变)结束:日本投降解放战胜时期开始: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结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大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时期开始:国共第一次合作结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十年对峙开始:南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其失败维新变法1898年开始:公车上书结束:戊戌政变全是自己写的,望采纳.
采纳率:19%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下面的这些观点: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来说,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开始。所以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但中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端,并不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关系的程度,因而导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就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而主要是由于外来的侵略。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把中国推到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个社会虽然后来也产生了资产阶级,也曾有过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阶段,但是难以说它是一个完全的资 本主义社会。只是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它约略地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这样说来,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当然,国外有的历史研究者不这样看,他们把中国近代的起点上推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与西欧历史分期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国近代史的主题说成好像是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着眼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告结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整个这一时期都算作“中国近代”史呢?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是这样。这一观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荣孟源在1956年写的“关于近代史分期问题”一文,就明确表示赞同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从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见)后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现在看来,应该说得到了基本公认。但是从教学习惯上,一般还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这段历史划开,前半段作为“中国近代史”。后半段归入“中国现代史”。也就是说,只把旧民主主义阶级归入“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归入中国现代史。虽说这两个阶段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但社会性质并没有变,都应划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三)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胡绳同志于1954年在该年度《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文题目就叫《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在此以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般没有作明确的历史分期,多是“纪事本末体”,就是:以重大事件为主干,分若干章分别交待各事件的来龙去脉,评述其成败利钝和历史意义等(像范老的《中国近代史》上册基本就是这样)。这种体裁、体例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对某一特定史事的全过程有较完整的了解,但由于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为主题,从而易于忽略与此事件相联系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且不易显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自胡绳同志发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结果 ,胡绳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所谓“三个高潮说”,是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是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据此分别以每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年;二是年;三是年,多年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这个模式。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近代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以李时岳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为起点的。这篇文章是主张按照如其标题所示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旨在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不过,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李时岳同志对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数码“三”,至于“阶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赏),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四个阶梯说”。“三个阶梯”也罢,“四个阶梯”也罢,反正是突出资产阶级运动这条线索,这一点很明显,这和“三次高潮说”大不相同,是对“三次高潮说”的挑战。具体历史事件上,两者的分歧和差异主要在于:在“三次高潮说”中,没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突出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在“四个阶梯说”中,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排去了义和团运动。
封建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希望对你有帮助还有下面的这些观点: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来说,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开始。所以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但中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端,并不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关系的程度,因而导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就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而主要是由于外来的侵略。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把中国推到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个社会虽然后来也产生了资产阶级,也曾有过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阶段,但是难以说它是一个完全的资 本主义社会。只是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它约略地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这样说来,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当然,国外有的历史研究者不这样看,他们把中国近代的起点上推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与西欧历史分期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国近代史的主题说成好像是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着眼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告结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整个这一时期都算作“中国近代”史呢?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是这样。这一观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荣孟源在1956年写的“关于近代史分期问题”一文,就明确表示赞同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从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见)后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现在看来,应该说得到了基本公认。但是从教学习惯上,一般还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这段历史划开,前半段作为“中国近代史”。后半段归入“中国现代史”。也就是说,只把旧民主主义阶级归入“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归入中国现代史。虽说这两个阶段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但社会性质并没有变,都应划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三)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胡绳同志于1954年在该年度《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文题目就叫《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在此以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般没有作明确的历史分期,多是“纪事本末体”,就是:以重大事件为主干,分若干章分别交待各事件的来龙去脉,评述其成败利钝和历史意义等(像范老的《中国近代史》上册基本就是这样)。这种体裁、体例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对某一特定史事的全过程有较完整的了解,但由于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为主题,从而易于忽略与此事件相联系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且不易显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自胡绳同志发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结果 ,胡绳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所谓“三个高潮说”,是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是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据此分别以每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年;二是年;三是年,多年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这个模式。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近代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以李时岳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为起点的。这篇文章是主张按照如其标题所示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旨在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不过,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李时岳同志对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数码“三”,至于“阶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赏),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四个阶梯说”。“三个阶梯”也罢,“四个阶梯”也罢,反正是突出资产阶级运动这条线索,这一点很明显,这和“三次高潮说”大不相同,是对“三次高潮说”的挑战。具体历史事件上,两者的分歧和差异主要在于:在“三次高潮说”中,没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突出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在“四个阶梯说”中,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排去了义和团运动。
旧民主主义时期这个错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以辛亥革命为标志,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近代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