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管理风险点如何把控

建章立制强基固本 规范管理管控风险_网易新闻
建章立制强基固本 规范管理管控风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北日报讯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行长 钟钢
为规范银行信贷行为,促进依法审慎经营,防控信贷风险,根据湖北银监局关于开展全省银行业“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的要求,我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活动成效
(一)提升了风险意识,逐步形成了信贷行为审慎的风险文化
自年初开展“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以来,我行多次强调要将该项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为切实防止活动做表面文章、走过场,我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狠抓活动落实,对不审慎的行为坚持常抓和长抓,务求做到久而久之,久久为功,真正使信贷行为审慎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使信贷行为审慎融于业务发展的每个环节,真正使信贷行为审慎入脑入心入行,逐步在全行上下形成“风险面前人人平等、风险防控人人有责”的信贷行为审慎文化。
(二)规范了信贷行为,实现了风险管理模式的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从被动化解风险向主动防范风险转变。通过活动的开展,我行将信贷管理从过去的贷后环节主动延伸到贷中和贷前环节,掌握了信贷管理的主动权。二是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加强对信贷业务日常操作环节上的严格审查把关,见微知著,防隐患于未然,信贷管理的深度和频度进一步增加,过去许多业务操作中有所忽略和关注不够的地方得到重视,信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大大提升。三是实现了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通过强化业务流程的平行管理,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实时复核、监督、检查和提示,将信贷管理模式由过去追求静态结果转变为追求过程的动态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对信贷管理的时效性和结果的可控性。
(三)守住了风险底线,实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统一
在全省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形势下,通过大力开展“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我行各项业务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而且守住了风险底线。截至5月末,我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超过3100亿元,信贷资源主要投向棚改、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仅0.14%,当期本息回收率高达99.99%。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精心制订活动方案
为确保“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的扎实推进,我行进行精心组织。一是成立“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各副行长担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推进活动各项工作。二是在年初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实施方案。围绕湖北银监局活动要求,以提升信贷基础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为宗旨,从自查“歼灭战”、内部抽查、管理提升、学习宣传、接受检查、挖掘案例、落实整改和总结评比等八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三是在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上进行全员动员部署,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开行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将“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推动形成“风险面前人人平等、风险防控人人有责”的风险文化。
(二)以打响“歼灭战”为序幕,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在春节前,我行以最严格的标准开展了一次全面风险排查的“歼灭战”,拉开了开展活动的序幕。一是系统整理了2010年-2014年内外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逐一核查,对已整改的问题再次确认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对正在整改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指定责任人限时完成整改。二是分信贷业务、表外业务和财务管理等不同的业务管理条线,对2014年以来新发生的业务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三是组织对我行制定的所有制度进行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四是召开专题会对所有排查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审议,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为全面完善内控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把好日常风险管控关
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充实风险管理条线人员和调整部分职能,重点抓好“贷前预防风险、贷中控制风险、贷后处置风险”三个环节,形成“双线并行、联动制衡”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一是把好项目入口关。在项目开发和评审的前期阶段,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把关,重点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审批程序等方面进行合规审查,避免先天不足的项目进入后续环节。二是抓好签约条件落实关。重点审查项目是否落实签约条件、是否能尽快与后续贷款发放和资金支付有效衔接。三是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关。对于首笔贷款发放、首笔资金支付和大额、密集的资金支付等关键时点,进行现场审查,通过掌握项目“一手”资料,更好地识别、分析和防范风险。四是管好贷后考核评价关。建立问题台账销号管理制度和风险提示工作机制,对贷后信贷检查和贷中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提示和加强督促整改,将问题台账销号情况纳入处室和个人考核。
(四)盯住重点领域不放松,不断加强风险项目管理
一是加强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项目名单制管理制度。对融资平台贷款,以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为抓手,明确工作原则,反复梳理项目,与各级政府达成共识,跟踪债务清理认定结果,认真研究防范风险的工作措施;对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项目风险和贷款抵质押担保情况的全面排查,将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二是加强对不良贷款项目和潜在风险项目的监控,实行风险项目“点对点”精细化管理。关注风险苗头性事件,根据风险监控情况及时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不良和潜在风险项目逐个研究落实化解方案,并分解责任到处室和个人,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稳定。
(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以2014年全面审计和内外部检查为契机,建章建制,梳理和完善了17项业务规章制度,确保业务运行依法合规。二是在国开行总行下发的《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责任制暂行规定》框架下,制订了《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信贷合规管理考核办法》、《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客户经理信贷合规管理记分考核办法》,以内外部检查和全流程风险管理问题台账为基础,将各项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事项纳入分行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正向激励和逆向问责制度,进一步推动全行形成信贷行为审慎的氛围。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一是在营业厅滚动显示屏上显示“实施‘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标语,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制订全年信贷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计划,以自学、讲座、案例发布、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外部监管政策、总行各项管理办法和分行各项业务管理要求开展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三、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贷行为必须审慎是新常态下抓好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
信贷行为审慎既是一个永久的课题,也是适应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加强的应时之举和有力之举。扎实开展“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对我行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理非常必要。当前,开行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湖北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进入关键时期,湖北分行高位竞进,站上了新的起点。全面深入推进“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有利于我行上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金融的新常态,形成信贷行为必须审慎的共识,继续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勇气推进湖北分行实现新的作为。
(二)依法治行,加强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新常态下抓好风险管理的坚强保障
要善于运用法治的思维管理各项工作,一方面,对于通过“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善于从制度上、从机制上、从内控上找漏洞、找原因。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对不完善的、存在空子可钻的制度要及时完善,突出制度的有效性和管用性。另一方面,制度能否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要通过“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提高规范经营、合规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狠抓落实,形成信贷行为审慎的长效机制是新常态下抓好风险管理的根本措施
“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前,我行推进“信贷行为审慎年”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一步,我行还将继续巩固现有成果,狠抓落实,继续深入推进活动进行,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对信贷行为审慎的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行始终将信贷行为审慎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贯穿于“三法一指引”的执行之中,贯穿于金融风险和案件防控之中,贯穿于改进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之中,贯穿于适应新常态、支持实体经济之中。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的位置: >>
>> 第二章 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第4节 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组织形式(1)
  一、商业银行监督管理指标
按照监管主体来分,商业银行监督管理指标有外部监管单位监管指标和内部监管指标。对于上市的商业银行来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外部监管机构会按照上市公司监管要求下达各项监管指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国家银行业的安全会对上市的商业银行下达各项监管的指标。从内部监管来说,有各业务职能部门为了银行安全性所制定的各项监管指标。这些监管指标都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同质性。作为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监管部门和监管指标是相同的,不是凭个别商业银行的好恶来决定的,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按照监管当局的监管指标进行报告。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各项指标,财政部门规定的企业财务核算的各项指标和会计核算应遵守的会计准则等对每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样的。
2.可操作性。很多监控指标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的,数据可采集,计算公式化,因此可以编制电脑系统固定的程序进行固定的计算和分析,排除人为因素,省事、高效、准确。
3.分成管理的特性。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各职能部门会制定一些业务管理要求的监管指标,但这些指标也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如财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考核指标: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占比、不良资产率、总成本率、存款平均利率、贷款平均利率、综合费用率、利润率、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费用利润率、人均利润、利息回收率等。
4.数据集中,分级使用的特性。目前,各商业银行逐步采用总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信息数据逐步向总行集中,采用由总行开发和管理系统、分级使用等方式,为从总体到个体、从全局到局部分级使用监管信息创造了条件。
二、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
风险随时随地发生,在风险管理上,对一般性的低级的风险,是不能原谅的,对能预见的风险因没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而使其蔓延是不能容忍的,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数据必须百分之百地合规,由于监管不到位出现问题也是不能容忍的。很多风险监控是日常性的监控,而不是审计等部门临时性的检查。合规性经营就是要建立起日常的风险管理机制,像一个人一样,平日里强身健体,把能预见到的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把靠临时的审计检查变为日常进行合规监控,把主要以审计部门为主进行检查变为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进行风险监控,把一般性的风险监控变为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行为。怎样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最符合商业银行监管的要求呢?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见仁见智,本书也仅提出一种思维作为讨论。笔者认为,这种监控模式的原则应该是:符合集中管理、分级使用需要,符合监管部门需要,符合社会公众需要,符合内部管理需要,及时、高效、清晰、操作性强等。
建立可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物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应该说,各商业银行的数据管理的高度集中已经为建立这样一套数据分析系统提供了条件。避免了数据分散、凌乱、不完整等缺陷,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计算机物理系统只要从会计核算系统导出会计信息就可以进行分析操作,具体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计算机物理系统导出会计信息示意图
既然会计信息资料都集中在商业银行总行,那么数据分析系统也应该建立在总行,由总行开发而不是由各分行自行开发,避免多头开发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总行的数据分析系统按照监管需要向总行各部门或分行发送分析数据。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http://read.dangdang.com/book_9343?ref=read-7-share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
索引号:15-05995
主题分类:综合管理
办文部门:消保局
公文名称: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
文号:银监办发[2015]97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办发[2015]97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
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
近期,全国发生多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客户纠纷事件,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运营,有效防范外部欺诈和内部舞弊引发的案件和风险事件(以下简称“风险事件”),切实加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更好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落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发〔2014〕40号)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并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专项评估,防微杜渐,堵塞制度漏洞。内审、合规和业务管理条线应定期开展自我排查,加大内部检查力度,着重检查基层营业网点、重点业务岗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及执行的严肃性,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并将检查结果报告监管部门。
二、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业务管理条线作为第一道防线应承担起风险防控的首要责任,负责相关业务制度的制订、执行、日常检查和持续改进,及时收集基层机构业务诉求和风险防范建议,动态调整制度、流程、风险控制措施,提出修订重要凭证和合同文本等建议;风险合规条线作为第二道防线应认真落实风险监测、重点业务风险检查、风险事件牵头处置及实施问责等职责;审计监督条线作为第三道防线应加大对重点风险隐患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三道防线各部门应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机配合、无缝对接。
三、加强柜面业务流程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柜面业务流程控制,严格落实现金收付、资金汇划、账户资料变更、密码挂失与重置以及网上银行开通等柜面业务的授权、控制和监督制度。客户申请办理柜面业务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凭证签字、语音自助提示、屏幕自助显示等方式告知客户其办理的业务性质、金额并得到客户确认,确保根据客户真实意愿办理业务。柜面办理大额资金汇划应坚持前后台分离、岗位制约原则,实行远程复核(授权)的银行,办理金额超过一定标准的资金汇划业务应实行现场审核与远程复核(授权)相结合的方式;对办理重要业务的客户实行交叉回访;对资金汇划异常的账户,要切实加强布控,及时预警监测异常交易。
四、加强开户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加强开户真实性审核,包括开户文件和印鉴的真实性、开户申请人意愿的真实性和开户办理人身份的真实性等;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对于重点关注客户和异地客户开户应坚持上门核实。在本行已开立基本账户的企业申请开立一般账户,应与开立基本账户时留存的开户文件、印鉴进行核对,如核对不一致应与客户进行核实确认。
五、加强对账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对账与业务办理在人员、岗位、职责方面严格分离原则;可采取提升客户体验、降低对账成本等措施,提升客户采用电子对账的意愿,提高电子对账率;加强新开户企业、企业注册地与对账地址不一致、短期内资金异动等账户的对账工作,必要时应上门、面对面进行对账核实;加强对账结果分析,对于当期未实现有效对账的账户,下一期应采取措施保证有效对账;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提供资金变动通知服务,便于客户实时掌握其账户资金变动情况。
六、加强账户监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完善异常、可疑交易核查制度,对系统发现的异常交易或潜在风险点,应明确核查、反馈和处理工作机制,且应由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的人员予以核查。及时总结风险事件特点,合理设定并动态更新风险监测指标和模型,提升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七、加强印章凭证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印章凭证管理,坚持“双人入库保管、事先审批登记、双人监督领用”原则,确保保管、审批、使用的分离和有效监督制约。可通过建立凭证、印章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重要凭证和核算印章的系统刚性控制,建立“交易、凭证、用印”对应关系,有效防范套打存折、盗用重要凭证和印章等风险。
八、加强代销业务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集中上收代销业务审批权限,对代销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严禁分支机构超授权代销;在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公示本行代销的金融产品清单,以及产品发行方、预期收益、相关风险等重要信息。
九、加强风险提示。以滚动屏幕显示、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张贴“风险提示书”等方式,告知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有风险、私售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提高客户自我保护意识;以抄写风险提示等方式向客户充分揭示其投资产品的风险和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其风险知情权。
十、加强客户信息安全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接触客户信息岗位的权限管理和行为管理,特别关注互联网环境下新兴业务应用、交易系统存在的客户信息泄露隐患,确保对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环节有足够的监测和管控能力;对信用卡持卡人信息、网上银行业务客户信息等,应提高风险防范级别,加强风险管控措施。
十一、加强录音录像监控。过程;录音资料应完整、清晰记录业务办理过程中双方的交流过程。加快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录音录像工作,录音、录像资料应能完整客观、清晰可辨地记录业务或产品介绍、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环节。
十二、加强营业场所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完善营业场所管理制度,落实网点负责人对营业场所、营业秩序的管理职责;上级行应加强对网点日常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定期采用神秘人检查、抽查录音记录、调阅监控录像、查询文档资料等多种方式对网点进行风险排查;严防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营业场所从事非法或违规活动,并在醒目位置予以明确公告。
十三、加强员工行为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务和员工行为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57号)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制度,落实机构负责人对员工的管理、教育和监督职责;针对突出风险点制定并下发员工从业禁止性规定和职业操守“底线”,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公安、司法机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重点岗位员工行为专项大排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肃整改。
十四、加强风险事件处置。明确风险事件报告、检查、处置、整改、问责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切实做好控人、止损工作,同时引导客户通过正当渠道合理主张自身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已发事件,要充分考虑事件性质,严格按照责任归属,遵循法律法规妥善处置,确保处置程序公平,处置方式合理,处置结果公正。
十五、加强风险事件联动查处和双线整改。事发机构所在一级分行承担查处和整改的第一责任;总行业务条线部门和风险事件查处牵头部门要联合组织查处工作,提升诊断风险、剖析原因、认定责任、整改预防等方面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对于风险事件暴露出的、可能普遍存在的风险隐患,由总行及时向全辖发布风险警示,组织专项检查;对于风险事件暴露出的管理问题,要实行涉事机构所在一级分行和总行业务条线的双线整改;总行应向全行通报典型案例,加强对分支机构和员工的警示教育。
十六、加强风险事件双线问责。在对风险事件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的同时,对管理不尽职、履职不到位的机构负责人和业务条线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认定责任并严肃问责;对于性质严重、负面影响大的风险事件,要比照案件问责标准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以儆效尤;将风险事件防控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落实事发机构的第一责任、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责任,切实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对于涉事机构自查发现、主动报告、积极处置的,可在考核中酌情考虑;对于发生风险事件隐瞒不报的,要从严从重处罚。
十七、加强内部举报核查。鼓励员工主动举报违规行为,及时、深入核实员工举报信息,有效保护举报人,充分发挥员工监督的积极作用。
十八、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公众的持续宣传引导,通过海报、滚屏、短信、网站公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提示公众警惕高息诱惑,警惕资金掮客,警惕他人代办,警惕附加承诺,警惕信息泄露,提高公众风险防范和依法维权意识。
十九、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信息披露力度,及时对重要事项做出解释或说明,对不实信息应及时予以公开澄清,对真实问题应抓紧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态严重化,同时积极主动做好公众来访来询接待工作。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各银监局应定期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控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对存在风险隐患或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并依法依规采取约谈高管人员、暂停准入事项等监管措施。
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迅速将上述要求传达到全辖,并在6月30日之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告银监会。
版权所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15号&邮政编码:100140&本网站已被访问 次&ICP备号规范合同印章管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规范合同印章管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章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