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南京大派印刷厂印刷厂发展不前的几大原因?

[行业动态]这家印刷厂想上市!它主做软包装,服务沃尔玛、家乐福、京东、顺丰等大客户。实力究竟怎么样? - 名片全能王
未搜到相应结果。
这家印刷厂想上市!它主做软包装,服务沃尔玛、家乐福、京东、顺丰等大客户。实力究竟怎么样?
印刷企业家
今年确实是印刷圈的资本小年。半年就要过去了,却无一家印刷企业在A股上市。不过,情况正在起变化。自4月底以来,已经有4家印刷企业预披露了招股书,向A股发起冲刺。前三家各位老板应该有所耳闻:天元集团、龙利得、艾录股份。它们有什么异同?相同之处:均出身新三板;不同之处:天元和龙利得的目标是深交所创业板,艾录股份的目标则是上交所主板。4月20日,三好同学发过一篇《》。当时还在纠结:三家企业谁能率先撞线?未曾想,各家的进度基本差不多:天元稍稍领先,在4月28日预披露了招股书;龙利得、艾录股份则齐头并进,均在6月9日进行了预披露。第四家,也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有点特别。从招股书来看,它并不把自己当做是印刷厂,名字也一点不像印刷厂:深圳万达杰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但按照咱们印刷业的管理体系,它确实是一家印刷厂。而且,还代表了印刷厂中的一大类:软包装印刷。说起软包装,很多老板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其实,它是印刷品中不容忽视的一类。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开展软包装业务的印刷厂超过7000家,产值超过1400亿元。只不过,由于产业边界的模糊性,很多软包装印刷厂会把自己归为塑料行业或包装行业。就像很多纸箱厂把自己归入“造纸和纸制品业”一样。模糊的产业边界使印刷业的业态十分丰富、多元:既有书报刊、纸包装、票据、标签等常规印刷品,也有塑料软包装、金属包装等不像印刷品的印刷品。这一点,圈内的老司机早已习以为常,对一些行业的“闯入者”来说,却感到很新鲜、很兴奋。就像知名印刷电商世纪开元的董事长郭志强所说的那样:虽然大家都叫印刷厂,很多企业的产品和玩法却很不一样。这一点让自称圈内“新人”的郭志强觉得,这个在老司机眼中挑战重重的行业,其实仍有不少机会。世纪开元的事儿以后再说,还是来聊万达杰。万达杰在印刷圈算不上有名,规模也不是很大。2016年,其营业收入约为2.66亿元。即使在新三板“印刷与记录媒介复制业”门类下的50多家企业中,这样的体量也只能排到第7名。别看规模不大,万达杰却有一群令人羡慕的大客户:沃尔玛、家乐福、京东、顺丰、金龙鱼、中粮、华润万家、唯品会、肯德基。按照它自己的说法:公司的客户多为国内外知名的跨国企业、央企集团和上市公司。万达杰亮闪闪的客户群这么多亮闪闪、牛XX的客户到底撑起了一家怎样的印刷厂?接下来,三好同学就为各位老板扒一扒。万达杰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招股书显示,深圳万达杰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深圳万达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016年11月,万达杰塑料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万达杰的实际控制人是魏文昌、蔡菊芳夫妇,二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总股本的71.82%,二人之子魏达、魏杰分别持有4.12%的股份。此外,两人的兄弟姐妹也通过持股平台汉华达持有一定的股份。万达杰的股权结构从名字看,一会儿是“塑料制品”,一会儿又是“环保新材料”,万达杰到底干点什么呢?招股书是这样说的:公司专业从事塑料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商用包装(包括电商包装和商超包装)为基础,以环保包装(液体软包装和可降解包装)和直接接触食品包装(粮油包装、餐饮包装)为驱动力的发展格局。看上去还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三好同学仔细扒了扒,万达杰的产品大体是这样的:超市用的塑料购物袋、电商用的快递塑料袋、小包装粮食产品用塑料袋、调味品用的塑料袋、肯德基用的番茄酱塑料袋、食用油使用的盒中袋等等。此外,它貌似也生产家用的垃圾袋和保鲜膜。这样一说,万达杰是不是有点像印刷厂了?其实,它不仅是印刷厂,而且设备实力还相当不错。截止2016年底,万达杰用于日常生产的印刷机达到73台套。招股书没有给出详细的设备清单,按三好同学的推测,多数印刷机应该都不大。要不然,这么多设备一年才干2.66亿元的营收实在低了些。既然是印刷厂,便有印刷厂的烦恼。比如,VOCs的治理与收费问题。而且,由于塑料软包装多采用凹印工艺,复合过程又需要大量使用胶黏剂,其VOCs排放量比一般印刷品要大得多。为了解决VOCs排放的问题,万达杰做了这样一些工作:对印刷机进行改造,采用水性油墨印刷技术;适应水性油墨的印刷要求,对热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此外,万达杰还在进行一个名为“印刷制程溶剂回收循环利用”的项目。尽管如此,万达杰能否彻底解决VOCs排放的问题?恐怕很难,这其实也是整个塑料软包装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万达杰的硬指标尽管自身规模并不是很大,万达杰却为自己列出了几个“响当当”的竞争对手:安姆科、毕玛时、永新股份、天元集团。其中,前两家是国际知名的软包装巨头,安姆科在澳大利亚上市,2016年软包装销售额为54.66亿美元;毕玛时在美国上市,2016年销售额为40.04亿美元。永新股份在A股上市,2016年营收19.04亿元;天元集团则同样在冲刺创业板,2016年营收6.71亿元。有勇气把这样4家企业列为竞争对手,说明万达杰是有大梦想的。那它的实力到底怎么样呢?先来看资产。年,万达杰的资产规模处于快速扩张之中:2016年末,其资产合计为2.56亿元,比2014年末的1.53亿元增长了67.54%;股东权益(净资产)为2.13亿元,比2014年末的6998.40万元增长了203.98%。万达杰的资产情况(单位:万元)净资产的扩张速度是总资产的3倍多,说明万达杰的资产负债率在快速下降。2014年末,其资产负债率(合并)尚且高达54.23%,2016年末就已经降至16.95%,两年时间下降了37.28个百分点。大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都会通过增资扩股等各种方式改善资产质量,降低资产负债率,但这个降幅的确有点出人意料。万达杰的资产负债率再来看营收。年,万达杰的营收同样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增速比资产规模的扩张慢了一些。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新投入的资产要转化为经营业绩终归需要一点时间。2016年,万达杰实现营收2.66亿元,比2014年的1.85亿元增长43.97%。如果与印刷圈21家上市公司放在一起排排坐,万达杰2016年的营收规模只能排到第21位,仅比爱司凯高一些。不过,从人均效率来看,万达杰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比如,2016年末,万达杰的员工数量为331人,人均年营收80.31万元。而2015年,我国印刷业从业人员的人均产值仅为35.41万元。即使2016年有所提高,与万达杰的水准也还是会有不小的差距。万达杰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接下来看盈利能力。年,万杰达盈利能力的增长堪称惊艳。2014年,其净利润尚只有801.48万元;2015年就翻番有余,达到1768.74万元;2016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到72.74%,绝对值则达到3055.36万元。就盈利能力而言,2014年的万达杰,大体只能算是一家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中型印刷厂;2016年的万达杰,则初步具备了上市公司应有的气势和水准。当然了,与21家圈内上市企业排排坐,万达杰2016年的净利润只能排到第18位,提升空间的还不小。大客户能否带来大收益?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万达杰的盈利能力出现了大幅提升,靠什么?据招股书解释,这主要得益于其塑料包装产品销量和毛利率的提高,具体驱动因素则有两点:一是新增多台先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对华润万家和京东的销售份额,进一步挖掘了沃尔玛、百胜餐饮等长期客户的产品需求,塑料包装产品的产销量大幅增加,毛利额也随之增加。二是通过工艺技术升级、产品配方的改进和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不断推出切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产品型号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和附加值加高,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万达杰所说的“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到底有多高?三好同学扒了扒,年分别为21.65%、24.32%、26.49%。这样的水平怎么样?三好同学觉得,与烟包自然是没法比了,即使烟包的市况已经大不如前。不过,万达杰有些产品的毛利率的确堪与烟包媲美。比如,2016年,其液体软包装的毛利率高达43.65%,粮油包装、餐饮包装的毛利率也分别达到32.17%、29.16%。2016年万达杰不同产品的毛利率情况更重要的是,与同类印刷厂比起来,万达杰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招股书给出了万达杰与王子新材、永新股份、树业环保、天元集团4家公司相关产品的毛利率对比,在连续三年时间里,万达杰基本上都处于领先位置。万达杰的毛利率为什么能超过王子新材、永新股份等上市公司?招股书给出的原因同样有两点:一是其下游客户主要是商超连锁、电商销售、餐饮连锁和粮油生产领域的大型企业,进入门槛高,但能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二是上游供应商主要为中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博禄等大型石化企业或经销商,采购规模较大,且多为现款采购,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万达杰与同类公司毛利率的对比以前,三好同学总觉得“两头大,中间小”的生意不好做。没想到,万达杰做得却挺有心得。采购的事儿,三好同学不关心。三好的兴趣点在于:到底是哪些大客户,为万达杰贡献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从招股书来看,万达杰前五大客户的名单确实令人感叹。比如,2016年的沃尔玛、益海嘉里、华润万家、百胜餐饮、京东,合计贡献了1.77亿元的销售额,在万达杰销售中的占比达到67.14%。出现在2014年、2015年前五大客户名单中的,还有家乐福和中粮集团。万达杰前五大客户的情况(单位:万元)由此看来,大客户确实能带来大收益。正是一个顶级的客户群,撑起了万达杰的快速成长和相对较高的毛利率。不过,这个结论却让三好同学有点纠结。因为就在不久前,一位老板还跟三好感叹说:手握大客户看上去很风光,风险却不小,把脑袋别在他人腰带上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搞印刷到底要不要有几个大客户?对印刷厂来说,没有大客户不容易做大;业务过于集中又会担惊受怕。看上去,这是一个让人两难,却必须做出选择,也一定会做出选择的问题。今天的话题到这基本说完了。按圈内的标准衡量,万达杰的实力虽不一般,却算不上顶级,因此其大胆发力资本市场的魄力更加令人钦佩。三好同学一直觉得,在当前这样一个产业整合加速进行的时代,借力资本市场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所以,有追求的老板们,加速前进吧!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精彩文章推荐:
即将打开""小程序
搜索技术由提供
19dea49f451688.com,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
1688/淘宝会员(仅限会员名)请在此登录
cbulogin.center.eu13Server is OK年轻人口锐减,哪些省市还有未来?
来自公号:黔财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劳动力拐点、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口减少等话题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差别。近两三年来,随着经济超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分化。有的地区仍然在健康地增长,而许多地区则陷入了经济低迷。那么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前景会是如何呢?本文继续通过人口这一维度,来探讨中国各省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在文章最后,会给出由此分析得来的投资建议。
一、年轻人口和经济增速高度正相关
以一副图来作为全文的开头。下图为各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岁以下人口比重和过去6年各省市的GDP增长情况。
如上图所示,大体上,2010年-2015年的各省市经济增速,和六普0-19岁人口比重有正相关性,20岁以下人口比重越大的省市,经济增长幅度越大。&
首先简单的对该图的进行一些解读:
1、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外来移民占比很高,且大多是20岁以上的劳动力年龄,因此三市的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
2、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是外来人口占比4、5、6位的省份。其中江、浙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而广东的比例较高,这得益于广东本地人,特别是非珠地区的高生育传统,类似的还有福建,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拥有最高的年轻人占比
3、黑吉辽+内蒙,这四个泛东北地区,不出所料的成为低青少年比例+低经济增速的典型代表
4、河北和山东,分别受铁和煤产业的不景气,经济增速垫底。内蒙的较低增速也受类似原因影响
5、增速较快的,主要是部分西南、西北落后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年轻人口比重最高的。这些地区增速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差、基数低
二、差异极大的年龄结构加剧分化的经济前景
很多人可能会说:“上面这个图跟人口结构没啥关系,明明是越穷的地方增速越大。富裕地区基数高,本来就很难再高增长了。”是否真的如此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下面先上穷省组:
第一组,人均GDP倒数前4的低发展省份:甘肃、云南、贵州、西藏,下面是四地的人均GDP和过去几年增速情况。从增速来看:贵州&
西藏& 云南& 甘肃。
下面是四地2016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到,贵州和西藏的年龄结构明显较云南、甘肃要年轻。贵州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年龄段目前正处于16-20岁这一劳动力备用年龄。西藏6-35岁的人口比例都非常大,远高于云南和甘肃。&
在西部地区,贵州属于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亮点(过去几年GDP增幅全国第一)。相比临近的云南而言,贵州过去几年的经济明显更加活跃,有效的承接了大量珠三角制造业转移。省会贵阳虽然有多个全国闻名的“宇宙级大盘”,但没有出现鬼城,这和昆明呈贡新区、甘肃兰州新区缓慢的进度形成鲜明对比。从人口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出,贵阳的城市化,是明显有更多年轻人接盘的。
第二组,人均GDP排名全国12-17的中游省份:吉林、湖北、陕西、宁夏、湖南、青海,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面是上述6个地区2016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湖北和陕西在20-30这一黄金年龄段拥有最高比例的人口,经济增速在6个地区中也处于前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在过去几年,也分别是中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亮点。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这两个地区的后继人口都急速下滑,未来能否保持增速是个疑问。相比较湖北、陕西而言,湖南的年轻劳动力比例类似,而后备人口更多,未来的发展潜力可能更大。&
相比较上述三个高增长地区,吉林的情况就要糟糕很多,一方面大量人口集中在待退休状态,另外一方面20岁以下后备人口持续快速减少。再过5-10年,吉林每年的退休人数将会是新参加工作人数的2.5倍,这一情形是十分可怕的。
最后,青海和宁夏作为西北省份,年轻人口比例比上述四省都高很多,经济增速也不低,但这两地的短板也是明显的,如地理位置、教育劣势、社会稳定等,未来的发展有一定不确定因素。
第三组,人均GDP最高的富裕省份: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再除去因为资源价格影响而波动较大的内蒙,下面是6个最富裕的中国沿海省份。经济数据如下表所示
我们分三个方面来看下图中的6省年龄结构:
1、20-30岁年轻劳动力:福建和广东的比例最高,山东和江苏其次,然后是浙江,最低的是辽宁
2、50岁以上的待退休人口:和上面的年轻劳动力一样,福建和广东比例最低,山东和江苏其次,然后是浙江,比例最高的是辽宁
3、20岁以下后备人口:福建、广东、山东的比例相对较高,浙江和江苏不容乐观,辽宁比例最低,且在加速下滑
过去5年里,浙江和辽宁是6省中经济增长幅度最小的。从上面的年龄结构图也可以看出,这两个省也是年龄结构最恶化的:一方面年轻人比重少、后备人口下降快,另一方面,临退休人口较多,未来的养老压力骤增。
我们也可以就此来对东南沿海4个富裕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过去几年的房价走势做出一定解释。在这4个省份里,过去几年,只有浙江省的中心城市房价没怎么涨,而其他3个省市的中心城市房价都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这与他们较高的年轻人比重是分不开的。
三、“人口争夺战”
需要核心都市圈
从上面的几组人口结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的大多数地区,20岁以下的后备人口数量较80后人口高峰都有一个大幅滑坡,但各个地区的滑坡幅度则是不同的。可以预见的将来,“年轻人口争夺战”将成为除了一线城市以外全国各省市的常态。从全球经验来看,年轻劳动力更多的会趋向于大都市圈,因此人口争夺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区的核心城市、都市带的发展程度。
以老龄化严重的日、韩、台为例,一边是中小城镇的凋零、另外一边则是首尔、东京、台北都市圈的不断壮大。5000万人的韩国,一半的人口集中在首尔都市圈,1.2亿人口的日本,近1/3的人口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如果说全国90后人口数比80后打6折:那么特大城市可能不打折,大中城市打6折,县城打3折,农村可能仅剩下1折。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腾笼换鸟、吸引高端人口,成为继续保持活力的关键。这一点上,深莞是做得相当不错的,现在的深圳和东莞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和只能硬件产业链的核心。深圳还大量引进知名大学分校和医院,以弥补自身教育和医疗的不足。深莞产业快速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的高速上涨。
再来看看江浙:除了电商的崛起以外,现在整个浙江都面临着传统的出口轻工业品衰退、新兴高技术产业不足的情况,浙江也成为银行坏账的重灾区。同样的,苏南的未来也不容乐观,、无锡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电子加工业的停滞和转移,荣盛重工、尚德太阳能的巨额亏损,都体现了后工业时代这些传统工业重镇的转型尴尬。
江苏和浙江作为东南沿海后备年轻人口比例最低的省份,在未来10年,逐渐成为一个高级版、南方版的辽宁,受老龄化拖累经济大幅减速,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和浙江、江苏非常类似的地区是韩国,韩国在年轻人口大幅下滑的同时,人口进一步像首都圈集中,产业也越来越集中于几大垄断财阀,通过举国之力打造几个世界级品牌,从而来进行产业升级。即便如此,韩国的经济增速在劳动力拐点后也大幅放缓,近年来几大财团也陆续进入困境。江苏和浙江一方面城市较为分散、缺乏核心一线城市,除了个别亮点外,难以像珠三角那样诞生成批的高端企业,因而产业升级也不如珠三角那样成功。
有人会说:江苏和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会有大量内陆年轻移民来解决其年轻人口不足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么?
下面是、2015年的江、浙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从年,无论是江苏还是浙江,其年均常住人口增速都远不能和之前10年相比,且常住人口的增速从高于户籍人口增速变成了低于户籍人口增速。这说明,过去几年江苏和浙江的外来人口呈现出增速停止甚至小幅净流出状态。
由此可见,在全国年轻人口大减和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大前提下,即使富裕如江浙,也无法再靠外来人口来填补年轻劳动力,未来也只能依靠其内生的年轻人口。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许多省份如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过去几年,纷纷采取抛弃中小城市,举全省之力打造核心都市区的模式。在年轻人口大下滑的时候,这种弃车保帅,快速培养特大城市的做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特大型都市带,才能成为现代工业产业链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地。以武汉和成都为例,虽然他们所在的省份面临着较大的老龄化危机,但这两个省内首位度极高的大都市,成为了近年来全国各区域发展的亮点,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上,走在了前列。
我们再来看3个没有培养出核心都市带的地区的例子:
辽宁、河北、山东,都是省会和沿海大城市双核、甚至多核发展的典型例子,沈阳和大连、石家庄和唐山、济南青岛烟台,多核发展的结果是各个核心都不够有竞争力,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口。
综上所述,未来5-10年,中国将迎来年轻人口的断崖式下滑,那些能留住和吸引更多、更高素质年轻人口的地区,无疑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占据先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在人口大盘缩减的情况下,培养有竞争力的大型、特大型都市圈来抢夺人口和产业,会日益成为各地政府的最佳选择。而绝大部分中小城镇,则将在这场争夺战中,无情的沦落为炮灰。
对于个人投资和房产配置而言,根据上述分析,所需要做的就是:
1、不要在村镇和不发达县城继续配置非自住房产――这些地区的房子未来大多会沦为无人居住的钢筋水泥纪念碑
2、不用担心高度单核心的中心城市的资产会贬值:如成都、郑州、武汉、合肥
3、可以尝试布局那些后备人口众多,具有较高潜力的省会城市:如贵阳、南昌、南宁、长沙
下面是没有在上文中列出的省市人口年龄结构图:
1、四大直辖市
京津沪巨量年轻人口,重庆劳动力输出
2、两大煤铁重镇
可能煤铁的价格波动比人口结构影响更大
3、泛东北区域
这形状已经没法救了
4、内陆劳动力输出大省
别不服,能生就是资本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6-10-25 22:14
去浙江的论坛看了一下,有部分非杭州人觉得浙江做大杭州是对的,这样可以抵制上海的虹吸,将人才和资源留在杭州。安徽现在也是做大合肥来抵制南京的虹吸。虽然安徽其他地市的人对此有异议,但是安徽政府还是拎得清的。现在就看江苏政府怎么做了。再不做大省会,江苏被上海虹吸的更多。
发表于:16-10-25 22:27
江苏省政府什么时候拎的清楚过
发表于:16-10-25 23:03
这个就需要省府权衡利弊了,别的省份适用的,在江苏省不一定适用,究竟是继续打造双核城市级还是只发展单核,还是讲究相对均衡的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省府权衡了,剩下的时间也不算多了。
发表于:16-10-25 23:24
南京唯一出路一一脱苏直辖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发表于:16-10-25 23:41
产业先行。不要想着吞并句容仪征,不要和上海比。就对标苏州,如果多几个行业能像软件业一样,招聘岗位多一倍,薪资超出15%-20%,那就水到渠成了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法国,
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
想留学的大家一起来吧!
发表于:16-10-25 23:50
南京难道不重化工?南钢,扬子石化!
1994年,中外科学家发现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
中华曙猿DD人类共同的祖猿。
“中华曙猿”是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纪中期
比亚洲德氏猴晚近1000万年
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
这进一步表明: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在东方、在中国,在溧阳。
&&&&&&&&&&&&&&&&&&&&&&&&&&&&&&&&&&&&&&&&&&&&&&&&&&&&&&&&&&&&&&&
发表于:16-10-26 00:17
&&[第3版 10-26 00:17]
打造一线城市,你与区域城市的交通得跟上,看看人家合肥,乱麻一样的350高铁通达四方,南京呢,到苏中、苏北,有几条350?多少年来甚至连普通铁路都没有。
为什么不给苏中苏北修铁路呢,又怕苏中苏北发展了,与苏南争夺江苏的生产力布局,苏南失去市场占有率、劳动力与用地指标等。
如果当初苏南、苏中、苏北,江苏一视同仁或不相差那么大,就不会出现这种二难全的局面,所谓一着错,后面招招昏
发表于:16-10-26 07:44
&&[第2版 10-26 07:44]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玖点水 的话:
打造一线城市,你与区域城市的交通得跟上,看看人家合肥,乱麻一样的350高铁通达四方,南京呢,到苏中、苏北,有几条350?多少年来甚至连普通铁路都没有。
为什么不给苏中苏北修铁路呢,又怕苏中苏北发展了,与苏南争夺江苏的生产力布局,苏南失去市场占有率、劳动力与用地指标等。 如果当初苏南、苏中、苏北,江苏一视同仁或不相差那么大,就不会出现这种二难全的局面,所谓一着错,后面招招昏...
修铁路的事,江苏还要看上海的脸色。
发表于:16-10-26 08:04
江苏再无一线城市,未来就是山东的下场!当年的全国第二大省,在济南青岛半死不活的状况下已经下滑了!浙江不想被江苏广东压着,横下一条心,发展杭州城!
直接曝光成本
诚实交代利润
做一个透明的生意人
请允许我挣钱生存
发表于:16-10-26 11:14
回复10楼的@竹海散人品茗 :南京发展壮大了,对江苏其它城市没什么好处,√安徽倒是好处不少。让苏州壮大也比壮大徽京来得实惠
发表于:16-10-26 11:15
南京想成为与广州深圳一样的一线城市,难度有点大,不过可以努力。
发表于:16-10-26 11:21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切尔西归来 的话:
回复10楼的@竹海散人品茗 :南京发展壮大了,对江苏其它城市没什么好处,√安徽倒是好处不少。让苏州壮大也比壮大徽京来得实惠...
问题是苏州紧靠上海,上海会愿意苏州壮大,来抢占他的资源?连机场都一直卡着不让你建,还能坐视他旁边出现一个一线?江苏不是没有做大过苏州,发现根本做不大,近些年才转而发展南京。
发表于:16-10-26 12:38
&&[第2版 10-26 12:38]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看不清东西 的话:
年轻人口锐减,哪些省市还有未来? 文/塞冬 来自公号:黔财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劳动力拐点、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口减少等话题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差别。近两三年来,随着经济超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分化。有的地区仍然在健康地增长,而许多地区则陷入了经济低迷。那么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前景会是如何呢?本文继续通过人口...
&&& 如果人口生产瓶颈一时难以解决,那东部地区就更需要再社会转型、制度创新、科技发展、大办教育来弥补了!
&&& 发达了,要与时俱进发展那些发达的路数、不能总一直在那些初级资源上搞低层次的拼抢!南京可以极化发展但不能过度,国际政策也不会过于放纵,江苏还是适宜继续采取区域适度极化(比如苏南2个都市圈、苏北陇海带、苏南示范带、扬子江带、沿海经济带等)与区域均衡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发展道路!
发表于:16-10-26 12:40
南京――白完省会
凭什么要举全江苏之力去建设?南京就是江苏的吸血鬼
发表于:16-10-26 13:50
&&[第2版 10-26 13:50]
以下是引用 第15楼 @lucky513 的话:
南京――白完省会 凭什么要举全江苏之力去建设?南京就是江苏的吸血鬼...
不做大南京难道做大你们这些地级市?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以前南京不吸血换来的是你们的嘲笑,下面南京会大吸特吸的。不服?不服就憋着!
发表于:16-10-26 14:08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tsy2012 的话:以下是引用 第8楼 @玖点水 的话: 打造一线城市,你与区域城市的交通得跟上,看看人家合肥,乱麻一样的350高铁通达四方,南京呢,到苏中、苏北,有几条350?多少年来甚至连普通铁路都没有。为什么不给苏中苏北修铁路呢,又怕苏中苏北发展了,与苏南争夺江苏的生产力布局,苏南失去市场占有率、劳动力与用地指标等。 如果当初苏南、苏中、苏北,江苏一视同仁或不相差那么大,就不会出现这种二难全的局面,所谓一着错...这就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还谈论什么。。。合肥乱码一样的高铁有卵用。。。国际化大都市就看高铁???笑死人了。。。再说比高铁合肥算什么。。。火车站比比,往来的老外比比,只见合肥人跑蓝鲸,没见过蓝鲸人跑合肥。。。尼玛,和合肥比太丢人了。。。
&&&&&&&&&&&&&&&&&&&&史上最伟大的套套
1&杜蕾斯&Durex&(1929年伦敦,世界安全套第一品牌)&
2&杰士邦&Jissbon&(100年历史,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和美国)&
3&第六感&(知名畅销品牌)&
4&诺丝&(美国品牌,世界知名品牌)&
5&多乐士Donless&(知名畅销品牌)&
6&高邦&(中国最大的安全套生产企业之一)&
7&双蝶&(大型安全套生产企业,&杜蕾斯”中国唯一合资企业)&
8&冈本Okamoto&(1934年日本,日本雄居第一的安全套品牌)&
9&挑战者&(知名畅销品牌)&
10&双一&(国内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厂家之一)&
发表于:16-10-26 14:22
能不能做成一线看看其他四个一线就知道了。除了北京占据了政策至高点以外,上广深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就这一点南京的进出口额还是婴儿级别。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及这三个城市,现代社会发展经济靠的是港口,特别是海港,不是海港的城市前途都不大,这是现代世界的法则。。全世界的大都市要么是首都,要么是大型海港所在城市,没有例外!所以。。。江苏出不了一线城市
发表于:16-10-26 14:23
举全省之力去发展南京?这大概只有南京人想得到。江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全省各地发展都不错。只有穷省才会把所有资源用在省会上,不这么做的话,一个省连门面都没有了,这就是穷省思维。江苏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均衡的发展。居然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这些省来做江苏这道证明题!要南京一家独大?你怎么不让省政府把所有资源去给你们家小区发展?南京人整天抱着这种思维,怕是只能给江苏拖后腿了。
发表于:16-10-26 14:26
江苏省不敢说全国第一省,数一数二是跑不掉的,先进省份的均衡发展模式不保持住,难道去学落后省份的做法?笑死人了!
发表于:16-10-26 14:37
江苏应合并苏锡,学习港深莞模式,重点发展苏锡地区,辐射苏中苏北广大腹地,通过高铁打通江苏南北跨江交通。发展南京就是自废武功,南京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值得倾全省之力发展,发展得再好能辐射到上海周边吗?
发表于:16-10-26 14:48
&&[第2版 10-26 14:48]
以下是引用 第21楼 @litianyilaf 的话:
江苏应合并苏锡,学习港深莞模式,重点发展苏锡地区,辐射苏中苏北广大腹地,通过高铁打通江苏南北跨江交通。发展南京就是自废武功,南京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值得倾全省之力发展,发展得再好能辐射到上海周边吗?...
呵呵,发展苏锡就是应该,发展南京就是自废武功。说白了都想省里发展自己家,就不要说南京不要脸。省里倒是想合并苏锡呢,问问上海肯吗?
发表于:16-10-26 14:56
举全省之力去发展南京?这大概只有南京人想得到。江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全省各地发展都不错。只有穷省才会把所有资源用在省会上,而江苏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均衡的发展。居然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这些省来做江苏这道证明题!要南京一家独大?整天抱着这种思维,怕是只能给江苏拖后腿了。
不想骗自己%
发表于:16-10-26 15:05
&&[第3版 10-26 15:05]
以下是引用 第19楼 @第一狼 的话:
举全省之力去发展南京?这大概只有南京人想得到。江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全省各地发展都不错。只有穷省才会把所有资源用在省会上,不这么做的话,一个省连门面都没有了,这就是穷省思维。江苏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均衡的发展。居然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这些省来做江苏这道证明题!要南京一家独大?你怎么不让省政府把所有资源去给你们家小区发展?南京人整天抱着这种思维,怕是只能给江苏拖后腿了。...
做大省会是全国95%的省都在做的事,广东和浙江也是如此,并不是落后省份才这样。不要和我说广东有深圳,深圳是计划单列,特区,是国家在养,广东就是广州独大。90年代省里发展苏锡常,现在苏锡常发展起来了,江苏总量也已经达到第二了。这样的大省没有一个一线弱城市,本来就不应该,也不匹配,人才资源全部被上海虹吸。这个时候省里确实应该考虑培育一个一线弱城市。今天就是我不是南京人,我也支持省里做大省会。这点浙江比江苏清楚,这几年浙江做大杭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杭州的某几个指标已经超越上海,避免了一部分资源被上海虹吸。还有大家都是自私的,都希望省里发展自己,面对好资源都想抢,所以就不要说南京自私了。
发表于:16-10-26 16:07
本来集中发展南京是可以的,可惜南京位置太偏,南京江北新区腹地就是安徽,发展南京只能带动安徽发展,对江苏带动不了。
发表于:16-10-26 17:15
合肥吞了巢湖市,这几年发展很快,规模效应显著
发表于:16-10-26 18:24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第一狼 的话:江苏省不敢说全国第一省,数一数二是跑不掉的,先进省份的均衡发展模式不保持住,难道去学落后省份的做法?笑死人了!...可惜很多人想不明白,落后省份可以一城独大堆起一个门面,可是有哪个省会堆的比过四大一线的?这就说明所有问题了,要成为一线城市政策不能缺但是也要确实有这个潜力才行。很遗憾江苏没有城市具备这个潜力。无论南京、苏州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瓶颈。
发表于:16-10-26 18:44
国家不给政策,省里不去重视,上海打压,南京想成为一线难,就是杭州省内认真吸血也别想达到上海的三分之二,
发表于:16-10-26 19:01
有些人总是混淆概念,说南京怎样也达不到上海的标准,所以江苏没必要做大南京。南京根本不需要达到上海的级别,南京只要达到一线弱的标准,仅次广深即可。
发表于:16-10-26 19:20
& &南京想成为什么样的城市,是南京人自已的事。江苏各地至多奉送南京些硬件之类的东西,如大剧院之类。其它方面江苏其它城市是无能为力。
发表于:16-10-26 19:32
以下是引用 第23楼 @爱的不是你% 的话:举全省之力去发展南京?这大概只有南京人想得到。江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全省各地发展都不错。只有穷省才会把所有资源用在省会上,而江苏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均衡的发展。居然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这些省来做江苏这道证明题!要南京一家独大?整天抱着这种思维,怕是只能给江苏拖后腿了。...这个傻逼是个什么鬼,整天鹦鹉学舌?是19楼的马甲
发表于:16-10-26 19:36
回复 第24楼 的 @tsy2012:江苏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城市联合体,省级观念和凝聚力不强。说江苏被上海虹吸你愤愤不平,想把江苏的人才截留在自家省内,截留在南京。可是你想过没有,把江苏人才截留在南京就等于被南京虹吸,虹吸源头有上海转移到南京而已。对于江苏其它城市而言,这又有多少区别,被南京虹吸还不如被上海虹吸,毕竟上海的发展平台比南京高多了。
发表于:16-10-27 07:10
某些南京人真是搞笑 平时都不想承认自己是江苏的 这种时候想理直气壮来吸血 想要好处跪下来知道吗 脸都不要了 想抵抗上海虹吸 简单 把苏州南通做大直接和上海近身肉搏
徐州北方枢纽 连云港这么好的海港也别浪费了 狼群战术能咬上海一口肉就咬一口 南京这位置 给了资源也是浪费
发表于:16-10-27 09:06
江苏没有能力把南京发展成一线。
深圳是国家打造的,广州本来就是一线。
南京要想吸引资源和人才,问题是自古以来苏南就是发达地区,加上上海的存在,对人口产业和资源就是具有吸引力,这个不是江苏省能改变的。
&&&&&&&&&&&&&&&&&&&&
&&&&&&&&&&&&&&&&&&&&&&她不漂亮,&&&
&&&&&&&&&&&&&&&&&&&&&她不涂脂抹粉;&&
&&&&&&&&&&&&&&&&&&&&如何能让她心动,&&&
&&&&&&&&&&&&&&&&&&&&又不会使我伤心.&&&&&
&&&&&&&&&&&&
发表于:16-10-27 09:50
讲一故事:乡下有4户人家,共同的邻居是大户、很有家产、也正处于兴旺上升阶段。东户人家,是大户的出门口,总想自己也能占的光,不是积极发展,而是总想制造点麻烦,初期得了点小好处,处了大户就得另想出路了;西户人家,总认为过去的过去,自己与大户差不多,现在发展不起来,就是大户挡了他的光,也是闹;北人家,认为我们家北边还更大的亲戚,为何要看你在大户眼色;只有南户,我既可为大户提供方便、又能团结周小户,有个十年八年时间,很快就会强大。我们的省会,四面不讨好、总讲客观怪张怪李、吃老本、傲气没本事,哎!遇到这样的大户,小户邻居又能怎办呢?
发表于:16-10-27 10:22
以下是引用 第26楼 @bright0785 的话:
合肥吞了巢湖市,这几年发展很快,规模效应显著...
你去问问巢湖人会怎么说,可能骂还是咬牙切齿在骂
发表于:16-10-27 10:36
你可拉倒吧,徽京狗素质不是一般的差,上次看新闻,徽京狗拿了别人的包,交警过来,这个徽京狗居然还想跟交警分分赃款。
其他的素质低我就不举例了。
南京张明宝醉驾,
南京彭宇案,
南京虐童案,
南京奥迪女事件,
南京小学生埃及金字塔乱涂乱画,
南京男子索要生活费未果捅死其母亲,
南京人泰国飞南京要开水泡面扬言炸飞机,
南京宝马撞碎马自达,间歇性神经病。
南京人游玩韩国在当地斗殴
发表于:16-10-27 10:51
回复 34 楼 @reverse :
同意,广州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南方的贸易中心,说是广东打造的一线也太可笑.
这几个叫嚣要南京做一线的,他们的思想就是希望靠天靠政策指望一步登天,而不好好考虑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就如他们满脑子都是想南京升一线后自己在南京的房子又可以升值,典型的浮躁,不劳而获的思想
发表于:16-10-27 11:44
回复 第29楼 的 @tsy2012 :
差不多啊,南京仅次于京沪广深,现在也可以认为是准一线。
&&&&&&&&&&&&&&&&&&&&
&&&&&&&&&&&&&&&&&&&&&&她不漂亮,&&&
&&&&&&&&&&&&&&&&&&&&&她不涂脂抹粉;&&
&&&&&&&&&&&&&&&&&&&&如何能让她心动,&&&
&&&&&&&&&&&&&&&&&&&&又不会使我伤心.&&&&&
&&&&&&&&&&&&
发表于:16-10-27 12:09
城市发展有其自然规律,通过行政手段来发展壮大只会增加江苏人民负担,对周边城市造成伤害!
发表于:16-10-27 16:00
挺无语的,占着江苏的很多资源政策,却天天想着发展自己也就算了,成天张口闭口都是安徽!
徽京只会一心向着安徽,什么基础设施都是往安徽方向倾斜,比如宁天城际,宁和城际,江北新区等等...
怎么不并给安徽啊,把占着江苏的资源都吐出来!占着那么多资源和政策,还发展成现在一天不如一天的样子,还好意思到处抢东西。
想当年宁杭城际最早规划的线路就是经句容,金坛,溧阳南下,半道却被徽京改为经句容西,溧水县,溧阳!
不想骗自己%
发表于:16-10-27 21:05
回复 第11楼 的 @切尔西归来:苏州?就是一个经济性城市,为上海服务的,宁可发展扬州泰州。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北极印刷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