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滩涂地拍卖,工业用地拍卖,想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最好是靠近海边的,二十亩左右!

价格:面议
品牌:中投信德
型号:定制
关键词:光伏发电项目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线联系:
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xx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二零一五年八月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1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2
1.3编制依据 2
1.4 编制原则 3
1.5研究范围 4
1.6综合评价 4
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6
2.1项目提出背景 6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2.1 顺应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7
2.2.2实现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相得益彰的需要 8
2.2.3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 8
2.2.4降低大棚维护成本,提升生态种植经济收益的的需要 9
2.2.5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 9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技术可行性 12
2.4.3管理可行性 12
2.5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 市场分析 13
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3
3.2我国生态种植农业市场分析 14
3.3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意义分析 15
3.4我国农光互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8
3.5xxx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 18
3.6xx市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 20
3.7市场小结 21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22
4.1地理位置选择 22
4.2项目建设条件 22
4.2.1区域位置 22
4.2.1地理地貌情况 23
4.2.2气候特征 23
4.2.3资源条件 24
4.2.4交通运输条件 25
4.2.5经济发展条件 25
4.2.6建设条件评价 25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26
5.1工程设计原则 26
5.2总体建设方案 26
5.3总平面布置 28
5.4建设规模 29
5.5电站装机容量 29
5.6年实际发电量计算 29
5.7接入方式及电能质量控制方案 31
5.8电气部分设备控制方案 32
5.9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32
5.10主要种植产品及收入方案 33
5.11主要设备选择 33
技术示范方案 34
6.1技术示范内容 34
6.1.1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选型 34
6.1.2光伏组件布置 54
6.1.3发电计量系统配置方案 61
6.2 技术指标 63
6.3技术步骤 63
第七章 节约能源方案 64
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
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
7.2.1能源消耗种类 64
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4
7.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
7.4节能措施分析 65
7.4.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65
7.4.2水资源节约措施 65
7.4.3企业节能管理 66
第八章 环境保护方案 67
8.1设计依据及原则 67
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7
8.1.2设计原则 67
8.2建设地环境条件 67
8.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7
8.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8
8.5环境影响结论 70
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1
9.1组织机构 71
9.2激励和约束机制 71
9.3劳动定员 72
9.4福利待遇 72
第十章 项目实施规划 73
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73
10.2 建设工期 73
10.3实施进度安排 73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4
11.1投资估算依据 74
11.2建设投资估算 74
11.3流动资金估算 75
11.4资金筹措 75
11.5项目投资总额 75
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78
第十二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79
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79
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9
12.1.2产品成本 80
12.1.3平均产品利润 82
12.2财务评价 82
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2
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2
12.2.3不确定性分析 82
12.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3
12.4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84
12.4.1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84
12.4.2社会效益 84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86
13.1项目风险因素 86
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6
13.1.2技术风险 86
13.1.3资金管理风险 86
13.2风险规避对策 86
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7
13.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7
13.2.3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7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 88
14.1招标管理 88
14.2招标依据 88
14.3招标范围 88
14.4招标方式 89
14.5招标程序 89
14.6评标程序 90
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90
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0
14.9合同备案 90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91
15.1结论 91
15.2建议 91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2
附表2 总成本表 94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5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6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7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8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9
附表8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
附表9 资产负债表 101
附表10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
附表1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3
附表12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5
附表13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07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xxxx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xxxxxxxxxxxx村
1.1.5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金额为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项目农业大棚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建设的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其他资产费用以及充实企业流动资金等。
1.1.7项目建设规模
本次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属于大型地面电站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600亩,共建设农业生态大棚350座;单座大棚向阳侧屋面安装透光250Wp太阳能光伏组件416块,20MW共计安装光伏大棚208座,安装透光250Wp光伏组件86528块。项目年总发电量2,466.47万度。
项目总占地面积600亩,主要建设光伏生态农业大棚350座机配套电站控制室600平方米:
项目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表
序号 工段名称 层数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建筑结构
1 生态农业大棚 1
350座大棚,单个占地1100平米
2 电站控制室 1 600.00 600.00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万元,全部由项目企业自筹。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期为2015年08月至2016年07月,建设工期共计12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年)》;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
《xxx“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24号文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 号文件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现代财务会计》;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装置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施工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建设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综合评价
本项目重点研究“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太阳能的节能效益主要体现在电站运行时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不消耗水资源。太阳能和火电相比,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不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本项目农业大棚光伏电站的建设可增加就业,带动工业增加值和相应的税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能源结构向多样化和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根据计算得出20MW光伏系统平均年发电量约为2,466.47万度,25年发电总量约为61661.67万度。同时,按照火电煤耗平均360g标煤/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879.28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198.20吨、二氧化硫约6.66吨、氮氧化物约332.97吨、烟尘约6037.91吨。由此可见,项目具备很强的节能环保效益,实施推广前景广阔,技术优势较强,实施风险较小。
我国光电产业正以每年30%速度增长,城市化建设随着扩大内需政策不断推进,未来5年能源下降20%的硬指标,这些给光伏农业大棚项目提供了空前的商机,加之国家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已经施行,在如此难得的产业基础下,本次项目的提出显得恰合时宜。
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种植意识大大改善。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将是绿色农业的革命,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社会在倡导绿色农业、绿色无公害产品之时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其根本。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光互补也称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与高科技大棚(包括农业种植大棚和养殖大棚)有机结合,在大棚的部分或全部向阳面上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本项目将建设占地600亩的农业种植大棚,主要种植食用菌,并充分将农业大棚与光伏农业结合,带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真正做到低碳、绿色和循环农业。
由此可见,本次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及农光互补产业发展规划,属于国家鼓励发展项目,其建设势在必行,该项目将成为xx市在农业种植及光伏农业结合发展方面项目建设的又一突出贡献。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与应用前景均十分广阔。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2.1 顺应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食用菌、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本项目选址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种植及养殖基础,交通便利,建设农业种植及农光互补项目是符合济南市农业产业政策的。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绿色生态农产品,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态食品的极大需求。
2.2.2实现农业生产与光伏发电相得益彰的需要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与光伏发电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温室能够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遮光,每个大棚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装机容量设计,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如苦瓜,生长过程中对透光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多安装电池组件,提高装机容量多发电;光照要求高的五彩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则覆盖透光性好的改良太阳能电池组件,降低装机容量,增强透光性。
太阳能电池组件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反射昆虫繁殖需要的蓝紫光,可有效减少种植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种植作物品质和产量,是利用高新科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模式。夏季,受高温影响,大部分保护地种植作物在6-9月份无法正常成长。传统大棚夏季棚内温度达50℃以上,大部分种植作物无法成活,只能种植两茬。光伏大棚的优势在这里进一步体现:由于棚顶的光伏发电板减少了紫外线对作物的破坏,光伏大棚的蔬菜品质和产量也优于传统大棚。而光伏大棚在冬季能防止棚内热量向外辐射,减缓夜间温度下降,达到保温的效果,免去了草帘覆盖这一工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以此达到种植和光伏双重收入。
2.2.3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
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高且不符合政府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而利用农业大棚顶部建设光伏电站,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农业趋势。太阳能发电是一种环保发电方式,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在配套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提供扶持。对于设计寿命达30年的光伏大棚来说,利润回报期更长远。
2.2.4降低大棚维护成本,提升生态种植经济收益的的需要
大棚顶部是光伏电池板,可以抵抗10级大风,经受暴雨、冰雹等恶劣气候条件,经久耐用,省去了每年更换薄膜的麻烦,降低了劳动强度。光伏大棚使用寿命达30 年,可省去每年换棚膜的大笔费用。光伏大棚的电可并入国家电网出售,使传统大棚的产量和效益提高一倍以上。光伏大棚恒温效果好,尤其是夏季,光伏板遮荫情况下,可以比普通大棚多种一茬,有效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保证蔬菜的四季生产和周年供应,收益比普通大棚翻番。
同时,光伏大棚进行生态种植,不仅能获得同样的生态种植收益,同时每年又能增加一定的发电收入,真正实现了循环生态种植和发电双赢。为新型循环生态种植和太阳能发电相结合提供了示范参考,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2.2.5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
光伏大棚初期建设要大规模向农民流转土地,农户将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农民除了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以外,公司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解决“40、50、60”年龄段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不用远出打工并有较好的收入。
本项目建成后,将可直接为当地150人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种植、农产品加工、食品、旅游、运输及其他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为当地农民提供示范技术,可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因此对于当地经济创收、农民创收益均有一定的发展意义。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4.1政策可行性
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业的产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年)中指出: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
“十一五”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政策导向,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社会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
3、2015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产业政策指出: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4、本项目光伏大棚部分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符合以上国家政策,且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
5、xxx《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24号文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生态山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意见》,山东将坚持市场主导、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优胜劣汰及开发利用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积极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大力推广光伏应用。初步规划,山东将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利用荒山荒地、盐碱地、滩涂、水面等未利用地及采矿废弃地,探索更加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各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将开发建设风光互补等多能互补电站。同时,特别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优先支持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机关、学校、医院、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新建建筑、旧建筑改造等原则上按照分布式光伏发电要求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6、近几年国家频繁颁布了与光伏发电有关的政策,从这一系列政策内容来看,国家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且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包括规划发展目标、补贴标准、补贴期限、资金来源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因此该项目立足绿色食品种植及农光互补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并促进种植业发展,当属政策大力扶持项目之列,具备政策可行性。
2.4.2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以高科技技术为先导,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及光伏大棚技术和设备,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由多名农业种植专家及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家亲自主持研发和指导,在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懈追求更高质量。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
2.4.3管理可行性
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
项目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及运作模式,公司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5分析结论
本项目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及农光互补一体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项目当地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效益显著。
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
联系我时请务必告知是在黄页88网看到的!
地址:北京
电话:010-
传真:010-
6年主营: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地址:北京———— 认证资质 ————
没有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已通过
手机认证已通过
没有微信认证
邮箱认证已通过
市场调研VIP推荐信息
最近来访记录
陕西西安网友今天在百度搜索“光伏项目可研报告”访问了本页
广西百色网友两天前在百度搜索“光伏发电可行性报告”访问了本页
山东潍坊网友两天前在百度搜索“光伏发电可行性报告”访问了本页
河南郑州网友两天前在百度搜索“光伏电站可研报告”访问了本页
山东青岛网友两天前在百度搜索“20MW需要250Wp多少块”访问了本页
相关推荐产品
咨询主题价格发货与交货商品参数其它
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介绍,包括光伏发电项目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不是你想要的产品?,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2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潍坊港总体规划前一、本次规划工作背景及目的言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 山东省东西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是山东省重 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潍坊港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西临淄博、 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畅通,区位条件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港稳步发展,建成了一批千吨级泊位,为潍坊市的经济 发展尤其是沿海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合理开发沿海岸线,指导港口科学、可 持续发展, 2006 年潍坊市编制了 《潍坊港总体规划》 , 规划形成以中港区为主体, 以内河港区相配套,以东、西港区为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近年来, 伴随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潍坊市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但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难 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 同时港口航道等级偏低, 不能适应船 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 动和辐射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将推动潍坊港腹地经济高速发展, 货物运输需求将进一步 增长。为适应上述两个规划的实施,2010 年底,山东省政府批准潍坊港由地方 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另外,小 清河的复航也指日可待,如何实现海河联运,为内河沿线经济腹地提供快捷、畅 通的运输服务,也是潍坊港当前面临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新起点、新高度,需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未来潍坊 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科学、合理的利用 和保护岸线资源、 协调港口、 城市与产业的关系, 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迫切需要修编《潍坊港总体规划》来适应新形势和要求。为此,潍坊市交通运输 局、 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潍坊港总体规划》 。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 - 潍坊港总体规划二、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潍坊市港航局关于开展“潍坊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委托书; (2)交通部《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2006 年 8 月) ; (3) 《潍坊港总体规划》 ,中交一航院 ,2006.12。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参考资料 (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 年 12 月; (2) 《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 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鲁发[2010]9 号; (3) 《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 ,交规划发【 号, 2011 年 11 月; (4) 《黄河排沙对潍坊港海区地形演变及外航道淤积影响的分析》 ,交通运输部天 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 年 4 月; (5) 《关于贯彻国发 【2011】 2 号文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 ,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1 年 11 月; (6)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 府,2009 年; (7) 《潍坊港扩建工程方案的泥沙淤积》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2004 年 4 月; (8) 《潍坊港总体规划建港条件分析及泥沙淤积研究报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 工程科学研究所,2011 年 6 月; (9)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05 年 12 月; (10)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组,2004 年; (11) 《潍坊市海洋功能区划》 ,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 (12) 《潍坊市沿海地区总体规划》 ; (13) 《潍坊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经济框架》 ; (14)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2 - 潍坊港总体规划(15)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17) 《潍坊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2009 年 10 月; (18) 《潍坊市海岸线划定方案》 ; (19) 《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 (20) 《潍坊市三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案》 ; (21)潍坊市港航局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三、规划主要原则(一)协调性原则:与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 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促进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 (二)集约化规模化原则:各港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充分合理利用岸线资源, 形成规模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远近结合、层次分明,既考虑近期发展,又考虑保护岸线 资源,并重视港口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四、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规划范围包括潍坊市所辖海岸线及相关水、陆域。 本次规划的基础年为 2010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5 年、2020 年和 2030 年。五、规划主要结论(一)潍坊港发展现状 至 2010 年底,潍坊港共建成西港区、中港区两个港区,生产性泊位 17 个, 其中深水泊位 3 个, 总通过能力 892 万吨; 2010 年潍坊港完成吞吐量 1511 万吨。 潍坊港已由一般港口升级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现存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是: 港口基础设施薄弱, 不能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 港口功能单一, 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航道、 港池开挖后淤积强度较 大,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二)吞吐量预测 根据对潍坊港吞吐量发展水平的预测,预计 2015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 4300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 3000 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 1000 万吨,东港区 货物吞吐量 300 万吨; 预计 2020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 6700 万吨, 其中中港区货 物吞吐量 4560 万吨, 西港区货物吞吐量 1380 万吨, 东港区货物吞吐量 760 万吨; 预计 2030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 10000 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 7000 万吨, 西港区货物吞吐量 1600 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 1400 万吨。 (三)潍坊港的性质与功能 潍坊港是山东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潍坊市及 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潍坊港以散货、杂货运输 为主,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客滚运输。 潍坊港的功能:装卸存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 合服务及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 (四)潍坊港岸线规划情况 潍坊市辖区拥有大陆海岸线 140km ,本次规划用于港口 开发的岸线为 49.4km。 分别位于小清河南岸的西港区、 白浪河口至老河口的中港区和潍河口至 胶莱河口的东港区。其中小清河南岸羊口作业区及下游 29km 岸线为规划港口岸 线, 羊口作业区上游潍坊辖区段河道为港口保留保护岸线; 中港区已建防波堤及 码头使用 14.0km 岸线;东港区从潍河口至胶莱河口 6.4km 岸线作为规划港口岸 线。 (五)总平面规划布置 潍坊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港区。中港区是潍坊港的主体港区,是以散杂 货运输为主、 临港工业所需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为辅的综合性港区。 西港区主要 为后方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制造业园服务, 积极开展海河联运。 东港区主要为后方 滨海开发区发展建设服务。 (1)中港区 中港区总体格局采用以进港主航道为整个港区轴心的“双堤环抱”的形式, 主航道的方位为 227.5°—47.5°,该方位与当地水域等深线基本垂直,且与涨 落潮流的方向基本一致,东、西两道防沙堤与航道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在推荐的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中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方案中,东、西两道防波挡沙堤的间距约为 2300m,堤内沿 航道轴线方向布置了最小宽度为 700m 的水域主通道,两侧布置有突堤和顺岸码 头及陆域等。 在规划期内, 航道东、 西两侧的泊位要同步开发, 使中港区形成东、 西两个陆上进出港主通道,使港区泊位建设相互呼应、均衡发展。 在现有码头基础上, 规划到 2030 年港区共形成码头泊位 54 个, 形成码头泊 位岸线和其他辅助功能岸线总长度约 12186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 7289.4 万吨, 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 1440 万 m2。 以中港区为依托, 在其西侧规划预留发展港区, 为潍坊港的发展充分预留空 间。 (2)西港区 西港区的泊位布置在小清河的南岸, 分别为羊口作业区和寿光作业区。 将散 货和通用泊位布置在现有码头的下游, 将液体散货泊位布置在靠近河口的小清河 的南岸, 按船舶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 同时避开神华国华电厂 在小清河南岸的取水口及用地位置。 西港区航道因受限于小清河拦门沙, 目前可 满足吃水 4.2m 以下的船舶乘潮进出,随着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展,应适时 启动小清河拦门沙整治工程, 与西港区羊口作业区及寿光作业区泊位建设规模相 配套,规划期内航道按通航 5000 吨级船舶标准设计。 到 2030 年西港区规划泊位 51 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总长度 6222m,泊位通 过能力达到 1950 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 340 万 m2。 (3)东港区 到 2030 年东港区规划泊位 24 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及辅助岸线总长度为 4238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 1410 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 543 万 m2。通过相 应的试验研究, 同时借鉴中港区初期的建港经验, 近期可以按易于起步的格局建 设泊位。随着吞吐量的增长,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六)港口规划指标 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见表 0-1。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5 - 潍坊港总体规划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 表 0-1港 区 规划泊位(个) 54 51 24 岸线长度( m)
4238 陆域面积(万 m ) 2中港区 西港区 东港区(七)配套设施规划 本规划对港口铁路、疏港道路、管道等集疏运系统、供电、通信信息、给排 水、供热与空调、港口支持系统等都进行了规划。 (八)环境保护 本规划对实施过程及运营期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相 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6 - 潍坊港总体规划第1章1.1 地理位置港口发展的现状潍坊港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山东半岛中部,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 烟台, 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区域建设的 重要节点。 潍坊港由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组成。中港区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 岸, 白浪河入海口西侧, 陆上距潍坊市主城区约 60km, 水上距天津港 139 n mile, 烟台港 142 n mile,大连港 180 n mile。西港区地处寿光市羊口镇东部,莱州 湾的西南角,小清河河口段的右岸,距小清河入海口约 24km;地理坐标为北纬 37°16′12″ , 东 经 118°53′06″ 。 海 上 距 龙 口 港 72 n mile 、 烟 台 港 147 n mile 、天津港 153 n mile 、大连港 184 n mile 、青岛港 366 n mile 。 东港区位于昌邑市北部海岸,潍河与胶莱河入海口之间。 潍坊港陆路交通便利,公路 G309、G206 和 S220,高速公路 G18、G20,以及 胶济、 胶新铁路连通了港口和后方城市经济腹地, 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交通条件。1.21.2.1自然条件气象 本次规划港区包括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中港区以西约 20km 处,设有 羊口盐场气象站, 有长期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37°07?, 东经 118°57?,观测场海拔高度为 21.9m。该站离海较近,四周开阔,且地势平 坦,代表性良好,本次港区规划修编采用该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1)气温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2)降水 12.8℃; 40.8℃(出现于 1982 年 5 月 25 日) ; -17.4℃(出现于 1985 年 12 月 9 日) 。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7 - 潍坊港总体规划年平均降水量: 年最多降水量: 年最少降水量: 一日最大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日数:486.5mm; 684.9mm(出现于 1980 年) ; 332.3mm(出现于 1981 年) ; 145.4mm(出现于 1989 年 7 月 20 日) 68.6 天年平均大雨、暴雨降水日数:4.9 天。 降水多集中在 6、7、8 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6%,7、 8 月份降水量最多, 冬季 12 月、 1 月、 2 月降水最少, 这三个月的降水量仅为 2.8%。 (3)雾 能见度&1km 的大雾,年平均雾日为 9.8 天,大雾多出现在冬季 11 月至翌年 1 月。 (4)风 根据羊口盐场气象站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统计: 该区常风向为 SSE 向,次常风向为 SE、S 向,出现频率分别为 14.76%, 11.74%,11.70%,强风向为 NE 向,次强风向为 NNE 向,该向≥7 级风出现频 率分别为 1.10%,0.83%。详见风频率统计表 1-1 和风玫瑰图 1-1。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8 - 潍坊港总体规划风频率统计表 表 1-1风速 频率(%)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合计 0.3—5.4 (m/s) 2.35 2.52 4.29 2.27 2.61 2.58 9.40 11.11 9.84 4.04 4.09 3.55 4.55 4.48 3.90 1.95 2.44 75.97 13.84 6.53 2.72 0.96 5.5—10.7 (m/s) 0.80 1.13 1.39 0.24 0.09 0.13 1.90 2.72 1.40 0.29 0.12 0.17 0.37 0.83 1.41 0.85 10.8—13.8 (m/s) 0.65 0.94 1.27 0.05 0.01 0.02 0.40 0.79 0.36 0.02 0.02 0.08 0.07 0.38 0.88 0.59 13.9—17.1 (m/s) 0.36 0.62 0.72 0 0 0 0.04 0.13 0.09 0.01 0 0 0.01 0.13 0.36 0.25 ≥17.2 (m/s) 0.13 0.21 0.38 0.01 0 0 0 0.01 0.01 0 0 0 0.01 0.03 0.09 0.08 合计4.29 5.42 8.05 2.57 2.71 2.73 11.74 14.76 11.70 4.36 4.23 3.80 5.01 58.5 6.64 3.72 2.44 100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9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1风玫瑰图1.2.2水文(1)潮位 西港区:采用羊角沟水文站
年实测资料统计。本港区属不规则 半日潮海区,其(HK1+HO1)/HM2=0.8。 中港区: 采用北港码头南侧 1990 年 4 月 16 日~1991 年 4 月 15 日一年潮位 观测资料分析,本港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其(HK1+HO1)/HM2=0.63。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10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东港区: 采用下营水文站多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分析后, 与潍河口短期实测 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港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 1)各港区高程换算关系 西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1.23m 0.33m 85 基面0.90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中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1.23m 0.11m 黄海零点1.12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东港区高程关系: 平均海面 0.92m 0.02m 黄海零点0.90m 潍河口理论最低潮面 2)各港区潮位特征值(以下潮位值均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1 - 潍坊港总体规划各港区潮位特征值 表 1-2西港区(m) 最高高潮位 最低低潮位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平均潮差 平均海面 4.44 -0.91 1.87 0.43 1.44 1.23 中港区(m) 3.47 -0.63 1.96 0.36 1.60 1.23 东港区(m) 3.67 -1.62 1.65 0.44 1.21 0.923)各港区设计水位 各港区设计水位 表 1-3西港区(m) 设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 极端高水位 极端低水位 2.60 0.27 4.83 -1.12 中港区(m) 2.64 -0.03 4.82 -0.80 东港区(m) 2.20 -0.01 4.00 -0.924)各港区乘潮水位 西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 表 1-4频率 延时 水位(m) 乘潮一小时 乘潮二小时 乘潮三小时 乘潮四小时 80 (%) 1.53 1.48 1.41 1.33 85 (%) 1.41 1.37 1.31 1.23 90 (%) 1.30 1.25 1.18 1.09 95 (%) 1.11 1.07 1.00 0.94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2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中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 表 1-5频率 延时 水位(m) 70(%) 1.68 1.62 1.52 1.40 80(%) 1.52 1.46 1.34 1.25 85(%) 1.40 1.34 1.23 1.14 90(%) 1.27 1.22 1.12 1.02 95(%) 1.08 1.04 0.97 0.87乘潮一小时 乘潮二小时 乘潮三小时 乘潮四小时东港区全年乘潮水位表 表 1-6频率 延时 水位(m) 乘潮一小时 乘潮二小时 乘潮三小时 乘潮四小时 80 (%) 1.19 1.11 1.05 0.94 85 (%) 1.11 1.02 0.96 0.86 90 (%) 0.96 0.91 0.85 0.76 95 (%) 0.77 0.73 0.67 0.59(2)风暴潮 莱州湾是我国北方沿海风暴潮多发且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除台风路经山东半 岛形成台风增水外,较大增水过程大多发生在春秋季冷暖气团活动最频繁的季 节, 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向东北移动加深的低压形成对峙, 造成渤海海面区域性 大风, 从而诱发严重的增水现象, 其中 1969 年 4 月 23 日的风暴潮是建国后最大 的一次, 当时东北风力达 11 级, 羊角沟最高潮位达到 6.74m, 最大增水为 3.55m。 1.0m 以上增水持续 38 小时,3.0m 以上增水历时 8 小时,莱州湾南岸海水上涨 3m 以上,冲毁海堤约 50km,海水倒灌 30~50km,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港口 工程高程设计中,风暴潮水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波浪 规划港区无长期波浪观测资料, 根据潍河口外-5.0m 水深处, 1989 年 3 月~ 9 月短期波浪观测资料统计:常浪向为 N 向,出现频率为 21.22%,次常浪向为 NNE 向,出现频率为 16.14%,强浪向为 NNE 向。详见波玫瑰图 1-2。但由于观 测季节为春秋季, 统计结果不足以表明全年波浪的方向分布和波浪概况。 潍河口 距中港区和东港区比较近,可供规划港区参考。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13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2波玫瑰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4 - 潍坊港总体规划(4)海流 该海区为规则的半日潮流区,潮流呈往复流性质,涨潮流向 SW,落潮流向 NE。河口内流速较大,河口以外流速较弱,潮段平均流速仅为 0.15m/s,涨落潮 流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 0.44m/s 和 0.26m/s。最大涨潮流速 0.60m/s,最大 落潮流速 0.61m/s,该海区余流流速较小。 2011 年 3 月期间在潍坊沿海布设了 11 个测站(如图 1-3)进行了大、小潮 的水文全潮观测; 其中大潮为 2011 年 03 月 12 日 10:00~2011 年 03 月 13 日 12:00 (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初九) ,小潮为 2011 年 03 月 16 日 13:00~2011 年 03 月 17 日 16:00(农历二月十二~二月十三) 。 由图 1-3 和 1-4 可以看出各测站呈明显往复流, 各测站涨潮平均流向呈 SW~ WNW 向,大部分测站涨潮平均流向呈 WNW 向,落潮平均流向呈 NE~E 向,除 2#、 3#两测站落潮平均流向呈 E 向,其余测站呈 NE~ENE 向。图 1-3大潮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5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4小潮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各测站涨、落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如表 1-7 和表 1-8 所示。 由表可见,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大潮为 0.66m/s,流向 238°,出现在 6#测 站涨潮段;小潮为 0.54m/s,流向 94°,出现在 2#测站落潮段。各层实测最大 流速,大潮为 0.72m/s ,流向 236°,出现在 6#测站涨潮段的 0.6H;小潮为 0.68m/s,流向 92°,出现在 2#测站落潮段的 0.6H。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6 - 潍坊港总体规划大潮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统计表 单位:流速(m/s),流向(°)项目 实测最大 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 大 流速 0.32 0.54 0.48 0.61 0.68 0.72 0.54 0.36 0.16 0.26 0.38 0.72 流向 256 264 264 296 272 236 234 234 270 260 242 236 测点 表层 表层 表层 表层 表层 0.6H 0.6H 表层 表层 表层 表层 0.6H 涨 潮 垂线平均最大 流速 0.29 0.47 0.46 0.51 0.60 0.66 0.48 0.31 0.12 0.24 0.31 0.66 流向 260 278 271 293 276 238 237 234 259 243 232 238 流速 0.36 0.50 0.46 0.42 0.58 0.66 0.48 0.42 0.18 0.36 0.42 0.66 实测最大 流向 68 102 78 78 72 48 54 46 48 56 52 48 测点 表层 表层 表层 0.2H 表层 表层 0.6H 0.4H 表层 表层 0.6H 表层 落 潮 垂线平均最大 流速 0.34 0.45 0.44 0.40 0.51 0.62 0.44 0.35 0.15 0.28 0.32 0.62 流向 51 81 84 82 66 51 48 43 85 69 50 51表 1-7小潮潮段最大流速特征值统计表 单位:流速(m/s),流向(°)项目 实测最大 测点 1# 2# 3# 4# 5# 6# 7# 8# 流速 0.34 0.54 0.46 0.51 0.42 0.62 0.40 0.30 流向 252 300 248 296 252 242 220 226 测点 表层 表层 0.2H 0.2H 表层 0.4H 0.6H 表层 涨 潮 垂线平均最大 流速 0.32 0.46 0.40 0.45 0.30 0.50 0.35 0.23 流向 255 293 251 285 251 230 229 229 - 17 流速 0.36 0.68 0.38 0.39 0.52 0.58 0.44 0.32 实测最大 流向 50 92 80 80 58 48 46 32 测点 表层 0.6H 0.2H 0.2H 0.2H 表层 0.2H 表层 落 潮 垂线平均最大 流速 0.35 0.54 0.33 0.34 0.46 0.51 0.40 0.27 流向 47 94 86 80 61 48 45 42表 1-8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潍坊港总体规划9# 10# 11# 最 大0.22 0.32 0.30 0.62312 244 268 242表层 表层 表层 0.4H0.20 0.26 0.25 0.50295 263 266 2300.20 0.30 0.24 0.6846 58 42 92表层 0.2H 表层 0.6H0.16 0.23 0.21 0.5437 56 34 94(5)海冰 在正常年份,小清河口至胶莱河口近岸,每年 12 月中旬出现海冰,翌年 2 月下旬终冰,冰期约 75 天,其中初冰期约 30 天,盛冰期约 30 天,融冰期约 15 天。海冰最大范围出现在 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由于 2009 年 12 月~2010 年冬 季受持续低温、黄河及其他河流入海、滩浅、海水流速慢等因素影响,潍坊港自 2009 年 12 月 20 日左右便出现了浮冰,与往年相比冰情出现较早。自 2010 年 1 月 5 日起, 受持续冷空气影响, 潍坊港出现自 1996 年始建港以来同期最重冰情, 浮冰最厚超过 30cm,对船舶通航影响较大。据潍坊海事处提供的信息,潍坊港 航道、港池、锚地受结冰影响都很大,辖区航道内出现 10~35cm 的冰情,船舶 进出困难。其中有一段航道浮标之间浮冰完全连续,厚度超过 10cm。港池内冰 层最厚,船舶靠离泊困难,即使在拖轮协助下,靠泊时间也需 1~3 个小时。锚 地也出现了 10cm 以上连续浮冰,从 1 月 6 日晚锚地情况看,八成左右的船舶存 在走锚现象,加之锚泊船舶多,间距小,多次出现船距过近现象,个别船甚至无 法下锚,被迫一直航行。 1.2.3 泥沙运动 (1)泥沙来源 潍坊港近海泥沙来源可能有 4 个方面:一为河向来沙;二为海向来沙;三为 沿岸输沙;四为本区滩面泥沙的局部搬运。 本港淤积无海向来沙。 从天津港及黄骅港等类似港口的研究经验及本港区北 部的淤积来看,本海区沿岸输沙很小,对港区的淤积影响不大。本港位于粉沙质 海岸,本区泥沙运移的方式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显然滩面泥沙的局部搬 运是造成港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 至于河口泥沙对本港淤积的影响则主要是位 于本港 NW 向的黄河口, 经分析认为黄河口泥沙的扩散对本港区泥沙有一定影响,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18 - 潍坊港总体规划但目前还不是港口淤积的主要原因。 (2)含沙量 1)实测含沙量 从规划海域实测资料来看,本海区含沙量较低。详见附图 1-5。大潮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9 - 潍坊港总体规划小潮 图 1-5 垂线平均含沙量潮段平均值分布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 潍坊港总体规划2)含沙量分析 一般天气条件下, 港口所在附近海域水体表层含沙量总体较小, 港口附近海 域含沙量均不大于 0.2kg/m3, 堤头前沿 5km 范围内含沙量均不大于 0.1kg/m3。 大 风天港口附近海域含沙量明显增大, 西北风 6 级作用下, 港区附近水体表层含沙 量值最高达到了 0.8kg/m3;4~5 级风力作用下,港口堤头附近水域表层含沙浓 度最高值也达到了 0.8kg/m3。 大风天气条件的不同, 海区水体表层含沙浓度差别 较大。 从海区含沙量平均分布来看, 小风或无风天表层悬沙总体平面的分布为内小 外大, 总体上至-6m 等深线达一高点, 而向外至-10m 等深线较为均匀。 原因有二: 一、小风天所对应的海区动力条件较弱,加之近岸泥沙颗粒较粗,近岸泥沙起动 较难;二、黄河口扩散的悬浮泥沙也掺混于莱州湾中部的悬沙云,至使在一般小 风天莱州湾中部表层含沙浓度均高于近岸。 (3)底质 1)沉积物取样站位布置 各港区取样站位置见图 1-6~图 1-9。图 1-6西港区河道内取样站位布置示意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1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7西港区河口底质取样站位示意图图 1-8中港区底质取样站位示意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2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9 2)沉积物类型东港区底质取样站位示意图本次底质调查潍坊港区沉积物质总体分布为, 西港区小清河河道内的沉积物 以砂质粉砂及细砂分布为主; 小清河河口的沉积物以细砂分布为主; 潍坊港中港 区防沙堤口门以外航道及两侧沉积物以粉砂及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 潍坊港东港 区以细砂分布为主。 沉积类型中, 粗颗粒物质有砂 (S) 、 粗中砂 (CMS) 、 中砂 (MS) 、 细中砂 (FMS) 、 中细砂(MFS) 、细砂(FS)共 6 种;细颗粒物质有砂质粉砂(ST) 、粉砂(T)及 粘土质粉砂(YT)共 3 种。 3)沉积物中值粒径 本次底质调查潍坊港区沉积物中值粒径总体分布为, 西港区小清河河道内中 值粒径大于 0.10mm 与小于 0.10mm 的物质分布各半; 小清河河口区域以中值粒径 在 0.10mm~0.15mm 的物质分布为主;潍坊港中港区防沙堤口门以外航道及两侧 沉积物,在口门以东 8km 内中值粒径大于 0.05mm,8km 以外区域小于 0.05mm; 潍坊港东港区以中值粒径在 0.05mm~0.10mm 的物质分布为主。 (4)泥沙运动特点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23 - 潍坊港总体规划针对粉沙质海岸特征和淤积机理的认识主要归纳为: 1)泥沙运动活跃,易起动、沉降快; 2)当海洋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悬移质、推移质和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运移共存; 3)滩面坡度平缓,破波带宽阔; 4)泥沙运移、沉积与波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5)港口淤积,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于一年内几次大风后的累计值,强淤区集中于 破波带(计算值)以内及其以外一定范围的无掩护航道段。 1.2.4 海岸动力地貌及冲淤趋势(1)海岸地貌 1)本区为冲积海积平原,以海积为主,河口区浅滩宽阔平坦,近岸多为盐田和养 殖区,多有石堤护岸,森达美港自陆向海建有双向的数十公里的海堤,堤上已 建成疏港公路,围海面积范围较大。本区虽处莱州湾顶,但据多年测图对比和 地貌调查结果认为,潍坊东、中、西港区水下岸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海 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没有恒定的外来沙源补给。 2)据钻孔资料分析,潍坊港近岸底质自上而下分为泥质粉砂、亚粘土、粉砂、亚 粘土(孔深一般为 20m) ,上部为海相沉积,下部为陆相沉积,如此巨厚的沉积 物质,源于历史上黄河夺小清河入海及附近河流下泄泥沙。 历史上黄河曾三次共 19 年从甜水沟以南入海,五次决口先是 1895 年 6 月 22 日于齐东决口,黄河水由青城南趋,直灌小清河入海,尔后 1897 年,1899 年和 1901 年三次决口, 最后是 1937 年黄河在麻湾决口, 黄水南下经小清河入海, 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 塑造了本区的岸滩地貌, 并使岸滩迅速淤长外延, 1953 年黄河改由神仙沟入海后, 此地沙源大减, 细物质经潮流分选作用后被带往外海, 岸滩物质明显粗化, 以 1995 年与 2011 年两次中港区近海区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 比对, 泥沙颗粒径的物理指标特征未发生质的改变, 反映出的结果是不仅未发生 泥沙颗粒的细化,而且表现出略有粗化的现象。 泥沙粗化的表现, 显示了该地区外来沙源的不足, 而且表明当泥沙经波浪与 潮流动力的分选作用, 细颗粒泥沙被带入外海, 而使当地泥沙处于不断粗化的演 变过程中。老黄河口形状向南偏转,似会产生对本区趋于不利的因素,但小清河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24 - 潍坊港总体规划口与中港区的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 均排除了黄河泥沙的影响作用, 因此认为现 状下黄河排沙目前对小清河口及中港区没有直接的影响。 经多年水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潍坊东、中、西港区水下岸坡长期处于相对 稳定状态,海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没有恒定的外来沙源补给,泥沙运动主要是 波浪掀沙,潮流输沙。 2011 年度莱州湾潍坊港的东、中、西港区的近海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河口 区与近岸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仍延续了九十年代( 年)的取样分析结 果,沉积物质表现为极细砂与砂质粉砂,源于历史上黄河及附近河口的泥沙。 (2)海岸演变特征 对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的 0m、2m、5m、10m 等深线及岸线进行套绘的结果 显示, 位于莱州湾海域近岸区的中东部, 等深线淤涨速度较区域 A 大大减小, 1959 年~2002 年 5m 等深线最大外推距离只有 2km 左右,平均 46m/a,1959 年~1984 年 10m 等深线向内蚀退最大距离为 3km 左右,平均 117m/a。以 A 点为界,向南 蚀退距离逐渐加大,至胶莱河口达到最大,此处 1935 年~2002 年累计蚀退距离 为 10.5km,再向南逐渐减小,至虎头崖岸线基本稳定。从时间趋势上看,1935 年~1959 年南部海岸线变动幅度较大,1984 年~2002 年则以老黄河口形成的沙 咀南北区域变动较大。同时,由于 A 点以南海岸线后退影响,莱州湾海域的几个 主要河口均发生了摆动,如广利河口、小清河河口总体上向南摆动,潍河口、胶 莱河口总体上向东摆动。等深线对比图见图 1-10,岸线对比图见图 1-11。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莱州湾海域河口地区岸线相对其它岸线段变动较 为明显, 当 1953 年黄河入海口北移后, A 点南侧的岸线 1959 年~2002 年较 1935 年~1959 年变化范围及幅度已大大减小。因此,潍坊港海域岸线稳定的前提是 黄河口以现清 8 入海口位置保持不变,如河口位置北移,则海岸线更加稳定;如 果河口位置南移,则势必影响本海区海岸线稳定。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5 - 潍坊港总体规划0m 黄河口 2002年岸线 2m 5m 10m D1 1935年岸线 黄河口1959年 1984年 2002年D2D4D5区域AD3D6广利河口小清河口 老河口区域B瀰河口 虞河口 胶莱河口图 1-10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等深线对比图黄 河 口1935年 1959年 1984年D12002年老 黄 河 口5D4D5 D60A点广利口 河 口 河 清 小 口 河 老潍坊港瀰河口 2 虞河口5 0潍河口 胶莱河口D32D210虎头崖图 1-11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岸线对比及固定断面布置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6 - 潍坊港总体规划据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2007 年) , 《黄河河口河道治理历程及治理对策研 究》 、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河年限研究》两篇论文,均一致认为,在有计划地 安排入海流路并在一定的工程措施条件下,清水沟流路将在 50 年或更长时间内 保持稳定, 同时将刁口河流路作为备用流路。 因此从黄河流路变迁这一角度来看, 本海区岸线将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3)海床冲淤变化特征 为了说明潍坊港海域水深的垂向变化趋势, 在黄河口至胶莱河口海域沿岸线 纵向布设了 6 个断面,从图 1-12~图 1-17 可以看出,从 1959 年至 2002 年期间, 河口沙咀外等深线一直处在向外快速推进状态之中, 海床地形则表现为持续的淤 涨趋势,-14m 水深线以外水深则基本保持稳定。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在-10m 等 深线以浅,1959 年~1984 年间海床淤涨速率明显高于 1984 年~2002 年间;在 -10m 等深线以深情况则恰恰相反。这种情况说明在相同的水动力条件下,海床 淤涨选择更加容易的方式,即泥沙更倾向于在离岸区堆积。 断面 D2 布设在断面 D1 南侧 13km 处,从图 1-13 可以看出,1959 年~1984 年之间,-10m 等深线以内海床表现为略微的淤涨,-10m 等深线以外则表现为略 微的冲刷;1984 年~2002 年在-2m~-10m 等深线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堆积体, 堆积体自断面 D1 开始至断面 D2 达到最大,再向南逐渐减小,至距断面 D2 南侧 11km 位置 5m 等深线处消失,也就是说,自黄河老入海口开始,向南 24km 海域 1984 年后海床一直处在持续的淤涨之中,这种趋势是否在继续以及向东发展还 需要资料加以验证。0 0 2 4 6 8 10 12 14 16 水深(m) 10 20 30 40 50 60 起点距(km)1959年 1984年 2002年图 1-12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断面 D1 水深变化图- 27 - 潍坊港总体规划0 0102030405060 起点距(km)2461959年 1984年 2002年8101214 水深(m)图 1-13断面 D2 水深变化图0 05101520253035404550 起点距(km)241959年 1984年 2002年681012 水深(m)图 1-14断面 D3 水深变化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8 - 潍坊港总体规划0 051015202530354045 起点距(km)241959年 1984年 2002年681012 水深(m)图 1-15断面 D4 水深变化图0 0510152025303540 起点距(km)241959年 1984年 2002年681012 水深(m)图 1-16断面 D5 水深变化图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9 - 潍坊港总体规划0 05101520253035 起点距(km)241959年 1984年 2002年681012 水深(m)图 1-17断面 D6 水深变化图断面 D3~D5 布设在小清河口至胶莱河口,基本对应着潍坊港的西、中、东 港区。断面 D6 布设在胶莱河口以东 15km 处。从图 12~图 1-17 可以看出,1959 年~1984 年间,D3、D4 断面海床略有升高,1984 年~2002 年间则以-5m 等深线 为界,在-5m 等深线以内,表现为海床基本稳定或略有抬高,-5m~-10m 等深线 间, 海床呈抬高趋势, 但幅度较 D2 已大为减小, 且自 D2~D4 呈持续减少的趋势。 从图 1-16~图 1-17 可以看出,断面 D5~D6 的水深多年来基本稳定。 从断面水深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潍坊中港区以西,受黄河口泥沙扩散、沉积 影响,海床一直处于持续淤涨之中,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潍坊中港区以东海床则 基本保持稳定。 ( 4)港区淤积分析 中港区 1)实测结果 根据 2010 年 10 月和 2011 年 5 月两个时期的水深测图统计。 实测结果显示, 口门以里受掩护段航道淤积较小,淤积厚度沿程分布均匀(0~9+000 段) ,平均 年淤积厚度在 0.28m 左右;9+000~9+200 段航道为冲刷状态,这主要是 2010 年 航道浚深结束后在 9+000 段航道附近航道深度由 8.9m 减小为 7.1m, 存在阶梯式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0 - 潍坊港总体规划地形,在海床稳定过程中,较高位置海床向较低处塌陷所致;受其影响靠近口门 段航道 9+300 ~ 10+000 淤积量明显偏离航道整体淤积趋势;非掩护段航道 (10+000 以外)淤积明显增大,航道淤积厚度沿航道基本呈线性分布,挖深较 大的航道淤积较多,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 0.62m,最大淤积发生在口门附近, 在 1.0m 左右。1.5 1淤积厚度(m)实测值 计算值0.5 0 -0.5 +0 2+000 4+000 6+000 8+000航道里程(m)淤积 冲刷10+00012+00014+000图 1-18 实测淤积分布(1.5) 2)预测结果 淤积峰值均在口门外约 1km 的位置,向港内和深水均呈递减趋势,港内淤 积小于外航道淤积。从淤积厚度而言,港池内年平均淤积厚度 0.12m,航道内最 大淤积厚度 1.84m,外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 0.72m。 港池航道年淤积情况如图 1-19 和表 1-9~表 1-10 所示。3淤 积 2 厚 度 (m)10 0掩护段以外平均淤积厚度 0.72m 掩护段以内平均淤积厚度 0.27m 口门102030405060航道里程 (km)图 1-19航道年淤积分布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31 - 潍坊港总体规划航道年淤积厚度预测 单位:m/a航道里程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9+500 10+000(km) 10+5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7+000 18+000 19+000 20+000 21+000 22+000 23+000 24+000 25+000 26+000 淤积厚度(m) () 0.11 0.12 0.20 0.23 0.30 0.38 0.44 0.52 0.54 0.64 0.84 1.35 1.71 1.84 1.75 1.73 1.61 1.52 1.45 1.39 1.36 1.34 1.30 1.27 1.24 1.17 1.10 1.02 0.95 航道里程 27+000 28+000 29+000 30+000 31+000 32+000 33+000 34+000 35+000 36+000 37+000 38+000 39+000 40+000 41+000 42+000 43+000 44+000 45+000 46+000 47+000 48+000 49+000 50+000 51+000 52+000 53+000 54+000表 1-9淤积厚度(m) 0.88 0.84 0.79 0.74 0.69 0.63 0.56 0.49 0.43 0.37 0.33 0.29 0.26 0.23 0.21 0.20 0.18 0.18 0.18 0.16 0.18 0.18 0.19 0.19 0.17 0.15 0.10 0.05航道年淤积量预测 表 1-10方案 港池平均 淤厚(m) 0.12m 内航道 3 (万 m ) 44.4 外航道 口门~9m 段 3 (万 m ) 307.8 9m~13m 段 3 (万 m ) 196.1 航道淤积量总计 3 (万 m ) 548.3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32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东港区预测结果 从淤积分布趋势而言, 淤积峰值在口门外约 1km 的位置, 向港内和深水均呈 递减趋势,港内淤积小于外航道淤积。从淤积厚度而言,港池内年平均淤积厚度 0.21m,航道内最大淤积厚度 1.13m,外航道平均淤积厚度约为 0.54m;从淤积量 而言,航道年淤积量 83.4 万 m3,其中掩护段内航道年淤积量 3.9 万 m3,外航道 年淤积量 79.5 万 m3。 港池航道年淤积情况如图 1-20、表 1-11 和表 1-12。3淤 积 2 厚 度 (m)10 -4掩护段以外平均淤积厚度 0.54m 掩护段以内平均淤积厚度 0.22m口门04812航道里程 (km)图 1-20航道年淤积分布航道年淤积量预测 表 1-11方案 港池平均 淤厚(m) 0.21m 内航道 3 (万 m ) 3.9 外航道 3 (万 m ) 79.5 航道淤积量总计 3 (万 m ) 83.4航道年淤积厚度预测 单位:m/a航道里程 +0 0+500 1+000 1+500 2+000 3+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3 淤积厚度(m) 0.28 0.37 0.64 0.96 1.13 1.01 0.75 0.57 0.47 0.39 0.26表 1-12 潍坊港总体规划航道里程 9+500 10+000淤积厚度(m) 0.13 0.02西港区 尚未规划航道轴线与河口治理方案,没有淤积预测的分布情况。 (5)小清河河口河势稳定性分析 小清河由其干流和淄河支流组成,1970 年前先后在干流上修建了四座船闸 和节制闸, 用以控制水量的排放, 根据干流石村水文站和支流淄河白兔丘水文站
年资料统计,建闸前 13 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9.30 亿 m3,年输沙量为 83.64 万 t,建闸后 9 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6.76 亿 m3,年输沙量 48.6 万 t。近些 年来,由于沿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小清河基本处于断流 的状态,其向下游输水、输沙数量趋近于零,因此,该河径流与输沙对河口演变 基本没有影响, 而主要靠河口纳潮量维持着河道的断面形态和水深。 近年来河口 河势变化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河口冲淤变化特点 小清河河口呈喇叭状向外海扩展, 河道两侧为宽阔的岸滩, 至除江沟时河宽 展宽,牡砺滩河段北侧有相当规模的堆积沙体,距西港区寿光作业区 10km 左右 为河口拦门沙浅段,拦门沙浅段外侧水下坡度较缓,平均坡度为 1/2000,其中 -2m~-4m 坡度约为 1/1000,-4m~-7m 坡度为 1/2700。 根据 1972、 1980、 1984 和 1997 年海图与测图比较, 现行航道的南侧 (南滩) 呈现略有冲刷的状况,航道北侧(北滩)靠近岸滩部分略有冲刷,而靠近外海部 分(-2m 线以外)略有淤积的状况。这种现象与其底质粒度的变化是相适应的。 2)南槽(现行河道)冲淤变化 西港区寿光作业区至 4+200m 河道(见图 1-21)受两侧岸滩的约束相对较为 稳定,1997 年与 1980 年相比,0m 线以下平均河宽 300m 增至 325m,平均水深由 -2.9m 增至-3.1m。-4.0m 深泓线断开变为全线贯道,弯道最大水深由-4.6m 增至 -6.1m。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34 - 潍坊港总体规划图 1-21 小清河河口平面示意图 4+200 ~ 10+000m 河槽由于受北侧浅滩滩体的变化影响,上段( 4+200 ~ 7+000m)平均位置稳定,但呈现有萎缩的趋势,其中 1997 年与 1980 年比较全线 平均水深淤浅 0.22m,河宽缩窄 22m,-2m 等深线断开成 470m 的浅水区,平均淤 浅 0.40m。下段河槽有增深的趋势,按河宽 500m 范围计算,1997 年较 1980 年水 深增深 0.32m,-2m 河宽拓宽 76m,冲刷量达 20 万 m3,该段河段在平面位置上呈 扇形向南摆动,从 1972 年至 1997 年平均移动了 790m,其末端移动了 1430m,年 均移动 32~57m(见图 1-22) 。 9+800~11+900m 为水深小于 2m 的拦门沙浅滩段,近些年来呈现有冲刷的趋 势。图 1-22 小清河河口南槽深泓线平面变化图 3)北槽冲淤变化 从 1972 年、1980 年、1984 年、1997 年历次海图和水深图上看(图 1-23) , 北槽原为河道北侧堆积沙体的一部分。1980 年该沙体受到涨、落潮水流和波浪 的侵蚀,开始部分变形,至 1984 年沙体分成南北两部分,1997 年测图在 4+200m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5 - 潍坊港总体规划河道以下形成了顺直的河槽,长约 4km,-1.0m 以下槽宽 240m,平均水深-1.4m, 在其头、尾端存在有-2.0m 的深槽,总长达 1.6km,宽度为 50m。该槽的出现阻 碍了北侧沙体向南运移,使其顺槽方向发展、堆积,槽南侧沙体位于南、北槽中 间方向,顺槽发展,但其滩顶高度降低。北槽的发展将其北滩进人槽内部分的泥 沙向外海输送, 使其拦门沙有淤浅的趋势。 1997 年与 1980 年相比平均淤浅 0.29m。图 1-23 4)河口航道需治理河道北侧沙体演变图西港区通海航道存在两大问题, 其一水深严重不足, 需进行较大规模的开挖 疏浚, 为防止沙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的底质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向航道运移而发生 淤积,需要高水导堤对航道进行掩护。其二在天然情况下现南挖槽 6#浮鼓(见 图 1-22)以下航道多年来以平均每年 30~60m 的速度向南偏移,使航道轴线不 断向南摆动。为此,应进行固定航槽的导治工程;同样,北槽部分航道是近年来 才发展起来的深槽,是否有摆动现象尚应进行进一步的观测。但不管怎样,为维 持 5000t 级通海航道的稳定应采取果断措施,尽力维护一条通海航道。 1.2.5 工程地质(1)西港区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规划场地由多个工程地质层组成。 各个土层地基自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6 - 潍坊港总体规划上而下分述如下: 1)①层:新近冲积含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饱和,软塑~流塑,团状 结构,层状构造,蟹孔发育直径 2~5cm,间距 10~20cm,多含芦根,含淤泥 质 25~40%,局部为淤泥,夹薄层粉砂,层厚 1.5~3.2m,该层扰动极易软化, 标贯试验 N 值 0~1 击,均匀性差,高压缩性,强度低,允许承载力 70KPa, 为不良地基土。河床区缺少该层,仅在岸区分布。 2)②层:新近海相沉积粉土。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松散,密粒结构,层 状构造,含贝壳片,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 0.8~2.50m,层位稳定, 层顶标高-0.13~-1.49m,该层横向均匀,时代新,具有液化性、中等压缩性, 允许承载力建议值 110kPa,为不良地基土。在岸区均有分布。 3)③层: Q4m 粉土。灰黑色,灰绿色,饱和,软塑~流塑,中密粒状结构,层状 构造,多含贝壳片,局部见贝壳层厚 5~10cm,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薄层 粉砂,振动易淅水,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物,层厚 5.2~8.5m,层顶标高 -1.77~-2.73m,该层中等压缩性,允许承载力建议值 120kPa。整个场地均有 分布。 4)④层: Q4m+a1 粉质粘土。灰黑色,灰黄色,饱和,软塑,团状、粒状结构, 层状构造,上部含腐植质 5~10%,含零星亚团形钙质结核,层顶夹薄层淤泥质 粉质粘土,厚 0.5~1.0m,局部夹含淤泥质粉砂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 冲积物,层厚 1.5~6.8m,层顶标高-7.49~-13.89m,该层层位变化较大,最 大层面坡度 9%,中~高压缩性,均匀性差,允许承载力 110kPa。其淤泥质粉 质粘土夹层 Ps 值 0.5~0.6MPa,换算十字板剪切强度 Cu 只有 13 kPa,在整 个场地均有分布。 5)⑤层: Q4m+a1 粉土。灰黄色,饱和,软塑~流塑,中密,粒状结构,层状构 造,含亚圆形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粉砂,层位不稳定,层厚 0.0~2.5m,层 顶标高-10.53~-12.83m,中~低压缩性,允许承载力 150kPa,主要分布在岸 区,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冲积物。 6)⑥层: Q4a1 粉砂。黄色,饱和,中密,局部松散,粒状结构,层状构造,含白 色小贝壳皮 10~20%,局部富集成薄层,层厚 10~15cm,贝壳皮不坚固,手捻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7 - 潍坊港总体规划即碎。中下部夹薄层细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层厚 1.2~6.0m,层顶标高 -13.33~-16.23m,场地自东向西逐渐变薄,标贯试验 N 值离散性大,中密,低 压缩性,允许承载力 150kPa。 Q6、Q4a1 粉土。黄色,饱和,软塑~流塑,中密,粒状结构,层状构造,多含贝壳 片,夹数层贝壳片,厚 10~15cm,夹微层粉质粘土,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 层厚 0.0~3.1m,孔隙比大,中等压缩性,允许承载力 140kPa。 7)⑦层: Q4a+m1 粉质粘土。灰黄色,棕褐色,饱和,可塑,粒状、团状结构,层 状混合构造,层顶夹薄层贝壳片,中部砂团,砂眼发育,砂斑多见,夹粉砂、 粉土薄层,为第四系晚更新统冲积、海相沉积物,层厚 4.5~8.2m,层顶标高 -19.03~-20.83m,层位稳定,无软弱夹层,允许承载力 180kPa,在整个场地 均有分布。 8)⑧层: Q3m 粉土。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软塑,密实,粒状结构,层状 构造,局部为粉砂,为第四系晚更新统海相沉积物,层厚 0.5~4.3m,层顶标 高-24.43~-27.43m,低压缩性,允许承载力 180kPa。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9)⑨层: Q3m 粉质粘土。灰色~黄褐色,饱和,可塑,粒状结构,层状构造,含 黑色贝壳,夹粉土薄层,为第四系晚更新统海相沉积物,层厚 5.0~9.0m,层 顶标高-26.03~-31.63m, 层位稳定, 较均匀, 中等压缩性, 允许承载力 150kPa, 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10)⑩层: Q3m 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饱和,可塑~硬塑,团状、粒状结构, 层状构造,含红色螺壳,夹粉土及硬塑粘土薄层,层厚 4.5~7.5m,层顶标高 -32.83~-35.03m,为第四系晚更新统海相沉积物,中~低压缩性,均匀性好, 允许承载力 220kPa。 根据地质条件,七层粉质粘土以下土层承载力较高,适宜作为持力层,结构 设计宜做桩基础。 (2)中港区 表层为亚砂土,海相沉积,厚约 10~10.6m,呈饱和软塑状,结构较松散, 夹有贝壳碎片。 第二层为亚粘土,陆相沉积,厚约 3.1~4.25m,呈饱和软塑状,夹有铁锰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8 - 潍坊港总体规划斑核和少量贝壳碎片。 第三层为亚砂土,陆相沉积,厚约 1.0~2.3m。 第四层为泥质粉沙,海相沉积,厚约 2.8~4.25m,黄色饱水,呈中密~密 实状。 第五层为亚粘土,海相沉积,厚约 6.4m。 第六层为泥质粉沙,海相沉积,呈中密~密实状,顶标高在-26.38m。 (3)东港区 根据地质资料,本地区土层由上到下可分为亚砂土层(一) ,淤泥质粘土层、 粘土层、粉砂层(一) ,亚粘土层(一) ,亚砂土层(二) ,亚粘土层(二) ,粉砂 层(二) ,亚粘土层(三) ,亚砂土层(三)等。 亚砂土层(一) :各钻孔均有揭露,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洪积堆积而成,层 厚 3.50~3.80m,平均厚度 3.63,层底高程-4.29~-3.50m。淤泥质粘土层:仅 个别钻孔有揭露,位于亚砂土层(一)之下,为第四纪全新世海堆积而成,层厚 为 4.20m,层底高程-8.99m。 粘土层:个别钻孔有揭露,位于亚砂土层(一)之下,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 洪积堆积而成,层厚 0.9~1.80m,平均 1.35m,层底高程-4.44~-6.45m。 粉砂层(一)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粘土层和淤泥质粘土层之下,为第四 纪全新世海相沉积而成,层厚 1.70-3.80m,层底高程为-10.19~-8.24m。 亚粘土层(一)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粉砂层之下,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 洪积堆积而成,层厚 2.80~3.50m,层底高程-13.09~-11.74m。 亚砂土层(二)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亚粘土层(一)之下,为第四纪全 新世冲积堆积而成,层厚 3.70~4.00m,层底高程-16.89~-15.55m。 亚粘土层(二) :个别钻孔有揭露,位于亚砂土层(二)之下,为第四纪全 新世冲积洪积堆积而成,层厚 2.10~2.50m,层底高程-18.05~-17.84m。 粉砂层(二)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亚粘土层(二)之下,为第四纪全新 海相沉积而成,层厚 2.10~2.80m,层底高程-19.64~-20.15m。 亚粘土层(三)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粉砂层(二)之下,为第四纪全新 世冲积堆积而成,层厚 2.30~3.00m,层底高程-23.15~-24.64m。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39 - 潍坊港总体规划亚砂土层(三) :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亚粘土层(三) ,为第四纪全新世冲 积而成,该层分部范围广,成层连续性好,结构紧密且中低压缩性,具有较强高 度和承载力。 1.2.6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本地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 期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建筑物宜按此 计算设防。1.31.3.1港区现状港口发展历程 潍坊市的港口始建于 1975 年, 位于潍坊市羊口镇, 当时称之为羊口港; 1976 年潍坊市于下营镇开工建设了下营港。 至九十年代末, 羊口港共建成 7 个千吨级 码头泊位,下营港共建成 5 个千吨级以下小型码头泊位。 受泥沙淤积及当地经济运输需求的限制,潍坊市的港口发展缓慢。2000 年 以来羊口港仅新增 1 个千吨级泊位。因河道淤积下营港于 2003 年就处于停产状 态。 1996 年潍坊市开始建设潍坊港中港区,于 1998 年建成 2 个 3000 吨级通用 泊位,2004 年建成 2 个 3000 吨级泊位(水工结构 5000 吨级) 。2005 年潍坊市与 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合作建设经营港口,相继建设了 3 个 3000 吨级泊位、2 个 5000 吨级泊位、3 个 1 万吨级泊位和万吨级航道及防波挡沙堤。 2006 年为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潍坊市编制了《潍坊港总体规划》 ,初步形成 了以森达美有限公司码头为潍坊港中港区,以羊口港码头为西港区的发展格局。 2009 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潍坊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10 年 12 月, 经山东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批准,潍坊港由一般性港口升级为地区性重要港口。1.3.2港口设施状况( 1)码头泊位 至 2010 年底,潍坊港共有生产性泊位 17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3 个,通过能 力 892 万吨。主要港区分述如下: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0 - 潍坊港总体规划1)中港区 中港区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岸,白浪河入海口西侧,已有 12 个生产 性泊位,码头岸线长 1706m,综合通过能力 799 万吨,其中 1#、2#为 3000 吨级 泊位,水工结构按 5000 吨级设计;3#~7#为 3000 吨级泊位;G1#~G2#为 5000 吨级泊位;12#~14#为 10000 吨级泊位。3 个 20000 吨级泊位正在批复建设中。 2)西港区 西港区羊口作业区位于寿光市羊口镇北部的小清河下游南岸,现有 4#~8#5 个生产性泊位,均为 1000 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 470m,综合通过能力 93 万吨。 3)东港区尚没有开发建设。 港口码头设施现状见表 1-13,港口发展现状见附图。 港口码头泊位现状表 表 1-13港区名称 泊位名称 投产年份 主要用途 前沿水深(m) 码头长度(m) 泊位个数(个) 靠泊吨级(DWT) 通过能力(万吨) 西港区羊口作业区 4#、5# 6#、7# 1991 散杂 -5.0 200 2 1 散杂 -5.0 200 2 # 2010 散杂 -5.3 70 1 1000 33 中港区 1#、2# 3#、4# 5#6#7# 1998 散杂 -7.1 260 2 4 散杂 -8.1 260 2
2006 散杂 -7.1 375 3 、G2 2010 散杂 -7.0 300 2 #13#14# 2010 散杂 -9.8 511 3 (2)航道、锚地 1)航道 目前,潍坊港中港区防波挡沙堤已建设完成,航道有效宽度 110m,口门以 内底标高-8.0m,口门以外底标高-7.5m,满足 10000 吨级船舶单向乘潮通航。 2)锚地 潍坊港中港区目前有 3 个锚地:分别是 3#锚地、危险品锚地和检疫锚地。 上述锚地均已经海事部门批准使用。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1 - 潍坊港总体规划潍坊港西港区目前锚地为以 37°18′36″N,119°07′57″E 为中心(1# 航标以东 1 海里处) ,1 海里半径范围内。 上述锚地的坐标如下。 3#锚地(以下四点连线水域) :锚地界线 M1 M M2北纬东经37°23′57.50″N 37°22′57.10″N 37°21′28.74″N 37°22′29.12″N119°16′32.91″E 119°18′23.66″E 119°17′07.97″E 119°15′17.25″E3M4危险品锚地(以下四点连线水域) :锚地界线 N1 N2 N3 N4 北 纬 东 经37°24′52.38″N 37°24′24.95″N 37°23′44.77″N 37°24′12.20″N119°14′52.19″E 119°15′42.55″E 119°15′08.16″E 119°14′17.80″E检疫锚地(以下四点连线水域) :锚地界线 A B C D 北 纬 东 经37°23′57.50″N 37°23′30.05″N 37°22′49.88″N 37°23′17.33″N119°16′32.91″E 119°17′23.25″E 119°16′48.85″E 119°15′58.51″E潍坊港西港区锚地: 以 37°18′36″N,119°07′57″E 为中心(1#航标以东 1 海里处) ,1 海 里半径范围内。 (3)集疏运通道 西港区疏港路为西疏港路,与 S226 相接;中港区的疏港路为东、西两条疏 港路, 东港区的疏港路已建设到防潮堤的西北端, 三个港区的疏港路均可与荣乌 高速公路连接。胶济、胶新铁路贯通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后方,交通便利。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2 - 潍坊港总体规划1.3.3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2010 年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1511 万吨, 其中中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 1402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 16.7%,约占全港总吞吐量的 92.8%,西港区羊口作业区 完成吞吐量约 109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 74.7%。潍坊港吞吐量构成中以原盐、 油品、煤炭、铝矾土为主,四大货类约占全港总吞吐量的 62.2%。 潍坊市港口 2000 年~2010 年吞吐量见表 1-14。 潍坊市港口吞吐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2000 总吞吐量 西港区 东港区 中港区 8.3 03 06 615 53 09 88.2 163.2 281.25 307.97 325.72 408.28 15.22 38.15 27.77 27.72 27.48 5.8 5.5 298 380.8 562 850.2 0.97 1402表 1-14 3.36
51.52 62.39 10979.9 142.2 237.6 280.21.3.4 口岸及港口物流状况 潍坊港现在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已设立和港口配套的海港物流园, 其港口 物流主要来源于腹地企业的散杂货物,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主要发 展仓储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务等项目。 1.3.5 港口体制及政策状况 潍坊港已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改制, 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 潍坊市的港 口行政主管部门是潍坊市交通运输局, 港口管理机构是潍坊市港航局。 1996 年 3 月, 潍坊市批准成立潍坊市港务管理局, 负责潍坊港的建设经营。 2003 年 12 月, 潍坊市港务管理局改制组建了潍坊港有限责任公司。2005 年 9 月,由潍坊港有 限责任公司和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合资组建了潍坊森达美港有限公司, 在合资期 限内负责港区的建设和经营。1.41.4.1综合评价港口的特点(1)以服务地方为主,是潍坊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潍坊港 2010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1511 万吨,其中为本地服务的吞吐量约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3 - 潍坊港总体规划1166.37 万吨,占比 77.19%。依托港口,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海洋 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潍柴重机、弘润石化、新和成药业等一 批优强企业群体,潍坊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地区商贸流通优势,改善了投资环 境,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 潍坊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以原盐、油品等货类的内贸运输为主,港口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 潍坊港(中港区)2000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79.9 万吨,2010 年完成货物吞吐 量 1402 万吨, 年均增长率为 33.2%,港口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同 时 2010 年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原盐、油品所占比重为 42.1%,是港口运输的主 要货类。并且潍坊港货物进出口仍以内贸为主,2010 内贸量为 1359.6 万吨,约 占全港总量的 97%。 (3)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大,对港口的运输需求旺盛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潍坊市沿海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潍坊市的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091 亿元, “十一五”年均增长 14.2%,人均 GDP 达到 35300 元,年均增长 13.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发展规划》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又将推动潍 坊港腹地经济快速发展,货物的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4)深水码头的建设,在引导临港产业布局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 作用 1996 年中港区开始建设,1998 年投入运营,到 2006 年,中港区已有 7 个 3000 吨级泊位,通过能力达到 290 万吨,2007 年货物吞吐量达到 850 万吨,中 港区的建设使潍坊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 年,中港区 3 个万吨级深 水泊位和 2 个 5000 吨级泊位投入使用, 潍坊港通过能力由 350 万提高了到了 892 万吨,当年中港区吞吐量即达到 1402 万吨。深水码头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港口的 装卸能力和对临港工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目前, 在中港区后方已布局了先进制造 业产业园、生态化工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和海港物流园,随着将来泊位等级 的提升和港口规模的扩大,潍坊港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越发显 著。潍 坊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潍 坊 市 港 航 局 交 通 运 输 部 规 划 研 究 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44 - 潍坊港总体规划1.4.2 存在问题 (1)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 潍坊港码头、 航道等基础设施薄弱, 难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 需求。截止 2010 年底,潍坊港共有泊位 17 个,通过能力吞吐量 892 万吨,实际 吞吐量为 1511 万吨,能力缺口为 619 万吨。码头长期超负荷运转,经常出现压 船、压港现象,给港方、船方、货主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货运量快速增长与港 口能力滞后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造成潍坊港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使得部分货物 分流到其它港口,再经陆路转运至潍坊,不符合高效、快速、安全的要求。 (2)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目前潍坊港的服务水平仅仅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装卸、 储存功能上, 港口的运 输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远英德工业用地拍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