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走了,谁来了,进口车降价了吗要降价了

这进口豪车,当年加价都提不到车,现降价40万,知道的人却很少?
这进口豪车,当年加价都提不到车,现降价40万,知道的人却很少?
大家都知道,宝马和奔驰可是十分豪华高端的汽车品牌了,而奥迪更是一个备受大家喜爱的豪车品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款车当年加价都提不到车,现在降价40万,实在非常值得购买,它就是2018款奥迪Q7!2018款
大家都知道,宝马和奔驰可是十分豪华高端的汽车品牌了,而奥迪更是一个备受大家喜爱的豪车品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款车当年加价都提不到车,现在降价40万,实在非常值得购买,它就是2018款奥迪Q7!2018款奥迪Q7的外观方面十分亮眼犀利,车前脸采用了家族式的设计风格,超大尺寸的大嘴式进气格栅搭配两侧犀利沉稳的LED大灯组,整个车前脸十分有辨识度非常吸引目光。2018款奥迪Q7车身方面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大尺寸的五幅式铝合金车轮毂搭配硬朗的车身线条,整个车身看上去霸气十足。2018款奥迪Q7内饰方面也是非常精致,大面积采用了软性材质包裹十分有质感,采用了黑色作为内饰的主色,搭配亮色的座椅颜色十分时尚。配置方面座椅加热、12.3寸全液晶仪表及智能接口等配置也是十分全面的。2018款奥迪Q7动力方面,其中40TFSI系列车型搭载一台代号为EA888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252马力,峰值扭矩370牛·米;45TFSI系列车型则搭载一台3.0升机械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333马力,峰值扭矩为440牛·米。传动方面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这款车实力强劲,性价比十足,非常值得购买!
购车完全指南
购车帮帮忙
||||||||||||||||||||
||||||||||||||||
更多选车参考:平行进口汽车的前途到底在哪儿?平行进口汽车的前途到底在哪儿?目前平行进口业务的几大硬伤,平行进口的本质这篇文章都说全了。平行进口特别有意思,也能大发展。买好车最早从平行进口汽车切入市场,现在致力于为经销商提供服务,所以在这方面的思考也会多一些,就这个机会做一下分享吧。 我之前接触的大投资机构,尤其是一些美元基金会比较多,提到我们的切入点平行进口,他们大都会问到两件事:这是不是一个窗口期项目,以及这个市场到底能做多大。我会花几分钟跟他们说明平行进口是从哪儿来的?要往哪儿去?问题在哪儿?以及现在该怎么走?听完之后这些主要看方向的朋友大都没有疑问了。所以这篇文章也用这个逻辑来说。1. 平行进口要从哪儿来?在中国已经存在十几年了。从天津港进口的“小贸车”、“大贸车”(民间常常把这些概念混淆,有疑问请自行百度)在国内都上路跑了十几年了,只是在国家从日起停止经销商备案和授权管理政策以及放开平行进口试点之后,“平行进口”业务在阳光下进行了。去年中国进口汽车130余万辆,平行进口占10%多一点,而且涨势明显,平行进口也是中国进口车市场中唯一一个强势增长的部分。国外也有平行进口。人家叫Parallel-import,而且在成熟汽车市场的占比还不少,一些国家甚至占 总进口数量的一半。所有不是品牌商自己进口,也不是生产出来就是for进口国销售的,都是平行进口。就是A国家可以买到本来卖给B国家的车,这是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只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就可以了(比如方向盘在右边的车说什么也进不来)。我常常说,做汽车这么大的生意,一定要“跟着党走”,政策的目的、由来、走向都很重要。国家放开平行进口两个目的:一、降低中规车售价;二、增加售卖商品数。 国家从2013年开始在官媒骂路虎奥迪进口车价格高,随后开出反垄断第一罚单,然后逐步做政策准备和放开。我党我国做事向来有理有据有节。于是当平行进口放开之后,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给了中规进口车一定压力,中规车开始纷纷降价和用商务政策稳定市场。现在很多车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的目的达到了一部分。 通过平行进口还可以买到国内没有的车,这就是增加可售卖商品数。在消费迅速升级的中国市场,这也是平行进口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事实上这件事国家还没有达到目的。这个我们下面会细说。所以,平行进口政策是国家贸易的选择,也是消费升级的要求。一定会长期存在并大力发展。顺道简短回答三个常被问到的东西:税、价格优势和售后服务。 税:国家要赚的钱一分钱都不能亏了国家。关税增值消费税,一个都不能少。谢谢。至于税率,汽车是国家工业的象征,朱总理时代就确定了保护政策,关税是保护手段,25%的关税,只有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调整。 价格:热门车型平行进口的价格优势会越来越低,个性车型平行进口价格应该更高才对。品牌商的进口,出厂价报关,数量大流程短,对比零售价报关和量小流程长,价格低理论上没有道理。那么为啥还有优势呢?中规进口车标价太高。再往上推一步,其实是中规合资车(如A4L)标价 太高。售后:质保的本质是出了问题谁买单。中规车主机厂买单,平行车保险公司买单,已经不存在核 心问题了。2. 平行进口要往哪儿去?看清平行进口的由来之后,“往哪儿去”的问题就很清晰了。一、平行进口会成为最主要的有力补充渠道。个人认为平行进口长期也不会成为进口车的主要渠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式进口的车辆一定占据主要市场,但平行进口车凭借灵活的优势,会迅速增长,最终占据进口车市场的30%左右。也就是市场总量在40-45万台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明显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二、销售会偏向长尾市场,而不是主流车型市场。主流市场车型越来越难做,是一年来贸易商的主要感受,随着宝马、路虎等通过修改排量的商务竞争政策出现,主流车型越来越难有优势。这时候指望国家出面约谈,不如调整售卖车型。把市场调整到应该前往的路上去。比如BMW现在中规35i严重缺货,所以进口2979cc的欧规X5就是对的。换个角度说,整个国家正在迎来一轮相当明显的“消费升级”,大量看着大片长大的90后需要买到不一样的车,这就是需求,而对他们来说,喜欢比价格重要得多。因此,消费升级带来的长尾市场,才是平行进口的正道。三、更多玩家介入会让市场竞争加剧,新一轮的洗牌会开始。汽车的高单价让那些把贸易额作为主要指标的新开口岸无比兴奋,大量港口进入市场,尽管现在总量和配套都无法和天津青岛这些比,但无疑让市场竞争加剧。更多大型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国企进入市场,竞争必然带来新的洗牌。没有供应链竞争力的玩家必定出局。四、降低成本和提高流通效率是发展的重点。如何降低海外拿车成本,提高流通周转率,降低资金成本,这将是平行进口玩家日后发展的关键。如果跟国企拼不了资金成本,跟大集团拼不了拿车成本,就必须在周转率上下功夫。利用更好的工具。用精炼的话来总结,叫做“查漏补缺”、“拥抱变化”。政策方向和市场定位决定了平行进口必须是“查漏补缺”的非主流市场。自由市场的发展也必然导 致这个时常会有很多变化。3. 现在的问题在哪儿?问题很多,比如数量不多、优势不大、活力不强、政策不落地。政策的事儿慢慢在好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问题,就是“利润太低”。这是个结果,试着把结果分解一下,得到的东西会更清晰一点。我们会发现,要有利润,必须同时满足所有条件。采购价格低:取决于要有足够好的海外dealer或者主机厂资源。贸款少:奔驰GLS的贸款接近天价2万美金,有物以稀为贵的原因,也有信息严重不透明,对方说多少是多少的情况,更有大家一窝蜂找一款车的问题。时间短:贸易和海运的时间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资金成本低:海外垫资一块,国内打税也是一块。资金成本的谈判条件,是交易量、周转率和风控手段。周转快: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分销网络效率低下,贸易商对国内小B的影响力不足。价格相对有优势:基于市场嗅觉,判断好卖的车和有优势的产品选择。结合上几段谈到的平行进口发展方向,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些建议,这就是我们最后一个话题:4. 现在怎么走? 怎么走?就是怎么能够增加平行进口玩家的利润,让整个行业向着比较正向的方向前进。我们把上面画的图竖过来,再整理一下,就会有结论:只有整合资源,才能把大量的贸易商的优势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好的谈判资本,大家也都知道,整合资源的价值远比靠个人关系来的牢靠。也只有整合资源,海外贸易服务商的效率才可能大幅度提高。更只有整合资源,才能增加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互联网工具的介入,能够让信息更加透明,那成本也就会必然降低。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资源,能够集中优势创造价值。互联网通过数据沉淀和分析,能够增加市场嗅觉的准确度。因此,我认为现在大家往哪儿走,就会相对清楚了:1、保持开放心态,整合资源获取更低成本。2、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信息透明,整合资源提高效率。3、着力长尾车型,拥抱消费升级。我们的B端服务平台“卖好车”一直致力于解决行业问题,欢迎广泛合作。2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卖好车,车好卖!降低关税!进口车将要大降价了!
&&&&在今年刚刚进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演讲中,其中在扩大开放方面,明确提到了“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我们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这段演讲虽然关于汽车行业只是简单提了几句,但是这几句将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降低进口车关税&&&&相信很多朋友都在对之前我国可能对美国进口车增加25%关税的事情有着很多看法,有一些网友就认为增加关税最后还是消费者来买单。但增加美国进口车关税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先挑起的贸易战争。在刚刚进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明确宣布了:“中国真诚希望扩大进口,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今年,我们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我们希望发达国家对正常合理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停止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之前一提到进口车总是会有不少人抱怨,同样一款车型,国内外售价差距巨大,但是未来国内外车型的售价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慢慢的消失。&&&&&&&&&&&&&&&&&&&&&&&&&&&&&&&&&&&&&&&&我们都知道进口车关税较高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汽车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过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主品牌也纷纷推出了像哈弗H6、广汽传祺SG8、吉利博越等热销车型。再加上领克和WEY等国产豪华品牌的出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有实力和外国品牌来硬碰硬的竞争。
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在这次演讲中还提到了“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这一条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汽车行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股比限制”,顾名思义就是合资公司双方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在我国生产的全部的外国品牌汽车均为合资企业生产。像一汽大众、广汽丰田都是合资品牌的代表,像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也是豪华品牌和我国车企合资的典范。当然这些都是出于对我国汽车发展的保护,在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中设置了持股比50%的上限,并且明确规定,“外国企业同一类整车产品不得在中国建立两家以上合资合作企业”。在2004年版、2009年版汽车产业政策中,均延续了以上两项限定政策。其实在今年两会中经指出,未来国家将在部分领域逐步放宽甚至取消股比限制,同时还会全面放开制造业。&&&&如果放开或者取消了股比限制后,外资企业也可以单独建厂,这对全世界的汽车制造业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消息。我们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苹果手机背后都写着made in china,所以中国制造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外资企业可以在国内单独建厂,相信很多高端车型也都将刻上made in china。对于这个消息,大众集团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表态,据大众中国官方回应称,“我们非常支持和欢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举措,这将继续提振全球对华投资信心,并对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带来积极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中国生产的奥迪Q7,大众途锐等车型将畅销世界。)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汽车行业也逐渐成熟,降低关税和放开股比限制都说明了我国自主品牌已经做好了面对世界各个国家汽车品牌挑战的准备。
05-10 10:03
05-05 19:53
05-19 23:44
05-19 23:38
05-16 18:49
恭喜抢到车家号评论沙发,获得70里程值进口车什么时候统一降价至几万元一辆_百度知道
进口车什么时候统一降价至几万元一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家不可能降低进口车关税的,最起码中国在这几十年内不会降低,现在国家对汽车关税实行“高进低出”原则。一般像你说的国际名牌车,关税比普通汽车的进口关税还要多,大概要征40%以上的关税。国家现在实行的汽车关税税率一般在25%-50%左右,要降到5%,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连美国也没这么低啊!
采纳率:88%
吉利熊猫比亚迪F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进口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一降”出乎意料 进口车大幅降价有玄机
┊┊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校友录
Sohu 首页 >>
“第一降”出乎意料 进口车大幅降价有玄机日03:37  人民网    2002年新年伊始,进口车大幅降价成为焦点新闻。WTO来了,降价早在预料之中,但来势之猛、降幅之大,大大超出了专家此前预测的5%至8%的水平,最高达到了30%。降价的直接后果是进口车数量成倍增加,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冲击提前来临。  “第一降”出乎意料  在北京市场,去年年初尚在230万元的奔驰S600现在报价仅为155万元,降价达75万元;日本凌志LS430也由原来的124万元降到了94万元,降价达30万元,降幅达30%以上。其它售价在30万-40万元的中档进口车降价也都在5万元以上。国内汽车厂商此前的乐观想法已被无情地击碎。  国内厂商在入世前的乐观其实是有根有据的:进口轿车的价格主要由到岸价、消费税(3%―8%)、关税(80%―100%)、增值税(17%)、转港费、运杂费、管理费、选装件价格、销售毛利等组成。以一辆到岸价为20万元人民币的进口轿车为例,20万元基本价格加各种税费后,接近50万元,相当于到岸价的2.5倍。其中关税为16.8万元,占销售价格的34%。加入WTO第一年,按照有关规定,中国关税降幅约为30%,该辆进口轿车将降价约5万元,降价幅度在10%左右,而不是人们想像的30%,那是因为其他方面的税费并没有下降。另外,由于关税的减让是逐步进行的,其影响就更小了(如前两年进口轿车关税从100%―120%降到80%―100%时,有的进口车仅降了1万―2万元,有的根本就没有动)。因此理论上的分析表明,即使“入世”,进口轿车价格也不会“一泻千里”。  然而,与现实相比,上述“理论”似乎有些摇摇欲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在促使进口汽车大幅降价呢?  最后一块“大蛋糕”  早在入世之前就有专家指出,由于汽车关税的下降是既定的可以预见的,进口汽车降价的幅度肯定要走在关税降幅的前边。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现有的市场,只可惜国内汽车厂商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  进入中国市场,抢占战略高地,对于国际汽车巨头来说,是比目前在有限汽车配额(去年进口汽车配额为60亿美元,今年为80亿美元,分配到进口轿车上的数额就更小了)下争取少得可怜的利润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是进口汽车降幅比实际幅度要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伦敦的一家机构预测,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去年和今年,世界汽车销量将分别下降6.5%和4.7%。该机构认为,对世界汽车行业来说,“暴风雨快要来临了”。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如此“黑暗”,亚洲汽车市场前景相对来说就比较光明,其中以中国汽车市场为最好。  据国际汽车市场专业调查研究机构J?D?Power发表的报告,美洲和欧洲地区汽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饱和状态,需求量增长速度将减缓,而亚洲地区则成为最为汽车制造商们所注目的新世纪汽车市场。报告认为,在今后10年间,全世界汽车市场对轿车的需求量每年约在1000万辆左右,其中500万辆左右将销售到亚洲地区。而10年后中国的年轿车需求量将达到300万辆的规模。通用汽车总经理就曾断言,在未来的20至25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世界汽车业躲避“风暴”的最后一个“优良避风港”。  六汽车集团逐鹿中国市场  目前,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即大众汽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法国军团”、福特汽车集团、通用汽车集团及“日本军团”,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有步骤地完成进军中国的战略部署。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众汽车公司是最先认可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集团,现在拥有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南一北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POLO”、“宝来”、“帕萨特”、“奥迪”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  美国通用汽车集团虽然1999年才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但是,上海通用公司总投资超过15.8亿美元,建有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柔性生产线。通用汽车集团进入中国1年后,“别克”轿车就上市销售;2001年售价10万元人民币的“赛欧”轿车下线。与此同时,沈阳通用公司的“雪佛来开拓者”越野车和皮卡也将在2001年开始销售,并且在上海建立泛亚汽车研究中心,开发适合中国的汽车产品。目前,通用集团已经在中国拥有南北两家整车厂,进入中国市场速度神速,且目标明确。  福特汽车集团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全顺”商用车的项目,规模不大,可称为一个试探性项目。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真正动作是在2001年4月,与重庆长安集团合资,成立重庆长安福特有限公司;预计两年后建成投产,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家庭轿车。  表面上,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在中国只有一个不成功的北京吉普项目,但是,2001年,该集团不仅追加投资,延长合作合同,任命新的总经理,而且还上了大“切诺基”项目。在此基础上,其预计在2002年同步上市最新款的“自由”休闲车,决心立足中国市场。  “日本军团”主要指的是本田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本田公司1999年收购广州标致后,迅速把最新款的本田“雅阁”轿车推向市场,并受到市场的欢迎,产销两旺。丰田公司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后,2000年通过丰田控股的日本“大发”和天津汽车集团合作合资。其首先建立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生产市场非常欢迎的丰田8A1.3L发动机;同年,丰田公司又提供技术在天津生产“夏利2000”轿车。在此基础上,天津丰田公司计划在1―2年后生产“丰田”轿车,也就是说,丰田公司已开始和天津汽车集团全面合作。  日本汽车公司具有西方汽车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即有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特别是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理念。  “法国军团”在中国市场上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广州标致退出,东风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合资项目进展也不是很顺利。但是,2001年,日产集团(法国雷诺控股)频繁和东风汽车公司接触。采用日产技术的“风神”汽车,市场反映强烈,连续推出I代和II代产品,势不可挡。目前,东风公司和日产公司的合作已经大局已定。虽然从表面上看,日产和雪铁龙公司分别来自日本和法国,但由于其同属“法国战团”,所以这种合作绝非巧合。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最近两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等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借亚洲一些汽车公司负债累累、处境困难之机,向这些公司发起攻势,通过他们完成进军亚洲和中国市场的跳板。继福特公司控制了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后,法国雷诺公司斥资330亿法郎收购了日本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3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达成协议,买进了后者34%的股份。今年4月,雷诺公司又兼并了韩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三星汽车公司。  “保护”期并不可靠  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外汽车厂商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仍是合作、参股、合资和兼并,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生产本地化的必然。进口车大幅降价作为一种竞争辅助手段,其直接结果就是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并不是一件坏事。  需要提及的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给国外汽车集团以国民待遇是必要的。例如中国大众汽车企业既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一部分,也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像本田公司“雅阁”轿车被评为2000年最优秀的美国本土汽车一样,我国也应接纳为本国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外资公司,并给予国民待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就是要在竞争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否则,单靠保护不但发展不了中国汽车产业,也违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有违于WTO汽车谈判条款的承诺。同时,入世5年期的合理保护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应享有的权利,但这种所谓“保护”并不可靠,眼下的汽车市场已非几年前可比,中国汽车产业只有在竞争、合作、合资中才能体现后发优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众汽车集团、通用汽车集团等大型汽车集团就会出现在我国国土上,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会有一次新的重大飞跃。  缓冲期其实很短(有此一说)  大批进口汽车排队等进关,这是新年以来全国各大海关的一大景色。中国入世后大幅降低汽车关税,进口车大幅降价,这本是预料中事。然而此次降价来势之猛、降价幅度之大,大大超出了专家此前预测的5%至8%的水平,最高达30%。此情此景无疑给国人敲了一个大警钟:入世后国内企业的缓冲期、保护期其实很短,短兵相接的竞争就在眼前。  先于汽车涌向中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外国“狼”:美国加州提子、佛州葡萄柚、柑橘,保险商来了,银行业来了,连锁超市也忙圈地……所有希望进军中国市场的全球各行业都按捺不住急于一试了。  在大多数国人的潜意识里,国家虽然入世了,但我们还有3至5年的缓冲期,WTO应该不会这么快说到就到吧。于是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准备工作还停留在口头文章、漫不经心观望阶段。这是很要不得的。须知如狼似虎的外国企业看重的是中国的长远市场,争抢的是进入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先机。虽然现在进入成本会更大,利润会更少,但进入得越早,准备得越充分,最后抢得的蛋糕就越大,所以它们全都迫不及待地要争抢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企业所拥有的缓冲期其实是很短的,近段时间来群“狼”的表现无不在论证这一点。兵临城下,国内企业已到了不能再掉以轻心的阶段了。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本报记者 陈鸿 林志文)&相关专题:>>相关新闻:(01/05 02:39)(01/02 03:27)(12/25 15:55)(12/25 14:47)(12/18 10:33)(12/18 07:35)(12/18 05:07)(12/05 11:37)(12/03 14:18)
精彩短语推荐: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财经版热点话题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 转7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车关税降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