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航:从“产品同质化严重”到“同名化” 合适吗

您所在的位置:
公募基金行业何时不再“靠天吃饭”?
市场的牛熊还在决定基金行业规模的牛熊
基金公司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5年的大牛市对于基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一轮牛市意味着一轮洗牌,今年一季度末与去年二季度末相比,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股票型基金占比较大的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一些依靠分级基金在2015年实现规模快速增长的公司,2016年的下滑幅度尤其明显。
以鹏华基金为例,据统计,鹏华基金在2014年末规模为688.41亿元,到了2015年二季度末,规模增至2275.4亿元,跨入&二千亿俱乐部&,而2016年一季度规模回落至1549.98亿元。
当然,牛转熊也成就了一些特例。市场走弱之后,华宝兴业因其场内货币产品规模激增而规模骤涨。数据显示,华宝兴业基金公司2016年一季度规模为1960.4亿元,排在基金公司规模榜的第12位,而2015年二季度末,华宝兴业的规模还只是1128.07亿元,排在第21位。
2015年新发基金规模缩水业绩堪忧
牛市效应也让2015年成为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大年&。
据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的统计,2015年发行的基金数量是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有史以来之最。其中,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有100只发布了招募说明书,而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这一数字分别是150只和479只。将混合基金细分来看,相对收益基准的混合基金有287只,绝对收益基准的混合型基金有147只,保本基金45只。
工银瑞信是去年新发基金最多的公司,共发行了12只基金。而工银瑞信的规模也同步激增,2014年底规模为2540.6亿元,到了2015年二季度末达到3522.84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工银瑞信的规模已达4202.40亿元。
然而,繁华落尽,这些在牛市中备受追捧、让基金公司规模大涨的基金如今业绩堪忧。在牛市中最受欢迎的分级基金正是其后净值损失最大、规模缩水幅度最大的产品。
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382只新发分级基金(不将分级基金合并计算)。这一年,净值损失最大的前50只基金均为分级基金,有8只分级基金自成立日起复权单位净值下跌超过90%。与净值损失相伴随的是规模的缩水。分级基金B份额缩水严重,规模被腰斩的不在少数,最为极端的情况是,有的分级基金的最新基金份额数较发行时份额缩水竟达到90%以上。
除了分级基金,其他基金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统计显示,在443只2015年成立的可比股票型基金中,自成立日至今浮亏的基金多达311只,占比超过七成,也是规模缩水的重灾区。而那些操作空间更大、仓位控制更为灵活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情况也没好多少。在536只可比基金中,浮亏的约1/3,份额缩水也同样明显。去年还发行了9只绝对收益产品,仅3只浮盈,部分产品份额缩水超过80%。而受到国际环境影响,QDII产品的净值和规模情况也同样不太乐观。
债基相对要好一些,但是股票市场的大波动还是对二级债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少见地出现了一批大幅亏损的债基,而这些与股市波动相关的债基规模缩水也很明显。
正应了那句被基金行业反复絮叨的老话:&好发的基金不好做,好做的基金不好发。&在经历了去年新基金发行狂欢之后,今年的基金市场似乎又重新进入了规模回调、滞涨的怪圈。
投资者利益与基金公司规模诉求何时能两全?
一次牛熊,一番轮回。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凡此种种,就像倒带,将2007年重演一遍。
先说说三个牛市到来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2015年之前,许多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是由2007年是否发行新基金决定的。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曾说过,2007年他们因为一些外部原因错过了新基金发行,非常痛惜。这位总经理在权益投资上很有想法,此后数年公司在熊市中业绩也比较出色,但公司规模却一直停留在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水平。
第二个故事。有一次,记者采访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这家公司2007年发行了新基金,大幅度增加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可业绩不太理想,其资产管理规模主要就依赖于牛市新发的基金。他们的一位高管表情凝重地告诉记者,他不盼望牛市,因为他担心牛市来了,基民们解套了,会引发赎回潮。
第三个故事。有一位非常勤奋、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产品净值一度站在市场的最前列。然而,市场行情不佳,虽然净值在增长,可是规模的上涨却相当有限。这位基金经理决定彻底调整投资思路,不再做价值投资而是开始&赌牛市&&&买入最激进的品种,在每一次的反弹中冲在最前头。他告诉记者,他要让市场在牛市来临的时候看见他的产品。由于高风险,他的产品净值开始不可避免地回撤,在那段漫长的熊市里,他没有等到属于他的牛市,只留下了一只由浮盈变成浮亏的产品。
牛市对基金公司太过重要。对于大多数普通基金公司来说,牛市是提升规模甚至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但牛市冲规模的代价是昂贵的。实际上,自2007年之后,对于牛市里高位发行营销使得投资者高位被套、损失惨重的情况,全行业一直不乏反思。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公募基金在普通投资者眼中的形象不再高大、专业、神秘,而是透支了信用,沾染了负面的色彩。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规模不负民?
&这里有一个恶性循环:市场上涨基金赚钱,随后投资者大量买入,然后股市见顶、投资者被套,等市场再上涨的时候解套走人。随后市场接着上涨,再导致基金赚钱&&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虽然业内一直在反思2007年的基金行业信用透支、使基民蒙受损失,但2015年还是将2007年的情况又重演了一遍。
有银行业内人士反思:在基金行业过去18年的历程中,究竟谁赚到了钱?银行是赚到钱的。现在银行的尾随佣金之高已是公开的秘密;基金公司也是赚到钱的,因为无论基金净值是涨是跌,基金公司至少可以有旱涝保收地保证管理费收入。&基民赚到钱了吗?这些年,有多少老百姓通过买基金赚到钱了呢?实际上的数字是非常少的。&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基金行业能改变的并不多了。&基金行业其实做过很多变革的尝试。&十几年来,基金业一直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金这种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如何稳定人才队伍。&在这一点上,很多基金公司都做了各种尝试,包括事业部制、包括员工持股计划等。但是从现在看来,事业部制其实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基金公司又大多是国有企业,致使员工持股计划很难推广。所以,虽然付出种种努力,但是基金人才的流动与流失依然非常严重。频繁的人员变更也更易使得公募基金的很多做法短视化。&
他认为,公募基金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公募基金的规模扩张只能依靠不断新发产品这一条路。王群航在总结2015年新基金发行情况时也认为,2015年新基金发行存在同质化泛滥的情况。这种同质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外部同质化&,即同样的或高度相似的基金在不同的基金公司中出现;第二种是&内部同质化&,即同样的或高度相似的基金在同一家基金公司中反复出现,而且内部同质化的情况在2015年有所上升。股票市场的波动之所以会对新发基金存在群体性的重大影响,根源正在于此。
而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问题也同样难解。&其实,很多基金公司长久以来一直在尝试各种产品创新,希望能够通过产品创新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来。但是产品创新也同样意味着风险和代价,去年这一轮牛熊就让大家发现分级B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管理层对产品创新把关比较严格,就是不希望再出现类似情况。&
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角度,他认为,&业内一直在做各种探索,像浮动费率制、提取业绩报酬这些实践都一直有。&不过,因为公募基金有排名压力,讲究相对收益,因此,要想在一轮牛熊的转换中明哲保身,实在很难。
APP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新闻APP,是证券时报社提供的官方新闻客户端。主要包括新闻资讯、个股行情公告、热点话题关注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财经资讯。
微信证券时报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wwwstcncom)。追求重磅、独家、原创、有用。财经资讯、政策解读、股市情报、投资机会……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时报财经微信群
创业资本汇
欢迎登录证券时报网
没有账号?王群航看FOF之四:公募基金公司似乎没有准备好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作者:王群航
,抢购高收益理财产品:详情咨询:400-166-1188
  昨天,上有一篇由李沪生、赵婷两位记者采写文章:《公募观望FOF,期待更多细则落地》,关注的是市场的主角----公募----对于FOF的态度,从文章的报道来看,公募基金公司似乎都没有准备好,尤其是认知和理念方面。
  第一,文章中这样写道:“目前在公募FOF上行动较快的多为规模靠前的大型基金公司,而这些基金公司大多以公司内部FOF为主”;“如何避免信息交叉、独立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此来看,大家关注的都是内部FOF。现在的市场上,只有博时一家公司的产品数量超过了100只,而且其中还有大量与委外资金相关的、带有定制特征的产品。在这样的一种市场格局下,内部FOF的发展空间其实很小,一家一只FOF就足够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都不做外部FOF,发展FOF就没有意义。
  第二,文章中还这样写道:“若是在相同类型、标的的基金产品上抛弃自家产品而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会显得基金公司底气不足,也会影响自家产品的销售”。
  在这里,讲这种话的,应该是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员。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的基本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只,无论是内部同质化,还是外部同质化,情况都比较严重,自身的产品如果没有做好业绩,凭什么去销售?
  基金公司不就是靠规模效应来的吗?如果可以通过FOF间接地为公司获取收益,为什么不要呢?如果可以通过FOF汲取人家的经验,促进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提高,为什么不做呢?基金公司的发展,何时才能够跳出各自公司的小圈子呢?
  第三,文章中还这样写道:“比起一般的基金产品,FOF投资期限更长,每年公募基金的排名都会出现很多变化,而每年都能胜出的产品,本身收益并不会特别突出”。
  在此,看到基金公司的人这样说,我实在是只能呵呵了!选择基金,难道就仅仅只是看业绩排名吗?难道就仅仅只是看年度的业绩排名吗?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妄为基金从业人员这个身份了。这样的公司,如果未来做FOF,凶多吉少啊!
  第四,文章中还这样写道:“FOF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不少基金公司来说,可投资的基金标的并不多”。
  讲出这样的话,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公司?包括他自己所在的公司吗?是否还是从内部FOF的角度出发的呢?眼光是不是有点太狭隘了呢?太不了解FOF了吧?如此这般没有信心,建议赶紧转行吧。
  综上所述,由此来看,FOF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还需要市场的主角----公募基金公司----尽快地提高自身的认知和理念。
  往期精选文章
  1、建议:可否暂缓执行熔断机制
  2、【“航”家观察】南方的固收:以稳为主,略求激进
  3、【“航”家推荐】投资机会难得:一年一次的申购
  4、熔断机制下,基金申赎将咋办?
  5、我赎回了国金通用国鑫混合发起
  6、【“航”家老基品鉴】(,,)
  7、(,,)、(,,):最早被互认的两只基金?重点关注!
  8、【“航”家推荐】10只“火鸡”
  9、公募基金暂停赎回:应谨慎决策
  10、建议关注:(,,)一年定开
  11、【“航”家推荐】(,,)
  12、证金:1200亿元8月可以入市
  王群航
  ■ 中国专业研究基金时间最长的人;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聘教师;
  ■ 新华社t望智库30成员之一;
  ■ 中国基金行业最高奖项“金牛奖”和“金基金”奖的评委;
  ■ 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
  ■ 中国证券网特聘专家;
  ■ 参与过全国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证券基础知识》、《基金》、高校教材《个人理财》、《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4)的编写工作;
  个人著作:
  《初必读》
  《基金精选100》
  《必读》
  《基金精选2008》
  《基金精选2009》
  《王群航选基金》系列丛书等
跟着基金抢反弹
近一周收益
1.50%&0.60%
1.50%&0.60%
1.50%&0.60%
1.50%&0.60%
1.20%&0.60%
1.50%&0.60%
1.50%&0.60%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选基小助手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常福强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金融界基金超市共2824只基金,全场购买手续费1折起!
股票型收益榜
混合型收益榜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321,00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同名基金太多 搞晕研究专家
来源:中国网
  别看名字一样,业绩却相差很大  基金发行数量多了,名字明显不够用。近日,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同名同姓的基金实在太多,有许多基金同名不同姓,就连他这位专业研究基金的都犯晕乎,别说普通投资者。有基金行业人士无奈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基金产品发售的太多。  好名字大家都在用  近期,市场上至少有N只基金同名。  很久以前,嘉实有只封闭式基金叫“泰和”;后来,该基金转型成为了“嘉实泰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前不久,博时新发行了一只基金,名为:博时泰和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嘉实、博时,读起来发音差不多,都叫泰和基金,真是傻傻分不清。  很久以前,华夏有只封闭式基金叫“兴华”,后来,该基金转型成为了“华夏兴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前不久,鹏华新发行了一只基金,名为:鹏华兴华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策略优选是个好词,因此,市场上了有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和华安策略优选基金。  又是优选,又具成长性。因此,“优先成长”这个名字也被大家频繁使用。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有建信优选成长基金、新华优选成长基金以及泓德优选成长基金等。  大差不差搞晕专家  王群航表示,他作为专业研究基金的人,对于这些同名不同姓的基金都是晕晕乎乎,更别说是普通投资者了。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命名,大致有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公司名称+产品名称+产品特征(或有)+产品类型+“证券投资基金”后缀。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基金除了基金公司的名称不一样外,后面的几乎都是一个样,因此,这就有了基金产品“同名不同姓”的尴尬现象。  王群航表示,事实上,新基金开始大量发行之后,不仅仅外部同质化严重,内部同质化产品也是大量出现。  “有许多产品名字取得就像孪生兄弟姐妹。”王群航说,事实上,这些基金的类型还是一样的。  基金发太多是根源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人士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基金产品越发越多,这类尴尬事件很难避免。  如“价值成长基金”,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具有成长性,因此,都叫价值成长基金。  《金证券》记者数了数,目前市场上有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大成价值成长基金、浦银价值成长基金,长盛价值成长基金等多只“价值成长”基金。  “冠以基金公司的姓氏,加上产品特征与类型,成长啊、价值啊、稳健之类的字就那么多,大家都喜欢用,因此才有了这类尴尬事情发生。”该人士表示,后面基金公司成立会越来越多,产品也是一发不可收拾,货币基金等是必发产品,一般都会用“稳定收益”之类字眼,看起来都大差不差。  “别看后面的名字都一样的,但业绩却相差很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多做比较。”该人士提醒。  基金周评:基金发行集体遇冷 基民投资标的转向  中国网财经5月14日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5月,股市节节上涨,新基金发行市场如火如荼,而一年之后的今天,公募基金发行热情依然高涨,但无奈投资者认购热情降至冰点,新基金发行集体遇冷。   07:21  分级基金遭踩踏新基金发行遇冷 公募基金忙自救  相对应的就是基金销售市场的表现不佳,而在另一边,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都迎来了一些比较负面的消息,基金公司不得不在推广上比从前花上更多的功夫。   基金周评:基金发行再陷窘境 2月偏股基金业绩告负  “反正是我看不懂,根本不敢、绝对不敢给投资者推荐。” 除此之外,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有点儿“乱”。“尤其是一些未来投资有着明显偏债倾向的产品,却偏偏按照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标准进行高收费,如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以及管理费、托管费。   09:49  各类型基金收益告负 新基金发行频繁延长募集期  尽管机构发行新基金热情不减,但是市场反响却并不积极,部分基金发行进程缓慢。根据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上周内可以认购的基金有63只,数量较前周增加4只。从类型上来看,固定收益类基金更受机构推崇。然而,2月底开始募集的嘉实沪港深精选、3月底开始募集的中欧养老产业依然未完成发行,4月初开始募集的长盛同泰A、博时银智大数据100也延长了募集期限。   06:40  富国创新科技基金发行  业内人士指出,其背后的逻辑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A股市场投资风向标。据悉,富国创新科技混合型基金(002692)于5月19日起发行,该基金聚焦于挖掘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行业、企业的投资前景,看好该主题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各大银行、券商以及富国基金官网直销平台进行认购。 记者从富国基金了解到,富国创新科技主要投资于掌握行业核心创新技术的龙头企业以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高成长企业。  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保本基金发行降温  一度被誉为“吸金神器”的保本基金发行近期也风光不再。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个月间,共有15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基金首募规模同样大幅萎缩,这和去年上证指数5000点时新基金日销百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预示着市场底部正在形成。 保本基金发行降温 在证监会明确将暂停注册采取连带责任担保方式的保本基金后,市面上现有的保本基金或将成为市场中的稀缺品种,不过此类产品的发行却并未因此而延续往日的风...   07:26  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在A股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债券市场面临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一度被誉为“吸金神器”的保本基金发行近期也风光不再。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个月间,共有15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基金首募规模同样大幅萎缩,这和去年上证指数5000点时新基金日销百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预示着市场底部正在形成。   07:19  保本基金发行分化明显 34只基金未“保本”  今年以来,保本基金发行分化明显。在今年发行的50只保本基金中,剔除正在发行的7只基金后,能够完成募集目标80%以上的有24只,勉强超过一半,有12只保本基金募集完成度不到50%,更有多只完成度在20%以下。
相关搜索:..6124点十周年:华夏富国嘉实三巨头领跑 10只基金翻倍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基金报 公募报道组
日,最高6124点,这一高点十年来都未曾被突破,尽管目前只有不到3400点,但不少股票创出了历史新高,不少基金净值震荡中上升。
据统计,大多数主动偏股基金已经超越了2007年的高点,其中备受瞩目的是10只基金实现了100%以上的收益,最高达到了178.89%。
  十年业绩翻倍基金
华夏富国嘉实三巨头领跑
从A股6124点以来翻倍基金来看,华夏、富国和嘉实三巨头表现突出,总业绩第一名为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华夏大盘,华夏旗下华夏回报的业绩逼近100%。富国和嘉实基金公司分别有3只和2只基金的10年业绩超过100%。
从单只基金业绩来看,华夏大盘精选以178.89%的业绩领跑,华夏大盘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这一领先优势首先得益于所管理的前五年业绩十分优异,其次是后续管理的基金经理中也有不错的阶段业绩表现。
富国基金公司旗下的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和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的收益率也超过130%,分别达到139%和135%,另一只富国天瑞强势精选收益率也达到105%。富国天瑞基金经理厉叶淼认为,富国投研文化的传承对他们成绩的取得非常重要。在A股市场的跌宕起伏中,新老基金经理的交替并没有给富国天瑞带来大幅的业绩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富国一直以来都有优秀的投研团队和良好的投研氛围。
嘉实基金公司旗下也有2只基金业绩翻倍,分别是嘉实增长和嘉实成长收益A,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也分别达到114%和104%。此外,博时、汇添富、银华、国泰四家基金公司也都有基金上榜,还有多只基金业绩超过90%接近100%。总体来看,这些排名最靠前的基金分布在各家不同的基金公司中,但多数集中在大中型基金公司。
每一只牛基背后
都有很牛的基金经理
6124点以来十年间翻倍的基金背后基本都有很牛的基金经理在管理,除了王亚伟之外,嘉实基金邵健、富国基金朱少醒、博时基金邓晓峰、银华基金王华等基金经理都是业界有名的投资牛人,有的仍在管理基金,有的已经高升分管投资副总后不再管理单只基金,有的则是离职后创立。
在上述10只翻倍牛基中,只有一只基金过去10年都是同一人所管理,他就是已连续管理富国天惠12年的朱少醒。富国天惠过去10年的投资业绩在全部主动偏股中排名前三,朱少醒也成为仅有的两位中国基金业英华奖“十年期权益类最佳基金经理”得主之一。
嘉实成长收益和嘉实增长的背后也都有“牛人”。邵健担任嘉实增长基金经理11年,创造了近800%的投资回报率,这使得邵健成为成长股投资标杆。嘉实成长收益过去十年间管理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刘天君也多次获得明星基金经理称号。嘉实成长收益现任基金经理邵秋涛介绍,嘉实基金旗下基金能够长期表现稳健,不仅得益于“研究驱动投资业绩”的投研文化,更有赖于投研体系支持。
过去十年收益率111%的博时主题行业,在2007年到2014年期间由邓晓峰连续管理7年,奠定了该基金业绩领先的基础,而如今该基金经理王俊自2015年上任至今,任期总回报48.65%。
国泰金鹰也是如此,该基金2008年至2015年由张玮管理,其后曾担任其投资助理的周伟锋接班,实现顺利交接,而回报率来看,张玮管理期间的总回报率为127.9%,周伟锋自2015年上任以来总回报率是36.9%。
银华富裕主题基金从2006年11月到2013年11月一直有王华所管理,奠定了基金业绩领先的基础,目前王华为该公司副总经理,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职务交给了周可彦。
“一只基金长期业绩的背后是一整个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和投研文化延续性的表现,是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有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经理的个人变动有的时候是难以避免的,对于公司而言,是不是能够做到尽可能降低个人变动对基金的影响力,这就是公司实力的体现了。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一个基金的成绩,背后其实是整个公司的能力。”
64%主动权益基金获取正收益&&
Wind数据显示,从日到日的十年间,可追溯业绩的204只主动偏股型基金(包括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共有131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达到64.22%。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这就是专业化资产管理所带来的风采,虽然各家公司能力、产品设计定位都有差别,但依然在指数表现低迷下获得超额收益。
90只主动偏股基金赚20%以上
从指数来看,过去十年,除上证指数外,、这样的以投资为主的指数跌幅在32%到43%之间,因2015年中期换了指数计算方法,跌幅也有40%。不过,代表股的却逆市上涨,涨幅达35.55%。
从单只基金业绩来看,华夏大盘精选以178.89%的收益率位列第一,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嘉实增长、博时主题行业等9只其他基金同样取得超过100%的收益率。
据统计,在204只基金中,有90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0%,其中,收益率在20%~50%的有53只,占比25.98%;收益率在50%~100%的有27只,占比13.24%;收益率在100%以上的有10只,占比近5%。
在这204只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达到了167只,占比逾八成,10只业绩翻倍基金中9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王群航表示,这是由于2014年新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出台,新规将仓位投资下限从60%提高到了80%,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不少股票型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研究员指出,随着公募行业的发展,团队、机制、投资决策都在逐渐成熟,已经不再像过往那样由于基金经理的卸任而出现净值波动,成熟的机制已经可以保证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在出现基金经理变动、市场系统性风险等因素下平缓过度。
长期业绩领先基金的秘诀
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十年业绩翻倍基金经理,寻找一些长期业绩领先的秘诀。
嘉实基金经理邵秋涛表示,一个基金经理不管是攻还是守,只要坚持,长期都会有很好的收益。从专业机构管理人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论,长期而言,不仅能为持有人赚取相对收益,更能赚取绝对收益。
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经理雷鸣指出,坚信长期的力量,这是在投资中最深刻的体会。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和框架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用长期的眼光做投资,通过寻找那些真善美的企业,与所投资的优秀公司一起成长,在给客户带来持续收益的同时,优秀管理人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三者持续共赢。
富国天瑞基金经理厉叶淼也表示,富国天瑞能够长时间取得较为优秀的业绩,除了前面几任基金经理的重要贡献外,富国投研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国泰金鹰基金经理周伟锋则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间,涌现出一批高速扩张的产业,也涌现了一大批不断快速发展的公司,“我们做的就是和这些企业共同成长。”
  富国天瑞基金经理厉叶淼:
深入基本面研究 精选价值股投资
富国天瑞强势成立以来,已完整经历数轮牛熊转换。我运气比较好,在2016年年初开始管理天瑞,当时市场已经走过2015年的股灾,并且基本渡过年初的熔断,所以起点比较好,这也是这两年天瑞业绩还不错的重要原因。
富国天瑞能够长时间取得较为优秀的业绩,除了前面几任基金经理的重要贡献外,富国投研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在A股市场的跌宕起伏中,新老基金经理的交替并没有给天瑞带来大幅的业绩波动,主要是因为富国一直以来都有优秀的投研团队和良好的投研氛围,这种投研能力和文化并不会因为基金经理的改变而变化,这也是天瑞能持续地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重要基础。
我在富国是从研究员一步步做到基金经理的,也深深得益于我们平台的投研文化。平时投资秉承富国一贯“深入研究、自下而上、尊重个性、长期回报”的投资思路,同时结合各行业上市公司报表业绩中反应的景气度,进行组合配置。
我比较关心国家的产业政策与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尽量在政策大力支持、行业整体基本面持续向好的细分领域中寻找优秀的公司,挖掘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
日常研究中我会重点关注各项财务指标突出、并且具有较高行业地位的上市公司,努力筛选出在大行业趋势下,中长期业绩持续增长、同时估值较为合理的投资优秀公司。
嘉实成长基金邵秋涛:
专注中长线优秀企业投资
自日A股创下6124点的高点后,至今十个年头过去,嘉实成长收益过去十年复权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04.55%。该基金也是嘉实基金于2002年11月推出的旗下首只。基金经理邵秋涛分享了基金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心得。
  学会不断清零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做投资,尤其是做长线投资,要想获取很大的超额收益,本质上是一种反人性的事情,要求我们始终能做到一个清零的心态,不要被市场过去的涨幅或跌幅所困扰,而是始终要站在当下,根据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速、估值水平和市场预期等,来做客观冷静的分析判断。”
邵秋涛表示,从过往华尔街上的历史和中国A股的历史来看,主要有四种投资流派:价值、周期、主题、成长,四种流派各有千秋的,做得好的基金经理,坚持某一种风格,长期都能给持有人带来超额收益。所以投资方法论从长期来看,无所谓优劣,这个方法论要能长期地掌握并战胜市场,关键需要基金经理结合自己的性格、能力、知识背景和偏好等,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然后持之以恒的去聚焦、发展,最忌讳风格来回漂移,不同的投资方法论,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价值观和对社会认知的差异。
“一个基金经理到底是该攻还是守?其实不管是攻还是守,只要坚持,长期都会有很好的收益。”邵秋涛说。
此外,邵秋涛介绍,嘉实基金旗下基金能够长期表现稳健,不仅得益于“研究驱动投资业绩”的投研文化,更有赖于投研体系给予的支持。嘉实基金秉承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是一种中央资源共享下的“大船结构”。
坚持长线投资为主
“投资就像硬币一样,一个上市公司也同时有A面和B面, A面是它作为股票筹码的一面,B面是它的基本面。”邵秋涛说。
我国股市还处于发展初期,更多的投资人是看A面,在这类投资人眼里,上市公司是同质化的,业绩跟随经济、周期起起落落,股价跟着大盘起起落落,他们在寻找投资机会时,更多是看市场的波动、政策的变化、资金流向、市场博弈等外部因素,来做资产配置和轮动。邵秋涛认为,这是A股市场过去常见的一个操作策略,在这样的理念下,基于这种交易层面的投资策略,去判断政策、资金、情绪、博弈,短期内更容易见效,但这种策略可执行性不够强,而且从长期来看,它的胜率是有限的。
“对于专业机构管理人来说,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论,从长期而言,不仅能为持有人赚取相对收益,更能赚取绝对收益。只有为投资人实现正收益,基金经理对于持有人才有存在的意义。”但邵秋涛认为,如果只是关注上市公司的A面,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所以要把目光转移到B面,从公司基本面看,不同公司的差异化是非常大的,这会导致从长期来看,利润增速的差异也会很大,这种差异最终一定会反映到股价上。所以,只有把关注的投资时间框架从一周、一个月,拉长至一年、两年、三年,它的股价波动规律才会看得更清楚。
“对于我这种长线成长股基金经理而言,我更希望能抓住长线波动,这种波动虽然见效慢,但有几个好处:一是确定性很强,二是从长期来看涨幅会可观,三是因为中间不需要做太多交易和太多轮动,适合大资金重仓持有。所以,长线来看,反而能给持有人带来良好的回报。”邵秋涛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只看长线,不看短线、不看市场轮动,“我们一方面关注长期的净值增长,因为持有人有风险厌恶,如果死守一个好的长线企业,忽略波动,可能会让持有人暂时遭受很大的损失。所以,会坚持以长线投资为主,兼顾市场轮动和波动,两者缺一不可。”
投资永远是看未来
“我一直专注长线成长投资,经常有人把成长投资跟创业板投资挂钩,我们做的是中长线优秀成长企业的投资,而不是数的投资,也不是风格轮动的投资,我们定义的成长企业,只要未来长期的收入、利润增速能跑赢GDP,就是成长股。”在邵秋涛看来,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创业板,科技业还是传统行业,都不重要,这只是形式,要看内容和实质,这也是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在邵秋涛的投资理念中,投资一定是落实到背后的实质,落实到诸如产品收入、利润增速、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很扎实的东西上去,去看公司成长的可持续性、确定性、天花板以及估值匹配等。
“当下成长投资处于一个相对低谷,但我个人的理解是投资永远是看未来,站在当下,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未来成长性很好的细分产业和上市公司,它的利润增速还维持快速增长,它的股价经过过去的调整,估值已经回到合理的区间,在被市场冷落之后,这个时候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和投资机会降临的良机。”邵秋涛认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几个方向,比如新消费、新科技及服务业等均迎合了未来经济转型大方向,未来属于创新。
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经理雷鸣:
坚信长期的力量
A股从6124点高点回落至近,依然有不少基金在10年间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在雷鸣看来,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从宏观经济的层面来看,近十年来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济体量大增速快,总体来说投资机会比较多,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从A股市场的层面来看,虽然还远没有回到2007年高位,其实不少个股的股价已经超过2007年的点位,深入研究精选个股投资是能够有比较好的表现的;
最后,选股正是汇添富基金的核心投资能力。
“汇添富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明晰的投资理念,坚持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高质量的证券,把握市场脉络,做中长期投资布局,以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期投资收益。汇添富成长焦点这10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投资理念的有效性,坚信长期的力量,时间会检验一切。”
对雷鸣来说,经历了这些年的投资生涯,见过了市场系统性的下跌,也见过数次牛市的大涨,一切成功、失败都应该成为继续投资的经验。
雷鸣认为,在投资中,首先需要拥有大格局观,建立清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噪音非常多,短期波动也很频繁,唯有把握主要矛盾,着眼长期,才能看清市场脉络的本质;
第二,坚定投资最优秀公司和团队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发现和理解行业的趋势。
“优秀的企业往往具有时代背景,而这个时代的趋势一旦形成以后,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逆转。其次,找到行业中最优秀企业。以时间维度来衡量,优秀公司和平庸公司之间价值差异巨大,查理芒格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当然也要保证通过估值的折价来提供安全边际。雷鸣比较偏爱买PEG在0.6倍的公司,其认为PEG要求再低,就很难找到股票了,而PEG要求高一些,风险又不太合适。一旦对于公司或者行业的判断出现错误,估值的折价能够提供一些保护。
“从最内在的根源上,我寻找的是那些真善美的公司。他们是真的在持续成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公司的管理层用心做事,以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为目的。公司发展的源头,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投资最终是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将最好的资源投入到优秀的人和公司上去。”
最后,雷鸣认为,要回归到汇添富的公司口号上,坚信长期的力量,这是在投资中最深刻的体会。“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和框架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用长期的眼光做投资,通过寻找那些真善美的企业,与所投资的优秀公司一起成长,在给客户带来持续收益的同时,优秀管理人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三者持续共赢。”
国泰金鹰基金经理周伟锋:
与好行业里的好公司共同成长
国泰金鹰在十年内收益超过100%,而周伟锋在掌管金鹰之前曾是金鹰原基金经理张玮的助理,因此对金鹰的长期业绩发展比较熟悉。他告诉记者,虽然金鹰的基金经理几番更迭,但是国泰投研团队的整体投资风格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延续性。
他认为,虽然过去十年上证指数点位没有超过6124点的高点,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间,涌现出一批高速扩张的产业,也涌现了一大批不断快速发展的公司,这些行业、这些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越2007年时的发展状况,因此,很多好公司的股价都不断创出新高。而他们做的就是和这些企业共同成长。他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觉得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最应该感谢那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从2007年到现在的业绩增长非常多,这是我们能够分享到他们增长红利的根本原因。”&
他告诉记者,他们的投资风格主要是投资于一些景气度较高的产业以及产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上市公司。“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产业发展的大背景,而我们做的是两件事,一是要寻找到那些未来两三年将会快速成长为能够被市场广泛认可的行业,二是要在这些行业中找到那些具有高壁垒,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实际上,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他们所取得的超额收益往往来源于此。
周伟锋举例而言,金鹰基金在2009年之后大规模投资于汽车产业,而事实也证明,那几年家用车行业迎来大发展而相关汽车上市公司股价也连续创新高。2013年到2015年,他们主要投资于行业,而传媒行业的确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多超额收益,他们投资的主要标的蓝色光标股价翻了几倍。2015年后他们转而大规模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他们认为年新能源汽车都是主要的投资主线,而事后也证实了这一点。正是在这些领域里的重点投资使得国泰金鹰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周伟锋很少追逐所谓“市场热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投资风格,也可以认为是国泰投研团队的整体风格。周伟锋认为,所谓“热点”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热点,一种是阶段性的热点。“真正的热点意味着,这个行业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到了两三年之后,市场就会意识到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就像2009年的汽车行业,2013年的TMT行业,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他表示,“这些行业在事后被认为是跨越两三年的真正的热点,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投资标的。”&而另一种所谓的市场热点,实际上只是市场的短期热点,此类短期热点实际上只是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而造成估值短期的波动,但并不意味着公司的价值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这其实更像是干扰项,而不是我们真正要选择的投资标的。”
实际上,想要提前布局那些未来两三年行业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行情、大热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易事。“对于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这其实很难。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的研究覆盖所有30多个大行业,而且我们会对未来的行业有一个大致的预判,有一些行业可能在未来两三年不太会有大行情,我们就会相对少研究一些,有一些行业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大机会,那我们就要深入地挖掘研究。总之,我们必须保持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投资,并且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质化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