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亚德国马尔中国官网项目中国出钱了吗?

中国路面机械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Lmj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服务热线:010-&&&&
在线客服:编辑部:&&广告合作:&&客服: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协会分会
京ICP证090624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亚马尔项目开启中俄能源及北极合作新篇章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推荐陈甫:怎么把中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产品运回中国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员
关键字: 中俄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甫】
日中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式投产。对于今冬国内高企的天然气价格和嗷嗷待哺的储气罐来说真是一个福音。但是我们怎么才能顺利的收到到这些劳动成果呢,这就需要普京和习近平联合推出的冰上丝绸之路的支持。
亚马尔项目背景
亚马尔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俄方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项目投产仪式是由普京总统亲自主持并按下启动按钮的。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面积有12.2万平方公里。居民以涅涅茨人为主,而“亚马尔”亦是当地方言,意思就是“大地的尽头”或“世界尽头”。亚马尔半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存量,被俄国媒体形容为“俄国战略性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区”。
亚马尔项目该选址位于北纬71度,深入北极圈内600公里,濒临北冰洋的极寒地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因此项目的开展需要极大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而我国正好补足了俄国在这些方面的短板。
中俄亚马尔项目属于深入合作,处处彰显了中国制造元素,在项目建设中,中国企业承揽了全部模块建造的85%,南坦姆贝凝析气田4台极地低温钻机的一台由我国生产,填补了国产低温极地钻机的空白。30多艘工程船和普通运输船有7艘船为中国建造、15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中有14艘船由中国运营,工程建设合同额达78亿美元,船运合同额达85亿美元。共有45家中国厂商为项目提供百余种产品,项目带动和促进了国内钢铁、电缆等众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
亚马尔项目集天然气和凝析油开采、天然气处理、液化天然气(LNG)制造和销售、海运为一体,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共同合作开发。整个项目最终股权结构为:俄罗斯诺瓦泰克控股50.1%,中石油参股20%,法国道达尔参股20%,中国丝路基金参股9.9%。
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液化天然气1650万吨(250亿立方米)。该项目产量的54%出售亚洲市场,其中一半400万吨出售给中国(相当于我国2016年天然气进口量的8%),46%出售给欧洲。
投产后最重要的是用尽量低的成本把液化天然气产品运到用户手中,特别是现在急需更多天然气改造能源结构的中国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孙武5月5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现场正在施工。该项目预计于2019年全面投产。依托附近气田超9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届时亚马尔项目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方在该项目中占股约三分之一。中新社记者王修君 摄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地处北极圈内,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在当地的土著语——涅涅茨语中被称为“土地的尽头”。但这里一处名为萨别塔的地方,却因为正在建设中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而热闹非凡。
    5日,中新社记者来到了距离莫斯科2400公里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尽管当地零下十几度低温,但施工现场仍然一片火热:身穿工作服的施工人员、安装防寒系统的特种车辆往来不绝;大型吊车、起重机吊着货物丝毫不停歇;在港口码头上,工作人员则冒着突如其来地风雪指挥着集装箱船靠岸。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这里施工人员有1.5万至2万人。即使是在冬天,施工进度也能得以保持。
    与火热的施工现场相匹配的是良好的项目前景。据亚马尔项目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项目预计于2019年全面投产。依托附近气田超9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届时亚马尔项目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
    据亚马尔项目副经理莫纳科夫介绍,得益于北极地区的严寒气候,亚马尔项目在加工和储存液化天然气时比其他地区可节省冷却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尽管项目还未投产,但96%的液化天然气产品已被预定,客户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
    莫纳科夫说,除了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持有项目股份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丝绸之路基金等中方股东共持有约三分之一的项目股份。此外,据诺瓦泰克公司副总裁弗里德曼此前透露,亚马尔项目还在与中国多家银行进行接洽,预计后续还会有投资者加入融资行列。
    中方企业并非仅仅通过融资的形式参与该项目。作为当前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还担负着为项目生产“模块”的任务。莫纳科夫说,亚马尔项目地处北极,施工环境恶劣,因此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即在其他地方生产好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
    “与传统建造技术相比,使用这种方式可把项目工期缩短18至20个月。此外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人员数量”,莫纳科夫说。
    据介绍,目前项目所需的近400个模块,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建造。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个正待连接的生产线模块,长、宽、高均约几十米。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还将有72个这样的大型模块从中国运到项目上。一位法国工程师告诉记者,建造这样的模块是硬实力的体现,“考验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
    中国企业在亚马尔项目中作用大,收益也大。有媒体认为,通过亚马尔项目,中国企业不但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进入俄罗斯能源领域的上游行业,更开辟了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极地能源的新途径。此外,还有媒体认为,亚马尔项目担负着发展北极的任务,中国、法国企业技术和资金的参与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亚马尔项目可被称为“北极地区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
    事实上,在亚马尔项目的带动下,萨别塔地区已经获得了发展。当地机场已经投入运营并开通了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当地港口未来将扩建成带有2个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专用泊位、6个其他船只综合泊位的大型港口。此外,俄政府还计划未来在北极地区修建连接萨别塔和其他油气产地的铁路,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的发展。(中新社 记者 王修君)
1                 亲身实探亚马尔:让中国用上北极气的超级工程
气温零下30摄氏度,体感温度零下40摄氏度。
在呼啸寒风中第一次飞抵这块极地气田,就被北极圈的严寒来了个“下马威”。迫不及待地学着同行的俄罗斯伙伴换上项目部提供的超厚羽绒工装后,记者才勉强感觉能在室外稍作停留。
这里是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最低温度零下52度。在当地涅涅茨语里,亚马尔的意思是“天涯尽头”。虽然杳无人烟,却易寻北极熊和北极狐的觅食踪迹。这里也是俄罗斯最丰富的天然气储藏区,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所在地。
作为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亚马尔LNG项目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也有望丰富中国清洁能源供给,成为中国国内优化能源结构、应对空气污染的新武器。
第一财经记者坐上极地运输车,穿行在茫茫冰原上。漫漫极夜笼罩四野,银白大地一望无垠,只有远处正在建设的项目工地在黯寂的天光中撑起一道灯火耀动的绵长天际线。
等到了近前,相当于二十几层楼高的天然气液化主设备——低温热交换器高高耸立,满身还披覆着一层厚厚白霜。亲历了短短三年建设期后,亚马尔LNG项目总经理叶甫根尼·科特对第一财经表示,整个项目的工程进展目前已经在70%左右,“明年这个时候再来,就能看到第一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投产了”。
亚马尔LNG项目全景
严寒就是最大敌人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向极地出发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开发的必然趋势。来自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待发现天然气技术可采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
亚马尔半岛及其邻近的近海地区正是俄罗斯在极地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依托于亚马尔半岛上的南塔姆别伊斯克凝析气田,亚马尔LNG项目预计年产量将达1650万吨液化气及100万吨凝析油,总价值高达270亿美元(约合1862亿元人民币)。
虽然这里的天然气储量大、埋藏深度浅,几乎不含硫化氢的气体纯净度高,但大自然并不会轻易地把这些能源宝藏交到人类手上。
图为项目建设现场
极夜下挂满白霜的一期工程主体设备
亚马尔LNG项目工地的工人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天气太冷了,每个工段上的工人们上工时一般分为两个小队轮流作业,当一队施工的时候另一队则赶紧找地方取暖。只要风速达到每秒10米以上或气温低于零下四十度都需要立即停工。由于俄罗斯法律不允许工人们在严寒条件下长期施工,一般每工作45天后,公司就会安排工人回家休养。
除了人的安全第一,极低的气温也考验着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耐受性。记者的直观感受是,大家所带来的大部分手机,只要在外面暴露不到10分钟电量就会迅速衰减乃至突然“罢工”。
所有的设备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都要经受考验
在这北极荒原建设工厂,要克服特殊的地质难题。液化天然气厂脚下的冻土,冬季无比坚硬,但到了夏季,表层冻土就会出现一定程度解冻,影响设备地基的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亚马尔一期生产线主体设备下的地基下面就被打入了23200根钢筋,相当于把大量牙签密集穿进一块豆腐中,确保冻土层不变形。
极夜下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这是四个巨型储气罐
另外,由于地广人稀,这里所有的补给都需要海运或空运。吃的每一粒面粉无比珍贵,每一颗螺钉几乎都经过了万里海运……无形中会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从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建设组织、安全运营到销售分发,极地能源开发不是能仅靠一家公司、一个国家能够完成的事业,必须多国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亚马尔项目正是这样的多国合作典范。为了开发亚马尔项目,俄罗斯、中国和法国已经做了多年的准备。
没有多国合作成就不了超级工程
早在2014年初,中石油就与俄罗斯诺瓦泰克(Novatek)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诺瓦泰克作为大股东持股60%,中石油和法国道达尔一样分别持股20%,形成了亚马尔LNG项目最初的合作框架。
在俄罗斯政府修改了出口法后,2014年中旬,诺瓦泰克获得了俄罗斯政府颁发的出口天然气资质、亚马尔LNG项目获得了出口权,打破了原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一家垄断天然气出口的局面,也使得这个总价值超达到270亿美元的超级能源项目有了实施基础。
2014年5月,中俄两国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其间,中石油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亚马尔液化气项目的供销合同。这也是双方在液化气合作上的大单,也使得亚马尔项目获得了中俄两国的共同关注。
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个俄罗斯政府专门为其修改出口法开“绿灯”的项目,也赢得了中国丝路基金的青睐。
2015年12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的丝路基金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关于亚马尔LNG项目的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该协议,丝路基金从诺瓦泰克公司购买亚马尔项目9.9%的股权,大股东诺瓦泰克的股权相应减少到50.1%。由此形成了俄罗斯主导项目建设、道达尔提供技术和咨询、中国提供资金和相关设备的多方合作局面。
丝路基金入股亚马尔
除了业主方的多元化,项目总承包方更是名企荟萃——法国德希尼布、日本日晖和千代田三家国际知名公司都被囊括在内;在工程分包商和供应商中,中石油、中海油、宝钢、武船、韩国大宇造船等也都名列其中。所以,在亚马尔工地上,俄语、法语、中文等都是你能听到的交流语言。
中石油俄罗斯公司有关人员对第一财经说,参与亚马尔项目,这是中国能源公司第一次进入能源勘探、开发、生产、LNG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开发,对于中国未来的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都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中国制造”正征服极地远洋
按照亚马尔LNG项目的规划,该液化天然气厂分三期进行投产,分别对应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投产时间分别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
叶甫根尼·科特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整体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工厂第一条工艺生产线所需的全部矿井已钻探完毕,生产线已经建设了70%左右。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也在同步建设过程中。整个项目目前的全部工程进展已经超过80%。
这一建设速度,甚至超过了具备全年施工条件的热带和亚热带同类型液化天然气项目。超高建设速度背后的秘密,正是模块化施工。
由于高纬度高寒地区的严酷自然环境不具备将材料拿到现场施工的条件,因此为了减少成本及加快建设时间,亚马尔LNG项目采用了模块化施工,就是将工厂拆分成一系列的模块并由全球多地工厂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亚马尔项目施工现场做好对应安装,就好像是“搭积木”一样建工厂。
巨型模块运抵亚马尔LNG项目地
这些模块背后,既有着中国制造的力量,也有很多中国企业的第一次。
由于石油行业整体疲软,传统海洋工程市场萎缩,对于面临困境的海工企业来说,以亚马尔项目为代表的高端模块建造市场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也是一块首次涉足的市场。
以中石油的海洋工程公司和中海油旗下的海油工程为主力,偕同中石化旗下的炼化工程公司、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通太平洋海工等共计七家中国企业,最终承担了约120个模块的建造项目,模块总重逾40万吨。模块的平均重量达吨,其中最大的模块重达7500吨,一块就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中海油董事长杨华曾表示,亚马尔LNG项目是中国第一次承揽LNG核心模块建造项目,模块的研制意味着中国成功掌握了LNG核心供应模块的建造技术,完成了海油制造由低端加工向核心工艺的升华,实现了几代海油人的发展心愿。
中石油海洋公司参建的亚马尔项目PAU111模块进行首片安装作业
然而,从海工建造、海管铺设等传统业务跨越到国际LNG模块建造市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模块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精度要求极高。
比如,中石油旗下寰球工程承担的FWP5项目包采用结构件栓接形式,超过1.5万个构件尺寸控制十分严格,每个构件上的连接板数量较多,且杆件尺寸较小,偏差控制在0.1毫米内,检验一根12米的构件需要测量114个参数。武船承接的模块结构精度误差需控制在正负6毫米以内,管线的精度误差需控制在正负3毫米以内;模块涉及使用零下50℃低温冲击碳钢及零下196℃超低温冲击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焊接操作难度大。
为了达到LNG模块的建设标准,中国的海工企业以创业精神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为了做好一个模块,千余名中国工人日以继夜的实施施工,企业也紧急增添设备帮助生产。以中石油的海洋工程公司为例,该公司青岛海工建造基地调整了设备设施和施工技术,专门增加了加工能力和建造水平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条生产线和一个防腐车间。
极地破冰运输
为了将模块运到北极圈,中国航运企业和造船企业也为这个国际项目创造了一批“第一次”。
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广船国际建造完工世界首艘极地甲板运输船“奥达克斯”,可在北冰洋冬春冰冻季节,连续运输LNG大型设备模块至亚马尔项目基地萨别塔(Sabetta)港。船舶具有极强的破冰能力,可常年在极地冰区航行。
另外,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来福士也交付了两艘5万吨级半潜船,被形象地比喻为海上的“大力神叉车”,承担为亚马尔项目执行模块运输任务。
在运输承接方面,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轮船、中外运长航也都参与到亚马尔LNG的运输中来。
2016年,现成的工艺模块己被运至亚马尔LNG项目施工现场并被逐步安装,也意味着中国海工、海运、造船企业有了集体进军极地探索的新实力。
服务中俄各自战略的新支点
如果从纵深分析,作为中俄当前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亚马尔LNG项目本身还承载了两个国家两项内部重要改革的新使命。
从俄罗斯方面说,亚马尔LNG项目承担了俄北极开发探路者的作用,有北极航道开发、亚太市场开拓和振兴俄地方经济的多重作用。
亚马尔LNG项目主要的市场在供给亚太地区,因此缩减运输成本非常重要。为缩短航程、节省时间并降低成本,亚马尔LNG项目选择利用北极东北线航道运输,即从亚马尔走北冰洋、穿过白令海峡转入亚洲地区。
亚马尔LNG项目夏季(红色)和冬季航线(蓝色)
为此,亚马尔项目订购了15艘具有破冰能力的LNG运输船,每艘船每次可运送17万立方米LNG,可实现全年向国际能源市场运送。在夏季,液化气用北方航线通航运输,冬季运输船则会向西航行,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换装到普通运输船上,再运到最终目的地。
得益于北极航道的利用,尽管亚马尔LNG项目处于北极地区,但与亚太地区其他LNG项目相比仍具有很强的产品竞争力。
诺瓦泰克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亚马尔LNG项目由于生产成本低,即使在石油价格负面预期下,也能盈利。南塔姆别伊斯克凝析气田直接开采成本大约为每桶油当量0.5美元,这使得该项目在所有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也正因为亚马尔项目的成本优势,也为俄罗斯巩固西欧天然气市场、开发亚洲天然气新市场,以及应对国际油气价格的波动提供了便利。
未来随着亚马尔项目的稳定运行,这将培育俄罗斯和亚洲之间通过北方航线形成一条新经济动脉,带动俄罗斯北部沿海边疆地区的发展。
红圈位置为亚马尔半岛
同时,亚马尔是鄂毕河进入北冰洋的入海口。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西部,其上游为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是俄罗斯第三大河。鄂毕河流域是西西伯利亚的主要运输通道。如果北方航线成熟,还将带动俄罗斯西伯利亚广大内陆地区的对外新通道。
所以,俄罗斯政府对亚马尔项目配套建设的萨别塔港非常重视,独立出资建造了港口。目前,模块运输所需的港口筹备期的工程项目己完工,正在进行建设的是液化天然气和凝析油运输码头。
未来,萨别塔港将建成2个LNG运输船专用泊位、6个其他船只综合泊位。萨别塔港口是北方航线发展的一个关键增长点。据第一财经采访了解,由于亚马尔LNG项目的实施,俄罗斯北部航线的货物运输量已经增加了两倍。
对于中国而言,未来亚马尔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在中国西部陆路、南部海路进口液化气之外,新增北部海运液化气新来源,有利于中国在多国间增加采购的灵活性。由于亚马尔LNG项目未来将要生产的96%的产品已达成合同,大部分产品出口至亚太国家,且合同有效期为20年及以上,这有利于确保中国北路液化气来源的稳定供应。
而新增的“北极气”也有望成为国内优化能源结构、应对空气污染的新武器。
在2016年末新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中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能源低碳转型计划,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稳油增气,加强石油的替代,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推动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之一,这也是中国能源革命的一部分。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按照规划相关指标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可以说,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规划》还明确提到,要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鼓励大用户直供,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在民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以气代煤、以气代油,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为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正在兴建越来越多的天然气发电站
尽管未来来自北极的亚马尔LNG天然气能够助推中国的天然气供给,但在2016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也谈到,近几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经引发了有关方面的忧虑和担忧,必须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国外的资源要利用好,国内的资源挖潜,也不能放松”。下一步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调动各方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积极性。
由于亚马尔项目是中国完整参与LNG开发全过程的项目,参与亚马尔实际也是在为中国自主开发其他天然气项目打基础,这是一步利于长远的大棋。
亚马尔项目还显示了中俄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密切友谊。在2014年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期间,来自中国“雪中送炭”式的融资,确保了亚马尔等大型项目继续运行。目前,中国仍是亚马尔项目最大的融资方。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时说,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务实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张高丽说,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双方要运营好已经建成的中俄原油管道、增供油等大项目,建设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液化气项目,加快商谈西线天然气管道等项目,还要积极探讨新的合作项目。在合作模式方面,双方要创新合作思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拓展上下游一体化、油气装备制造、加工技术服务、工程建设、油品销售服务等新领域合作,保持中俄能源合作持续稳定发展势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尔 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