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聊城民航机场存航商贸,自称小王,大家要注意了。卖假料,骗人。别再上当了。已被多人发贴是骗子了。

前记:  三个月前,答应朋友写一些有关职场中如何成长、如何出人头地的东西,本以为自己多年职场经验,五年前又写过这方面的一本书,再次落笔,是件简单的事情。孰料期限已近,只字未动,究其原因,似乎是失去了年轻时的理想、热情和冲动。俗称一个字“懒”。    但已经答应的事情,总得做。    为了逼自己,还是祭起多年前的老办法,边写边发到网上,如果您看了觉得还行,就顶一下,这样我写的动力也强些。如果您看觉得狗屁,拜托您不吭声关门就走,只当踩了狗屎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如果您看了不但觉得行还觉得应该转帖,麻烦您转的时候劳累一下,把俺的大名也添在文章之上。先谢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正文开写:    前不久一位大学生写来邮件,说:“我读过你的《笑傲职场》,非常受益。现在我即将走上社会,你能否给我一个建议?”    我毫不犹豫地回复说:“不要心存幻想,靠得住的只有自己。这就是我的建议。”    这个建议,是我工作十几年的最大的心得体会,不仅适用于刚毕业的学生,也适用于所有职场中人。    或许有人说:“职场中人,又不是文学家,每天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具体工作,谁会去幻想呢?”    其实不然,我看到太多的幻想。前不久,一个朋友辞职,跟公司闹得非常不愉快。他自己也非常郁闷,郁闷在哪儿?因为他辞职的原因非常奇特。有一天他问自己的上司:象我这样工作多年的员工,如果公司让我离职,按《新劳动法》公司得给一大笔遣散费吧?结果他的上司记在心里,不久就调动他的工作,恶化他的工作环境,制造舆论让他不愉快,总之就是想方设法逼他自动辞职。
  因为如果他自动辞职,公司就可以不给他补偿。    
  虽然他平素给大家是一个温和礼貌的人,但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只有与公司彻底翻脸,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但他多年来积累的形象和人脉可以说是毁于一旦。    我问他:“当你问你上司那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到底有没有想要辞职?”他说:“没有。”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要问呢?”他说:“他以前对我还不错,我当他是能说心里话的朋友,没想到他这么为公司着想!这么有责任感!竟然立刻就拿我开刀了!”
  他说:“更让我寒心的,是公司可以这样无情!我为公司卖了那么多年的命,事到临头,公司就这样对我!这几个月,防我象防贼!”
  他是我的朋友,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安慰他鼓励他。但象他这样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同志,职位也不低了,居然还幻想上司跟自己是朋友,实在让我无话可说。    我不知道他的上司为什么在了解他有“走人”的念头后,没有做工作去留住他,反而是逼他自动离职。但他的上司的处理手法,虽然无情,却是符合角色规定的。毕竟,他的上司是对企业负责,是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而他所在企业,一旦知道他有“走人”念头,象防贼似的防他,孤立他,那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企业看来,一个起了二心的人,不是“家贼“是什么?    
  写到这,我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曾经红级一时,两年三级跳,成为二把手,职位报酬都相当可观,前不久竟不顾金融危机下工作难求,愤然离职,他说:“我就是要赌一口气,我是对了!以后人们会记得我的!”    原来,他是一个极有事业心的人,虽然是老板一手提拔,但对工作却有不少不同于老板的理念,以前他职位低,倒也没什么,等他职位高了,权力大了,与老板的冲突日益加剧。在他辞职的前一天晚上,据说两人在酒店谈工作,谈到双方都拍了桌子。    
  他过去在企业中创造了不少佳绩,有一批忠实下属,说话也相当有影响力。他自信今后企业的发展会证明他是对的。那时,人们会怀念他。    可我要说,这也是一种幻想。“树倒猢狲散”“人一走茶就凉”是中国人早就总结的经验之谈了。    相对他幻想的未来人们会怀念他,真正的现实是,人们会很快忘记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太阳还会升起,地球离开谁都转,你凭什么认为人们要特别记得你呢?    我敢说,如果未来企业做得好,人们会说他脑子坏掉了,这么好企业,这么好的职位待遇要自己赌气辞职。如果未来企业做差了,人们要么会在老板的带领下,把责任算到他的头上,要么没有任何人提起他,就象他从来没有在企业中存在一样。
  但凡是有点才华的人,对自己都有一些自信,总觉得自己不一样,比较特别。但事实是,你在别人眼里,跟任何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对于这个问题,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说得比较尖刻,他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说:“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不过,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拉里-埃里森的话当然是过于尖酸刻薄了,其实他是告诫那些对未来意气风发充满幻想的耶鲁学子:你们没有什么特别,如果你们真是特别的,你们这个年纪应当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而不是坐在这里跟别人一样按部就班。    所以,职场上请丢掉第一个幻想:我跟别人不一样。
  很多人走上职场,都带着“我是人才”的想法,但你很快就会发现,是不是人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是否用你。用你,你才是人才,不用你,你什么都不是。
  唐代大文豪韩愈写了篇《马说》,他认为之所以“天下没有千里马”,是因为没有人识得千里马,所以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千里马的才能和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我看韩愈还是心存幻想,幻想着世界上有伯乐来相马,幻想着有人会给千里马特别的待遇。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但太稀少,总之就是不能当范例。对于养马的人来说,吃着凡马的料,跑出千里马的路,那才是好马。投入产出之间的差距就是利润,越大越好,这才是养马人最关心的。    再进一步,你怎么知道养马的人不识得千里马呢?你怎么知道养马的人不是故意用对待凡马的方式对待千里马呢?    大部分企业,不,应该说所有的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既不在为人类的存亡奋斗,也不是在为国家的兴衰努力,企业的大小老总们之所以愿意在宣传大道理上花银子,那是市场部有这份预算。西方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个人在寻求自我利益的时候,为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而形成的临时机构,在这个机构里,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企业利益就要让位。如果你通过多年努力,终于也掌握了一部分利益,为了守住利益,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如果你说是“人才”,是“千里马”----那才叫怪了。  
  所以,当你还没有坐到那个位子,掌握那个资源,享受那个利益的时候,你得明白,人才不人才不重要,重要是让那个位子上的人,掌握资源的那些人,能给你利益的那些人,用你。你要明白,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没人用你,就跟没本事一样。    所以,放下“我是人才”的幻想,放下伯乐来识我的幻想,放下我的待遇要比别人高的幻想,主动地靠上去,撒着欢地跑起来,让自己对企业有用,才是正道。    
  有些人特别爱看成功故事励志书籍,看着看着就把自己带入进去了,放下书本上厕所都能迈出一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步法。还有人总拿名人激励自己:“比尔盖茨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巴菲特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对此,我的回答是,你真的不可以,这两个人都是一百年才出一个的,真要学,换个你认识的,能面对面谈话去学,那比较靠谱。    有志向是好的,但一定要不有幻想,老拿世界顶级人物激励自己,学习其精神是可以的,但要复制其成功,那是不可以的。正常人都能想到,如果其成功方法可以复制,这个世界早就应该有千儿八百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了。
  职场要丢掉第二个幻想是:别处的月亮要圆些。    不满意就跳槽,是一部分人的常态。我自己在工作一年后,相当自信,觉得文凭是有了,经验也有了,更好的未来一定在拐弯处等着我。所以不停地拐弯,拐到高不成低不就彻底找不到工作,才开始反省。    对工作不满意是常态,认为换一个环境,待遇好一点,职位高一点,公司规范一点,人际关系简单一点,一切就好了。这是幻想。现实是,一个问题解决,就会有另一个问题产生。人是永不满足的。如果一切都满足了,很快你就会无聊的。于是你自己都会制造些不满意出来。  
  所以,当你对现状不满时,你要按捺心情,做个客观评估,如果发现所处的环境还是中等线上的,最好的办法,是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千万不要认为摆脱环境就可以摆脱困境,殊不知真正的困境源于自己的不成熟。    有位朋友曾说,他喜欢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但无论怎样,他自己发的豆芽,都是细长型,没有菜市上卖的那么粗壮好吃。大家都是用一样的黄豆,发豆芽又没有特别的技术,所以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跟菜农套近乎,天长日久终于套出秘诀,就是在黄豆上放一块石板。当黄豆生长的时候,为了获得足够的阳光和空气,必须将石板顶起,所以就会格外的粗壮。    他说,当他明白这个秘诀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个让他不能忍受的人,他曾经多次想过要跳槽,但那一刻,他决心让顶头上司做那块石板,让自己变得格外粗壮有力。    后来他还是跳槽了,但不是为了逃避上司,而是因为出色的能力和业绩,被挖走了。
  对于狮子来说,非洲大草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有羚羊,但对于羚羊来说,非洲大草原不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有狮子。所以,月亮圆不圆,是相对而言的,是与你自己是否足够有实力成正比的。你看老板是会对一个销售明星拍着肩膀又说又笑,还是会对一个销售笨蛋拍着肩膀又说又笑?    非洲大草原就是那么一块,但狮子也能活,羚羊也能活,除了个别逮不到羚羊的笨狮子和个别被狮子逮到的笨羚羊,大家还都普遍活得挺滋润,达尔文管这个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聪明人得先琢磨这个道理,去适应环境再利用环境,愚蠢的人才会抱怨环境幻想换个环境。    反过来,当你看到一个人成功时,你也不用再说:“他的条件如何如何,我要是他那样,我也能如何如何。”这种话不是幻想是什么?
  写的不错,有深度。
  谢谢楼上两位朋友顶。    一会儿接着写。
   各位莫慌,姐姐是进来吃小广告的~——by小嘴抹了蜜
  顶一下!LZ能否先发个提纲
  有人说,年轻人想得高些,想得远些,那叫有理想,不是幻想,你不能总打击人。    我的回答是:我也鼓励人要有理想,要有自信。但很多人其实是分不清自己想的到底是理想还是幻想。到底如何分辨呢?我有个简单的方法,看成功的必要条件你是否具备,成功的充分条件你是否可控制。如果具备并可控,就是理想,反之,就是梦想。  
  好。等我把这篇写完。写下面的先想提纲。    其实,我是边想边写,也没什么提纲。所以写得很慢。呵呵。
  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指缺了就不行的硬条件。比如,奥巴马说他要做美国总统,你也说你要做美国总统,放在他身上,那是理想,放到你身上,那叫幻想。为什么?因为美国宪法规定了总统候选人必须在美国本土出生。奥巴马具备,你不具备,所以第一道门前你就得止步,你只能当他的啦啦队。就这么简单。    做HR的朋友经常告诉我一些招聘中的奇人奇事,比如经常收到明显不合适的简历,或者应聘人与职位要求差距太大,但应聘者硬是要得到这个职位,因为这个职位吸引他,因这这个公司吸引他,因为他觉得他行,因为他觉得给他一个杠杆他可以撬动地球,等等。弄得HR挺费口舌解释。这些,都是对职场中处处存在着必要条件认知不足。要想突破这些必要条件,不是不行,但要么你是牛人,条件都肯为你改,要么你有背景有关系,绕个道就进门了。  
  留着慢慢看
  写的太好了,必须往下写,期待中^^^^ 怎么那么有才呢
  如果早点看到
我也可能不离开招行了
  吃饭回来,发现三位朋友留言,呵呵,谢谢啊。总算不是自说自话了。    我答应了朋友,要写个十来篇。得抓紧了。
  职场中处处都是必要条件,即“有了未必行,缺了肯定不行”的条件,但未必有人讲给你听,而且在中国,这些条件又往往变化,管你的时候有用,管到别人又没用了,中国话讲“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人无所适从满腹委屈。其实一切都是有规则的,后面的文章中我会一一讲来。    总之,到一个环境,得先琢磨一下,这地方的硬条件有哪些?明的暗的都得搞清楚。不然会活得很狼狈死得很难看。  
  呵呵。还等着呢~~~~~
  有道理。偶目前已被顶头上司束之高阁了。~~
  就是搞关系,事情做不好没关系,要和谐。TMD,真真让人难受。
   各位莫慌,姐姐是进来吃小广告的~——by小嘴抹了蜜
  说得有一定道理,顶!
  具备必要条件之后,就要努力去控制成功的充分条件,控制得越多越好,你控制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环境是不断在变化的,因而成功所需的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90年代末拿份网络商业计划书就可以拉到风险投资,现在你再试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讲的两个意思,一是充分条件的可变性,二是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找到最适合你的充分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时候,全国党员不过50多人,但党的目标是 “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如何让这个目标成为理想而不是幻想呢?党的宣言列出了具体的思路:“ 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阶级争斗就是打倒资本主义的工具。共产党的任务是要组织和集中这阶级争斗的势力,使那攻打资本主义的势力日增雄厚。这一定要向工人、农人、兵士、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的。要组织一些大的产业组合,并联合成一个产业组合的总联合会,又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产业组合定要用大罢工的方法,不断的扰乱资本家的国家,要是到了可以从资本家手中夺得政权的最后争斗的时机,由共产党的号召,宣布总同盟罢工,这就是给资本制度一个致命的打击。”也就是说,早期共产党人根据苏联革命总结的经验认为,革命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就是由党来领导总同盟罢工,只要一经发动,资本制度必将灭亡。所以,我们才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看来,20年代初期,党组织了那么多的工会,开了那么多工人夜校,领导了那么多的大罢工。根源都与这个认识有关。但中国环境与苏联不同,所以成功的充分条件也不同,党很快就走上武装斗争之路,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革命形式不是总罢工,而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是农民战争。”  
  职场中也一样,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成功故事和成功经验,但我们一定要问一声:“他的成功中,必要条件是什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弄清楚了,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处的环境中,这些条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起作用?”想清楚了,才好借鉴,否则,依样画葫芦,一定是会失败的。
  内容很丰富,尤其有很多实例!  一定要顶起来!
  职场不象上学,一道题总有个正确答案,你把它选出来或者做出来就得分了。职场的题目都有可能总在变,更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合适的答案。关键在于,每一步,你都一定要去找到你可以控制的点,然后把成功的每一步,都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点上,而不要寄希望于你不能控制的事情或人。
  我正在职场中死撑!真感觉文章就是给我上的课。
  有一位女士想移民去加拿大,因为她先生和孩子都在那里,但因为英语不过关,申请很多年也没成功。她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学英语。    咨询师发现,这位女士做了十几年的ISO9000认证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所以咨询师建议她:“既然你熟悉这个流程,熟悉这个内容,虽然你的英语有点差,但你还是可以在你先生待的地方找到一个认证的公司,对吧?”她说应该可以,因为她原来的公司就是做这行的,她对整个工作流程非常熟悉,所以她可以在加拿大找得到这样的工作。    咨询师说,“如果对方觉得你的英语不行,那你告诉他可以免费帮他做,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证明你不行,一分钱不要。在这一个月中,只要你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你老板在第二个月一定会付钱,具体数目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种做法能让你轻松地通往加拿大,而且你的英语在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这位女士用这个方法,果然实现了家族团聚。之前她一直认为她的英语太弱,所以她应该提高英语,这样通往加拿大的路才能被修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暂时不可控制因素上。而当她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点后,成功就容易很多了。  
  我正在职场中死撑!真感觉文章就是给我上的课。
  多年前,朋友甲在聚会时讲到他所在行业的通行做法和他的革命构想,非常有见地,他说,如果他自己来创业,一定能做起来,甚至能做到行业老大。当时我们几个外行对他无比佩服,对他描绘的市场前景也无比憧憬,再加上觉得现实工作不如期望,立刻表示愿意入伙一起做。朋友乙因为已经辞职赋闲在家,穷极无聊之时有这种机会,特别起劲。我们几个外行兴致勃勃,要做就做大的,要把风险投资也拉进来,于是又是搞市场调查,又是写商业计划书描绘远大前程,边写边陶醉。等到再次聚会时,朋友甲却避而不谈创业的事,总之是合伙可能性不大了。朋友乙则建议,前期已经搞了那么多,即使甲不做,我们自己做。
  说的不错,多年来的教育使很多人不辨真伪,幻想乃至意淫太多太多,但走向工作走向社会,一定要彻底抛弃这种伪观念,
  但我不同意,朋友乙非常不满,说平时你雄心壮志事到临头又瞻前顾后,我回答说:“甲不做了,反而让我清醒了一点,我们有什么优势让别人不能不跟我们合伙呢?或者别人有什么劣势使他不能不跟我们合作呢?答案是没有。这个合作的关键点不是资金,不是管理,而是专业技术和市场,甲有,我们没有。不但没有,而且我们还无法控制甲的有。这种合伙就算搞起来,也会闹分家的,到时候我们很可能是资金投进去了,全给甲做了嫁衣。而站在甲的角度,估计上次聚会他是喝高兴了,把心里的秘密说出来了,事后一想,跟我们合伙完全是吃亏,他有技术和市场,为什么要跟我们白分钱呢?”
  而且对于甲来说,他感觉也掌控不了我们,担心未来会被吃掉。如果用西方思维来处理,大家商量好公司章程,一切按章程办,按规矩办,也没事。但问题我们是在中国,中国人不太喜欢被章程所束缚,所以合伙创业成功的太少。我说,归根结底,我们与甲的感情基础太浅,他不信任我们。所以中国人才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人合作的基础,不是出于理性的利益计算,而是出于感情的投入和信任。    至于为什么甲退出了,我们也不做了,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外行,掌控不了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技术和市场。    后来,甲选择了一边打工,一边自己做个体户,活得很滋润,再也没听说他跟谁合作了。对他来说,这是他能掌控的最好方式。  
  说的太实在了,留爪关注……
  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团队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成功。这话是没错的,但合作的前提似乎没人教。请问你:为什么要合作?答:老板要求的。答:公司文化倡导的。这种答案,我要说,你脑袋坏掉了。
  搬个板凳 ,等
  公司要你团队合作,那是因为,合作比你单干对公司更有利,也容易控制。反过来说,如果你要跟人合作,你就得问一问,合作的利益点在哪里?关键点在哪里?我能不能控制?    如果你全能控制,恭喜你,你不是在合作,你是在雇佣几个帮手替你干粗活,你完全能够随时看心情愉快否来决定换不换人。如果你一点都不能控制,我得告诉你真相----你被别人的理想忽悠了,你被卖了还会替人数钱,觉得那钱是你团队合作的成果。    所以,当你的老板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当你的上司拍着你的肩膀,对你大谈企业远大目标,企业灿烂文化时,你脸上是要崇拜地,头脑则一定要清醒。你要分析一下,这里面,你的利益在哪里?你能控制多少?  
  最好的合作,就是大家都控制一点关键因素,谁也离不开谁,相应地利益也就大家都沾一点,谁也不亏待谁。在西方,是用制度来保证的,大家按制度做就行了,那怕是大吵大闹也没关系。所以在西方公司,有人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跟公司打官司,打完了,还继续上班,并非奇事。在中国,控制手法就比较多了,有制度,有权术,有利益,还有感情。    刘邦与项羽占天下在鸿沟僵持那阵,武涉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我们都知道刘邦并不是同性恋,那他为啥对韩信这么好?因为他要成功,离不开韩信的军事才能,韩信是他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所以他要动脑筋,让这个条件服从自己,能被自己控制,能“团队合作”。    如果看了韩信的真情表白,你就以为刘邦的感情投资大获成功,那你就错了。韩信也不是傻子,刘老板看中自己什么,他还是明白了,他之所以不反,两个原因,一是反了也是做齐王,不反也是做齐王,利益差不多。虽然不反头上还有个刘老板,但自己在齐国,天高皇帝远,还是很自在的。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实力不够,刘邦对他也有制约。韩信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而下属中有曹参、灌婴这样有独立部队的刘邦亲信以及孔熙、陈贺这样明则辅助自己实则为监视的副手。而韩信自己的亲信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如何反叛,成功把握性并不大。所以,韩信才会说得那么动情那么感人。他说给谁听的?不是你。是当时帐外的刘邦的亲信将领们。  
  一个即将工作的人,看完之后,收益匪浅,期待。。。
  一个即将工作的人,看完之后,收益匪浅,期待。。。
  受益匪浅
  职场中人往往想找个靠山,因为故老相传:有了靠山,诸事皆宜。    只是靠上去之前,你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价值,在企业里,或者企业里的小利益集团内部,一个人的地位都是按照价值来排序的。如果你对你的靠山没有价值,你的投靠对你自己也就同样没有实质好处,你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    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是变化的,人的利益也是变化的。所以,就算你目前掌握了一些关键因素,这阶段你是有价值的,你是不可替代的。但环境一旦变化,你就必须重新评估,因为你所掌握的关键因素,很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变得无关紧要,毫无价值。  
  例如韩信,打天下的时候他是清醒的,他以刘邦为靠山,心态上则是与刘邦合作,所以他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资源,一边为老板打工,一边为自己争来巨大的声望与地位。但江山打下来之后,韩信对自己的定位就不够清楚了。他没有意识到,这时的刘氏企业对成功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成功的目标已经转移。韩信所掌握的关键资源,恰恰成了刘老板未来成功的潜在威胁。刘老板要想基业长青,就得不惜一切手段把这些有能力颠覆刘家基业的人控制住,控制不住就干掉。此时的韩信,要么退休,学习南宋名将韩世忠,杜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骑小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游于西湖之上。要么弃武从文,培养新的关键资源,并让老板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控制,不但被控,还被控得非常愉快。
  但韩信不是那种人,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傲,沉醉于往日巨大的成功中,对现实的不满时不时就要流露出来。史记中说他知道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在家常常闷闷不乐,对自己与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他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竟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更甚者,他还要与老板争一下口舌,刘邦问他:“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他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这就让老板面子挂不住了,刘老板只好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估计是刘老板笑得很勉强,笑容很难看,韩信连忙拍道:“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这样一个人,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他的存在又是潜在威胁,看不起同事,又经常让老板心理得不到满足,换成你是他老板,你会怎么办?  
  楼主可以先介绍介绍自己吗?    
  ding~~~~~~~~
  所以,职场要丢掉第三个幻想是:把命运寄托你无论控制的人或事上。
  作者:做难人真男 回复日期: 18:27:07 
    楼主可以先介绍介绍自己吗?    ——————————————    打工的,俗称职业经理人。别人看我,觉得还行,我往上看,觉得天还很高。就是这样。
  楼主写的真好,我一口气读完了,但是有个问题需要问一下,人在职场中对领导和对同事一定是要戒备吗,我身边有个同事感觉人很好,我很想把她当作朋友,而且领导也不错,觉得是比较正人君子的人,我以后是不是要多留个心眼呢,谢谢楼主指教.
  呵呵,问得好。    我都会写到的。    这个系列有十几篇呢。现在写的只是第一篇。    可怜俺这把老骨头,电脑前坐了一天。
  哎 可惜迟了 看的太晚 被阴 没救了
  职场要丢掉第四个幻想是:寄希望于人性中的美好一面。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开篇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似乎大家都只背得这一句,所以很多人都爱把人往好里想,总觉得“人之如我,谁不好善?”但是,《三字经》紧跟着就是一句“性相近,习相远。”明明白白地说,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善的,长大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问,不寄希望于人性的美好,那寄希望于什么呢?我的答案是:什么都不要希望,你应该相信利益法则,并运用好这个法则为你服务。    利益才是主宰世间的法则。所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并不是说君子就不要利益,而是君子在追求利益的时候,还能心存正直,能够兼顾原则,甚至为了原则和道义,可以放弃部分利益。小人则肆无忌惮,看见利益就象饿狼见了活肉。古人称赞一个人伟大之极,都用一个词“舍生取义”,因为“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能够为了道义而牺牲生命,不是伟大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都说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因为人最大的理性,是保存自己的生命,而母亲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完全是感情胜过理性,所以伟大。    有个大学生在毕业前,好几个亲戚都说认识的谁谁是开厂的开公司的,要找工作只要说一声就可以。可等她真毕业了要拜托亲威时,一个人都不肯帮忙了。不肯帮忙还罢,有一个亲戚竟说:“我干嘛要帮你,又不是我自己的事!”该同学涉世未深,搞不懂为什么先前说得那么好,事到临头竟是另一副面孔,心里拔凉拔凉的,几乎对人世间还有没有真情丧失信心。    我要说,这些亲戚固然是不对的----我猜测是该同学家境一般,亲戚们觉得帮了忙收不回好处----但我们本来就不该寄希望于别人。别人不帮你,是常态,是道理如此,帮你,才是非常态,是真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你的直系亲属,你不能奢望谁会为白白付出,更不要奢望别人为你牺牲自己的利益。  
  人际关系的常态是,不涉及利益的时候,或者利益一体的时候,大家关系绝无问题,好过得很。而一旦涉及利害关系,立刻就会分化。上中学背的第一句英语是: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翻译成中文叫: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我们也经常说:没经过考验的感情,不是真感情。什么考验?就是利害关系的考验,就是看在利害关系面前,感情还是否能稳定。所谓君子小人之辨,不也是以利益作为试金石么?    在没有利益介入的环境中,感情都是最纯真的,比如同学,比如战友,但即使是这些感情,一旦进入到有利益介入的环境,也要重新看一看是否会变化。至于那些萍水相逢半路相交的感情,只要未经考验,都不要有依赖心理。    《水浒传》里,宋江对李逵好不好?可说情同父子。无论李逵怎么胡闹,宋江都当没事一样。闹得最凶的一回,李逵砍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当众大骂宋江,羞辱得一塌糊涂。换成别人,宋江早忍不住了,李逵后来一认错,啥事也没有。但最后李逵怎么死的?被宋江毒死的。宋江怕自己朝廷毒死后,李逵得知真相,扯旗造反,把自己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所以专程叫人把李逵星夜请来毒死。    文章开头,我讲过一个朋友由于上司以前对他不错,就以为上司是能说心里话的朋友,没想到上司知道他不利于公司的心思后,立刻翻脸拿他开刀。看看宋江与李逵,心理应该平衡了。以前大家感情好,那是因为双方利益一致,而一旦不一致,感情在利益面前立刻就薄如纸了。遇到所谓有人情味的上司,只不过是让你死得舒服点,感觉愉快些。就象宋江,没拿刀砍死李逵,而是骗他喝了毒酒,还要流泪解释说:“兄弟,你休怪我!”弄得李逵很感动,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是真感情,所以他被骗了也丝毫不后悔。但我想,世上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种爱好吧?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2年hrs8206-- 3xkj-- 操作时间: 12:22:16 -- 6546179
  我还有个朋友,管着一个省的业务,有一名下属因为平时与他有矛盾,在离职的时候,向总部狠狠地告了他一状,列举了他很多失职和违规行为,客观地说这些事真真假假混杂一团,并没有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所以朋友对投诉根本不放在心上。总部大老板接到投诉,指示要查,他的上司和HR的人一起飞过来,找他的下属分别谈话,核实情况。朋友嘴很硬,说:“我平时对下属就象对朋友,感情好得很,关系铁,他们不会乱说的,我放心!投诉的那些破事,根本就是放屁,我不怕!”    我当时就对他讲,事情不妙,一定要小心,底下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他不以为然。结果是他被公司降了职,还幸亏他的上司保他。后来他问我为什么当时就判断说事情不妙?
  留个记号
  我告诉他:第一,出了这种投诉,本来就可大可小,如果走过场,让你上司一个人来走走也就是了,可总部派了HR跟你上司一起来,说明什么?HR跟你没有利益关系,明摆着就是公事公办。你的下属又不是傻子,这架势还看不出来?如果是走过场,大家都走过场,调查出来的,肯定都是好话,但公事公办,那就不可能调查出来都是好话。都是好话HR回去怎么交差?但人只要说了你一句坏话,心里头就没啥压力了,多说几句也无妨。可对你,就不是好事了。第二,平时下属跟你感情好,关系铁,我相信是真的,可是现在这事,关系到你的位置会不会空出来,你怎么知道有没有人觊觎?有没有人心里在算小九九----你走了,他有没有机会?人只要一算利害关系,感情就靠不住了。
  我来打卡
越看越心凉
  获益匪浅
楼主幸苦了!!
  所有说,要想让别人靠得住,首先是自己站得住。如果自己站不住,别人一定靠不住。    有位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国家某部委直属公司总经理李某,在上世纪90年代受该部委某副部长委派,出任与香港某公司合资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其在三年任职期间领取工资近百万元。由于当时这个公司的特殊性及运作的不规范,李某的工资收入未按当时的习惯上缴国内单位,该部委亦无文件对此作出规定或说明。后来,李某与该副部长发生矛盾并辞去公职。副部长恼怒之下找到司法机关,称李某的上述收入应为公款。李某因拒不交回而构成贪污罪。由于副部长身处主管机关要职,当时又无正式文件能够说明此事,无人能够或者敢于出面为李某作证。李某遂被司法机关立案并采取强制措施,形势对其十分不利。然而,万幸的是,李某行事一贯认真细致,他保留了当时讨论此事的所有会议记录、谈话记录,以及任职期间他向副部长汇报基金公司工作及其工资制度的草稿、试行稿等大量原始文档资料或复印件。鉴于上述文件资料能够被认定为当时所写,且前后一致,司法机关无法认定李某有罪,最终只能撤销了此案。该企业家总结说:学会自我保护,平时就收集和积累自己无罪的证据有多么重要啊!    我们平素的职场中,这种刀光剑影的事不多,但经常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曾经有下属因做事不合公司制度被我责问,他说,做之前也拿不准,就问过相关部门的某某负责人了,他回答说可以我才做的。而当我再让他去找相关负责人时,人家说根本没那回事,当时回答的是让他按公司制度做。下属气得半死,可口说无凭,只有自认倒霉。我也要动用政治资源,把事情抹干净。    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都是当事人图方便,打个电话问一声,出事了,什么凭据也没有。所以,我后来硬性要求,凡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都必须通过邮件,这样出了问题就能找根源,一定不能口头确认办事。  
  没有了吗  期待更新啊
  谢谢楼上朋友们捧场,有你们的夸奖,我写起来才不寂寞啊。    就是写给你们的,有点启发就好。谢谢啦!
  楼主辛苦了
  呵呵,真是有点辛苦。    唉,当初一时糊涂啊,答应了朋友写这些东西。    不过写着写着也有些乐趣了。如果对大家有点用,就满足了。
  非常的真实,诚恳,精辟    LZ大才
  如何避免当炮灰    人在职场,有时还会遇到夹缝中生存的窘境。小王的两个领导不和,为了争夺一块利益,他的顶头上司领导甲要他起草文件把这块抢过来,小王不愿得罪领导乙,拖了一周,领导甲天天三个电话催,只好起草。做完了,甲逐字审阅修改,然后要小王送领导乙看,而且要立刻送去。结果是,在全体干部会议上,领导乙指桑骂槐,声东击西,挑了一箩筐小王的错,而领导甲一声不响,根本不护小王。小王郁闷得要吐血:“妈的,这不是拿我当炮灰吗?以后还要在这种人手下干,怎么办?拿枪逼你跳火海,跳是不跳?”小王不禁要发问:“我不想离开这个单位,所以别说什么一走了之。而且以后也难保不碰到这种人。我该怎么办?”  
  小王的处境堪忧,从他的上司领导甲的角度看,让你写份报告,你想尽办法拖,还让我拉下脸浪费这么多口舌,太不给我面子了,你的态度我已经了解了,你不是我的人!你既然不是我的人,那你手上有没有什么资源能来威胁我?看来没有。那好,既然你没有用,也不能威胁到我,我让你当炮灰你也得当。只有让你冲上阵去,你才不会被我的对头用来对付我,所以,你必须给我上。    从领导乙的角度看,你是甲的下属,从你给我送那个文件的行为就证明你就是他的人!为了更好的在斗争中取得优势,我必须削弱他的力量,目前既然我动不了他,你这个下级我肯定是要先做掉的,削弱他的力量就是增长我的力量!  
  老兄说的都是真话,实实在在的道理  看了后不由得再次反省自己  希望继续······
  顶一下,写得不错
  小王该怎么办?政治斗争中,谁也靠不住,不要有任何幻想,双方作战,抓到什么都当手雷扔过去,不会在乎手雷的感受,政治利益面前,谈感情是可笑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已,小王只能靠自己。    第一、必须冷静并且保持中立,不要试图弄清两个大萝卜哪个是空心,哪个是实心,更不能乱表态,乱下结论。否则,你很可能成为别人用来武装自己,换取政治资本的炮弹和牺牲品。不疼不痒的话也别说,因为不管哪一派,都像抓壮丁似的希望你加盟他的队伍,谁愿意听你那不疼不痒的话呢?即使你的本意是积极和善意的,对于敏感的矛盾双方来说,很有可能曲解你的意思,弄不好还会让双方感到不舒服,把你夹在两派之间,折腾得死去活来。    第二、最聪明的做法是远离那个纷争的漩涡。小王的行为,希望两不得罪,但事实是两头得罪。要想谁也不得罪,最好的办法就是抽身出来。在横渡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能保全自己,最先登上彼岸。小王可以休个病假,调个岗位之类,暂时避开,谁也不得罪。象这种激烈的斗争,不用多久必定有个结果,尘埃落定之后再回来,只要之前没有得罪过胜利者,一般都能过关。    第三、如果小王没法脱身,就忠于你的职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演员,打扮成一个讨碗饭吃的小伙计,尽量表现出不想惹麻烦,只求做好本职工作的样子。对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肯定要去完成的,不能推三推四。你的职位就决定了你必须完成顶头上司领导甲所交给的某些任务,领导乙肯定是会明白这一点的。所以领导甲说什么你也不表态,工作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顶头上司让做的事,只要不违规,要马上去做,不能象写文件那样拖拉。领导乙骂什么你也别当真,他再怎么挑刺,都装傻,虚心让他帮你改正。两位领导再怎么做戏,都不是冲着你来的,你当真了,你就是自找苦吃。    第四、必须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纷争的内幕,掌握必要的信息,以做自我保护之用。在此期间,不要多说话,不要评价,不要表态,更不可贸然参战。但要悄悄分析,把握做局势变化。    第五、如果局势已经趋于明朗,就不用再态度暧昧、缩手缩脚。如果是顶头上司甲胜了,就要表明立场,当然,表明立场即可,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参与把对方砸成“变形金刚”的行动,更不能将对方妖魔化。如果是领导乙胜了,要表明立场,但不要露出急于投靠的嘴脸,更不要对自己的原上司落井下石。没有任何领导喜欢朝三暮四的人,既便你曾经帮过他,他会认为那是利益上关系使然,并不会因此就信任你。信任是要慢慢建立的,不急在一时。    第六、如果你遇到的情况与小王不同,你已经在事实上或者别人眼里属于斗争中的一方,为了你的“恩师”或“靠山”,你应该义无反顾,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并做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理准备---实际上,你不这样做也不行,会死得更快更惨---但是,要收敛自己的行为,表明立场就可以了,实际动作还是点到为止得好。  
  马克服务
   各位莫慌,姐姐是进来吃小广告的~——by小嘴抹了蜜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中国历史上两位神仙级的人物。这两位,在政治斗争的表现,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第一位是张良。张良帮刘邦谋划大事,最终助刘邦夺得天下。天下定了,紧接着一个天大问题摆在张良和其他大臣面前----接班人问题。《史记》上说,刘邦先立了吕皇后所生的刘盈为太子,后来因为宠爱戚夫人,所以想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作太子。大臣们很多都出来劝阻,所以一直不能作最后的决定。吕皇后十分恐慌,不晓得该怎么办。有人就向吕皇后建议道:“张良最善于筹谋计划,皇上十分采信他的。”吕皇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张良道:“您曾经是皇上的智囊,言听计从。现在皇上要更换太子,您如何能高枕无忧置身事外呢?”张良说:“从前,皇上好几次都是因为在困难危急之中,没有选择,幸而听从了臣的计谋。现在天下太平,因为个人的偏爱而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私事,纵然有我们这些一百多个大臣都没用,更何况我一人,有何力量呢?”吕泽不管张良怎么说,就是不放张良走,非要他出个主意,最后,张良说:“这件事是不能用口舌言语来争取的!但是皇上曾有他罗致不到的人,天下共有四位。这四人都年纪很老了,因为皇上经常怠慢和轻视别人,所以都躲避在深山里,坚决不作汉家的臣子。然而皇上对这四位老人,却十分尊敬。现在您真能不吝惜金玉财宝布帛,再请太子写封信,措辞要谦恭有礼,派出舒适安稳的车辆,再加上能言善道的辩士,去诚心诚意坚邀他们。应该会来的,如果请来了,就待为上宾,请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去上朝,故意让皇上看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诧异而询问是谁,一问就会知道是四位大贤人。这对稳定太子的名位,是一大帮助了!”    于是吕皇后叫吕泽派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信,用最谦恭的言辞、最贵重的礼品,去迎请这四位老人,四人来到京师,就在建成侯府中作客。    汉王十二年,高祖打败了黥布,从军中回到长安,病更重了,更想赶快更换太子,张良出面劝阻,刘邦不听,因而借生病请病假不管事。叔孙太傅就拿古今历史上换太子不利的史实来劝刘邦,并且用自杀来阻止换太子,刘邦就假意答应他的请求,但暗中还是要换太子。    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摆出酒席,太子侍候在皇帝身边。四位老人跟着太子,年龄都在八十以上,胡须眉毛都白了,那一身打扮,又是与众不同,惹人注意。刘邦觉得很奇怪,问道:“那四人是谁?”四人一起向前回答,各人报上了自己的名姓,说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大吃一惊,说:“我找了诸位好几年,诸位一直在逃避我,现在诸位为什么跟我的儿子来往呢?”    四人一起回答道:“陛下瞧不起人,又曾骂人,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所以只好躲起来。可是我们听说太子为人,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天下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等待机会,愿意替太子牺牲性命,所以臣等来投奔他。”    刘邦说:“麻烦诸位,有始有终,好好地照应太子吧!”    四人举酒向皇帝祝贺致意,敬礼完毕就退了出去,皇上眼睛一直看着四人离去,一边招呼戚夫人指着四人的背影说:“我本来要换太子,可是那四个人辅助他,羽翼已经长成了,恐怕动不得了,吕皇后真是你未来的主子了!”最终刘邦没有更换太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张良出的主意,招来此四人,发生了扭转局势的力量。  
  张良深知,作为臣子,干预接班人的废立,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要坚决保太子,弄不好把刘邦惹急了,就有可能掉脑袋,所以张良的基本原则就是置身事外,坚决不出面,坚决不出手。但是,完全躲开袖手旁观,又会得罪吕皇后,吕皇后跟高祖一起打天下,权势很大,汉初三王中的韩信、彭越两位都是被她砍的脑袋,张良如果得罪了吕后,搞不好也会掉脑袋。于是,张良就想了个隔山打牛的法子,借“商山四皓”来帮助太子说服刘邦。从表面上看,是四个老先生说服了刘邦,其实完全是张良的谋略使然。这种介入政治斗争的手法,不显山,不露水,真是收放自如,是大智慧。
  另一人是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说:荆州牧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很器重诸葛亮,关系也非常好,但每次想要和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办法,诸葛亮就搪塞敷衍他,并不替他出计策。有一次刘琦就请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赏,一同登上高楼。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梯子,接着对诸葛亮说:“今天只有我们两人在这里,上不接天,下不挨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直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诸葛亮这才回答说:“你难道没看到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留在国内而遭遇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国出反而安全吗 ?”刘琦马上领悟了,暗中计划离开,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过世了,刘琦请求外调得以出城,于是是成为江夏太守。”    在这里,诸葛亮一开始也是非常谨慎,不介入政治斗争,但他不介入的原因与张良不同。他所属的刘备集团有自己的打算,在诸葛亮出山之时,他就对刘备建议:夺取荆州,以此为根据地,再拿下益州,然后两路同时北伐,平定中原恢复汉室。夺取荆州,是刘备成就霸业,振兴汉室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当刘琦与其弟刘琮争继承权时,诸葛亮的决策依据很简单,就是必须让最能帮助刘备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人继位。从维护集团利益的角度上讲,他有充分的动机,不仅要参与到政治斗争,而且还要在斗争中为自己的集团谋求最大的利益。    刘琦与诸葛亮私人感情很好,一直走得很近,诸葛亮对他影响力也很大,所以刘琦的继位对刘备集团更有利,之所以一开始诸葛亮不表态不介入,完全是为了不公开得罪势力强大的刘琮一方。当刘琦在斗争中失势后,诸葛亮才向他道出避祸之术。而这个避祸之术,也并不全是为了刘琦。因为在双方斗争中,主动撤离一方,必会完全失去争夺继承权的机会和可能。诸葛亮这样做,是另有用心的,是有意促成刘琦外出,一来刘琦借此可保存一部分力量,二来利用刘琦对他的信任,将其势力拉在自己一边,借以壮大刘备的力量,为以后立足于荆州做好铺垫。后来刘备在向夏口撤退的过程中,真的得到了江夏太守刘琦一万多人的接应,刘琦的实力与刘备的兵力就这样合二为一整体了,并且一道参加了赤壁之战,加入到反曹的行列中。再后来,刘备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借他之名“南征四郡”,轻松地据有荆州南部地区。“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刘琦病死后,刘备又名正言顺地接任荆州牧,终于成为荆州的主人。    诸葛亮利用别人的政治斗争,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对刘备的重新兴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超人的远见和谋略。至今读起,仍赞叹不已。  
  非常好!等待中
  约翰•D•洛克菲勒教育他儿子说:“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另一位企业家玫琳凯•艾施在她的自传中,开篇就写到:“世界上存在着四种人:第一种人,促使事情发生;第二种人,看着事情发生;第三种人,不清楚所发生的事;第四种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成功者往往是由他们的个性、目标和能力所决定的。这个世界上,能够成功的,只有第一种人。”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成功的,只会是那些丢掉幻想,依靠自己,积极行动,促使事情发生的人!  
  今天收工,明早要开会。    两天整出一万6千字,满意了。按这个速度。能按时交稿。呵呵。舒服。  
  一气读完,感觉十分的解渴,楼主真是融会贯通,古今结合,让我们受益匪浅,楼主辛苦了。关于那个夹在两个领导之间的小王,的确是很难作,但是企业只要认准了谁是自己的主管领导,只要听主管甲就可以了,觉得他推迟写报告没有必要。还有就是将了张良和诸葛亮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平时也不怎么读史书呵呵,听您这么一介绍真想去读读了。楼主继续写啊,我们都期待着,但是别累坏了身体,我们支持你。
  楼主今天还什么时候写啊,呵呵,我得往上顶一下,不然翻页了.
  往上顶一下,期待楼主下面的故事.
  给楼主加加油!!!!!!打打气!!!!!!!!
  好东西啊~~
  顶,楼主加油。写的很好。看后有思考
  决定开个新帖,帖出目录,系统写来。还望各位朋友捧场。谢谢。    http://www.tianya.cn/pub/c/no20/1/.shtml
  LZ写得太好了! 很适合我这种出入社会的菜鸟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拍聊城2018初雪美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