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融贷:互联网金融信贷投资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中华网财经 >> 股票 >> 公司研究 >> 正文
货融贷:互联网金融正紧急备案 货融贷加快备案步伐
中华网投资
近日,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新金融家联盟、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联盟主办,包商银行战略合作的2017年新金融年会上表示,&什么时候信用问题、风险问题、效益问题能够在最基础的机构里面,在每一家公司里面都有很深的印象和意识,金融生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然而,网贷整改一年,至今仍是&零备案&,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监管下半场尚未开局,已经有机构倒闭退场。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1931家,相比2016年底减少了517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一直单边下行。由于平台整改进程尚未完成,预计2018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从目前信息估测,2018年底或将跌至800家左右。
依据去年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要求整改的通知,以及行政机关的实际运行,可以预计,不可能全部的网贷平台都备案成功,最终备案的结果,应该是在科学把握备案机构数量的范围内完成的。目前,争取成功备案已成为今年上半年网贷平台的主要任务。
货融贷是一家安全、透明、稳定、高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致力于利用互联网的便捷高效的特点,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为小微企业主和出借人士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拥有严格的风控体系, 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专业的风控流程,不断确保平台的数据及资金安全。真诚地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借款个体或企业各类资金需求以及投资用户的理财需要。
货融贷负责人表示,2018年上半年,我们要抓紧时间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所有需要整改的业务,按照整改的要求和指引来规范资产和流程,不论是从规模上、模式上,都要做到完全合规。在通过合规性调整,符合监管层要求后成为拥有备案资质的P2P平台。
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持续开展和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已积极响应国家监管层要求,陆续出台相关监管政策,规范当地网贷平台发展。不过,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标准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最终消除并形成统一的规范,还存在不确定性。
不论结果如何,货融贷始终会依照互联网金融整改要求,坚决做到合规整改,加快当前的整改进程,争取在最后期限内完成备案要求,以为更多投资人提供服务。
编辑:李观金 来源:搜财网货融贷:投资P2P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投资网贷总有一些被人忽略、大众觉得不重要的小细节,其实,投资网贷,任何细节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很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平台的靠谱程度,直接决定着投资者的收益安全。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投资者容易忽略的小细节,来鉴别下平台的安全程度。
一、平台的注册资本
事实上,一个平台的注册资本及实缴资本与其本身的实力没有直接关系,毕竟小而美的网贷平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从问题频发的现状看,网贷也确实需要一些硬性的入行门槛,来隔离掉高风险、实力差的平台。业内人士建议,实缴资本尚未达到千万级别的P2P平台,投资人最好不要投入太多资金。
二:网页粗糙,收益率极高
一般问题平台开设的p2p平台,极少会花精力打造和修饰平台页面,网页一般都是以模板为主,体验感会极差。同样,为了能够快速拉客户进来投资,平台项目的利率都会高于一般平台的利率,以此作为诱饵,来引诱投资者,这样的平台跑路的机率会很高。
三、客服素质
平台客服部的工作人员是该平台形象与实力的最佳代言人,其与投资人直接接触,用户可观察他们的言行素质与工作态度,来判断平台是否具备长久发展的实力。如果投资人有疑问,拨打客服电话一直不通、QQ或微信留言无人回复,这样的平台还是赶紧远离吧。反之,如果平台客服有问必答、专业素质过硬,例如一直对用户体验较为忠实的货融贷,投资人可进行下一步的考察。
四:是否存在第三方平台
在平台选择上,建议投资人一定要选择有第三方资金托管的平台,这样可以杜绝平台自融和挪用用户资金的可能。同时,投资人在平台选择投资产品时,选择有抵押物债权的产品,可以很好的避免坏账,因为万一借款人逾期还款,平台就就会将借款人抵押物变现,减少资金风险。
五、营销宣传
网贷行业竞争激烈,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来扩大平台影响力、获取用户本来无可厚非,但那些明显是不计成本、“烧钱”营销的平台,投资人需谨慎。因为借款方支付的利息,除去投资人的收益、平台运营成本之外,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基本不剩或小有结余,根本就不会有
雄厚的资金去打广告。
当然,你若想在p2p网贷行业中有所建树,你可以选择像货融贷这样的p2p平台,货融贷自上线以来,一直秉承安全、高效、透明的服务理念,只做纯信息中介平台,深受投资人者信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A轮融资成功,千万级别的注资,多背景协调发展最安全、专业的互联网平台
真诚地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专业的互联网平台,与广大投资人、借款人共享普惠红利
今日搜狐热点货融贷投资送车真的财大气粗?
查看: 464|
摘要: 为了吸引投资者,网贷平台一般会派发一些羊毛福利,比如投资送投资券或加息券,当然也有的会直接送现金红包,还有的是送实物礼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或者保值品。近日,发现有土豪平台开始送车了,没错,送的是车。
& & & &为了吸引投资者,一般会派发一些羊毛福利,比如投资送投资券或加息券,当然也有的会直接送,还有的是送实物礼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或者保值品。近日,发现有土豪平台开始送车了,没错,送的是车,还是宝马X5。  货融贷投资送宝马X5  货日前推的“双十一理财盛宴”推出了很多活动,羊毛很厚,包括注册和推荐送投资红包,而平台用户自己投资还按照投资金额的不同送不同厚度的羊毛,此外还有约标福利,刚才说的宝马X5就是约标奖励中的一个福利。  货融贷的这个约标奖励分两种。投资六月标(五万起、年化收益率12%),约标5万就送iPhone 7 plus,约10万再加一个7888元现金红包;投资十八月标(五万起、年化收益率15%),约5万,送7499的苹果电脑,约的多送的多,150万就是那个宝马X5标配!  由于平台没有具体说这车是价值多少钱,对于车也不是很懂,就在汽车之家查了一下,基础的配置价格大概是七八十万,我们就按这个来算,相当于投资150万,有差不多50%的奖励。除此之外,还有本身投资的收益,按投资150万,18个月,年化收益15%,到期还能获得33.75万的收益。加一起超100万 ,搁谁不心动?  不过要提醒了,投资人如果想薅羊毛可以,但不要忽视投资风险,不能因小失大赔了本金。之前就有不少伪P2P平台,推出各种诱人的福利,然后设立一个获得福利的门槛,比如投资一定金额后给奖励,金额越大奖励越大,等大量钱涌入后,这个诈骗平台就可以关门跑路了。像货融贷这样的活动,投资18个月的标的,奖励的车辆购置费用分2年完成,投资人想要全部拿到手,就需要2年时间,也就是这2年内平台不能出现大的问题。  此外,投资人还可能遭遇其他风险事件。比如大力做活动发很厚的羊毛,吸引了大量有羊毛党涌入,也可能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营,比如之前某P2P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就是因为该平台吸引众多羊毛党,而羊毛党大量盗刷银行卡套利,引起该P2P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注意,第三方支付发出高风险事件处理通知书,暂停为平台提供支付清算服务。  上市企业站台存疑  货融贷在官网首页显著位置显示“上市企业正式携手贷融贷”,这里上市企业标明是霍山鑫隆农林科技。 货融贷隶属安徽恩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查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该公司的股东全部为自然人,和霍山鑫隆农林科技似乎并没有关联。  点开页面查看详细介绍,官网称“安徽恩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安徽金色新天地集团全资子公司”,这个“安徽金色新天地集团”没有找到公示信息,不过找到了官网,显示两家公司有联系(全资收购)。  而宣传中的上市企业“霍山鑫隆农林科技”,在安徽金色新天地集团官网关于集团架构里没有找到这家公司,根据货融贷官网介绍称“2016年,集团正式入股霍山鑫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01628)”。  这个所谓上市企业到底是在哪上市的呢?在货融贷官网看到的说法是霍山鑫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有必要着这里提一句,平台方所说的上市是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并非我们通常情况下认为的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  第三方支付托管存疑  货融贷官网显示是乾多多第三方资金托管,向乾多多客服求证,对方表示没有查到有托管合作。通过乾多多的自助查询通道查证,输入平台名称“货融贷”,系统提示“未查询到相关内容,请重新输入查询”。& & & & 网贷之星友情提示:网络借贷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下一篇:
@ 网贷之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All Rights Reserved &&你已经连续签到 天,还有 天即可获得神秘大奖!加油啊!
您已连续签到7天
您好,欢迎来到酷融贷!
> 下一步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可能方向(下)
记住用户名
没有账号?
天财宝B计划(180)天期
(活动期间累计投资额4‰返现)
收益天数180天
还款方式 月付息 到期还本
累计投资2,852,823.17元
累计加入134人次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
开放额度 1,603,461.47 元
起投金额 100 元
下一步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可能方向(下)
酷融贷运营团队 05:35:15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可点击《下一步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可能方向(上)》查看)
  第四个问题我们讲讲我什么国内互联网金融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
  这个我去年在出国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电商模式的商业金融基本寿终正寝文章里说过纯粹追求客户数量和规模的商业模式基本上结束了。这个就是过去三年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我们很多投资机构,都喜欢从规模、客户数下手,总觉得拥有更多的规模,更多的客户群,现实价值就更大,其实从金融角度看,压根就是被证明是伪命题,这个问题也不单单是金融问题,他的本质其实是现实一个流量的认知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流量是越多越好,说得流量得天下,其实现实是这样的么?当年开心网,人人网都是流量无比巨大的公司啊,现在得了天下么?死哪里去都不知道。流量的第一个要素其实是转化。转化率才是核心,获得足够多的流量却无法有效转化,也毫无意义。更何况现在又出现的新的问题。更是颠覆了这个逻辑。是什么呢?
  流量为王,过去在PC端主导的市场里,这个逻辑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大流量公司,可以找到流量变现的方式,譬如一个明星,他拥有很多的粉丝,他就可以从广告变现,譬如门户网站,拥有大流量就也可以从广告、游戏入手,最终结果就是我免费讨好我的流量群体,然后从流量以外获得收入,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的逻辑下,不断做大流量的道理是对的。
  但是在移动化的情况下,这个逻辑在不断发生改变,当然金融是因为自身特性的原因跟移动化关系不大但是结果是相同的,就是大流量公司越来越少,碎片化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真正大流量公司就那么几家,其他公司再也无法实现大流量了,那么他们很难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情况,为什么啊,因为狗他不认账啊?你就那么点破流量,凭啥我要给你付钱?那么这些公司就开始面临很大的流量变现的难题,如果无法从用户身上实现盈利,那么你会发现流量越大,实际上只会亏损越大,不能变现的流量压根就是垃圾啊,没啥用处。所以,移动互联网怎么看流量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看你跟用户之间的变现方式是否够直接有效。
  那么我们来看金融的变现方式,理论上金融是很好的强变现行业,但是现实情况,很悲哀的就是强变现的用户往往非常的少,都不可能形成极大的规模。
  逻辑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不是有钱人,你看上去圈了很多用户,但是最终发现都是逐利层的屌丝,屌丝我说过,是世界上,最没有忠诚度的群体,有奶就是娘,他们风尘仆仆赶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你身上赚钱,如果你不能让他们赚钱了,第一时间就把你抛弃,你本来是想在他们身上变现的,结果他们把你变现了,你最终演变结果就是辛辛苦苦的识别风险,寻找资产,最后都是喂饱了一批压根觉得理所当然没有粘性和转化可能的屌丝群体。
  他们压根不可能有所谓的付费意识,然后你想从别的地方来变现,用户流量有不可能多的跟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一样,压根找不到什么游戏、广告这种传统的变现方式,这种情况下,规模和用户数,本质都是成本而不是收益啊。
  于是,用户身上无法变现而又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变现的时候,那么再多的流量其实就变得毫无意义。当然很多人也会说,总归还有点转化率吧,一百个筛一个也是好的,其实我不这么看。
  第一转化成本太高,压根没必要,还不如直接精准定位好了。第二个就是所谓移动化的世界里,碎片化的世界里,产品决定了用户,而不是用户决定产品。什么样子的产品,最终吸引什么样的客户。这点必须清晰认知到,过去PC端追求大流量客户,所以提出人性化体验的角度,是对的。但是相对个性化精准化定位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效辨别精准客户的重要性就凸显了。不能被用户逼着去做所谓人性化的事情,否则就是你忘记了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我们很多所谓人性化的用户体念,其实是很扯淡的逻辑,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变的,而且很难被证明是对的,你如果什么都是听用户的,那你永远被带到沟里去,从金融角度看用户需求,无非就是希望贷款不用利息,理财收益一年翻倍,你按照这个逻辑去设计产品,你就直接找死去吧,压根不可能满足的体念体验。
  所以,真正你要做的事情其实是找到适合你的用户群体,定好你的理念,然后设计好你的产品,然后筛选你的用户,让不适合你的用户赶紧离得远点。因为,你不可能被所有的用户喜欢,你唯一能做到就是筛选你的用户。通过设定一系列的门槛,有效筛选。这个是连骗子都知道的基本道理啊。
  很多人接到电话,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骗子,就会骂,这么傻逼的骗子,一听就知道是骗子了。问题是你不知道骗子就是用这种拙劣的办法在筛选客户啊,你能立刻把他给筛选出来就意味着你不是他的目标客户啊,如果听不出来的人,那么久基本意味着上钩的可能性很大,他都知道简单直接有效的筛选客户,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我反正从骗子身上深刻的学习到这一点,我这几年收获无数所谓粉丝,我八个微信号,都满了。一堆人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说一直在看我的文章,给他们很多启发思考,我说别说那么多没用的,直接加入我江南1535茶馆吧,不贵,1535做个小股东,然后很多人就没然后了,为什么?因为,嘴上说好都是很容易的,但是付出成本说好就是很难的。
  那么问题是,我需要一堆嘴上说好的客户呢?他们带来什么价值?不但挤占你大量的无效时间,折腾你的精力,除此之外,一点收获也没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我为什么不好好对那些已经加入至少已经证明对我好的股东更好呢?
  钱本身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也不差这点钱,但是他帮我有效筛选了那些是有价值的朋友,那些是无效的朋友,他是非常有效的门槛设置。碎片化时代的网红,已经压根不需要跟以前的明星一样走广告变现的道路,你做好你自己,总有喜欢你的人。就是如此简单有效直接。据说加入李笑来同学的群,年费好几千。嗯。很好的模式。
  所以,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大量的理财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满足用户端的需求,最终结果就是违背了金融常识,筛选了一批风险容忍度最差的群体,这个群体无法承受风险,且很难有转化价值,最终使得这个行业没有办法有回旋余地,这个应该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大的问题。
  从我个人感觉角度来看,金融还是要去做有钱人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不是嫌贫爱富,而是现实发现, 越是没钱的群体,越缺乏可变现的可能,使得付费习惯以及收益要求非常苛刻难以被满足,所以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客户,其实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
  我曾经说过,我们自己愿意投资那些设定门槛的金融模式,因为只有门槛设定,你才能筛到你要的客户,你的产品就要主动设置很多门槛,屏蔽一堆无效浪费你精力的客户群体,而不是什么客户你都想要的。
  我们自己的理解,越容易付费的客户越有价值,越能承受风险的客户越有价值,越不关心细节的客户越有价值,本质其实都表现为这些客户有赚钱的能力,而没有时间来跟你浪费,所以倾向于简单,倾向于用钱解决,而且他们深刻知道什么事情都有风险,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可以享受收益而不承担风险,做这些人的朋友,你变现的能力大大加强。
  金融注定不是一个一家独大的行业,因为规模太大,他拥有极大的高客单价的特性,你想象,一万用户,流量大不大,跟互联网比起来,这个流量基本上屁都不是,但是,但是,如果每个人给你十万块钱,你就是十亿的规模,五十万就是五十亿的规模,基本秒杀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的营业收入了,这个特性最终使得互联网金融一定不会是高流量公司,核心的本质你的商业模式必须是能在客户身上进行流量变现,否则就是扯淡。
  另外一个角度看,规模在金融业里是有风险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所以假设金融业是周期性的行业,一定意味着形势好的时候要不断的扩规模,形势不好的时候要不断地去规模。所以单独强调商业规模、金融规模,到最后一定会崩,这个逻辑非常明显。所以金融业不能拼命强调规模。但是我们过去很多的人都是什么出身的?都是电商出身的。电商是极为强调规模的行业,所以把这个逻辑放到金融里了。所以遇到很多人说几个月突破多少规模,我就感觉出事迟早的事情。
  第五个问题,我感觉下一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在哪里。
  第一个就是资产端 的方向,最近很热,前几年我投过好几个资产的公司,所谓资产业务,是非常约定俗成的概念,资产是指借款人,是大家向我借钱,这种意义上叫资产,资产是能够生息的。
  类似于微贷网,趣分期,找到大量向你借钱的用户,我们叫资产端的商业模式。前年我们认为资产端是一个风口,为什么呢?因为流量用钱一定可以砸出来,但是资产能力却不是,如何寻找到一个好的资产,然后深挖,一定会出现机会,而且流量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市场一定出现资产荒,就是大量平台有钱之后,你就不知道钱该去哪里了。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把钱放我这里很安全,又证明给你很有安全,这个是有价值的。所以很多通道和流量发现必须走资产端,不走资产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为什么12年我很不看好流量模式P2P的原因是把最核心、最关键的资产外包给人家,他做通道,价值就会变得非常有限,一定毫无价值。
  所以资产端今年特别火。像链家拿了几百亿估值,以为核心,收了大量房产的资产。大量资产公司不断地开始自己生产资产,卖给那些有钱的人,有好的资产可以拿到很便宜的钱,根本不需要向老百姓要钱。所以我觉得资产端的生意今年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估值很高。
  但是怎么看资产端?资产端不是前几年那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门槛很低,他其实是门槛很高的行业,至少要具备一些基础的能力才行,表现为三个能力,其实我们做了十几年的金融都不敢说自己具备资产端的能力。
  第一个是有规模化获客的能力,因为只有规模化获客成本才能最低,尤其是小额信贷,消费金融更是如此,获客才是最大的成本,而不是风控,所以这个时候,场景化的优势久很明显了,更便利的场景更容易降低运营成本,而不是风险了。
  这个时候一般就两个业态,一类就是在线,在线基本上已经被大的流量公司给规模化了,借钱肯定是在哪里发生交易在哪里借钱,不可能在这里发生交易在别的地方借钱,哪里更方便一定是在哪里借钱。线上流量高,否则线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线上一般人创业压根没机会。
  在国外的各种消费分期一般也由厂商发起是有道理的,因为交易最直接,当然利润也相对较高也是原因。剩下的机会就是线下,线下也很有意思,线下的规模化获客能力往往取决于成本,而不是取决于能力,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同,但是我很相信。
  大家谈能力,一定是同一成本之上谈能力,大家成本不一样来谈能力,根本不可能。最近乐视在融资,同样是一台电视机,长虹做得比乐视差吗?我不相信,都差不多。
  但是问题是长虹的成本要三千块,乐视成本三千五,但是乐视可以卖两千五、两千,最近还在充一千送一千,还送你一台电视,长虹能不能这样卖?不可能,这样卖就死了。乐视越这样卖,资本市场越喜欢他,因为他花的是股民的钱、资本的钱,这个时候发现他是没有成本的,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销售。
  小米也是,拿了几百亿美金来,所以可以不赚钱跟你打,而别人不可以。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去想,在市场上打到最后,一定是打成本,不是打能力。我们中国红杉是最早投打车软件的,摇摇招车,腾讯说要投摇摇招车,摇摇招车不让他投,然后腾讯投了滴滴,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给钱。摇摇招车再牛都打不过滴滴打车,和能力无关,和成本有关。
  线下模式谁能融到大钱就可以成功。现在的创业就是创业要有烧不完的钱是很道理的。 谁能拿到更多的钱,往往就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你钱不够多,那么意味着在一些低门槛竞争领域里面久很难成功。其实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创业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人少,大家有规则、讲规矩,现在什么人都进来了,有很多人靠运气就可以把你搞死,当然很多人可以拿钱打死你,这个时候发现你不拿钱就死了。所以说规模化更多还是跟成本挂钩,线下多商业模式模式要多融资。
  第二个可能具备机会多能力是什么呢?是产业整合的能力,今年在资产端很多人都跟我说,什么供应链,什么大宗商品融资等等,我都说扯淡,我只要看你背景就知道你有没有机会,你一个屌丝,什么都不是,什么背景都没有,你说你能做产业链的整合,谁跟你整合?凭什么跟你整合,你是谁?所以产业的整合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你要干什么。
  第三个可能的机会是技术优化的能力,你证明给我看你有很好的技术,能获得更好的客户,风险还更低,这个可能性的机会是油的,但是在我来看都不太可能,至少目前难度很大。
  具备上述任何一个能力的资产端都是有机会的,但是随着这个市场越来越热,我感觉机会越来越小,而且潜在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觉得要谨慎了,而且悲观点来看,我觉得信贷业的资产风险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爆发。
  另外一个方向是什么呢?我个人感觉流量端的机会也是现实存在的,也就是财富管理的机会,我以前一直说中国看上去很多年的财富管理行业,事实上从来不存在过,过去的财富管理本质都是理财产品的销售,并非是管理。
  两个是根本性区别在那里呢?销售是标准化的行为,而管理是个性化行为。
  同一个产品能不能买,其实压根不取决于产品本身,而是取决于你是谁,我曾经在朋友圈跌破三千点的时候说,如果你现在是空仓,那就尽管买入吧,如果你现在是满仓,那就砍仓吧,为什么同一个点位,结果选择是不一样的呢?其实本质是因为你们的财富是不一样的。
  还有很多人问我说,杭州的房子能不能买,我说压根不是房子能不能买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买的问题,你如果手上流动性充沛,有的是钱,那就买呗,无所谓。但是如果你压根就没什么钱买了这个房子以后可能就手头很拮据了,那最好就别买。
  所谓财富管理压根不是产品本身好不好,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个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做不同的财富配置建议,而过去的中国,因为所有的产品都是刚性兑付的,所以其实哪怕你们不一样,你们都可以尽管放心的买入,反正都有人赔你,而你不需要考虑风险的问题,这个就使得什么人都可以标准化的考虑买不买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风险定价能力的丧失使得市场压根不存在所谓财富管理行业,说到底都是卖白菜的,比价格谁高谁低而已。
  上个月在阿里前橙会有个演讲,提到财富管理行业的机会的时候,有个人就喷我说我观点自我矛盾,一方面我说资产端没有机会,另外一方面还在说财富管理行业有机会,既然资产都没有什么好东西了,你财富管理有啥东西好配置呢?说我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我很不客气的说,金融白痴都是这么理解问题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现金其实一直在大型金融机构都是最主要的配置性资产,谁说现金不是资产呢?企业资产负债表里第一栏其实就是现金存款。
  现金是最大的资产,所谓财富管理行业就是让你的财富在不同的资产类目里进行有效配置的专业机构,所以在资产大面积没有机会的时候,不配置任何现金以外的资产,本身就是财富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市场普遍资产荒的情况下,那就大比例持有现金头寸。所以表明了,市场很大程度上对财富管理的理解是属于空白地带,恰恰说明这个行业典型的属于刚起步的阶段,财富管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保本不保息,而在一个充斥着刚兑的市场里,要做财富管理,第一很难,第二所有的机构同时起步。
  未来随着违约不断发生,那么就意味着钱越来越需要被管理起来,中国过去一直是家长制模式,政府替大家考虑很多问题,出问题你去闹事他就会给你解决,以后你会发现谁都无法帮助你,除了你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政府也兜不住了,所以我坚信财富管理行业的机会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提醒政府监管意识到互联网在风险定价的改变。所以也要意识到互联网的确在财富管理行业里是给了很多以前无法覆盖到的人群一些机会的,而且对于风险效率是有所提升的。
  从理财角度来看,我们的合格金融机构或者相对正规的机构一方面本身机构数量就较少,另外一方面受限于我国的相应法律,他们给予投资人的进入门槛都比较高,重点聚集在高收入人群,使得中国极为广泛的中产阶级压根无投资途径,只能挤入到低门槛的民间借贷领域,也就是说你资产管理门槛不放开,你就会发现很难改变这种格局。
  我们目前在五万到一百万左右的投资金额里面,你会发现基本上属于无可投资的境地,严格的一百万门槛堵塞了中国将近80%的投资人群,乃至将近100%的中产阶级基本上都被覆盖在这个投资可能性之外。
  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凑成一百万,去投资高门槛的投资领域,你的本意是希望让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入这个领域,结果挤进了一堆更没有风险承受力的人,还有一个无法选择的结果就是干脆投资相对低门槛的领域,而目前低门槛的领域原先只有民间高利贷,如今多了一个P2P,这个角度来看,大家选择P2P,其实本质还是属于金融压抑下的现实无奈选择而已。
  从道德层面上来看,你让很多正规的金融机构的门槛只能设定在高净值人群,可以让他们有钱赚资本收益,那么那些有些小钱,理论上也可以获得一定资本收益的人,结果就活该只能放在跑不赢市场的储蓄上了?这个就是很扯淡的事情了,这个其实是不公平的。
  当然,这里监管层都会说,一百万以上的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强,所以必须设定这个门槛,这个是借鉴了美国的先进国际经验之类的话来应对,但是事实上,这里有两个基本逻辑要去阐述和理解。
  第一,中美国情是否一致?你不能因为说美国人喜欢吃汉堡,非要逼的中国人也都去吃汉堡。第二,美国真的是否是这样的呢?我们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美国的所谓合格投资人,其实并非是简单的金额门槛约束,这个其实很多判例都有,美国的所谓的合格一般设定为三个条件,第一个成熟,也就是理解风险。第二个是富有,即有能力承受损失。第三个是关系,投资人和发行方具备一定的联系。金额从来不是在核心三个门槛之内。
  我们简单的狭义的把金额做成门槛,压根从头到尾就是学了个皮毛,而忽视了所谓风险的实质是什么。风险认定这个东西,前提是可以承受,而不是不发生。金额跟是否可承受没有必然关系,跟不发生风险也没有任何关系。确切说,金额压根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凭什么是一百万?为什么不是五十万,不是十万,不是三百万?
  逻辑基础在哪里?风险从来不是金额门槛设定的。
  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我总共只有一百万块钱,我去投资一百万的风险高,还是我只有二十万,我去投资五万块钱的风险高?风险是以资产占比来衡量的,而不是绝对数额来承受的,压制的金融监管,一定催生出不平等的套利机会,这个其实更可怕。真正要考量的其实是门槛下降以后带来的市场资金相对较多,投资数量增长市场流动性增加之后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人门槛设定的问题。所有的风险应该堆积在资产端,而非理财端。
  从现实的国情来看,中美的两套生活体系姑且不去说,美国是个典型的高消费高负债国家,绝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其实是消费,而不是投资,投资本身就是美国有钱闲人做的事情,而且美国是个机构化主导很严重的国家,针对闲钱不多的人,美国的共同基金数量庞大,门槛很低,能支撑足够数量的投资人。
  但是,中国不是在大发展的年代里,大量的人喜欢做投资,而且中国有极为庞大的储蓄率,这种情况下,投资一定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但是我们的投资机构门槛受限的情况下,不流向非法理财,那才是见鬼了。
  让市场正规的金融机构容纳更多的资金,肯定比不正规的草台班子的民间掮客进行理财,肯定是靠谱的多的现实选择。我自己觉得我们要学美国,至少具备很多现实条件才可以,例如投资机构门槛放开,信息充分披露,法制完善,个人投资意愿度大比例下降,充分有效的金融资本市场建设,足够的风险教育完毕等等,我们才有可能学习美国,否则我觉得基础压根不同,无法学习,甚至无法类比。
  我们再继续论证下去,互联网出现之后的风险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监管层也是有必要意识到这点的突破的。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其实门槛下降难度还是很大的,你要去借个一个亿的钱,你哪怕向一百个人借,都要差不多一个人一百万了,涉及到的流程很漫长,时间也很漫长,所以一般的选择就是尽可能的压缩人数,提高金额,最终出现的结果其实是金额很大,但是人数不多,动辄上亿的融资背后其实就基本意味着人数在二三百人左右,那么,每个人的借款额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这个时候,出现社会维稳的问题就会非常的大。因为这个损失,谁都无法可以选择忽视它。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出现之后,其实门槛下降是变得非常的容易的,他出现的情况是,一个亿的借款交易额可能是有将近几千人构成的,也就是每个人可能也就是几千几万块钱,表现的特征是人数多,而金额小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风险特征随着人数多到一定阶段,其实本质是发生改变的,因为金额随着人数多而相对较小的时候,整个系统可承受的风险是降低的。
  这里你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都堆积在线下,而非线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在线的互联网金融,人数可以拓展到极致,从而让金额看上去很大,但是相对的金额是下降的,投资人自己有意识也有能力利用互联网,将资金分配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前提是因为技术使得投资的门槛也变得很容易,过去你缺乏技术,只能碰到一个感觉还不错的公司,就一笔给了一百万的投资,现在你可以很轻松的给一百个公司每人一万块钱,技术的有效突破,使得单一的投资人的绝对金额其实都会下降下来。
  因此最终你发现,其实风险并没有得到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在E租宝和大大集团之前,倒闭了很多了,但是真出现很大的问题了么?并没有,为什么?因为不值得,总共投资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要去串联闹事的成本,甚至还不够买张飞机票的,何必呢?这种真正建立在小额分散的技术上的金融模式其实是值得鼓励的,而不是一刀切的给他砍了。
  真正需要做到事情,是避免大金额交易,同时建立极为完善的风险提示和披露制度。确保它延在这条路上前进,而不是走错了方向,这点非常重要。监管层在今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时候,我个人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好的不坚持,矫枉过正,因噎废食,这个就非常的可怕了。
  所以我目前说,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多还是线下模式的依赖人头拉客户的大金额模式,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并非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他们更多还是民间高利贷的翻版,是极为可怕的金融风险聚集,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今年会有比较大的困难的原因。
  讲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我感觉我们的监管有一些问题的,不太接地气,我们前期学了苏联,后期学了美国,唯独没有学学自己。我们在金融监管上向来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搞不好,所以到处学人家,结果却完全忽视我们很多地方的国情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没有能像在经济领域一样,有决心,有信心去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般的理论自信。我们不敢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个是非常的可怕的,因为,不够自信,所以一碰到点问题,就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的稳定坚强的面对困境的勇气,这个是不好的。
  我总觉得,只要是对的事情,就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决心,要有敢做历史罪人的勇气。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永远都是倒逼式的解决方式,那就一辈子都在解决麻烦,还天天被人骂,缺乏高瞻远瞩的高度。
  所谓好的监管,一定是顺势而为,应对市场现状做符合市场现状的事情,而不是当成看不见,听不到,说自己才能听得懂的话,做自己才看到懂的事情,压根不管市场发生了什么问题,出一个压根没有监管对象的监管意见的事情来,我觉得那不是监管,那只是撇清责任,我有时候想国务院搞个金融协调部门还真挺需要的,毕竟金融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每个人到领导那里汇报的时候,都说自己很重要,自己是对的,自己很委屈,自己很辛苦,领导也不知道听谁的啊,而且毕竟术业有专攻,很容易被忽悠啊。
  这里顺带着提下我前个月写的一篇文章,叫凡是线下的财富管理行业基本都是骗子,结果来了一批人骂我很多人加我好友,然后骂我一句傻逼就把我拉黑,让我很无语,很多屌丝从来都是自己的掘墓人,被人骗了钱还帮人数钱,其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记住一个真理就是这个世界上,凡是固定承诺你收益回报率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为是骗子了,因为谁都无法给你承诺收益,你看为什么每个发债公司都需要评级,也就是告诉你不是所有的债券的收益都是能确保的,评级就是说明达成收益的可能性。
  所以,事实就是没人可以给你确保兜底,哪怕存在银行都是有风险的,那么就意味着每笔投资的风险你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具体大家可以去看我的那篇文章,我相信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具备三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非法集资,第一就是承诺固定收益。第二资金去向不明,大多数都自己去做投资的。第三高成本运作,到处打广告,广告打的越高大上,骗子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这些都是成本。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三个方向是在前两个方向,资产端或者流量端交易都被满足了以后,才会出现的所谓P2P的机会,我们目前尚未具备出现真正意义P2P的现实环境基础,短期内都很难,最近争议很大的借贷宝本身就是解决一个熟人借贷的问题,中国人借钱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别人跟你借钱,你不好意思借给他了,借条打还是不打?到期了催还是不催?都是个问题,借贷宝的本意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用借贷宝,借钱给你的朋友,欠条不用打了,到期之后,如果朋友不还,借贷宝帮你去催。
  你会发现越有钱越有这个需求,因为跟他借钱的人多啊。现在很多人找我借钱,感到很为难的那些人,我一般都丢到借贷宝去了,到期不还,让借贷宝去催去,如果不愿意用借贷宝说明打心里就不准备还钱,那我干什么借他呢?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工具,之所以引发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很多线下做高利贷的人利用了借贷宝用来发放小额贷款,而且很多人自己贪心,在借贷宝上借钱然后拿去放贷。还不出来需要缴纳高额的逾期利息,所以闹出很大的动静。
  这里一方面是借贷宝需要完善借贷机制,尽量避免不合格的借款人上线借钱,以及避免不能承担风险的人出借资金,都需要建设一些基础的风险控制模型,需要不断的完善。另外一方面,借钱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借钱可以不还,如果你没有还款能力,借钱一定要谨慎,别借钱的时候无所谓,要还钱了就开始发现来不及了,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法律都不会支持欠债不还的。出借资金的人更要记住,千万别扩杠杆,借钱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事情,更何况去借钱来做,那就更高风险了,都是成年人自己给自己负责。就是如此简单道理而已。
  对于借贷宝以外的P2P,我想起我很多年前的一句话,P2P这个事情,我能说的其实就是六个字,慢慢做活下去。其实这六个字,任何做金融的都适应,这个行业从来不是比快的行业,关键是活的长。所以且行且珍惜吧。
  第六个问题,最后在讲讲我自己对投资创业的理解。
  我是个典型被认为是投机分子的人,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投资创业成功是依赖能力,所以许多人都感到对我很不屑,因为他们都觉得他们能力很好,但是事实上,从结果来看,我从来没认为能力有用过,我觉得自己这几年赚了一些钱,压根也跟我能力无关,都是运气好碰到了好的风口而已,我从来坚信赚钱的机会从来都是时代给予的,并不是你自己的努力结果。
  我写过一篇扯淡赚大钱的逻辑里面提过,赚钱这种东西,从来都跟能力无关,真正让你赚钱的是顺势而为,至于怎么顺势,大多数人其实是祖坟埋的好的结果,少数人是因为思考深度够深的结果。基本就是如此。
  我经常举例的就是02年左右离开中国去美国读书的人和留在中国的人,这过去的十年里,留在中国的人都赚了很多钱,尤其是结婚越早发财越早,为什么呢,因为买房子早啊,02年房子多少钱啊,三四千的房子,现在呢?三四万,算上一般四倍杠杆,至少是四五十倍的涨幅啊。所以牛逼的人都出国了赚辛苦钱了,然后回国发现那些学渣垃圾都留在国内赚了他们一辈子在美国买不起的房子的钱了,就是这么个结果啊。
  80年代很多人把二环的房子卖了,到意大利洗盘子,终于洗了几年,回北京买了五环外的一个卫生间。所以在大潮来的时候真正决定挣&大钱&的不一定是能力,有时候跟你本身是无关的,而是看你站在什么位置上,在什么年代干什么年代的事就能赚钱。
  我过去在银行做信贷科长,碰到很多企业主跟我说,他们多牛逼,赚了多少钱,但是他们都辩论不过我,就跟我说陈宇,你赚的钱比我多的时候再跟我辩论吧,现在我赚的钱比他多的时候去找他,发现找不到他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赚钱来自于他们能力,却压根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时代过去了,他们的年代也就过去了。就是如此简单。
  过去三十年,中国就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前二十年,劳动致富的年代,谁能勤奋谁赚更多的钱;中间十年,年,是资产升值的年代,过去十年只要买房就可以了,很多企业主赚了很多钱,为什么福布斯排名前的都是房地产老板、煤矿老板,不是他真的在赚钱,而是资产在升值,不是本身赚了多少钱。
  第三个周期是2010年到2016年这五年,这五年是资本致富的年代,你只要被资本看得上,随便几个小屁孩搞一个互联网公司,就有资本给你砸钱。刘强东在6年前还是在谈话节目观众席下看着嘉宾侃侃而谈的人,现在全把那些人秒杀了,为什么?因为被资本看上了。
  王石用30年造了全球最好的房地产公司又怎么样,一个保险公司用三年就把人家搞残了。在行业不断变革的年代,行业的发展态势不理想,自己做得再好有什么用,也只是一个没落行业里的佼佼者,最后也是沉沦的结果,所以不要纠结细节,真正让你赚钱的是顺势而为,什么样的周期赚什么样的钱,只要你在对的周期做对的事情都能赚钱。
  2014年7月份股市起来,根本不用干事情,你只要随便买5块钱的股票,等到2015年1月去看,基本上3-4倍涨幅,所以大势来的时候做什么都赚钱,大势走的时候呢?私募一哥,私募一姐,那个不亏钱啊?你是神仙也亏啊,所以牛市各个都是神,熊市各个都是 神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就想,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要。
  如果要指望你们靠能力去赚大钱,只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真的就是特别能干,能力超过人家一百倍以上,其实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绝大部分人能力都差不多的,过去几年我看到不少年轻人脱颖而出压根不是他们比别人能干到那里去,只是占对了位置而已,成为了时代需要的人,从而即使能力不是最优秀的也比别人更容易出来。
  所以如果指望能力赚钱的行业,跟人家充分竞争的领域,我是从来不建议大家去做投资和创业的,因为这样的行业机会,只能赚稳定利润而已。赚不了大钱,没啥意思。
  投资和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反人性的,只有在大家都不看到机会,风险很高的时候,你才会有溢价的机会,而且才会用风险屏蔽掉绝大部分的比你优秀很能干的人,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可能比你高,不敢介入太高风险的领域,所以即使比你能干,也不会来做这个事情,于是你就有机会去做了。而且也是因为风险高投资人也看不上,你去做投资的时候,就有很高的议价能力,可以获得很低估值,从而具备极高的风险回报,所以投资创业,切入一个好的行业其实比你能干优秀要重要很多很多。至于是投资还是投机,对我来说从来不重要。
  投资和创业本质都是为了赚钱,我最烦的就是明明是为了赚钱,非要说是为了情怀,很没意思。
  今天扯的有点多了,不瞎扯了,很多东西,都是我以前的文章里都写过的内容,无非趁这个机会想到就随便扯一些给大家听,希望别介意,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酷融贷运营团队,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友情链接:
新手专享,额外加8%
扫描酷融贷二维码
您知晓并同意,您通过酷融贷平台所从事的交易可能面临如下风险,该些风险需由您自行承担:
一、监管风险: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则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实现您的出借交易,您由此可能遭受损失;
二、预期收益风险:您所出借的交易因特定原因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您由此无法获得更多收益;
三、因您的过错导致的任何损失,该过错包括但不限于:决策失误、操作不当、遗忘或泄露账户密码、密码被他人破解、您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被第三方侵入、您委托他人代理交易时他人恶意或不当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四、违约风险:因您的交易对手无力或无意愿按时足额履约,您由此可能遭受损失;
五、成交风险:您所发布的出借交易可能无法最终达成,您由此无法获得收益或融资。
六、本平台服务协议约定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
七、本公司不对您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或条件,无论是明示、默示或法定的。酷融贷平台向您提供的各种信息及资料仅为参考,您应依其独立判断做出决策。您据此进行交易的,产生的风险由您自行承担,您无权据此向本公司提出任何法律主张。在交易过程中,您与交易对手之间发生的纠纷,由纠纷各方自行解决,交易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八、以上并不能揭示您通过本公司进行交易的全部风险及市场的全部情形。您在做出交易决策前,应全面了解相关交易,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不良贷款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