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对金融发展有什么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_百度知道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会使得市场中供给流的两个方面总体量都发生急剧改变,滑铁如似缩小的市场会使得全球经济变得低迷萧条不景气。
采纳率:7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作为中国细分产业研究的...|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口老龄化:是大麻烦还是大商机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最近股市很牛,题材层出不穷。查查操盘手软件列出的题材,居然有120多个,这还不包括“一带一路”等新出现的题材。没错,股价的上下波动总是要有由头的,没有由头带不出人气。而这所谓由头就是各种各样的话题,话题得到市场认可也就成了题材。现在,除了既有题材外,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还有一个涉及面更广、时间跨度更大的话题,这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大麻烦还是大商机?这很可能成为未来股市的大话题。  ――亚夫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将是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国情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大,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老龄房地产等均待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产业大多处于初期,亟待开发并规范。  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也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它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动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规模扩张,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将随之变化。三是有助银行业务由传统商行业务向投行、保险等综合化方向转型。  就商业银行而言,在支持老龄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养老金业务快速扩张、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形式更为多样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等主要机遇。  杨荇  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产业是怎么回事  1.人口老龄化的判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等原因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的特定社会发展过程。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平均生育率从年之间的4.95,下降到年之间的2.52。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老龄产业的特征  老龄产业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基于公民老年期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生产提供各类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条。  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即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见表1)。其中,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主要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而老龄金融业除了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面向年轻人群提供老年金融准备的相应服务。  老龄产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老龄产业是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产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条件下,年轻人必须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规模日益膨胀并可能占据总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需求。  这两方面将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于巨大目标人群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企业群体,形成老龄金融日益成熟、老龄服务随身相伴、老龄用品极其丰富、老龄房地产规模化运作,不同区域老龄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整个产业体系需要作出战略性调整,以满足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庞大产业需求。  第二,老龄产业是横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综合性产业。  从产业体系来看,老龄产业十分庞杂,低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资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劳动密集度也有较大差异,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兼而有之,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  老龄产业所包含的经济实体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如为老人提供农业副食的企业;有的隶属第二产业,如为老人生产日用品的企业;有的归属第三产业,如老人保健中心等。由于其综合性和高关联度,老龄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既有依赖性又有渗透性。  第三,老龄产业将成为老龄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未来经济是老龄经济,在此背景下,老龄产业不仅是人口老龄化催生的新型产业,而且是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支柱性产业。  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刚性消费即海量老年人口,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预期,可容纳的就业总量也日益可观。尤其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大力开发老龄产业对社会的整体产业发展乃至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可限量。  第四,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战略性产业。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提供低成本和高技术的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将是全球产业体系调整的重要战略制高点。老龄产业发展将需要生物、医学、智能、信息等高端技术支持。  同时,现代经济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老龄金融的发展将关系到一国能否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因而发展老龄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2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高龄社会  首先,中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到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数量已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7%。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低于5%。(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少子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明显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现代化。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递度推进特征,以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以及由于仍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显著。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推进,并逐步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据中国老龄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将达到2.48亿左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之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  2.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发并规范  (1)老龄金融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老龄金融产品类型较少、选择单一,也没有很好地依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来设计。  一是中国仍有80%的老年人选择储蓄养老。  二是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企业年金未成规模、职业年金尚待推开、补充保险占比太小,主要依靠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此外,养老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养老基金运作实体受到国家政策严格管制。  三是养老信托业务亟待创新。信托的功能在于管理资产并努力保值增值,而且信托有明确的收益人保护机制、税收优惠和破产隔离制度,这些产品特性都与养老需求十分吻合。目前国外养老信托的种类较多,如养老金信托、遗产信托、财产传承转移信托服务模式等。而国内目前除了有少数企业年金信托外,大部分还是采用银行与信托合作的方式推出养老理财产品,产品类型以养老金信托为主。  (2)老龄用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用品市场。  一是老龄医疗保健用品(包括保健品、康复辅具、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二是老龄生活用品(包括食品、服饰用品、家居用品等)供给不断扩大。但由于其分散在若干行业中,目前尚没有完备的统计数据。三是老龄文化休闲用品(包括文化体育用品、休闲娱乐用品等)正成为新的热点。  总体来看,中国老龄用品业将进入细分产品、深耕市场的阶段。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将不断改变,对各类老龄用品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并对诸如移位设备、智能服装、GPS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需求明显增加。  (3)老龄服务  目前,生活照料(餐桌和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几个领域。  一是老年生产照料服务需求强烈,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的需求更为强烈。二是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需求普遍。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医疗护理、体检、护理型康复服务机构等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床位数493.7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约占72%。三是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随着老年人经济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老年旅游的需求旺盛,约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老年人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4)老龄房地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老龄房地产市场,并成为众多资本争夺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型房地产商、绿城、、绿地、华润、首创置地、复地等均有所介入。  同时,老龄房地产开发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的特点恰好符合保险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要求,目前已有泰康人寿、、、中国人保等保险企业进入老龄房地产业。  此外,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养老服务集团、房地产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国内一些大型央企和政策性银行,还有一些做养生、健康管理等高级服务的专业公司,也开始跨界做一些养老地产项目。  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前景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平均来看,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年均增长3万亿元左右。在当前短期内(年),中国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量与GDP的比率约在6%-9%的范围内。  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十三五”之后将开始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量占GDP的比例可上升到9%-13%,到2030年该比例可上升到15%-23%。到2050年,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总量将达到届时GDP的30%以上。  发达国家发展老龄金融的做法与启示  1.美国的情况  从美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养老金发展将居民储蓄中用于养老的长期储蓄资产从银行体系分离出来,不仅推动了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变,还进一步细分了金融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随之变化(美国家庭养老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从1980年的15%持续上升至2009年的36%)。  根据年的数据,从美国养老基金占GDP的比重、银行资产占整体金融资产的比重,以及银行资产与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重来看,它们都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表明随着美国养老基金规模越大,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下降,推动金融结构逐步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2.德国的情况  从德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提升了德国居民对保险产品和养老基金的需求,使客户在银行的储蓄相对出现下降,进而使银行体系的融资来源发生变化,由此推动银行进行兼并整合,业务实现转型并迈向国际化。  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德国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和业务模式出现以下转变:一是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内部进行合并整合,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年,德国合作银行数量从2039家下降到1157家,储蓄银行数量从580家下降到431家。二是州立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并走向国际化,如德意志银行转向投行业务,德累斯顿银行转向银行保险等。大部分州立银行开始发放跨国贷款,参与国际市场运营,开展国外分支机构的扩张步伐。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推动德国保险机构和共同基金的规模扩张,私人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的发展也提升了对证券的需求,推动德国证券市场规模上升,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  3.英国的情况  从英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养老基金发挥着中长期资金“转换器”的作用,有效地将居民储蓄引向实体经济。  目前在英国私人养老金资产组合中,长期投资占比高达85%,主要投向长期股票、公司债券、公共债券和不动产等类别。私人养老金多元化的资产结构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除了股票、不动产、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新兴市场和量化投资等另类资产的投资,还推动了养老金对各种衍生产品风险规避工具的需求。  另外,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养老资金还是超长期国债(30年和50年国债)和通胀指数挂钩国债的最主要需求者。除了推动资本市场“量的扩张”,养老基金还助推资本市场发生“质的改变”,对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效应,包括更好的会计、审计、经纪和信息披露等机制。  4.日本的情况  从日本的养老金融体系发展来看,就投资收益及其效应来说,日本的公共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债券等收益率相对稳定的金融产品,其收益率相对较低。  由于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对个人储蓄有一定的资产替代效应,而且日本养老保险费(率)的提高也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和家庭储蓄的增加。同时近年来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费(率)不断提高,日本家庭的养老负担加重,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受到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环境下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规模扩张,养老基金的发展也促进了对证券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本市场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将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随之变化,同时也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三是推动银行进行兼并整合,业务范围由传统商行业务向投行、保险等综合化方向转型,并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向境外投资力度,逐步迈向国际化。  商业银行在发展老龄产业中的机遇  1.国家出台支持老龄产业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以来,我国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促进养老产业从福利型向经营型、从分散型向规模型、从行政型向市场型转变,并及时配套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规划、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养老产业化快速发展态势开始显现(见表2)。  2.银发经济时代来临,老龄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创新发展老龄金融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商业银行在打造具有增强老龄保障、满足老龄消费、服务老龄投资三大功能的老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在老龄保障领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具有保障功能的金融服务创新市场前景广阔。在老龄消费领域,具有综合养老功能的老年社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的老年旅游等老年产业金融需求潜力巨大。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公立养老院转制、民营养老机构等均蕴含着较强的基础建设或并购重组资金需求。而面向老年人的个人小额消费贷款比重将所增加。在老龄投资领域,安全性高、流动性强、适于老龄投资的金融产品将受到市场青睐。  3.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养老金业务扩张迎来历史性机遇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银行已提出未来“五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从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过财政、企业、个人及家庭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养老金制度有望推行。  养老金融是中国未来的金融蓝海,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金融金矿。围绕养老金的运行,权益信息账户管理、投资理财、管理顾问等金融服务需求将不断涌现。金融机构可以依托庞大的居民养老信息库,开展数据挖掘和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养老金客户贡献最大化。  4.老龄化社会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形式更为多样化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伴随年轻客户的成长和资产积累,储蓄存款的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会持续下降;而现在的中年客户已经习惯了资产在包括基金、理财、保险、国债以及新兴资产形式的配置结构,即使年龄增长也不会把存款作为主要的金融资产保有形式。  老年客户的储蓄存款占比虽高,但是伴随客户量的减少,储蓄存款的余额也会逐渐降低,预计个人客户会以更加丰富的形态配置个人金融资产。  5.老龄金融发展将推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改革方向。人社部正在抓紧制定社保基金市场化运作方案及职业年金建立方案,预计今年将推出职业年金有关政策。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规模3.1万亿元,职业年金建立将预计将以每年1000亿的规模增长,这将给托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如上述改革落地实施,资本市场上将增加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大体量的长期稳定投资资金。商业银行可提供专项理财产品或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业务竞争。 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田欣鑫)
原标题:人口老龄化:是大麻烦还是大商机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往期回顾 &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以广东省为例
&&&&张&秋 饶慧霞&&&&【摘要】2014年,广东省进入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章从需求、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两条建议:一方面应通过适当调整生育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积极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另一方面应通过鼓励发展老龄产业,抓住老龄化释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和转型。&&&&【关键词】老龄化 产业结构 广东省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121.3&&  &   【文献标识码】A&&&&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14次提及“养老”这个关键词,足以说明中央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背景下,广东省面临着老龄化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问题,文章结合历史数据,通过对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提出完善老年人保障制度、发展老龄产业等相关建议,以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三种。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提高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过程,目前通用的国际判断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否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是否超过7%。&&&&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国际上通用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法: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新兴的老龄产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独立的产业部门,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产业体系,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精神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通常由两类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一是产值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狭义上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效果;二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状况。&&&&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的进程长达几十年至一百多年,而我国仅有18年,广东省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所用时间与全国相当。当前广东省养老相关的配套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010年2月,广东省老龄委公布的一份官方数据估计年是广东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净增长48万人左右。2013年,广东省65岁以上常住人口比例首次突破8%。到2014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886.90万人,占人口总量8.27%,比上年增加0.1%;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家庭户的比例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增加3.82%。此外,伴随着跨省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省外户籍的老年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在跨省流动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14.39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了1.85倍。而且广东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低5.27%,仍然是全国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的地区之一。&&&&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不足。广东老龄人口已超过1200万,据广东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9月全省有各类养老机构2960个,养老床位20.9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1张,与国外每千名老人有70~80个床位的比例相距甚远,要达到“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目标,缺口依然很大。&&&&护理人手严重不足,养老服务队伍素质较低。据报道,2015年广东省护士缺口达20万人,其中养老护理人员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持证率不足5%。可见仅靠现有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广东省养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处于探索各种有益社会养老方式的最佳时期。&&&&总体而言,广东省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了以下特征: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独居老人、纯老家庭数量持续攀升;老人健康与社会照护的需求日益增加并受到重视;中老龄劳动者参与率低;消费行为改变,银发产业迅速兴起。伴随着这种老龄化趋势,广东省三大产业的发展、结构比例以及占GDP的比重都会受其影响。&&&&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是必然的选择。①&&&&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如下:一方面,逐步趋向合理化和高效化,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见成效。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等系列措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从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几乎是逐年减少的,从2005年的1609.89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405.06万人,下降约12.7%;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95年的878.60万人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2149.12万人,增加了两倍多,表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不断上升。&&&&从产值的贡献比重来看,截止到2013年,广东省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为4.9:47.3:47.8,第三产业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持续提升,至此广东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结构变化为“三二一”结构。到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4.7:46.2:49.1,第三产业的贡献比重和增长率都在不断上升,比重分布几乎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优于全国。&&&&另一方面,广东省产业结构在升级优化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比重与美国、印度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2012年,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9.7%,印度为65.0%,广东省仅为46.5%;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略有增加,但是远不及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1900年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31.4%,而广东省2008年的比重才刚刚达到32.2%。&&&&所以,从产值结构来看,目前广东省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就业结构则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值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转移和市场供求变化紧密相关。&&&&人口老龄化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消费需求、供给结构、公共政策、科学技术因素、国际经济关系等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因素中,老龄化对消费需求、供给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文章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将直接产生新的消费需求进而引导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是人口结构的转变将通过“储蓄率”这一中间变量间接对消费产生影响②: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谨慎性动机的预防性储蓄可能会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现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消费情况的变化势必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最终会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表现出了相同的现象即需求结构导向产业结构,老龄化社会引发的特殊消费需求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老年群体独特的特点决定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的特殊性,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会促近对相关老年保障的强烈需求,这也预示着社会总需求中用于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增加,促进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如老年再学习培训结构、老年医院、老年人娱乐和外出旅游等,消费的增加从多方面影响产业结构,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老龄化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引起的储蓄率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消费结构乃至产业结构,即影响当期的消费水平和未来老龄产业的消费需求。2014年广东省各县(市)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2013年高出5.1%,全省储蓄余额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高。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出生率大大降低,使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开始向存钱防老转变,而这储蓄的增加势必会造成当前消费水平的下降;第二,据《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2014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不足百元,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当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和足够的养老保障来源时,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是唯一的选择。可见,老龄化社会保障系统的不健全导致了出于谨慎性动机的预防性储蓄的消费心理,导致了消费的动力不足,进而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广东省老龄化问题会更加突出,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结果是刺激消费增加,还是出于预防性动机的储蓄养老占上风,尚不能下定论。但是,目前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老龄产业(养老产业以及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产品等)的发展是必须的。&&&&从供给角度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受市场的导向作用,哪个市场需求和利润越大,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也自然就会更加充足,而老龄产业正处在这样的时期。由配第一克拉克理论可知,产业结构重心的发展过程受到各个产业平均收入影响,而老龄产业劳动力与资本供给的增加势必会带来产业内平均收入的提升乃至产业结构重心的偏倚。③&&&&另外,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主要表现为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下降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和经济状况等引起的消费特殊性,以及劳动力供给不足会限制产业的发展,进而会出现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年老型劳动适龄人,这也客观上推进了经济结构中的技术水平提升,最终以老年人口服务为主的产业将迅速崛起。然而在前几十年,广东省由于吸纳了大量的省外劳动力,致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仍是逐年提高的,大大削弱了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力度。&&&&随着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及老龄化趋势加剧,再加上广东省自身老年人口系数的提高,劳动力适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在所难免。国内学者江丽媛利用计量方法对对广东省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预测:广东省劳动增长率会逐步下滑,预计到2030年劳动力增长率会由2016年的2.41%下降1.77%。所以从长远来看,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主动与年老型劳动适龄人口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对策建议&&&&鼓励民营资本,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应对产业调整。老龄化背景下,脱离人口结构变迁考虑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不科学的。但随着老龄化逐步加深及老年人口的增加,这些刺激所引发的消费需求增长是不能忽视的,而且此“银色浪潮”为老龄产业吸引的劳动力与资本,也会推动广东省优化产业结构。&&&&面对潜力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逐利资本进入“银发”领域的愿望强烈,此时政府相关政策的及时引导、尤其是前瞻性文件的出台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和帮助产业结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升级。④因为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养老产业都离不开医疗产业,但目前与养老产业有关的房地产、医疗、金融等行业都基本处于割裂状态,所以加强统筹养老方面的政策引导,建立起一整套渠道畅通、政策协作、对老龄化产业有政策支持的养老制度是广东省的当务之急。同时对于老龄化社会必然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在老年人比较活跃、经济发展环境成熟的广东地区,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本、给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不失为可行之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甚至可以鼓励有意向、有能力的老年人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娴熟的工作技能去创业,尤其提倡他们服务于老年群体。&&&&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各种适合的养老模式,释放市场需求空间。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适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老年抚养比居高不下,简单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将难以承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负担。而广东省周边省份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外来人口不愿留在广东发展,无疑使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缺口更加严重。所以必须要在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之前,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以吸引更多适龄劳动人口,如有针对性的建立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放宽户口迁移制度,逐步推进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平等待遇等,使得劳动力的供求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各种适合的养老模式,扩展居家养老、结构养老、社区养老的以外的养老模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老年人处于预防性动机储蓄导致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其赡养子女的生活成本压力,进一步释放需求,激活经济。&&&&适当调整生育政策,以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广东省的出生率持续下降,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10%,2014年的出生率仅为10.8%,生育率也连年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例越来越低,适龄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势必会对未来劳动力的供给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在生育低峰期继续完善生育政策,合理设置过渡期人口政策,填补老龄化后产生的劳动力缺口。尤其在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低的地区,建议继续放宽生育政策,以实现地区之间人口结构的平衡发展。&&&&健全养老保障是广东省当前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要求,而发展老龄产业则是产业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谐的有力保证,二者是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的有力回应。老龄化已是不可扭转的事实,完善养老保障、激发老龄产业活力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为减少老龄化对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广东省乃至全国都需要密切关注老龄化带来的实际效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作者分别为广东药学院医药经济学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广东药学院医药经济学院经济系教授)&&&&【注释】&&&&①陈显友:“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及应对策略—以国外发达国家为例”,《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5期,第83~87页。&&&&②刘雯,杭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12期,第77~82页。&&&&③武康平,倪宣明等:“浅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2期,第103~108页。&&&&④王彦斌,许卫高:“老龄化、社会资本与积极老龄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60~66页。&&&&责编&/张蕾 韩露(实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老龄化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