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轻松筹10元互助款没了互助申请,为什么要提前给

轻松筹怎么发起啊?要准备什么?
我之前大概了解了一下,轻松互助是轻松筹旗下的大病互助品牌,目的是让大家抱团抵抗大病风险,即一人患病,众人均摊救助金,想参与的话去他们官方平台上具体了解一下就知道...
答: 兴业信托的产 品不错。很多第三方公司就有和兴业信托合作。其中深圳的万千景财富就很不错,他们的理 财师也比较专 业靠 谱。
答: Globus网络计算协议建立在网际协议之上,以网际协议中的通信、路由、名字解析等功能为基础
答: 找到对方的IP,输入IE地址里就行了!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轻松筹杨胤:怎样从全民众筹做到全民健康互助第一平台
轻松筹杨胤:怎样从全民众筹做到全民健康互助第一平台
原标题:轻松筹杨胤:怎样从全民众筹做到全民健康互助第一平台
从一开始只是单纯想要切入众筹市场,到如今将众筹业务更多聚焦到大病救助,并延伸到互助、保险和公益板块,轻松筹创始人杨胤表示,在这种业务扩张和调整的过程中,轻松筹日渐明晰了自身发展目标——从事先预防到事后救助,搭建众筹、互助、保险和公益四层保障体系,做一个全民大健康保障平台。
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模仿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形式,国内众筹网站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当年9月,轻松筹成立,杨胤作为天使投资人在随后不久加入。
“在项目选择上,我们最开始并没有倾向性。”杨胤回忆说,起初轻松筹平台上项目各种各样,有像智能硬件、农产品、拍电影等不同类型的众筹项目,等到2015年年中,做了一个“拯救程序员”的大病救助项目后,此类救助项目日渐多了起来,带给平台的用户增长也是爆发式的。
众筹行业在最初的一阵火热之后,很快便冷却下来,一些以智能硬件为主的众筹网站相继倒闭。轻松筹则在做大病救助众筹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可借助朋友圈的广泛传播,取得不错的众筹效果,便逐渐将更多精力倾斜至此。
但轻松筹作为平台方,自身去审核真实性的责任和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从人工审核到招募志愿者,杨胤说轻松筹能做的就是尽量去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优化效率。2017年,轻松筹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 “智爱” 审核系统,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加快审核速度,使得项目审核的成本由此前的平均200元,降低到现在的60元。
但大病救助归根还是事后补助,一些社交圈不广的求助人,很多时候难以达到预期的众筹效果。2016年4月,轻松筹上线了轻松互助业务,意在提供一种在大病发生时可快速响应,使治疗保障金第一时间送达,让患者和家人在治疗费用方面无后顾之忧的解决办法。2016年底,轻松筹又成立社会责任部,目的为解决大病贫困家庭急迫的人道需求,做好与政府、公益组织疾病应急救助的衔接。
“轻松互助”是一种由公益基金会监管的健康互助机制,用户健康时预存10元加入互助,成为互助会员。如有会员生了规定中的30种大病,则其他会员在互助金中均摊医疗费,帮助生病的用户渡过难关,即一人患病,众人均摊救助金。
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过2000万会员加入轻松互助健康体系,轻松互助计划不仅涵盖了少儿大病互助、中青年大病互助、老年大病互助等各个年龄段人群,累计帮助超过286位大病会员,发放互助金超过6962万。还有专门针对企业进行定制化企业互助服务。为了满足会员多样化的需求,轻松互助还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在线问诊、健康商城等健康产品服务。
“捐赠的人承诺进行定向的救助,这一点是互助和保险的一个很大区别。”杨胤解释说,保险的最初形态其实就是互助,但互助并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保险。
2016年8月,轻松筹取得了保险经纪牌照,并在随后推出了健康保险产品轻松e保,以保障卡的形式,将不同维度健康和意外风险纳入保障范围,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保障。
从众筹到互助、保险和公益,轻松筹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自身的公益属性在不断加强,但也面临着外界对其资金去向不明等质疑。
2017年7月,轻松筹自主开发的“阳光链”上线,并携手6大基金会共同启动了“阳光公益联盟链”,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做到了筹款全程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这也是区块链首次真实应用在公益领域中,轻松筹也愿意将这种底层区块链技术向更多的公益组织开放。
经过3年多的发展和蜕变,截至目前,轻松筹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8亿人次,筹款项目超过200万个,支持次数超过4.3亿,已成为全国引领行业发展的全民健康大保障平台。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想让大家能够有多层次的保障, 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有应对疾病的勇气和力量。”杨胤说道。
36氪跟杨胤聊了聊轻松筹三年来的发展,如何从众筹一步步向互助、保险和公益等其他业务拓展,以及当下互助、众筹行业的现状和挑战。
1、聚焦大病救助 通过众筹解决社会问题
36氪: 在上线之初,你们也有梦想众筹、农产品众筹等其他业务,为什么后来逐步聚焦在了大病救助的众筹?
杨胤: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确没有特别强的一个倾向性,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像智能硬件的、拍电影的,我记得甚至还有一个做超级热干面的项目。直到2015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叫“拯救工程师”的项目,帮一个得了白血病的程序员筹款。慢慢这个品类在我们平台上的量就起来了。起来以后,我们就做了很多针对性的优化,大病救助慢慢就成为了我们一个特别强的品类。
2015年9月,我们成立一周年,积累了100万用户,并不算快,但在随后两个月因为做这种大病救助,用户迅速增长到了1000万,到2016年春节期间又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所以大病救助一开始并不是我们的一个重点,但因为我们不停地优化产品,让更多的人上来做这件事情,我们也见到需要这种帮助的家庭特别的多,所以便逐渐聚焦到这方面来了。
36氪:做这种大病救助,作为平台方,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的审核。你们是如何一步步加强的?
杨胤:最初的时候,用户发起众筹,然后在自身的朋友圈里去传播,我们更多是一个工具属性。那后来很快就有质疑了,没办法,在没有一些技术力量支撑的时候,我们想的笨办法就是去做人工审核,让用户提交和上传尽可能详细的材料,同时招募了一些医疗志愿者等,帮我们一起去对病历等做真实性的审核。还对接了公安部的实名认证系统。
现在我们算是有了一套领先业界的高效审核流程和专业的审核和客服团队,不仅要对求助者身份、求助者病情、收款人身份进行审核,更是联合“熟人证实”、“群众举报”和志愿者实地采访等全方位对项目进行审核,除此之外,并在页面中提示用户了解项目后再进行帮助。
今年6月,我们又上线了“智爱”风控审核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图像识别、识别敏感文字和识别信息是否匹配等功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加快审核速度,全程保障项目的沟通、审核真实有效。我们审核一个的平均成本也从200多块钱,降到了现在大约60元。
36氪:关于大病救助的众筹,一直有一种负面声音,就是觉得那些人收入也可以,很多都还有房有车,为什么还要去众筹?
杨胤:那些被质疑的项目,其实背后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卖车卖房也都需要时间的,对吧?但住院那会需要交上的押金可能也不够啊。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救急,如果我们的亲朋好友,能帮一把能让他渡过难关的,我反而不建议他卖房。
在救助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明显的能够看到,很多的中产阶级是我们的发起用户,因为这一部分的人群,实际上公益组织是没法管的,公益组织是管赤贫的,贫困线以下的人,但是实际上从救助效率上来讲,对于中产阶级的救助效率是最高的。我们帮他渡过了这个难关,他自己缓过这股劲后,他还能够自个儿赚钱。当然很多人并不一定觉得我这个观点正确,我是觉得如果能帮助他治好了病以后,他还能回馈社会,这样是最快乐的。
还有就是社交圈越小的,实际上他们能筹到的款额度会更小。对于一些筹不到足够金额的,只要符合贫困的标准,我们还会帮助他们去对接公益组织,公益组织也需要去寻找这些最需要救助的人。
36氪:关于大病救助的众筹,你们此前因为收2%的手续费,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今年5月取消了,背后是怎么考量的?
杨胤:我们现在是0手续费。最开始收2%的手续费,是因为在审核上,的确花费了比较大的人力物力。后来这个审核量越来越重,现在只能靠技术去降低成本,向技术要效率。
我们现在就是在补贴。不过从良性的角度上来讲,我希望这个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
36氪:关于众筹行业,在最初一阵火热后现在也回归了冷静,你怎么看?
杨胤:其实不单是中国,Kickstarter后来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利用众筹去做智能硬件这件事情,能做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梦想众筹,去开店啊之类的,成功率也很低。农产品的众筹,我们也是发现了一个瓶颈,就是当他上到一定量的时候,你再往后走,它的品质就很难保证,很难起规模。
我们现在把这两块已经剥离出去了,剥离是想在这里头选好的产品,好的品类,我们再去给他做赋能,让它符合某一标准,以后能做到更好的品牌。
众筹这个行业现在也回归理性,慢慢地变得相对小众。我们实际上走的这条路,就变成了用众筹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
2、搭建众筹、互助、保险和公益四层保障体系
36氪:2016年,网络互助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被称为“网络互助元年”,你们当时切入互助业务的考量是什么?
杨胤:在做大病救助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需要这种帮助的人特别多。在大病发生后,病人和家属可以通过众筹去筹款,但是事先如果有保险保障,或者是有这种互助组织对他们支撑帮助的话,就会减少后面这种窘迫。
当时已经有一些组织在试水互助业务,他们是不需要提前交钱的。但我们认为提前不交钱,可持续性会差一些,所以我们用了一个很低的门槛,让他们以十块钱进来。
我们跟一些法律专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跟基金会合作这样的互助形式。还跟全球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之一韦莱集团合作,他们有180多年的历史,数据量非常全,请他们做了相应的精算测算。
对交钱加入轻松互助的人来说,这笔钱是捐赠,捐赠的人承诺定向的救助,就是说你对这个互助组织有贡献,所以互助组织在你发生大病后,对你做定向的一个救助,当然不承诺这个救助到底。这一点是互助和保险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36氪:那互助和保险还有哪些区别?
杨胤:互助这种形式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本质上就是集合群体的力量来帮助个体分摊风险,很多公司里也会有类似的形式。
其实保险的最初形态就是互助,只是后来更多商业化了。当然互助在很多地方还是不能跟商业保险比,因为中心化的处理会比分散化的处理效率更高。
我们也看到了互助更适合做什么,以及哪一些更适合商业保险去做。所以我们在2016年的8月份又拿到保险经纪牌照,跟一些保险公司去合作,做一些更加便宜的普惠性的产品。
36氪:互助这种形式,很容易看起来像在募资,而且只要跟钱扯上关系,就具有金融属性。你们是如何做风险控制的?
杨胤:首先这个钱不是放到我们公司,而是放到合作的基金会,受基金会的管理办法约定,所以肯定不是非法募资。第二,基金会其实是可以拿这笔钱去做理财的,但我们也没有做任何基金的理财,都是放在那边做的协议存款,因为这样的话更加有保障。
36氪:对于当下的互助行业,您认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杨胤:互助的确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形式,它是没有经过验证的,我们还是比较审慎的。其实我不太认可通过烧钱去吸引用户,我们更愿意把钱用在技术上去提高效率。
其实对整个互助市场来说,一起教育市场总比一家去教育市场要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对这个市场有好处。这个领域还不像共享单车那种竞争关系,最后比拼的是谁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谁用的方法更好。
但现在的确已经有一些互助做不下去了,包括一些数据造假的乱象,我们担心的是大家对互助这种形式失去兴趣。
36氪: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您认为轻松筹该如何平衡商业和公益的关系?轻松筹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杨胤:通过一件事也好,一个公司的行为也好,能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这是多么值得去投入和探索的,这种成就感远远大于所谓的金钱收益。任何事情,不能说完全都依靠政府或一些社会组织,解决社会问题,其实技术公司责无旁贷。
而且即便做得不好,有一天做不下去了,那就当成是一个公益行为去做。但我相信,我们探索出来的这种新的路,一定是有它的商业价值的。
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大健康的保障平台,想让大家能够有多层次的保障:事先有商业保险,有互助组织,保证你在得大病后会有相应的保障;即使没有这些,事后还可以筹款,如果筹不着足够的款,还可以通过公益组织帮忙对接。通过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保障行为,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应对疾病的这种勇气和力量。> 轻松筹:大病众筹平台走红朋友圈
轻松筹:大病众筹平台走红朋友圈
DoNews2月20日消息(记者 刘莹) &始开国内社交众筹先河的轻松筹意外“走红”于朋友圈,同时也“受累”于朋友圈。在外界看来,轻松筹更多地是和重大疾病的个人救助联系在了一起,而对于CEO杨胤而言,轻松筹只是一个帮助草根实现梦想的平台。 “谁让我摊上了,在我面前那就别让,就去做。”42岁的创业者杨胤向记者坦言,“受到救助人的感激可以让我忽略掉所有的骂声。”作为最早进入轻松筹的一批员工, 张颖丽算是见证了公司发展最快的两年。到了今年5月,原先位于东雍创业谷的轻松筹办公地点已容纳不下快速扩充的员工队伍,她和100多名技术人员一同搬进了另外一栋不远处的写字楼。开启社交众筹的先河一家初创公司在2014年会遭遇到什么?那便是无法阻挡的移动互联网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大量流向移动互联网。资本市场的热潮让大量投资人从 VC 机构中出走。从IDG出走的多位投资人名单里可以看到,张震、高翔、岳斌后来成立了高榕资本、毛丞宇成立了云启创投。现任轻松筹CEO杨胤也是在2014年离开了IDG,她选择开创了一家基于社交的众筹模式的互联网公司。回顾杨胤过去20年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熠熠生辉。IDG全亚洲销售冠军、经历8个月将与同学共同创办的Popmap公司卖给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ail.com、随后加入IBM中国公司,负责IBM互联网营销策略、2002年再次回到IDG,担任IDG China 副总裁兼IDG会展集团总经理。当时,杨胤在IDG有一个天使投资的项目叫做“轻松筹”,最初只是一个给众筹网站搭建平台的背后技术支撑团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使其规模化。而与此同时,微信已接近4亿的月活跃用户数(截至14年7月底)和国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 的走红引发国内很多的效仿者纷纷跟进,彼时刚满40岁的杨胤按耐不住了。“社交众筹的模式是轻松筹开创的,往往在一个市场中,最新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就会让整个市场搅动。”杨胤认为,轻松筹对于自己来说或许是一个转型的机会,“我自己那会正好40岁,如果我想再创业,这个时间点挺好,那我自己来做吧。”然而,谁也始料未及的是,轻松筹从最初立足于梦想众筹到现如今发展成为了一个“接地气”的众筹平台。“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2014年8月,轻松筹正式上线。微信版轻松筹上的项目大多聚焦在用户的日常生活领域,比如一次聚会、一个生日礼物等。这些众筹项目大多只是发起人一个小愿望,并且也比较容易得到朋友间的反馈和支持。从梦想众筹切入也是源于轻松筹现任副总裁于亮对于硬件产品的热爱,早年记者出身的他便常常在国外的众筹网站淘各种有趣的硬件产品。杨胤用“拽”字来形容轻松筹最初的一批核心用户,这批核心用户分成了三类,分别由技术人、媒体人和投资人组成。“我们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用户数才做到了一百万。我们这一百万是真真正正的用户,不是靠补贴来的,不是靠买来的,是他们真实的需求所建立起来的。”成立第三个月时,轻松筹便拿到了IDG的融资,这使得其能够快速发展,而后在2015年4月和2016年1月、2016年6月又先后获得3轮融资,经历过四轮融资之后,估值已达到3.5亿美金。“意外”走红于朋友圈15年年初,一位工程师因生病急需用钱而在轻松筹平台上尝试发起筹款,由于平台之前积累的用户以技术人员居多,经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传播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这起案例则成为了平台上第一个被定性为个人救助的类型。第一例爱心众筹经朋友圈发酵之后,杨胤觉得个人救助类众筹特别容易得到传播和引起人们的共鸣,“像我们几个人如果弄一件好玩的事情来众筹,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社会效应。”杨胤决定将平台上的不同需求拿出来做针对性运营。在此之前,轻松筹上所有的项目都归结到了梦想清单中,而个人救助则被分离出成立了独立的板块“微爱通道”。从第一例“工程师爱心众筹”到现在,轻松筹上线两年以来,平台发起个人救助项目近7万个,总支持近1500万人,筹款金额超过了6亿元。于亮曾不止一次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解释,个人救助项目并不属于我国新慈善法规制的募捐范畴,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轻松筹官方并不会明确针对个人求助的项目进行网页展示,平台也不会对求助项目进行任何推荐和传播。今年3月25日,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范晔开始以“《陌生人》一看就明白的爱”为题在轻松筹上众筹治疗费用。众筹的目标设定在6万元,一个月后直到众筹结束,由范晔主笔的《陌生人》一书首次在轻松筹获得了2999次支持,筹得金额171322元。范晔作为马戈一线公益志愿者生涯最后一个救助对象,他为此倾注了全力。多年的救助经验让马戈意识到,现如今网上的求助信息非常之多,可怜贫困的故事比比皆是,能成功得到大笔数额救助的患者可谓凤毛麟角。在于亮看来,范晔筹款的成功,一方面是基于个人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大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范晔遇到了马戈”,将个人的不幸用了一种恰当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因为“这个社会永不缺乏爱心。”然而,“轻松筹”项目的快速发起和资金利用,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其熟人圈属性,也限制了目标人群的范围。通过一窥现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慈善的发展路径,不仅仅关乎到爱心,同时也在考验着现实人们的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的积累以及众筹平台长期累积的公信力。葛布一开始并不知道有轻松筹这个平台的存在。在北京已打拼了6年的农村少年,俨然过早就担负了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而他现在最愁的,就是钱。今年7月13日傍晚,葛布的大姐因额头中部大血管瘤突然爆裂,第二次手术急需用钱。葛布打工所在的烤鸭店经理在得知葛布家里的情况后,告诉葛布可以通过轻松筹去给大姐筹钱。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葛布开始在轻松筹上发布信息。他的目标金额是15万,让他无奈的是,他的转发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善心的回报。截止筹款结束,葛布仅筹到1万多。“根本筹不到钱,我们的圈子就那么小,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葛布说道。“90%的个人救助项目一般筹到的金额在1到2万之间,教师群体以及人脉资源特别强大的特殊群体筹款成功的额度比较高除外。”于亮坦诚,个人救助无法筹到款项的情况只能希望能够被基金会所认领,这样才有希望被更多的人知晓。受累于朋友圈最初对于个人救助粗放式的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核使得平台出现很多被曝光的“骗捐”案例。去年12月,广东佛山卢兆泉在“轻松筹”上为女儿筹集治疗费约10万元。遗憾的是,孩子因治疗无效去世,卢兆泉用剩余善款中的1.3万元,和妻子一道去西藏为女儿 “做法事”。今年春节期间,卢兆泉在朋友圈晒出马来西亚度假照,更是引发轩然大波,不少捐助人直呼“被骗”……于亮觉得,“因为大家看不到审核风控的过程,网络夸大了个案的严重程度。”为了消除用户、媒体对“轻松筹公益项目”的质疑, 2015 年12月,“轻松筹社会责任部”正式成立,经过一个月的方案制定和商讨,轻松筹决定把“轻松筹微基金”设立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受其监管。杨胤将自己标榜为一个理想并没有被泯灭的现实主义者,然而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觉得自己一次次被理想主义所指引,“中国一点也不缺少人情。” 她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道。很多时候,杨胤也会经常上微博去看网友对于轻松筹的评论,“一件善事持续发展的运营逻辑肯定需要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外界更多的耐心让我们慢慢变好。”有时候,公司的年轻员工因承受不住外界的谩骂而私下哭泣,杨胤则用平台上受过帮助的人来开导大家,“没关系的,委屈了就看看人家写的感谢信,想想人家出院了自己不吃不喝跑来公司蹲在门口下跪,还有的人会亲自蒸馍寄来公司。”不过杨胤深知,这些感人的东西是无法形成传播力的,“大家要看的是糟糕的事情。”持续的造血能力如今,轻松筹新的办公地点位于东城区的歌华大厦十层,经常能在办公室看到经由全国各地寄来的水果、干果堆放在了地上,工作人员正在一一清点数目,检查是否存在残次品。一股赣南脐橙夹杂着各色水果的清甜充斥着整个办公区域。“我们从来没想过卖水果啊,但是社交圈更容易买低质、价格不贵的产品,比如好吃的桃和辣酱,尝试下吧,不是坏事。” 轻松筹CEO杨胤笑言。如今的轻松筹,看上去则更像一个电商平台。“我们更看好农业众筹这部分,你看我们平台上很多农民可以在上面卖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额提高了不少呢。”于亮对记者说道。轻松筹上的尝鲜预售板块以农产品众筹为主,主打“新品上市速尝鲜”,是对农业电商领域的开拓,旨在帮助农民朋友向外界进行产品输出,解决全国经济欠发达区域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作物堆滞等问题。10月23日,秦岭山麓猕猴桃果农通过轻松筹发起的猕猴桃尝鲜预售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90万,整座山沸腾了起来,这次众筹的成功让优质的有机猕猴桃得以走出大山。目前,平台用户已经突破一亿,在地区性民族贸易和扶贫项目上已经开展了全面细致的产品业务。已有超过13840位少数民族用户通过轻松筹进行众筹,累计金额达到1亿6百多万,平均7663元。未来,轻松筹将强化帮扶村县贫困户、创业者,开展同更多县市的深度合作。除了发展农村电商,轻松筹在今年还上线了“轻松互助”项目,目前推出了微爱大病互助行动和少儿健康互助行动。截止到目前,微爱大病互助行动已累计加入304万人,少儿健康互助行动已累计加入10万余人,增长速度同样惊人。于亮告诉记者,并不能指望公益众筹来挣钱,在个人救助项目中收取的2%手续费,其中1%用于微信支付接口费用,另外1%用于运营成本,只是希望通过公益众筹来积累用户和口碑,通过内部转化来购买商品,让捐赠用户变成消费用户。“对于外界的质疑,我们理解,因为不了解情况产生的质疑,我们都愿意耐心解释。”通过收取5%的手续费,尝鲜预售则成为了目前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家非慈善组织的商业公司,于亮觉得,慈善业务的持续运营需要公司自身具有一定的盈利造血能力。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师曾志教授也认为,互联网公司做慈善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互联网慈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互联网公司有一定的收入保障为前提,单纯不依靠任何盈利收入的平台是无法确保慈善项目的实施和交付。“同时需要培养社会的信任机制以及对于互联网慈善平台加强监管。”师曾志说道。“我们不怕监管。”于亮说道,“如果有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像基金会那样,规定一个准入门槛,颁布一些管理条例,让整个行业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下良性发展,平台也才能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天秤座的杨胤似乎透露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与自信,这份自信同时契合了她对于公司未来的一份期待。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杨胤依旧认为,即便是在当前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每一个人的基因中也都存在着“小善”,只是缺乏一个公平公开的场合使它展示出来,而技术的力量可以开启善的DNA,需要的是不断改进与探索的空间。未知的是,公众对于轻松筹以及中国的互联网慈善究竟还留存了多少耐心和希冀?2016年11月份的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一笑”刷屏,先是如潮的爱心,后来是如浪的讨伐,成为网络募捐困境的一次典型呈现。12月24日凌晨,罗一笑走了。网络慈善的争议并未结束。“真人真事,伸出手你就能挽救一个家庭……”网络中再次遇到这样的求助时,网友是该伸出援手,还是袖手旁观?摆在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仍旧是一道重塑信任危机的难题。 (完)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轻松筹互助是真的吗?-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轻松筹互助是真的吗?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轻松筹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众筹平台,是一个全民筹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平台。但是随之而来,也会受到质疑,轻松筹互助是真的吗?轻松筹是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之一...
&轻松筹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众筹平台,是一个全民筹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平台。但是随之而来,也会受到质疑,轻松筹互助是真的吗?轻松筹是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之一,其用户已经高达两亿多,帮助了很多经济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单单说这个平台,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大众联系起来,是一个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应运而生的品牌。轻松筹之所以会受到质疑,是因为大家觉得不知道这个是否是真的,而且朋友圈转发轻松筹似乎越来越多。大家并不是没有善心,而是不知道自己捐助的钱是否真的会到帮助的人之手。面对这样的质疑也是无可厚非的。轻松筹是将所有的筹措的资金转给受捐者。即使是这样,对于筹措的资金是否又能真的像描述的那样用到病人身上吗?这个是我们不能预测的,也是轻松筹无法预料到的。但是一般正常人都会把这笔基金用到病人身上。所以对于大家来说,这是正常的。怀疑也是在所难免的。轻松筹这个平台实现了全民筹款,解决了很多人真正的困难,挽救了很多个生命和家庭。当然,受到大家质疑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对于捐款者来说,可以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决定是否捐助以及捐助的金额,为困难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轻松筹互助是真的,而且也帮助了不少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加入轻松互助的人足够多,这个是可以实现的。我们举个例子,现在有30万人加入轻松互助,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患病,按照最高30万元的标准,每个人拿...
轻松筹互助是真的,而且也帮助了不少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加入轻松互助的人足够多,这个是可以实现的。我们举个例子,现在有30万人加入轻松互助,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患病,按照最高30万元的标准,每个人拿出1块钱就可以帮到这个人。如果加入的人数达到了300万人、3000万人,那这个金额就会变成1毛、1分,10块钱足够用很久。当然人数多了患病的人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当你10块钱用完了的时候,可以继续充值10块钱来保持互助资格。当然如果这10块钱你一直没用上,那么恭喜你,你很健康。从现在参加轻松互助的人口基数来说,还是很乐观的,大家很有可能就获得资助。我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上看到过很多类似的轻松筹互助的事件,都是在家庭突发意外,需要高额的医药费的时候,就会发起轻松筹互助,毕竟现在的网络很发达,转发很方便,每个人的好友也会有很多,这样一转发起来基本上轻轻松松的就能筹十来万吧,就算每个人贡献一元,可是架不住人多啊,况且现在很多人也不会在乎那几块钱了,更愿意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其他人。关键还是这个互助不必太麻烦的程序,不会让想贡献爱心的人觉得好麻烦就不去做一样。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贡献自己的爱心,让更多人幸福生活。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我3月上旬加入进去的,还不到1个星期扣了0.4元,平台短信就通知我账户余额过低要充值。可是我查询了扣款记录,为什么扣款的0.4元是资助我申请加入之前的人员,记录显示那些人员都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就是说需要动手术或住院需要的费用早已筹款好了...
我3月上旬加入进去的,还不到1个星期扣了0.4元,平台短信就通知我账户余额过低要充值。可是我查询了扣款记录,为什么扣款的0.4元是资助我申请加入之前的人员,记录显示那些人员都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就是说需要动手术或住院需要的费用早已筹款好了并已结案,根据平台加入的规则:这些人员后续是没权利得到轻松互助平台帮助的,这样的话这些人也不用充值了,那对于后面加入的人员是否公平?钱虽然不多,初衷也是好的,但是整个平台也没个电话或联系方式,都不知该怎么来咨询有疑惑的地方,是否会变成某些人谋私利的工具呢?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提问{{title}}
轻松筹互助是真的吗?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提问{{title}}
3人关注了此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互助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