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为何受到高科技人士和金融精英的青睐?

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比特币运行原理和金融功能
韩锋 | 韩锋区块链工作室
本文共68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24秒1、什么是比特币?
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密码学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论文:《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让学界轰动的是他第一次用密码学解决了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2009年他又公布了比特币系统的开放源代码,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传说,中本聪后来也就隐身了。为何隐身?我个人觉得中本聪是想当圣人的,而人类历史中,那些圣人都是死后,其思想内容固定不变了,才真正被认定为圣人的,所以他想当圣人就只能隐身了。2014年,记者报道说在加州发现了他本人,但他现在仍极力否认。后来就派生出很多故事,包括美国有个电视剧《傲骨贤妻》也谈到了中本聪的出处。剧中的说法是比特币是由三个人创造的,其中一个是中国人[1]。这个说法倒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中本聪的论文中,第一篇引述的就显然是中国人WeiDai的那篇关于电子货币的方案的论文。所以又有很多人开始演绎,包括有个北大教授说,中本聪这个名字就是戴伟起的,意思是"中国人本来聪明"。这个说法有点太自恋。我们相信中本聪现在就是隐身的状态。比特币自打一产生,第一轮首先是一些极客参与,他们认为靠着技术,尤其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现状,尤其改变社会中让人不满的一些情况。所以他们开始把比特币当玩具买来买去玩。最典型的一个故事就是日,程序员LaszloHanyecz花费10000比特币向比特币论坛用户买了两个棒约翰披萨,并且吃了。现在这个比萨估计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个比萨,现在5月22日成了比特币圈内的匹萨节。到了2013年,应该说是比特币发展元年,很多华尔街高管、基金经理、大公司如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高管也开始参与进来,他们认为比特币在未来金融创新上有很大意义。在他们的推动和努力下,比特币价格出现了实质性上升,大约达到500美金一个。后来中国玩家大量参与,让比特币价格继续攀升,达到新高峰,最高达到1200美金左右一个。
2、解码比特币"圣经"
比特币的价格在2013年上升了大约100倍。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让很多人吃惊,这并不奇怪。因此也出现了很多说法,最典型的是说它是泡沫,类似当年的郁金香,是一场骗局。我认为我们应该先认真了解比特币运行的原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再来看它是否骗局,是否是郁金香。首先它是泡沫吗?泡沫是肯定的。其实在早期互联网,大家经历的过程中其实也出现了很多泡沫,股票炒到惊人高度。比如hotmail等。我曾经有缘和李开复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李开复的观点是,确实是泡沫,但如果没有早期爆炒的阶段,大家不会大量投资开发互联网应用。恰恰因为互联网有了那么一个阶段,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才开始大量普及,才有了大量投资和后期的大量应用。我个人认为后来互联网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李开复博士的判断。所以面对比特币在2013年被爆炒的状况,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觉得如果不想丧失机遇,首先确实应该了解它的运行机制,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知识和理性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那么,要想了解比特币的基本原理,我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下中本聪最早提出比特币的论文。这篇论文之所以在密码学具有划时代的地位,是因为其真正解决了电子货币的重复支付问题,也就是造假币问题。[2]
中本聪的理想就是要把人类货币的信用建立在P2P密码学上。他认为传统信用系统都是靠第三方来发行,但他认为第三方成本高、弊病大,尤其不利于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贸易。所以他认为应该去掉第三方,让金钱和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以接近光速去跑,成本几乎为零。要做到这一点,中本聪建议信用可以建立在基于密码学的P2P基础上,也就是我后面说的所谓DAC(分布式自治系统)。这个想法当然是非常创新性的。当然,在中本聪之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货币应该通过市场竞争起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3】。当然,中本聪想发明一套建立在P2P系统之上的货币,首先当然要解决重复支付问题,也就是造假币的问题。大家知道,纸币(国家主权货币)是靠着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来惩罚、控制可能造出的假币。那么比特币靠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本聪最大的创新来自于,它是靠着盖时间戳来保证重复支付不可能。也就是任何一笔支付、交易都马上通过盖时间戳记账,保证一笔数字货币不能再被支付给第三方。按理说数字货币也就是全密码符号,某种意义上说被拷贝是非常容易的。如何保证重复支付呢?就是通过盖时间戳、记账、全网公开,靠着这套机制保证重复支付不可能。那么大家自然要问,谁来记账?谁来盖时间戳?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比特币最核心的创新,也就是所谓靠矿工记账的机制。矿工这个词某种意义上并不太准确,他们首先是记账员,要用TA挖矿的计算机,靠他的算力,来为全网的比特币交易记账、盖时间戳,保证不会发生重复支付。大家会问,难道这是靠雷锋吗?恰恰相反,中本聪假设人性本恶,人人互相不信任,并不主动做好事,大家都为利益而来。那么要指望这些算力来给全网记账、盖时间戳,就要保证他们有利益,他们的利益就是可以同时挖矿,获得比特币。挖矿是基于密码学SHA-256基础之上来进行。实际上就相当于解密码学的方程。谁先解出来,谁先找出哈希值,同时把十分钟内全网的比特币交易盖上时间戳,记对了账,谁就算挖到了矿(比特币)。每个区块(block)前四年每个奖励50个比特币。四年后是每个区块(block),十分钟产生一个,每个奖励25个比特币。所以矿工这个名词因此而来。但其实矿工起的最核心作用是盖时间戳和记账。如果没有这些矿工提供他们的计算机算力,为比特币世界全网记账、盖时间戳的话,那么比特币作为一个支付系统是不成立的。因此,每十分钟挖出一个区块(block),这十分钟之内全互联网所有比特币交易盖的时间戳都记到这个block里面,然后向全网公开。如果挖矿以后要指望获得25个比特币的奖励,就必须全网承认他的合法性,并且把下一个区块(block)建立在其链条(blockchain)之上。其实比特币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从第一个到后面不断挖出的区块(block)的链条(blockchain),所有账都记在这个链条之中。最原始的比特币QT钱包也同时下载该账单,全网确认其正确性,每一笔交易才合法,这样就保证了不能重复支付。
那么大家自然会问,比特币的总量有限(中本聪设定为2100万个),理论上在2140年全部挖完,但实际上我算过,2040年已经挖出2050多万个了。那时剩下的比特币就很有限了。到那会儿如何保证全网的矿工再拿出其算力为整个比特币世界盖时间戳、记账呢?按中本聪的设计,就是给他们付交易费。现在是每笔交易费付万分之一,那时会提得更高。那时就不是挖矿了,而是抢着记账,谁抢到了合法的记账权,谁就抢到了交易费。到那时就真的不叫矿工了,而是叫记账员。比特币的系统大概来说是这么设计的,让它这样链条永远(记账并奖励)下去,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比特币的总量有限,是首先吸引很多玩家来参与的重要特征。
那么中本聪在其论文中,很精辟地总结了整个比特币全网运行的机制。第一,每笔交易都向全网所有节点公开广播。所谓节点(node)是指每个希望挖出区块(block)奖励的矿工的矿机。向他们公开,也就是让他们记账,当然了,还关乎谁记的账最后将成为合法的。第二,每个节点,即每个矿工实际上都在不断把新的比特币交易进入他将挖出的区块(block)。只有矿工这10分钟之内所有交易都被正确计入区块(block),这个矿工的挖出的区块(block)才能被承认是合法的,才能获得奖励。那么很多人都在竞争这个区块(block),竞争记账,谁能最终获得奖励?这就是中本聪发明的工作量(POW)证明。只有证明你的算力是10分钟内全网最大的,解SHA256密码学问题效率最高,才能求解成功,获得这个区块(block)奖励。随着2013年比特币价格飞升,尤其2013年比特币世界全网算力在飞速成长。那么,只有一个节点真正证明了这十分钟内你的算力是最强的,你才能获得这个区块奖励,并要向其它节点公开,意味着宣布大家不要再竞争这个区块(block)了,要竞争的是这个区块(block)继续的下一个区块(block)。那么,全网接受你这个新挖出的区块(block)的条件,是你必须正确记录了全网这十分钟所有的交易,并都盖好了时间戳,否则这个区块(block)将不会被全网认定合法,你也不能获得相应奖励。
一旦一个区块(block)被全网接受,大家就立刻开始竞争下一个区块(block),下一个区块(block)一定要接在这个区块(block)之上,也就是绝对不能出现分岔。比特币系统中一旦出现分岔,就意味着存在造假币(假账)的可能,那么这个系统就面临被破坏、崩溃的危险。曾经2013年4月由于系统升级,造成了一次分叉。最后靠比特币基金会出面协调,所有挖矿矿工退回到分岔前的起点,从一开始避免了分岔危机,也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否则,比特币作为一个支付系统,将会被破坏。那么,中本聪在自己的论文里,最后总结了一下:所谓比特币系统就是一个数字签名的链条,或者说一个电子记账的链条。只要保证这个链条的正确性、都盖好时间戳,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作为一个完善的支付系统,不会被造假币,不会造假账,这样完好地运行下去。把信用建立在这个密码学P2P系统之上,前提是大家并不需要相互信任,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3、比特币后面的价值支撑是什么?
那么,很多朋友在第一次听说比特币的时候,总爱问,法币背后有国家主权,有国家机器去保护,有法律系统,比特币背后有什么?实际上,比特币背后也有很强的保护,那就是矿工的算力。那些全网在挖矿的矿工,他们实际上是记账员,,他们也是保护着比特币的国防力量,是军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比特币系统当然也要防止任何可能的恶意攻击,比如造假币,比如破坏系统让它不按规则运行。中本聪设计的规则是,除非掌握全网算力51%以上,即超过51%的攻击力量,才会造成造假币的可能,才能篡改历史上所有记的账,才有可能对系统造成破坏。按照现在全网算力的成本,现在比特币全网算力的成本已经达到十几亿美元,当然了这个数字在不断变化。要达到超过51%的攻击力量,至少要达到哈萨克斯坦一年的军费,才能发动这样的攻击。所以比特币系统是靠全网算力来保护的,比特币的价格某种程度上和其背后的算力也有关。现在一些比特币经济学家在计算比特币可能的合理价格,第一都是要考虑现在全网算力是什么情况。
好,我们基本弄清了比特币大概的运行原理后,就能比较理性地分析其价值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比特币背后的支撑,第一是其信用支撑。实际上比特币现在的价格,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靠信徒支撑的,这叫"信徒经济",有点类似在基督教世界最早期,也是信徒经济支撑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经济。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据说最早发家也是靠的"信徒经济"。恰恰是有这样的信徒经济,才使得比特币在经历各个政府各种不利政策下,现在价格还能维持在500美金以上。我认为绝对是忠实信徒们在维持着比特币价格的基本盘。什么是比特币的信徒?他们相信哈耶克的理念,认为完美的货币应该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产生,货币权或者说金融权应该来自民间。当然了,他们的信仰并不是空穴来风,黄金或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上最早的确都是从民间的信用开始建立的,法币最早往往是靠着黄金或白银的背书才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所以信用来自民间,或者说期望在互联网时代来自P2P,不是一个空想的假设,是有历史依据的。当然了,在信徒经济的基础上,有很多金融机构在分析其可能的价值。比如2013年底,美林证券提出了一个估值,说每个比特币可以值1300美金[4]。我看了他那篇文献,基本假设是未来全球互联网贸易10%用比特币支付,从而得出比特币1300美金的价值。这也算一家之言吧。我个人认为比特币未来的价值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解决了互联网贸易的支付问题,让金钱和信息以同样的速度跑,成本同样低廉。这样会极大的丰富互联网经济的生态面貌。
当然,很现实地说,现在很多人购买和囤积比特币,是冲着它保值的功能,也就是它总量有限,仅2100万个,大家觉得这个系统从理论上比法币更能保值。因为法币总量无限,几乎每个法币都超发,最严重的超发到上万亿倍。但是当然也有懂经济的朋友马上会说,只要有人大量囤积比特币,就一定会造成比特币流通的问题。当然,历史上贵金属货币几乎都是因为囤积问题而最后退出了流通领域,因为最简单来说它们不是无限可分的,它们在物理上分到一定程度就无法使用了,所以不得不退出流通领域。但比特币和贵金属货币有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它实际上是密码学数字,所以它是几乎无限可分的,哪怕现在市面上只流通一个比特币,通过小数点后移,也不影响它作为全球支付的流通性。按照中本聪最原始的设计,可以小数点往后移8位。如果需要,只要达到全网节点(node)民主协议同意,小数点还可以继续往后移。那么,有的经济学家就说这会造成通货紧缩。当然,如果世界上只有比特币这一种货币,当然会造成通货紧缩。但我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绝对不可能天下只有比特币这一种货币,所有法币都不存在了。最后的情况有可能是不同的货币将来在全球市场上共存,各自在某个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我认为未来比特币保值的功能将会长期存在,而比特币的密码学数学属性保证它在流通领域永远不会稀缺。
4、比特币的创新-DAC
那么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全球每一次主流货币的变更都相当于财富的重新洗牌。中国最早是明朝张居正确立了银本位,由于当时中国占全球财富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全球的白银都向中国汇集。所谓鸦片战争其实是因为英国当时白银不够,所以要用鸦片作为硬通货和中国进行贸易,而中国当然要拒绝。因此发生了鸦片战争。当然那一仗打下来我们败了,因此我们退出了世界主流货币的中心,我们因此穷了一百多年。我认为面对比特币这种全新的互联网货币形式的产生,我们一定要抱着参与的态度,不能冒"在下一次全球支付系统的创新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那么总结一下,比特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呢?大家现在公认它是全球第一个DAC(DistributedAutonomousCorpor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的成功案例。针对以上PPT中DAC的主要特征:A、由于是靠密码学保证规则运行,管理成本比传统公司成本低得多,邓迪师弟已经讲得很清楚。B、这是西方的一贯传统,从人性恶的基础上开始设计政治机制,不假定要依赖大家的善良和美德,而是假定人有机会都会做坏事,这样设定的制度,按西方政治学原理,才能最大限度保护每个参与人的权益。C、比特币系统已经证明其有众筹属性,也就是能保证股权者利益,且先入者利益更多,这是一个合理的经济学系统。我觉得在众筹系统里不能指责先入者利益更大,因为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定的。那么比特币系统也就是这样一个DAC系统已经显示出它有自相似的结构,也就是说局部被破坏,它的自我修复功能很强,它可以自相似地再生长。比如一棵大树,砍掉它一边的枝叶,只要整个系统没有被颠覆性地破坏,那么它会继续生长,而且是按原来的自相似形状修复。那么比特币2014年以来遭受和很多不利的局面,尤其是最大交易平台的倒闭,这个系统目前还能运行,就说明它自我修复功能是很强的。总结一下,比特币到目前为止给我们展现的希望就是,所谓未来的金融,也就是金钱资产可以和信息一样在全球以接近光速低成本的转移,是可以靠全球P2P信用系统自治完成的,不需要巨大的第三方成本。当然了,比特币是第一个试验。不要把比特币说得太完美了,什么替代法币,那都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将来比特币一统天下。我觉得除非怀有某种恶意才会这样假设比特币,然后来否定它。比特币只不过是一个创新实验,它的本质是分布式自治系统(DAC)。但有这样一个试验,为未来人类的发展,不光是金融领域,更是为未来在互联网上的创新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我们值得期待。
[1] 比特币中文网,, http://www.bitecoin.com/online/0.html
[2] 中本聪比特币原始文献: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3] 哈耶克 《货币的非国家化》,新星出版社,姚中秋译
[4] http://www.ibtimes.com.cn/trad/articles/06/628186.htm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媒体在扭曲事实吗?全球的精英人士到底在不在买以太坊?_比特币_金色财经
媒体在扭曲事实吗?全球的精英人士到底在不在买以太坊?
此前,包括商业内参(Business Insider)在内的资讯媒体透露,由John McAfee担任CEO的网络安全公司MGT Capital已经开始挖掘以太坊(此前已开挖比特币)。
诸如商业内参在内的主流媒体都采用了内容和标题十分不相关的叙述形式,比如&以太坊在今年暴增了4000%,全球的精英们都在买进&,而事实上,其内容只讲了MGT Capital开挖以太坊。
一部分主流新闻媒体对近期以太坊崛起的报道描述的是以太坊和比特币之间本不存在的竞争。
报告和报道持续不断地将以太坊描述为比特币的竞争币和竞争区块链网络。
然而,绝大多数的用户、交易者、投资者和热衷者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都有着一定的应用知识,因此他们明白以太坊和比特币不是什么竞争者或对手。
事实上,比特币是一种价值贮藏方式,并可以被开发为一个全球性的,点对点的去中心化和高透明性的数字货币。相比之下,以太坊的设计初衷是,为去中心化的应用和去中心自治组织(DAOs)提供一个生态系统。
以太坊和比特币有各自的哲学理念,两者的货币政策和结构是截然不同的。以太坊提供了一个以灵活性为优先的智能合约协议,而比特币则提供了一种安全的价值存储方式,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货币。
全球的精英们真的在购买以太坊吗?
企业以太坊联盟(EEA)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引起了许多机构投资者、主要金融机构和大规模技术集团对以太坊网络的兴趣。
Bitcoin86此前曾报道过,许多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头企业正在致力于研发基于以太坊的应用程序,进而优化自身的运营。
Buterin在接受Cointelegraph的采访时表示,&参加企业以太坊联盟的初创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程序。就规模更大的联盟成员而言,一些机构一定是在积极开发的。
自2015年以来,瑞士联合银行(UBS)就一直在以太坊网络上实验。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也是联盟的一员。必和必拓公司(BHP)正在利用以太坊进行自然资源的跟踪测试。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向前推进。&
然而,大多数投资公司、贸易商和公司仍然缺乏对以太坊及其目的和结构的了解。通过挖取以太坊,公司开始更多地了解以太坊复杂的技术、以太坊的生态、以太坊的社区以及以太坊这一整个行业。
5月下旬,美国主要的投资公司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表示,公司已经开始挖掘以太坊,并在以太坊平台上开发应用以进一步了解区块链。富达投资管理着价值2.13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年收入约为159亿美元。
富达投资的CEO Abigail Johnson说:
&我们已经建立了接受比特币微交易的概念证明。我们本着学习的精神,开展了小规模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挖矿业务。&
全球的精英们没在购买以太坊,因为他们把其作为一种区块链网络。比特币和以太坊正试图解决全球银行业、金融业和科技部门疲于应对的各种问题。
全球的精英们正在开始购买以太坊,以了解其目的和精密的技术。有朝一日,以太坊可能会为大范围的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动力。
英文来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are-worlds-elite-really-buying-into-ethereum-
编译:Chase
稿源(译):bitcoin86.com
备注:Bitcoin86 稿源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分析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风险自控,谢谢。
本文来源:
文章作者: bitcoin86
声明:本文系金色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属金色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金色财经&,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比特币实时价格 ¥51813.36(数据来源:火币Pro)
京ICP备号Copyright (C) 金色财经 版权所有
您投送的稿件违反了金色财经的投稿协议,现已关闭您的投稿功能,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进行申诉。比特币背后的全球财富大洗牌-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比特币背后的全球财富大洗牌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作者:孙骁骥说起比特币,泡沫、骗局等充满贬抑意味的评价,不绝于耳。但假如你了解这种加密货币的源起的话,就会知道这些批评有点过于简单。不过,有一项对于比特币的指控却是非常现实、毫不夸张的。那就是,比特币现在已被广泛的运用于犯罪活动和财富转移。全球未来的财富流向和分配,很可能因为比特币的兴起,而发生转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场财富大洗牌,无人能独善其身。一,比特币这些年:理想很纯洁,现实很肮脏比特币作为金融“新势力”,它的命运注定了从诞生之初就要四面树敌。比特币不得不向两大酿成金融海啸、但至今却依然逍遥法外的“旧势力”宣战。第一个旧势力是传统的投资银行家。他们用数学模型制造了大堆难以理解的金融产品,再用一迭迭厚重的、以艰涩英文写成的法律文件作包装,然后出售给投资者。知识有限的普罗大众不会了解个中玩法,他们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买下金融产品。然而,一旦出事时却求救无门,因为在一层又一层的包装之下,这些不靠谱的产品早已变成“合法”。投资者成为金融战场的炮灰,但操纵这场合法骗局的人却继续站在法律的保护网下风流快活。第二个旧势力是美国政府。以美国政府为首的金融部门推行量化宽松,挟救市之名“印钞”来填补经济黑洞,结果导致全球资产爆升、楼价狂涨。今日全球经济受罪的源头,很大一部分就是他们当日种下的苦果。传统的政经体系利益紧密结合,两大“旧势力”可谓狼狈为奸。但正因为它们大而不倒,杀人却不用偿命。因此,比特币最初的出现就是号称要针对传统货币的弊端,要改写金钱的规矩:利用去中心化和有限供应的原则来尽量模仿黄金的本质,重写一套更公平的秩序,将权力由现有控制者手上抽走并转移到另一群“新人类”的手上。与传统资产(old money)拥有者相比,这群新玩家多是年轻人、科技人,他们在现有经济市场不起眼却希望搅动浑水、掀起变革。听上去,理想很美好、很纯洁,简直就是龌龊的金融界的一股清流。不过,比特币的现实情况却与理想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不存在涨跌停限制,并且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在快速上涨的同时伴随着价格的大幅自由波动。此外,比特币不仅可以在交易者之间进行类似股票交易的买卖,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交易者之间进行类似银行账户转账的“转币”操作。比特币的投机狂潮由此开始了。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4月,一枚比特币仅仅可以兑换3美分(0.03美元),合人民币不到2毛钱。日,比特币兑美元价格上涨,价格达到129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9000元。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结。在2017年年底,比特币价格出现异常暴涨,最高的时刻一度逼近两万美元,近期又大幅回落,在一万美元上下波动。回顾过去八年多的时间,比特币价格暴涨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投资品,同时伴随着强烈的价格震动。由比特币在全球的交易数据情况不难看出,投机因素是比特币价格上涨的主因。根据去年的一篇报告,全球比特币挖掘所使用的电量之和,超过了全世界159个国家各自的用电量,可见人们炒比特币多么狂热。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投机狂热,也进一步推升了比特币的价格。回到中国。早在2013年初,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到20%,当期的比特币市场价格还不足100元。而到2013年12月,比特币的中国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至近70%,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比特币交易国,比特币的市场价格最高超过8000元。不能不说,中国投资者的加入也是前段时间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根据火币网用户抽样调查,中国80.7%的比特币投资用户进行比特币交易是为了通过买卖价差获得短期盈利,即投机获利。庞大的投机需求之下,比特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推动力。这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投资渠道和产品仍然十分欠缺,使得比特币作为一种新颖的金融产品能够较容易吸引大量投机资金,这导致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并最终成为比特币价格泡沫快速膨胀的主要推手。比特币作为金融“新势力”出现,初衷是为了挑战依靠欺骗和暗箱操作获利的金融“旧势力”。然而,当理想落地成为现实的时候,人们发现:理想很纯洁,现实很肮脏。比特币实际上一点也不高大上,有着“正义使命”的它实际上已成为了新一代的投机工具。二,比特币的未来:投机大爆发与财富大洗牌如上文所说,比特币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强烈的投机属性,二是在全球流动不受限制。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比特币不仅是很好用的投机工具,同时也是财富转移的利器。这种财富的转移分两类:非法的与“合法”的。关于比特币涉嫌参与到洗钱、毒品等等的非法活动,长期以来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由于转账交易不易被监管部门追踪,比特币的交易涉嫌洗钱的有不少。过去几年,新闻中不时会有美国政府调查涉嫌洗钱和参与毒品交易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新闻。根据美国某机构的调研,接近一半的毒品洗钱犯罪,集中发生在美国的几个大型比特币平台。这些非法所得的钱,很轻易的经过代币交易平台“洗白”,并且可以毫无阻碍的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再来看看承认比特币为合法货币的日本,日本警视厅在月间一共报告了669起疑似比特币洗钱的案件。比起传统金融机构,这个数量并不算多,但这恰恰说明了比特币洗钱的事实更难被追踪、调查。其背后真实的数量,至少也应该是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相上下。这些非法的洗钱活动只是全局的一部分。比特币更主要的是被用来做一些“合法”的勾当,以貌似规范的商业手段改变传统的财富格局。作为商品的比特币并不完全是骗局,但有“阴谋”。这个阴谋并不是由几个特定的人计划出来,而是由玩比特币交易的投机者共同策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全球性的财富转移。以最近一年的情况为例,资本持有者和技术所有者“勾兑”已成常态。科技从业者在拼命开拓技术甚或开创自己的加密货币,而有钱人就会大把撒钱投资矿场、将以往投入IPO的资本转投ICO(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以上的行为造成了市场的大幅动荡。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目前ICO的融资能力已经让IPO望尘莫及,该报道引用研究及数据公司Token Report的调研:即使比特币价格近期下跌,但这并不会降低人们的投资愿望。据统计,2017年,超过900个ICO一共募集了超过65亿美元资金,预计ICO市场今年将突破去年的总融资总额。很多公司都排着队期待通过ICO筹资,成为科技领域的下一个热点。各国政府近来收紧了对加密货币和数字代币发行的审查,这等于是帮了ICO一个忙,代币发行难度更高的结果,会造成相关公司的估值进一步上升。这股投机大潮,显然已势不可挡。但以上还只是拉开了财富转移的序幕,而整场投机的高潮将会出现于手持传统资产的人眼巴巴看着比特币价格狂飙,然后决定高追,恐慌性入场扫货的时候。一旦这些人大量涌入市场,财富转移就正式开始,同时也是泡沫出现之时。那些早期投资比特币的人早就在这股浪潮中闷声发大财,获利金额数以亿计,而传统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则依然蒙在鼓里。至于比特币泡沫已破灭之说,其实只是抱持旧思维人士看对相关升值的报导铺天盖地出现,未能实时反应而作出的条件反射。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人,始终是议论多、行动少,真正拥有账户的人更是稀有物种。从目前交易量和普及程度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投机泡沫才刚刚开始。那些认为比特币的价值很快将归零的人最终会被现实打脸。比特币的价格不仅不会下跌到零,其震荡的幅度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强。而在种类越来越多的代币市场上,价格的大起大落必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投机和财富大洗牌。原因何在呢?其根源就在于代币发行蕴含的巨大“利润”,更在于人内心无法遏制的贪欲。行文至此,不禁让人想起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名言: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不论你是相信传统金融也好,相信比特币也罢,说到底,这些或新或旧的金融工具其实都不靠谱。最终你必须相信的,不是XX币,而是人性,是人们普遍具有的贪婪而短视的本性。旨在挑战旧势力的比特币,其实让自己又成为了另一股势力,干起了传统势力的邪恶勾当。如今,各种不靠谱的代币ICO遍地兴起、真假难辨,这与过去央行实行的滥发货币、稀释百姓财富之举有何区别?这就是历史永恒的矛盾律。就好比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义士们打着正义的幌子推翻万恶的旧朝廷,却又不知不觉建立了一个罪恶的新朝廷。比特币是一面虚拟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弱点。在人性贪欲的驱使之下,这场金融革命的目的与结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我们不得不在这种矛盾当中,不断折腾着前行。比特币与新文明冲突一个幽灵,比特币幽灵,在全球上空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势力”似乎都联合起来了。时间来到2018年,全球政府面临空前挑战。中国“硅谷”中关村,某币圈大佬James(化名)对旁边的崇拜者说:“法币(即纸币”)对于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现在的银行早晚都会倒闭!” 打开他的加密货币钱包,价值几个亿人民币的比特币、以太币彰显着身份,而在二年之前,他还是一个身边人公认的“失败创业者”。像James这样的币圈新贵大有人在,他和加拿大比特币首富赵长鹏有着类似的经历,理工科背景,在大公司做过程序员,有过创业经历却并不成功,此外,之所以彻底抛弃掉中文名字完全用英文,也是为了和旧世界决裂。但他不把自己装饰得珠光宝气,看起来保持着很朴素的身份,为了偷偷嘲笑不知其发迹朋友惯性冷漠的视角。这场疯狂的加密货币暴富运动中,80%的参与者是和James一样的中国人和华人,他们的人格在从天而降的财富面前受到极大挑战。James有着很“特别”的思维方式:首先是他们很少出卖比特币,除非换辆车或者生活所迫,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一币一别墅”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每卖一个比特币就会损失一套别墅;其次,他们的世界里基本不需要除了加密货币之外的货币形式,在参与的ICO发币项目公司里也只需要用以太币参与投资,而这些ICO发币公司员工工资都是用自己发行的货币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也是,老板号召员工家庭生活费也用比特币或以太币支付的。狂热就是这样伴随着如此诸多炫酷的创新迅速扩散,每一个币圈的参与者俨然虔诚的传教士,中国一位上个投资泡沫时代的明星投资人王利杰公开表示:做虚拟货币和ICO投资之后一个月的收入超过过去几年的收入都要多。他在一篇《ICO的三个本质》的文章里这样描述眼前的繁荣――区块链是啤酒,ICO是泡沫,言外之意,一切都是合理和值得喝彩的盛宴。实际上,包括王利杰在内,徐小平、蔡文胜、薛蛮子等投资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都在不断的给公众传递一种神秘的暗示,那就是错过“代币”和“区块链”后被新文明洗劫的危机感,几乎所有的发声都是带着暴富者的狂欢和新权势的俯视轻蔑的摇晃着“旧世界”的根基。这一切是否合理?“新文明冲突”序幕这是一群创新者吗?也许。他们似乎正在缔造一个“自由”王国。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合法性在于提高人类的沟通效率,以及提高社会生产力,那么比特币牵引出的系列创新正在表现出更有进攻性的思维逻辑――科技精英希望用新规则摧毁现有“中心化”秩序,搬迁原住民“去中心化”,重新获得一个“自由世界”。在他们眼里传统的社会治理结构是自私和邪恶的,他们的理想主义即将砸碎一切的不合理监管,还自由于“人民”,大部分比特币、ICO和区块链的布道者都有成功学的宣讲能力,并渲染一种接近于“末日论”的群体性恐慌――别人都在暴富,你错过了就是穷光蛋。“我建议你应该买至少十个比特币做资产配置,万一一币一别墅的梦想实现了呢?”一位被访谈的资深企业家奉劝笔者,他在一年前投入巨资入股矿机工厂。正是由于这样的暴富式创业方式的驱动,目前一些前沿的创业者都已经开始筹备发行代币业务,通常起点往往是100亿枚代币,这意味着如果每枚货币定价人民币0.3元,这家创始ICO公司起始的价值就是3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家创业板小盘股上市公司。还有一种更隐蔽的玩法也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在青岛市的很多社区里,出现了一种用代币购买商品的售货机。销售公司不仅卖产品,还通过ICO发币的方式进行融资,其主要宣传的吸引力除了便宜之外,其实就是利用比特币神话的光环。据说后面还有银行在做担保,知情人透露这是百亿级别的生意,但风险巨大。“币圈一天,人间一年”的神话在金钱面前被发挥到极致,一位创业者如果成功发币,或许提前了10年完成了传统企业家上市的奋斗历程,反而对结果负责成了10年后的事情。实际上,神话的背后暗流涌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一个极致的案例里,一位币圈大佬套现几亿人民币后,大手笔投资一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成为了前十大股东。有消息称,中国最早的比特币中国创始团队已经套现接近百亿离场。现实的逻辑,电商互联网公司用了接近20年才完成了电商创新从新锐到前沿到实体化的转变,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到2018年才开始用电商成功经验投资线下的实体经济。那么,币圈的这种财富转移基本上是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的,简单说,在全球广大投资者用几万、几十万试水代币的同时,若干现实主义的币圈大佬开始用套现的现金购买“实体经济”资产,极端的可能,如果代币在全球范围内被全面封杀,很有可能一部分币圈投机的超级大佬继续享受他们在欧洲某国城堡里的奢华生活,而全球投机者陪着代币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完全建立在虚拟经济的世界里高位接盘梦想,最后一棒的人很可能一无所有。仔细推敲起来,我们发现围绕比特币相关大讨论中参与了四种人:第一种是比特币趋势的狂热追捧者,ICO的“原教旨主义者”,这种人相对纯粹,他们不在乎钱,要的是整个世界秩序的改变,他们的口号是“守住币,就是守住财富。从100倍高风险的投资回报率,到1万倍甚至100万倍的投资回报率进军,这种人通过大量稳定持有维护着比特币价格的基本面。第二种是“创新掮客”,一批曾经做投资或者媒体的高智商、有影响力的前沿意见领袖,他们利用第一种人的热情为自己寻找机会。“名”的方面在博得新科技潮流的话语权,“利”的方面在考虑眼前的投机机会以及长期的商业模式升级机会。第三种人是“全球投资者和投机者”,包括大量拥有中国资产希望全球化变现的富人,甚至政府内部分希望隐蔽和转移财富的富有者;也包括对科技崇拜的年轻人,甚至日本韩国的上班族;还有越来越多的日本、韩国家庭主妇,“中国大妈”。这个投资者群体里还有一个值得特别提出的,就是海外华人,应该说在中国经济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他们选择了在相对平稳的经济体中获得安逸生活,所以错过了历史上最好的资产价格爆炸机遇,那么在这波ICO热潮中,很多海外普通的华人都卷入了这场主要由华人推动的造富神话里。一位硅谷的朋友访谈中表示:很多在加州开出租车的新移民,都在炒作比特币等代币中赚了不少钱,这种影响效应快速放大,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配置代币资产。第四种人其实是目前没有被过多关注的“全球资本大玩家”,在他们发现代币市场拥有巨大的交易量拥有了巨大的套利空间,不排除他们在利用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坐庄操纵市场。一种说法认为2018年初的一轮全球性利空消息的轰炸将比特币价格从19000美金打到6000美金之后,多家全球投行背景的巨量资金进场,而大利空消息似乎立即停止,比特币价格从6000美金起在一个月内于日开始稳步回升到11000美金以上。从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跨国金融公司对外发布信息的角度看,他们对比特币等代币看法比较暧昧,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也有很大的弹性,有所保留。而发达国家政府监管的态度也并不一致,欧洲央行在2月17日将比特币定义为“非资产投机产品”,但美日韩相当于通过纳入监管变相承认了合法性。客观上,在代币的全球化进程中,美日韩是“洗钱式”财富转移方面是受益者,这和中国资本净流出的状态完全不同。以上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角色:“原教旨主义者”、“创新掮客”、“全球投资者和投机者”、“全球资本大玩家”,都是这场全球性比特币、ICO豪赌的主要参与者,而“区块链”是他们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技术论据,一个迹象是――真正投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公司很少参与币圈的讨论。定义出了以上四种人之后,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其一,这四种人的价值主张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当我们去批判或者反驳他们的时候,其实对于整体都是不恰当的,他们之间的价值观也有互相抵触的一面;其二,这四种人虽然有不同的诉求,但是背后真实的驱动力都有两个,就是对现实金融秩序的不满,以及对比特币这种“新文明”形态的高度认可。在他们眼里――纵使无数争论的存在,但比特币代表一种终将取代现实世界的“新文明”。总结上面的叙述,比特币为代表的新思维确实并非属于目前社会的治理结构,这并非是创新与非创新的矛盾,也区别于人类传统的国家、宗教、人种的矛盾,这是一种“新文明”与“旧文明”的冲突。比特币这样无中生有的财富,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有“邪恶”色彩的创新,但硬币的另一面,带着“新文明”的杀伤力,它也像照妖镜一样,映射出“旧文明”全球资产价格不均衡以及个别国家的资产泡沫化的不公平,甚至包括全球央行无限制的印刷货币的掠夺性,比特币或许可以加速泡沫挤出。同时也映射出被法定货币排除在外的非法交易金融需求。也就是说,只要阳光下全球资产价格拥有落差瀑布,黑暗中的黑市交易需要金融支持,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标的,存在的合理性已经不需要讨论。在韩国等国家将加密货币纳入监管框架的同时,“新文明”的“入侵”已经是既成事实。所以,一言以蔽之:本质上周掌柜团队不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科技创新,而是一种“文明侵略”。这种文明侵略在比特币上获得了价值支撑,于是ICO试图从这个缺口穿透,彻底打破被旧世界的统治,这种“侵略”的理论基础叫――去中心化,披着“区块链”的前沿科技外衣。比特币就这样把“新文明侵略者”包装成一个英勇无比的“斗士”。“合理性”与“合法性”如果以上的分析让比特币的拥护者感受到偏见,那么下文我们来深入探讨比特币“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命题。硬币的一面是比特币拥趸的狂热与狂欢,硬币的另一面是政府和大多数公众不明真相的焦虑,那么到底比特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如何界定?应该说上文提到的四种人,如果让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作为比特币潮流弄潮儿的他们,一定也会有激烈的争论。这里,我们同样建议用“新文明冲突”的视角拨开争论的云雾。周掌柜咨询团队认为:比特币的合理性在于分布式的区块金融内生态需求,提高特定领域金融效率,但并不能偏离货币本质,就是价值相关一般等价物。比特币的拥趸认为挖矿的算力损耗就是类似于开采黄金一样的等价劳动,但这并不被人广泛接受,并非逻辑问题,而是文明无法调和的冲突,两种文明对价值理解基点不同。长期看,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合法性在“新文明”的世界最大障碍并非认知,而在于新旧文明对合法性主体的观点偏差,如下:首先, 关于权力主体:“旧文明”认为法定主体是获得权力的治理者,它的权力基础来自于集成个体信任。而“新文明”认为的法定主体是维护算法权威的组织者,它的权力基础来自于算法认同。由此两种文明对政府角色的看法有本质不同,一个认为是正统性权威,一个认为本身就是与算法的“神性”相抵触的邪恶。也就是说,两种文明冲突在金融角度核心的交叉点在于是否由“政府合法发币”,而比特币等现有主要加密货币如果不能被全球政府招安,可能会永远定义在“文明侵略者”的耻辱柱上,而不能阳光下出现的比特币等可能更加倾向于边缘化不良金融体系运营,必然更加邪恶。其次,关于文明主体:目前的时间点,从“新文明冲突”角度如何协调“新旧文明”,让人类哲学和伦理快速进入“人机智能时代”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其核心就是人类接受“机器人”作为一个新主体参与人类社会活动,并拥有一定的身份认同。人类精英需要在变革思维主动融合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人性之美和人类社会之爱,给予更多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最后,关于领导力主体:在文明融合的新时代,如果我们将徐小平、蔡文胜、王利杰等这些互联网投资精英看成是文明的侵略者,可能阻碍了融合的原动力。但如果任由他们制定规则且掠夺,文明冲突将更加激烈,最好的可能性是与他们达成合作监管共识,让其从“文明侵略者”变成“新文明奠基者”。但是,他们必须有勇气奉献与付出,拥有开创者的谦卑和自律,全新服务于公众,而非狭隘的商业利益。以上对于比特币合理性的阐述,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文明融合”,而对于合法性的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主体定义”。放大讨论到国家层面,如果我们用“新文明冲突“的视角来看比特币、ICO和区块链背后的本质,客观上,这可能给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更具建设性的负责人国家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假设中国能够协同全球加密货币的监管,积极推动“文明融合”,将中国高科技行业最前沿的创新应对方式分享给世界上更多国家,中国政府有可能获得了一个区别于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全新制高点,推动和构建全新人类文明体系的历史性机遇。落地到金融领域具体的动作,是否可以探讨构建类似数字时代打破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本位的数字化创新?中国央行是否可以率先通过加密货币发行引领全球,并加快人民币从“国际化”到“全球化”应用的进程,这些都是迫切摆在决策者面前的真问题。超越目前的“地缘政治”竞争,相信在“新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包括美日韩在内的发达国家政府也有迫切的需求联合起来,通过联合构建合理的“新文明监管机制”保证各自国家的治理主权,这个机制的领导者注定由中国或美国这样的大国来承担。“旧文明”的主要矛盾是人类需要与生产力的矛盾;“新文明”的主要矛盾是人类主体性和机器主体性的矛盾。在这个前提下,各个国家治理政府有什么理由不共同努力构建合作呢?最后,我们再次重复本文的核心观点:比特币、ICO和区块链的本质已经超越了科技创新,是“新文明”的“侵略”。全球管理者应该将视线从亨廷顿提出的基于地缘政治的“旧文明冲突”转移到基于科技价值观的“新文明冲突”,这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避免这场“大起义”和“政变”流干人民的血液,政府需要更多的应该不是“监管”,而是文明融合的“构建”。参与其中的精英群体应该本着更高的道德自律和历史使命感,你们希望获得的是一个“新文明”,而非必要去击垮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最近大家都说的很多,也出现了各色版本的解读。但看了这么多“史上最小白的比特币解析”,小巴觉得,都不如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白皮书》写的清楚。在这份白皮书中,为大家规划了一个全新的交易世界。而小巴记得,经济学家们为了证明交易无处不在,特别喜欢以封闭贫瘠的监狱作为案例,今天小巴也开一开脑洞,看看在监狱的世界里,能否交代清楚比特币的前世今生。2018年刚开年,就有不少人来询问或者传授小巴所谓的“炒币秘诀”,小巴每次都会礼貌地把关于狗币的故事告诉他们。2013年,一个程序猿在熬夜研究了一晚上加密数字货币后,内心相当崩溃(可以理解),于是上论坛消遣放松的时候,笑点也变低了不少,被当时(现在也是)人气极高的doge表情包逗乐,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没过多久,一个叫做dogecoin的加密数字货币诞生了。当然,它的工作原理和比特币略有不同,但就因为萌,在粉丝的拥趸下,当年一月成为用户量仅次于比特币的全球第二大加密数字货币。这就是国人爱称的狗狗币。如果说当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是一件严肃的技术发明的话,那狗币的诞生就纯属魔幻了。但更魔幻的是,2017年12月,借着加密数字货币的东风,狗币的价格仅一个月时间就涨了6倍。比特币的故事和狗币的上涨充分反映了如今加密数字货币的投资现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际上,真正接纳加密数字货币进行交易的,在现实中屈指可数,它们距离实际的购买力,可能还差好几个Q币。此外,加密数字货币也并非无坚不摧。如果有人倾力动用最强的计算机完成“假账动作”,那所谓的公平也就成了笑话。而另一方面,疯狂上涨的电子货币,一旦获利者大幅抛售而导致崩盘,投资者受损巨大,那电子货币的信用体系也会备受打击,而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击败他们的杀器。人类的历史很多都源于一场意外,当初那些呼吁自由意志的极客们并不打算投机一个概念,他们想要投资的,是一个伟大的美好的未来,而如今的电子货币们,大部分已经完全走偏了。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新财富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里充斥着互联网行业八卦深喉、内幕、爆料与可供判刑的谣言请谨慎关注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特币行情走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