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投张颖新人,我很想知道经纬张颖对于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怎么看待呀?

专访经纬中国新媒体团队: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我们都希望能做好
我的图书馆
专访经纬中国新媒体团队: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我们都希望能做好
出品 | 插坐学院 (ID:chazuomba)作者 | 何川 (插坐学院创始人 )受访 | 经纬创投新媒体团队插坐学院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推荐语为什么要采访一家创投机构的新媒体团队?因为“经纬创投”是我见过的,内容选题最符合企业气质的公众号之一,也是朋友私信我推荐文章最多的公众号。经纬中国是国内顶级创投机构,打法凶悍。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语言犀利,性情真实,热爱各种运动与探险,曾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达,“考验人性底线的投资人是傻逼”,这也让他成为最受创业者欢迎的投资人之一。目前其个人微博账号拥有超过786万关注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New Boy Mando Diao - Ode to Ochrasy
我们从张颖分享的众多歌曲里,选一首送你站在创业者的角度,经纬创投几乎每篇文章,都能触动内心深处,要么给创业者以坚持的力量, 要么给创业者以开阔的视野,要么给创业者以转弯甚至从新来过的信心。我简单推荐几篇近期的内容:《你靠什么记住一个人?》《有些事勉强,不如放下》《为了梦想和爱,一个人可以付出到什么程度》《有些事“很多人”不如“一个人》《雾霾中的八个人》《他一个人在雪上默默走着,最后知道他在干嘛后简直惊呆》这些标题看似鸡汤,其实都有非常过硬与稀缺的内容题材,而不是情绪与观点的堆砌,不信,你去翻翻。带着钦佩与好奇,我们专访了经纬中国新媒体团队,并没想到是3位颜值极高的美女在运营,希望访谈内容对你有帮助:一、如何运营一家创投机构的官方微信?插坐学院:经纬开通官方微信的初衷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讨论?最终定位是?经纬创投:一开始没有想那么多,最早的想法就是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要给我们的被投公司写一封信,当时整个市场环境有一些变化,我们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他写了之后大家都觉得有意义,有必要让更多人都看一下,所以我们就选择公众号这个渠道把文章给发出来了。其实是特别简单的一个想法。
另外,我们当时也想把经纬投资团队这些年积累的一些经验、看法发表出去,跟创业者分享,与其给别人发,还不如自己发,也挺好的。
这是最早的初衷。但走着走着发现可以承载更多的事情,包括一些价值观的东西,可以让更多创业者喜欢我们。我们希望这个号,可以让已投的创业者看到一些干货、分享等好东西,也让外部的创业者更了解经纬、认可经纬,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真的还是满好的。 插坐学院:老板们管的多吗?有KPI吗?经纬创投:没有KPI。如果你一味的想涨粉,也没什么价值,或者很多人都在买粉,这些东西没意义,最终会让团队工作变形,背离初衷。我们觉得好的内容才是真正要追求的。我们会很关注后台的数据,什么样的内容更受欢迎。KPI不如调动成就感来得有用,成就感是主动的,KPI是被动的,靠被动的力量去做一个需要你发挥创意的东西,是不现实的。插坐学院:内容选题上有什么具体的标准?我们看到不少文章都是同事推荐的。经纬创投:我们的文章主要分为[经纬低调分享]和[经纬低调出品]两部分。分享主要来自内部同事推荐。比如我们老板张颖、徐传陞,他们就经常分享,然后用手机写推荐语,或者没有时间就发一段语音,我们转成文字。有一次很有趣,我记得今年大年初二三吧,张颖看到一篇好文章要推荐,觉得语音表达不好,手机打字又慢,他就中英(还有拼音)文夹杂着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拍给我们了。为什么要有分享词呢?我们觉得这是表达我们价值观是一个关键,经常是分享词打动了很多的读者。张颖和公司其他同事,经常推荐好文投资团队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平时都挺爱看书的。有些东西还挺杂的,比如我们有些同事喜欢天体物理、有些喜欢生活方式,还有一些会帮着我们追热点。我们投的300多家公司里面,有的CEO也非常爱阅读,也会给我们提供选题,都挺好玩的,也挺感动的,他们看到好的就会丢给我们,我们会马上进行版权方面的沟通。主要包括三个点: 第一,是否同意给我们发。第二,是全文发,还是我们可以删减取舍。我们引用其中一部分是不是可以。第三,版权来源我们也会尊重对方要求。低调分享部分,我们选题的标准就是真正能够打动创业者的。对于创业者来讲,有的时候确实需要坚持,但有的时候坚持未必就是好的,我们就要告诉创业者,不要成为那个越坚持越让别人心疼的人,要找到自己的热爱,也要是适合自己的。其实没有太刻意的标准。可能还是基于我们对创业者的用心理解吧,加上经纬团队都是一类人,也比较正。所以扔过来的东西感觉都是相同的,形成了默契和共识。第二部分是低调出品。这一部分是组稿和原创,我们每周一会报选题,一共七个选题(我们周末也更新的),然后去想这七个哪个会有更好的阅读量,或者切入点,进而找更好的方式去组稿。另外就是介绍我们团队的内容,有一个栏目叫经纬相册。你会发现这个内容里面,没有任何的层级划分,今天高兴了就介绍一个合伙人,明天可能就换成了司机,我们就觉得这个司机好棒啊,还有做饭阿姨她很辛苦,我们也想出个她的相册,让她高兴一下。这个栏目其实挺抱歉的,这是我们最不考虑读者想看什么的一个栏目,我们也想说这个栏目任性一点,只做能打动我们的部分,也是我们的一种小坚持吧。还有就是干货,这就比较简单了。沙龙活动、chuang享汇等等。除了我们投的公司CEO,一些外部的CEO,他们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的,我们都会去请。我们与人为善,所以大家对我们都很友好。加上经纬的品牌影响力,这块带来的资源也还是满好的。插坐学院:“低调分享”和“低调出品”,是谁的意思?一点儿也不低调啊。经纬创投:哈哈哈,之前我们在某一个东西里面用过低调。哦!想起来了,我们当时做视频,好玩的经纬视频的节目,我们在视频等结尾打上经纬低调出品几个字,觉得很好玩。然后张颖特别喜欢低调这个词,他就说那不如把所有的都改成低调算了。我们觉得也挺好的。其实我们团队,包括张颖,都很认真的做事情,但做的过程中,希望能有一些乐趣,比如捉弄同事,我们都喜欢互相捉弄。所以会故意的说反语。插坐学院:看张颖的东西能看出来,语气里坏坏的。经纬创投:对对对,就是那样,比如去年chuang大会上,张颖和唐岩(陌陌创始人,张颖投资了陌陌)互相捉弄。陌陌创始人唐岩和张颖都是特别真性情的人插坐学院:老板张颖平时会讲一些大道理吗?经纬创投:也会的。比如他经常强调的凶悍、细节、高效,创新的思考问题。他都是丢下几个词,然后就装酷走掉,让这些词在走廊长久地回荡(笑),可能觉得这样可以直击员工的心灵吧,哈哈。当然有一点,他要求你的东西,其实你会发现他自己都能做到,你就会想,他是一个老板,他都可以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些凶悍细节高效呢?这条微博,已经置顶两年他不在,不代表他不工作,比如他现在在南美徒步吧,但公司的每个群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他有很多办法管理工作的进展。等他回来的时候,会议就会排的非常恐怖,可能从早上九点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平时,他随身会携带一个本子,把思考的问题都记下来,然后过一段时间跑到你面前,哐哐哐都念出来,你就会觉得:我靠!他思考很深,而考虑得很细。我们的公众号做得好其实是因为老板们上心,像张颖你可能想不到,他都会想得特别细,他甚至会起标题,DS也是,他比较冷静,如果我们把握不准是否处理好细节的时候,也会问他,他一般想得很周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读者会说,你们像是做一个媒体,很用心。确实是用心啊。插坐学院:有没有一些来自读者的很特别的赞美?经纬创投:赞美我们的颜值吗?那比较多!(捉弄我之后,三个姑娘哈哈哈一顿大笑)有一个读者(我记得)在江苏,我们有一次送书活动中,抽中了她。基本上我们每发一篇东西,她都会留言,大概五六十字的读后感,她并不是期望我们回答。她就是很情真意切的回复每一篇东西,很让人很感动。插坐学院:我们团队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吗?一般是怎么复盘数据的?经纬创投:有,但其实我们三个人的工作内容挺多的,因为我们会负责很多投后公司的品牌咨询。还有活动等等,每个月1-2次吧。整个经纬都一样,人很少,每个人都要学会身兼数职。关于数据,我们也会看。说实话,微信后台,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会注意判断掉粉的原因。我们会多看朋友圈,分析他们转发的原因,和表达的内容。有时候发现我们的文章,有一个特点,当时反响可能一般,但过几天发现出现一个很平稳的增长,一直往上走,也就是比较有后劲儿。所以我们对阅读量并没有那么着急。虽然没什么规律,但你去研究,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二、关于新媒体工作的感受与前途插坐学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背景。经纬创投:我们都是媒体出身,基本各种媒体都做过。插坐学院:运营账号以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经纬创投:挺好玩的。你说小吧,很多公司摆个实习生也能做。但如果想做好,让更多人认可,还是能带来很大成就感的。我们经常会觉得(每)日更(新)好辛苦啊,但还是有很大的认同感。整个公司也很重视这个事情,可能因为VC公司不复杂,所以能帮就帮,很懂协作。大家看到好东西就会马上丢给我们。大家都觉得挺好玩的,挺想做好的。今天就像有个同事说,她在18线的同学都看我们号时,我们会真的很开心。插坐学院:平时爱看些什么内容?经纬创投:我们都很爱看书,而且很杂,比如我们有的最近在看《美国反恐行动的神秘之师:海豹突击六队》(Howard E.Wasdin & Stephen Templin 合著),你要说有用,也没啥用,有的很爱看科幻和反恐。还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在NGO工作。海豹突击六队是隶属于美国海军的反恐部队插坐学院:很多人都没想到经纬公号是三个女生在做。经纬创投:你应该说,没想到是三个颜值这么高的女生在做,哈哈哈哈哈。插坐学院:你喜欢看什么?(团队另一位美女)经纬创投:我啊?(“她是海淘专家!有人插话”)经纬创投:我爱看政治类的,比如《寻路中国》,我专业学法律的,但后来去门户做要闻出身,我经历也很莫名其妙。如果跟工作相关的,我最近在学习PPT和PhotoShop,我还收集图片。所以你们推荐图片工具的那篇文章,我都挨个试了。其实我看你们看得比较多的。插坐学院:这句话我一定不会删的,当你说实话。经纬创投:我特别喜欢“共产党员”这个号……插坐学院:没关系,你现在说什么我都不信。你喜欢看什么?(团队第三位美女)经纬创投:我入行时间比较短,所以时尚和文学类的比较多。插坐学院:如何看待这个岗位的前途,在经纬内部呢?经纬创投:我觉得蛮好的啊,要看你的职位隶属于什么。即便是个小编,在企业里,也有升迁的道路,比如PR的负责人,品牌中心的总经理等等。你看阿里的王帅(阿里巴巴集团(CMO)首席市场官,进入阿里前先后在齐鲁晚报、TOM新闻任职)他就是特别能写,跟着马云这一路,所以小编不要怕。我觉得很多人因为在这个行里,所以老觉得辛苦,其实其他岗位也一样的。我以前是网易小编,就是老被骂死全家那种,我觉得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上升通道,但是每个人也都有职场能力的天花板。那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待在那里平静的生活,另外一个就是去其他地方。其实大家稍微放弃一些生活的质量,休息的时间,总是有机会学别的东西的。有一点要说,小编要往外走,不要只做在电脑前面。提升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开朗的性格等等。如果毕业之后就跟电脑打交道,然后不喜欢出去跟人接触、聊天,每天Ctrl+C和Ctrl+V,久了会傻掉的。 当然老板也有责任,老板要善于调动,不能老是让小编待在家里对着机器。让鼓励多沟通,互相交流学习。插坐学院:很多同学来到课堂上第一件事儿就是问怎么涨粉。经纬创投:其实有一些东西不太刻意的在意,反而能达到效果。拿我们来讲,从来没有设定过粉丝达到多少多少。我们真的觉得那些做得好的号,像新世相、利维坦,我们关系都不错,他们其实都不太设定用户目标的,都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喜欢的东西,然后让这个号在读者和自己喜欢的东西里找到了平衡。更关键的还是想清楚你想表达什么,你为了什么,什么样的人在看你,以及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如果很契合,一切会水到渠成。三、关于新媒体行业的前景插坐学院: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新媒体对于企业的意义是什么?经纬创投:过去,传播渠道很集中,主要掌握在那几家传统媒体手中,企业想发什么要付广告费,要维持一个好的关系,对PR和市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你要做的实际内容也不多,你不会越过记者去写稿。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一半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了。但企业自己的PR和品牌市场的人要求更高了。两方面讲:如果是一个消极的人,自媒体时代不是好事儿,你会觉得老板要求的太高太多了。但如果你是一个主动性特别强的人,你有非常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价值,现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很多人都有一朝成名的机会。插坐学院:老板是不是应该放得更开一些?经纬创投:是,但还是得符合一个公司的形象。还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PR。不能为了出名、为了10万+就去PR,一定是跟自己的战略结合的。如何给用户以信任和好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掌握这个了,省力也省钱。插坐学院: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很浮躁,朋友圈里缺乏创意、美感和真诚,更没有价值观可言,太多的公众号都枯燥无比。你怎么看待这个现状?经纬创投:最终还是看谁更用心,谁更用心谁就更有可能获得用户。插坐学院:最近,关于内容创业的讨论很多,你们内部有讨论新媒体与内容产业的趋势吗?经纬创投:我们不是投资团队,只能说我们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一些理解。一种是平台化,原来的内容有限制,因为是靠人生产,这是有天花板的。然后就有了靠技术手段去聚合的平台。当然,我很看重版权,特别看重,但我不认为好的版权应该紧紧地攥在手中,应该可以有合理地方式即在市场上流通,又能保护生产者。我本质上是觉得专利保护了公司,但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效率的。另外一种是去中心化,IP分散在内容制作者手中,有点类似电视台的制播分离。对于有创意的个人团队,有更多的施展空间了。以后机会要么就是在非常会生成内容的团队的人手里,要么就是在有强大的聚合这些内容生产者的平台操作能力的人手里。插坐学院:关于创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有什么建议吗?经纬创投:还是先做好内容,每个公司都不一样,先分析好用户需求。你理解企业设立公众号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怎么在你擅长的和用户喜欢的找到平衡。毕竟不是个人号,还是要解决企业的需要的。这些思考好了,再去想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把内容做的好看,好看的标准是什么?你自己都真正想要去看。插坐学院:你觉得哪个行业特别特别需要好的新媒体?经纬创投:跟消费升级相关的,TO C的,可以有很大玩法和空间。那些做好公众号,很明显可以看到会帮助公司相关业务的,都是特别需要好的新媒体的行业。
馆藏&1750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经纬张颖: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爱憎分明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经纬创投张颖:未来这7个行业具有巨大的机会
腾讯创业讯 12月6日,在小饭桌举行的2017全球青年创业者大会上,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与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小饭桌创始人李黎以“2018年创投新战场”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张颖对早期投资行业的变化,和对未来创业的趋势发表了看法。张颖认为,投资机构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在早期投资中的竞争是一个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游戏,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创始人一轮最多稀释10%—20%的股份,每一个投资机构都有欲望全部拿下。“我们都不缺钱,我们基金都有足够的子弹,如果抓住一个创始人,我们觉得他是优秀的创始人变成未来很优秀的公司,我凭什么要跟你分?”每一个项目投资人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意都是全部拿下,碰到友善基金合作再进行其他考虑。“我们尊重的基金十几家左右,大家的竞争还是非常友善、有分寸,大家都是从竞合中成长起来,互相尊敬,像我们和红杉、IDG、DCM,很多是竞合、互相尊重、共同成长,很正常。”张颖说。对于风口和未来的趋势,张颖表示,目前经纬创投在内部一共划分了7个小组,分别对应:交易平台、医疗、文娱ToC、新技术、企业服务、新零售、新服务。张颖认为,在七个行业里面都有巨大的机会,“我从来不关心风口,每个风口都需要投资人独立判断,在中国每个行业每个时间点都有优秀的公司出现,我们只需要工作配合创始人在这些行业里面不停挖到好的人不停早点布局,尽量多投,把优秀的创始人早一点拿下,耐心陪伴他们成长,希望他们能够未来做得非常好,我们再分一杯羹,就这么简单。”张颖说。对于这段时间网上所提到的早期投资已死,张颖说:“狗屁!怎么叫早期投资已经结束?中国的创业浪潮现在愈演愈烈,优秀的创始人开始越来越多。没有早期他们怎么来呢?他们怎么拿到资金?怎么发展?怎么变成未来的BAT呢?完全是狗屁。”在张颖的布局中,未来经纬创投会加大早期,加大大天使投资,在经纬创投内部有12个字的战略规划:“子弹不断、投资不断、聚焦中国”张颖表示:“未来我们只聚焦中国,持续融钱,持续保持高频率的投资。”而对于企业IPO,张颖认为,如果在一级市场能融到上市时足够的钱,那就没有必要去上市,应该把上市往后拖。张颖说到“我们投资的VIPKID,今年又融了几亿美金,不需要上市就融到这笔钱,可以非常从容去打仗,抢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抢更多的用户,赚更多的钱,等到公司更加成熟稳健的时候再去上市,可以等一等。”除此之外,张颖还聊到了早期的工作经历和对公司年轻人的管理,在对未来展望时,张颖表示,明年便是经纬创投成立的第十年,对于过去,只能打70分,我们错过了京东,错过了唯品会、头条、快手、小米,而这些错过会让经纬在下一个十年中,保持更大的动力、更大的欲望,做出更多很好的投资,做有意义的事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ngzh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融资8.66亿美金后,张颖对话戴威,那些你们最想知道的事他都回答了 _凤凰资讯
融资8.66亿美金后,张颖对话戴威,那些你们最想知道的事他都回答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日,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本轮融资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由阿里巴巴领投。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当前,以ofo为首的共享单车
今日,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本轮融资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由阿里巴巴领投。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当前,以ofo为首的共享单车行业已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共享单车领域最具运营经验的公司,ofo将始终坚持用户第一的原则,通过技术革新和高效运维继续引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经纬中国与ofo相识于2016年,也是那个时候有了&戴威被关在经纬办公室不让走&的江湖传闻,而事实上当事人将这个经过描述为相谈甚欢互相打动。彼时经纬领投了B轮,又在后续的C轮和D轮持续加码。在不久前,张颖和戴威基于《燃点》这部即将在今年上映的院线纪录片曾有过一次对话。我们觉得颇有意思就记录了下来,也从未在此前发布过这篇内容。今天这个时间点发出这篇文章,读来或许颇有一些&明白感&,也许可以让你理解一切是为什么发生,又有可能走向哪里。一个当下发生的动态事实,是我们借以观察的契机,也是这个对话得以发生的起点。在此前,这个&对话系列&已经做了三期,依照时间发生的顺序分别是《张颖对话米雯娟:为什么是VIPKID?》、《头条投资Live.me,傅盛张颖对话:空杯与进化》以及《融资8.18亿美金后,张颖对话杨浩涌:让时间解决一切,包括对手》。以节点作为起点,以投资人/ 访问者的双重身份切换去做探索,在某个节点上去做横向和纵向的切割&&这个系列,试图从事件出发,记录和回溯关键选择以及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以下,Enjoy:ofo戴威张颖:随着一轮一轮的融资,有人说资本是在助力,也有人说资本是在绑架。拿到这笔融资,从今天往前看你到底想要做什么?戴威:那我觉得分三点讲吧。第一点是比较直接的,就是全球化。共享单车的服务对用户来说足够方便,对社会来说能够解决拥堵的问题,对环境来说能够减少碳排放。它是一个好事,我们希望全世界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在全球化我们肯定是大量投入。第二点是物联网。之前二十年,全球是在互联网化;最近七年,全球是在移动互联网化&&但总的来说,还是互联网这个层面的事情。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是物联网的时代。汽车,哪怕桌子椅子,所有的东西、物品被连接起来,这就是物联网。我觉得这是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这个趋势会被共享单车引领。第一次有千万量级的设备被连接到了互联网上,在此之前小米电视的一年出货量也就比如说四百万台、五百万台。而跟互联网八竿子打不着的自行车,现在做到这种千万量级甚至以后上亿量级,未来会发展起来。所有我们想到的东西都可能被物联网连接起来,这是我们非常激动的事情,也会投入大量人去做研发技术的突破,怎么去管理千万个东西,在线管理。以前没有公司做到过这个量级的管理,不管是google腾讯阿里,真正要做到管理几千万个东西(很难),这个我们会投大量资金研发。第三点,是关于共享经济这个模式的方面。我觉得之前很多东西是讲私有化,拥有多少物品作为目标或者财富象征。未来我觉得世界要走向一个更高效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很重要的是综合效率的提升。原本一人买一辆自行车,一辆车一天可能两分钟都骑不到,那共享单车是把这个效率提升了,十几个人用一辆车,一天用上百分钟。其实共享经济跟分享经济,我自己理解还是不同。像Uber、Airbnb,我把它定义为分享经济。因为是我的东西借给你用一段时间,比如房子车子。但是共享经济纯粹是我们share,不是说我的车给你用。我觉得共享经济是分享经济的下一个阶段,现在可以看到Airbnb、滴滴、Uber这些平台上有专门(做)B2C的,就是专门的二房东、专门的的租车公司。因为从C2C到B2C、分享到共享这是趋势,它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未来世界可能五十年一百年来看,共享经济会从广度和深度上更多影响人们的生活。共享经济这一波浪潮,也是由共享单车引领的。最近也有很多调侃,共享厕所什么的。我觉得共享经济这个趋势是会引领全球未来五十年、一百年的发展,我们非常激动这是从单车开始。所以我觉得这个全球化、然后IOT的物联网技术、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都是我们会投入去做的。张颖:很多人第一次创业的时候,都有梦想说要做成一个影响世界的公司,今天来看你确实做到了。在全世界的创业公司里来看,这种体量、能融这么多钱、能触摸到这样的刚需、能有这样国际化的机会、能有影响这么多人的机会,真的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这比中六合彩还难。这种机会你碰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你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张颖:因为我一路走来,我的经历就不像你这样子,二三流的小学中学大学,唯一一个名校学历是西北大学读了一个硕士,2008年成立经纬。哪怕在2012年,我都没有想到经纬会变成今天这样子一个投资机构,有这样的成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到这一点自己还是有很多感触跟很多不可思议,所以想到这一点,就把这个问题同时扔回给你。戴威:我觉得很重要的改变出现在大学期间,北大七年可能具体学校、知识这些都可以不看。给我最大的改变是让我知道理想,包括本科毕业我本来报研究生,但是我选择去青海支教一年。我就觉得我们应该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同时了解社会。在北大七年,北大的老师、北大的历史文化、北大的氛围,我们谈论的都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怎么推动世界进步。这七年的时间,让我一直认为应该去做改变世界的事情。所以想名字的时候,选择把ofo这三个字母放在一起,我觉得它像一辆自行车&&这是全世界人都能够理解的,一看到它我就知道这是一个自行车。这是一个中国原创的,并且为全世界人去提供便捷服务的公司。所以这是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有这样的一个理想。到现在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整个创业过程。之前也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公司会做到今天(这个体量),我说我真想过,并且我觉得还没到我想到的那个样子,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我本来觉得今天此时此刻ofo的规模,在之前的设想里可能需要比如说八年、十年,但是我之前想过就是这样子的。现在因为有了资本投入,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我们更快实现了。但是这个画面、今天此时此刻的状态,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就是我们往理想过程中的一步而已,就是现在的样子。张颖:有次媒体采访程维,他身边的人评价说他有一种合并梦想的本事。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也说过&&戴威的身上也有这种魔性,能聚拢一帮牛人。你听到这个评价,最直接最直觉的回复会是什么?戴威: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真诚的人,&以后这个事情变成什么样子&,我会坦诚地去跟一些比较牛的人沟通交流。比如说我可能是想挖他,但是我会先交朋友、找感觉。如果,我觉得这个人想法上、文化上跟ofo是比较一致的话,基本上这个人最后就都来了,我们都能打动他。很多时候,我们跟摩拜一起抢(同一个)人,比如说数据、供应链、海外负责人。最近七八次,我们跟摩拜同时去争取,最后(候选人)都选择了我们。我感觉我的方法就是真诚的交流,把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心分享出来,看是不是能够大家找到一起为未来奋斗的方向。张颖:你觉得这种性格是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子的吗?还是随着ofo成立之后,越来越被磨砺出来的?或者这么说,本来你性格就是这样子,然后通过磨砺、经历、恶战变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能凝聚人吸引人?戴威:我觉得分两点看,首先天生上来讲我就是这样的人。创业之前我也经历过一些比较困难的时刻,比如说北大学生会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我不是体系内的人。但我非常有理想,非常希望带来一些改变,我就跟每一个投票的人去聊。最终我赢了一票,成了十几年来第一个直接(从外部)选上来的人,那个时候我就是靠真诚地沟通。创业之后,我觉得经历了更多激烈的竞争,然后在方法上相对更成熟一些,就是要找到最好的人&&但是我觉得这种初心、这种真诚是一直不变的。ofo小黄车进入俄罗斯红场张颖:我在跟你过去打交道的过程中,整体还是觉得你很nice,哪怕你不认可的、哪怕你非常讨厌的,你还会克制压抑住不展示出来。实际上随着这种一场一场的恶战、公司变得越来越大、各种各样人际关系、要处理员工、打交道、每次融资的复杂性,如果别人知道里面的细节都要疯掉。你觉得你今天的待人处事风格和状态有所改变吗?你在这方面的一些有没有思考,有没有转变、提升、纠结?戴威:对,这个是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说我是一个比较nice的人,但是我觉得已经比以前直接多了,原来可能更加不好意思说。去年8月份公司招到第一个70后员工的时候,感觉跟这么大年龄的人相处很不自然。但是现在公司(员工)年龄非常多样化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都有,很多事情我们是直接沟通,觉得做得不好的该淘汰就淘汰&&我觉得这是创业给我最大的变化,就是直接沟通、不要怕得罪人,因为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情。最近听到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叫&大慈若恶&。有时候你觉得给他一些机会试一试,这种看起来所谓比较善良比较nice(的做法)。其实你害了这个人也害了公司,这是我创业以来最大的调整和变化。张颖:那我顺藤摸瓜问一下,你说的这种性格变化,给我一个例子。戴威:确实我之前是太不想这方面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最早开始做融资的时候,条款也都不砍。当时就觉得&投资人都投钱了,太感谢了,还谈什么条款&&&其实这是对公司不负责任,或者太弱势了,就是不好意思去争,不好意思去要一些东西。后来融资,我们在一些对公司有益的,或者对员工的维护,是非常坚持的。张颖:确实是要为公司利益去博弈。下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很忙,周围都是一大堆的人,真正自己能够静下心来独处的时间不多。我一直是认为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独处自己思考的空间。不说过去不说未来,你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工作上最大的焦虑是什么?戴威:第一点,是我现在对用户体验的焦虑。早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大,对于用户体验也就是说产品的耐用性,或者说骑行舒适度(有牺牲)。其实我们早期是非常关注这个事情的,但是因为竞争导致今年上半年松懈了,这也是我内心里面难受的点,现在在努力改过来。我们是做骑行的,公司前一百个员工可能都能够每天骑一百公里这种,怎么能车不好骑呢?这个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是我最焦虑的第一点。我们现在在想办法把已经投放的车辆优化,包括换成电子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用户体验。然后看一些不好骑的车为什么不好骑,哪一些关键零部件,我们把它改完,它就能够变得好骑了,这是第一个焦虑吧。第二个,公司发展业务规模扩大比较快,这个过程中从组织管理制度各方面是我觉得比较跟不上现在的(规模)。举个例子,好比说公司成立两年还是在婴儿期,但是我们很多业务规模已经到了青年期了。好比说一个两岁的小孩,已经长到1米5了,体重已经一百斤了,但是还是只有两岁。我们怎么能够去把这样的公司组织架构、流程制度、各方面的问题尽快跟上。我觉得跟不上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尽快地在尽量短的时间多想这个gap,这是我第二个焦虑的事情。第三个,我觉得还是跟人有关。我觉得我们心态其实非常open,我们从滴滴、阿里、腾讯、亚马逊这些比较成熟的公司招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不是因为他资历优秀,而是确实我们觉得是high-potential talent。但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公司,很多人最近两个月才入职,我们怎么让这么多人融入到ofo的文化理解当中去,形成一个思想意识层面彻底的这种自信,而不仅仅是talent?要敢于去找到行业里最牛的人,敢于去找到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合并梦想。把大家个人的成功跟整个组织的成功,合并起来。让这些牛人形成化学反应,我们一起为了组织,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去年10月份我们全公司只有两百多人,现在我们有三千多人,一年内增加了十倍多的人,原来的文化会受到稀释和冲击。怎么样让我们所有新来的人不忘初心,知道公司从哪里来,去到哪里,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三件事情,是如果我躺在床上会去不断想的。
[责任编辑:李易安 ]
责任编辑:李易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7905
播放数:54448
播放数:175224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纬中国张颖与曹国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