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分期乐贷款学费17800,小学 每个月学费需要还1370,还18个月,请问还在法律保护范围内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堪比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一前段时间,的事件,刷新了众多网友的价值观,也让一些不法之徒,找到了生财之道!市面上频出个人微信号,开始兜售.**g,让人义愤填膺!没想到校园贷事件余温还没有完全消退,又有公司将魔爪伸向了在校大学生和求职者。近日,就有媒体披露,不少学生在找工作时,被应聘公司以“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要求应聘者进行“贷款培训”,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技能和个人规划!重点来了居然受骗的人数还不少!!培训机构套路方式:在校园间以拉人头的方式,让学生们参加一些职业规划、蓝海计划等名义的职业讲座,大多学生参加讲座后迅速被洗脑,认为自己不进行职业培训的话,肯定会被残酷的职场淘汰!从而接受贷款的方式进行培训!看了这张计划详尽的套路攻略,小万瞬间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看到竟然高达30%以上,小万觉得古语说得对,就怕骗子套路深!这明明就是赤裸裸的高利贷啊!虽然经过媒体曝光,部分无牌经营的培训机构涉嫌欺诈,但是应聘者签订的合同,在此类事件中,未必会认定为无效!因为签订者已经属于成年人,具有判断事实的能力,所以就算报警,也无法立案!眼看毕业季即将来临,小万也提醒求职者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加强社会风险防骗意识!▼如果实在有经济困难▼应该要选择靠谱的,或者银行机构。除此之外,加入加强,防患于未然,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注册!)#今日话题#如果你是求职者,会选择贷款培训吗?●●●万家∣你的专属留下你指尖的温度把握财富升级的一切可能戳“阅读原文”,即可领取元新手!《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二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机构开展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就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 换个方式继续提供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但仍有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在6月底,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校园分期平台,仍在向大学生提供服务。目前,从分期乐APP看,“乐卡”提供多项与现金取现相关的服务,其产品特色包括“最高可借20000元”的取现,“日0.049%随借随还”的乐花借款,以及“最高可借100000”的借的到。登陆APP后,点击乐花借呗,在办理流程中,点开“学历水平”一项,学生仍旧可以通过选择“我还在读”进行贷款,最低学历仅是中专竟然就可以开通。而在与客服的交流中,笔者还发现了“大学生专属渠道”这个途径。这表明,分期乐依然在提供校园贷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否应该在《通知》规定的合法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之内,为何还没有下架?分期乐目前的是提供分期消费、生活服务以及现金借款服务,并通过与传统银行联合开发联名卡切入大学生消费分期领域。在校学生通过分期乐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物时,可通过联名卡进行分期消费。分期乐也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分期乐平台是电商平台,不是网贷机构。但是,如果大学生分期购物不能按时还款,是否也会产生高额利息?是否也会有催账公司进行?这些,都需要平台向消费者进行公开说明。另一个网贷平台“爱又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小小的机构,更多的是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 通过细分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的“互联网+”:无需平台 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任我花、爱又米、贝才、、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三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推荐阅读:面世收费模式待考 大型支付机构遭“降维”打击借3000半年要还90万 上海将严打天地汇:网贷违规业务面临清理大限 欲分网贷蛋糕戳原文,更有料!《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四5月24日凌晨1点刚过,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就赶到批发市场进一批水果,再拉到早市摆摊。“之前为找工作,我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 被贷款 。因迟迟还不上贷,我已两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如今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徐伟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徐伟杰口中的“贷款”,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记者发现,全国各地遭遇“培训贷”的人,远不止徐伟杰一个。当事人讲述:想找工作却陷“培训门”,莫名“被贷款”2015年11月,想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徐伟杰,在招聘网站广投简历。不久,他接到了吉林省汇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汇唐”)的面试通知。“我应聘的岗位是网络优化,汇唐承诺的薪资非常诱人,前三个月元,半年后月薪5000元,一年后1万元以上,而且对应聘者的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并无要求。”徐伟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面试后有3天试岗期,主要是听培训课。因感觉公司比较正规,行业前景光明,他便决定参加该公司的有偿培训。“汇唐介绍,培训费共1.45万元,等我上班后从工资里扣。”徐伟杰告诉记者,培训内容是移动通信2G和3G网络知识,培训时间两个月,每天上半天课,过年还放了20多天假。但徐伟杰认为,培训所学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用不上。“讲师有两名30岁左右的男子,每天照着PPT读”。“汇唐称,培训期间每月给1000元补助,并因此向学员要了身份证和,但没想到,公司以此通过
给我们办了培训贷款。”徐伟杰说。培训结束后,汇唐要求学员分赴北上广等城市的合作企业。“我被分到北京一家通信企业做维护,实际工作内容就是做各类表格,当时这家企业很多实习生都是通过培训贷方式进来的”。徐伟杰告诉记者,因月工资仅有1900元,不够在一线城市开支,干了28天后,他与汇唐沟通,回到长春等待其重新安排工作。此后,汇唐曾3次给徐伟杰打电话介绍用人单位,但要么工作地点太远,要么是他没有应聘资格。徐伟杰说,自去年7月份后,汇唐不再介绍工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 蜡笔分期 通知我每月需还款890元,本息一共2.3万元。因为没钱,至今我只还过4个月的 培训贷 。”徐伟杰称,前两天,他和同期学员一起找到媒体、工商、公安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要回培训费用,但汇唐已被长春市朗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朗图”)收购,原法人代表不知所踪。公司回应:企业已被收购,不清楚是否有培训资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麻烦。”面对记者,朗图负责人一曲姓总经理说,“我现在也联系不上汇唐的老板,希望投诉的学员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我服从法院判决。”据了解,该曲姓负责人原是汇唐公司讲师,去年7月,汇唐老板想要转让公司,他便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收购了汇唐,并将企业更名为朗图。在长春市工商局绿园分局提供的企业信息表中,《工人日报》记者看到,汇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经营范围一栏中,写明: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培训)。“汇唐当时的培训讲师是非常有经验的,至于汇唐是否具有教育培训资质,我并不清楚。” 曲姓负责人表示,学员与汇唐发生纠纷,应该不只是汇唐的原因,“当事人也可能因学习效果不好、挑剔工作地点等原因,最终导致就业不理想”。记者发现,像徐伟杰这样遇到了“培训贷”的求职者,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通过QQ找群功能,可搜索到大量“ 培训贷 维权交流群”,群友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众多城市。有媒体报道,大多数“培训贷”骗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训”“高额贷款”“高利贷”等性质,虽然基本都宣称,但“培训贷”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间。“2015年,我参加过一个游戏原画技术培训班,学时8个月,学费2.7万元,同班有20多名学员,基本都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通过 培训贷 方式支付学费。” 目前在广州从事游戏研发的顾志军告诉记者,因每天授课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讲师水平并不高,顾志军联合同班学员一起拨打了当地**热线投诉,最终在**部门调解下,索回近一半的学费。“ 培训贷 多集中在IT行业,多数公司的惯用伎俩就是以招聘为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诱饵,在面试中让应聘者以 低压力分期还款 的方式,贷款接受其高价培训。求职者接受培训后,公司从网贷平台得到了学费,但培训质量却难有保证,而且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安排满意工作。有人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还息。”顾志军告诉记者,“培训贷”大约出现在2014年,其与“校园贷”相似,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目前正是风行期。案外延展:套路深取证难,除了防范还应有什么?以招聘的名义招揽生源,再用网贷方式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这种方式该如何定性?一位受访律师对记者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诈骗。“不过,买卖双方如自愿签署协议,就很难找出违法之处。构成诈骗的前提,必须是企业主观上明知自己没有承诺的相关资质、资源,客观上虚构师资力量、培训效果、高薪岗位等。如果单从企业对应聘者做出承诺但没有兑现来说,只能算作合同违约行为。”“汇唐已被收购、更名,工商部门说会对属于权限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但目前尚无回复。公安部门则表示这属于经济纠纷,不能立案,只能帮助协调双方进行调解。”徐伟杰对记者说。不过,记者了解到,近日广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培训贷”特大骗局案。涉事公司从2015年开始,以承诺介绍就业岗位等方式诱骗学生签订合同、贷款参加培训,而讲师不过高中学历。公司在获得贷款公司放款之后“”,卷走了当地多所高校400多名学生约400万元贷款,被骗学生为了每月还贷,不得不省吃俭用、四处打工。“ 校园贷 因监管严厉趋于沉寂, 培训贷 又浮出水面,层出不穷的手段、越来越深的套路,着实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措手不及。”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于天罡对记者表示,目前重点是要防止“培训贷”成为“校园贷”的变种,侵害学生权益,同时须警惕“培训贷”营销模式向网络传销发展。“我认为,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顾志军说。为帮助同陷“培训贷”的网友维权,顾志军专门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希望立法部门加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不要再出现因无力还贷而导致的悲剧了”。《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五5月24日凌晨1点刚过,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就赶到批发市场进一批水果,再拉到早市摆摊。“之前为找工作,我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 被贷款 。因迟迟还不上贷,我已两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如今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徐伟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徐伟杰口中的“贷款”,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记者发现,全国各地遭遇“培训贷”的人,远不止徐伟杰一个。当事人讲述:想找工作却陷“培训门”,莫名“被贷款”2015年11月,想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徐伟杰,在招聘网站广投简历。不久,他接到了吉林省汇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汇唐”)的面试通知。“我应聘的岗位是网络优化,汇唐承诺的薪资非常诱人,前三个月元,半年后月薪5000元,一年后1万元以上,而且对应聘者的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并无要求。”徐伟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面试后有3天试岗期,主要是听培训课。因感觉公司比较正规,行业前景光明,他便决定参加该公司的有偿培训。“汇唐介绍,培训费共1.45万元,等我上班后从工资里扣。”徐伟杰告诉记者,培训内容是移动通信2G和3G网络知识,培训时间两个月,每天上半天课,过年还放了20多天假。但徐伟杰认为,培训所学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用不上。“讲师有两名30岁左右的男子,每天照着PPT读”。“汇唐称,培训期间每月给1000元补助,并因此向学员要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但没想到,公司以此通过 蜡笔分期 给我们办了培训贷款。”徐伟杰说。培训结束后,汇唐要求学员分赴北上广等城市的合作企业。“我被分到北京一家通信企业做维护,实际工作内容就是做各类表格,当时这家企业很多实习生都是通过 培训贷 方式进来的”。徐伟杰告诉记者,因月工资仅有1900元,不够在一线城市开支,干了28天后,他与汇唐沟通,回到长春等待其重新安排工作。此后,汇唐曾3次给徐伟杰打电话介绍用人单位,但要么工作地点太远,要么是他没有应聘资格。徐伟杰说,自去年7月份后,汇唐不再介绍工作。“从去年5月份开始, 蜡笔分期 通知我每月需还款890元,本息一共2.3万元。因为没钱,至今我只还过4个月的 培训贷 。”徐伟杰称,前两天,他和同期学员一起找到媒体、工商、公安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要回培训费用,但汇唐已被长春市朗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朗图”)收购,原法人代表不知所踪。公司回应:企业已被收购,不清楚是否有培训资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麻烦。”面对记者,朗图负责人一曲姓总经理说,“我现在也联系不上汇唐的老板,希望投诉的学员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我服从法院判决。”据了解,该曲姓负责人原是汇唐公司讲师,去年7月,汇唐老板想要转让公司,他便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收购了汇唐,并将企业更名为朗图。在长春市工商局绿园分局提供的企业信息表中,《工人日报》记者看到,汇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经营范围一栏中,写明: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培训)。“汇唐当时的培训讲师是非常有经验的,至于汇唐是否具有教育培训资质,我并不清楚。” 曲姓负责人表示,学员与汇唐发生纠纷,应该不只是汇唐的原因,“当事人也可能因学习效果不好、挑剔工作地点等原因,最终导致就业不理想”。记者发现,像徐伟杰这样遇到了“培训贷”的求职者,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通过QQ找群功能,可搜索到大量“ 培训贷 维权交流群”,群友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众多城市。有媒体报道,大多数“培训贷”骗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训”“高额贷款”“高利贷”等性质,虽然基本都宣称无息贷款,但“培训贷”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间。“2015年,我参加过一个游戏原画技术培训班,学时8个月,学费2.7万元,同班有20多名学员,基本都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通过 培训贷 方式支付学费。” 目前在广州从事游戏研发的顾志军告诉记者,因每天授课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讲师水平并不高,顾志军联合同班学员一起拨打了当地**热线投诉,最终在**部门调解下,索回近一半的学费。“ 培训贷 多集中在IT行业,多数公司的惯用伎俩就是以招聘为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诱饵,在面试中让应聘者以 低压力分期还款 的方式,贷款接受其高价培训。求职者接受培训后,公司从网贷平台得到了学费,但培训质量却难有保证,而且部分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公司并未按照承诺为其安排满意工作。有人怕影响信用,只好硬着头皮还贷还息。”顾志军告诉记者,“培训贷”大约出现在2014年,其与“校园贷”相似,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目前正是风行期。案外延展:套路深取证难,除了防范还应有什么?以招聘的名义招揽生源,再用网贷方式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这种方式该如何定性?一位受访律师对记者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诈骗。“不过,买卖双方如自愿签署协议,就很难找出违法之处。构成诈骗的前提,必须是企业主观上明知自己没有承诺的相关资质、资源,客观上虚构师资力量、培训效果、高薪岗位等。如果单从企业对应聘者做出承诺但没有兑现来说,只能算作合同违约行为。”“汇唐已被收购、更名,工商部门说会对属于权限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但目前尚无回复。公安部门则表示这属于经济纠纷,不能立案,只能帮助协调双方进行调解。”徐伟杰对记者说。不过,记者了解到,近日广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培训贷”特大骗局案。涉事公司从2015年开始,以承诺介绍就业岗位等方式诱骗学生签订合同、贷款参加培训,而讲师不过高中学历。公司在获得贷款公司放款之后“跑路”,卷走了当地多所高校400多名学生约400万元贷款,被骗学生为了每月还贷,不得不省吃俭用、四处打工。“ 校园贷 因监管严厉趋于沉寂, 培训贷 又浮出水面,层出不穷的手段、越来越深的套路,着实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措手不及。”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于天罡对记者表示,目前重点是要防止“培训贷”成为“校园贷”的变种,侵害学生权益,同时须警惕“培训贷”营销模式向网络传销发展。“我认为,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顾志军说。为帮助同陷“培训贷”的网友维权,顾志军专门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希望立法部门加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不要再出现因无力还贷而导致的悲剧了”。《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六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网贷平台“爱又米”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七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网贷平台“爱又米”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八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据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网贷平台“爱又米”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堪比高利贷的新玩法,比裸贷套路还要深!》 精选九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据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网贷平台“爱又米”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每个月都要还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