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前端框架农业推广框架模型,农业推广框架模型有什么推广意义

浅析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1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的积极心理在农业推广过程中,不同的农民会有不同的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又叫心理惯性,也称动力定型,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在此过程中,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气质,按照农民气质类型我们可将农民心理分为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1.1渴求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给农民自身发展带来了实惠。农民渴望借助实用、先进、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来兴大家发小家,这种心理就叫农民的渴求心理。1.2乐观心理乐观本身是一种人格特质,乐观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会都会以乐观的心态、向上的精神,不断调整自我,尽可能去实现目标。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乐观向上、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农民在面对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困难、挫折,淳朴乐观心理因素总能帮助其调整心态,更加积极有效地投身到农业生产活动中。1.3合作心理农村人口分布类型多以村落等小型聚居为主...&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引言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是农民采用和接受农业科技的最初源泉[1]。如果没有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和采用,那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推广就是一句空话、套话。只有根据农民需要来开展农业推广,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1了解农民真实需要,科学设置推广项目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可以通过常态化实地调查和咨询服务这两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需要。实地调查就是通过进村入户,到农家院落实地接触农民,对村民代表、农村“三户”、村社干部等农民群体进行座谈走访,调查和了解当地农民的真实需要。咨询服务则是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农民夜校”、“农技110”、“农技宝”、“农技微信群”等方式,来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反馈农民信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对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农民的真实需要,为农业推广项目的科学设置提供依据,真正使组织推广目...&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在社会全面发展趋势下,农村经济在其中占有较大位置。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仅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理念有效推广,以促进其服务体系的完善性。1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发展趋势下,我国执行的是科技兴国发展战略,所以,在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动,促进其转化工作的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不仅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性,还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收入。同时,通过农业优质工程的实施和体现,各个工程不断形成,不仅为其推广了新技术、新发展模式,还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以促进科技的有效利用。因此,针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分析和阐述,为了使农民获得更大效益,一定要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分析,并促进其发展的创新性[1]。1.1建立农业专家院农业专家院的建立是我国执行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农业科技的推广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进程,可以被视为众多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之一,为云南省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本文联系云南省曲靖地区宣威市宝山镇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提升农业推广发展的有效行径。1列举目前云南山区农业推广的实况一是宣威市宝山镇地理条件恶劣化,山势陡峭,水资源匮乏,七成以上的山地是无法栽种植被的,耕地面积过于狭小,可以形象的比作“巴掌天”、“鸡窝地”。耕地面积碎片化致使农业分散化发展,为机械化农业设施的推广应用设置了阻碍;二是宝山镇农业服务体系缺乏完善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科研机构以及推广单位不够重视农业推广发展这一内容,将目光集中于发展煤矿环节上,并且农业管理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三是宝山镇在农业推广发展环节上没有充足资金的辅佐,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县财政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最终使农业推广发展过程中产出经费配套不足的后果,占用与挪用农业推广经费的现象频频发生,再加上监...&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社会身份由人民公社社员变成了包产到户的独立的个体农户,从而开启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大规模的逻辑渐进性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改革实践。针对这一时代背景,基于当时的中国农民身份向社会化小农过渡的现实,中国农业推广学者选择了德国学者H·阿尔布列希的所谓“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简称为“阿氏模型”),启动了推动落后的中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艰难历程。近40年,无论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阿氏模型在中国农业推广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却一直未变。然而,这期间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推广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有学者就开始提出要创新农业推广体系[1-2]。在认识到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3-6]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主多元”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7-12]。王济民等人总结了多元推广体系的四大类型...&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从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农业推广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以下因素:农业推广的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推广扩散的效率;被服务对象的接受知识、接受信息和接受服务的效率;农业推广工作中各个不同部分,群体之间的合作的效率;农业推广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上几点,对于农业推广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农业推广学,值得关注。而我国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农业推广学。我国的国情特殊,是农业大国,农民很多,因此,农业推广学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推广学理论。应该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来进行农业推广工作。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方面的著作是《农业推广教育概论》。此后,不断有新的成果。至今,已经有各种农业推广学著作几十种,还有关于农业推广学的译著几十种。我国的农业推广学一直在高速发展,这点从不断增加的著作量、译著量也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推广的重视以及农业推广水平的提升。自从教育部在全国推行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后,农业推广领域第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农业推广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农业推广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第2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第二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新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 农业推广沟通 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和技巧第一节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沟通要素、程序和特点。 重点:农业推广沟通要素、程序和特点,提高有效沟通措施。 难点: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的涵义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 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由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所组成,后者由农民 (农村居民)、农民家庭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所组成,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 方式,使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形成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 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两个子系统的相 互作用与渗透、工作绩效和产出。要想使推广工作获得成功.就需要尽可能地多交叠同 处于一种关系场中的两个子系统,而沟通是这种交叠的手段。1 二、框架中两个系统的特征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特征: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 所处的生存空间。 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 农业推广人员本人的特征,二是他所处的农业推广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优与劣。我们可以 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P= f(I, ES) 式中:P――工作绩效; ――函数符号。 农业服务系统是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世界 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包括建立、改善和发展。 2.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 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它的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 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民个人特征、素质,个人特征,二是农村居民(农民)所处的生 存环境。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B= f(P, ES) B:农民行为变革;P:农民个人特征、素质; f:函数符号。 目标团体系统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表现在: ① 推广组织机构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目标团体系统; ② 推广策略和方法的制定要根据目标团体系统而定。 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两个系统内的个体同处于一种关系场中,其行为受到广泛的社 会内容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 对于推广对象而言,这种人际关系复合体可以包括其家庭、邻里、亲朋和社区; 对于推广人员而言,情况也是如此,不过他还同推广服务组织的其他成员有着非正式的 接触。 (二) 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 推广人员的计划能否实现,推广人员同组织间的联系所要强调的则是正式的关系和安 排。由于不同个体接受和遵守规范的意愿是不相同的。且社会规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改变,因此需要区分这些规范适用于何种人、何种地方、何种情况以及维持规范的方式 和规范维持时允许的偏差程度。 同时还要分析农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意见领袖关系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环境 推广人员和农民(农村居比)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差异的。推广人员常常是作为 ES:―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I――个人特征; ES――一环境变量; f―2 一种“外来者”向推广对象以及从事支农服务工作的其他人员打交道。推广人员所服务 的农村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是年复一年地居住在同一地区,形成一个固定的社会文化 模式.其文化取向主要是偏于传统的和农村的。 推广人员作为一个外来者到农村去的时间有限,他不会真正地属于这个集体,也难 以适应这种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其文化取向相对而言是趋于现代的和城市的,每个推 广人员都有机会接近所在地区的农民(居民),要使其最终能够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建议, 推广人员就得很好地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有关农村社会文化的一般知识,掌握一个基本 的准则: 才能尽可能多地交叠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两个系统可能交叠的程 度主要取决于推广沟通的方法以及推广组织结构。 第二节 农业推广沟通 一、 沟通的概念及农业推广沟通 1.沟通及农业推广沟通的概念 (重要性)沟通活动在现代计会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把沟通看作是一种取得信息的 有效方式。通过沟通可以使人的视野开阔、信息灵通、反应敏捷和思维方式多样化。英 国文豪肖伯纳曾说过: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 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沟通 的重要性。 沟通是推广、培训和信息传播的基础.是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 的活动,通过与农民的沟通,推广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各种需要和要求,同时为 农民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教以技术.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改变农民的态度与行为。 农业推广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概念――词译自英文 communication 传播学者常译为“传播” ,社会学者 常译为“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 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 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人际沟通按其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直接的人际沟通和间接的人际沟通。前 者依靠语言、文字、手势、表情、姿态等媒介作为直接沟通。例如:谈话、演讲、上课 等,双方是面对面的。后者除了依靠语言、文字外,还需信件、电话、电报、电子邮件 等媒介作为间接沟通。 人际沟通的目的在于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示态度、交流感情、表达愿望等,并 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人际沟通就是指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彼此交流3 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各种信息的社会行为。?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 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率。沟通贯穿于农业推广的全过程,体现在各种 推广方法的具体应用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需要沟通。?农业推广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推广活动全过程的一项活动。――推广离不开沟通。?(每一项具体的农业推广活动一般应包括两大要素,推广内容(信息)和推广方法(沟通)。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 素,即: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 1. 内容(10×方法(0)=0 2. 内容(0)×方法(10)=0 3. 内容(5)×方法(5)=25 4. 内容(3)×方法(5)=15?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必须是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沟 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 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 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农业推广沟通的分类 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渠道不同可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足指在―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行沟通。 上行沟通, 如乡农技站向县推广中心报送汇报材料, 反映执行推广计划中的问题等; 下行沟通,如省技术推广总站向市(地区)农技推广部门下达通知、任务等; 平行沟通,指同级推广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 斜行沟通,指与外地非同级推广机构的信息交流。4 ?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与农民私下交换意见以及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等。?特点: 沟通不受组织的约束和干涉, 可以获得通过正式沟通难以得到的有用信息,是正式沟通有效的、必不可少的补充;非正式沟通除了交流工作信息外,还有更多情感 交流,对于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推广人员同农民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传播小道消息。 (课堂上:同学间“窃窃私语”)? (有时正式沟通难以沟通的事,如比较尴尬,难以启齿等,非正式沟通即可以实现。――有啥事,闹矛盾,不好意思,比较难办等,都可以用非正式沟通来解决。 )2)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根据沟通所用的媒介不同可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 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 ?特点:技术讨论会、座谈会、现场技术咨询、电活咨询等为口头语言沟通,口头语言沟通简便易行,迅速灵活,伴随着生动的情感交流,效果较好;? 书面语言沟通:报纸、通讯、杂志、活页、小册子等的沟通, ?特点:书面语言沟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小,保存时间较长,信息比较全面系统,但对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2、非语言沟通 是指借助于非正式语言、文字、符号等进行信息交流活动的一种沟通方式。**实践中,人们通常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 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象、装饰等来表达思想、 情感、态度、意向等,以达到不同的沟通目的。 **如技术讲座、咨询中的表情、手势、田间示范方法操作介绍等。 特点:非言语沟通,能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更佳。语言沟通能清晰地表达概念、观念,而非语言沟通则能充 分地表达人的感情。把两者配合应用能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3)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从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否可以交换,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指发信者与接受者地位不变,?如技术讲座、作演讲等,主要是为了传播思想、意见,并不重视反馈。5 ?特点:有速度快、干扰小、条理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如果意见十分明确,不必讨论,又急需让对方知道,宜采用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在沟通中,若发信者与接受者地位不断交换,信息与反馈往返多次,如小组讨论、咨询。?双向沟通特点:速度慢、易受干扰,但能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接受状况,同时使沟通双方在心理上产生交互影响,能使双方谨慎而充分地解释和理解信息。 如果意见有分歧,需要讨论、协商,宜采用双向沟通方式。 4) 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按沟通接触范围和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也有称为人际沟通、群 体沟通与组织沟通的) 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如书信、电活等进行的沟通,如 农家访问、电活咨询等; 如推广人员-农民,推-推,农-农,农村领导-农民,辅导员-同学。 大众沟通: 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 广播电视等进行的沟通, 如科技广告、 科普杂志等。 群体、组织沟通:如推广部门之间(上下级) ;推广部门-其他部门。中国代表团 -出国考察、访问等。 5) 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沟通,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 ?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如通过推广人员耐心的科技教育转变农民对新技术的态度,从拒绝采用到主动采用;对于生产上 遭受挫折的农民,经过推广人员的帮助,找出问题,确定对策,使农民鼓足勇气,克服 困难等。 “心照不宣” “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处无声胜有声” 。 第三节 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程序和特点 一、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农业推广沟通与一般的人际沟通一样, 必须具备四大要素, 即沟通主体、 沟通客体、 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只有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农业推广沟通。 1. 沟通主体 是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根据他们在沟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 职能,沟通主体又分为传送者与接受者。6 传送者又叫信源,指在沟通中主动发出信息的一方。在农业推广机构中,推广人员 一旦获得了农业创新的信息, 就会产生向农村、 农民推广此项创新的意向和行为, 这时, 推广机构和人员就成为传送者。传送者在沟通中居于主动地位,把所要传送的技术、信 息等,通过加工变为接受者(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发送出去,经过一定的渠道让农民接 受。因此,传送者是首先发起沟通活动的一方。 接受者指接受信息的一方。 当推广人员发出信息后, 农民通过一定的渠道接受信息, 有选择地消化这些信息,并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形式,采取一定的行为,将此行为结 果反馈传送者,所以接受者是被动的沟通者。 在双向沟通中, 传送者和接受者是相对的农业推广机构及人员与农民互为传送者和 接受者,共同构成农业技术推广沟通主体。 2. 沟通客体 沟通客体指沟通的信息内容。农业推广沟通客体主要由信息、情感、思想等构成。 信息作为沟通客体极为普遍。信息被誉为“无形的财富”、“廉价的投资”,作为沟通客体 是必不可少 。 情感也常常作为沟通的客体,例如:在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双方共同商讨技术问 题,彼此发表各自看法,互相吸取对方的有益意见,相互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就会产生 亲密感和相互依赖感,可见“感情投资”的重要性。能增加农民主动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 极性。 3. 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农业推广中常见的沟通渠道有以 下几种类型:?单串型由首先发出信息的人经过一长串的人依次把信息传递给最终的接受者;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依次传递给最初的发信人。?饶舌型又叫轮式渠道, 即由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反馈信息则由此若干人直接传递给最初发出信息的人。集体指导即属于此种类型。7 ?扩散型息的人。最初由一个人将信息传递给着若干人, 再由这些人把信息分别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回流,最终流向最初发出信?即平常所说的“一传十,十传百”。推广工作中,由推广人员首先指导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再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民、就属于此种类型,?全通道型指参与沟通的多人互相之间均能有信息交流的机会。例如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小组讨论会、大学生辩论会等。4. 沟通媒介 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推广沟通常用的媒介有以下几类: 1) 口语媒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获取信息。据调查 ,在农村科技传播 的诸渠道中,完全依靠口语媒介为主的占 77.7%,因此这是一种主要的沟通方式。 2) 文字媒介: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信件、板报、墙报、文件、传单、说 明、说明书等文字媒介获取科技信息。主要限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经纸媒介沟通科8 技信息的约占传播渠道的 10%。 3) 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手机等。通过广播和电视电子媒介传播的 农业科技信息只占约 10%。说明电子媒介远不是农民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媒介。 二、 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 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 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 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 具体地讲.可分为如下 6 个阶段: 1. 农业信息准备阶段。 (1)确定农业信息的内容。(传递什么) 包括待沟通的问题、性质、目的、信息质和 量、适用性等。 (2)确定信息接收者。(传递给谁) 是个人、团体、领导、专业户、普通农民?? (3)确定信息传递的时间。(什么时间传递) 沟通时机很重要,过早时机不成熟,难 以引起接受者兴趣和重视;过晚,时过境迁,失去使用价值。看来信息沟通(传递时间) 也必须是“最佳时间” 2. 农业信息编码阶段。农业信息编码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 意思、思想、情感?)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表达,进行编码(加工) ,变成农 民(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信息,以便传递、接收。信息编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农业信息表达要准确无误。要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准 确地表述科学概念、原理及技术方法。且莫满口“术语” “书生腔” ,否则“曲高和寡” 影响沟通。 (2)使用沟通工具时要协调配合。例如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配合,语言形式和非 语言形式相结合。 (3)要考虑农民的接收能力; 在编码时要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收能力, 信息量不能太多, 否则影响沟通效果。 3. 农业信息传递阶段:即农业推广人员借助沟通工具,通过沟通渠道,将信息传 递出去的过程。 信息传递应注意以下 3 点: 1) 选择合适的沟通工具和沟通渠道。应确保经济有效,沟通顺利。 沟通工具和渠道多种多样:技术资料,板报墙报,农村广播,电视讲座??,如 何选择? 2) 选择合适的传递速度。传递过快,接受不完全,欲速则不达;传递过慢,易失良9 机,既影响沟通效果,又降低工作效率。 3) 防止漏传与误传。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力争准确无误。 4. 农业信息接受阶段:是指农民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接收到所传信息的过程。 应力求做到完整、不漏掉传递来的每一个信息符号 5. 农业信息译码阶段:指接受者(农民)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译解,变成自己能够 理解的内容、思想、意念的过程。接受者应注意:接受、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不能误解, 曲解。 6. 农业信息反馈阶段:农民(接受者)对信息内容加以判断、评价,向推广人员 (传递者)作出一定反应,并采取某种行为(赞同、反对、有何意见、要求)反馈给推 广人员的过程。 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 2 个问题: 1) 反馈要及时。使传递者及时了解信息接受程度,以便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提高沟通 效果。 2) 反馈要主动、阐述清晰。否则影响沟通效果。 (三)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1.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 是平等的关系。因为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能进行沟通。但是农业推广沟通是农业推广 人员为推广科学技术这个最终目的来与农民沟通的,所以推广人员常常以沟通的传送者 的面貌出现,而农民则以沟通的接受者的面貌出现,另一方面,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 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 例如,农业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 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 3. 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 推广人员对农民的影响是要提高其素质和技能.从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通过沟通 要使农民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把科技成果传播普及开来,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农民 对推广人员的影响则是对农民有更充分的了解,如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农民需要哪 方面的技术和信息等.从而改变推广的方法和调整服务的内容。 (四)、农业推广沟通网络 在农业推广活动中,除了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人际沟通外,农业推广人员及组织 要经常同社会各组织机构、部门、团体等进行沟通活动。诸如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10 业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市场营销、银行信贷、金融保险、信息机构、农村各行政 组织、农民协会组织等等。沟通形式必然多样化,形成纵横交错,多向联系的系统。 1、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的涵义 农业推广沟通网络,是指各种农业推广沟通渠道、沟通方式中所形成的纵横交错, 多向联系的系统复合体。 在沟通网络中,各个相关成员之间通过特定的信息流联系在一起。使得网络系统中 的所有成员都能经常接受新的信息。 2.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的特征 (1)信息来源多渠道。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可以是本部门,也可以是外部门。 (2)信息传递多向性、沟通主体多元性。 (主、被双重身份) (3) 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应鼓励沟通网络中各成员,及时提出问题, 并且证实信息。并可以充分发挥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有影响的知名人士,通过各种形式 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网络沟通的有效性,提高农业推广沟通工作效率。 (4) 沟通网络具有多链条交叉连接性。通过网络,可以了解除自己以外的其他成员的 工作及活动特性。方便联系与沟通。 *网络沟通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网络沟通的链条延伸性,往往会出现:沟通链条越 长,沟通主体传递信息的原意,在沟通过程中,被曲解的可能性越大。这意味着,沟通 主体在沟通始端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都将在整个沟通网络中成倍扩大。因此,要求农 业推广人员,必须是一位职业沟通者,沟通专家,才能胜任工作。 第三节 一、农业推广沟通的障碍 (一)语言方面的障碍(非脑血栓后遗症) 1.语言差异造成隔阂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语言差异较大。不说少数民族,单说汉族而言, 虽然通用汉语,但各地的方言较多,对书面语言是同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不同的方言来 发音则是千差万别; 对于同一个作物,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比如玉米就有玉茭、苞谷、棒子、苞米、 玉麦、珍珠米等多种叫法;由于不同方言发音上的差异,就给沟通带来诸多的障碍。 一般来讲,不同地区的人们虽然不一定自己会讲普通话,但却能听懂普通话,所以 要求推广人员尽量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特别是到外地进行推广沟通时,使用普通话可 能更有利于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提高沟通效果。但有时推广人员针对某地区的语言特点 讲方言也许沟通效果更好。总之,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方言特点,趋利避害,可以有效地 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 农业推广沟通的障碍11 2.语义不明造成歧义。语义不同,就不能正确表达思想,使对方造成误解。案例 1,一位农民到种子站购买麦种,农民问: “此麦种种了几代了?”售种员随口答道: “二代” 。这位农民调头就走了。从这件事反映出这位农民多少有些科技常识, 他起码知道杂种二代不能再种了,但他误认为小麦品种的“二代”也不能种,而事实上 小麦在目前尚未推广类似于杂交玉米、高粱那样的杂交种,而是一种“品种”“二代” , 照例是可以播种的。但售种员没有仔细理解农民问话的真正含义,简单地回答,结果使 农民造成误解,耽误了一笔买卖。为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推广人员一定要准确地把握 词语的含义,不要使用语义不明的词语与农民沟通。 案例 2:农业推广人员在听完项目示范区农民对“技术实施方案”的反馈意见后说: “你的建议我基本上完全同意,就是有一点值得商量” (语病何在?)(划线部分)自 , 相矛盾,农民费解。 (有这种情况吗?有文为证) (学生手稿-病句) 案例 3:一位农业推广人员在“玉米苗期管理经验”总结中写到下面一段话: 玉米苗期要过五关 a.整地质量关;b.播种出苗关;c.定苗间苗关;d.培育壮苗关;e.躲过低温关(问 题何在?) ?整地质量关DD不属于苗期管理范畴 ?间苗、定苗顺序颠倒(先间后定, “鉴定”?) ?玉米正常播种,苗后低温通常不会造成影响(另外“低温关”还排在“壮苗关”之后, “冻死壮否” ) 案例 4:病句分析: (1)上述事实说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是目前农村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改错: “不合理负担”不是“减轻” ,而必须“取消” ;改法: “不合理”三字删去,或“取消” 代替“减轻” ) (2)这个地区气候宜人,除气温偏低外,很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 (改错:自相矛盾) (二)习俗方面障碍 习俗即风俗习惯,有句话: “入乡随俗” 。习俗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长期约定俗 成的习惯,并受传统的思想、封建迷信束缚,有些地区颇有“大义灭亲”之势。 “王子 犯法,与民同罪” “无一例外” (电视剧:父母之命,指腹为亲,娃娃亲――超前签约) 。 搞农业推广工作,有时不懂习俗,造成误解,也会使沟通失败。 如:不同地区待客礼节,喝酒,敬酒形式(酒令)不同,有的地区只喝一杯酒,12 主人认为你瞧不起他 (多喝失态, 沟通什么?舌头都喝直了, 打不了沟了, 怎么沟通?) 。 总之,不懂当地习俗,易产生误会,造成沟通失败。 另外还应注意,约定时间进行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召开开会等,如果推广人员迟 到,会给人什么印象?――“架子大,不守信用” 农民同你交谈,如果不愿理睬或三言两语了事,什么印象,不好交,自大,自负。 另外交谈时,还有“空间要求” ,站着面对面,男同志之间 2~3 尺以示亲近,男女 之间应该远一点。坐着,一般以 2 米为宜,如果再远点,谈话就显得严肃些等。 国人有个标准: <0.3 米为亲密区 (不是一般关系, 如果 0 距离, 亲密无间) 0.45~ ; 1.2 米为个人区(朋友间非正式接触) ;1.3~3.6 米社会区(熟人间沟通、交际) ;更远, 公众区(演讲、报告) 。 西欧一些国家认为,两人交谈最佳距离为 1m,但意大利人常保持 0.3~0.4m 之间, 从卫生角度讲,从预防“FD”角度看,交谈最佳距离应为 1.3m,两人对站成 30°角。 (看来,将来毕业搞推广,随身听可以不带,但必须带尺、量角器,Why?) 。 还有,去贫困地区搞推广,不宜穿奇装异服;交谈中,偶尔咳漱,应该用手帕遮住 口鼻等。 一位保加利亚籍的主妇招待美籍丈夫的朋友吃晚饭。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 客人吃饱,那是件很丢脸的事。因此,当客人吃完盘子里的食品之后,这位主妇照例要 为客人再增添一盘,客人里正巧有一位亚洲留学生,在他国度里,宁可撑死,也不能以 吃不下去侮辱女主人。于是,他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艰难的第三盘,女主人忧心忡忡 地准备了第四盘。结果,在吃这一盘的时候,那位亚洲留学生撑得摔倒在地上。这就是 不同的礼节习俗带来的误解。 不同的审美的习俗带来的冲突。一位英国男青年,邀请 一位中国女青年出游。为 了取悦女友, 他特地买了一束洁白的菊花来到她家, 不料女青年的父亲一见便勃然大怒, 结果他被轰了出来,却不知道祸因所在。在英国男青年看来,白色象征纯洁无瑕,他选 择白色的花完全是一片好意,他压根也不会想到,在中国,白色的花是吊唁死者用的。 只有在那样的场合才是美的象征。现在将白花送给活人,在中国父亲看来,那是诅咒他 短寿,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三)观念方面的障碍 观念属于思想范畴,由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而成,是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被人们 接受、信奉并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和观点。有的观念是促进沟通的动力,有的观念 则成为沟通的障碍。观念方面的障碍主要有: 1.封闭观念排斥沟通 封闭观念源于小农经济,农民祖祖辈辈在一小块土地上耕种劳作,自给自足,简单 的劳动只凭经验和力气即可,不需要分工协作,与外界联系甚少,必然产生封闭观念。13 这种封闭观念必然导致不尊重科学,不采用新技术,更反对竞争与冒尖,自然排斥科学 知识的沟通。 ,对农业创新技术“充耳不闻” 。 2.僵化观念窒息沟通 僵化观念就是把某种认识神圣化、凝固化,视为永恒的真理不可更改。例如:农民 喜欢从自己过去的体会中寻找经验,与现今的事物比较,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就难以相 信并接受。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某些陈规陋习,有时也不愿意轻易放弃。 属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精神。即所谓“唯经典”“闻所未闻”的 、 事不信,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下句)??” “不经不信” 。 唯权威:有的农业推广人员,不注意研究农业创新成果的特点,专家意见权威性的 局限性,而是生搬 硬套,也会导致沟通的失败。 3、极端观念破坏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也会给正常沟通带来阻力。如:农民试 种新品种,减产了,说品种不好;推广人员认为,不是品种问题,是栽培管理不当造成 的。孰对孰错?应认真分析(具体对待) 。 (四)角色不同形成的障碍 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如果缺乏明智 或陷入盲目,常常由于不同角色之间缺共同语言而导致沟通障碍。 在社会学中, 角色指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分子,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扮演过程。 每 ( 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 你扮演什么角色?(You are students of new century) (时代骄子) 。如果缺乏明智, 陷入盲目,常常由于沟通双方的不同角色之间,缺乏共同语言,产生“沟通”障碍。 1.年龄不同可能形成“代沟” 社会学家把年龄差距悬殊的人之间的沟通困难称作“代沟” 。农村中有许多青年人 在得到革新技术的信息后, 总想试一试, 而一些老年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 “虚、 空、 、 浮” “好高鹜远” ;而青年人也常常把老年人的丰富经验说成是“落后” ,把一些正确的忠告 说成是“思想僵化”等。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应该了解由于“代沟”而带来的沟通障碍, 引导他们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求同存异。 2.专业不同可能形成“行沟” 。 俗话说, “隔行如隔山” 。从事不同专业和行业的人,当然是对自己的“本专业”或 “本行业”熟悉、精通,对其他行业则比较生疏。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从本专业的 角度出发,这是很自然的。这样,不同专业或行业的人就会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形成 各自的看法和态度,在互相沟通时就会产生“行沟” ,即由于专业(行业)不同而形成 沟通的障碍。14 案例 1:比如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方法,有人认为要加大资金投入,有人认为 要加大物质投入,有人则认为需要政策引导,有人认为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如此等 等,各人都有各人的道理。打破“行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调个角度看一看, 彼此理解了,就会识大体、顾大局,再沟通时就顺利了。 案例 2:各部门合作搞一项作物丰产试验,成功了,各部门写总结报功: 农技站总结: “使用创新技术,增产 15%” 植保站: “虫口夺粮增产 12%” 土肥站: “配方施肥增产 14%” 总和 41%? 若试验失败,谁也不承担责任,都说自己没毛病(本位主义) ,如何打破“行沟”? 有效方法: “换位思维” “理解对方” (出了问题,各打 50 大板) 。 3、地位不同可能形成“位沟” 农业推广人员,尤其是上层推广机构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推广人员” ,又 是“国家干部”在农民心目中是代表政府部门执行公务的。 (我们下乡,曰:省里派来的。(吃饭夹鱼目放盘中,高看一眼,我们应放下架子, ) 客气些。如:日胖即喘,真“居官自傲”DD同农民之间形成“位沟”。农民就会“敬 ) 而远之” ,不会对你“推心置腹” ,影响沟通交流,产生沟通障碍。即使参与沟通,也尽 是“空话套话” ,套不出“真话” ,对推广工作不利。农业技术很难推广。 (五)心理方面障碍 认知上不当,情感、态度不佳,多疑,缺乏自信心等,这些心理状态常常会给农业推广 沟通造成障碍。 案例 1:2000 年 3 月 23 日晚“星光夜话” (宫波主持)中学生家长打电话:老师体罚学 生。而且态度、举止行为异常DD问宫波是否有“心理障碍”? 答曰看一资料:上海某区调查,中小学老师 50% 以上有心理障碍(令人振惊) 案例 2:辽宁某中学校长体罚学生,将腿踢成骨折。 案例 3:深圳市某幼儿园教师杨某,因儿童撕本,而让其将纸吃掉。 案例 4: 《千山晚报》2002 年 5 月 25 日报道:老师竟罚学生喝尿 案例 5: 沈阳市某小学 13 岁女孩, 因课业负担太重而服毒自杀 (在家中) 什么原因呢? 。 上课听写写错了,老师让其每个错字罚写 3000 遍,母亲下班回家发现时,桌上有厚厚 一叠纸,每张纸上写满被罚写的字。另一张纸条写:妈妈,回来请喊醒我,写作业(后 面加 7~8 个! ) 推理:有心理障碍的老师→容易教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但愿我无心理障碍,否则大家 都是受害者。 **现代人患现代病(高贵病)→看心理医生(昔少、无)15 案例 6:2001 年 5 月 8 日新闻: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有 50~70%青少年有心理疾病,有 部分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退学。 案例 7:沈阳市某中学一高中生,将一瓶硫酸洒在熟睡得同学脸上,造成死亡。 原因很简单:嫉妒。他成绩比我好。结果:一瓶硫酸,两条性命。 案例 8:2004 年 3 月 22 日新闻:云南省教育厅决定,为全省 20 万大学生中的 10 万名 学生(50%) ,建立心理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现代人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可能是生活节律加快,超负荷工作,人际关系复杂,信 息量太多干扰→大脑“短路”??(相当于电脑“死机” ,大家去研究) 我们知道,人际沟通总是带着某种情感状态进行的(是心平气和,抱着诚意,还是 牢骚满腹,找茬打仗?)沟通效果能一样吗? 因此,我们在沟通前,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感不要冲动,失控, “有理不 在声高”(下岗职工找厂长算帐:应说明困难,求得厂长帮助。 ) “你让我下岗,我让你 下楼” ,玩命) 。 讨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如何消除沟通中农业推广人员的心理障碍?(指推广人员) (六)组织方面障碍 组织是由若干“系统”组成的。系统具有有序性、层次性,信息传递、沟通是通 过一定组织、系统、层层传递的。 (无论正式沟通,还是小道消息) 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程序繁琐,层次过多,就会给沟通造成障碍。组织方面障碍主要 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条块分割造成沟通“断路” 我国的经济组织基本上从属于各级行政机构、条块之间常常各自为政。农民的生 产形式多样性,要分受不同部门管理:农业局、畜牧局、水产局,还有乡、镇、区、村 各级行政机构管理,还有其他部门:工商、供销、信贷、税收、保险、建筑、林业?? 管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贷款、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需要横向协作、联系 →审批手续非常繁琐,有一关通不过,就无法实现沟通,事情就办不成。 *小品: 《盖章》大山表演) ,一个章盖不上也不行(一个圈划不上) 。 *入世后,与国际接轨,需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上述管理方式,必须 改革。 2、层次过多造成信息失真(书面曲解,口头误传) 根据概率学统计, 如果一个人传递的保真率为 95%,10 个人传递后, 0.,16 20 人传递后 0.,100 人,0.9 (一次部队行军, 指导员传令: 拉开距离→拉头毛驴→气喘吁吁→可气 “伙食帐本” →走着瞧) (战士关心首长) 。 因此,农业推广机构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传递层次→确 保信息传递、沟通准确无误。 (即一竿子插到底) 二、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和技巧 (一)沟通的一般准则 1. 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沟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待信息源的态度和方式。 例如,一个农民认为某个推广人员是一个可信赖的信息源,那么他对这个推广人员 提出的建议就会抱积极的态度从而加以采纳。如果他对报纸或其他信息源抱消极或否定 的态度,他就倾向于忽视这些信息源提供的信息。但是,如果他后来发现报纸等信息源 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他会及时地转变态度的。 推广人员要想在推广对象中树立良好形象,就得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同推广对象 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与问题,向他们介绍实用的技术与信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 力与自我决策能力。 2.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要做到这一点,推广人员需要将推广对象划分若干类群,了解各个类群的兴趣、需 要与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推广工作需要知己知彼, 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了解农民的 “所思、 所忧、 所欲、 所求” , 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与推广对象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 农民才能感兴趣。砰然心动――付诸行动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不同农民群体的心理特征不同,应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例如,在持续的旱灾期间,同农民谈论土壤改良技术,农民是不会有多大兴趣的, 因为他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度过灾害以求生存。有时候,推广人员传播的新技术的确具有 相关性,但推广对象可能不以为然,这就需要用农民熟悉的语言以及其他方式向其解释 新旧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3.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 这首先要求信息传播中正确选用媒介,编码简单易懂,适合推广对象的接受能力, 多运用些图片、图表通常比只用语言文字符号效果更好。 其次,在传播每一个新的概念之前需要指明其意义,因为对传播者而言可能是很简 单的术语,但对接受者而言可能意思不明。 最后,组织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安排,使接受者更易理解。17 4.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在口头传播信息中,重复特别重要。通常需要重复要点、难点,澄清误解,举例 说明。通过多种信息源重复信息的效果更佳。例如,人们以前已经从大众传播媒介上了 解到某项技术,若再在某地现场考察、接受培训和指导,则更信服这项技术。 5. 运用比较和对比 要把传播的新技术和旧技术联系起来,把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进行比较,更容 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更清楚地了解新事物的价值。 6. 加强信息反馈 有效的沟通远远不只是单向地传播技术和信息,而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在推广 沟通中,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他们之间是互教互学,相互促进的关 系。因此,只有加强信息反馈,才能增进理解、实现互动。 7. 改善沟通环境 这不仅包括沟通参与者的社会、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而且还包括外部的物理 环境。例如,在一间闷热的房间里,人们很难聚精会神地听讲。同样,在烈日当空或寒 风刺骨的野外,人们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观看示范、接受信息。均会影响沟通效果。 8. 重视沟通网络 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不同农民、农业企业组织等 机构与人员一道开发知识并交流信息,例如,与农村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农民自助组 织等各种团体,以及参与农业服务的农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生产资料供应机构、市 场营销机构、金融与信贷机构等各种组织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种沟通网络中推广人员 又是关键的一员。因此,推广人员需要加强同网络中其他成员的沟通,以形成高质量的 信息流,为农业和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二)沟通的基本要领 1. 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在沟通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具备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既是教育者,要向农民传递 有用信息,同时又是受教育者,要向农民学习生产经验,倾听农民的反馈意见。要明白 农民是“主角” ,推广人员是导演,因此,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不是推广人员愿 意教什么,农民就得被动接受什么。推广人员与农民两者是互教互学,互相促进相得益 彰的关系,应与农民共同研究,共同探讨。 2. 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国家各级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既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又要为农民服务,在推广 中,推广人员一定同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生产和生活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所关心18 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取得农民信任,使农民感到你不是“外来人” ,而是“自 己人” 。 3. 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解释遗传变异现象时 可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形象化语言。解释杂种优势时可用马与驴杂交生骡子为 例来说明等。切忌总是科学术语的“学究腔”“书生腔” 、 。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调、 表情、情感及农民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4. 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农民存在这样那样的 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文化素质、知识智能等使其形不成问题的概念,或提出的问 题很笼统。这样,就要善于启发、引导、使他们准确地提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例如, 可以召开小组座谈会,互相启发,互相分析,推广人员加以必要的引导,这样就可以较 准确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形成问题的概念。 5. 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由于目前推广人员数量较少,不可能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把工作“做到家” 。因此, 要善于利用农民中的革新先驱者为“义务领导” 、精英、科技示范户等,把他们作为科 技的“二传手” ,借助他们的榜样作用和权威作用及号召力,带动“平民” 。可产生“倍 数效应”与“辐射效应” ,使农业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传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研究表明,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常常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所以要注意各种沟通方法 的结合使用。如大众传播媒介与成果示范相结合、家庭访问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等。行为 科学指出,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加以重复 则可使信息作用加强。所以在进行技术性较强或较复杂的沟通时,必须每次进行重复才 能增强沟通效果。例如,大众传播媒介,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广为流传,提高传播效率。 (三) 沟通的技巧 农业推广人员通常作为沟通主体中的传送者,在农业推广沟通中,起着主导作用。 沟通能否成功,农业推广人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推广人员,应该掌 握沟通技巧,这样才能胜任工作。农业推广沟通技巧,主要包括如下 7 个方面: 1. 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朴实,诚恳,勤奋和大方) “第一印象,终生难忘” “一旦印上,很难抹掉” 。农业推广人员,无论是“初出茅庐” , 还是“初来咋到” ,都应该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有农民喜欢你,欣赏你,你今 后的农业推广工作才好开展。19 农业推广人员面对的是善良、朴实的农民,因此你本身就必须给人以善良、朴实的 印象。当然,我们人的内质也应该是善良、朴实的。 如果你过分注重穿着打扮,行、走、坐、卧,言谈举止不检点,无休止地高谈阔论, 就会给人一种非常不佳的印象,无形中会给未来的沟通及推广工作设下障碍。 如果你平易近人、不卑不亢、自然开朗、洒脱大方、积极肯干、为人谦让、荣誉退 步、困难赶上。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小伙子行,将?) 2. 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下列几种情况,将使你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孤立无助,工作很难开展。 1)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会被人误解为“高傲” “难以接近” 。 (一味地玩深沉,别人就会疏远你) 2) 心胸狭窄,嫉妒心重,缺乏自知之名,不容别人,会断送友情与人缘。 3) 多疑,对他人不信任,不与他人交心、沟通,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会引起别人反感。谁与沟通? 要获得推广事业的成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2) 热心群体活动,对工作高度负责。 3)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4) 热情、开朗、喜欢交往、待人真诚。 5) 聪颖,爱独立思考,善于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6) 谦虚的品质。 7)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不受本人所学专业的限制。 8) 知识渊博,说话幽默。 3. 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顺应(要求一方迁就另一方) ,同化(入乡随俗) 认同对方及其环境,是顺利沟通的前提条件。认同一般要经过 3 个阶段: 1) 顺应: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暂时迁就对方,互相体谅,这样沟通双方都会逐渐敞开 心扉,说心里话。 2) 同化:入乡随俗,适应,认同对方的思想、观点及其行为。 3) 内化:沟通双方长期接触,适应了对方的性格、兴趣、习惯及作风等,双方配合默 契。 应当指出:同化或认同,应该是在非原则问题上。对于原则性问题,应该耐心说服教育,20 实现沟通。 4. 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科技赶集,利用人多,集中的特点,宣传 科技技术,进行技术经营) 图。。 。。 可以利用当地农村的各种风俗习惯,如赶集、节日聚会、民俗庆典活动、传统民间 活动等,进行宣传教育、各种农业推广活动。这样,既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顺其自然, 生动活泼,又可以利用人多,传播面广的特点,加速沟通宣传,提高农业推广效果。 5. 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中领袖人物,科技示范户,科技标兵) 图。。 。 利用非正式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引导,有时可以起到正式组 织难以沟通和开展工作的作用。应善于发现“领袖人物” ,若将他们培养成为科技标兵、 示范户,利用他们的威信与地位,可以形成“科技推广源” “辐射源” , ,加速农业创新 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推广效益。 6. 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站在对方角度,为对方着想。对方会认为你善解人意, 信任你。对方对你感兴趣,就会相信你的言行,真诚与你沟通,配合你的工作。 20 世纪 70 年代有不少人推广“晋杂 5 号”杂交高粱,明明单宁含量很高,很涩,又 带壳,适口性差,有些推广人员却大讲杂交高粱多么好吃,营养多么丰富,产量多么高, 应该大种特种,实际上他自己也不愿意吃。生产队长跟他对着干,在地的四周种杂交高 粱,而在中间种谷子,秋后就说杂效高粱不高产。这就是推广对象对推广者不感兴趣而 消极反对的典型例子。 7. 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让对方了解成功者的成果,而先不道出其中的奥秘。将对方的探秘欲望引出后,在 加以引导,沟通就会事半功倍。 欧洲曾有一个推广马铃薯的故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起源于美洲作物逐渐引入 欧洲。某传教士为了尽快地把这一作物推广开来,他白天将马铃薯的幼苗连盆端出,放 在院子里,晚上再端进室内,邻居们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好的东西,这么珍贵,便开始悄 悄地偷他的马铃薯。人们不断地偷,他就不断地往外端,白天还装着非常着急的样子。 不久便传播开来了。故事道出了人们都有探求别人心理的道理。 (四)在农业推广中如何提高沟通效果 主要应从以下 4 个方面入手: 1、尊重农民、真诚帮助、取信于民。 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农业推广人员应放下架子,真诚地为农民服务。 (且莫以长官、救 世主身份出现,那样农民会敬而远之) 。 2、充分做好沟通的各项准备(环境、对象) 。21 要注意针对农民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技术、生产需求、心理特点、群体特征等,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沟通。3、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表情、情感等的表达及对方的反应,及时调整自身言行。 有些情况,沟通前难以预料。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应该注意。在外交场合尤为重要(随机 应变) 。 **据说,周总理访苏,会见苏联领导人,苏联领导人在与周总理握手后,取出手帕擦手 (揣兜) ,周总理机智,也取出??。4、鼓励和启发农民提出反馈意见、要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启发,引导→应该有一套策略、方法。 (1)比如落实推广项目:以“假设”代真实,某项目在某地已试用,出现哪些结果, 问农民:如果你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 (2)比如调查农民消费心理:假如你有 1 万、10 万、100 万,你如何消费? (五)人际沟通的策略(简言 13 条) 下面 13 条人际沟通策略,既适用于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等工作,也适用于社会生 活与实践,仅供大家参考。 1、了解工作进程,识别沟通的优劣条件(沟通环境) 。 2、与农民沟通,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应“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调书袋”不 行。 3、音容谐合,言表与手势(示范动作)一致.食品品尝鉴定会:某食品“本来口感” 很差,你紧鼻裂嘴-还说: “味道好极了” 。 4、坦诚相待,不要过于标榜自己,这样才能使你的言行可信。 (否则感觉“华而不实” ) 5、学会听,听看似简单,实则较难,应下功夫掌握其要领。 常言“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听什么?(对方话中之意)对方有困难、有疑问、苦 恼、困惑向你倾诉,你要静静地听完,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也不要心不在焉,更不要 目中无人。 6、培养对他人的洞察力,明察“言外动作、暗示”以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其实就 6 个字: “察言、观色、猜心” 。 7、以行动与农民建立诚挚的友谊,要热情,体贴,礼貌等。 案例:2000 年 2 月下旬,江泽民主席到广东省高州市巡视“三讲”教育开展情况, 下乡到“根子镇”视查荔枝生产情况。江主席深入到农民家中,同农民亲切交谈,把农22 家老汉的小孙子抱在怀里,非常亲切。 (联想:成才) 8、尊重他人及其信仰,但并非苟同(随便地同意) (若迷信,法轮功 No) 9、时刻记住,你并非是全能的“演员” ,这样可以避免引起怀疑与失信。 常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行行通,行行松” ,农学、土化、植保、农机、畜牧?? 如果“略知一二” ,不要“夸夸其谈”“言多有失,漏洞百出” 、 ,不利于沟通。10、沟通时观察对方反应,如不附合,应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沟通当中,应随机 应变,随时调整自我言表) 。11、与共事人建立友善关系,这样工作中即使出现误解也能得到谅解,消除误会。 (否则,本来是误解,可能会被认为:对其有成见或“公报私仇”?) 12、言行应避免他人戒心。如鄙视他人(看不起) ,给人以试图操纵对方的感觉,妄加 批评别人及其信仰(玩小聪明)→这样就会印象不佳,带来沟通障碍。13、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若人家不希望你帮助,你可以试图使对方相信,你很 关心他。以后如果他真的需要你帮助时,也不会难为情。复习思考题 1. 简述沟通的定义 2. 简述沟通的基本要素 3. 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4. 论述农业推广的沟通形式 5. 论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6. 论述提高农业推广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 7. 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8. 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23 例如:四川省某乡镇,农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农民也最看重的是 水稻,因为水稻是该乡镇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2007 年是稻飞虱水的爆发年,该县启动 了三级紧急预案,要求各个乡镇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但该镇还是出现 了稻田“通火”DD即稻飞虱长成成虫,造成水稻减产,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其原因是 农技人员没有直接下乡指导如何使用农药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之 间沟通频率低,直接沟通少,再加上沟通不畅。农业推广人员与村干部沟通通畅,与先 进农民的交流也比较多,但与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沟通不畅,次数极少。农业推广人员和 村干部所有的手机都形成了一个内部网,相互之间拨打短号,通话不产生费用,沟通十 分通畅。但是,农技人员没有农民的联系方式,所有的工作除了直接找农民外就只能依 靠村干部来完成了,其农业推广工作效果是可想可知的。同时在与农民之间的直接沟通 中,农业推广人员偏爱先进农民,经常向他们推荐好的项目,技术,他们成为了各种各 样的示范户。而上级检查工作时不可能跑遍每一个地方,因此每次检查都是看看先进农 民的示范。落后农民根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得到先进的技术或者是项目,使他们成为被 遗忘的角落。 可见,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推广沟通还相当不够,沟通次数少,面向农民的直接沟 通、正式沟通相当少,沟通层次过长,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大量流失,扭曲和失真, 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 致使这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缓慢, 农民的农业收入持续低迷。 增进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 环。有效地沟通能够增进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了解,消除相互之间的的误解,提高农 业推广的成效。为了促进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直接沟通,需要改革农业推广人员的考 核制度,重视农民对农技人员的评价意见,并注重农业推广实际成效。24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框架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