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股票代碼什么时间上市交易

当前位置:>
富士康计划于今年在香港上市 筹资12亿港元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7日(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手机制造分公司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计划于今年底在香港上市,预计最多筹集的资金将达12亿港元。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鸿海已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富士康公司的上市申请,希望此次募股上市能够筹集8亿--12亿港元。该公司计划于11月接受上市审查委员会的听证,以便能够在年底之前挂牌交易。此次募股上市的保荐商为高盛和UBS。   该人士还透露,该公司希望能够赶在12月份之前完成上市交易,因为12月份正值基金经理人假期。如果公司不能按照计划在年底之前完成募股上市计划,就需要再提供3个月的财务报告了。   鸿海分拆富士康上市的地点没有选在台湾而是选在了香港主要是因为台湾股市的交易量较小,很难吸引外国投资者,可能限制公司未来的发展。富士康主要从事无线通讯设备制造,尤其是手机部件制造,该公司去年的净利润达人民币4亿元--5亿元。   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创建于1974年,于1991年上市,是台湾最大的电子公司,该公司的客户包括戴尔、思科、诺基亚、索尼等企业,去年净利润增长了35%,达52.44亿港元,今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飙升了41%。鸿海主席郭台铭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台湾首富。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驻在国(地区)情况富士康A股IPO首发获通过,过会仅用36天
关键字: 富士康A股A股富士康富士康上市富士康IPOIPO富士康富士康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不出所料,富士康今天IPO审核成功通过,并且只用了36天,创下了A股记录。
3月8日,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召开2018年第4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此次审核会的关键公司只有一家——“富士康”。不出意外,富士康过会了,从申报到通过,富士康只用了36天,如果去除中间的假期,富士康过会只用了20天,创造了A股的新记录。
相比起其他各种被“否决”的IPO,富士康的速度几乎是“火箭”。据财经自媒体“投行老范”的统计,目前A股IPO申报的平均等待时间是1.79年(673天),而去年10月过会的药石科技,申报到过会用了194天,媒体都惊呼IPO火箭速度。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正式上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业内预计富士康在4月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能登陆A股市场。
郭台铭@视觉中国
证监会“大开绿灯”
而且,除了火箭速度以外,富士康也在许多问题上让证监会“大开绿灯”。
首先是经营时间,按照证监会要求,申请IPO的公司成立时间应该至少达到36个月,但是富士康成立于日,而申请IPO的时间是日,也就是说,刚刚度过“3周岁生日”的富士康实际上应该是没有申请IPO的资格的。
不过根据富士康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出具之日,公司持续经营时间未满三年,公司已就前述情形向有权部门申请豁免。”也就是“特事特办”。
第二个重点是“关联交易”,据中国经营网3月8日报道,富士康股份上市申报后,证监会在第一次反馈中回复了上万字,除了要求补充财务信息、补充应对外部风险的措施外,对其关注发行人的独立性问题非常关注。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和律师对富士康是否有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发表明确意见,要求核实富士康与鸿海精密控制的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存在人员、资产、业务、技术混同的情形,是否存在订单获取依赖鸿海精密控制的其他公司。
另外,证监会还在“同业竞争”这个问题上询问了富士康。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关于“独立性”的第十九条显示:“发行人的业务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而富士康则可能存在这个问题,据第一财经先前报道,富士康和控股股东中坚公司间也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情况,在台湾上市的“鸿海精密”(富士康间接控股母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富智康也存在手机代工类似业务,还有两家注册于巴西的公司也存在电子产品生产业务。
对此,富士康表示,上述巴西的两家公司仅在巴西境内开展业务,与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业务区域并无重叠,且其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收入、利润与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同类型业务相比较低,与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实质性的同业竞争。
同时,富士康对此做出了书面承诺,中坚公司承诺并将尽最大努力促使其控制的除富士康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子公司将来不直接或间接从事或参与同富士康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构成实质性竞争的业务或活动。”
富士康高管及其保荐天团在证监会门前合影
为何急着上市
,2月28日,证监会表示将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
富士康表示,此次IPO的目地是募集273亿元资金,进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按照腾讯的统计,2017年富士康股份的直接人工成本就已经达到了165.62亿元,这一金额甚至超出了当年的净利润。
而且,从招股书来看,年,富士康股份营收分别高达2728亿元、2727.12亿元、3545.44亿元,但是净利润分别只有144亿元,144亿元和162亿元,2017年的净利润已经只有4.5%。毫无疑问,现在富士康依靠代工模式已经很难发展下去。所以对于富士康来说,进行制造业升级已是“迫不及待”。
预计4月初上市,市值可达6435亿
毫无疑问,富士康是一个“巨无霸”。公司上市之后的市值也是所有人关心的话题。按照上海证券报2月11日预测,富士康股份现股本177亿股,且业绩优良,按发行17.7亿股A股,总股本约195亿股,成功上市后,比照目前行业平均市盈率,较合理股价33元,市值有望达6435亿元,从而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外商控股上市企业,而部分员工也持股,市值有望达86亿元。
至于另外一个所有人关心的上市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业内预计富士康在4月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能登陆A股市场。
原标题:富士康A股IPO首发获通过,过会仅用36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张珩已解决问题
富士康是上市公司吗?股票代码多少?
最近听说富士康十一连跳,引发公司股票大跌,富士康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多少?哪位知道?
浏览次数:27191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代码HK2038在香港上市还没在大陆A股市场上市.高手啊,帮帮忙吧!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正文
热点题材基金榜
创历史最快!富士康首发获通过 从上报到过会仅用36天
来源:财经网
关注中金在线: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3月8日消息,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召开2018年第4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从2月1日,富士康股份招股书申报稿上报之日算起,到过会仅仅用了36天,富士康股份创造了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
  【延伸阅读】
  富士康仍是个例 独角兽A股上市难点何在?
  近日,证监会开放对新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上市通道引发热议,2月28日,360成功回归A股;3月4日,富士康“闪电”进入审批环节,让不少人对中国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充满信心。
  但这只是新政落地的开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符合证监会要求的“四新”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独角兽公司有28家,《财经》记者获悉,人工智能领域多家公司近期被证监会相关部门约谈上市规划事宜,但《财经》记者采访的一些公司对A股上市并未抱太大希望。
  一家成立于2011年,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政策的放开并不意味着A股放开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而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目前还处于大量投入的阶段,都还不具备盈利能力。这家公司此前已经制定了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中期计划。
  新政策主要支持3类企业登陆A股:一是已经在境外上市的、有战略价值的企业;二是还未上市,已经搭建VIE架构,且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三是具备行业发展价值,还未上市的“四新”企业。
  新政出台后,包括百度、网易、搜狗、58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已表态愿意回归A股。处于第二梯队的科技公司今日头条也表示如果政策允许,会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但对于体量更小的独角兽公司来说,似乎机会并不大。“第一批受益的应该是那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前述独角兽公司负责人说道。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不少独角兽公司都制定了近三年IPO的计划,但新政下,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的阻碍仍然明显,而对于其中不少公司来说,去海外上市也不轻松。
  富士康具备普遍性吗?
  3月4日下午,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发布一则工作会议公告,公告显示发审委将在3月8日对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会进行审核。
  富士康2月1日公布招股书申报稿,仅用23个工作日就进入审核环节,富士康的上市周期可能只需2个多月的时间。这一时间表大大打破了此前记录——2017年中国公司IPO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再往前,平均审核周期高达3年。
  而且,截止富士康申请上市时,公司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也存在重组前扣非净利润为零等硬伤,但证监会确实开了“绿灯”。
  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作为上市承接地的沪深交易所也表态,“拥抱、迎接、支持新经济企业。”
  富士康正在努力从一家制造业公司向智能公司转型,今年2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公开场合表示,富士康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而不仅只是一家制造公司”。
  富士康IPO的闪电审批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政策利好的表现,也让智能制造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们看到了机会。
  对于科技独角兽公司来说,能在A股上市利大于弊。智能语音领域的准独角兽公司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告诉《财经》记者,人工智能类公司需要长期的市场以及资金支持,A股新政能够刺激这类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分析师闫磊在今年3月的研报中写道:如富士康能够成功在A股上市,不仅能够为自身的转型提供资本支持,进入IPO快速通道也表明国家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重视。
  不过,富士康和科技领域尤其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有着本质性的不同。A股上市的一个重要门槛是,申请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良性的盈利水平是能够在A股上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富士康的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至2017年,富士康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亿、2727亿、3545亿人民币,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44亿、144亿、159亿人民币,远高于不少A股可比上市公司水平。
  拟IPO的独角兽公司中,目前A股上市呼声较高的今日头条2017年收入在170亿人民币左右,已经实现盈利。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但更多估值在几十亿美元左右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全年收入大多在2亿人民币左右,但成立时间均在近6年间,仍处于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早期,绝大部分都还未实现盈利。
  国内一家最新估值约50亿美元的智能制造独角兽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新政出台后,公司确实有所考虑,但这家公司近三年的盈利并未达到A股上市要求,“但目前上A股的限制仍然很多。”
  新政策出台到彻底落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李志飞强调,新政能否发挥最大价值,最关键还要看如何落地。
  政策出台是第一步,后续还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证券行业的内部适应,再落实到审批和推进环节,而其中最难的一步是如何在弱化短期盈利能力的同时,评定一家公司的真实价值。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表示,A股此前对于公司IPO的审核条件比较严格,但这是一套已经成型的公司价值判断标准,“要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需要各方的配合,也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现在才刚刚起步。”
  目前看来,富士康的快速审批只是一个特例,而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独角兽公司来说,不仅A股上市道路漫长,海外上市同样也不轻松。
  AI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公司近几年对商业化非常重视,正在积极准备IPO,但“不一定会选择A股,毕竟不是人民币结构。”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证券日报》有关科技公司A股上市的采访时强调,“我们只负责把路修好,愿不愿意开车是市场的事”。对于“修路”的时间表,他表示:“要看修什么样的路,修土路快得很,修高速公路就很慢,我们就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抓紧修路。”
  目前尚未有证券监管方面对于具体政策调整的权威信息发布。
  海外上市仍存未定之数
  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相比A股的严苛要求,海外上市对公司的要求较低,尤其是在公司盈利能力和审批等待时间上。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净资产在600万美元左右,并且有3家券商愿意为股票做市,即可启动IPO,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公司在4到6个月即可完成IPO。
  在这样的现实下,近年出现了中国科技公司的海外上市潮,这让不少科技公司在创业之初,就瞄准了海外上市的目标,形成了美元结构,逐步适应海外上市的规则。
  尽管门槛相对较低,对于不少国内的独角兽公司来说,问题依然存在。
  以AI领域为例,2017年AI安防热潮下,包括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在内的多家AI视觉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转型安防方向,在中国,安防是一个与政府强相关的行业,安防行业的订单大多来自于地方政府。
  而这样业务模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海外上市的节奏。一位AI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表示,这些公司去海外上市问题不大,但上市之后,在技术交流上会受到限制,此外,“做安防,尤其是视频监控业务,在海外市场会有一定的舆论压力。”
  杨歌认为,如果确实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剥离相对敏感的视频监控业务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要看公司具体的计划。”他认为,这并不容易。
  从将人工智能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到A股新政,科技领域创业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政策利好是大势所趋。包括AI在内的多个新科技行业也都已经从持续单向投入,逐渐步入获得商业化回报的阶段,如今,也到了真正考验科技公司价值的关键时刻。(来源:财经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康股票代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