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哪国赢会不会是中国表面上赢了然而私底下给足美国利益,中国赢了面子好给人民交代?

人民日报:强行挑起贸易战 最受伤的是美国自己_网易财经
人民日报:强行挑起贸易战 最受伤的是美国自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强行挑起贸易战,最受伤的是美国自己(外媒看世界))
无视世贸组织规则,美国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国际舆论认为——强行挑起贸易战,最受伤的是美国自己(外媒看世界)8月18日,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等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美方无视规则,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对外发出破坏性信号,引发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包括美国产业界在内的国际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301条款”赋予美国总统单方面实施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权力,强调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的损害。美国总统14日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曾频繁对贸易伙伴发起“301调查”。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301条款”其实已渐渐被弃用。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7日刊发的社论《贸易纠纷不应沦为政治工具》指出,国际贸易应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则,不应与地缘政治、人权等议题挂钩,更不能沦为一个国家打击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工具。《联合早报》21日在另一篇社论《中美打没有赢家》中指出,特朗普决意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本月早些时候,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指出,特朗普只不过是利用美中贸易作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引来一场贸易战。路透社在《经济民粹主义依然在白宫徘徊》一文中认为,尽管拥护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高级顾问、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已经离职,但其他反对自由贸易的人士还将继续影响美国政府,经济民粹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动用“301条款”极具挑衅性,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样的贸易工具打击中国。美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集法官、陪审员和执法人员等角色于一身,对它所认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动用如此强硬的武器可能带来全面贸易战爆发的风险。“贸易战不仅无益于争端的解决,而且会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伤害”在中美利益交融日深的今天,双方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格局,“301调查”这种过时的单边主义举措对双方无益,美国企业同样可能因此举受损。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8日的报道用具体数据来说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美中两国经济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美国发起贸易战,不仅无益于贸易争端的解决,而且会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伤害。文章说,从2001年到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远远高于对华进口的增速。2016年,中国成为美国大豆和民航客机最大出口市场,以及美国棉花、汽车和集成电路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不仅仅会伤害中国的制造商,也会给上下游供应商以及美国的零售商带来伤害。美国将可能不得不接受比以往更高的进口商品价格。此外,美国在中国的企业也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德国《世界报》14日发文称,如果“301调查”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美国本身毫无益处。文章援引国际金融专家的分析称,“贸易保护措施只会让美国诸如钢铁等少数行业欢欣鼓舞,却无助于抵消贸易逆差”。文章认为,如果启动制裁,例如收紧甚至中断从中国进口稀土,美国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会陷入困境。“华盛顿人为限制中国进口的做法,会让美国自己更痛苦。”俄新社17日指出,一旦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白宫惩罚的实际上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厂商就难以在中国销售农产品、飞机、汽车等商品。“中国寻找新供应商要比美国寻找新消费者容易得多”。俄新社援引俄罗斯战略交流中心主任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的话说,中国经济已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紧紧融为一体。一方面想要破坏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又想保护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是不可能的。如果爆发贸易战,美国企业可能失去中国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大规模消费市场。与已经过分饱和的美国市场不同,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其购买力不断增强。美中贸易战没有赢家。《联合早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美在经贸方面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深,单方面的贸易制裁最终受影响的是中美两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中美应避免两败俱伤,况且贸易仅是中美关系的其中一个议题,双方通过各种方式化解歧见、寻求更大的合作机会才是正确选择。“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新加坡《海峡时报》20日指出,美国发起“301调查”几乎意味着中美贸易战拉开了序幕,而中美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援引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警告称,如果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将对德国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史伟哲强调,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日本《读卖新闻》称,动用“301条款”对于美国来说是把“双刃剑”。美国如果单方面上调关税,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会反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纺织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果美国的制裁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人民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该报援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话说,美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日本方面会密切关注这一情况。
德国《世界报》指出,国际组织早前对贸易保护行为提出过警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虽然可以带来内部经济的短暂改善,受到选民欢迎,但最终将危及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者终将是输家。“当今时代,很多商品早就不是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单独生产完成,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很可能附加值来自韩国或者日本,甚至美国自身。”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指出,全球商品的生产和价值链早已错综复杂地绑在一起,美国强行挑起贸易战,链条上的多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华利益一旦受损,必然会站起来反对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本报北京、华盛顿、柏林、布鲁塞尔、伦敦8月22日电
记者白阳、吴乐珺、冯雪珺、吴刚、李应齐)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原创丨中美贸易战绝不止贸易战,美国真的打不赢!_占豪_传送门
原创丨中美贸易战绝不止贸易战,美国真的打不赢!
191万人关注,新榜、清博连续3月全国微信公众号总排名前3欢迎转载,但须署名占豪并注明来自占豪微信,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果要跟中国打贸易战,迟早要解决,那不妨早一点打,早点结束。”刚被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名为特别顾问的卡尔·伊坎12月22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如此说。伊坎是有“华尔街之狼”之称的著名亿万富豪投资人,他的主要职责将是修订联邦监管条例,但其建议“对华贸易战应速战速决”的表态引起媒体关注。而在伊坎说这番话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21日,特朗普过渡团队发表声明宣布,将成立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White House National Trade Council),并任命经济学者纳瓦罗(Peter Navarro)为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先生是何许人也?其实,早在今年8月,特朗普宣布经济咨询团队时,彼得?纳瓦罗就是15人中的一员。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自认为是作家、教授和经济学家,他任教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保罗·梅里吉商学院。这位教授早前曾与中国“有仇”,原因是他把自己学生无法实现就业的责任都推在了中国身上。他认为,正是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虚弱,从而夺走了他学生的工作岗位。他写过三本书,题目分别是《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被中国杀死》、《卧虎:中国军国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支持“台独”。今年7月,他甚至访问了台湾,并在回国后发表了《美国不能放弃台湾》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现在是美国全心全意见顶支持台湾的时候了,她是民主灯塔,也对美国在亚洲的防御战略至关重要。棋局目前十分明晰,一个上升的中国给这个地区带来威胁,而我们不再需要牺牲台湾这样的朋友,去绥靖一个从贸易伙伴、战略对手转变为敌人的国度。11月,纳瓦罗还与特朗普资深外交顾问格雷在《外交政策》发表文章,阐释特朗普的亚洲政策理念,批评奥巴马政府拒绝对台军售很过分。特朗普其它幕僚主要是哪些人?生意伙伴的富豪朋友、退役的将军等,很少是有经验政客出身的人。而且,其中很多重要人物都对华强表态硬派,大多主张干涉台海并加强对台军售,支持对华打贸易战等。想想看,一帮没有从政经验的商人、军人和资浅政客突然掌握了一个国家,又大多主张对华强硬,可想而知接下来中美关系会怎么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美在特朗普上任后打一场对华贸易战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是会打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既然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要和中国打一场贸易战,那么接下来美国会怎么出招?特朗普政府的目的又能实现吗?在占豪(微信号:占豪)看来,特朗普要打的贸易战绝非贸易战那么简单,他的根本目标在于三点:一、战略上分化中俄,对过去奥巴马的政策进行战略修正。首先,特朗普上任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缓和对俄关系,俄罗斯和美国关系缓和的速度可能会超过预期,特朗普会以很快的速度推翻奥巴马的系列对俄政策,在战略上美国甚至会对俄做出一些重要让步。在这方面,不要低估特朗普的“魄力”,他是个生意人,知道欲取先予的道理。所以,如果想在战略上分化中俄,美国需要拿出让普京认可的筹码来。从现在看,普京在叙利亚阿勒颇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即将结束任期的奥巴马政府根本拿不出任何对策。特朗普上台后,很可能会默认俄罗斯在中东的存在,并在叙利亚问题上做出有利于俄罗斯的让步。同时,在乌克兰问题上也对俄罗斯做出让步,有条件逐渐解除对俄的系列制裁。如果这些特朗普都做了让步,那么必然推动废除伊朗核协议,并接下来进一步推动也门局势的恶化从而刺激沙特和伊朗关系的恶化。在这个过程中,美俄可能会形成默契的双簧,那么中俄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就可能出现一些目标不同的分歧。而且,就战略上来说,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想从南亚一直到俄罗斯这个大通道,而俄罗斯则试图增加自己俄罗斯通道的筹码,所以普京只要能守住在中东的战略利益,那么在这些层面上有可能会和美国形成阶段性的战略默契。不过,考虑到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以及美俄的信任,两国的这种默契恐怕并不会支撑多久,因为特朗普绝不可能放弃对俄的战略包围,在东欧的反导系统部署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展,至于普京更不是善茬,一定会进一步推进并巩固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这种争夺,注定了美国最终实现分化中俄战略默契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其中一定会有波折,这些波折就是中国需要仔细应对的点。二、对俄关系缓和后对华展示强硬,并以战略遏制迫使中国在经济战略上做出让步。特朗普缓和对俄关系,必然转向对华强硬。特朗普的目的是,用强大的战略遏制力,来换取中国在贸易、投资方面的战略让步。譬如,他就提出要用“一个中国”这个底线问题和中国进行贸易交易。虽然,中国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让步,但这并不妨碍特朗普及其团队会这么做。也正因为此,中美在未来的摩擦将可能会非常激烈。为了达到迫使中国让步的目的,除了战略遏制外,贸易上美国也可能会采取系列遏制措施,也就是很可能会出台针对中国的系列贸易战措施。三、强化美国霸权。特朗普的政策与小布什的政策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都有点单边政策的意思,但两者又有根本区别。小布什时期,那时候美国最强大,在9·11之后是要展示美国的霸权主义以达到控制地球的目的。特朗普时期则不同,美国已经有了明显衰败迹象,此时美国的霸权已经摇摇欲坠,特朗普的目的则是强化在奥巴马时期加速坠落的美国霸权。用什么手段来强化?政治上,通过将盟友整合起来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统治力,强化对中国的遏制力并对中俄的联手加以分化;经济上,则是通过展开贸易战、货币战来迫使对方让步,从而最终实现美国在战略和经济利益上的最大化。事实上,特朗普之所以认为在贸易上给中国制造麻烦,并且能迫使中国做主让步,根本原因在于中美的贸易数据。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80.7亿美元,增长1.3%。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161.9亿美元,下降6.1%,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7%,提升0.1个百分点;自中国进口4818.8亿美元,增长3.2%,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5%,提升1.6个百分点。美方贸易逆差3656.9亿美元,增长6.6%。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2015年出口264.2亿美元、250.3亿美元、140.3亿美元和98.2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2.7%、21.5%、12.1%和8.5%,运输设备和植物产品下降3.3%和18.3%,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增长2.2%和1.4%,上述四类产品出口额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8%。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2015年进口额2370.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2%,增长2.0%。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1330.3亿美元,增长4.7%;机械设备进口1039.7亿美元,下降1.2%。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5年进口额556.1亿美元、426.2亿美元和248.7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1.5%、8.8%和5.2%,增长9.6%、3.5%和2.6%。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59.9%、64.3%和58.4%,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傲慢在于美国对华巨大的贸易逆差。他认为,既然中国对美出口规模这么大的商品,那么美国就可以此为要挟迫使中国让步,否则就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制裁。如此,中国迫于压力就只能对美国妥协。然而,问题在于,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就占了对美总贸易额的49.2%,这部分是美国的必需品,如此质优价廉的机电产品满世界找不到可以快速替代的国家。至于家具玩具、纺织品这些,制裁只能影响美国人的生活品质。所以,美国真正能拿出来打贸易战的商品并不多,而真的把这些也拿出来打,虽然对中国有较大伤害,对美国自己的自损程度也同样不小。所以,贸易战并不能让美国更轻松,而中国的反击也同样会让美国难受。更何况,特朗普打贸易战的目的并非真的和中国彻底撕破脸,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美国的问题,但中国对美贸易额只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5%,以中国现在的的经济能力,美国的这些措施并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和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否要将贸易战升级为中美关系的决裂呢?如果不能,那么这个贸易战的结果又如何迫使中国屈服?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中美关系决裂呢?在占豪(微信号:占豪)看来,如果特朗普一定要选择决裂,那么以中国现在的实力,收回台湾,打破第一岛链,控制南海都是军事上完全可以做到。美国做好和中国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与中国一较高下的准备了吗?在战略能力上,中国虽不如美国,但足以反击美国,美国会为了解决经济的问题而冒着丢掉霸权位子和失去国家安全吗?会为了经济问题而彻底打破现有的地缘格局吗?这些,特朗普政府恐怕根本没有准备好,而中国作为被动的一方,一旦无路可走,只能展开强力反击,这一切都是中国反击的点,这些点美国都能承受吗?如果中美真的决裂到如此程度,那么东亚输往美国的商品航线将不可能再正常运行,那么美国人民的生活如何面对?经济运行成本突然爆升,美国整个国家机器做好准备了吗?特朗普还能安坐白宫吗?这还仅仅是中国与美国的问题。如果因为中美对抗引发的全球大动荡问题,美国又想过后果吗?想想看,中美谁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多?如果美国全力对付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会看着美国丢下的战略利益不要吗?美国又如何保护这些利益?所以说,中美之间的问题岂是简单贸易战就可以解决的?其实,货币战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对人民币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因为中国央行的能力是任何机构都无法匹敌的,如果美联储亲自上场那也是中美两国的决裂,如此战场将从货币战转移到两国的刺刀见红的较量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终极较量哪里还局限于货币?基于此,我么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利用所谓的贸易战、货币战、战略遏制来和中国讨价还价是可以的,但美国面对现在的中国没办法豁出去,也豁不出去,因为豁出去的代价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崩溃。至于中国,大不了倒退20年重新来过,有人在、有技术在、有资金在,谁也拦不住中国的大发展,而美国愿意付出失去全球霸权而国家大倒退的代价吗?美国要倒退可就不是20年了,而是至少倒退到二战前的地位甚至一战前。基于上述,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特朗普政府试图和中国打贸易战,试图用强硬手段对付中国,其根本目的不但达不到,最终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试想,联手欧盟制裁俄罗斯都没把俄罗斯怎么样,比俄罗斯在经济上强大得多的中国,简单用贸易战就能对中国如何了?这真的是既天真又无邪的想法!对付天真与无邪,我们只需要让其撞得头破血流即可!号主,我哪里天真无邪了?哼!希:你真的好天真!特:你才无邪!战友临走点下方拇指留个手印证明来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更多亲朋,让大家看到咱的中国立场。思索者在阅读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占豪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2月27日 0:09
占豪 最新文章以史为鉴,中国当如何应对可能的中美贸易战|贸易战|中美|日本_新浪新闻
以史为鉴,中国当如何应对可能的中美贸易战
以史为鉴,中国当如何应对可能的中美贸易战
从目前态势来看,中美贸易战未必会以全面、激进的形式爆发。图片来自环球网特朗普上任后,“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加重,美国挑起的贸易保护争端逐渐升级。随着近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材及铝制品征收重税,以及国务卿蒂勒森和白宫经济顾问科恩(Gary Cohn)等温和派人士离职,美国转向更多保护主义政策的风险正在增加。全球贸易战预期急剧升温。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一直是美国贸易战的焦点。特朗普自胜选以来,在对华贸易政策方面频繁打出“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等常规性贸易救济牌,同时,利用本国贸易法对华发起“337调查”、“301”调查和“201”调查等非常规性贸易救济调查,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一直未散。从目前态势来看,中美贸易战未必会以全面、激进的形式爆发。但由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等因素,因贸易摩擦而产生矛盾和争端是不可避免的。回顾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历史,日本和德国在制造业崛起过程中同样面临如何处理与美国经贸摩擦的问题。中国应吸取日本、德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妥善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并推动建立多边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以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中国正面临与当年日本和德国类似的情境第一,全球经济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恢复期,以邻为壑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80年代的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全球贸易增长不足,贸易失衡进一步加剧激化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目前的情形与80年代类似。第二,美国国内政策空间不足,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80年代的美国政府,在国内遭遇的情形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不足,尤其是货币空间遇到瓶颈。面对经济压力,里根行政分支企图动用贸易救济保护措施来保护美国国内的弱势产业,把贸易战矛头指向美国贸易主要逆差方日本和德国,从而导致美日和美德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现阶段的美国政府债务高企,通胀预期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面临瓶颈,特朗普政府试图重新发动贸易战,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正成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针对对象。第三,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德国同样面临着汇率升值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随着80年代日德两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国、德国(当时的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之间“广场协议”的签署,日元与马克对美元大幅升值。汇率升值对促进两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对外投资等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两国的确实带来冲击。面临同样的考验,日本和德国不同的应对措施造就了两国经济不同的命运,二者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化解中美贸易争端,并顺利完成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扩张性刺激与日本式泡沫二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本国出口发展。随着1956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日本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顺差额度不断扩大。日本贸易顺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占占据了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部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逆差占美国逆差比重一度接近60%,这导致了日本与美国之间产生了大量的贸易摩擦。由于政治和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高,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美国压力策略下,日本通过以下策略试图化解与美国的贸易冲突。第一,依据对美“自愿”出口限制协议控制相关行业产品出口数量,以此缓解美国压力。从5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开始通过与美国签订出口限制协议来限制当时纺织品的出口量;到8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分别在钢铁、汽车、机床、半导体等众多行业签订了资源出口限制协议。“自愿”出口限制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受限制商品的出口增速在限制条约签订之后出现了明显放缓;另一个间接作用是推动相关行业企业为绕开贸易摩擦,而逐渐增加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第二,签订“广场协议”实施日元升值,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在1985年广场协议的安排下,日本对国内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日元开始快速大幅升值,直接影响是损害了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冲击了日本经济。当时日本的出口增速由1985年的2.4%下降到1986年的-4.8%,实际GDP增长率由1985年的5.1%下降到1986年的3.0%。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期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使内需发挥主导作用,以维系经济增长。为此,日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扩大企业投资以及转变居民消费结构等措施推动日本内需型经济增长。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经济转型,这样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决策者高估了日元升值对经济的冲击,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过大。这就带来两方面不良后果,也为日本后来的经济萧条埋下伏笔。其一,过度宽松的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推动国内大量资金涌入楼市与股市,叠加境外热钱流入后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其二,过度宽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减少了日后经济刺激的政策空间。第三,支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为应对出口限制和实现国内产业升级,日本政府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随着1985年日元快速升值,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这一时期,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由70年代的400亿美元增加到2800亿美元。日本对外投资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为应付出口限制,日本企业加大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能投资,试图通过在销售目的国自产自销的方式绕开出口限定协议;另一方面,为应对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提高,日本企业加大了对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产能投资,试图降低了生产成本。日本企业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推动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的产能转移,虽然整体上推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产业转移的过快增长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为日后经济衰退埋下隐忧。从外部影响来看,日本的对外投资增长客观上推动了亚洲和中南美洲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从日本应对美日贸易摩擦的结果来看,由于政治和经济方面对美国过度依赖,日本应对美日贸易冲突时缺乏反制措施,在商品出口和汇率等问题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加上自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产业空心化和巨大的资产泡沫。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长期衰退。但从积极方面看,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制裁反而促进了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美日双边贸易结构在贸易争端中不断重塑,推动日本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转型到重工业,并逐渐转变为以技术为核心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主导出口产品也经历了由纺织品、钢铁、汽车向半导体、电子通讯产品的转变。审慎调控与德国式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对外贸易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在出口领域日益受到日本的挑战;到8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面临着财政危机和产业结构落后两大问题。广场协议签署后,马克大幅升值,德国面临着比日本更复杂的现实问题。与日本陷入危机不同,德国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抵消了马克升值的不利影响,并且妥善处理了贸易摩擦、政府债务和产业结构落后等问题,使德国在外贸领域优势显著提升。德国的进口与出口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德国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第一,德国实施双向自由贸易开放政策,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较为均衡,有效避免了贸易摩擦。与日本不同,德国并未抑制海外进口,而是实施对外贸易双向自由化。同时,德国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地区较为分散,有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发生。以1987年为例,德国的出口总额中没有一种商品的出口额能占25%以上份额,这与同时期日本出口商品构成中汽车和机床合计达到70%形成鲜明对照。从出口地区结构看,德国出口市场比较分散,美国作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的顺差额仅占美国对外逆差整体规模不到10%,而日美贸易顺差最高接近美国贸易逆差额的60%。第二,通过稳健、独立的货币政策和适度的财政政策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以及马克升值对出口的消极影响。广场协议签署后,由于马克大幅升值,德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出现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央行依然维持了3%以上的存款利率,这几乎是日本同期的两倍。在汇率政策方面,通过温和、谨慎推动汇率升值给国内企业以时间来适应,同时也适度增加了国内结构调整压力。在财政开支方面,通过减少补贴等手段削减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增速,为之后的减税措施留出空间。在税收方面,对企业大幅减税。当时科尔(Helmut Kohl,)领导下的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利用财政补贴资助新兴产业发展,并积极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持续重视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第三,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自由贸易区范围。回顾德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史可以发现,德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推行者。早在1888年,德国便建立了汉堡自由贸易区。二战后,德国贸易发展直接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关税同盟扩大了贸易量,同时也避免了贸易冲突。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持续推进,使得德国在汇率、关税和开放度等各个方面具备优越的外贸条件,为德国成为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提供了持续动力。德国当时面临着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和货币升值带来的外部需求冲击,却并未采取大规模的需求刺激,而是从供给侧角度通过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通过利润的提高来促进企业投资。德国虽然承受了短期的经济下滑压力,但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中国可以从日德经验中学到什么?第一,保持战略定力,辩证看待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化危为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美国对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增加关税确实会对我国钢铁、化工等行业出口有负面影响,但客观上也将倒逼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进一步去产能、去库存。因此,要以十分的定力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无风险利率,减轻政府负担,为后续改革腾出资源和空间;同时,通过提振内需并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产业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第二,坚持审慎原则,实行稳定、谨慎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应理性面对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隐性不良等问题,继续实行渐进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形成像日本80年代所形成的巨大资产泡沫。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应该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持续、温和、谨慎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留下余地;同时,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过程中,避免在国际压力下过快实施金融市场化改革,应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第三,深化对外开放,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其一,提高对美贸易双向开放对称程度,主动化解摩擦风险。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领域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结合国内对外消费需求,降低相关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缩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两国矛盾。其二,继续推进与不同经济体和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建设。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抓手,强化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自贸区建设。发展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多边贸易关系。加快推进国内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的建设。第四,未雨绸缪,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工作。由于政治和经济上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日本在贸易争端发生时往往寻求和解而缺乏必要的反制措施,导致处处被动。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积极应对潜在贸易战。其一,准备好反制举措,加强应对性和报复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报复清单。其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联合维护全球化大局的国家,商讨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三,针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中违反国际规则行为,联合有关国家向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提起诉讼。其四,如果美国依然一意孤行坚持贸易摩擦扩大化,中国应当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提出报复性措施。(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上级单位观点。)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短期无赢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