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买肯德基还不如九黎没账号怎么冲月卡卡吗

《魔兽世界》月卡开放后的小号之我见
10:23:50来源:游迅网编辑:小花妹妹
& &8月4日月卡马上就要开放了,现在网上很多朋友都在说关于月卡的各种问题。不过对于月卡制度,我最关心的就是小号的使用,毕竟对于我这种双开的休闲玩家来说,月卡制度的才是真正值得我关心的。
& &走目前网络上与官网的消息来看,8月4日后只有月卡可充值了,点卡必须在之前充值才能用。虽然可充值时间很短了,但2年的保质期还可以,一年一个资料片至少够得玩。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都说魔鬼在细节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通告里的一小条&&月卡是优先点卡使用,而不是点卡优于月卡使用?这是个什么道理哪?让我细细给品来!
& &我现在大号是个亡灵法师,同账号里还有血精灵DZ(算中号吧),另外有个才练起来的熊猫人武僧奶(准备7.0优先奶,后法师,但公会主力依然是法爷)。这样看来,我很有可能要每月都要搞张点卡才行。但细细一算我发现,月卡是优先点卡的,也就是说我可以先充好几张点卡给账号上。但给熊猫奶号练级冲装等的时候再冲账月卡。这样玩熊猫人打装等玩的多的时候,就只会消耗月卡而不会消耗点卡。等个几个月装备差不都,打本也腻了后,就开始用点卡开启休闲模式。毕竟时间转天数不是强制的,冲几张点卡进去备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真正要玩奶的时候再冲个月月卡就好,不影响点卡的消费。
& &简单说就是开头先冲点卡放着,月卡开荒7.0,后期休闲用点卡。
你感兴趣吗?KFC工作怎么样_百度知道
KFC工作怎么样
累吗,有朋友在哪里做过没,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你从哪方面来比较了,工资和福利,的确不怎么样,但毕竟是全球的公司,发展空间和上升潜力比较大,看你能不能坚持了。KFC和麦当劳有个规定,就是去那的员工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他门那几乎没有一到那就是什么领班或管理人员的。而且一般不要打工者,都是长期在那干的,所以要去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是当作你人生的一个历练,是个不错的选择钱的方面,打工嘛肯定不会多,不过零花钱是富裕的。在KFC打工,教会的不只是钱是来之不易的,还有社会的复杂,人性的丑陋,还有人善被人欺的悲哀。去肯德基做了兼职,在厨房工作,每天重复着拌鸡,裹粉,上东西,烤鸡翅等工作。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的规定程序,不能违规操作。一个月,总共休息了三天,多工作多拿钱, 正式走上工作的岗位,正式没有师傅的教导,首先是速度,按程序做必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是当高峰来临,顾客催柜台,柜台催总配,总配催厨房,作息时间不确定,生活规律紊乱。在肯德基,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没有一个在肯德基工作的人能像平常人那样享受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五一、十一、元旦、春节,你必须在餐厅上班,因为那都是高峰期。在肯德基,每个工作岗位都累,在这里可以学会很多,如果你还很年轻,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去肯德基锻炼个一年两年是很好的事,但是仅仅是锻炼一下,别把它当份事业。
它就是份普通的工作而已,烤鸡翅等工作。第一天师傅告诉我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的规定程序,我们不能违规操作,人比较缺,管理组的又要我加班,我本来今天工作就是昏昏沉沉的,直接回复他不加,平常一句加班,我也加了。因为,周末是餐厅除节假日外最忙的时候。
节假日与你彻底无缘。在肯德基,我宁愿不要。唯一的就是每个月还能给自己赚点零花钱。我想告诉那些在肯德基这个围城内,或外,为什么不交他们裹啊,别把它当份事业,就说和我换,可是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速度,按程序做必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教会我的不只是钱是来之不易的,还有社会的复杂,人性的丑陋,还有人善被人欺的悲哀,我在厨房工作,每天重复着拌鸡,裹粉?人就是这样。五一、十一,但是仅仅是锻炼一下。做了半年,我麻木了,好像我偏偏就是裹粉的,他们是负责烤箱的,被店里通知11点进班,我去了。到快下班的时候,有个人要废油。 当我正式走上工作的岗位,正式没有师傅的教导,我照他所说的做着。
2010年1月,我兴致勃勃的踏上去肯德基做了兼职。
双休等于没休。你千万别指望能像普通人那样周末双休,这是不可能的,连孕妇都要来上班(PC),这就是肯德基的工作,只要你做的动、元旦、春节,顾客催柜台,那时候你去哪里呢?怎么没安排个人帮我呢,自己能做就做吧,有时候也是我一个人在厨房,我也在废油,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或想进肯德基的伙伴们,如果你还很年轻,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去肯德基锻炼个一年两年是很好的事,把男人当牲口用。
过年了那一个月。在我进肯德基后从来没有正常时间吃过饭,有时候饿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每个工作岗位都累,可是为什么大家不能愉快的工作呢?今天本来12点上班的。
在肯德基,上东西,因为这事不知道被骂了几次,后来我学聪明了!我知道该偷懒的时候必须偷懒!
作息时间不确定,生活规律紊乱。
在肯德基就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没有一个在肯德基工作的人能像平常人那样享受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说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我要裹4头鸡。那天厨房6个人,柜台催总配,但是当高峰来临,年轻多做点,我还要打烊。有时候想想。我心里在想,我正在裹,他(厨房的)过来对我说,裹完鸡,裹辣翅。我在想,难道你负责烤箱就不能裹了吗?6.1那天师傅看我在裹翅台,觉得我很辛苦,总配催厨房,你必须在餐厅上班,因为那都是高峰期,不然就滚蛋,她本来裹鸡台。后来我问师傅,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难道管理组就不能做事了吗?有人说多上班可以多拿钱,有身体健康换来的一个小时的工资,我才不稀罕。
在这里我也学会了很多,有时候厨房很多个人,可是那些人(全职的)就是不动,你说一句提前进班我来了,我总共休息了三天,虽然说多工作多拿钱,可是如果是拿身体健康来换的话在KFC打工已经快半年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引用jbp的回答:在KFC打工已经快半年了,教会我的不只是钱是来之不易的,还有社会的复杂,人性的丑陋,还有人善被人欺的悲哀。
2010年1月,我兴致勃勃的踏上去肯德基做了兼职,我在厨房工作,每天重复着拌鸡,裹粉,上东西,烤鸡翅等工作。第一天师傅告诉我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的规定程序,我们不能违规操作。
过年了那一个月,我总共休息了三天,虽然说多工作多拿钱,可是如果是拿身体健康来换的话,我宁愿不要。 当我正式走上工作的岗位,正式没有师傅的教导,我照他所说的做着,可是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速度,按程序做必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是当高峰来临,顾客催柜台,柜台催总配,总配催厨房,因为这事不知道被骂了几次,后来我学聪明了!我知道该偷懒的时候必须偷懒!
作息时间不确定,生活规律紊乱。在我进肯德基后从来没有正常时间吃过饭,有时候饿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他们说什么就做什么。
双休等于没休。你千万别指望能像普通人那样周末双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末是餐厅除节假日外最忙的时候。
节假日与你彻底无缘。在肯德基,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没有一个在肯德基工作的人能像平常人那样享受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五一、十一、元旦、春节,你必须在餐厅上班,因为那都是高峰期。
在肯德基,每个工作岗位都累,可是为什么大家不能愉快的工作呢?今天本来12点上班的,被店里通知11点进班,我去了。到快下班的时候,有个人要废油,人比较缺,管理组的又要我加班,我本来今天工作就是昏昏沉沉的,直接回复他不加。我心里在想,你说一句提前进班我来了,平常一句加班,我也加了,有时候也是我一个人在厨房,我也在废油,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我还要打烊,那时候你去哪里呢?怎么没安排个人帮我呢?人就是这样,难道管理组就不能做事了吗?有人说多上班可以多拿钱,有身体健康换来的一个小时的工资,我才不稀罕。
在这里我也学会了很多,有时候厨房很多个人,可是那些人(全职的)就是不动,好像我偏偏就是裹粉的,他们是负责烤箱的。比如,我要裹4头鸡,我正在裹,他(厨房的)过来对我说,裹完鸡,裹辣翅。我在想,难道你负责烤箱就不能裹了吗?6.1那天师傅看我在裹翅台,觉得我很辛苦,就说和我换,她本来裹鸡台。后来我问师傅,为什么不交他们裹啊。那天厨房6个人,连孕妇都要来上班(PC),这就是肯德基的工作,只要你做的动,不然就滚蛋。有时候想想,自己能做就做吧,年轻多做点。
在肯德基就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做了半年,我麻木了。唯一的就是每个月还能给自己赚点零花钱。我想告诉那些在肯德基这个围城内,或外,或想进肯德基的伙伴们,如果你还很年轻,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去肯德基锻炼个一年两年是很好的事,但是仅仅是锻炼一下,别把它当份事业,它就是份普通的工作而已。
肯德基的工作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累,只要你什么事都按照标准来是没有问题,熟练操作,熟练应用。就不管多忙,你也能应付得来。再说中国那么多家肯德基,人家怎么都能过来啊,
客人多的时候就累,客人少的时候比较轻松。我是在大厅的,就是客人吃东西的地方,主要就是负责收盘子扫地拖地还有厕所。今天客人很多,而且大厅就我一个人,我连续三个多小时一直收盘子,根本没停过,一桌又一桌,客人还一直催,没时间扫地还被组长骂了,非常委屈啊。
我在北京兼职,说一下感受。随便出去找个工作,工资都差不多四五千因为北京物价高。但是考虑到平时学习不能一直上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德基是最好的选择。我工作还不错,本科学校也相当棒正在准备考研,店长问过我可以校园直通车,毕业之后可以直接是储备经理好像还是什么的忘了,但是我觉得肯德基真的不是一个好去处。每个月好像190小时还要扣掉一千多保险,也就三千多点。而且我们那家店在万达,人很多,也就会很累。学生工很多假期回去,我家离得近,所以我上班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做两个人用,配餐都是一次两单配不然会爆单,一天八九个小时心很累。而且我不看好肯德基的发展,员工发展和公司发展都是。十年前去吃肯德基和现在是两个概念。我小时候肯德基我都没见过几家现在一堆,奶茶比不上coco贡茶,炸鸡比不上第一家咕咕炸鸡等一系列炸鸡店,甜品冰淇淋更不用说。现在去肯德基那都是没得吃了,附近没有什么店,但凡能点个外卖都不会点肯德基。对于工资,肯德基经理工资应该都不会上万,工资真的挺低的。我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工资真的吸引不了我。肯德基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不尊重员工,比如肯德基点员工餐只能在店里吃完不能带走,我在麦当劳兼职的时候半价带过很多东西回家。经理给我的解释是肯德基员工餐是公司给的福利,你就是吃不完也不能带走,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是我们公司施舍给你们的内部价,吃不完也不能带走。一杯可乐一块一个汉堡十块,学校可乐一块一杯比它多,出去买个鸡排十块多一点比汉堡好吃对吧。还有就是春节给的免费员工餐,咖啡只能要美式不能是拿铁,呵,一箱奶才六块钱,一杯拿铁和一杯美式的区别就几毛钱,但是这种做法给我的感觉是免费的员工餐,给你美式已经很好了,给拿铁没必要,几毛钱的差别给人的感觉相当不爽。是不是区长还有什么高层还要来找找茬,其实员工都是在好好工作的,但是你来了,给你推荐区长说不要要单点,给单点之后又批评你做的不到位,没有介绍桶有什么东西优惠多少钱。话说一天四五百人,我一个个介绍?桶真的实惠么,肯德基的桶就是个笑话,接着桶的名义卖掉销量不好的东西,还三个汉堡四杯水这样不伦不类,还不如我就买我需要的东西。我的感觉是我确实都在好好工作,但是偶尔犯一次错少配个东西还能调监控骂半天,那我只能说你要求太高了,你给我一个小时十六块,一天也就一百块。emm八九年前我家做生意给员工都是六千起包吃住,哇,没想到八九年后工资那么少不包吃住要求还那么高。我感觉到了肯德基和麦当劳深深的差距,在麦当劳工作时,时间要求相当严格,东西都不会欠。但是肯德基,一个餐可以等半个小时什么都配不了。麦当劳都是半价可以带走,肯德基部分打折吃不完扔了吧。麦当劳话筒下面注满,肯德基我下面注满被经理骂过很多次,告诉我只有两圈半圣代三圈半,想想一下半杯的圣代。我就想过很多次,我在肯德基买一杯可乐九块,在学校一杯不到两块东西是一样的,在超市买一瓶三块,九块钱的可乐到底贵在哪里?我在超市买一个梦龙八块,去肯德基一个两圈半花筒八块,肯德基用的奶油比梦龙好么?我去咕咕炸鸡买一盒炸鸡二十,肯德基两块原味鸡二十,还没有姑姑炸鸡好吃还不负责送,肯德基味道要好?去Coco点一杯奶茶三兄弟十几,肯德基奶茶少一半十块,肯德基奶茶用的东西要好?所以现在,比肯德基有特色的店很多,老井俄餐,铃木日餐,原麦的面包,比肯德基好吃的多精致的多也便宜。十年前正好快餐传到中国,肯德基火了我没话说,但是现在那么多年过去,法国菜日本料理大理菜印度料理,随便去个商场都是一堆店,汉堡炸鸡这种快餐店已经越来越低端,所以我不看好肯德基的发展。最起码在我的朋友里面,晒美食没有去肯德基的,朋友出去玩也都是提前找好附近的美食店。所以肯德基如果还是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抱歉,我们并不买账。肯德基还是对员工不好,反正我在的一年里面基本都走了除了管理层和个别老员工,那我只能说你们可以花很少的钱一直在培养心不在的兼职。
工资低 刚刚进去 超累
5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长期生活在国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长期生活在国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76130浏览
但这次跟大家聊的是我在芬兰当公务员的日子。对,我在芬兰的工作不是在公司里面,而是在政府部门。在什么部门?芬兰央行。也就是对应我国的人民银行银行,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和调控利率的那个“银行”,不能给老百姓开户啥的,只能给商业或者政策银行开户。当然芬兰央行由于加入了欧洲央行体系,所以让渡出了货币主权,更像是欧洲央行在芬兰的分行。所以我当时经常能看到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或去欧央行做项目或者当联络官(Liaison officer)。下图为芬兰央行主楼,图中间雕像是芬兰19世纪推动芬兰独立的著名政治家Johan Vilhelm Snellman(央行纪念他是因为他倡导让芬兰从沙俄独立并制造自己货币)。雕像基座上还有战争时期的子弹孔。怎么进去的?自己申请的。每年夏天芬兰央行都会有summer internship(夏季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在欧美的公司非常普遍。因为很多员工都会在6月到9月之间去休假,而且政府与公共部门假期比公司还长,所以有部分工作可以交给夏季实习生来做。有的intern运气够好,在完成实习之后能够全职在里面工作。说了一堆,我并没有走summer internship这个路线,我去的时候因为是春季,所以叫做apprenticeship,在那之后,我在芬兰央行全职了两年。但我接着说夏季实习,因为这是最普遍的入职方法。每年的summer internship一开幕,芬兰央行会收到全国各地的上千份实习申请,当然录取名额一般都给了赫尔辛基市的两所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赫大),Aalto University(阿大)。其他城市来intern有倒是有,确实非常少。至少根据我每次和intern的聚会,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本校同学。他们要什么样的人,没有定论,关键看面试官的需求。但要申请实习,是肯定要递交本科或硕士阶段的成绩单的,以前问过我们director看成绩单是啥意思,他说这是一种signal,降低他的选择成本。面试问题那就完全看那个岗位的需求了,如果只是行政岗位,那么肯定问你怎么time management,问你以前做的行政工作的内容。如果是研究岗位,那肯定就是问你做过什么研究,讲讲你的研究逻辑和方法。能不能面试上,我胡乱总结的:第一靠关系,第二靠实力,第三靠运气。关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在芬兰工作,我问过很多芬兰朋友,他们都不是投简历找到的工作,而且他们告诉我在芬兰通过投简历找到的工作一般都不好。所以几乎我的芬兰朋友都是介绍下所找到的工作,这就是拼关系的地方。实力要是在有关系帮你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出来,不然就是怀才不遇。运气这个东西,跟所有公司面试都一样,随机的,刚好问到你擅长的,你有经验的,你就能沉着回答。为什么在北欧这种地方关系很重要?如果你从来没在北欧找过工作或者是工作过,当然是觉得海投简历重要。但对于才开始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毕业生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这可能就是不参加社交的后果,你唯一能拼的就是成绩和学位。但你会发现跟你竞争芬兰学生成绩都比你好,学位都跟你一样,而且别人还有本地人优势。每年通力电梯在芬兰(Kone,总部在赫尔辛基,全球闻名,在国内到处住宅和商用楼里都是通力电梯)都会招几十个internship,但是由于对专业和学位不做要求,而且是用英语工作,实习申请人数年年创纪录。我记得我申请过一个business information analyst的岗位,可能现在这岗位没有了。当年申请了之后,一直石沉大海,三个月之后才接到一封拒信,说这个岗位申请人数众多,本岗位目前收到了将近五千多份申请。后来机缘巧合见到了申请上这个这个职位的学生,是阿尔托大学的芬兰学生,他告诉我他认识Kone一个项目主管强力推荐他,他的简历才被面试官注意到。我记得有好几个例子,都是我芬兰朋友告诉我的,他们有的去了Nordea Bank,SEB,NIB等等银行,但都不是投简历进去的而是被以前的学长介绍进去的。入职的过程?我之所以能进去,我觉得很大程度是运气。因为我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个跟有关的研究项目正在展开,瞌睡碰到枕头。同时,我的导师十几年来就是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策顾问,虽然我没有直接告诉导师,帮我推荐一下,但是我在申请信里面已经扯了导师的旗号了。果然在面试时候我们director说:你知道吗,你导师办公室就在走廊另一边,我还特地去问了你导师关于你的情况,他对你表扬了很多。听得我心花怒放。在得到apprenticeship offer之后,有长达20天的等待期,这个时候芬兰的国家安全部门会对入职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我的信用记录,银行账户,在学校的一切信息是否属实等,如果是外国人还有出入境信息。这个过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有一次月票用完了,但我记错了月票到期日,在芬兰上地铁只要买了月票都不再打卡了,所以我直接上了车,结果碰到查票的,当场发现我月票昨天过期。没有任何理由,必须被罚款80欧元,同时记个信用污点。我赶紧当时下车就去补月卡,并且去交罚款。虽然这个事情过了好久了,我就怕这个事情影响入职,要知道在北欧的所有不诚信行为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记在你的social security number里面,每个外国人一样。但是在收到秘书发邮件来告知背调通过,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央行做什么?我所在部门是Departmen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Research,对应人行的部门,可以被翻译做“货币政策与研究司”。从名字就能听出来是央行的研究部门,这个部门敏感信息少,所以可以用外国人,其实每年来访问的外国学者也非常多。我作为Research Assistant,最大的工作就是协助部门经济学家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我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跟有关的,要找很多国内银行报表数据,虽然Bankscope有,但是经常被录入错误,我的任务便是在Bankscope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他们没有收录和弄错的内容。任务虽然枯燥,但是也让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的讨论与学习。在第一个项目之后,后面的项目参与性越来越强,包括查论文,找数据,建模等。每周都有很多seminar在研究司展开,只要是用英语的,随时都可以去听,反复听这些芬兰顶级经济学家讲话中,我逐渐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可以说以前我都是只学教材而不思考所以然的。但在这里的经济学家,他们对很多理论都质疑。经济学们对我的要求便是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且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不光是这里的经济学家,每年要来很多全球各地的访问学者,跟他们聊天的机会很多,每次聊天都是如醍醐灌顶一般,受益匪浅。下图是来自经济学界业内鼎鼎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老师(教授),他才来的时候,我带着他在赫尔辛基到处骑车玩。工作环境如何?既轻松又严肃。轻松是因为每个月都有访问学者到来,他们有故事,我们有美酒与蛋糕。严肃那自然是因为学术讨论的严谨性。经济学家们做事情效率很高,他们一旦开始工作,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不会中途出去喝咖啡,看报纸或者到处聊天,当然一般这都发生在上午。所以一般找他们有事情,我都是下午去聊。我第一个项目的supervisor是斯洛伐克人,她可能是里面最喜欢加班的人了,经常加班到7点钟。在芬兰央行的下班时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下午5点整。早上8点50打卡上班,当然是弹性时间制度,迟到了也没关系,只要后面把时间补回来就行了。下图是我最开始的独立办公室,后来调到宏观经济研究组之后就换了办公室。又一次因为要在彭博上面找数据,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在办公室走来走去非常恼怒,在办公室一直待到了7点半。结果我们director回来了,他在外面和别人聚餐,现在回来拿包准备回家了。他有点开玩笑地看着我说:你快点回家吧,你这样加班让我很担心你。这番话让我无比感激啊,赶紧就收拾东西回家了。特别是在周五下午,很多经济学家都三点钟就开始收东西要走了,一般都是因为他们参加朋友聚会,要带着家人去自己的cottage,或者和家人要去其他国家渡个周末。所以都是带着工作在火车飞机上完成。所以经常都是周五下午5点整层楼还剩几个人,我和那位斯洛伐克经济学家两人在办公室待到6点钟再回家。这是我和另外位教授Matti Viren的办公室,跟他同处一室的日子真的很搞笑,每天他都有新段子,他总是愤世嫉俗地批判当前的的社会问题,而且是老是喜欢说芬兰年轻人没救了。工作模式一般都是同时为两个以上经济学家辅助研究项目,然后其他经济学家有需求的,直接来找我,提出他们的要求:要做某方面的研究,看能不能找到数据;或者是某方面跟相关的研究有没有社会意义;再或者就是模型写出来了,让我再推导一遍。听同事们说芬兰央行行长是个很严厉的人,director们都怕和他开会,我有一次就在更衣室里面碰到行长Erkki Liikanen了(你如果看国际财经新闻的话,绝对听过他的名字的,他是欧央行的常务委员,经常要在媒体上发表货币政策意见),当时没其他人,万一要问我个啥我回答不出来就太尴尬了,我第一想法就是赶紧换了衣服闪人。行长穿着西装,背着双肩包走到更衣室里面,跟我眼神接上后点了下头,跟我说了两句芬兰语,我没听得很懂,他换成英语跟我说:Are you riding bicycle home? It's very good exercise, I am planning to do that next month.下图便是芬兰央行行长,Erkki Liikanen。在一起工作过的年轻同事们,几乎后来都变成了我的朋友。在同一部门的两位姑娘,在工作、划船与吃烧烤中建立了革命般的。硬件环境如何?那自然是非常高级别的,但我和芬兰央行签有保密协议,我负有永久保密责任,毕竟是政府机构。不能把细节说出来,更不能给大家上图来展示了,只能口头闲聊两句。下图是我的员工卡,同时也是门禁。这个可以上图,毕竟里面的信息是国家最高加密级别的,看了也没法复制。看我那头像啊,那会儿是多么的青葱。芬兰央行办公大楼在地面上有6层楼(还有栋楼是央行主楼,只有2层),但是地底下有多少层就说不清楚了。实习开始的时候,大家统一由高权限官员带到负十几楼进行培训,我没写错,是在“负十几楼”(具体楼层恕我不能提及)。只有某些电梯能走到这么低的楼层,而且坐电梯一定要刷员工卡,这就是区别权限的地方。地下有多少楼,而且每层楼用途是什么,只有行长和董事会级别的权限才知道。在地面上的办公大楼,有几百道安全门,更迷宫一样复杂,都是要刷员工卡才能进入的。我的权限那自然是最低的,能刷开的卡不超过10道门。而且我们被告知,不要随便到处去刷卡,会触发央行安全部的警报,次数多了他们就要来找你了。我被IT安全部找过一次,很自然我们工作电脑严禁使用U盘,所以我在电脑上下载了MATLAB工具箱(就是个科学计算软件的工具箱),一运行就触发了央行网络保护机制。5分钟内安全部的人员就来了,当时吓得不轻,我以为搞出大事了。他一进门就板着脸说:Please remove from your seat.(请从座位上离开。)我当时真以为要被警察带走了。然后他开始检查我的电脑主机箱,然后调出一个黑屏在上面敲字,好像是检查今天早上我的使用历史记录,弄了十分钟。他才对我说:你以后下载了任何东西都不要擅自打开,请第一时间发给我们安全部,我们检查一遍之后,再发给你,你才能打开。特别是要安装软件,都是由我们来操作。食堂条件如何?那简直也是芬兰最高标准啊,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啊,而且自己随便拿。挪威三文鱼这种一块就是10欧元的,每顿饭我都能吃下3块。在芬兰央行的日子,饮食健康又规律,当时又健身,身体长得也很壮实。而且吃完了之后,总是有冰冷的dessert,这些甜点都是芬兰本土的食物。北欧五莓(Blueberry蓝莓,Lingonberry越莓,Cranberry蔓越莓,Raspberry树莓,Cloudberry云莓)就在反复吃甜点中,变成了我的最爱,每年夏天都要去森林里面找这几种莓来吃。下图就是很普遍的一种芬兰饭后甜点。吃饭的时候能看到芬兰政府机关的高级官员都是毫不端架子的,就在一张桌子上跟下属吃饭,跟所有人一样排队取餐。好几次碰到副行长在张桌子上吃饭,而且有位副行长一直都是牛津大学教授,在餐桌上听他讲mini lecture真的是每次都如获至宝,竖起耳朵来听。平时怎么和同事们休闲?在芬兰央行的日子是我在芬兰记忆中最愉悦的日子,那段时间里,我知识爆炸性地增长,思辨能力也从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当然玩也很重要。我们加入芬兰央行的年轻人之间建了一个facebook群,有什么活动都会在上面通知。一起去酒吧,划船,烧烤,登山,露营等等活动。我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多女同事们都很漂亮。下图便是新入职的同事们在2016年夏季实习orientation day时合影,我那一年的照片找不到了,太可惜了。在赫尔辛基郊外,芬兰央行有一片土地,像一片别墅区一样。那里有桑拿房,运动场,餐厅,宿舍,还有小船停靠在岸边(波罗的海的岸边),所有员工都能去使用里面的设施。有时候我就约上朋友,待上烧烤吃的东木炭,就几个人骑车过去,洗个桑拿在吃个烧烤。因为我以前住的地方离那里很近,我自己从家出发骑车过去也就40分钟,所以有时候周末没事情,朋友也有其他事情,我就一个人带着书,骑车过去。划着船到岸边不远的一些无人小岛上走走。洗完桑拿,踩着踏板一跳便是碧波浩渺的波罗的海。
但这次跟大家聊的是我在芬兰当公务员的日子。对,我在芬兰的工作不是在公司里面,而是在政府部门。在什么部门?芬兰央行。也就是对应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和调控利率的那个“银行”,不能给老百姓开户啥的,只能给商业或者政策银行开户。当然芬兰央行由于加入了欧洲央行体系,所以让渡出了货币主...&
但这次跟大家聊的是我在芬兰当公务员的日子。对,我在芬兰的工作不是在公司里面,而是在政府部门。在什么部门?芬兰央行。也就是对应我国的人民银行银行,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和调控利率的那个“银行”,不能给老百姓开户啥的,只能给商业或者政策银行开户。当然芬兰央行由于加入了欧洲央行体系,所以让渡出了货币主权,更像是欧洲央行在芬兰的分行。所以我当时经常能看到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或去欧央行做项目或者当联络官(Liaison officer)。下图为芬兰央行主楼,图中间雕像是芬兰19世纪推动芬兰独立的著名政治家Johan Vilhelm Snellman(央行纪念他是因为他倡导让芬兰从沙俄独立并制造自己货币)。雕像基座上还有战争时期的子弹孔。怎么进去的?自己申请的。每年夏天芬兰央行都会有summer internship(夏季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在欧美的公司非常普遍。因为很多员工都会在6月到9月之间去休假,而且政府与公共部门假期比公司还长,所以有部分工作可以交给夏季实习生来做。有的intern运气够好,在完成实习之后能够全职在里面工作。说了一堆,我并没有走summer internship这个路线,我去的时候因为是春季,所以叫做apprenticeship,在那之后,我在芬兰央行全职了两年。但我接着说夏季实习,因为这是最普遍的入职方法。每年的summer internship一开幕,芬兰央行会收到全国各地的上千份实习申请,当然录取名额一般都给了赫尔辛基市的两所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赫大),Aalto University(阿大)。其他城市来intern有倒是有,确实非常少。至少根据我每次和intern的聚会,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本校同学。他们要什么样的人,没有定论,关键看面试官的需求。但要申请实习,是肯定要递交本科或硕士阶段的成绩单的,以前问过我们director看成绩单是啥意思,他说这是一种signal,降低他的选择成本。面试问题那就完全看那个岗位的需求了,如果只是行政岗位,那么肯定问你怎么time management,问你以前做的行政工作的内容。如果是研究岗位,那肯定就是问你做过什么研究,讲讲你的研究逻辑和方法。能不能面试上,我胡乱总结的:第一靠关系,第二靠实力,第三靠运气。关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在芬兰工作,我问过很多芬兰朋友,他们都不是投简历找到的工作,而且他们告诉我在芬兰通过投简历找到的工作一般都不好。所以几乎我的芬兰朋友都是介绍下所找到的工作,这就是拼关系的地方。实力要是在有关系帮你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出来,不然就是怀才不遇。运气这个东西,跟所有公司面试都一样,随机的,刚好问到你擅长的,你有经验的,你就能沉着回答。为什么在北欧这种地方关系很重要?如果你从来没在北欧找过工作或者是工作过,当然是觉得海投简历重要。但对于才开始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毕业生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这可能就是不参加社交的后果,你唯一能拼的就是成绩和学位。但你会发现跟你竞争芬兰学生成绩都比你好,学位都跟你一样,而且别人还有本地人优势。每年通力电梯在芬兰(Kone,总部在赫尔辛基,全球闻名,在国内到处住宅和商用楼里都是通力电梯)都会招几十个internship,但是由于对专业和学位不做要求,而且是用英语工作,实习申请人数年年创纪录。我记得我申请过一个business information analyst的岗位,可能现在这岗位没有了。当年申请了之后,一直石沉大海,三个月之后才接到一封拒信,说这个岗位申请人数众多,本岗位目前收到了将近五千多份申请。后来机缘巧合见到了申请上这个这个职位的学生,是阿尔托大学的芬兰学生,他告诉我他认识Kone一个项目主管强力推荐他,他的简历才被面试官注意到。我记得有好几个例子,都是我芬兰朋友告诉我的,他们有的去了Nordea Bank,SEB,NIB等等银行,但都不是投简历进去的而是被以前的学长介绍进去的。入职的过程?我之所以能进去,我觉得很大程度是运气。因为我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个跟有关的研究项目正在展开,瞌睡碰到枕头。同时,我的导师十几年来就是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策顾问,虽然我没有直接告诉导师,帮我推荐一下,但是我在申请信里面已经扯了导师的旗号了。果然在面试时候我们director说:你知道吗,你导师办公室就在走廊另一边,我还特地去问了你导师关于你的情况,他对你表扬了很多。听得我心花怒放。在得到apprenticeship offer之后,有长达20天的等待期,这个时候芬兰的国家安全部门会对入职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我的信用记录,银行账户,在学校的一切信息是否属实等,如果是外国人还有出入境信息。这个过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有一次月票用完了,但我记错了月票到期日,在芬兰上地铁只要买了月票都不再打卡了,所以我直接上了车,结果碰到查票的,当场发现我月票昨天过期。没有任何理由,必须被罚款80欧元,同时记个信用污点。我赶紧当时下车就去补月卡,并且去交罚款。虽然这个事情过了好久了,我就怕这个事情影响入职,要知道在北欧的所有不诚信行为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记在你的social security number里面,每个外国人一样。但是在收到秘书发邮件来告知背调通过,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央行做什么?我所在部门是Departmen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Research,对应人行的部门,可以被翻译做“货币政策与研究司”。从名字就能听出来是央行的研究部门,这个部门敏感信息少,所以可以用外国人,其实每年来访问的外国学者也非常多。我作为Research Assistant,最大的工作就是协助部门经济学家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我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跟有关的,要找很多国内银行报表数据,虽然Bankscope有,但是经常被录入错误,我的任务便是在Bankscope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他们没有收录和弄错的内容。任务虽然枯燥,但是也让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的讨论与学习。在第一个项目之后,后面的项目参与性越来越强,包括查论文,找数据,建模等。每周都有很多seminar在研究司展开,只要是用英语的,随时都可以去听,反复听这些芬兰顶级经济学家讲话中,我逐渐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可以说以前我都是只学教材而不思考所以然的。但在这里的经济学家,他们对很多理论都质疑。经济学们对我的要求便是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且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不光是这里的经济学家,每年要来很多全球各地的访问学者,跟他们聊天的机会很多,每次聊天都是如醍醐灌顶一般,受益匪浅。下图是来自经济学界业内鼎鼎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老师(教授),他才来的时候,我带着他在赫尔辛基到处骑车玩。工作环境如何?既轻松又严肃。轻松是因为每个月都有访问学者到来,他们有故事,我们有美酒与蛋糕。严肃那自然是因为学术讨论的严谨性。经济学家们做事情效率很高,他们一旦开始工作,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不会中途出去喝咖啡,看报纸或者到处聊天,当然一般这都发生在上午。所以一般找他们有事情,我都是下午去聊。我第一个项目的supervisor是斯洛伐克人,她可能是里面最喜欢加班的人了,经常加班到7点钟。在芬兰央行的下班时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下午5点整。早上8点50打卡上班,当然是弹性时间制度,迟到了也没关系,只要后面把时间补回来就行了。下图是我最开始的独立办公室,后来调到宏观经济研究组之后就换了办公室。又一次因为要在彭博上面找数据,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在办公室走来走去非常恼怒,在办公室一直待到了7点半。结果我们director回来了,他在外面和别人聚餐,现在回来拿包准备回家了。他有点开玩笑地看着我说:你快点回家吧,你这样加班让我很担心你。这番话让我无比感激啊,赶紧就收拾东西回家了。特别是在周五下午,很多经济学家都三点钟就开始收东西要走了,一般都是因为他们参加朋友聚会,要带着家人去自己的cottage,或者和家人要去其他国家渡个周末。所以都是带着工作在火车飞机上完成。所以经常都是周五下午5点整层楼还剩几个人,我和那位斯洛伐克经济学家两人在办公室待到6点钟再回家。这是我和另外位教授Matti Viren的办公室,跟他同处一室的日子真的很搞笑,每天他都有新段子,他总是愤世嫉俗地批判当前的的社会问题,而且是老是喜欢说芬兰年轻人没救了。工作模式一般都是同时为两个以上经济学家辅助研究项目,然后其他经济学家有需求的,直接来找我,提出他们的要求:要做某方面的研究,看能不能找到数据;或者是某方面跟相关的研究有没有社会意义;再或者就是模型写出来了,让我再推导一遍。听同事们说芬兰央行行长是个很严厉的人,director们都怕和他开会,我有一次就在更衣室里面碰到行长Erkki Liikanen了(你如果看国际财经新闻的话,绝对听过他的名字的,他是欧央行的常务委员,经常要在媒体上发表货币政策意见),当时没其他人,万一要问我个啥我回答不出来就太尴尬了,我第一想法就是赶紧换了衣服闪人。行长穿着西装,背着双肩包走到更衣室里面,跟我眼神接上后点了下头,跟我说了两句芬兰语,我没听得很懂,他换成英语跟我说:Are you riding bicycle home? It's very good exercise, I am planning to do that next month.下图便是芬兰央行行长,Erkki Liikanen。在一起工作过的年轻同事们,几乎后来都变成了我的朋友。在同一部门的两位姑娘,在工作、划船与吃烧烤中建立了革命般的。硬件环境如何?那自然是非常高级别的,但我和芬兰央行签有保密协议,我负有永久保密责任,毕竟是政府机构。不能把细节说出来,更不能给大家上图来展示了,只能口头闲聊两句。下图是我的员工卡,同时也是门禁。这个可以上图,毕竟里面的信息是国家最高加密级别的,看了也没法复制。看我那头像啊,那会儿是多么的青葱。芬兰央行办公大楼在地面上有6层楼(还有栋楼是央行主楼,只有2层),但是地底下有多少层就说不清楚了。实习开始的时候,大家统一由高权限官员带到负十几楼进行培训,我没写错,是在“负十几楼”(具体楼层恕我不能提及)。只有某些电梯能走到这么低的楼层,而且坐电梯一定要刷员工卡,这就是区别权限的地方。地下有多少楼,而且每层楼用途是什么,只有行长和董事会级别的权限才知道。在地面上的办公大楼,有几百道安全门,更迷宫一样复杂,都是要刷员工卡才能进入的。我的权限那自然是最低的,能刷开的卡不超过10道门。而且我们被告知,不要随便到处去刷卡,会触发央行安全部的警报,次数多了他们就要来找你了。我被IT安全部找过一次,很自然我们工作电脑严禁使用U盘,所以我在电脑上下载了MATLAB工具箱(就是个科学计算软件的工具箱),一运行就触发了央行网络保护机制。5分钟内安全部的人员就来了,当时吓得不轻,我以为搞出大事了。他一进门就板着脸说:Please remove from your seat.(请从座位上离开。)我当时真以为要被警察带走了。然后他开始检查我的电脑主机箱,然后调出一个黑屏在上面敲字,好像是检查今天早上我的使用历史记录,弄了十分钟。他才对我说:你以后下载了任何东西都不要擅自打开,请第一时间发给我们安全部,我们检查一遍之后,再发给你,你才能打开。特别是要安装软件,都是由我们来操作。食堂条件如何?那简直也是芬兰最高标准啊,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啊,而且自己随便拿。挪威三文鱼这种一块就是10欧元的,每顿饭我都能吃下3块。在芬兰央行的日子,饮食健康又规律,当时又健身,身体长得也很壮实。而且吃完了之后,总是有冰冷的dessert,这些甜点都是芬兰本土的食物。北欧五莓(Blueberry蓝莓,Lingonberry越莓,Cranberry蔓越莓,Raspberry树莓,Cloudberry云莓)就在反复吃甜点中,变成了我的最爱,每年夏天都要去森林里面找这几种莓来吃。下图就是很普遍的一种芬兰饭后甜点。吃饭的时候能看到芬兰政府机关的高级官员都是毫不端架子的,就在一张桌子上跟下属吃饭,跟所有人一样排队取餐。好几次碰到副行长在张桌子上吃饭,而且有位副行长一直都是牛津大学教授,在餐桌上听他讲mini lecture真的是每次都如获至宝,竖起耳朵来听。平时怎么和同事们休闲?在芬兰央行的日子是我在芬兰记忆中最愉悦的日子,那段时间里,我知识爆炸性地增长,思辨能力也从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当然玩也很重要。我们加入芬兰央行的年轻人之间建了一个facebook群,有什么活动都会在上面通知。一起去酒吧,划船,烧烤,登山,露营等等活动。我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多女同事们都很漂亮。下图便是新入职的同事们在2016年夏季实习orientation day时合影,我那一年的照片找不到了,太可惜了。在赫尔辛基郊外,芬兰央行有一片土地,像一片别墅区一样。那里有桑拿房,运动场,餐厅,宿舍,还有小船停靠在岸边(波罗的海的岸边),所有员工都能去使用里面的设施。有时候我就约上朋友,待上烧烤吃的东木炭,就几个人骑车过去,洗个桑拿在吃个烧烤。因为我以前住的地方离那里很近,我自己从家出发骑车过去也就40分钟,所以有时候周末没事情,朋友也有其他事情,我就一个人带着书,骑车过去。划着船到岸边不远的一些无人小岛上走走。洗完桑拿,踩着踏板一跳便是碧波浩渺的波罗的海。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周围几乎所有人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你以后还回国么?第一次长期住国外是小时候随父母。感觉把自己快变成BBC了。中文都说不利索。不过后来回国后很快就适应了国内的生活。毕竟是人,还是更喜欢国内的生活。更有体会的是第二次到英国。这次是一个人,为了留学。我是那种比较向往自由想自己出去闯一闯的人吧(就是作~)。家在,但是大学志愿全是其他省市的学校,最终也实现了。后来大学毕业,觉得意犹未尽吧,就申请了到英国读博。这一来,就留到了现在。现在算算,这前后加起来已经在这个国家呆了11年了……关于吃住国内大学宿舍条件估计大家都有所体会,几个人在一个房间里跟小强老鼠生活四年。南方大学没有暖气,作为一个北方女汉子大一时直接挂掉了,到了冬天一直处于冻死状态,哈哈。不过四年下来,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不是有这么一句么,大学学生管理系统分配宿舍时基本就给你定好了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这是真理。到了英国,学生宿舍就是公寓啊,条件比自己在外面租房子好,当然价格也高。第一年为了方便,所以在国内就订好了学生公寓,一套公寓一般住四五个人,公用厨房和卫生间。有些公寓甚至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跟室友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少了。公寓离办公室很近,超市也比较方便。没了国内大学那样的食堂(更何况天天吃汉堡薯条谁受得了),这是第一年开始给自己做饭。有一次回家特别饿,想快点儿把菜炒了,结果一激动胡萝卜没拿稳把手切了,还好是指甲!不然估计手指就没了。那鲜血哗啦哗啦的,把路过的室友吓了一跳。过了十几分钟才算慢慢把血止住了,继续切菜做饭……直到现在我都对切胡萝卜心有余悸,一直被老公说是个不注重刀工的厨子,哈哈。就这样混了一年,算是没把自己饿死,但也绝不能说有多好吃。可能我天生就对做饭这种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吧。可偏偏我又很馋!英国人有个永恒的话题”Today’s weather….” 而人也有个永恒的话题“吃了么您内……” 哈哈于是博士第二年第三年开始自己研究各类小吃,各种烙饼——春饼,发面饼,死面饼,的芝麻火烧,葱花饼,土豆饼,南瓜饼……卖相不怎么样吧,但是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北方胃。后来男友过来了,也就现在老公哈哈,幸好我有个爱做饭比我更爱吃面食的老公。于是我们又研究起了,凉皮儿,拉面,扯面,刀削面……只能说,在国外这些年,真的是来练厨艺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是现在呆久了,真的有些想不起国内都有什么菜了,所以有时不知道做啥,还得看看网上。但很多时候,原料都买不到,就放弃了。虽然英国的超市很多,但像油菜白菜韭菜通心菜油麦菜莲藕等等这些高级菜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就算有卖的还死贵,当年读书的时候真心舍不得每周都吃啊。别说每周了,估计一个月买一种就算奢侈一次了。不过现在工作了就好多了,哈哈租房子这件事,也是出国第二年就开始各种研究。除了第一年,博士期间找了另外两个跟我同一年读博的姑娘一起租了学校附近的房子。终于算有个伴儿了。有时吃吃别人做的饭,总觉得比自己的有意思。仨博士住一起,其实大部分还是见不着的。因为无聊的我们,都喜欢泡办公室……!晚上经常呆到九点十点,周末也会去。英国的冬天很漫长,从九月到第二年3,4月都需要时不时开下暖气(暖气是自己房子自己开),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冬天都呆办公室,回家只睡觉,省暖气费,哈哈我们学校比较好,给学生提供校外租房的信息,所以不容易受骗什么的。后来老公来英国,我要自己在伦敦给他租房子,没有学校的帮助,看了很久才看到一个差不多。伦敦的房租真是贵的离谱。同是一个单间,房租是我们小城市的三四倍,面积还小很多。在伦敦那一年住的还是个半地下的房子,简直受罪。所以后面我们干脆又搬回了我的小城市。那时我也毕业了,工作还在学校,所以去上班我方便了。但是老公还在伦敦读书,每周要来回这么跑两三次,直到现在都是(现在他也工作了,所以要去的次数更多)。不过英国很多人都是住在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上班。国家的好处吧,但也有些无奈。毕竟每天3个多小时的火车加上昂贵的火车票还是有些累的。不过,比让我们现在回买个房子还是好很多!!我们的目标是攒够首付再回去……哈哈 可能我们是回不去了关于玩乐在国内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爱热闹的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干部,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有什么活动,总是少不了我去凑热闹。以至于上学的时候我妈总是说我静不下心来学习,就知道玩儿。我一直觉得我是少了朋友会死的那种人。所以最爱上学,最不喜欢放假自己呆在家里。所以能一个人走完读博这条路,我也挺吃惊的。到了英国,我发掘了自己的另一面:原来我有这么强大的潜力可以保持安静。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真的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又因为读博,所以跟其他学生也不一样,不需要上课,没有所谓的同学,也不没有什么group work, 每天就是一个人面对一台电脑,看论文,算数据,从天亮到天黑。而回到宿舍又是一个人一个屋,一个人面对四面墙。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不说话,是常有的事儿。有时觉得自己快成哑巴了,就找以前的朋友聊天。但是英国跟世界各地的时差都很尴尬。想跟国内的朋友聊,我该去睡觉了国内的起来了;我在工作他们晚上正在无聊看电视剧。想跟去美国的朋友聊,也是差不多,都很难抓到人。所以这一年我经常失眠,经常三四点还醒着,为了跟国内的朋友说几句话。不至于疯掉。后来跟大学里的人慢慢熟了,偶尔喝茶吃饭时聊聊天,但外国人很难玩到一起,所以周末还是自己。也认识了一些人,所以第二年就搬出来跟他们合租了房子。这样至少每天晚上回家能有人说话。有了室友,还能一起打打球,一起出去玩儿什么的。这才算没得抑郁症,哈哈。不过活动比国内的同学还是少了很多很多。没有聚餐,没有秋游,没有K歌,没有球赛,所以我才了有了大把大把的时候来——搞科研!过去了这些年,到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觉得热闹起来反而不知所措了。虽然过去的玩乐不复存在,但我是个不动弹就会死的人。小学的时候参加跑步训练,初中到大学经常找些跟我一样的女生一起打篮球踢球。总之都是些团队运动。还是那句,我曾经是个爱热闹的人。到了英国,一是人少了,另外确实有女子篮球,但是时间总是跟我不合适,我也懒得去了。所以渐渐的爱上了健身。室友还在时候会被她拉去打羽毛球,那是我这辈子唯一打羽毛球的一年。好不容易有些长进了,大家却都毕业了。所以还是健身最靠谱,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并且这东西似乎真的能上瘾。尤其自己一个人无聊时,觉得好像只要没事干, 就去健身房泡着吧……现在跟老公一起,又爱上了爬山。毕竟我们俩都是平时要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电脑的人。英国的山虽然不高,但环境好,周末要是不刮风下雨出去走走还是挺舒服的。关于运动健身这方面,倒是挺跟外国人挺聊的来。感觉他们不管高矮胖瘦,都会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平时晚上或周末假期总去玩一玩。每天清晨和旁晚大街上总有很多跑步的人。别看伦敦人节奏快,但中午在泰晤士边总有成群的跑步的人。不过人办公室条件也好,估计都有洗澡换衣服的地方(我们学院楼里就有),方便员工锻炼。而我的国内的小伙伴,尤其是女生了,自从没了体育课,能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太少了。关于打工和工作当初选择出国,除了读书更是想体验生活。所以怎么能少了打工这个茬儿。家里已经出了昂贵的学费,所以我觉得我一定要自己把生活费挣出来。所以在毕业找到工作前,我打工的内容包括了,学校食堂端盘子刷碗扫厨房,做学校宣传手册的模特,带本科生实习课当助教,开学做国际生迎新周志愿者,假期有国内的企业过来访问交流的当专业课交传翻译……一直还想去咖啡店做咖啡,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从体力活到脑力活,打工这些年算是经历了不少。从丢人的,到争光的……在学校打工经常能碰见些高中生,和大一大二的学生。平时晚上和周末都会找机会挣生活费。虽然很想回国,我不得不承认,英国的工作方式还是比较舒适的。当每天都听到国内的朋友说在加班时,我却很少有这种体会。也不是在国外就不会加班,但至少加班也是合理的,或者说是本人心甘情愿的,想把这件事做完。国内的伙伴从研究生开始就要适应跟导师,跟访问的人一起吃饭应酬等等。而这些事,在英国几乎从来不会发生。所以也导致工作关系变的似乎很简单。(其实想往上爬也有很多内部斗争啦 这种东西哪儿都一样,不过如果不想参与也可以置之身外)习惯了周围的人读博是因为喜欢,习惯了找份能成长的工作,习惯了能选择自己的假期,习惯了中午只吃个治,习惯了即使是开会‘接待客人也是统一的治午餐,哈哈关于旅行出国,自然不能死读书。一定要出去走走。但钱又不多,只能选择穷游。博士生有个好处就是时间比较自由,不会受上课考试的限制。另外每年只要投了论文,还会有机会去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所以只要跟导师说一声我要走啦,就可以背上包,找个淡季,去走走。也是在英国这些年,开始自己琢磨自由行的路线,琢磨怎么省钱,有时是自己去,有时是去找另外一个国家的好朋友,有时是接待朋友来英国一起玩,有时是跟室友一起,后来就是跟老公两个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点儿没错。如果你不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你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在某个角落,有一些人正在这样那样的生活。虽然我长期生活在英国,但毕竟不是英国人,所以我经常觉得我在英国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而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会让人变的宽容。你会看到你值得学习的,也会看到让人唾弃的,会看一到一些你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但现在觉得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不需要对别的事或人评肉论足。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英国,或者欧洲这些国家吧,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从个人的素质教养,到社会治理,工作环境处事方式等等;但真的不能盲目崇拜,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问题,反而我们倒是应该为现在的发展而骄傲。关于异地异地恋是个难题。而我也是从异国恋走过来的人。哈哈异国最怕的就是对方不理解你。你们总要有人为了时差做出让步,我总是在上班时间跟国内的男朋友聊天,或者为了等他起床大半夜不睡觉。他为了能在我睡觉前说句话,天天早上6点起来。大家都不易,哈哈他出国前,我们还经常为了些奇奇怪怪的小事吵架,我总觉得他不理解我一个人在国外的不易。但终归,他自己过来体验了后,也不再说啥了,哈哈所以异地也没有可怕,信任彼此,理解彼此,是最重要的。关于回家说来也奇怪,我不是那种会特别想家的人。只是偶尔,某一瞬间,可能突然想起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的春天了。爷爷过世时,我正在英国读书。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下午我在带本科生实习。为了不让他们看到我突然变红的眼睛,我躲到楼后面站了一会儿。后来的一个礼拜,我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把自己屋里关了好几天。最后终于觉得自己不会哭了的时候,才在某天晚上跟室友解释这几天自己怎么了。但是对国内的想念,总是随着在国外呆的时间的拉长而渐渐淡去。可能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简单的处事方式。习惯了每年有20几天的假期去旅行。习惯了租房过日子。有时觉得国内的好吃的多,但再仔细想想,已经记不清到底有什么好吃的了。英国人那么喜欢泡吧,没事就下班去喝一杯吧。这个习惯我至今也不理解。明明下班肚子很饿为毛线要去喝酒?!无论春夏秋冬,无论20岁还是60岁,每个周五周六晚上的酒吧都是爆满,半夜都有醉鬼(不分男女!)的叫喊声。所谓的英国绅士,一旦夜色降临,就变身了。这也许就跟国内我们周末跟朋友出去搓一顿路边吃一晚上烤串儿喝一打啤酒(嗯,曾经在国内时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一样吧。但是在英国,这种生活从来没过过。终归,还是把自己当个外国人。很多朋友,尤其在美国的朋友,都说,房子那么贵,环境那么差,教育压力那么大。你就好好待英国吧。但我仔细想想,英国真的很难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在英国的人,最终还是生活在圈子。或者是因为我有颗顽固的心吧,哈哈。想在这个国家真正成为他们社会的一分子,真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实现。英国人眼里,不论他对你多客气,终究你是个闯入他们国家的外来人口。更何况,,或者任何其他城市吧,就算有再多的缺点,那他不终是你家吗?家有缺点,我总觉得应该是大家一起去改造他,而非逃到别人的家里。现在国内媒体很是给自己长脸。China这个字眼也频频出现在国外媒体。但真的,很多都带着暗刺。而真正了解的外国人,绝不占多数。虽然已经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也已经是每次回国都有点儿心慌慌不适应的感觉。但我还是一定要回国的。因为想看到自己的国家一点点越来越好。这就是长期在国外生活后对自己家乡最大的思念吧。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周围几乎所有人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你以后还回国么?第一次长期住国外是小时候随父母。感觉把自己快变成BBC了。中文都说不利索。不过后来回国后很快就适应了国内的生活。毕竟是中国人,还是更喜欢国内的生活。更有体会的是第二次到英国。这次是一个人,为了留学。我是那种比较向往自由想自...&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周围几乎所有人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你以后还回国么?第一次长期住国外是小时候随父母。感觉把自己快变成BBC了。中文都说不利索。不过后来回国后很快就适应了国内的生活。毕竟是人,还是更喜欢国内的生活。更有体会的是第二次到英国。这次是一个人,为了留学。我是那种比较向往自由想自己出去闯一闯的人吧(就是作~)。家在,但是大学志愿全是其他省市的学校,最终也实现了。后来大学毕业,觉得意犹未尽吧,就申请了到英国读博。这一来,就留到了现在。现在算算,这前后加起来已经在这个国家呆了11年了……关于吃住国内大学宿舍条件估计大家都有所体会,几个人在一个房间里跟小强老鼠生活四年。南方大学没有暖气,作为一个北方女汉子大一时直接挂掉了,到了冬天一直处于冻死状态,哈哈。不过四年下来,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不是有这么一句么,大学学生管理系统分配宿舍时基本就给你定好了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这是真理。到了英国,学生宿舍就是公寓啊,条件比自己在外面租房子好,当然价格也高。第一年为了方便,所以在国内就订好了学生公寓,一套公寓一般住四五个人,公用厨房和卫生间。有些公寓甚至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跟室友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少了。公寓离办公室很近,超市也比较方便。没了国内大学那样的食堂(更何况天天吃汉堡薯条谁受得了),这是第一年开始给自己做饭。有一次回家特别饿,想快点儿把菜炒了,结果一激动胡萝卜没拿稳把手切了,还好是指甲!不然估计手指就没了。那鲜血哗啦哗啦的,把路过的室友吓了一跳。过了十几分钟才算慢慢把血止住了,继续切菜做饭……直到现在我都对切胡萝卜心有余悸,一直被老公说是个不注重刀工的厨子,哈哈。就这样混了一年,算是没把自己饿死,但也绝不能说有多好吃。可能我天生就对做饭这种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吧。可偏偏我又很馋!英国人有个永恒的话题”Today’s weather….” 而人也有个永恒的话题“吃了么您内……” 哈哈于是博士第二年第三年开始自己研究各类小吃,各种烙饼——春饼,发面饼,死面饼,的芝麻火烧,葱花饼,土豆饼,南瓜饼……卖相不怎么样吧,但是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北方胃。后来男友过来了,也就现在老公哈哈,幸好我有个爱做饭比我更爱吃面食的老公。于是我们又研究起了,凉皮儿,拉面,扯面,刀削面……只能说,在国外这些年,真的是来练厨艺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是现在呆久了,真的有些想不起国内都有什么菜了,所以有时不知道做啥,还得看看网上。但很多时候,原料都买不到,就放弃了。虽然英国的超市很多,但像油菜白菜韭菜通心菜油麦菜莲藕等等这些高级菜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就算有卖的还死贵,当年读书的时候真心舍不得每周都吃啊。别说每周了,估计一个月买一种就算奢侈一次了。不过现在工作了就好多了,哈哈租房子这件事,也是出国第二年就开始各种研究。除了第一年,博士期间找了另外两个跟我同一年读博的姑娘一起租了学校附近的房子。终于算有个伴儿了。有时吃吃别人做的饭,总觉得比自己的有意思。仨博士住一起,其实大部分还是见不着的。因为无聊的我们,都喜欢泡办公室……!晚上经常呆到九点十点,周末也会去。英国的冬天很漫长,从九月到第二年3,4月都需要时不时开下暖气(暖气是自己房子自己开),所以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冬天都呆办公室,回家只睡觉,省暖气费,哈哈我们学校比较好,给学生提供校外租房的信息,所以不容易受骗什么的。后来老公来英国,我要自己在伦敦给他租房子,没有学校的帮助,看了很久才看到一个差不多。伦敦的房租真是贵的离谱。同是一个单间,房租是我们小城市的三四倍,面积还小很多。在伦敦那一年住的还是个半地下的房子,简直受罪。所以后面我们干脆又搬回了我的小城市。那时我也毕业了,工作还在学校,所以去上班我方便了。但是老公还在伦敦读书,每周要来回这么跑两三次,直到现在都是(现在他也工作了,所以要去的次数更多)。不过英国很多人都是住在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上班。国家的好处吧,但也有些无奈。毕竟每天3个多小时的火车加上昂贵的火车票还是有些累的。不过,比让我们现在回买个房子还是好很多!!我们的目标是攒够首付再回去……哈哈 可能我们是回不去了关于玩乐在国内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爱热闹的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干部,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有什么活动,总是少不了我去凑热闹。以至于上学的时候我妈总是说我静不下心来学习,就知道玩儿。我一直觉得我是少了朋友会死的那种人。所以最爱上学,最不喜欢放假自己呆在家里。所以能一个人走完读博这条路,我也挺吃惊的。到了英国,我发掘了自己的另一面:原来我有这么强大的潜力可以保持安静。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真的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又因为读博,所以跟其他学生也不一样,不需要上课,没有所谓的同学,也不没有什么group work, 每天就是一个人面对一台电脑,看论文,算数据,从天亮到天黑。而回到宿舍又是一个人一个屋,一个人面对四面墙。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不说话,是常有的事儿。有时觉得自己快成哑巴了,就找以前的朋友聊天。但是英国跟世界各地的时差都很尴尬。想跟国内的朋友聊,我该去睡觉了国内的起来了;我在工作他们晚上正在无聊看电视剧。想跟去美国的朋友聊,也是差不多,都很难抓到人。所以这一年我经常失眠,经常三四点还醒着,为了跟国内的朋友说几句话。不至于疯掉。后来跟大学里的人慢慢熟了,偶尔喝茶吃饭时聊聊天,但外国人很难玩到一起,所以周末还是自己。也认识了一些人,所以第二年就搬出来跟他们合租了房子。这样至少每天晚上回家能有人说话。有了室友,还能一起打打球,一起出去玩儿什么的。这才算没得抑郁症,哈哈。不过活动比国内的同学还是少了很多很多。没有聚餐,没有秋游,没有K歌,没有球赛,所以我才了有了大把大把的时候来——搞科研!过去了这些年,到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觉得热闹起来反而不知所措了。虽然过去的玩乐不复存在,但我是个不动弹就会死的人。小学的时候参加跑步训练,初中到大学经常找些跟我一样的女生一起打篮球踢球。总之都是些团队运动。还是那句,我曾经是个爱热闹的人。到了英国,一是人少了,另外确实有女子篮球,但是时间总是跟我不合适,我也懒得去了。所以渐渐的爱上了健身。室友还在时候会被她拉去打羽毛球,那是我这辈子唯一打羽毛球的一年。好不容易有些长进了,大家却都毕业了。所以还是健身最靠谱,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并且这东西似乎真的能上瘾。尤其自己一个人无聊时,觉得好像只要没事干, 就去健身房泡着吧……现在跟老公一起,又爱上了爬山。毕竟我们俩都是平时要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电脑的人。英国的山虽然不高,但环境好,周末要是不刮风下雨出去走走还是挺舒服的。关于运动健身这方面,倒是挺跟外国人挺聊的来。感觉他们不管高矮胖瘦,都会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平时晚上或周末假期总去玩一玩。每天清晨和旁晚大街上总有很多跑步的人。别看伦敦人节奏快,但中午在泰晤士边总有成群的跑步的人。不过人办公室条件也好,估计都有洗澡换衣服的地方(我们学院楼里就有),方便员工锻炼。而我的国内的小伙伴,尤其是女生了,自从没了体育课,能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太少了。关于打工和工作当初选择出国,除了读书更是想体验生活。所以怎么能少了打工这个茬儿。家里已经出了昂贵的学费,所以我觉得我一定要自己把生活费挣出来。所以在毕业找到工作前,我打工的内容包括了,学校食堂端盘子刷碗扫厨房,做学校宣传手册的模特,带本科生实习课当助教,开学做国际生迎新周志愿者,假期有国内的企业过来访问交流的当专业课交传翻译……一直还想去咖啡店做咖啡,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从体力活到脑力活,打工这些年算是经历了不少。从丢人的,到争光的……在学校打工经常能碰见些高中生,和大一大二的学生。平时晚上和周末都会找机会挣生活费。虽然很想回国,我不得不承认,英国的工作方式还是比较舒适的。当每天都听到国内的朋友说在加班时,我却很少有这种体会。也不是在国外就不会加班,但至少加班也是合理的,或者说是本人心甘情愿的,想把这件事做完。国内的伙伴从研究生开始就要适应跟导师,跟访问的人一起吃饭应酬等等。而这些事,在英国几乎从来不会发生。所以也导致工作关系变的似乎很简单。(其实想往上爬也有很多内部斗争啦 这种东西哪儿都一样,不过如果不想参与也可以置之身外)习惯了周围的人读博是因为喜欢,习惯了找份能成长的工作,习惯了能选择自己的假期,习惯了中午只吃个治,习惯了即使是开会‘接待客人也是统一的治午餐,哈哈关于旅行出国,自然不能死读书。一定要出去走走。但钱又不多,只能选择穷游。博士生有个好处就是时间比较自由,不会受上课考试的限制。另外每年只要投了论文,还会有机会去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所以只要跟导师说一声我要走啦,就可以背上包,找个淡季,去走走。也是在英国这些年,开始自己琢磨自由行的路线,琢磨怎么省钱,有时是自己去,有时是去找另外一个国家的好朋友,有时是接待朋友来英国一起玩,有时是跟室友一起,后来就是跟老公两个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点儿没错。如果你不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你永远不会知道,原来在某个角落,有一些人正在这样那样的生活。虽然我长期生活在英国,但毕竟不是英国人,所以我经常觉得我在英国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而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会让人变的宽容。你会看到你值得学习的,也会看到让人唾弃的,会看一到一些你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但现在觉得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不需要对别的事或人评肉论足。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英国,或者欧洲这些国家吧,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从个人的素质教养,到社会治理,工作环境处事方式等等;但真的不能盲目崇拜,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问题,反而我们倒是应该为现在的发展而骄傲。关于异地异地恋是个难题。而我也是从异国恋走过来的人。哈哈异国最怕的就是对方不理解你。你们总要有人为了时差做出让步,我总是在上班时间跟国内的男朋友聊天,或者为了等他起床大半夜不睡觉。他为了能在我睡觉前说句话,天天早上6点起来。大家都不易,哈哈他出国前,我们还经常为了些奇奇怪怪的小事吵架,我总觉得他不理解我一个人在国外的不易。但终归,他自己过来体验了后,也不再说啥了,哈哈所以异地也没有可怕,信任彼此,理解彼此,是最重要的。关于回家说来也奇怪,我不是那种会特别想家的人。只是偶尔,某一瞬间,可能突然想起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的春天了。爷爷过世时,我正在英国读书。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下午我在带本科生实习。为了不让他们看到我突然变红的眼睛,我躲到楼后面站了一会儿。后来的一个礼拜,我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把自己屋里关了好几天。最后终于觉得自己不会哭了的时候,才在某天晚上跟室友解释这几天自己怎么了。但是对国内的想念,总是随着在国外呆的时间的拉长而渐渐淡去。可能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简单的处事方式。习惯了每年有20几天的假期去旅行。习惯了租房过日子。有时觉得国内的好吃的多,但再仔细想想,已经记不清到底有什么好吃的了。英国人那么喜欢泡吧,没事就下班去喝一杯吧。这个习惯我至今也不理解。明明下班肚子很饿为毛线要去喝酒?!无论春夏秋冬,无论20岁还是60岁,每个周五周六晚上的酒吧都是爆满,半夜都有醉鬼(不分男女!)的叫喊声。所谓的英国绅士,一旦夜色降临,就变身了。这也许就跟国内我们周末跟朋友出去搓一顿路边吃一晚上烤串儿喝一打啤酒(嗯,曾经在国内时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一样吧。但是在英国,这种生活从来没过过。终归,还是把自己当个外国人。很多朋友,尤其在美国的朋友,都说,房子那么贵,环境那么差,教育压力那么大。你就好好待英国吧。但我仔细想想,英国真的很难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在英国的人,最终还是生活在圈子。或者是因为我有颗顽固的心吧,哈哈。想在这个国家真正成为他们社会的一分子,真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实现。英国人眼里,不论他对你多客气,终究你是个闯入他们国家的外来人口。更何况,,或者任何其他城市吧,就算有再多的缺点,那他不终是你家吗?家有缺点,我总觉得应该是大家一起去改造他,而非逃到别人的家里。现在国内媒体很是给自己长脸。China这个字眼也频频出现在国外媒体。但真的,很多都带着暗刺。而真正了解的外国人,绝不占多数。虽然已经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也已经是每次回国都有点儿心慌慌不适应的感觉。但我还是一定要回国的。因为想看到自己的国家一点点越来越好。这就是长期在国外生活后对自己家乡最大的思念吧。
: 旅游会去英国, 希望到时候我说的英语别人听得懂。(大笑)
{一个人在国外待久了是什么感觉,总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奈何,我没有在美帝,没有在澳洲,没有在一个有趣的国家,而是在德国,在德国待了四年。我记得,有人让我评价一下德国的留学生活,我想就是一句话吧,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要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地狱。}容我从文艺一路写下去,从文艺写到二逼,再最后写到苦逼。1.
由于每次夏令时和冬令时的存在,每年都有一次调整时间,虽然说智能手机会自己调节时间,你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要么睡了很久,至少自己觉得睡了很久,觉得睡到要迟到的时候,然后突然发现,今天调整时间了,然后你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候,你就很安然地享受了这么一刻。如果缩短一个小时的,你会因为少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抑郁。不过,文艺地说,这是什么呢,给你一种时间可以被拉伸或缩短的感觉。2.
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下自己和家乡的关系,你去任何地标的位置,可能都会无意中去寻找你的所在地和祖国的关系,然后以此为荣。可能在国外待得久了,纵然祖国有千般不好,你也允许别人去批判他。这一点尤其在与人民聚会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特别,他们尽量不去触碰这类话题。果然是,天朝威武啊。3.
由于是德国的原因,加上我喜欢喝啤酒的缘故,我上学的那个城市,是南德的一个小城市,在城市的主街上,会有很多酒馆,公交车站在街头,而我的宿舍在街尾,我会习惯从街头的第一家啤酒馆开始,每家喝一杯德国白啤,一直喝到街尾的最后一家,大约七八杯之后,正好收手回家睡觉,中间再穿插着猪肘等主菜,也算是对一天疲惫生活的解脱。4.
生活总是很无聊的,德国的城市,无论大小,在工作日,基本上晚上七点之后,路上就像是死了人一样寂静。就算是酒吧,工作日的晚上也是冷冷清清的,闲来无事,只能是留学生凑在一起打打牌,聊聊教授,聊聊见闻,聊聊聊聊就不无聊了。5.
的确,在德国,你随便走走都是一些什么人生必去的十大景点之类的地方,舟车劳顿,你需要自己制定行程、订酒店、安排各种旅游接驳。对于和你同行的人,你永远不能期待太多,大家的品位、时间等等都很难真正对在一起,虽然不管你走了很多地方,虽然你在很多地方都是半个专家,但是如果是你一个人走,你会慢慢不再享受这种感受,没有人分享,没有人和你一起走,只有你的行李箱和你的背包陪你,哈哈,不过,我的背包确实陪了我很久。你的背包~6.
在德国,你的夏天总是过得很快,也就是三两天的日子,其实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你有时候会觉得,今天你刚刚换上了夏装,明天你就直接冻得该穿秋冬装了,即使是八月的日子,温度也会降到很低。7.
你开始慢慢解封,你不得不走出去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实习的公司,对于外国人,德国人还是保持自己高傲的头颅,有时候反而是在德的其他外国人之间比较容易相处,而本土德国人则是对你有一些些冷漠。在一些文化理解的冲突上,如果你选择了坚持自己,你就会听到“嗯,这个,我们承认存在,但是,我们无能为力”。所以,你会觉得,在这片土地上,你永远都是一个外国人,无论你的国籍是什么。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你还是会落下烙印,德国,我就从一个根本无法看一场足球比赛,到会追着世界杯看。也许,尽管德国让我有忧伤的地方,可是那里也是我的第二祖国。8.
你会习惯每天看着表来做公交车,因为德国的公交车都是有时间表的,时间表一般都写在站牌上,然后电子屏会显示距离下一班或者下几班会有多长时间到。所以,掐点很有用。但是,总有失手的时候,刚好这一班走了,那你就要等一个周期了,少则10分钟,多则20分钟。9.
你会习惯集中采购这种方式,尤其是周六,因为周日所有的商店都关门,然后超市离家也不近,基本上,手拿肩扛的节奏,还是一次性多搬一点比较好,而且三五成群,互相帮忙,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确实是好用呀。10.
你会习惯把火车作为一种常规的交通工具来使用,德国的城市距离都不会太远,所以火车也被用作和地铁一样的交通工具。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到科隆也就是1个多小时吧,而的东五环到西五环得多久呢,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咯。11.
在国外,自己作为外国人,客气惯了。和谁都会说,德语的谢谢Danke,回国之后,一时半会,有时候还真是改不过来。12.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德国这个没有唐人街的国度,实在是难以觅得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中餐馆。先不说中餐馆,就说火锅,各种豆捞还是比较多,有的虽然标榜川味火锅,但是味道,还是没有那么正宗。图上是我多年以来,吃过的最可口的自制火锅了。底料就是传统的红九九,只是制作工艺比较“考究”啦,红九九底料过油,加入葱香蒜花椒大料煸香,加水,加西红柿。好了,底料完成。13.
很多人都说,出国久了会成为厨师。但是没有成为厨师的怎么办呢,我只想说,留德的人,如果不会自己就做饭,基本会成为D?ner控,因为这是你最常吃到的土耳其肉夹馍。14.
你会习惯论文就是要非常严谨的状态,不能抄袭,一定要自己原创。哪怕是你自己需要多花几百欧用来修改文章,让文章通顺,你也必须要自己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上去。总体来说,你会觉得,写论文很变态。不光是论文,就算是平时每个学期末的笔试,德国的考试,我只想说,这是最典型的应试教育呀。学的不一定考,考的也不一定学呀,各种拓展文献,各种思维方式,一张卷子打得你直接崩溃呀,一箱子红牛,总是最重要的提神利器。15.
离别会成为一种常态。你会经常面临各种人的离开。回国,工作,去其他城市,去其他国家,你永远不会感到麻痹,你只会感到遗憾,感到伤心,感到不知所措,同时,你也不知道,下一个离开的人是谁,尽管你知道,他们都会过得很好。16.
在德国,你会慢慢觉得自己落伍了。你不会熟练地使用支付宝、微信,不会熟练地使用国内的各种便利的app,包括滴滴这种,你会发现,你在德国,越来越和脱节,自己越来越落伍。而后,你会感叹一声,我out了。17.
在德国,你真会很期待圣诞节,因为圣诞节的德国,各种圣诞市场在整个德国可以支起来。你可以去喝热红酒,买你喜欢的工艺品,吃烤肠,还有每个地方特色的食品。总之,这里会成为你的口粮的一个集中营。尤其是,如果下了雪,三五成群的好朋友,围坐着喝热红酒、喝啤酒,那感觉,真的很享受。18.
在德国,你会看到各种开挂的人,图一是印度三哥们上厕所,不用纸,而用水洗的时候,他们留下的瓶子,为了卫生,他们可能就觉得放在窗台上晒一晒能够杀菌吧。图二是,愚人节的时候,一个同事的桌子,被锡纸包得严严实实,完美主义。19.
对于自己,你永远面临着回不回国的问题,不多说了,一直都是苦恼,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
{一个人在国外待久了是什么感觉,总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奈何,我没有在美帝,没有在澳洲,没有在一个有趣的国家,而是在德国,在德国待了四年。我记得,有人让我评价一下德国的留学生活,我想就是一句话吧,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要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地狱...&
{一个人在国外待久了是什么感觉,总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奈何,我没有在美帝,没有在澳洲,没有在一个有趣的国家,而是在德国,在德国待了四年。我记得,有人让我评价一下德国的留学生活,我想就是一句话吧,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要送他去德国,因为那里是地狱。}容我从文艺一路写下去,从文艺写到二逼,再最后写到苦逼。1.
由于每次夏令时和冬令时的存在,每年都有一次调整时间,虽然说智能手机会自己调节时间,你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要么睡了很久,至少自己觉得睡了很久,觉得睡到要迟到的时候,然后突然发现,今天调整时间了,然后你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候,你就很安然地享受了这么一刻。如果缩短一个小时的,你会因为少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抑郁。不过,文艺地说,这是什么呢,给你一种时间可以被拉伸或缩短的感觉。2.
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下自己和家乡的关系,你去任何地标的位置,可能都会无意中去寻找你的所在地和祖国的关系,然后以此为荣。可能在国外待得久了,纵然祖国有千般不好,你也允许别人去批判他。这一点尤其在与人民聚会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特别,他们尽量不去触碰这类话题。果然是,天朝威武啊。3.
由于是德国的原因,加上我喜欢喝啤酒的缘故,我上学的那个城市,是南德的一个小城市,在城市的主街上,会有很多酒馆,公交车站在街头,而我的宿舍在街尾,我会习惯从街头的第一家啤酒馆开始,每家喝一杯德国白啤,一直喝到街尾的最后一家,大约七八杯之后,正好收手回家睡觉,中间再穿插着猪肘等主菜,也算是对一天疲惫生活的解脱。4.
生活总是很无聊的,德国的城市,无论大小,在工作日,基本上晚上七点之后,路上就像是死了人一样寂静。就算是酒吧,工作日的晚上也是冷冷清清的,闲来无事,只能是留学生凑在一起打打牌,聊聊教授,聊聊见闻,聊聊聊聊就不无聊了。5.
的确,在德国,你随便走走都是一些什么人生必去的十大景点之类的地方,舟车劳顿,你需要自己制定行程、订酒店、安排各种旅游接驳。对于和你同行的人,你永远不能期待太多,大家的品位、时间等等都很难真正对在一起,虽然不管你走了很多地方,虽然你在很多地方都是半个专家,但是如果是你一个人走,你会慢慢不再享受这种感受,没有人分享,没有人和你一起走,只有你的行李箱和你的背包陪你,哈哈,不过,我的背包确实陪了我很久。你的背包~6.
在德国,你的夏天总是过得很快,也就是三两天的日子,其实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你有时候会觉得,今天你刚刚换上了夏装,明天你就直接冻得该穿秋冬装了,即使是八月的日子,温度也会降到很低。7.
你开始慢慢解封,你不得不走出去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实习的公司,对于外国人,德国人还是保持自己高傲的头颅,有时候反而是在德的其他外国人之间比较容易相处,而本土德国人则是对你有一些些冷漠。在一些文化理解的冲突上,如果你选择了坚持自己,你就会听到“嗯,这个,我们承认存在,但是,我们无能为力”。所以,你会觉得,在这片土地上,你永远都是一个外国人,无论你的国籍是什么。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你还是会落下烙印,德国,我就从一个根本无法看一场足球比赛,到会追着世界杯看。也许,尽管德国让我有忧伤的地方,可是那里也是我的第二祖国。8.
你会习惯每天看着表来做公交车,因为德国的公交车都是有时间表的,时间表一般都写在站牌上,然后电子屏会显示距离下一班或者下几班会有多长时间到。所以,掐点很有用。但是,总有失手的时候,刚好这一班走了,那你就要等一个周期了,少则10分钟,多则20分钟。9.
你会习惯集中采购这种方式,尤其是周六,因为周日所有的商店都关门,然后超市离家也不近,基本上,手拿肩扛的节奏,还是一次性多搬一点比较好,而且三五成群,互相帮忙,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确实是好用呀。10.
你会习惯把火车作为一种常规的交通工具来使用,德国的城市距离都不会太远,所以火车也被用作和地铁一样的交通工具。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到科隆也就是1个多小时吧,而的东五环到西五环得多久呢,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咯。11.
在国外,自己作为外国人,客气惯了。和谁都会说,德语的谢谢Danke,回国之后,一时半会,有时候还真是改不过来。12.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德国这个没有唐人街的国度,实在是难以觅得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中餐馆。先不说中餐馆,就说火锅,各种豆捞还是比较多,有的虽然标榜川味火锅,但是味道,还是没有那么正宗。图上是我多年以来,吃过的最可口的自制火锅了。底料就是传统的红九九,只是制作工艺比较“考究”啦,红九九底料过油,加入葱香蒜花椒大料煸香,加水,加西红柿。好了,底料完成。13.
很多人都说,出国久了会成为厨师。但是没有成为厨师的怎么办呢,我只想说,留德的人,如果不会自己就做饭,基本会成为D?ner控,因为这是你最常吃到的土耳其肉夹馍。14.
你会习惯论文就是要非常严谨的状态,不能抄袭,一定要自己原创。哪怕是你自己需要多花几百欧用来修改文章,让文章通顺,你也必须要自己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上去。总体来说,你会觉得,写论文很变态。不光是论文,就算是平时每个学期末的笔试,德国的考试,我只想说,这是最典型的应试教育呀。学的不一定考,考的也不一定学呀,各种拓展文献,各种思维方式,一张卷子打得你直接崩溃呀,一箱子红牛,总是最重要的提神利器。15.
离别会成为一种常态。你会经常面临各种人的离开。回国,工作,去其他城市,去其他国家,你永远不会感到麻痹,你只会感到遗憾,感到伤心,感到不知所措,同时,你也不知道,下一个离开的人是谁,尽管你知道,他们都会过得很好。16.
在德国,你会慢慢觉得自己落伍了。你不会熟练地使用支付宝、微信,不会熟练地使用国内的各种便利的app,包括滴滴这种,你会发现,你在德国,越来越和脱节,自己越来越落伍。而后,你会感叹一声,我out了。17.
在德国,你真会很期待圣诞节,因为圣诞节的德国,各种圣诞市场在整个德国可以支起来。你可以去喝热红酒,买你喜欢的工艺品,吃烤肠,还有每个地方特色的食品。总之,这里会成为你的口粮的一个集中营。尤其是,如果下了雪,三五成群的好朋友,围坐着喝热红酒、喝啤酒,那感觉,真的很享受。18.
在德国,你会看到各种开挂的人,图一是印度三哥们上厕所,不用纸,而用水洗的时候,他们留下的瓶子,为了卫生,他们可能就觉得放在窗台上晒一晒能够杀菌吧。图二是,愚人节的时候,一个同事的桌子,被锡纸包得严严实实,完美主义。19.
对于自己,你永远面临着回不回国的问题,不多说了,一直都是苦恼,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
: 总之各有各的苦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在布鲁塞尔已经学习和生活了22个月。是怎样的体验呢?看到这个问题,也想理一理、聊一聊我自己的感受+吐槽。【旅了个游】布鲁塞尔的地理位置真的很赞,去东西南北欧,交通都比较方便,路程也没有非常长。从这里出发,我已经去了荷兰、法国、意大利、圣马力诺、匈牙利、捷克、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接下来春节,还要去葡萄牙。(且看我的游记们~)从一开始的“匆匆的随遇而安”型路人游,慢慢开始学会制定自己喜欢的、考虑性价比的旅游计划和攻略,再到读欧洲历史、看纪录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要去学会行万里路,融汇贯通万卷书,不然旅游的时候都感觉自己是个为打卡而打卡的游客&.&【一些文娱】1.逛旧书店、参加书展布鲁塞尔有许多家旧书店,英文书1-2欧一本,挺便宜的,但是最后发现看的更多也更方便的还是电子书和中文书。出国后,发现某公司做的一款读书软件还挺好用,读书可以领书币,书币可以买书;同时,我也买了kindle,因为它的阅读体验稍稍接近纸书。不过,我这个曾经只爱纸书,鄙夷电子书的人,最终改变了习惯和观念。国外的书展,以前特别向往,因为我出国前做图书编辑。如今它们变得真实可感了2.参加中国文化交流活动比利时国土面积不大,资源又大都集中在布鲁塞尔,文化交流活动几乎都在布鲁塞尔举行。孔子学院、文化中心等单位举办的中欧电影节、昆曲演出等等等等都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有时候也可以免费参加,过年还有春节巡游,甚至比国内还隆重还热闹。以前在家乡几乎不会能遇到的活动、名人,在这里参加、看到,很有意思~3.当地活动在这里参加了许多音乐节,在根特参加盛夏音乐季的时候,和法兰德斯旅游形象大使胡杏儿擦肩而过~参观了比利时皇宫,参观了皇家花园,参加了比利时国庆节庆祝活动。每年的欧盟开放日。走进欧盟工作大楼,看看他们开大会的地方,或者参加问答游戏,拿奖品拿到手软。二手市场经常逛,二手市场常见的是就相框、旧装饰品、老式照相机、留声机、旧书。但是二手市场并不是古董市场,看看玩玩,凑个热闹,买个小装饰品挺不错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当地人连二手贴身衣物都会拿出来卖!每次逛到收摊,会发现大部分东西,摊主都是没有卖出去的,人们也就把这样的活动当成举家出来娱乐的活动似的~~在这样的二手市场,还经常有表演团队沿街表演节目。4.刷社交媒体本来就爱好刷社交媒体,出国后旅游得多了,干脆申请开通了旅游玩家认证,出门玩儿的时候就想着多拍点美图,多读点跟当地有关的知识,好好打磨自己的微博,让它既可看,又有内容,能帮助到别的驴友。看的人多了,也有兴奋和成就感。5.一年看的中文电视剧数量是以往好多年看的数量总和!这被我自己吐槽过很多次,但是还是接着看。自己做饭、忙家务的时候,放放中文剧,不用动脑筋,不用管剧情,顺带吐槽,好轻松T.T............【安全担忧】2015年巴黎恐袭,主谋是比利时人,犯罪后又跑回比利时。2016年3月,布鲁塞尔恐袭,造成地铁和机场关闭。我买的3月底的机票(这是第一次来比利时),直接告诉我飞不了,改签吧。而这对于我来说,只产生了两个字“害怕”。之后,真正抵达比利时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坐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每次下车都长吁一口气——“安全”。武装到牙齿的大兵在各人流量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月卡0元抢 肯德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