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的草原深圳租房补贴多久拿到还没有拿到。该怎么办?

查看: 2646|回复: 0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2016年练习与测试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教版16草原题目及答案解析——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2016年练习与测试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 16草原 详细解析
当前解析:16草原
一、抄写句子,注意标点及格式。&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 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 ,天涯碧草话斜阳!& & & & & & & & & & & & & &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二、 按要求写词语。1. 看到草原,你想到的词语有: 2. 老舍笔下的“主人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
二、按要求,写词语。零五网示例:1. 宽阔、空旷、苍茫、碧绿、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广袤无垠2. 热情洋溢、好客、朴实、真挚、亲切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2. 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又想坐下 。3.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 , 着,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的草原 起来: 声,车声,声,响成一片。4.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 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从中可以看出草原。“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 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句话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更可爱&&清新&&明朗&&高歌一曲&&满心的愉快2. 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 拨转马头&&欢呼&&飞驰&&静寂&&热闹&&欢呼&&马蹄4. 一望无际,十分辽阔&&安静祥和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 & & & & & & (一)&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 这段话中,比喻用得贴切而有趣。作者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把比作绿毯,把 比作中国画。2. 你是如何理解画线部分文字的?请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1. 羊群&&草地&&草原上的小丘2. 形容草原的碧绿、广阔,同时也将柔美的小丘线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 & & & & & & & & &(二)&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 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 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 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联系上下文,说说“洒脱”的意思。& & & & & & & & & & & &2. 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 &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 & & & & & & & & & &3.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句 话运用了反衬的表达方式。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并仿写一个句子。& & & & & & & & & & & &
(二)&1. “洒脱”指在辽阔、平坦的草原上开车,可以随心所欲,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2. 零五网示例: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把穿着花衣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3. 描写“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出“初入草原”的静感,这种以声写寂,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辽阔的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动的生机。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 & & &蒙古族群众的生活& &蒙古族的服饰和蒙古草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长袍是蒙古族的传统 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过去牧区的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以绸锻、棉布做衣面 的,牧人放牧时可以暖身御寒;夏季一般穿布衣,既凉爽透气,又可以防止蚊虫叮 咬。他们的服饰喜用红、黄、深蓝色,还喜欢用红绿色绸缎做腰带,并佩挂吃肉用的 刀子,刀鞘装饰得十分漂亮,有的还挂着火镰、鼻烟盒等。蒙古族牧民喜欢穿软筒 牛皮靴子,长到膝盖,这同样是与牧区自然环境和长年流动的游牧生活特点相适应 的。农区的农民多穿布衣,有长袍(开叉) 、棉衣、棉杖、衬衣、衬衫等,冬天多穿毡 靴、乌拉(wù la) ,穿高筒靴的少,也扎腰带。男子喜戴蓝、黑、褐色的帽子,也有用 绸子把头缠上的。女子都用红、蓝色的布把头缠上,冬季和男人一样戴上圆锥形的 帽子e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戴两个大圆珠, 发梢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起来。现在,蒙古族服饰有了极大的变化。 冬季无论男女都穿新潮的皮衣、羽絨服,既轻暖又美观;夏季的穿着更是多种多样, 服装款式、用料和汉族基本一致。只有在祭敖包或召开那达慕大会时,其主持者、 表演者和极少数与会者才会穿传统服装。& &蒙古族牧区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食有奶豆腐、 奶疮瘪、奶干、奶路、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 味道鲜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曰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必需 品,煮好后稍加些鲜奶。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火焰恰到好处。农区 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许多,除肉食外, 各地冬夏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住宅,具有便于搬运、易于拆搭、抵抗风寒等 特点,适于游牧生活。 —般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丈余,以圆形围壁“哈那”和伞形 顶架“窝尼”组成。周围和顶上覆以厚毯,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包顶中央有天井, 用于通风与吸收阳光。部分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使用土木结构的蒙古包,外形与毯 包基本相同。有的在向阳处开着窗子,里面砌火炕,在鄂尔多斯一带称“独贵”,意 为圆形。农区及半农半牧区常见的是两间或三间的平房,搭南北炕或东炕,同汉式 房屋相仿。现在,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人几 乎都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只有在那些旅游区才能见到传统意义上的蒙古包。& &过去,蒙古族的交通方式以骑马为主,现在牧区多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放牧, 很多牧民都拥有多台生产和生活用的机动车。1. 体会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作用。过去牧区的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以绸缎、棉布做衣面的。& & & & & & & &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 & & & & & & &蒙古族人几乎都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 & & & & & & &&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蒙古族群众的生活?& & & & & & & &3. 概括说说蒙古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 & & & & &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二、读一读& 去年,我穿越若尔盖草原向九寨沟进发。不知不觉一条小河出现在了车窗外,沿着公路弯弯曲曲向前,时而向远处埦蜓而去,时而迎面流滿而来,闪着银色的光,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没入渐深的草丛中,时而铺展在浅滩处。草原的河是那 样无拘无束,没有方向,没有时空,没有低沉的情绪,没有华丽的姿态,只有轻声的 欢唱和按捺不住的跳跃。我长长地叹一口气、草原的河,你让我如此艳羡,大自然 为何如此慷慨地将纯洁和惊艳给予你一身。& 当八月的太阳悬空高照,几片洁白的云静谧(mì) 地挂在远处的丘峦,河水慵懒 地流着,似乎不发出一丝声响,水面似凝脂,似碎玉,闪着五彩的光。除了偶尔被水 流触动的青草,或是偶尔出现的一个小的旋滿,一切都在静止中,一切都在半梦半 醒之间。.此刻车窗内的人也是迷醉欲睡的,草原时而清晰,时而迷幻;小河时而逼 近,时而远去。草原的正午似乎要过得快一些,也许过一个山头,飘过几片厚厚的 云,天空顿时有些阴暗,你就会觉得正午已经过去了。此刻,河水似乎有些急促,像 要忙着完成一天的事情,像是在期待着远方的什么,全然不是先前那一副模样。当 我看见车窗上突然出现的雨滴,这才意识到下雨了。草原上的雨来得就是随意,这 或许正是草原上的河丰沛的原因。小河在舒畅地享受着雨水的馈赠,每一滴雨水 都激起小的涟漪,水面上密密麻麻全是雨季的音符。小河两边的水草总是更茂盛 一些,护卫着她,簽拥着她,约束着她,神秘地消失在茫茫草原。草原上的雨来得快 去得也快,但天空还没有放亮,绿意更浓了。小河则更显清醇浓厚,像一位深刻的 诗人,时而凝滞不语,时而款款而行,时而长袖轻舒,时而低沉哀怨,水面便呈现出 百般姿态。& 我回想起青海的草原,那些高山草原的河似乎不像这样神秘羞涩地奔流。在 触手可及的白云下,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河水如一溜溜蓝色的缎带,闪着粼粼的 波光,平展地、一览无余地展现于天地间。河水似乎是停滞的,或者是因为河面很 宽阔,或者是我们看不见她的流动。在公路两侧我甚至看到不少不动的河流浅水滩,一朵朵,一片片,像浅蓝色的小花散布。当地人说其实那就是河,在雨季的 时候开始流动。也许是刚刚看过青海湖的蓝,也许是正在想象青海湖的蓝,所有的 河水都带着让人陶醉的蓝。在青海草原,你根本区分不出是水映蓝了天空,还是天 空映蓝了水。& 草原的河是我心中圣洁的源流。草原的河不像长江上游水系那样奔涌险峻, 不像黄土高原的河流那样苍凉,不像山涧的瀑布那样惊鸿一刻。草原的河是透明 的、绿色的、圣洁的、优雅的、闲散的、睿智的,甚至用无数的词可以形容她。她躺在 无边的绿色大地的怀中,吸收着纯净天空中的雨水,没取着黑色土地中的养分,放肆地绽放她的美丽。& “草原归来不看河。”我心里冒出了这么一句,我有些得意自己的发现。& & & & & & & & & & & & (选自米马《草原的河》)想一想,草原上的河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 & & & & & & & & & & & & & & & &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评论(0)
练习册名称:2016年练习与测试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卷册:上册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14版:综合
关于二〇一六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二〇一七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财政部门强化预算法治意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 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合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实施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政策,加强对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推动化解商品房库存。明确债转股涉及的债权转让和核销政策,支持实施市场化银行债转股。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清理涉企保证金,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大补短板力度,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积极推进财税改革与立法。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环境保护税法。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大力推进预决算公开,首次在中国政府网和财政部门户网站集中发布中央部门决算信息,制定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 着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下达。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实现全覆盖,首次将重大项目的绩效目标及具体绩效指标同预算一并批复,对部分重大民生政策和重点专项支出开展绩效评价。 高度重视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按照预算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控制在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19万亿元以内。 严格按预算法要求规范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进一步压缩代编预算规模,做实中央部门预算项目库。进一步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制定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积极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印发固定资产等4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业情况等检查,查处曝光一批违反预算法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追责。 (二)2016年预算调整情况。 为进一步理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关系,从日起,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同步实施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由70570亿元调整为72350亿元,增加的1780亿元全部用于对地方税收返还,相应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由85885亿元调整为87665亿元。 (三)2016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为预算的101.5%,比2015年同口径增长4.5%。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7271.08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扣除地方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82.02亿元,支出总量为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21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3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2015年同口径增长1.2%。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15.06亿元,收入总量为73672.37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90.3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增长4.5%。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82.02亿元,支出总量为87672.37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4000亿元,与预算持平。2016年中央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146.1亿元,剩余353.9亿元全部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6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亿元以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2678.06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4.77亿元,比2015年同口径增长7.4%;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59486.3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5956.02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扣除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4%。收支总量相抵,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6618.62亿元,增长11.9%。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46851.52亿元,增长11.7%。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78.08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2.6%。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999.98亿元,完成预算的88.5%,下降6.8%。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42440.54亿元,增长12.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456.63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43961.66亿元,增长1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8405.8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601.84亿元,增长2%。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71.46亿元,增长18.2%。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0.17亿元,为预算的102.2%,下降11.3%。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50.61亿元,完成预算的93.5%,增长28.1%。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171.67亿元,增长24.9%。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34.38亿元,增长48.5%。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8272.53亿元,为预算的102.4%,增长4.1%。其中,保险费收入35065.86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1104.3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3918.9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9%,增长12.3%。当年收支结余4353.5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3294.67亿元。 (四)2016年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促进教育发展。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8万余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建立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落实新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全年8400多万人次享受到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支持科技创新。优化科技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公共科技活动,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完成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工作。完善稳定支持机制,促进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支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6.5%左右的幅度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继续提高全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障优抚对象等人员各项抚恤待遇落实。支持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全国范围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200个城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支持19万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首批5000名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继续推动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支持实施500万亩粮改豆和600万亩粮改饲试点,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扩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2800万亩。扩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范围,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约30万个。 支持生态环保建设。整合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进一步向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倾斜。开展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继续安排资金支持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涉及草原面积38.11亿亩。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新增任务1510万亩。落实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支持河北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等4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推动九洲江等4个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18个城市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支持棚户区改造开工606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14万户,均完成年度任务。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8.5%,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支持49871家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1260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791个。鼓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促进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支持中央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二、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同时,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2017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 2017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贯彻预算法,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17年预算编制着重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第二,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三,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第四,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第五,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二)2017年财政政策。 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一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赤字率保持在3%,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三是突出保障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2017年主要支出政策: 教育方面。从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继续开展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支持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进一步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推进教育脱贫攻坚。 科技方面。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的稳定支持,支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支持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加大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研究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医疗卫生方面。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坚持适度保障原则,更加注重保大病。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均提高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 扶贫方面。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用于支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农业林业水利方面。落实《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生态环保方面。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适时启动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深入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并扩大规模,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 住房保障方面。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文化体育方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促进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防方面。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支持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和基本民生兜底方面。继续增加阶段性财力补助规模,并统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转移支付,加大对资源能源型和财政困难地区支持力度,兜住保障基本民生的底线。 中央基建投资方面。中央基建投资安排5076亿元,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减少对小、散项目投资补助。 压减一般性支出方面。继续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的项目,不再安排预算;对实施环境发生变化的项目,重新核定预算。 (三)2017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61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同口径增长3.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35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83亿元,收入总量为80245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745亿元,增长6.1%。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比2016年增加15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亿元。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328.06亿元。 (1)中央本级支出29595亿元,增长6.5%。 (2)对地方税收返还9138亿元。 (3)对地方转移支付56512亿元,增长7%。 (4)中央预备费500亿元,与2016年预算持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0018亿元,增长6%。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6565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15646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76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2%。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比2016年增加5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亿元。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增长5%。加上调入资金2433亿元,收入总量为171063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6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5%。赤字23800亿元,比2016年增加2000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706.49亿元,增长3.2%。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98.5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4004.99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004.99亿元,增长19.2%,主要是使用上年结转资金增加较多。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881.14亿元,增长14.5%;对地方转移支付1123.85亿元,增长33%。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43468.17亿元,增长3.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68.62亿元,增长4.3%。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123.8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8000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收入为52592.02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52592.0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46468.72亿元,增长23.4%。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限额72685.08亿元。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7174.66亿元,增长3.6%。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98.5亿元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80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收入总量为55473.16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55473.16亿元,增长21.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7年进一步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优化支出结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暂保持不变,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的比例由19%提高至22%。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深化国企改革等方面。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90亿元,下降9.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28.03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为1418.03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61.03亿元,下降20%。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048.3亿元,下降10.5%。加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14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62.3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14.3亿元,下降25.9%。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38.3亿元,下降10.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28.0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为2466.3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61.33亿元,下降9.7%。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1786.72亿元,增长7.3%。其中,保险费收入36907.98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2595.97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8450.5亿元,增长10.3%。本年收支结余3336.2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6630.89亿元。 三、切实做好2017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二)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五)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租房补贴多久拿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