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宜陵小学特别金奖螺丝是哪家?

&&& & 正文
小螺蛳做出50种菜肴 螺蛳:“嘬”出来的绵浓乡愁
&  紫菱大酒店的清水螺蛳。&  厨师在烹饪螺蛳。&  宜陵镇上家家饭店都会做螺蛳。&  蒜泥螺蛳&  椒盐螺蛳&  清水螺蛳&  厨师在烹饪高汤螺蛳。  百科  螺蛳,是方形环棱螺的俗称,又名方田螺。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  轻羽不高翔,  自用弦纲罗。  织鳞惑芳饵,  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  沉迹在泥沙。  文无雕饰用,  味非鼎俎和。  诗咏  红帘彩舫观者多,美人坐上扬双蛾。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南朝宋·谢惠连  炒螺奇香隔巷闻,  羡煞神仙下凡尘。  田园风味一小菜,  远胜珍馐满席陈。  ——宋·曾巩  久为溪涧物,  日日负赘居。  晓观楚天露,  夜伴越水石。  千春逝夫悠,  万秋日月一。  偶作高台客,  何由为君体?  ——明·伦文叙  ——明·徐文长  【故事】  紫菱饭店22年炒红一盘螺蛳  ■臧晓松 屠明娟  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位于通扬运河之畔的宜陵镇,达三江,通四海。这里的人们从小就跟“小鱼小虾小螺蛳”打交道,在荤菜缺乏的时代,螺蛳面糊是菜也是饭,用于果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农民。  当年?螺蛳面酱是一顿饭  王秀兰,今年60岁,出生于宜陵农家。当年,姐姐们都出嫁了,家里困难的她常常在门前屋后的小河里摸螺蛳给父母改善伙食。  20岁的大姑娘,鞋一脱,裤腿儿一挽,就下河了。  宜陵镇,1976年,玛钢厂女职工王秀兰站在水面齐膝的河岸中,透亮的水让她心情舒畅,“小螺蛳就伏在水草上,眼睛就能看到了,我就用手下水捧,一把上来,除了水草和螺蛳,还能连带上几只小虾。”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青壳螺肥而不腻、韧而不老、不受污染,是螺蛳中的上品。  “清明螺,赛只鹅”,这个说法来源于过去穷、买不起鹅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后就下河塘摸半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蛳也能抵得上鹅肉的鲜美。  王秀兰弯下腰,双手触及河床,轻轻合拢。河底泥雾腾起,小螺蛳随着她的手来到脸盆中。一个小时下来,王秀兰擦擦混着河水和汗水的脸,端着半盆螺蛳,回到距河塘不远的土坯房中。这时,是早上的五点钟,天已经大亮。  再到蔬菜田里忙活一阵,王秀兰就去上班了。父母身体都不太好,王秀兰需要很卖力,才能让这个家像钟表一样运转下去。玛钢厂在当地非常有名,王秀兰第一年工作,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车小零件,从早上7点钟忙到中午12点。中午回来时,喷香的螺蛳就已经上桌了。  “那个时候家里穷啊,没钱,摸点螺蛳,就当开荤了。”王秀兰家的午饭很简单,螺蛳肉挑下来,米饭是吃不起的,就加些面粉做成面酱,这可不只是一道菜,“那时家里连米都买不起,面酱螺蛳其实就是我们的一顿饭。”美美地吃完这一顿,带着面酱螺蛳提供的全部营养和能量,王秀兰又要回玛钢厂上班了。  家里困难,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王秀兰身上,她的婚姻问题,一度是老大难。“上门提亲的人,看完我们家的情况,拔腿就跑。”家里没有兄长,父母唯一的要求,就是招女婿上门。王秀兰为此也错过了不少好人家,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忙:摸螺蛳、种田卖菜、上班……那时的王秀兰不会想到,30多年后她会凭螺蛳出名。  宜陵小镇上来了大厨师  22年前,扬州的大厨竟肯到宜陵镇上的饭馆掌勺,这在小镇上可是大新闻。1992年,高薪请来名厨的,正是已经38岁的王秀兰。  在开饭店之前,王秀兰还搞过3年服装厂。为了节省成本,她跟着老公一起去浙江进丝绸之类的布料回来做衣服,路途遥远,运费又贵,算一算,她感到总不是长久之计。有了积蓄之后,他们果断关掉服装厂,在1992年开起了紫菱大酒店。  当年的“大酒店”实在算不上大,租的正是当时玛钢厂的门面房,不过一百平方米,三间房,五六张桌而已。  此时的王秀兰,是饭店的老板、玛钢厂的会计,也是种着五亩田的农民,她把自己汗水浇灌出来的蔬菜,拿到饭馆来做食材,“厨师是我的一个老同事向我推荐的,当时在饮食行业当会计,比较了解这个行当,我也很信任他。”  徐良明让紫菱大酒店在宜陵镇一炮走红。那年月,在小小的宜陵镇上,烧鳗鱼价格上百元,烧黄鳝价格大几十元,在当时可是不菲,竟然是各地的人抢着来吃,“不得命,真的是大江南北的人都来了。”做菜用的主料黄鳝、鳗鱼,取自当地河塘,都是野生的,吃的就是个鲜。  三年之后,徐大厨离开宜陵镇,到山西太原发展。1995年,王秀兰将饭店搬到路的对面,三层楼,200多个平方,连买房带装修花了40万,当时这堪称一笔巨款。  为了做出名堂,她继续从扬州请大厨。那个时候,螺蛳还是绝不起眼的配菜,难得有人点,“韭菜炒螺蛳头,还是小配角。”  食客们的味蕾是挑剔的,烧黄鳝、烧鳗鱼的风头早已不再。“我听说城里人开始流行吃火锅。”为了做出特色王秀兰盯上了田螺,2000年前后,紫菱大酒店开始推出田螺鸡煲。本地的田螺,配上山东临沂树林中散养鸡做成鸡煲,吃完菜后,用汤涮菜,叫远近食客胃口大开。  附近跑业务的人开始带客人到这里尝鲜,更多的外地人、外国人被口口相传的口碑吸引过来,直到现在还有人到饭店问,“有没有田螺鸡煲?”  最好的高汤烹制最简单的食材  “什么样的特色菜都火不过三年,我们的菜式也跟着变化。”王秀兰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几年前,宜陵开始流行吃螺蛳,而镇政府也在努力地寻找自身的特色,“宜陵因水而起,山阳河一路向北,通至高邮宝应,虽为鱼米之乡,吃鱼赶不上大桥的河豚,吃虾赶不上邵伯龙虾和澳龙,想到当时吃螺蛳的气氛正火热,我们就着眼于此,办了螺蛳节。”宜陵镇副镇长陈建林说,以前当地的企业有大客户来都会往江都和扬州领,主要就是因为当地实在没有什么特色。  选中螺蛳,宜陵镇是有考究的,螺蛳的生长对于水质的要求相当高,越是清洁的地方长得越好,臭水沟里是长不出好螺蛳的。有了螺蛳节,镇上的饭店对于螺蛳的讲究就更多了,炝青螺、香辣吮螺蛳、蒜泥螺蛳、鸡汤螺蛳、椒盐螺蛳……60多家饭店的拿手菜都是螺蛳。  那么,如何从几十家饭店中脱颖而出呢?王秀兰一点也不保守,紫菱大酒店的清水螺蛳是用鸡汤煮的,当时参加比赛的厨师长曾就职于外交部食堂,做菜不用味精,坚持每天早晨4点进厨房工作,做凉菜,熬高汤,准备食材……然后用最好的高汤烹制最简单的食材。  螺蛳节办了四届,紫菱大酒店连续两年拿了金奖,一道去年的清水螺蛳,另一道是今年的宝塔螺蛳。宜陵镇副镇长陈建林向记者介绍,“这两年,宜陵螺蛳名声越做越大,螺蛳节的烹饪大赛成为厨师们展示厨艺的重要平台,大家也从原来的被邀请变成主动报名。”  老外喜欢得把肠子都吃下肚  20年过去了,紫菱大酒店还是当初的3层小楼,10张桌子。但这不影响食客们特意开车前来,宁愿在小镇上转悠一个多小时,也要找到紫菱大酒店。  当初刚会打酱油的孩子,拎着瓶子从紫菱大酒店前经过,饭店正火;如今打酱油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回来发现,这店还在。  从鱼到田螺,再从田螺到螺蛳,饭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就在前不久,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专程赶到紫菱大酒店吃螺蛳,“语言不通,但他们直夸味道好,拿着牙签一颗颗挑出螺蛳肉,连着肠子也一道吃了。”王秀兰在旁边看得开心,却并不上前提醒,“我们家的螺蛳,绝对不会吃出脏东西来。”  20岁时,王秀兰早上4点下河摸螺蛳。如今40年过去了,每天饭店开门忙活的头一件事,还是螺蛳,“早上淌螺蛳的人把螺蛳送来,趁着新鲜,得赶紧剪掉尾巴养着,一天一夜后,第二天才能用。”  王秀兰的螺蛳口感肥美,几乎没有杂质,只要口味适中,没有人不爱吃的。不过,王秀兰跟人讲起当年自己摸螺蛳吃的情景时,不禁落泪,“难,当年是真难。”  当食客们吃得喷香时,王秀兰顿时精神头十足,“去年五一期间,有个80多岁的扬州老太太被子女带出来吃饭,她身体不好跑不动路,在家也常常因为没有胃口不吃饭,但是她的女儿用芦蒿螺蛳羹喂她,她当时吃了一小碗米饭,老人家说长这么大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螺蛳。”  食材新鲜和用心是美味关键  今年50岁的陈宝年也是宜陵人,每天天没亮,他就出门了,为镇上的饭店送螺蛳。头一家要送的,就是紫菱大酒店。从清明节以来,这里每天要消耗掉80多斤螺蛳。  在紫菱大酒店的五个螺蛳供应商中,陈宝年是与王秀兰合作时间最长的,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每天供应50斤,个头是最大的,她家挑剩下的,再给别人家送。”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浙江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是一个家庭、一个地方最难以割舍的美味,食材由一个父亲整个人没入水中反复寻找才能得到,而女儿对于这种螺蛳的味道有着深深的眷恋。  喜欢宜陵螺蛳的“吃货”翁逸民是浙江人,这些都是他熟悉的食材,做了20多年厨师长,保证食材新鲜和用心烹调是翁逸民深有体会的食物美味的关键。在他的眼中, 扬州的螺蛳不同于开化,开化螺蛳生在流动的泉水里,周边有山,螺蛳细长,而宜陵的螺蛳多长在河水、湖水的岸堤中,形状比开化山里的要圆润一些。  摸螺蛳的人,用防水橡皮套装包裹自己的身体,露出双手要么用手伸下水摸索,要么用特制的螺蛳网伸向河底去捞,当地人称为“淌螺蛳”,做这个活计的多是渔民出身,对于本土的这片水域具有天然的信任感,他们早出晚归,带来让他们赖以生存又具有生活乐趣的收获。
来源:扬州晚报&&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扬州江都小小螺蛳“嘬”出大市场 “宜陵螺蛳”已成功注册扬州江都小小螺蛳“嘬”出大市场 “宜陵螺蛳”已成功注册天秤座大草原百家号当地展牌上推荐的螺蛳菜肴。扬子晚报网3月31日讯(通讯员 王坚 记者 陈咏)螺蛳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菜,在包括江苏在内的众多省份多见,我省里下河地区更是盛产。然而为螺蛳办节、将小小螺蛳做成大产业的,并不多见。31日,2018年扬州江都四季乡村旅游节启幕,首场活动举行宜陵大众螺蛳美食节。十余味特色螺蛳宴,迎八方宾朋,食客“嘬”得过瘾,也暗暗称赞当地人的巧手,竟能将小小螺蛳做出这么多口味。旅游部门向宜陵螺蛳推荐尝鲜店发证书。陈咏 摄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节。江都宜陵螺蛳肥而不腻,韧而不老,是螺蛳中的上品。该镇每年举行的蹚螺蛳、炒螺蛳、嘬螺蛳比赛,都是极具里下河水乡风情的特色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欣赏。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宜陵镇已经推出10多种螺蛳菜肴,发布4种“宜陵螺蛳”制作标准。宜陵螺蛳在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成功注册,商标名称包括“宜陵螺蛳”、“尚任湖螺蛳”、“尚任湖牌宜陵螺蛳”等,镇上60多家饭店的拿手菜都是螺蛳,一年总营业额超千万元,而参与螺蛳打捞、烹饪的宜陵镇居民则达到数百人。当日活动中,江都区旅游局局长周皓介绍,该区目前共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3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6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时,该区举办邵伯湖旅游龙虾节、四季乡村旅游节、盆景旅游节、宜陵螺蛳节、迎春花市年俗节等各类活动,展示江淮之都绿色生态的魅力。开幕仪式上,该区旅游协会公布了宜陵螺蛳推荐尝鲜的15家餐饮店。当日,来自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游客品尝了特色螺蛳宴,一位游客品尝后说,小小螺蛳居然能做出这么多种类,不仅有传统的红烧、麻辣、五香等做法,还有椒盐、蒜蓉、蛋黄、十三香等口味,传统菜肴增加新口味,宜陵螺蛳让人大开眼界,不虚此行。编辑:乔金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天秤座大草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乌兰布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宜陵首推螺蛳烹饪地方标准 有望开袋即食进军超市
扬州网   15:59:02
         分享到:
  清明过后,螺蛳大量上市,很多市民早已迫不及待一尝为快。“爆炒螺蛳”、“蒜泥螺蛳”、“香辣吮螺蛳”烹饪有什么诀窍呢?昨日,记者从市烹饪行业协会获悉,国内首个螺蛳菜肴技艺地方标准正式出炉。
  昨日,江都区宜陵镇举办了一年一届的“螺蛳美食节”,小小的螺蛳让宜陵人找到了致富秘诀。镇上60多家饭店拿手菜都是螺蛳,一年总营业额超过了千万元,而参与螺蛳打捞、烹饪的宜陵镇居民则达到了数百人,通过螺蛳致富的居民越来越多。
  提到扬州地方美食,人们想到的首先是邵伯龙虾,其实嘶马拉豆腐、宜陵螺蛳、大桥河豚都能“独当一面”。
  据宜陵镇相关人士介绍,宜陵想要成为“螺蛳第一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全国首个螺蛳菜肴制作标准。在昨天螺蛳美食节的开幕式上,这份全国首创的制作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炝青螺、香辣吮螺蛳、蒜泥螺蛳、鸡汤螺蛳这四大“招牌菜肴”的选料、制作流程。
  “这份螺蛳菜肴技艺标准主要和淮扬菜结合起来,所记录的四种做法主要也是淮扬口味为主。”市烹饪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关于螺蛳的做法有几十种之多,而上述所列的做法主要是从扬州地方口味出发,经过历代厨师不断改进,为规范螺蛳菜肴制作的地方标准。
  对此,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表示,“让螺蛳菜肴制作标准化,这在江苏省是破天荒第一次,现在这份标准虽是扬州标准,但将来可能成为江苏标准,乃至全国标准。”他认为,相比于龙虾在邵伯、盱眙等地的遍地开花,比龙虾更具滋补功效的“螺蛳”,发展潜力也不小。
  发展前景
  有望开袋即食,进军超市
  不仅在宜陵镇,小小“螺蛳”成为家家饭店的必备法宝。昨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和饭店发现,几乎每家农贸市场都有螺蛳销售,每家饭店都有螺蛳这道菜,而且最近销量直线上升。
  “以前两元一斤的螺蛳,目前收购价就达到了4元,最火的时候能卖到8元一斤。”在四季园农贸市场,一位水产贩子这样告诉记者。他介绍,螺蛳现在很好卖,他一天要卖几十斤。“因为好买,现在清洗螺蛳也方便很多,只要将螺蛳倒进机器里,很快就能清洗干净,带回家就可以下锅了。”
  而宜陵镇相关人士也介绍,随着螺蛳销售渐入佳境,他们正在研发一套集养殖、加工、烹饪为一体的“螺蛳产业链”。“未来,宜陵螺蛳能够通过开袋即食的方法,进军全省全国,乃至海外的超市。
  【追问】
  制定标准有何作用?
  可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记者从市烹饪协会获悉,包括螺蛳菜肴标准在内,扬州已经制定了扬州炒饭行业标准、扬州狮子头标准,扬州盐水鹅等菜肴制作标准十多种,这其中以扬州炒饭标准最为著名,成为很多外地餐饮企业制造正宗炒饭的“孙子兵法”。
  “制定菜肴烹饪标准,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扬州一酒店介绍说,他们曾制定了企业自己的扬州炒饭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不仅使得扬州炒饭的口味、质量得到保证,而且也保护扬州炒饭的声誉。
  “制定特色菜肴的技艺标准很重要,今后还要将继续推出一些名菜的标准来。”烹饪协会相关人士也表示,标准化的实质,就是要求以烹调的整个工艺过程为主线,以营养、卫生、食品、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打造,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贯彻到菜肴制作中,每一步操作都采用量化指标,从而便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生产,这是壮大发展淮扬菜的必由之路。实习生 王蓓蕾 记者 居小春
  相关阅读:宜陵螺蛳、高邮双黄咸鸭蛋 央视关注“藏在壳里的美味”
央视记者在介绍高邮咸鸭蛋截图
刚出锅的螺蛳头炒韭菜(截图)
一盘炒好的螺蛳(截图)
昨天晚上7点至7点30分,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农田餐桌-藏在壳里的美味”为题,关注了扬州两种地产美食——江都宜陵的螺蛳和高邮双黄咸鸭蛋。因为螺蛳和鸭蛋都带有壳,因此被称为“藏在壳里的美味”。
【宜陵螺蛳】
这儿的螺蛳有国家商标
螺蛳,是扬州常见的美食,而且价格不高,是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的美食。江苏宜陵螺蛳,在近年来成了江都继邵伯龙虾后的又一美食招牌,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商标,商标名称包括“宜陵螺蛳”、“尚任湖螺蛳”等10大类150种,涵盖了工业、农业以及旅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据悉,宜陵螺蛳不仅菜肴种类众多,而且还有制作标准。也正因为此,宜陵螺蛳才吸引了央视的关注。
其实,作为鱼米之乡的扬州,这里水体众多,螺蛳更是水中最常见也最为丰富的水产品之一。
高宝邵伯湖渔管办副主任孙文祥介绍,这里所说的螺蛳,其实学名叫方形环棱螺,它是底栖性生物,在池塘、沟渠、湖泊、江河中都能生存,以藻类和植物为食;一个种螺一次可产小螺蛳20个-40个,这些小螺蛳是很多捕食性鱼虾的重要饵料,因此螺蛳在水中食物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前几年,高宝邵伯湖中螺蛳资源较为丰富,每年还专门下发螺蛳捕捞许可证。不过,现在发现螺蛳资源量减少了,我们在湖区也禁止了螺蛳捕捞。但渔民可以到通湖河流中捕捞,这些地方的螺蛳质量也不错。”
两种方法,都用网捕捞
江都河流众多,也盛产螺蛳。记者在江都采访看到,这里螺蛳捕捞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螺蛳拖网捕捞,网固定在船上,船一边走一边拖,停船再起网收螺蛳;一是螺蛳抄网,一般是一条小船,船上夫妻两人,女方负责撑船,男方手拿抄网,一边行船,一边把网伸入到河底,行一段距离后就把抄网捞上船。
因为螺蛳生活在河底,捕捞上来的螺蛳带有很多污泥,要经过多次冲洗后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
【高邮鸭蛋】
双黄蛋比例高达5‰
高邮咸鸭蛋已成为扬州的名特优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而在高邮咸鸭蛋中,又以高邮双黄蛋最为有名。900多年前的宋代,高邮人秦少游送给其师的礼物就有双黄咸鸭蛋,这一故事也在央视节目中完整体现。
2006年,高邮鸭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随后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高邮鸭首席专家李慧芳介绍,高邮鸭所产的鸭蛋,其实仅有少量的双黄蛋,她们测算过,高邮鸭所产鸭蛋中只有5‰为双黄蛋,也就是说,1000个鸭蛋中只有5个是双黄蛋,“当然,这一比例,比其他品种的鸭也明显要高。”
李慧芳说,高邮鸭产双黄蛋最多的时候,是新鸭开始产蛋的第一个月,此后就很少了,“而且,要想让双黄蛋产得多,营养也是非常关键。一般一枚双黄蛋在90多克重,也有一些超过100克的。”
端午前后腌渍最为适宜
高邮咸鸭蛋好吃不好吃,除了与腌渍方法有关系外,还与腌渍的气候有很大关系。李慧芳介绍,很多人爱吃松沙可口而“冒油”的咸鸭蛋,其实所谓的油,就是鸭蛋的脂肪。要让鸭蛋流油,腌渍的时机就很关键,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记者了解到,扬州地区咸鸭蛋腌渍,一般以端午节前后腌渍最为适宜,而具体的腌渍手法,各家都有各家的秘诀,如有的在泥中兑酒,有的腌渍前用醋泡一泡等。
李慧芳说,高邮鸭的驯养历史非常悠久,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邮鸭的“祖先”(起源)就是亚洲绿头鸭。据悉,绿头鸭是扬州冬季常见的野鸭,而且,在一些地方,也有少量人工养殖。
记者 向家富
作者:向家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都宜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