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资痛点:电商创业者融资渠道为什么越来越难

a 当前位置:
梧桐树资本童玮亮的投资三段式哲学:创业和融资看什么?
&童玮亮 o  来源:笔记侠 E1393
童玮亮 | 现任梧桐树资本合伙人。正和岛对路投资学院导师,中国TMT商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天使成长营副院长。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微信ID:Notesman
编辑:笔记侠 梳子 篮子 李亚 周悦
活动:&正和岛对路投资学院课程&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活动方和演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导读:工业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各自有什么特点?互联网时代的3个10年又各自有什么特点?面对当下的大环境下,投资看天时、地利、人和,具体看什么呢?读完这篇文章,透过童老师的投资三段式哲学,我们会更了解该如何创业和融资。
今天,我主要分享三块:时代、互联网、投资。
1、工业化时代
福特时代,是汽车的时代。走&产品-库存-渠道-销售&这样的模式,这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大规模传播。大规模生产是为了降低成本,齐全高效;大规模销售是功能驱动,聚于价格。
2、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往往迅速,测试版的先上线,获取核心用户的试用,用户反馈形成下一个版本的迭代。做客户端产品,两周一个版本的迭代速度,形成一个新产品。互联网产品,高效试错、迅速反馈、形成新产品。
1、互联网第一个10年()
互联网第一个十年(),在线上改变了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等,其主要改变的是价值传递的方式。
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变成双向:门户(精英主编让内容聚合)-搜索(输入内容,信息筛选获得)-社交(用户沟通产生内容)。不管是精英还是普通人,从PC到移动互联网,都在产生内容。
2、互联网第二个10年 ()
互联网的第二个10年,实现价值的创造、资金筹集的方式。
如众包,根据需求生产;营销的方式有微博、微信,每个小团队做得好,都是巨大的媒体;消费服务个性化,吃饭靠大众点评了解,线上线下彻底融合。
回到十年前,少了手机和这些APP真的不好过,它实现了信息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变。这一个10年,线下线上的价值在融合,信息的价值在转变。
3、互联网第三个10年 (2020-?)
畅想新的10年,物体进入互联网,每个物品上都有传感器。
我们还在第二个阶段,处于转变的奇点。在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一旦超过人的智能,世界会有巨大的转变。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增长,2000年左右达到昆虫程度的计算,计算能力在几何型增长。
当计算能力超过一个人的大脑时,它将超过全体人类,大约20~30年。度过这个奇点后,人与人的思维可能都会被打通。人是联网的,建立个人的私人记忆。互联网时代,人的隐私越来越弱,你的行为全被记录。
4、当下互联网阶段
一切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猴子到人,解放了智力;蒸汽机的发明,解放了体力;互联网,解放了人的脑力;再到物联网、人联网。
当下的互联网,中国的GDP在全球排第二,投资人看的是人均GDP,中国2013年超过人均7000美金,美金,与美国相差40年。美国对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型要求很大,中国山寨抄美国的。
中国传统经济的不完善,用户的需求比较初级,因此互联网对于传统实体经济的完善改变,远远大于美国。
美国排名前10的互联网购物网站,除了亚马逊和ebay,均是沃尔玛等传统百货公司做电商以后起来的。中国传统企业的电商网站,做得最突出的,苏宁是其中之一,淘宝京东等都是新兴的互联网品牌。这就是中美的差距,而互联网对中国传统企业的颠覆,也将会更大。
中美互联网差异化:&主流网站&
中美互联网的用户差距,美国有如pinterest垂直类的网站排名靠前,中国如hao123等导航搜索类网站为主;美国效率类工具的用户多,在中国我认为接下去10年都不会很红;美国人在管理时间,中国人在看天气预报玩游戏看新闻。中国的用户需求更基础。
pinterest都是美国很主流的网站,中国的花瓣网模仿的就是它。美国互联网的主流用户,我定义的是受过高等教育有闲钱的家庭妇女,是褒义词。pinterest是将好看的图片进行收集,Fab
是销售设计师的产品,ETSY 是手工艺品的销售。中产阶级是美国的互联网主流群体。
中美互联网差异化:&主流用户&
中国真正的互联网主流人群:低收入低学历的屌丝人群、没有背景、靠自己努力、保安、工厂员工等人群。在塞班时代,没有钱去网吧,都是用手机上网,玩手机游戏,是他们撑起了第一代网络;一线大城市的白领很少用YY、58同城,三四线城市的人群则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消费,这些人撑起了一些上市公司。
在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金后,中产阶级才真正出现。中国的中产阶级化一定会比美国更快,也许3~5年。当下10年,一定是屌丝人群为主流。
烧了很多钱形成用户行为模式,获取后期的增值,是互联网公司的一种模式。不一定适用所有行业,适用线上的TMT和高科技行业。它的增长曲线,一开始是亏的,后面是飞速增长。传统公司是线性的,互联网公司到达临界点后是垂直增长的。
互联网的人性
互联网,人性高于其它因素。雷军做的小米,核心还是性价比高。刚开始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发烧友是很高级的词,性价比是屌丝的词。小米最好卖的是红米,699。小米永远说的是发烧友,将品牌高度拉高了,形成了粉丝效应。
投资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找到巨大的市场空间,找准细分的切入市场,抓住机会;地利就是构建核心人物,拥有独特资源构造核心竞争力;人和就是集体的信仰,组建完美的团队。
第一,选择用户的规模要大:投资一个事情,规模一定要大。
我们认为在中国,投资一个行业,想在这个行业做到市场老大,往往要占市场份额的30%。如果这个市场一年的规模是100亿,行业老大大概能做到30亿。如果20%的净利润,就有6个亿,即一个亿美金的利润。一个亿美金的利润其实就是很好的公司了。
互联网广告、互联网游戏,我们看到,都是先到100亿,然后到200亿、300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当你能看到100亿人民币的年化市场规模时,你再投资一个行业。
当你投资一个行业,占到一定份额,不是说别人在这里面做市场老大,你只是一个送水的。我们说的B2B这个行业,整个规模才100亿,你在里面做一个送水的,你就没有价值。我们认为B2B,大概有500亿、1000亿的市场规模。你做B2B,你在中间做工具才有价值。
如果一个行业一年的市场规模只有20亿,做30%,一年就有6亿的年营收。若有20%的年利润,一年就有1.2亿人民币即2000万美金的年利润。但我们讲,去美国真正有质量的上市要求是2000万美金年净利润。但刚刚上市,每年至少希望30%的增长。2000万美金增长到1亿美金,能增长一段时间,所以你在资本市场还有一段路可以走。如果你市场规模最多就只有2000万美金上市,到后来没有增长空间了,上市就完全没意义。因此,我们就认为100亿是一个基本规模。
第二,选择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不易被替代细分的消费领域;
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就非常典型。可口可乐是消费型,包括保险公司也是。美国每个人都要买保险,保险有巨大的投资空间。2012年全球互联网的VC投资里,有四分之一是消费领域,其它是社会类的。
第三,投资天时,近几年投资的热点、方向和趋势;
1、垂直移动应用;
从现在来看,垂直应用app已经过时了。但现在还属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时代。
我在2011年投资了&camera360&,一个手机拍照工具。2012年,我投资了&大姨妈&,是记录女性经期的一个APP。
camera360从工具转向社区做得不好,但现在它有几个亿的用户,日后估值是几个亿美金。它的60%用户在海外,40%用户在国内。大姨妈其实是很典型的从工具向社区转型,后来又向健康转型。所谓的&产品-社区-商业化&路径转移。但这两个产品,当时我说一定要做云端服务,即一定要让用户用你的产品,产生内容。然后,把这个数据存到你的云端。只要把数据存到云端,你和用户就建立了关系,并形成了账号系统。有了账号系统,你和用户之间就形成了黏性。因为他有他的东西存在你那里,就不会轻易放弃。
然后要做社区。社区是什么?社区就是在这个产品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好友,他们之间能在里面交流,这样黏性就会形成。这个黏性形成之后,这个产品就不会轻易被别人干掉,大概的逻辑就是从工具到云端到社区。
工具商业化比较难,社区商业化也不容易。商业化总体来说有两个:大客户付费、广告。用户付费,电商用户买东西买单,游戏也是用户买金币等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基础的筛选,用户和内容更结合。要让用户更信任,或者是让广告变成内容,让内容更科学、更匹配、更加符合你。比如一个女性可能不喜欢车,女性的手机里一定不会出现车,一定会出现化妆品、包包。这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尤其互联网时代。
2、移动O2O
2014年,O2O整个热烧无数;15年下半年到现在没人做O2O。我总结了一下O2O:一类是从线上到线下,另外一类是线下到线上。
第一类是吸心大法;
它是平台吸量型,重流量,服务很轻。一开始它的服务很轻,所以能迅速扩张。比如,饿了么和滴滴。
第二类是从线下到线上。
这要求非常重视产业,区域落地标准;复制速度慢,非常重视服务。标准是一个公司定的标准,扩张比较慢,比如说装修、婚庆等。
今年以来,整体的融资非常难,资本的下势是非常快的。但唯一一块,泛娱乐是目前比前两年热,泡沫非常大的。泛娱乐里面最热的是IP。
我这里简单讲一下,IP里面的上中下游。小说、漫画和音乐基本上是IP的最上游,很难赚钱。靠小说赚钱也是有机会的,大神级的作家一年几千万的收入,普通人很难赚钱的,漫画、音乐也一样。一首单曲想付费很难,QQ的音乐大家愿意付费,大家不是为音乐而付费,而是为蓝钻、黄钻而付费。
中游即小说、漫画。如果能改成网剧、电视剧,漫画变成动画,音乐变成演出,是很赚钱的。这类公司是可以挣钱的,但上一类是IP的源头。中国目前IP赚钱的就两个:大电影、游戏。
其实,在国外有个更大的是衍生品。衍生品在中国的核心问题,是山寨。好的东西全被山寨出去了。另外,用户还没有为娱乐买单这个习惯,所以衍生品在5到10年会变成一个主流的、大的便捷方式。你要是了解IP
,你就有机会去投资。
但是,小说很难有机会。原来是盛大文学,现在是腾讯阅文,基本上垄断半壁江山。漫画基本上是腾讯漫画,音乐也是腾讯音乐。当然酷我、酷狗并成了一个集团,网易音乐也在发展,但其实也就两三个版本。
大电影和游戏,真正能赚大钱,但坑也是最大的,因为它是波动型的产品。在美国上市的游戏公司,PE是5倍。所以腾讯最大的收入来自游戏,但它永远也不会说自己是游戏公司。网易也一样,它最大的收益来自于游戏,但它绝对不会说自己是游戏公司。一旦大家说你是游戏公司,PE只有5倍。当你是一个门户PE至少能多几十倍。
中国泛娱乐投的时候要看的点:前端创意,中国永远不乏创意。
美国每部作品平均都是75分以上,韩国学得非常好,韩国电影为什么工业化走得那么好?电影基本上都是70分以上,因为他学了好莱坞从创意开始。创意的工业化,什么时候高潮、什么时候死,都是有一些软件辅助。
美国这方面很普及,中国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一方面前端创造很重要,一方面工业化很重要。中国做电影、做动画、做动漫、做漫画、甚至到特效没有一套非常标准的流程软件帮助。工具化、模块化也很少,甚至说利用一套软件去进行流程化也非常少。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想去找能够利用这套体系的公司。
中国人英语不好,但在美国或者技术成熟的国家,这套体系全是英文没有汉化的,所以英文版没人去用。有的公司是自己尝试用excel去用,甚至有些好的公司开始自己做系统。
3D动画,很多人是用3D
MAX做。但是中国已经有这样的公司,自己研发了一套引擎去做3D动画。结局是什么呢?自己做引擎的公司一周能出一集动画,其它正常的一个月一集,最快两周一集。
但目前在市面上基本上是周播,周末的情况,如果是两周出一集,得先储备一半作品。这个就可以实时提取,效率提升,成本节省,利润就会更高,竞争力就会更强。所以中国泛娱乐不缺创意,但是工业化前端创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 to C的企业多,to B的企业不多,但今年to B很火,因为大的融资环境差,所以,to
C这种烧钱的事情就少了,大家不愿意去花钱,就想着赚钱,至少有现金流。
现在投项目必须SAAS+B2B,它可以理解为软件,但在互联网平台上做这个系统。以前为软件付费纯属开玩笑,买个盗版就干,但付费非常有用,因为你用了这个软件系统后,公司很多的数据会在这上面,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有了数据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开始要以低成本切入。
你能给他带来新的营销客户,比如营销工具,像易企秀这样的营销工具。工具很难赚钱,但如果给他一个工具,并且有流量入口,能带来更多的用户,赚更多的钱,只要他赚到更多钱,分钱给你就行。另外,他的数据在这里,你知道他的现金流情况和资金情况,资金缺的时候你去帮他做供应链接,帮他取银行贷款,帮他供货,他能给你授信。
过去,供应链采购环节很多,你打掉了中间环节,做了这个平台,帮企业在供货环节上实现了效率更高,价格更低。他们拿货时价格更低,就会分一点钱给你,所以在B2B上面想赚钱还是有很多的地方。
而在SAAS上面赚钱比较难,而且对团队要求特别高,它往往是做软件,做互联网都能干的事情,做通用和销售,你甚至对行业都不需要太了解。而且两边尽量分散,如果两边都是巨头,你在中间什么也干不了。至少是一边分散或者另一边没有那么分散。中国传统化企业,信息不全面,尤其是B2B行业机会更大。
做一款用户体验好的产品,机会很大,toC是形成用户口碑,而toB团队一定要销售,卖货。传统企业要找到互联网团队帮他们做事,这很重要。
5、智能硬件、物联网
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这方面说实话不好做,为什么?因为它更倾向于传统。它有货,如果生产了五万件货,堆在那,卖不掉,形成了库存,公司就死掉了。
所以我现在更偏向所谓的雪中送炭,投资永远就是要雪中送炭,我个人可能在医疗和健康类产品投得稍微多一些。
数据会越来越多,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但数据挖掘维度是什么?怎么产生有价值并且易用的,你对数据怎么筛选过滤,能够让你觉得这个数据有价值?
中国市场特别大,每一个垂直行业和细分行业都有非常多的机会,但前提是投资永远要投你擅长的、熟悉的。另外进入时机是一个关键,移动互联网需要快速迭代,再有田忌赛马,陌生人交往也是一个市场,要避开BAT的重要项目。
总结一下,天时是找准巨大的市场空间,找准适合的切入市场,抓住进入的时机,避免和巨头竞争,避免和巨头的主营业务竞争。巨头做的事很多,不一定每一件事都不能做。
第四,投资地利:看你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东西?比如Camera360这个团队其实在2010年,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一开始它的用户体验做得其实不怎么样。但这个团队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有1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先后研制出20多款数字影像软件。目前全球2.5亿用户,日活跃近2000万,估值数亿美金。
第五,投资地利:依托独特的资源;
比如&美丽说&CEO徐易容的夫人是百度前CTO王梦秋,由此也获得了百度原CTO的经验指导和流量获取方面的帮助。
第六,投资人和团队的年龄选择;
我个人偏好投资的团队大概是在27岁到35岁,两边都能延展,为什么选择这个岁数?
一般大学生可能是在22、23、24岁毕业,毕业工作两三年、三四年,等你有社会经验了,在大公司里打工,有过一些专业知识,也许在一个创业公司里面有些管理能力,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创业了,精力很旺盛,创业的热情也很高;
35岁更成熟,更加有经历;
40岁以上,他有更好的经验,他对行业的理解会非常深刻。但这个时候往往有家庭的原因,天天加班到11点,体力上不一定够,有综合的一些考量,所以我选择中间这个时间。
移动互联网需要年轻人,但仅仅年轻不够,创业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年轻人,年轻有热情、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是加分的,如果有创业成功经验是更加完美的。投资的核心最终是个概率问题,成功的几率小,成功的创业者成功几率高,无非就是这样。
第七,投资三段式方法论:人和事还有钱;
创业也有三段方法论,三件事:人、事、钱,这是CEO应该关心的。当你投他的公司,你告诉他你就关心这三件事。
柳传志说搭班子是放在第一位,人和事同样重要,但没有团队是做不了事的,组建一个黄金搭档团队,才能战无不胜。雷军怎么说?定目标、找人、找钱。雷军这么牛的人,但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花了70%的精力找了七个合伙人。CEO定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就花70%的精力找人。
我相信我碰到的大部分创业者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刚开始CEO可能拼命在干。雷军一开始就花70%的精力找人,找很牛的合伙人,是因为他的势能很高,有足够多的钱,其实融资也很重要。CEO定下一个愿景,分解到具体目标执行,达成阶段目标需要很多战略和方法。
我用一个哲学命题来阐述三段式的逻辑,也就是:&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
他们是谁?他们去做一件什么事?这事针对什么样的用户群体?他们从哪来?他们过去有没有什么问题、痛点?未来他们到哪里去?你投的这个团队怎么解决问题,解决痛点,并且赚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简单逻辑就是这样。
怎么看人?投的这个团队希望是个能力互补、最好性格互补的团队。
从哪里来?这个团队过去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支持做现在的事,过去的积累和经验与做现在这件事是有关系的。
到哪里去?就是这个团队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可以建立什么壁垒形成优势。假设的逻辑是市场的空间足够大,切入的时机也足够好。
永远要有大目标,但大目标要分解成小目标,分解到季度、月甚至每周。我经常跟我的投标创业者说,目标重点是有一、二、三、四,阶段内尽量围绕着一个重点目标,达成一个小目标。你一个阶段达成一个目标,就是激励你的团队成功一次,你的团队就不断地会有信心往前走。不要定一个很远大的目标,中间哼哧哼哧干,团队的激励会很少,所以尽量定小目标。
怎么做决策判断?什么事都可以集体讨论,如果意见不同,CEO拍板。
PPT怎么做?
投资会看PPT,创业者做PPT的时候,尽量一句话说清楚。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解决什么痛点,通过什么方式,这就和刚才的逻辑一样,怎么样用一句话描述清楚做什么事情。当你的公司成为一个词的时候,你的公司就是个很牛的公司了。大家一个公司反应一个词:新浪就是新闻、优酷就是视频、腾讯就是聊天、陌陌就是约炮、百度就是搜索、迅雷就是下载。
公司最多两个,渴了的时候只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成为这样的公司,CEO一定有很强的愿景能力和总结能力,要总结出一个词很容易,但总结出一句话不容易。你一定要逼着他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公司是干什么的。做PPT也要有总结能力,一句话能说清楚,大家都能听懂,你的公司就很厉害。做PPT不要非常多页,非常复杂,找个设计师帮你设计一下,要简单、清晰、好看。
第八,投资企业不同阶段的关键点不一样;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关键点,大家投资的时候也会看一些关键点。早期我觉得依然是产品。选择很重要,因为刚开始创业,机会很多,你做的这件事可能方法渠道很多,目的是获取用户,建立口碑。
成长期投资,关键运营,中国永远是红海经济,所以提升效率,执行要快速,坚定自己。竞争的时候把竞争对手拉到你擅长的赛道竞争,最怕的是你被他拉到他擅长的地方竞争他擅长的事。目的是找到模式,拉开竞争。
扩张需要管理,很多早起的创始人缺乏管理,要建立机制,补足最短板,这时候就要抓关键点、短板,要放权,创业者以前都是一个人全抓在手上。其实一个人管七个人是最好的,建立层级,你就管这七个人就够了,他们再去管下面的人。这个时候就是复制成功的模式,管理基本上是法制的,私人企业B轮、C轮大概融资1000万美金到5000万美金,投资人三五年左右希望有三到五倍的回报。
成熟阶段非常重要,资本非常重要。Peter写了一本书《从零到一》,他说一个企业的核心是创新技能垄断。每个企业都追求垄断,所以那个时候就是投资并购,整合产业链,把上下都并购,把竞争对手都并购,两点试用。并购需要现金,一般需要70亿的股份,这个时候是打通产业链形成法制,私人企业转向公众企业。
第九,团队的热情与激情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投一个年轻人,一定是投他喜欢做的事情,Facebook之前也不是做全球人的社交,他一个开始做了一个网站,左边右边两张照片,是学校里面两个美女,让同年级的男生去点下面两个按钮选择你喜欢的。大学二年级一个年轻男孩的荷尔蒙,他喜欢做这件事,慢慢就做成了平台性公司。
后面看到了机会,看到了风口,能赚钱,就去做这件事。这对一个CEO是个不小的优势,才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裁。年轻人一定要投他喜欢做的事情,而一个成熟、成功的创业者看到风口,整合资源也能成功,但那种成功与上者的成功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后和大家分享亚马逊CEO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善良比聪明更难;
在商业社会里做到一定阶段的人,或者说优秀的创业者一定非常聪明,但保持善良非常困难。所以我非常敬佩Google的创始人。他的公司不做恶,不做恶的公司在中国好像不太可能,因为我投了很多企业。说远一点,一开始天使投资我觉得是个非常伟大的方式,创业者不用经过一个血淋淋、赤裸裸的积累去赚最原始的积累,再去做一件事。
年轻人有热情,想去做一件事,公司就给他一笔钱,他就能够颠覆实际,获得一个创新的东西。这是非常牛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他太聪明了,转得很快,看到了机会就去干,没有坚持。所以善良依然很重要,因为一个善良的人才会把事情做得很大,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第三句话: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创业者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天使投资也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今天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想说,天使投资的这件事真不一定是件非常赚钱的事,大家看到的是赚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做天使投资的机构,做VC,做PE在美国和中国的数据综合下来回报率是差不多的,年均回报率能到30%就已经很好,所以你做天使投资可能更辛苦。
拥有好的心态,其实是我觉得做天使投资最好的方式。当然你看到足够多的项目的时候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员,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是有足够的热情,喜欢做这件事。
本文来源笔记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相关阅读RELEVAN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
Copyright (C)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为何创业者的A轮融资越来越难拿? : 经理人分享
为何创业者的A轮融资越来越难拿?
”种子期的公司的发展变得极为困难。不断升级的A轮竞争意味着创业公司们必须有更强的竞争力。只有更强的竞争力,它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本。而所谓的A轮危机(Series A Crunch) 并非缘于A轮融资数量的减少,而是因为现有的种子轮融资数量太多了。”
2013年,加州超级天使公司K9 Ventures创始人Manu Kumar便关注到了创业中所面临的“A轮危机”问题,经过两年的行业实践与思考,2015年他发表文章给出答案。如今,国内创投圈正面临资本寒冬,也确有更多创业者面临A轮融资的困难,今日逐鹿X 将此篇文章分享,希望能给那些迷茫期的创业者一点提醒,些许借鉴。
来源丨CBInsights &ID丨CBInsights
2013年6月,我正在筹备K9投资的年度大会,有机会能够沉下心,思考 “投资界”(Venture Land)这些年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那个时候我的观点是:媒体们所说的 “A轮危机(Series A Crunch)” 并非缘于A轮融资数量的减少,而是因为现有的种子轮融资数量太多了。过剩的种子轮导致寻求A轮融资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A轮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权。因此从表面上看,现在获取A轮投资更难了。巨额后期投资频现的原因,是大基金都在争相抢夺已经产生巨大竞争力公司的投资机会。由于这类公司数量很少,相应地这些公司的估值和融资金额就水涨船高。我称此处暗藏的风险为 “过度资本化诅咒(The Curse of Over- Capitalization)”。种子期的公司的发展变得极为困难。不断升级的A轮竞争意味着创业公司们必须有更强的竞争力。只有更强的竞争力,它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本。此外,湾区的人才竞争形势也日益严峻。而这意味着尽管创业公司的基础设施和起步成本下降了,它们的运营成本正不断上升。因此,种子期的公司必须要在更昂贵的创业环境下跑得更远,才能够最终胜出,而这就意味着它们必须得融到更多钱。2013年,K9开始对投资阶段和规模重新定义。我曾说过:种子期不再意味着第一轮融资。现在K9的投资实际上是比 “种子更为早期”的投资。几乎每过几年,投资产业都会产生新的常态。风投们不擅长给予事物合适的名字,所以我们总是在改变事物实质的同时保留事物的名字。以上的这些观点在 2013年K9的年会上展现过了。放到现在我来看,被一一验证。在内部的年会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越来越多市场转型的信号。另一件让我注意的事情是,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向人们介绍一些比 “种子更为早期” 的公司了,而那个时候,与我们有相似业务的其他风投公司一般只会推荐那些他们在种子轮投资的公司。那个时间点是2014年4月,这让我觉得是时候向大候将相公众分享我的观点,因此,我在两场会议的间歇花了两小时写了一篇文章。
时间飞驰,转眼已是两年后的2015年6月,此时我明确地感觉到我在2013年意识的那些事情真的到来了,并且会持续下去。因而在这篇博文里面,我将为当时的文章画上一个尾声,谈谈我对于如今的投资图景的看法,以及这对创始人们、GP、LP们意味着什么。
种子轮已变成新的A轮
种子轮的融资数额激增。现在种子轮的融资标准大概是200万美元,有些案例中甚至接近3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一个典型的种子轮估值在投前大概是600万美元,投后可以涨到800万美元,而那些比较高的投前是800万美元,投后涨到1000万美元。
然而请注意,这些种子轮小型VC的期待值也在增加。
当这些支票上的额度越来越大时,VC们期待更多回报。因此,成熟的利润模型,已被证实的单位经济效益,还有其它各种指标,而这些指标在过去都是用来衡量后面几轮融资的公司的。
不少这种小型VC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用成熟轮的标准来衡量种子轮。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一些天使已经变成了 “超级天使”(参考Investor Nomenclature)出价也变得更高,过去他们开出支票的面额在2.5万 到10万,现在他们的支票面额已经在75万 到150万。
这种思维的改变似乎是自然而符合逻辑的。然而问题在于,这些GP并未向他们自己,创业者们,以及LP们承认它们的投资主题已然改变(而事实上确实应该改变)。他们要么在否认,要么就是还没有调整自己的策略。
种子前期轮已经成了种子轮如果小VC们已经开始用A轮的标准在寻找种子轮,那么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又该如何应对局势的变化呢?如果产品还没有成型,应该怎么办?或者说如果公司的吸引力还不足够能打动种子轮的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这些公司者应该进入种子前期轮。在这一轮,创业公司能融到的资金在50万美金上下。
2013年,K9开始使用 “种子前期轮” 这个概念,那个时候人们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在撰写《The New Venture Landscape》期间,“种子前期” 的概念被具体化。现在,“种子前期” 正式进入风投领域的词汇库,有包括K9在内的好几家基金都有了种子轮前期基金。
当越来越多的小VC和传统VC开始向后期项目流动,相信会有一些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们开始用他们自己的钱来投资种子前期的公司。
对于创业者们的意义由于VC们的期望值以及融资额的增加,融到种子轮(实际上的 A 轮)比以前更难了。对于创业者来说,好消息是愈来愈多的基金正在向种子轮涌入,不少新的基金也正在进场。坏消息是,GP们开出的支票越来越大。他们想要写更大面额的支票,同时也期待收获更多以降低风险。
种子轮不再是融资的第一轮了,但是许多创业者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媒体上看到X公司或Y公司在种子轮融到 200 万美金,理所当然地,他们也觉得自己也该融到这么多。我常常碰到尚未准备好的创业者一开口就寻求200万美金的融资,但是其实他们实际上可能只能融到50万美金。他们应该用那50万美金来建设团队并打造传统原型,进而寻找真正意义上的种子轮融资。
投资者们不再投资 “早期” 了吗?
他们投。然而,如Andrew Carnegie所言,“当我越来越成熟时,我开始不那么在意人们说什么,而更注意人们做什么”。创业者们应该听从Carnegie的意见,别那么在意投资者们说什么,而去关注他们怎么做。看看投资者们投资的公司,看看被投公司们都在哪一轮融了多少钱。从中发现规律并不容易,但这比只是看看风投公司的网站要更有用!
对于GP们的意义别自我欺骗了。向后期投资是基金们的正常进化,尤其是当你拿到更多的钱和更多的合伙人时。我称这个过程为 “投资上旋”(The Venture Spiral)。反思你的投资阶段,并保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不要上旋到你的能力范围之外)。
反思,并确认你给基金的创始人和LP们正确的信号。
对于LP们的意义你早期投的portfolio可能已经不再是早期了,对于长期在传统风投的LP们来说尤其如此。传统VC们决定向后期流动(尽管有个别还在做种子轮或者种子前期轮,但是总的来说是如此)。可以想见,这样的流动会影响回报率。这并不是说有些公司不会在好的投资案例中拿到好的回报,而是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传统风投回报会随着它们的向后期流动而降低。我的猜测是对于一个传统风投基金来说,拿到2x-3x回报即可被当作是不错的结果,而种子前期以及种子轮更有可能会有超预期的回报。
以前的小型VC现在都成为了新的A轮投资者了。一些LP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投资小VC的基金。对那些还没进入这个阶段的LP们来说,他们可能会放过一些大鱼,这就给那些即将浮出水面做出点名堂的基金以最好的机会。
2006 - 2007的早期投资的真空导致了 “种子” 基金的诞生,随着小型VC们向后期流动,这些真正的 “种子投资” 又开始出现了(是啊,历史正在被复制)。LP们现在有机会找到好的种子前期轮基金。但是,我知道这个任务并不简单。
把风险投资规模化弊大于利。风险投资现在是且应该是一个小型的产业。那些抱怨风投所管资产额的LP们只能批评他们自己。随着风投所管资产额的增加LP们对他们最好的基金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而更小型的基金则没有明显变化。这正是 “投资上旋” 发生的原因。
风险投资的管理费给GP们带来了不断扩大其基金金额的动力。这些风险投资者们本质上也是企业家,而每个企业家都有一种让事物增加的本能。他们开始招更多的合伙人和员工,并有一种错误的规模化的快感。这同样也是 “投资上旋” 产生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正在处于一个非常奇怪的风投界。做科技投资的资本太多了。许多资本来自非传统地区如中国、俄罗斯、中东、印度。科技公司们引领了新的潮流。可以说,科技和商业所吸引的关注可能仅次于好莱坞、体育和政治。
全世界都在关注科技投资,尤其关注硅谷的初创企业们(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说有印度人想要投资硅谷的科技公司,而原因是他们想在鸡尾酒派对上告诉别人他们投资了硅谷的热门科技企业。我知道这个文化的存在,所以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深信不疑。)
由于投资这些科技企业的机会有限,许多资本正在流入新近成立的基金们。我猜这里面不少钱都投给了刚刚从孵化器路演出来或者还在 AngelList 上的公司。
Mark Suster在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Venture Industry(变革中的风险投资业)曾指出,今日的价值创造大多来自私有市场而非公有市场。在80和90年 代,公司们在营收规模达到2000万美金时就会上市。今天,大多数公司会在营收到达10亿美金时才上市,有的甚至到了这个规模后也不上市。华尔街的投资人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明白他们不能等着一个公司上市。他们需要早点在这些公司里得到一些位置。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和银行都在着手进行科技公司的成长期投资。
由于一些我无法解释的原因(欢迎分享见解),华尔街的投资似乎对估值并不敏感。由于这些被投公司的估值永远会比投资时计算清算优先的估值高,所以对投资者而言,似乎存在一个最低保障。因此,投资者们会往后期投。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把钱拿回来,而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能得大满贯。对风险投资的所有阶段而言,估值的原则似乎都被影响了。
企业投资者也开始参与后期投资。有趣的是,这些企业大多是亚洲的大公司,有时候也有美国的大公司。对于新出现的企业投资者来说,只要不亏,就算是好成绩。能赚钱,就是锦上添花。他们的投资思路和其它风险投资者们是不同的。风险投资者们得从投资里赚钱,他们必须清楚估值的原则,并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应该进入。
风投领域正源源不断地有资本涌入,也知道自己正在改变。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宽。一方面来说,我们仍然在做早期投资(现在应该说是种子前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公司们继续保持私有化,甚至比过往上市企业还要体量庞大,风险投资也正在改变和扩大。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Marc Andreessen曾发推说:我们是不是在浪潮之巅呢?如果股票市场 “碰上路障” 或者 “掉下井盖” 会发生什么?这条推引人深思。
对于刚开始做投资的人来说,那些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过剩资产会在顷刻间被吸干。而那些被高估值的公司会被打回原型,一切都会回到原点。这种纠正,在我看来,是我们已长时间缺乏的。
我的孩子们可以证明我是泡沫专家——当然,不仅是肥皂泡。泡泡很好:好玩,好看,但是总有一天,泡泡是会破的。对肥皂泡和经济泡沫来说都是如此。我并不是说我对经济泡沫有很深的见解,但我必须提醒大家,从2008年的困局到今天,我们又有了疯狂的七年。
如果纠正真的发生了,一些基于那些 “新资本” 的新基金们会发现它们身陷险境。这可能会导致每轮融资额的进一步增加。但是显然有些小型基金们已经对这种未来有了预警机制。我们在一个勇敢新世界里,我们必须明白事物在变。新的投资图景正在形成,而我们就在 “其中”。
推荐阅读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资中国2018资本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