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二维码限额发布了296文件,主扫限额500元,对聚合支付市场影响大吗

扫码支付新规4月1日起执行 静态扫码每日限额为何是500元
作者:程婕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看到这一规定,有些消费者第一'...
  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看到这一规定,有些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额度太低:&以后每天扫码支付不能超过500元了,真不够用啊?&事实上,这是大家的误解。业内人士指出,受500元额度限制的主要是使用静态二维码的街边小商小贩,大部分的扫码支付特别是额度较大的消费还是用动态码多,也就是商家用扫码枪来扫消费者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从以往消费数据来看,500元的限额也完全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扫码支付从4月1日起将有章可循。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日起实施。
  关注:静态码支付每天限额500元
  对于即将执行的新规,部分消费者担心额度不够用。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消费者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动态码和静态码没有区分。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消费者用自己的手机扫商户提供的印在纸上的二维码,就是静态码支付;如果消费者调出自己手机上的付款码,商户用扫码枪扫这个码,就是动态码支付。一般街边的小摊贩可能用的是静态码,大部分有固定店面的商户多会选择用动态码。
  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最高,风险防范能力最低,在央行的风险等级体系中为D级,限额也最低。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动态条码的风险防范能力由高到低分为A、B、C三级,不同等级对应的交易验证方式条码和支付限额也各不相同。越安全的动态码支付,交易限额就越高。
  具体来说,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动态码,风险防范能力为A级,可以由银行、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额度。
  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注:如指纹、密码等)进行验证的,风险防范能力为B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最高为5000元。
  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动态码支付,风险防范能力为C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最高为1000元。
  因此,笼统说扫码支付4月1日以后每日限额500元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央行新规中,每天限额500元,仅仅针对静态条码。如果是消费超过500元以上,可以请商家用扫码枪扫顾客的支付宝或者微信的动态付款码。这样就不会受到500元的限制。
  聚焦:扫码支付设限主要是为安全
  随着扫码支付的迅速普及,与之相关的欺诈案例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商户设置在收银台边的静态码被不法分子悄悄更换。因为二维码图案复杂,难以仔细辨别,连店主都没有发现,结果货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进了别人腰包。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条码支付借助开放互联网和非专业设备进行交易处理,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包括:可视化风险,条码在开放互联网环境下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不法分子可通过截屏、偷拍等手段盗取支付凭证,在支付凭证有效期内盗用资金;易携带恶意代码的风险,条码不仅可存储支付要素,也可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不法分子可将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诱导客户扫描,窃取支付敏感信息;信息单向交互风险,条码支付只能实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单向信息交互,不法分子可利用该弱点实施&中间人攻击&,绕过身份认证机制,造成用户资金损失;扫码设备安全强度低的风险,条码支付对设备要求低,普通的手机摄像头、超市简易的收银机扫描枪等不具备加密、防拆机等安全功能的设备均可识别条码,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改装使用。
  该负责人解释称,为引导银行、支付机构提高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加强客户资金安全保护,对于风险防范能力高、交易验证方式更为安全的,不设定额度上限,市场主体可与客户自行约定交易限额。
  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安全因素角度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使用静态条码支付时要执行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措施,以鼓励市场主体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依据主要市场机构条码支付交易数据显示,上述额度已覆盖绝大部分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客户及商户的需求。
  释疑:为什么静态码限额设为500元
  在央行划分的等级体系中,静态码安全性最低,限额也最低,只有500元。这个500元的限额是如何制定的呢?
  支付行业内部人士表示,根据现有的扫码消费数据,目前95%以上的消费者每天静态码支付在500元以下,因此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受到影响。&一般用静态码,也就是在街边买个煎饼果子,买点儿水果蔬菜,500元肯定够了。&退一万步说,就算遇到欺诈,损失也比较有限。这一限额保护的是对二维码消费使用不太熟练,无法清晰辨认欺骗行为的用户,这批用户在中国占很大量级。
  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远远低于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动态码每分钟会更新一次,安全性很高。专家建议,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而是让别人扫你的手机。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12月28日消息,&近日央行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规范中对于近来诈骗案件高发的扫码支付进行了规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设定了扫码支付的当日限额:500元。央行发布扫码支付新规:单日限额500元以内(图片来自于谷歌)&&&&&&&&据了解,在央行的规定中,静态条码支付的无论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单日均不超过500元。平日里商家的使用环境中,一般会采取静态支付码和双方进行约定之后的动态条码。这次央行的新规只对静态条码进行了规范,而动态条码依旧需要消费者和商家双方约定之后进行支付。&&&&&&&&央行认为,现在扫码支付市场主要存在两种不规范行为,第一个是商户准入门槛降低,在商户拓展过程中未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通过“一证下机”等方式违规发展商户,加剧了套现、二清、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单乱象;另外一个则是部分商户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news.zol.com.cn/672/6725930.html
您可能感兴趣:
摄影手机硬件笔电平板
最新科技资讯下载ZOL 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限额5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