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民币贬值率,疯狂换取美元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94被浏览235,813分享邀请回答118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人民币贬值就换成美元?那就上当了
(本文原发于观察者网:)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升值以来,对美元首次连续贬值,从2014年初的最高点6.05贬到了2015年底的6.49,贬值幅度“高达”7%,引发了一场人民币贬值的舆论炒作。近十年来,西方媒体一直在是说人民币“不公平”地低估,要求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现在论调全变了,改而“预测”人民币会贬到什么位置去。典型的说法是2016年底贬到7“悬念不大”。这个前后矛盾说明,西方想通过舆论炒作影响人民币汇率。本文将介绍人民币的功能,讨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逻辑,并预测汇率走势。
人民币的功能是什么?
货币的功能一是交易,本国实体经济、国际贸易、股票房产等资产的交易,都需要以货币为媒介。二是作为财富,就是价值储蓄功能,家庭有100万人民币存着觉得有钱安心。第一种功能的特征是动态流通,第二种功能的特征是静态储存,两者很不相同。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哪国的钱不是这样?还真不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要就是交易功能,要过日子不得不用当地货币。如果连交易功能都没有,那就是津巴布韦了,本国人都只信外币。即使交易功能正常,一般发展中国家货币的财富功能是很小的。当地人都清楚,历史证明也确实如此。拿着100万纸币或者银行存款,想把它当笔大钱觉得“安心”绝对是搞笑。
印度人有一个说法,当你手里拿着一张纸币的一头,要想着另一头着了火在慢慢烧过来,很快会把整张钱烧光,得赶快用出去。这个火就是通货膨胀。这个道理的核心数据是“通胀率”,发展中国家普遍远高于发达国家,这着急上火的程度自然也就不一样。印度每年的通胀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其实不算差,高就是10%,低就是5%,并没有特别高,都觉得钱被烧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每年20%的通胀率很常见,比起美国日本等国常年通胀率0-2%,对货币的感觉确实不一样。长年累月高通胀率之下,指数增长的感觉是很可怕的。中华民国的超级通胀,人们拿了工钱立即跑到米铺换米,就是货币没有财富储蓄功能的极端写照。
是不是发达国家货币的财富功能就靠得住?这也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也不习惯存储货币当财富。发达国家也会有通货膨胀,有个说法,现在的100美元,只相当于40年前的5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积累纸币或者存款当然就很难叫“理财”。银行理财经理对客户第一句话,就会把存钱当反面典型。民众有点钱还是会搞搞投资,所以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发达,货币总量倒不是太多。
广义货币M2余额基本能代表银行体系里的货币财富规模,中国的数值全球最高。2015年9月末,中国M2余额为136万亿人民币,而美国M2不超过10万亿美元,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美国的金融衍生市场规模很大,大到M3数值都不报告了。之前一个热门新闻是,美国财经网站GOBankingRates进行了一项调查,21%的美国人根本没有储蓄账户,50%的美国人虽然有储蓄账户但存款不足1000美。这些人不见得都是“穷光蛋”,一般养老金等投资账户里还是有些资产,只是不存现金。
那人民币是怎么回事?人民币交易功能是很好的,现在还通过加入SDR等动作,不断深入到国际贸易里。这方面显然还要大发展,也没有人去“唱衰”。人民币尤其独特的是,有巨大的财富功能。根据2013年IMF的报告,中国的国民储蓄总额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国民储蓄率全球第三,仅低于科威特和卡塔尔。2012年中国当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储蓄率已达52%,而同期美国的储蓄率却只有4%左右。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亚洲金融风暴前,我国的储蓄率在37%-39%,之后10年,我国储蓄率持续增长,目前达到约50%。
有些人说,人民币要变废纸,以后北京房价80万一平等等。但这种说法毕竟不是常识,还是有很多中国人的财富生活就是存钱、存钱、存钱。2015年9月末,住户存款余额54.2万亿元,同比增长8.8%。相信本国货币财富功能的人,中国特别多。我认为从比例上看,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民众,也高于发达国家民众。你可以说这些人理财意识太差,可现状就是如此。
认真而论,改革开放初期存人民币确实就是烧钱。80年代存1万元是笔巨款,现在啥也不是了,一些人忽悠以后“人民币变废纸”就是这个逻辑。但这事民众其实印象不深,当初有万元存款的没几个,而且后来挣的钱越来越多,损失不大,谁还在乎这事。要像不少发展中国家那样,工资不涨,物价狂涨,事情就麻烦了。
就近十来年的感觉来说,人民币通货膨胀的情况比较复杂。是有些价格暴涨的,主要是房价和一些食品的价格。但是也有不少商品价格反而大降了,比如汽车、家电、手机。人民群众对于商品价格是比较放心的,并没有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说起来都是过剩。国际上人民币此前又不断对所有货币升值,这就和发展中国家货币很不一样。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人民币的信心相对是比较高的,证据就是世界最高的住户银行存款。50多万亿就这么放着,也没见着什么大的动静。2015年12月证券保证金日均余额仅2万多亿,年中最火的时候才有几个月超过3万亿,在股市活动的钱相比之下很少。时不时有些买房热潮,但规模显然不够,现在还把房地产去库存当一个特麻烦的事。人们是越来越习惯于去买些理财产品,但是存钱还没有成为笑话,折腾各类理财也没有成为主流意识。一般人即使理财,还是有回到存款状态算收益的心态,并不是说变成存款就混身不舒服。
这一切的根源是中国生产力的大发展。产能过剩让不少商品白菜价了,生产商苦不堪言,中央时不时要开会商量怎么办。但是也有好处,至少人们对商品供应有绝对的信心,从而对人民币的交易功能有绝对的信心,甚至麻木地接受了人民币的财富功能。
现在不少人忽悠说要换美元,说得活灵活现,但其实对于广大公众并没有造成“灵魂”冲击,就算听了一耳朵也是将信将疑。可以预期,就算“换美元”的舆论宣传做到天上去,中国民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也不会受多大影响。说到底,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和美元无关,你想有关自己折腾美元去。只要人民币有强大生产力支持,国际货币走势再动荡也不会直接影响普通人对人民币的切身感受。
有些“美元党”的狂想是,官方允许一人换5万美元,1亿人换就是5万亿美元,也只有30多万亿人民币,而M2有130万亿。随便一换,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光了,所以人民币贬值压力太大了,这是人民币印太多造成的。这种狂想的根源就是太把自己的逻辑当回事了。任何国家如果发生这种“全民换汇”运动,外汇储备都顶不住。中国让居民随便换5万美元,已经是非常有信心的表现了。但问题在于,凭什么要拿人民币换美元?别忘了,不久前舆论还在担心“外储过多”。2014年9月,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说,过多的外汇储备对中国是一种负担。不少专家学者也论述了外储过多的种种弊端。
美元党再怎么忽悠,也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舆论,民众其实不关心。就算2016年底汇率变7了,换美元也就能挣个10%。这点忽悠能力,比起股市差太远了。股市风潮一起,那声势可以直接盖过美元党。可就算股市上半年这么火,证券保证金余额也没有超过4万亿。
其实这种换汇运动有没有影响,最简单就是看外汇黑市。黑市汇率和官方汇率差价大,就说明民众换汇让官方害怕了。像中国这样,让民众随便换不小的额度,额度不够到黑市换,汇率也和官方汇率一样,就说明民众换汇影响不大。总体来说中国民众换汇倾向是波动的,有时是人民币换成外汇,有时又拿外汇换人民币。现在美元党活跃一些,过阵子可能又是换人民币的多。而且一般群众也不关心这事。
人民币汇率走势
要谈论人民币的大跌,首先要明白汇率是怎么来的。汇率的数值,可以是官方汇率、黑市汇率、交易所汇率,有时由单方面决定,有时由双方讨价还价决定,有时由多方出价市场决定,或者像中国这样官方“指导”市场交易混合决定。但不管哪种,根本还是由前面说的货币的交易功能与财富功能决定。其原理是,货币的交易功能与财富功能越强,货币汇率就越强。
人民币的交易功能,现在连IMF都不得不承认。放人民币加入SDR的一个说法,就是承认人民币可以“自由使用”了。另一个说法是国家贸易份额够大,这个中国早就够了,2014全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2.2%,排第一。如果IMF不承认,美欧不承认,中国完全可以另起炉灶,直接让世界承认。目前只有人民币在扩大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没有异军突起,基本还是像以前那样不断贬值。
从交易功能来看,人民币显然有继续升值的动力。目前国际贸易主流货币还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份额不断增长是确定无疑的事,空间还很大,只是增长到什么份额才会停下来的问题。2015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历史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8.5%。要按长期的“野望”,能取代美元,占据50%的份额当然最好,就算搞到20%、30%也是伟大的成就。
可以肯定,中国政府是铁了心要扩大份额,会抓住一切机会猛推,即使吃小亏也不在乎,因为长远的利益非常可观:自己不需要维持外汇储备,还能从其他国家“收铸币税”。国际经济经常动荡,有求于人的国家非常多。以前只能求老牌发达国家,现在中国有实力了,提供了更为公平的选择。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元。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机会是很大的。
像英国这样历史上观察风向比较老道的国家,已经作好了判断。英国在西方阵营里率先加入亚投行,给中国撑场子十分卖力,很大一个动机就是想把伦敦弄成人民币的交易中心。人民币扩大国际份额的瓶颈不在于经济,主要是一些操作性的问题,需要人才,需要政治军事斗争。
人民币在本国的交易功能就更不用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早就不是发展中国家了。人民币比任何发展中国家货币都要强得多,未来也会如此。因为这个基本面,可以乐观预计,广大发展中国家迟早会把人民币当成国际主流货币。现阶段主要是推进在和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以后人民币会作为第三方,在另外两个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使用,这样的例子迟早会出现。
有可靠的交易功能作为基础,汇率就不会太离谱,只要能用以换取实物,不论怎么贬值心里也有底。任何攻击唱衰人民币的,都一味危言耸听,跳跃性地给个“崩盘”结论。
交易功能决定了人民币在汇率上,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可以平等对话。发展中国家货币没有这个地位,事情来了有求于人,自己的货币不管用,只好大幅贬值。中国也有这样的阶段,以前黑市汇率远高于官方汇率,想在国际上买什么东西外汇远远不够,所以把出口创汇当成天大的业绩。想一想,我们有多少年没听到“出口创汇”这个词了?
现在就算不考虑外汇储备,每年顺差也是4000多亿美元,连一些发达国家也有求于中国。以前唱衰中国的时候,一些人说中国会出现大额逆差,遭遇国际支付危机而崩溃,就像现在不少危机国家一样。这种“忧国忧民”的论调在加入WTO前后最为高涨。好在连年大额顺差,没有人再拿贸易逆差说事了。
没法在贸易上找问题,唱衰人民币的就是拿“美元加息”编故事。其实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从来都是世界最强货币,让人找不到攻击的调门。从2005年到2014年,对美元升值了约30%。只有2015年对美元总体是贬值,相对2014年初的顶部下降7%。但人民币也只是对美元贬,对其它货币基本是升,因为其它货币贬得更多。发展中国家汇率经常一天就跌掉30%、40%。如日美国宣布加息,当天阿根廷比索就暴跌30%。日,哈萨克斯坦本币坚戈兑美元暴跌30%。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其他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波动。美元对欧元曾经从2000年的0.82贬到2008年的1.6,又升到2015年的1.1。日元对美元从年,半年贬掉近50%。这次人民币的小贬,让“唱衰”者久旱逢甘露。其实在国际上这只是个很小的波动,就算人民币再贬到7,也不过是国际货币走势里不起眼的一个小事。
之所以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主要还是人民币的财富功能比较奇怪。要是人民币没有财富功能,只有交易功能,就没这出戏了。你要买中国货就换人民币,中国要买外国货就用外汇。中国外汇富余,享有巨额顺差,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大方向是没有疑问的。在原理上,顺差就是币值低估的表现,何况还是长期巨额顺差。中国还不肯承认低估,因为有些出口产业叫苦,要贬值托一下。只论交易功能,人民币会长期升值。2005年以来确实也是如此表现的,对全球所有货币都升值。在此过程中,由于某些出口产业的需要,停止升值或者小贬一下也是一种手段。2014年初兑美元汇率就曾经从6.05贬至6.26,后来又升回6.15。更早在2012年,也曾经从6.26贬到6.38。这次人民币贬值,很大程度也是中国政府有这样的考虑,托一下某些产业。情况好一些,就可以答应美国人升一下,这年答应升5%,年底就精确控制成5%。
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也有巨量的人民币存款。中国已经不是艰难地出口导向挣外汇的时代了,而是在讨论“共同富裕”。富人已经很富,国际上成了灾,还在想办法让穷人变富。普通中国人拥有的人民币资产都不是小数了,一家拿个几万出来不算大事,出国旅游够转好几个国家。
可是不巧,这钱让唱衰党、美元党盯上了。他们为什么不忽悠别的国家?因为别国的货币没有多少财富功能,能换的早换了,没钱也就没有忽悠的价值。中国人民有钱了,总量还特别高。唱衰的不说这钱是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非要说成是衰落的标志。还设想了一种“崩溃路径”:一起换美元。中国钱多?好,都来换美元,外汇储备挡不住了吧?那为什么要换美元?这就是人家的“战略忽悠”专业了。
逻辑是这样的:美国要加息,说两年了,虽然慢了点,2015年底总算加了。后面还要再加,美元指数破过100了,会继续冲。先换,后面人民币汇率跌到7了就挣了,后面还可能跌到8。中国政府花外汇储备想挡住,但是花掉5000亿美元也没挡住,只好弃守了,已经贬到6.5了。至于最后会怎么样,你自己想象了,人民币印这么多,汇率变20也是可能的。
在这种“换美元”的财富逻辑下,人民币汇率看来注定会大幅下跌。意思是,人民币不叫财富,美元才叫财富,换成美元才能安心。至于美国人自己存不存美元,那是另一回事,反正你得换美元。
然而这只是一种“嘴炮”攻击,我们可以预测它搞不出什么实质动作,最终也会成为浮云。这个大忽悠的命门在于,在中国,人民币存款是一种人民群众认可的财富,而在美国甚至国际社会上,美元反而没有这种地位。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资产”,但并非“美元现金”。美元现金应付交易与支付就够了,哪国的外汇储备都不会全存美元现金,多了一定会搞主权投资基金。例如中国的外汇储备据推测六成多是美元资产,其中持有美国国债1.25万亿美元,和两房债券4000多亿美元。这些债券都有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中国当然也有不小的美元现金储备,但目的不可能是增值,而是应对各种日常支付需求,以及一些国际战略投资。
美元的地位,主要是在国际贸易结算里的交易价值。尤其是某些国家出现支付危机时,需要美元应急。过去两年美元指数急升,和不少国家的经济危机互为因果。美元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好,所以也受到各国外汇储备的追捧,这是一种历史地位,或者说暂时无奈的选择。这绝不是说持有美元现金是一种靠谱的理财方式,美国人自己都不信。
美元党利用中国群众对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不了解以及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强势地位,忽悠说美元也可以作为货币财富存储起来,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要真上当换了美元,就得考虑去搞美元投资了。那就说不清了,人生地不熟的“全球投资”,说不定是上了贼船。中国富豪有专家帮忙还不一定行,经常吃大亏,例如洪晃几乎被外资银行“理财”理成无产阶级,一般人就更是盲人骑瞎马。
美国加息,是它自己的考虑,不是为了攻击中国。不是不想,而是靠这点小动作攻击不动中国。美国加息后美元是不是强势,还真不一定。美国加息后,美元指数反而很大可能会大跌。其实美元欧元这些货币在期货市场上炒来炒去,就是在那赌,你输了我就胜了。波段到了就会回头,美元指数已经升了很多,继续涨下去,谁出钱炒高?12月初,欧盟开QE会议之前,高盛警告说欧元有大跌300点的风险,实际走势是大涨300点。这种事不是拿嘴忽悠决定的,真金白银在那拼,风险很高。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力量,不是美元党的嘴炮忽悠,而是中国政府的判断。政府可能认为人民币汇率小贬一下,对整体经济更为有利,毕竟一直单边升值也不好,如给热钱提供无风险套利的机会。从下图可以看出,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是央行主动决定的,短期内迅速跌了4%,这之前黑市汇率并没有提前跌,还是差不多的。这绝不是什么“弃守”。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本币官方汇率一天大跌30%之前,黑市汇率早就低于官方汇率30%不短时间了。
​而外汇储备的减少,也是中国政府为了获取更大利益的主动选择。2015年11月末外汇储备3.43万亿美元,相距2014年6月末的3.99万亿美元高点,下降了5000多亿美元,但仍然接近于2013年6月末的3.5万亿美元,那时说中国外储过多的呼声已经非常高了。中国政府判断储备多了无用,完全应该花出去做大事。收购境外资产、一带一路、亚投行,都要花不少外汇。
对于外储数值下降,政府提出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留存外汇不结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外汇早就不像以前那么宝贵了,不再强制结汇,企业自己看情况处理。如果人民币不像以前那样单边升值,企业留着美元完全正常。
另外还有一个统计因素,中国储备的欧元日元资产相对美元贬值。外储下降,主要就是这三个原因。
有一些个人换了美元,但其规模还远没有到令政府紧张的程度。这个数值很容易监控,真要是受不了,政府动起手来招数太多了,别忘了现在外汇还是管制的,不能随意进出。
这次外储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和2000年那阵子类似。那时说贸易顺差FDI都几百亿美元,为什么外储增加不多?肯定是“外逃”了。算出来的各种数据都有,硬是能算出来几千亿外逃,意思就是中国肯定完蛋了,比现在要形象得多。那时外储才2000亿美元不到,看着是吓人。其实就是有些个人和企业手里拿着美元不结汇,还在中国,没有逃出去。等过几年看着形势不错,又换回来了,弄得外汇储备超常增长。
中国政府现在显然是因为外汇储备够多,所以没有什么大动作。要真铁了心想让外储增长,一年有四五千亿美元顺差,少在外面投点资,保管巨幅增长。只是这实在没意义。预计不久后中国外汇储备的数据就会稳定下来,因为政府可能也要有一定的规模来镇住场子,这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中国政府主导了本次人民币汇改以来最迅速的贬值,引发了人民币贬值预期。这个预期确实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管理不好会有一些麻烦,已经有这样的舆论,说央行的行动有欠考虑。至少对企业来说,如果认为央行会继续推进人民币贬值,确实就更愿意持有美元不结汇。估计中国政府会观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升值与贬值的控制将更有章法。
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汇率还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而这是不少美元党卖力否定的,总说政府撑不住汇率。但是再卖力的美元党也不敢用大杠杆做空人民币,如果这样做,很容易就会被央行随手一个动作打爆仓。唱空人民币的最大凭据就是2015年央行主动贬值的动作,而这是很容易逆转的。除此之外的种种唱空理由都是不成立的,其实也忽悠不到多少人,人民群众还是不为所动。
预计未来形势会这样发展:随着美国进一步加息,国际上美元强势告一段落,美元党声势下降。中国有可能根据贸易形势和总体经济的需要,贬到某一目标位为止,如6.8。但是这种波动幅度不大,加上换外汇的麻烦,更不要说外逃的麻烦,对一般人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最终并没有多大动静。中国外汇储备不再大幅下降,也不再巨幅上升,而是小幅升升降降,让大多数人失去看热闹的兴趣。再之后,随着中国与国际经济形势更加稳定,人民币会对美元重上升途,创出新高,从长远看走向贸易上的均衡汇率。
(注:以上是2016年初的预测,半年后形势确实如此,美元指数下跌强势不再,人民币继续贬了一些,但是外汇储备稳定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94被浏览235,813分享邀请回答1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人民币连续贬值:手里闲钱换美元靠谱吗?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人民币连续贬值:手里闲钱换美元靠谱吗?
人民币连续贬值:手里闲钱换美元靠谱吗?
  8月12日上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昨日中间价再次贬值1.6%,贬值了1008个点,报6.3306。
  这也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两日大幅贬值。此前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8月10日)贬值1136点,创历史最大单日降幅。
  对于普通中国民众而言,人民币平日的涨涨跌跌似乎难以引起注意,不过由于本轮贬值幅度之大,自然难免心里发慌。
  这两天的社交网络上,留学党,旅行党,海淘党,海外买房党纷纷表示集体抱团哭晕在厕所,与此同时,东南沿海所有出口鞋厂纷纷笑cry。
  刚刚才发布了土豪金版人民币,这两天就贬值了,央行到底唱哪一出呢?
  咳咳,建议大家先吃块西瓜压压惊。且听新浪《新闻极客》和你聊聊人民币贬值到底几家欢喜几家愁,并献上“锦囊妙计”。
人民币连现贬值
人民币贬值A股将承压,纺织钢铁等股票将受益
  “人民币贬值2%,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8月11日和12日,许多投资者带着这个问题,在纠结中完成了这两天的交易。
  至12日收盘,上证指数下挫41.59点,跌幅达1.06%。
  职业投资人@天津股侠盘中就说:人民币贬值引发欧美股市大跌,油价暴跌!今日悬念太大了,股侠也没把握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民币贬值总体而言利空股市。一放面导致国内资产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或加剧资金流出,导致流动性被动收紧。
  人民币连续贬值,A股市场可能承压。海外经验表明,新兴市场上每一轮的本币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流出和股市回调。就行业板块而言,金融和不动产行业倾向于受创最深。
  同时,人民币贬值还可能导致暂时性的资本流出。在更多的债券、信托和房地产债务违约事件正陆续浮出水面的形势下,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担忧情绪可能会有所增强,从而带来暂时性的资本流出。
  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A股市场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行业无疑将受益人民币贬值,而其中的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将是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说,纺织服装业、钢铁业、航运业、化工业、汽车业等相关股票将从中受益。
有些股票或从中获益
海淘族:转战日本欧洲,继续“买买买”
  海外代购相对便宜的价格,是让不少海淘族舍近求远的重要原因,海淘商品的价格一般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30%左右,有的甚至能便宜一半。
  对于习惯海淘的宝宝来说,人民币贬值恐怕还是不能阻挡他们“买买买”的步伐。
  据媒体报道,目前一款在国内正价10800元的LV包包,在目前美国折扣季的情况下,最低可以打5折,近期海淘到国内的价格是5980元。这5980元中包含了10%的代购费,即598元。如果是贬值之后采买,会加收五六百元的代购费,即涨到6600元/只。
  人民币贬值,海淘族们考虑的是要开辟新战场,转战日本和欧洲了。
  “以前很关注美国亚马逊网站,以后要多看看英国的、德国的亚马逊了,同样的东西说不定欧洲的更优惠,还有韩国乐天官网等。”有微博网友如是说。
  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海淘常分为外币入账和人民币入账两种结算方式。外币入账是信用卡消费按照外币结算,持卡人以外币还款;如手中没有外币,则需要用人民币购汇来还款。如果手中有足够的外币,采取外币直接还款的方式,也是不涉及成本增加的。
赴美留学生:学费变贵,中国爸妈要哭了
  人民币贬值,最受伤的或许还当属那些赴美的留学生家庭。
留学成本增加(图片来自网络)
&  对于留学美国的学生来说,贬值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很多。
  美国MBA读完全部课程费用约需30万美金左右。30万美金按10日汇率计算是人民币183.4万,到了11日就要多花费近4万。
  极客君建议,短期内计划使用外汇的居民,可以观察几天汇率波动,找个相对低位入手即可,分批分段来分摊风险。特别是有留学打算的人,外汇资金用量比较大,可以先换汇做外币理财。
房产投资者:要买房,再等等
专家说,人民币贬值,投资者们会担心资产撤出房产市场,尤其是早期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且不敢再轻易进入中国市场,多种作用助推之下,国内住房价格有望下跌。
因此,极客君给房产投资者们的买房建议是再等等吧。
投资房产专家建议“再等等”
普通民众:把手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能避险吗?
  人民币贬值,是不是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投资更保值?
投资美元被普遍看好
  有这个想法的小伙伴们,想得有点简单了。如果你在海外留学或去美国旅游,那么越早兑换美元越好。如果你想换美元投资,这来回一换,可能还是吃亏了。
  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必要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据相关媒体分析,如今美国的利率低得可怜,基准利率仍在0%-0.25%,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内。在国内拿着美元,一年时间美元即使升值4%,也完全可以把人民币放进理财产品里,把这4%赚回来。
  如果你手里的钱足够多,且想给它们找个好归宿的话,经济学家林采宜的建议值得参考。
  “你可以选择增持美元资产,美元升值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趋势还是很明显的。或者你可以在创业企业上市便利的当下,增加权益类投资,比如股票之类的投资。在美元强势的情况下,黄金没有机会,石油的机会也是很小的。”
(新闻极客实习生冯晨综合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人民币会贬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