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了解湖南槟榔厂家?给我讲一讲 谢谢

不明白,槟榔热带才出产地,为啥湖南是加工槟榔的大省?
我的图书馆
不明白,槟榔热带才出产地,为啥湖南是加工槟榔的大省?
谢邀!关于槟榔为何在湖南如此受人喜爱,主要在以下几个原因: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但由于湖南本地不产槟榔果,大量槟榔均从热带地区海南岛、泰国和台湾输入,再由本地加工。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但为什么湘谭人喜欢槟榔呢,据传有三种说法:说法一、槟榔可以避秽除瘟湘潭屠城据《湘上痴脱难杂录》记载:明末清初,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削弱了抗清力量,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与清军相遇。时值,顺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尸横遍地,不下十万,所剩户不上三四十,人不满百口。其时有安徽商人,程某来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嚼食槟榔的习惯由此延续并发展而来。从此,湘潭人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嚼槟榔的习俗也逐渐传入湘中、湘北一带。说法二、槟榔治疗瘟疫古代瘟疫剧照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瘟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广东人)谙医理,明药性,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说法三、药材商发现好吃在很早的时候,湘潭的药材房有许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药材生意人很多药材商在收购药材时,便发现槟榔壳嚼起来味道蛮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种习惯,并且发展沿袭至今。“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是一首流传在湘潭街头巷尾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与湘潭人民和湘潭食文化的不解之缘。上世纪三十年代,湖南湘潭人黎锦光先生,创作了一首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民歌风格的《采槟榔》,由当时的红歌星周璇演唱,其歌词朗朗上口,简洁明快,风靡上海,遂成为周璇名曲。《采槟榔》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槟榔特殊的感情。我是玉面雷公,我为太极带盐!
我是湖南湘潭人,湘潭应该算是烟果槟榔最盛行的城市了。现在不比以前,以前是男女老少都吃,现在女孩子小孩子一般不吃了。湘潭人吃槟榔很挑,几乎个个吃槟榔的都是行家,所以湘潭槟榔厂家都把品质好的槟榔销湘潭本地,差的槟榔都销往外地。出了湘潭就吃不到正宗湘潭槟榔了,广告里的那些所谓正宗湘潭槟榔都是假的。我们湘潭人吃的槟榔很多牌子可能你们都没听过,比如牛哥,大哥大,金三角什么的,这些都只销本地。
我说个和题目不对的话题!我是湖南平江人。说心里话,最讨厌的就是吃槟榔的人,尤其那些自以为吃槟榔多牛逼的人!为什么讨厌理由如下:1,和别人说话也吃着槟榔,味道很重,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小编还说什么待客之道,简直就是扯淡!2,吃完槟榔后就乱吐,那一团就像屎一样!也不知道丢到垃圾桶里去!3,吃槟榔的人,都是那种社会青年居多,而且性格有点小暴躁!吃槟榔时面红耳赤的,影响形象!
我们班湖南的同学,腮帮子都鼓鼓的,嚼槟榔嚼的,湖南的同学说槟榔吃多了会得口腔病,但是盛行一句话,槟榔配烟法力无边啊,后来上网吧通宵都是一袋槟榔一包烟啊,槟榔中奖再来一包,记得中的最多的一次买了一包中了三包。
吃槟榔已成为湖南人生活的一种习惯,就像男人抽烟,女人嚼口香糖般寻常。尤在湘潭、长沙、岳阳、株洲、衡阳等一带更为普遍。逢人见客,居家酒局,常常先问对方要恰槟榔不罗,请吃槟榔已成为湖南人一种待客之道。有一种非槟榔不为礼的架式。
槟榔原主要产地于台湾……随着台湾人进入湖南创业开始发展至今!这几年医学对槟榔汁进行分析发现,槟榔汁对胃和支气管会造成很大伤害!比抽烟严重……现在除了非洲个别国家才嚼槟榔一般亚洲人从健康出发特别少人嚼了……
说个笑话,九八年春节前去抚顺钢厂提货,大清早到的,装完车还不到九点,只装三百公斤特钢,装完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吃口槟榔,饭摊老板看我们吃就给一口给老板吃,等吃完了去结帐,问老板好吃不,老板讲吃还是好吃,就是咽下去好难咽的,这是真事
馆藏&709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对槟榔你了解多少,吃槟榔到底会怎么样?湖南6800万人口 800万人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带动了一个地方的GDP 吃的时候也要看看你吃的是什么。
嚼槟榔有什么风险
在湖南各地,经常会看到大幅槟榔广告。小小的槟榔,在当地支撑着一个庞大的产业。统计数据表明,以海南槟榔为原料的湖南槟榔产业年工业产值已经达到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随着湖南槟榔加工业的膨胀和技术的改进,槟榔加工能力大幅提升,产量和销售量激增,咀嚼槟榔的人数也在大量增加。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过多咀嚼槟榔,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来自湖南医疗部门的信息显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等相关疾病日益常见。10年来,虽然在媒体上有一些相关报道,但是关于此类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人们看到的却不多。2009年9月至11月,经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原附二医院副院长、教授凌天牖领衔的团队,开始对湖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5个板块各抽取一个市、州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以分析咀嚼槟榔习惯在湖南流行的主要原因,了解目前湖南全省咀嚼槟榔习惯的流行态势。调查小组由湘雅附二医院口腔科医生和研究生15人组成。调查对象为目前或者曾经每天至少咀嚼一瓣槟榔并持续6个月以上。该报告指出,实际调查的2356人(户)中,男性1225人,女性1131人;城市居民1100人,农村居民1256人。上述人群中,目前有咀嚼槟榔习惯者287人,占12.2%;曾经有咀嚼槟榔习惯者80人,占3.4%。由此推演,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达到15.6%。照此推算,湖南省嚼食槟榔的人数可能近千万。在287名目前咀嚼槟榔者中,男性平均每天咀嚼槟榔9~10瓣,平均咀嚼年限9~10年;女性平均每天咀嚼槟榔3~6瓣,平均咀嚼年限9~12年。在这次调查中,在咀嚼槟榔习惯者中发现OSF患者25例,其中城市20例,农村5例。人群患病率为1.06%,在咀嚼槟榔者中的患病率为6.81%。病变主要发生于口腔上下前庭区、双侧颊部、翼下颌韧带区、口底和舌部。其中8例出现嘴巴张口受限,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舌乳头萎缩,分别占所有病人的32.0%和28.0%。此次调查的专家们向记者表示,OSF是一种口腔黏膜癌前状态,咀嚼槟榔是其主要病因。国际上报道其癌变率高达7%~13%。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文献和教科书认为,OSF的临床体征主要是口腔黏膜变白、发硬,张口受限等,未提及舌乳头萎缩。而在本次调查发现的25例病人中,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舌乳头萎缩。据悉,上世纪在湘潭举行的专项医学调查中发现,湘潭市有35.75%的居民咀嚼槟榔,OSF的患病率达到3.03%。比照多年后的此次调查,全省的OSF患病率平均上升一倍。湘雅附二医院口腔科主任吴汉江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该医院口腔癌患者,平均一个月发现两名左右。现在一个月几十例常见。目前半数以上的口腔科患者,是因为吃了槟榔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就是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的癌症前端状况。在治疗中,一些人被切掉了部分舌头。
50亿元产值的行业据可考资料,当年嚼食槟榔只是湘潭一带的民俗,起源清初。早期的湘潭槟榔,是用石灰加糖熬成浆,涂在槟榔外表制成,被称作&石灰槟榔&。此工艺后改为用酒、糖精浸泡槟榔果后,点上桂子油、薄荷油之类的香料,称为&改良槟榔&。1995以后,槟榔作为一种日常休闲食品,得以推广。其实,最开始将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但他们吃的是鲜果,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槟榔市场从湘潭走向湖南各地,并向珠江三角洲拓展。槟榔产业过去的手工作坊,大多被新型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取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我家猪跑了
玫瑰广发善心,各路施主来吧
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您当前的位置 :
湖南的抗战 海南的槟榔
作者:万宁发布厅
  点击上方“万宁发布厅” 直接关注!
  (点击图片直接登陆“万福万宁网”)
  清代和民国时期我国槟榔习俗分布图。 郭声波 绘
  一部名为《长沙保卫战》的电视剧让四大南药之首的槟榔,再次火了一把。剧中,观众将看到“老长沙城”中最多的“牌子货”DD槟榔,街道墙上不仅贴有槟榔的海报,还有手推槟榔车。这些细节出自导演董亚春在长沙实地考察之后,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湖湘人民抗战做出的思考。
  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抗战时期,为民族浴血奋战的湖湘子弟和成千上万湖南百姓口中咀嚼的槟榔,相当一部分产自海南,而且被公认为品质最好的槟榔,最受湖南人欢迎。
  海南槟榔是湘军三宝之一
  《长沙保卫战》是大型战争史诗电视连续剧《远东战场》系列电视剧的一部分,导演董亚春介绍,戏里有很多体现湖南历史文化民俗的情节。
  长沙会战中的薛岳(中)
  其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叫李本忠,他是湘籍士兵的一个缩影。他很喜欢嚼槟榔,从一个小警察最后当到了第10军团长,他和妻子新婚之喜的时候,别人还送了他们一桶槟榔。因为是贺礼,其品质自然高,因此这些槟榔很有可能是产自海南岛。
  “湘潭的槟榔主要来自海南。”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导周大鸣教授如是认为。
  “湖南人眼中,海南的槟榔为中国最好。”同为中大社会学院的李静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南槟榔干的价格在10-20元不等,台湾和越南的槟榔只需几元钱。行家可辨别出槟榔的产地,如台湾和越南的槟榔口感不好,有些扎嘴。湘潭槟榔店的广告语上往往写着“正宗海南槟榔”,好槟榔出自海南,这是当地人的共识。据湘潭当地人的解释,海南的槟榔肉厚、耐嚼。
  海南万宁的槟榔青果
  海南槟榔的好吃,甚至被唱到了当地的民歌中:“海南槟榔真好呷,都是用的糖酒发。一刀劈开把心丢,中间点滴桂子油。少放石灰多放糖,吃得口里清清凉。薄荷槟榔又一种,它的味道好得很。湘潭红纸包当中,早生贵子跳龙门。”
  七十三军是湘军,湘军三件宝,就是草鞋、槟榔加辣椒。董亚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颇具湖湘特色的情节,是在文化专家的建议下加的,湖南观众看到这些情节应该会觉得很亲切。
  众所皆知,拍历史剧的基本任务是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同时跟观众、跟大家讲明白,让现在生活的人们体会到,抗战那个时刻的民族精神。剧中把槟榔作为湘军三宝之一,充分说明了槟榔之于湖南人,是怎样的一种习惯和爱好。而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或将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槟榔,对于许多人特别是湖湘子弟来说,不只是“零食”,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别样情结。从长篇历史宏剧到精致电影,从运动会到娱乐节目,槟榔元素无不在其中。不少人更是坦言,小小槟榔果实质上代表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特质。
  万宁槟榔产业城概念图
  而因为槟榔,海南与湖南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所谓“海南槟榔湖南吃”。而这种密切联系,其实始于三四百年前。
  传说海南槟榔曾救湘潭百姓  
  湘潭人吃槟榔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中两种与海南有关。
  其一是说原本湖南人不吃槟榔。只因有一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的洗劫,一片汪洋。洪水之后,便是瘟疫流行,人们贫病交加,病亡甚众。一时出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特别是在湘潭,惨象更是目不忍睹。绝大部分的家庭病的病,死的死,没有全家都活下来的。然而,唯独只有一家人,却安然无恙,毫毛不损,好像从来没有发过瘟疫一般。
  瘟疫过后,人们才了解到,那一家人原来是从海南岛迁移来此定居的,祖祖辈辈几代以来一直保留着咀嚼槟榔的习惯。自此,人们才了解到,原来是槟榔的功劳。其杀菌、解毒、祛湿的功效保全了那一家人的生命。于是,当地人开始仿效那家人的习惯,开始吃起槟榔来。自此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许多人吃起槟榔来了。从湘潭向西北传遍长沙、岳阳、益阳、常德;向西南传播到株洲、衡阳、郴州、邵阳等地,几乎遍及湖南全境,还北上流传到了京城。
  中国槟榔之乡DD海南万宁
  另一种说法说是有一湖南的官员被贬至海南万宁,偶遇美貌女子并与之相亲相爱,两人互赠槟榔果为信物,海誓山盟,结为夫妻。后来,官人带着有孕的妻子返回湖南,将槟榔果赠予亲朋好友。当时湘潭、长沙一带闹瘟疫。凡吃了槟榔果者无一染病。于是求果者日众,槟榔大展神威,保护了一方平安。由此相传槟榔果是神果,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成了婚宴喜庆,升官发财的吉祥之物。
  李静玮认为,湘潭加工制作槟榔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可能肇始于明末清初湘潭人嚼食槟榔以防治瘟疫,或者始于在湘潭这个较大的药材集散地的药商嚼食槟榔的习惯。光绪年间《湘潭县志》如此描述当时湘潭城槟榔行业的景况:“城市街衢三重……里三百步,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台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当时在湘潭,槟榔摊遍布大街小巷。历史上槟榔制作以家庭作坊加工,少量制作的生产方式为主,1990年代后,开始出现以现代技术生产包装的大规模生产的槟榔企业,机械包装制品占据市场主体,并且开始返销到原料产地海南。
  抗战槟榔与湘潭的兴衰  
  主要产自海南的槟榔,在民国尤其是抗战时期与湖湘名城湘潭的兴衰息息相关。
  据李静玮介绍,作为湖南的重要港埠,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湘潭输入的12种主要商品中,就有槟榔。到1936年,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的通车降低了湘潭的地理优越性。然而,1938年,蒋介石的焦土抗战让长沙大火焚城,而湘潭则因祸得福,因此而引来了大量避难者,城中一片繁荣景象。专营槟榔的店铺增至27家。另外,湘潭经济也因1940年抗战铁路DD湘黔铁路的修成与城内药材行、粮行等的兴旺而持续繁荣了好几年,直到1942年法币膨胀而衰落。1944年湘潭沦陷,槟榔业随之毁尽。1945年湘潭光复后,槟榔店铺又恢复至24家。
  位于海南万宁的口味王槟榔加工厂
  由于战争,湘潭各行业普遍亏本,倒闭情况举目皆是。在14个主要行业中,十个行业由757家减至560家,且“大多生意冷淡,难于维持”。不过,依然有4个行业经营户数略有增加,其中便包括槟榔一行。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湘潭槟榔业原料来源困难,尤其是海南槟榔来源困难。抗战时期的湘潭槟榔输入找不到资料,但记者找到一份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资料,能够充分说明湖南槟榔产业对海南槟榔原料的依赖程度。
  熟制槟榔的价格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多。换言之,海南槟榔的生长情况与当年的零售价格密切相关。日的《民国湘潭县槟榔业同业公会物价表》附有说明:“敝业槟榔产于琼州、海口,每届秋冬之际为新冻交接之期,本年新货因产地飓风袭击,初花备受摧残,现影响新货,难以如时含接,以新货登场既有待,而老货存底复不丰饶,故近日来产地将成本价格陡增一倍有奇。”如遇海南槟榔不甚丰产的情况,当年的新槟榔价格上调,湘潭槟榔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为寻求货源,业内组织人员前往与沦陷区交接地区采集货物,时常遭遇种种危险,甚至会遇到货损人亡的情况。战火弥漫的背景下,槟榔的批发方式产生了较大变革,批发字号一改过去数槟榔的出售方式,换成了论斤称槟榔。
  槟榔干果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为槟榔制作方法的再次变革。”李静玮介绍称,此时石灰槟榔的制作方法经改良后分为敞口、发糖、点卤、粘心几步,成品不再烧嘴,而代之以香甜的味道。如今行销各地的湖南口味槟榔就源于湘潭当年此项制作变革。
  琼州槟榔行销天下
  槟榔不仅是我国南方传统的中药材和居民日常嗜好品, 而且还是古代婚丧嫁娶等习俗中的重要载体, 形成了范围较广、独具特色的槟榔习俗文化。这种文化,与槟榔种植、传播与贸易的历史息息相关。
  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轻机枪射手
  《长沙保卫战》中提到的槟榔,大多来自海南,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槟榔在国内的贸易路线:以海南为主产区,向全国输出贸易。而实际上,从宋朝开始,海南就在我国槟榔贸易格局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商业化种植:海南最早成功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槟榔种植史。”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声波说,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后, 从南越移植各种奇花异草,种植于上林苑的扶荔宫中, 这其中便有槟榔上百棵。然而,槟榔是一种热带植物,难以适应北方干燥、低温的气候,在黄河以北地区种植槟榔的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不仅如此,其实最初国内要找一个适合的槟榔产地还是很难的。已故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曾说过,槟榔是赤道雨林中的树种,怕风、怕冷、怕旱,因此我国最初的唯一产地只能在海南岛的一些局部地区,因为西双版纳有寒潮袭击,台湾有风害,温度也不足。只有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可利用地区性即局部地形环境的调节,找到多湿、高温、静风地点来栽培。
  郭声波认为,正因为如此,宋代以前,我国的槟榔产量不多,品质较劣,上层人士消费的槟榔多由东南亚藩属国家进贡而来。海南进贡槟榔始于宋代,数量并不多,最初仅为1000棵。而当时占城国(越南南方)向宋朝进贡的槟榔数量则达到1500斤。鉴于我国槟榔种植范围不广而槟榔需求量大,直至晚清民国时期,国内还需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大量槟榔。
  海南万宁口味王槟榔加工厂车间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槟榔种植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但从何时开始栽培槟榔无从考证。”郭声波说,琼州府于宋代就已开始向朝廷进贡槟榔。据《岭外代答》记载,海南岛最初的槟榔种植集中五指山附近,种植规模比较大,黎族居民获利良多。从各地来岛上贩运槟榔的商人络绎不绝,广州官司每年所收槟榔税就达数万缗。
  到明代,海南岛的槟榔种植范围已从五指山向四周扩展,如琼州府每年额贡槟榔为105斤,由琼山、澄迈、临高、定安和文昌5县分派。槟榔种植在清代几乎遍布全岛,种植槟榔成为岛上居民的首选。槟榔产量大幅度增加,除了销往国内各地外,还约有7/10的槟榔都售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海南万宁口味王槟榔加工厂车间
  台湾的槟榔种植,曾昭璇先生认为是明末荷兰人占领台湾时传入的,因此比海南晚数百年。对此,郭声波认为可信,他认为人工栽培槟榔和明末清初福建的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的移民密切相关,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同时,嚼食槟榔的习俗随之带入,槟榔需求量相应增加,刺激了岛民种植槟榔的热情。而在两广和云南只有少量栽培,时间更晚。
  习俗传播: 沿着贸易线路  
  我国嚼食槟榔的历史较早,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就记载了槟榔的嚼食方法。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亦云:交广(岭南与越南)人“以(槟榔)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槟榔),用相嫌恨。”这说明,最晚到晋代岭南地区就已开始嚼食槟榔。
  海南人喜欢嚼槟榔青果
  “嚼食槟榔的习俗快速传播当在宋代。”郭声波举例说,当时的广州“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此时,福建的泉州、广南西路和云南等地,嚼食槟榔的习气亦相当兴盛。
  明代以后,嚼食槟榔的习俗从广东(含海南)逐步向外扩展,东至福建省的泉州府、漳州府, 西达广西的桂林府、 浔州府(贵港市)、柳州府,甚至是云南元江、腾冲地区也有嚼食槟榔习俗。这些城市,都处于海上丝绸之路或者珠江水系、元江的贸易线路上,或者茶马古道上。
  随着槟榔贸易的发展,到了清代,不仅在岭南地区有嚼食槟榔习俗,沿着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灵渠贸易路线北上,湖南的长沙、湘潭等地已有咀嚼槟榔的习俗。更有甚者,在北京城“士大夫往往耽之,竟日细嚼,唇摇齿转”。
  成书于清初的《红楼梦》第64回写道:“贾琏因见二姐儿手里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 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带来了,妹妹有槟榔,尝我一口吃。二姐道:槟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由此可见, 槟榔当时俨然成为大都会贵族时尚嗜好品。
  而此时,宋明时期嚼食槟榔风气盛行福建地区已不见被记载。但随着大批闽粤移民涌入台湾,台湾岛咀嚼槟榔之风日渐兴盛。具体而言, 广东嚼食槟榔的习俗分布点多集中于广州府、肇庆府和琼州府(海南)。广西南部嚼食槟榔的习俗分布点要远比北部多,西北地区最少。云南嚼食槟榔习俗比较集中,即在滇南的元江、临安府、广南府及西部的永昌府和腾越厅,其它地方则较稀少。
  郭声波认为,影响槟榔传播的因素中,产地、交通、人口流动是重要原因。例如,槟榔商贩的流动可刺激嚼食槟榔习俗的传播。嘉庆《湘潭县志》记载,槟榔为广商(广东、海南的商人)在湘潭的大宗货物,广商的槟榔铺“五步一桌子卖之,合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大量槟榔商贩的涌入,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湖南嚼食槟榔习俗的兴起与此不无关系。
  槟榔贸易: 海南槟榔行销各地  
  据郭声波介绍,槟榔在我国南方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槟榔的交易量也很大,覆盖面很广,不仅在国内各省进行交易,还涉及到了进出口贸易。
  清末民初我国槟榔分布图。 郭声波 绘
  晚清民国时期,据《中国旧海关史料》记载,全国有进出口槟榔交易的关口就有30多个,范围遍及今辽宁、天津、河南、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及整个岭南地区。1905年,我国槟榔总进口数为60631公担。
  “总的说来,国内各关的槟榔多从香港和澳门进口,其总和为各关直接从国外进口槟榔数的160多倍。海南是其两大来源地之一。”郭声波说,从《中国旧海关史料》统计数据看,港澳等地槟榔的来源地首先是从海南琼州关进口,1905年琼州海关出口槟榔12786公担,其中60%以上都是出口往香港和澳门的,尤以香港为多,其次则是销往国内,而出口国外很少。
  这说明, 港澳地区即为一个巨大的槟榔中转站,内地各关所需槟榔除直接通过各关之间的交易及从海南等地进口外,更多的是从港澳转手进口海南的槟榔或通过港澳向国外间接进口。
  在万宁旅行的外国人在品尝槟榔
  “在1905年,我国槟榔出口数远不及从国外进口数。虽然海南约有2万公担的槟榔输出,但仍然无法满足国内槟榔市场的需求。”郭声波说,天津、汉口、牛庄及长沙关所进口的槟榔数量比较大,有的甚至比广州关还多。这些地方进口大量的槟榔,除了药用外,很大可能存在着嚼食槟榔的习俗。因而,当时有嚼食槟榔习俗的地方并非仅限于岭南诸省份。
  然而,虽然我国岭南居民嚼食槟榔之风气在明清两代十分浓厚,但到了民国,嚼食槟榔习俗呈现明显衰减之势。虽说有些地方槟榔仍为婚俗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也有不少酒楼用槟榔款待客人,但除了海南、台湾和湖南少数地方外,其他地方的槟榔嚼食习惯已开始慢慢淡去。
  1936年到1943年的民国杂志《民俗》季刊曾刊登了作者云心的一篇《关于啖槟榔的风俗》文章,其中对此有比较好的记录:“我曾听过我的祖母说,伊曾经啖过许多的槟榔,又说我的父亲和伯父们都曾啖过不少……可见这种风俗,在我辈出世后才渐渐变了呢……现在槟榔少了,已用橄榄来代替它了。”
  与万宁共同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万宁发布厅”
  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文/单憬岗 实习生 张晓甜,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右下方“写留言”自由吐槽
责任编辑:谢军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湖南的抗战 海南的槟榔
http://api.haina-service.com/homp/wcmdp/newslist/?flag=hylandawc&wcid=wanningfabuting
您当前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槟榔和湖南槟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