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锋医药股票配资会是下一个康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吗

卖身不成转手回购 中国先锋医药(01345)会复制康臣药业的翻倍故事吗?
阅读量:21737
有点味道有点料,财经原本不枯燥。
本文来自于“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以回购为切入点,面包财经曾在去年公开撰文剖析了康臣药业(01681)的投资价值。随后又发布了一篇万余字的付费阅读内容,深入解读了康臣药业回购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提出这家公司被低估。从日,宣布大回购的前日开始计算,随着业绩增长、确定调入港股通名单,康臣药业的股价不断走高,至今涨幅约为138%,期间最高涨幅达到163%。下图为康臣药业回购前后复权股价走势:后来,在康臣药业股价飙升之后,不少读者一直在催促我们刊发更多的付费阅读内容。其实,这种明确的获利机会可遇不可求,这需要公司本身基本面扎实,再加上港股通扩容这种制度性套利的机会。最近在梳理港股回购数据时,我们注意到了一家在频繁回购的医药公司——中国先锋医药(01345)。在它的身上,我们闻到了那么点熟悉的味道。先看股价走势:先锋医药于2013年11月在港股上市,比康臣药业早了约1个月时间。股价经历2014年的一段飙涨后,开始下跌,复权股价最低跌至2016年的1.37港元,随后股价回升至2.5港元左右横盘,但仍处于破发状态。目前,先锋医药的总市值约为32亿港元,是恒生中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额不过500万港元。股价低迷、医药股、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成分股、回购……这些曾在康臣药业身上出现过的特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尽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是我们可以以共同点为切入口进行分析,挖掘先锋医药回购背后的逻辑。先声明:先锋医药的逻辑与康臣药业有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探讨分析方法。先来了解下中国先锋医药的经营情况。进口药销售公司:与全球眼科药品巨头分手 布局骨科治疗领域先锋医药虽然与康臣药业同属医药股,但本质上两家公司还是有区别的——康臣药业是制药公司,而先锋医药是医药销售公司,因此先锋医药更应该与港股医药牛股康哲药业(00867)对标。先锋医药由公司实控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创立于1996年,主要业务是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综合性营销、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供应商,简单点说就是做进口药代销的公司。截至2017年6月底,先锋医药共覆盖约3万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超过10.8万家药房。公司销售的药品涵盖了眼科、抗炎镇痛等治疗领域,医疗器械产品涵盖了眼科、骨科等治疗领域,主打药品有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等。长期以来,公司营收的一半以上由销售爱尔康的系列产品贡献:2016年公司总营收17.9亿元,其中来自爱尔康的收入为10.18亿元,占比达56.9%。根据先锋医药的相关公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眼部保健公司爱尔康(2012年被诺华收购)于中国所有眼科药品的渠道管理服务唯一供应商,两者合作时间已有十多年。但是,随着与爱尔康的协议即将于2018年底到期,经过多次商讨,先锋医药最终于日公告称,爱尔康无意于协议到期后延长期限。这一度造成市场对先锋医药的担忧。但是其实爱尔康系列产品对先锋医药的利润贡献并不大:2016年公司毛利5.93亿元,其中爱尔康系列产品贡献了1.08亿元的毛利,占比仅为18.3%。通过财报可以算出,先锋医药销售爱尔康系列药品获得的毛利率仅为10.6%,这在医药销售界的毛利率中算是较低的。翻查公司财报,2016年公司销售的其他药品毛利率约有63%,医疗器械毛利率约有60%。而在公告与爱尔康不再续期后没几天,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与Ortho Development订立了在中国独家销售膝关节系统产品的协议。先锋医药在公告中称,先锋医药的主推产品之一戴芬也是应用于骨科治疗领域,同时公司尚有脊柱植入产品在注册,此次与Ortho的分销协议将完善公司在骨科治疗领域产品的布局。大股东高度控盘 分红率达76%先锋医药的控股股东是Pioneer Pharma,实控人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截至日,持股比例为68.07%。港股实控人高度控盘的公司往往会有一个特点,分红比较慷慨: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先锋医药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0.53亿元,期间累计实现现金分红约8.08亿元,分红率达76%。如此高比例派息,公司的业绩如何呢?先锋医药的营业收入经历2015年短暂的下滑后,在2016年增加至17.9亿元,创下历史高点,2017年上半年营收为10.28亿元,同比增长27.5%。同期,净利润基本停滞增长,经历2015年的利润减少后,2016年净利润恢复至2.37亿元,但仍未超过2014年的2.62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2.7%。据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对海外联营公司计提的减值损失、进口药注册证续证时间延迟等。由于行业及自身经营的关系,自2013年上市以来,先锋医药的业绩算不上出彩,因此近几年股价和估值较低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高估值是要高成长支撑的。历时半年的卖身计划终止 公司开始回购尽管先锋医药的营收和利润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之前大股东却抛出了卖盘的计划。日公司发出公告称,控股股东Pioneer Pharma可能就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直至日,双方仍在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但是,到了日,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终止对交易事项的商讨。控股股东为什么想要离场,我们无法知晓。而这长达半年的股权出售计划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人对自家企业的经营没有信心。在实控人停止出售计划后,先锋医药便开启了上市以来第一波回购:2017年9月份累计回购114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近3000万港元。进入2018年,先锋医药开始了第二波回购:2018年初至今,累计回购79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2000万港元。下表为先锋医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回购详情:尽管,两波回购合计股数仅占总股本约1.5%,回购金额也不算大,仅占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18.9%,但是与先锋医药的日均成交额约500万港元相比,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回购后实控人曾减持 后续回购是否可期?而在2017年9月份的那波回购完成后没多久,实控人就减持了部分股票。港交所数据显示,公司实控人李新洲于日和12月19日先后在场外减持了2600万股和1422万股的股份,减持价格未披露,若根据当时股价,毛估估减持金额约有9000万港元,金额不算大。在李新洲减持之前,8月24日,公司总裁朱梦军在场内减持205万股,减持金额约为447万港元。前有长达半年多的卖身协商,后有夹在回购中的减持动作,不得不说,高度控盘的大股东的心思着实有些难猜,如此看来先锋医药的情况也远比当初的康臣药业复杂不少。实控人减持一定会是利空,从而减少回购的含金量吗?这可能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即便是现在已经被视为回购典型的康臣药业,其大股东在资本市场的多重运作也没有那么单纯。2017年2月份,在股价不到4港元时,康臣药业“不惜血本”向法国巴黎银行借贷5.6亿港元用于回购,此后两个月股价飙涨超过40%。在股价飙涨之后,康臣药业在2017年11月初完成高位配售,配售价格为6.6港元,募得资金约2.84亿港元。低位杠杆回购,高位配售套现。如此看来,康臣药业的大股东也是一名善于“低买高卖”炒自己股票的好手。回到先锋医药这个回购案例上。先锋医药另一个与康臣药业的区别就是实控人控盘程度。大股东高度控盘的情况下,是回购抬升股价还是为私有化铺路都很难说。而如果大股东真是铁了心的想做回购,那么在回购前的减持就多少可以理解了。要知道,先锋医药的实控人曾一度持股比例高达70%,也就是说,公众持股最高为30%左右。若公司真的想持续进行回购,将很容易就触发25%的公众持股红线。因此,想要摸清大股东的真实意图,接下来就要密切关注其后续行动。想仅凭一个回购动作就在股市赚到钱还是很难的。毕竟,一招鲜吃遍天只是一句口号,港股市场风高浪急,水深的很。密切追踪,保持警惕,想在投资上赚钱,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编辑:张鹏艳)中国先锋医药股票配资会是下一个康臣药业吗?中国先锋医药股票配资会是下一个康臣药业吗?唯信网百家号以回购为出发点,Bread Finance去年公开写信分析了康晨药业的投资价值。然后发表了一万多字的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了康辰药业有限公司回购可能产生的影响。自日,也就是宣布大规模回购的前一天,该公司的股价随着业绩的增长而不断上涨,其股票也被确认在香港交易所(HKEx)的上市名单上。到目前为止,涨幅已达138左右,最高涨幅为163,下图显示了康晨药业回购前后的股价走势:后来,康晨药业股价飙升后,不少读者纷纷敦促我们多出版付费阅读材料。事实上,这种明显的盈利机会是不存在的,这要求公司本身具备稳固的基础,再加上机构套利的机会,例如扩大香港证券交易所。最近,当我们梳理香港股票回购的数据时,我们注意到一家中国先锋公司正在大量回购股票。听起来有点耳熟。看看股市:先锋于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比康陈制药早了一个月。在2014大幅上涨之后,股价开始下跌,2016年跌至1.37港元的低点,随后回升至2.5港元左右,但仍处于停顿状态。先锋的总市值约为三十二亿港元,是恒生中小型指数的组成部分,过去一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仅为五百万港元。回购这一曾经出现在康陈制药业中的特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虽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共同点来分析它们。挖掘前卫回购背后的逻辑。首先,先锋医药的逻辑与康陈制药的逻辑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先锋派医学的运作。进口药品营销公司:与全球眼科药品巨头、布局、矫形治疗领域、先锋医药公司分拆,虽然与康晨制药有限公司分属一家制药公司,但两家公司本质上不同--康陈制药是一家制药公司,而先锋制药是一家医药销售公司。在日的一份声明中,该公司表示,控股股东先锋制药可能会与几个第三方讨论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直到日,双方仍在讨论,但到日,该公司表示。先锋公司宣布终止了对这笔交易的讨论。控股股东为什么要退出市场?我们不知道。市场对半年计划的解释是对公司运作缺乏信心。在控制器停止销售,先锋开始回购第一波上市以来:2017年9月,1140万的股份回购,回购总金额近3000万香港元。2018、先锋开始回购的第二波:790万购回的股份已经从2018年初以来,回购总金额约为2000万香港元。下表显示了年度先锋医疗公司回购的详细情况:虽然两个回购的合并股价仅占总股本的1.5%,但回购金额不大。只有18.9%的净利润的2016,但相对于500万香港元先锋的每天成交,回购对股价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回购浪潮在2017年9月完成后不久,实际控制人就减持了部分股票。港交所数据显示。12月4日,2017日和12月19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欣舟在市场上分别减持了2600万股和1422万股。降价的消息没有披露。如果股价当时被使用,减少的总量将约9000万香港元。在李欣舟的减少,在8月24日,公司总裁朱梦俊把持有的205万股约447万香港元。半年前进行了半年多的谈判,回购的股份减少了。我不得不说,对控制板的多数股东心里真的是有些难猜,如此看来,先锋医药的情况也比原来的Kangchen制药行业的复杂多了。实际控制人的减持必然是不好的,从而降低了回购的含金量吗?这可能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连康辰医药,它现在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回购,不在多少,其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上简单的操作。2017年2月,当股价低于4港元,康森制药借了5亿6000万港元从巴黎银行回购其股价飙升超过在接下来的两个月40%。在其股价大幅上涨后,完成了一个高配置CoMSON港币6.6早在十一月2017。筹集约2亿8400万港元。低杠杆回购,高配售现金。所以,康陈制药公司的大股东也是一位善于“买低买高卖”的好手。回到先锋药这个回购箱。先锋药与康陈制药业的区别是真正的控制器控制盘度。很大一部分。就东高管制小组而言,很难说回购是上升,还是为私有化铺平了道路。如果大股东真的想进行回购,那么回购前的减持或多或少是可以理解的。你知道,在某一时刻,先锋的掌门人持有30%股左右的股票。如果该公司真的想继续回购,那么很容易触发25%的红线。如果你想了解大股东的真实意图,你必须密切关注他们的后续行动。仅凭一次回购就能在股市赚钱仍然非常困难。毕竟,这不过是一句新鲜的食物,香港股市风雨飘摇。水很深。保持密切的跟踪,保持警惕,想在投资中赚钱,你不能太小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唯信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唯信网专注网络推广服务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以回购为切入点,面包财经曾在去年公开撰文剖析了(1681.HK)的投资价值。随后又发布了一篇万余字的付费阅读内容,深入解读了回购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提出这家公司被低估。从日,宣布大回购的前日开始计算,随着业绩增长、确定调入港股通名单,的股价不断走高,至今涨幅约为138%,期间最高涨幅达到163%。下图为回购前后复权股价走势:后来,在股价飙升之后,不少读者一直在催促我们刊发更多的付费阅读内容。其实,这种明确的获利机会可遇不可求,这需要公司本身基本面扎实,再加上港股通扩容这种制度性套利的机会。最近在梳理港股回购数据时,我们注意到了一家在频繁回购的医药公司——(1345.HK)。在它的身上,我们闻到了那么点熟悉的味道。先看股价走势:先锋医药于2013年11月在港股上市,比早了约1个月时间。股价经历2014年的一段飙涨后,开始下跌,复权股价最低跌至2016年的1.37港元,随后股价回升至2.5港元左右横盘,但仍处于破发状态。目前,先锋医药的总市值约为32亿港元,是恒生中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额不过500万港元。股价低迷、医药股、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成分股、回购……这些曾在身上出现过的特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尽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是我们可以以共同点为切入口进行分析,挖掘先锋医药回购背后的逻辑。先声明:先锋医药的逻辑与有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探讨分析方法。先来了解下的经营情况。&进口药销售公司:与全球眼科药品巨头分手 布局骨科治疗领域&先锋医药虽然与同属医药股,但本质上两家公司还是有区别的——是制药公司,而先锋医药是医药销售公司,因此先锋医药更应该与港股医药牛股(0867.HK)对标。先锋医药由公司实控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创立于1996年,主要业务是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综合性营销、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供应商,简单点说就是做进口药代销的公司。截至2017年6月底,先锋医药共覆盖约3万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超过10.8万家药房。公司销售的药品涵盖了眼科、抗炎镇痛等治疗领域,医疗器械产品涵盖了眼科、骨科等治疗领域,主打药品有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等。长期以来,公司营收的一半以上由销售爱尔康的系列产品贡献:2016年公司总营收17.9亿元,其中来自爱尔康的收入为10.18亿元,占比达56.9%。根据先锋医药的相关公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眼部保健公司爱尔康(2012年被诺华收购)于中国所有眼科药品的渠道管理服务唯一供应商,两者合作时间已有十多年。但是,随着与爱尔康的协议即将于2018年底到期,经过多次商讨,先锋医药最终于日公告称,爱尔康无意于协议到期后延长期限。这一度造成市场对先锋医药的担忧。但是其实爱尔康系列产品对先锋医药的利润贡献并不大:2016年公司毛利5.93亿元,其中爱尔康系列产品贡献了1.08亿元的毛利,占比仅为18.3%。通过财报可以算出,先锋医药销售爱尔康系列药品获得的毛利率仅为10.6%,这在医药销售界的毛利率中算是较低的。翻查公司财报,2016年公司销售的其他药品毛利率约有63%,医疗器械毛利率约有60%。而在公告与爱尔康不再续期后没几天,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与Ortho Development订立了在中国独家销售膝关节系统产品的协议。先锋医药在公告中称,先锋医药的主推产品之一戴芬也是应用于骨科治疗领域,同时公司尚有脊柱植入产品在注册,此次与Ortho的分销协议将完善公司在骨科治疗领域产品的布局。&大股东高度控盘 分红率达76%&先锋医药的控股股东是Pioneer Pharma,实控人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截至日,持股比例为68.07%。港股实控人高度控盘的公司往往会有一个特点,分红比较慷慨: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先锋医药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0.53亿元,期间累计实现现金分红约8.08亿元,分红率达76%。如此高比例派息,公司的业绩如何呢?先锋医药的营业收入经历2015年短暂的下滑后,在2016年增加至17.9亿元,创下历史高点,2017年上半年营收为10.28亿元,同比增长27.5%。同期,净利润基本停滞增长,经历2015年的利润减少后,2016年净利润恢复至2.37亿元,但仍未超过2014年的2.62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2.7%。据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对海外联营公司计提的减值损失、进口药注册证续证时间延迟等。由于行业及自身经营的关系,自2013年上市以来,先锋医药的业绩算不上出彩,因此近几年股价和估值较低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高估值是要高成长支撑的。&历时半年的卖身计划终止 公司开始回购&尽管先锋医药的营收和利润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之前大股东却抛出了卖盘的计划。日公司发出公告称,控股股东Pioneer Pharma可能就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直至日,双方仍在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但是,到了日,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终止对交易事项的商讨。控股股东为什么想要离场,我们无法知晓。而这长达半年的股权出售计划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人对自家企业的经营没有信心。在实控人停止出售计划后,先锋医药便开启了上市以来第一波回购:2017年9月份累计回购114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近3000万港元。进入2018年,先锋医药开始了第二波回购:2018年初至今,累计回购79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2000万港元。下表为先锋医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回购详情:尽管,两波回购合计股数仅占总股本约1.5%,回购金额也不算大,仅占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18.9%,但是与先锋医药的日均成交额约500万港元相比,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回购后实控人曾减持 后续回购是否可期?而在2017年9月份的那波回购完成后没多久,实控人就减持了部分股票。港交所数据显示,公司实控人李新洲于日和12月19日先后在场外减持了2600万股和1422万股的股份,减持价格未披露,若根据当时股价,毛估估减持金额约有9000万港元,金额不算大。在李新洲减持之前,8月24日,公司总裁朱梦军在场内减持205万股,减持金额约为447万港元。前有长达半年多的卖身协商,后有夹在回购中的减持动作,不得不说,高度控盘的大股东的心思着实有些难猜,如此看来先锋医药的情况也远比当初的复杂不少。实控人减持一定会是利空,从而减少回购的含金量吗?这可能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即便是现在已经被视为回购典型的,其大股东在资本市场的多重运作也没有那么单纯。2017年2月份,在股价不到4港元时,“不惜血本”向法国巴黎银行借贷5.6亿港元用于回购,此后两个月股价飙涨超过40%。在股价飙涨之后,在2017年11月初完成高位配售,配售价格为6.6港元,募得资金约2.84亿港元。低位杠杆回购,高位配售套现。如此看来,的大股东也是一名善于“低买高卖”炒自己股票的好手。回到先锋医药这个回购案例上。先锋医药另一个与的区别就是实控人控盘程度。大股东高度控盘的情况下,是回购抬升股价还是为私有化铺路都很难说。而如果大股东真是铁了心的想做回购,那么在回购前的减持就多少可以理解了。要知道,先锋医药的实控人曾一度持股比例高达70%,也就是说,公众持股最高为30%左右。若公司真的想持续进行回购,将很容易就触发25%的公众持股红线。因此,想要摸清大股东的真实意图,接下来就要密切关注其后续行动。想仅凭一个回购动作就在股市赚到钱还是很难的。毕竟,一招鲜吃遍天只是一句口号,港股市场风高浪急,水深的很。密切追踪,保持警惕,想在投资上赚钱,怎么小心都不为过。本文作者:面包财经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金融平台。摘要:以回购为切入点,面包财经曾在去年公开撰文剖析了康臣药业(1681.HK)的投资价值。随后又发布了一篇万余字的付费阅读内容,深入解读了康臣药业回购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提出这家公司被低估。从2017年2月
以回购为切入点,面包财经曾在去年公开撰文剖析了康臣药业(1681.HK)的投资价值。随后又发布了一篇万余字的付费阅读内容,深入解读了康臣药业回购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提出这家公司被低估。从日,宣布大回购的前日开始计算,随着业绩增长、确定调入港股通名单,康臣药业的股价不断走高,至今涨幅约为138%,期间最高涨幅达到163%。下图为康臣药业回购前后复权股价走势:后来,在康臣药业股价飙升之后,不少读者一直在催促我们刊发更多的付费阅读内容。其实,这种明确的获利机会可遇不可求,这需要公司本身基本面扎实,再加上港股通扩容这种制度性套利的机会。最近在梳理港股回购数据时,我们注意到了一家在频繁回购的医药公司——中国先锋医药(1345.HK)。在它的身上,我们闻到了那么点熟悉的味道。先看股价走势:先锋医药于2013年11月在港股上市,比康臣药业早了约1个月时间。股价经历2014年的一段飙涨后,开始下跌,复权股价最低跌至2016年的1.37港元,随后股价回升至2.5港元左右横盘,但仍处于破发状态。目前,先锋医药的总市值约为32亿港元,是恒生中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额不过500万港元。股价低迷、医药股、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成分股、回购……这些曾在康臣药业身上出现过的特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尽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是我们可以以共同点为切入口进行分析,挖掘先锋医药回购背后的逻辑。先声明:先锋医药的逻辑与康臣药业有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只探讨分析方法。先来了解下中国先锋医药的经营情况。 进口药销售公司:与全球眼科药品巨头分手 布局骨科治疗领域 先锋医药虽然与康臣药业同属医药股,但本质上两家公司还是有区别的——康臣药业是制药公司,而先锋医药是医药销售公司,因此先锋医药更应该与港股医药牛股康哲药业(0867.HK)对标。先锋医药由公司实控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创立于1996年,主要业务是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综合性营销、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供应商,简单点说就是做进口药代销的公司。截至2017年6月底,先锋医药共覆盖约3万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超过10.8万家药房。公司销售的药品涵盖了眼科、抗炎镇痛等治疗领域,医疗器械产品涵盖了眼科、骨科等治疗领域,主打药品有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等。长期以来,公司营收的一半以上由销售爱尔康的系列产品贡献:2016年公司总营收17.9亿元,其中来自爱尔康的收入为10.18亿元,占比达56.9%。根据先锋医药的相关公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眼部保健公司爱尔康(2012年被诺华收购)于中国所有眼科药品的渠道管理服务唯一供应商,两者合作时间已有十多年。但是,随着与爱尔康的协议即将于2018年底到期,经过多次商讨,先锋医药最终于日公告称,爱尔康无意于协议到期后延长期限。这一度造成市场对先锋医药的担忧。但是其实爱尔康系列产品对先锋医药的利润贡献并不大:2016年公司毛利5.93亿元,其中爱尔康系列产品贡献了1.08亿元的毛利,占比仅为18.3%。通过财报可以算出,先锋医药销售爱尔康系列药品获得的毛利率仅为10.6%,这在医药销售界的毛利率中算是较低的。翻查公司财报,2016年公司销售的其他药品毛利率约有63%,医疗器械毛利率约有60%。而在公告与爱尔康不再续期后没几天,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与Ortho Development订立了在中国独家销售膝关节系统产品的协议。先锋医药在公告中称,先锋医药的主推产品之一戴芬也是应用于骨科治疗领域,同时公司尚有脊柱植入产品在注册,此次与Ortho的分销协议将完善公司在骨科治疗领域产品的布局。 大股东高度控盘 分红率达76% 先锋医药的控股股东是Pioneer Pharma,实控人为董事会主席李新洲,截至日,持股比例为68.07%。港股实控人高度控盘的公司往往会有一个特点,分红比较慷慨: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先锋医药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0.53亿元,期间累计实现现金分红约8.08亿元,分红率达76%。如此高比例派息,公司的业绩如何呢?先锋医药的营业收入经历2015年短暂的下滑后,在2016年增加至17.9亿元,创下历史高点,2017年上半年营收为10.28亿元,同比增长27.5%。同期,净利润基本停滞增长,经历2015年的利润减少后,2016年净利润恢复至2.37亿元,但仍未超过2014年的2.62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2.7%。据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对海外联营公司计提的减值损失、进口药注册证续证时间延迟等。由于行业及自身经营的关系,自2013年上市以来,先锋医药的业绩算不上出彩,因此近几年股价和估值较低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高估值是要高成长支撑的。 历时半年的卖身计划终止 公司开始回购 尽管先锋医药的营收和利润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之前大股东却抛出了卖盘的计划。日公司发出公告称,控股股东Pioneer Pharma可能就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直至日,双方仍在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但是,到了日,先锋医药发出公告称已终止对交易事项的商讨。控股股东为什么想要离场,我们无法知晓。而这长达半年的股权出售计划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人对自家企业的经营没有信心。在实控人停止出售计划后,先锋医药便开启了上市以来第一波回购:2017年9月份累计回购114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近3000万港元。进入2018年,先锋医药开始了第二波回购:2018年初至今,累计回购79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2000万港元。下表为先锋医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回购详情:尽管,两波回购合计股数仅占总股本约1.5%,回购金额也不算大,仅占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18.9%,但是与先锋医药的日均成交额约500万港元相比,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回购后实控人曾减持 后续回购是否可期?而在2017年9月份的那波回购完成后没多久,实控人就减持了部分股票。港交所数据显示,公司实控人李新洲于日和12月19日先后在场外减持了2600万股和1422万股的股份,减持价格未披露,若根据当时股价,毛估估减持金额约有9000万港元,金额不算大。在李新洲减持之前,8月24日,公司总裁朱梦军在场内减持205万股,减持金额约为447万港元。前有长达半年多的卖身协商,后有夹在回购中的减持动作,不得不说,高度控盘的大股东的心思着实有些难猜,如此看来先锋医药的情况也远比当初的康臣药业复杂不少。实控人减持一定会是利空,从而减少回购的含金量吗?这可能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即便是现在已经被视为回购典型的康臣药业,其大股东在资本市场的多重运作也没有那么单纯。2017年2月份,在股价不到4港元时,康臣药业“不惜血本”向法国巴黎银行借贷5.6亿港元用于回购,此后两个月股价飙涨超过40%。在股价飙涨之后,康臣药业在2017年11月初完成高位配售,配售价格为6.6港元,募得资金约2.84亿港元。低位杠杆回购,高位配售套现。如此看来,康臣药业的大股东也是一名善于“低买高卖”炒自己股票的好手。回到先锋医药这个回购案例上。先锋医药另一个与康臣药业的区别就是实控人控盘程度。大股东高度控盘的情况下,是回购抬升股价还是为私有化铺路都很难说。而如果大股东真是铁了心的想做回购,那么在回购前的减持就多少可以理解了。要知道,先锋医药的实控人曾一度持股比例高达70%,也就是说,公众持股最高为30%左右。若公司真的想持续进行回购,将很容易就触发25%的公众持股红线。因此,想要摸清大股东的真实意图,接下来就要密切关注其后续行动。想仅凭一个回购动作就在股市赚到钱还是很难的。毕竟,一招鲜吃遍天只是一句口号,港股市场风高浪急,水深的很。密切追踪,保持警惕,想在投资上赚钱,怎么小心都不为过。本文作者:面包财经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康臣药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