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哪里最出名哪里的最最出名

王风剪纸 阎寿根 摄
在前不久举行的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座谈会上,记者收到了两本书,捧在手上,觉得特别沉。
一本是被誉为“金华第一剪”的我市著名剪纸艺术家王风老人的第一本正式作品集《婺江之春———王风剪纸作品集》;另一本,是由省民协会员、金东区民协主席张根芳主编的首部金华道情方言文字剧本《双珠花》(又名《岭下朱抢亲》)。
之所以觉得特别沉,并不是因为两本书很厚,而是因为它们都是金华民间文化(金华剪纸、金华道情)的珍贵记录,给金华民间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内容。
张根芳与《双珠花》
《双珠花》的出版,使传唱了几百年的金华道情,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被完整记录下来。而且,用的全是金华土话。
张根芳第一次听到《双珠花》时,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双珠花》是金东区岭下镇岭下朱村的一个民间故事,原唱者是岭下朱村的民间艺人朱顺根。由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久唱不衰,吸引了很多听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根芳就参加过《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金华县故事、歌谣、谚语》的编选工作,其中也涉及一些金华方言。2006年,他写了一本《金华古言话》(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把金华方言中的农谚、俚语、歇后语逐一作了阐释。这些年,唱道情的人一个个离世了。张根芳有些焦虑:“消逝得太快了,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还有一件事情对张根芳是个刺激。2001年的时候,有三个日本女教授到金东区曹宅镇收集民间故事。她们除了听民间故事家讲故事,同时还拍录像、通过翻译做文字记录。2002年、2004年,又有两批日本的教授过来收集,张根芳都是全程陪同的。他极为感慨:“我们站在民间文化的富矿上,自己不去开采,人家却来了。我们这个富矿不是煤矿铁矿,民间文化是有时间性的,不会千万年不变地存在,它会消亡。若干年后,如果我们只能在日本学者的著作中看到金华的传统文化,那不仅是金华文化人的耻辱,更是民族的悲哀。”
《双珠花》先是由盛根旺和黄晓刚根据录音记录的,张根芳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概括,揣摩道情原唱的真切表达,用最准确的字“说”出来。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很多时候,张根芳一页一页地翻《汉语大字典》,从中寻找相应的文字。他认为,金华方言也是汉语言的一种,大多数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在于读音的不同。所以,在记录方言时,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音和义的最佳结合。张根芳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说“拿东西”,金华话说“拿”是“Duo”,思来想去,用“掇”比较合适。再比如“他”,张根芳选择了“渠”字,“朱熹有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渠’就是他的意思”。
在转行做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之前,张根芳一直在做“文学梦”,并且矢志不渝地坚守纯文学创作。但是在转行之后,他彻底放弃了文学。“在那之前我从来不敢想象自己会放弃文学创作,可是现在我一点都没有想回头。”张根芳说,他要趁现在还跑得动,多走走看看,收集更多的资料,然后再做研究。
目前,张根芳正在编第二部金华道情的方言剧本《皇凉伞》,这个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塘雅村。同时,他还在积累更多的资料,准备写一本系统、完整的《金华方言》。
王风与《婺江之春》
“了了一桩心愿。”王风老人说。
老人今年已经88岁了,他一辈子剪了多少剪纸作品,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过来。但是在作为第二批“婺文化丛书”之一、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婺江之春》之前,他只有两本非正式出版的集子,一是《王风剪纸作品选》,一是《王风剪纸辅导资料》。对于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剪纸艺术家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
在市文化局、婺文化促进会的支持下,《婺江之春》得以面世,书中共收录了王风的剪纸作品近150幅,对他的整个剪纸艺术生涯作了大致的梳理和总结。
王风出生在义乌农村。10岁时,读小学的他见到一本窗花样本,非常喜欢,一天到晚学着剪。但他真正开始剪纸还是在1954年到金华工作以后,因为老百姓喜欢他的剪纸,他常常在下乡时随身带一把剪刀。上世纪80年代离休以后,他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剪纸上,为传承金华民间剪纸艺术尽心尽力。1998年,王风获得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一级剪纸艺术家称号,2003年又获得“中国剪纸艺术家”称号,2004年,他被授予“浙江剪纸艺术终身荣誉奖”。他的剪纸作品不仅在国内频频获奖,还流传到德、英、美、日和东南亚诸国。
收录在《婺江之春》中的剪纸作品,是王风从几十年创作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基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题材上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为主宣传国家政策、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比如《社会主义好》、《赤脚医生采药》、《八荣八耻》、《迎奥运》等;二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飞禽走兽、鱼蝶花草等为内容,表现喜庆、热烈的气氛,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这本书最后收录了王风老人的四张“大作”:《百蝶图》、《百鱼图》、《梅花图》和《迎奥运》,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功底。
王风老人有个梦想,不轻易与外人道,他说:“人们称我为‘金华第一剪’,我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啊。我期望有生之年,金华能举办一次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剪纸大展(赛),让中外观众指着八婺剪纸问:‘这是金华剪纸?’得到肯定后,个个会翘起大拇指夸奖:‘真是天下第一剪啊。’”
88岁的老人了,王风还是放不下手中的剪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老人又在构思一幅新的作品:“1949年是牛年,今年也是牛年,我想用牛的形式来体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女儿王爱民已经传承了父亲的“事业”,她不仅自己剪得好,还定期到老年大学、居委会、中小学校义务教授剪纸技巧,培养人们的学习兴趣。
《双珠花》中的一段文字
唱:喔,么生再谢侬,请问侬尊姓大名?
白:喔,阿是姓白,名取清。
唱:喔,侬这位名头好得紧,姓白名头讴做清啊,有白有清啊,浑水会变清啊。这一个吧马文彪连忙便动身,姓朱朝正送渠出门。
白:渠讲,侬这位先生,迟点早点再谢喔,宽慢,哪次再来。好格!渠讲,准弗准,侬不要怪阿,不准也非可,准也非可。弗错嘎,只可告告悔,在家等,总是等不出来的,啊!是是是,好,阿走啦。
唱:朱朝正望渠起身,一路走来一路行,姓马马文彪,望望姓朱朱朝正啊,虽然年纪老,眉眼生起开得紧,年轻格时节也算一个大能人,年纪老了也呒用了。这一次马文彪如果弗来,岭下朱永远都翻弗转身。
&&&&&&&&&&&&&&&
······桦甸剪纸艺术为什么那么出名?|剪纸|农民画|民间艺术_新浪网
桦甸剪纸艺术为什么那么出名?
桦甸剪纸艺术为什么那么出名?
吉林长白山脚下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桦甸,其优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关东黑土地独特的民间艺术瑰宝——剪纸。那么,桦甸剪纸艺术为什么能够在全国性的大赛评选中多次获奖呢,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桦甸剪纸艺术为什么能够在全国打出名气来。其实桦甸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其实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桦甸市政府及桦甸市相关的文化部门便对民间文化艺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桦甸市农民画(剪纸)创作协会,依托文化馆(民间画院),定期培训创作者队伍,开展各种农民画(剪纸)赛事活动,活跃创作氛围,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就是说,在桦甸,剪纸艺术和农民画艺术都是桦甸市政府大力支持和推进的一项文化工程,不但有优秀的剪纸技艺传承人进行剪纸技艺的指导,还有专门的文化馆场地进行开展学习和组织活动,并能对技艺高超者,进行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不得不说,这一体系化的操作也使得桦甸剪纸艺术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使得桦甸剪纸艺术能够越走越远。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桦甸作为长白山下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县,自古以来便人杰地灵,文化基础和文化氛围好,也使得剪纸艺术等人才辈出,这是桦甸剪纸艺术越来越出名的必不可少的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厉害了!被央视点名“包头剪纸”非遗要在全国出名了厉害了!被央视点名“包头剪纸”非遗要在全国出名了本土新鲜事百家号小编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剪纸作品,表达了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使包头剪纸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坐落在东河区民族文化馆的“剪华大帐”成为包头剪纸推广、传承、学习、交流的基地。近日,独具民族特色的“剪华大帐”还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一起来看看央视的报道吧!“剪华大帐”主题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整体是一个蒙古包造型,墙高4米,到顶6米,全部采用红绒纸材质,由剪纸名家制作400平方米纯手工剪纸装饰而成。这种大型的全手工装饰手法,在全国尚属首次。蒙古包穹顶套脑采用如意云纹装饰,用48条大型剪纸连续折叠悬挂起来,预示着12个月四季轮回,分别用“鱼戏莲花”“蝶扑牡丹”“蝙蝠菊花”“喜鹊登梅”四幅一组循环使用,代表阴阳相合,生化万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美好寓意。同时蒙古包的四壁还使用穆斯林清真寺拱门造型,采用忍冬花卷草纹装饰;农耕文化窑洞造型,采用狮顶瓶、福寿桃图样装饰。四柱使用了二龙戏珠剪纸图案装饰。整个造型体现了多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美好寓意。辣么漂亮的“剪华大帐”你不想去看看吗?贴心小编为您送上出行攻略地址:乔家金街茶城入口东河区民族文化馆门票:无公交线路:先乘坐5路→铁西区站下车→铁西区站乘坐35路→西阁外·华医堂中医门诊站下车→乔家金街【盘点】东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 汤茶汤属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申报为包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茶汤是一种方便美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它始于明代,清朝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就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的说法,可见茶汤在当时就已经相当普及。茶汤最初出自宫廷,又是用龙嘴的铜壶冲制,所以也叫“龙茶”。老包头茶汤是谷子米制作,加之纯正红糖、白沙糖、芝麻、核桃仁、葵花籽仁、桂花等作料相伴,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冲好后弥香四溢、味道香甜可口,深受欢迎。面 塑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的发祥与中国民俗文化相关。是人们对祭祀活动心理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和观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东河区作为包头的老城区,民间面塑早已扎根于民众生活,是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民俗风情的一种审美表现方式,其文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的雕塑”。糖 塑糖塑就是以糖塑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看。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包头糖塑是由外来移民引入的。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糖塑即有好看、好吃、好玩的特点,制作工艺又简便易行,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观之若画、食之甘甜,很是招人喜爱,其扎根于民众,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包头延续至今,在民间得以传承。2015年申报成为包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麻 糖麻糖手工制作技艺:沙尔沁张氏纯米麻糖是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沙尔沁村有名的地方美食,在当地家喻户晓、远近闻名,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也颇有名气。2015年申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合枕六合枕是经三十六道工序,手工缝制两千多针而成,六合枕对缝制人的手艺要求非常高,针脚的大小、间距都要一样。六合枕大多呈长方形,六个面代表东南西北天地六个方位,每个面上都有呈花瓣状的孔,孔孔相通,精美实用。六合表示六个方位合为一体,寓意六面和顺,孔孔相通,寓意天地合一。2015年申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合枕外形独特、美观且实用。多孔设计,便于人们睡觉时,耳朵和后脑不会被挤压;坐着休息时,可将手肘置于孔中不觉累;摆在客厅做靠枕更显高档、华贵。而且多孔还有一个妙用,可将中药包放入孔中,睡眠过程中闻着药草香,达到安神的效果。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土新鲜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吃喝玩乐、本地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请问在中国风筝和剪纸哪里最出名,如何可以买到.网上有得买吗?_百度知道
请问在中国风筝和剪纸哪里最出名,如何可以买到.网上有得买吗?
请问在中国风筝和剪纸哪里最出名,如何可以买到.网上有得买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山东潍纺的风筝最出名,蔚县的剪纸最出名,还有丰宁满族的剪纸,扬州的剪纸也很出名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剪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无锡、常州。扬州。有带文艺范的地方。如古镇?剪纸?泥娃。之类的。?出名点优先哈、~~谢谢。_百度知道
无锡、常州。扬州。有带文艺范的地方。如古镇?剪纸?泥娃。之类的。?出名点优先哈、~~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扬州这就有剪纸,比较出名。古街-东光街
采纳率:2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剪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纸艺术哪里最出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