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的故事民主人士邮政一八七一,一九五五值多少钱

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三部分)
我的图书馆
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三部分)
(未晋升者)过家芳()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人。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在北京今是中学经彭雪枫、过家和两同志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在第29军(西北军宋哲元部)从事兵运工作。任参谋、连长、副营长、营长。1933年3月参加了喜峰口对日军作战。1937年于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毕业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第179师副师长兼537团团长,第132师副师长、师长(少将军衔)。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第77军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任旅长。1948年8月,任第77军副军长兼第132师师长。日积极协助何基沣、张克侠等一起率2.3万人于淮海战役前期在贾汪、台儿庄组织起义,通电反蒋,宣布加入解放军。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第二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公安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是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吕 &琳()&原名吕志宽,曾用名吕建华。湖南省沅陵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教导员,1940年6月任八路军129师新编第4旅771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9月任77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保安3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警1旅1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89团政委、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422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3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5月兼赣南军区赣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火箭炮21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3年任志愿军炮兵21师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炮兵21师政委,沈阳军区炮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63年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主任,1965年1月集体转业,任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为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退居二线。1989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吕 &鸿(1915一&&&&)&原名吕儒琦。湖北省武昌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连文化教员,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湖西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教导团政委,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讵南指挥部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 1950年兼贵州军区兴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7军49 师副政委。1951年4月转入空军工作,任空军第13师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政治部主任。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秘书长。 1967年经北京市委批准回到部队,被调入国防科委工作,1978年任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任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副兵团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吕正修()陕西靖边县人。1934年1月参加赤卫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靖边县赤卫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8支队经济员、党总支部书记,红30军87师262团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3团1营教导员,关中军分区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1旅3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第一野战军4军10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第一野战军2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乌鲁木齐航空站政委,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955年6月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63年12月离职修养。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3岁。&朱&&利()原名骆斐然(后恢复原名)。河北曲周县人。大名师范学校读书时,于1931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河北游击军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冀热察军区察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9年4月任皖南军区宣城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任华东军区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7师第一副政委、政委。回国后,任山东军区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4月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第6研究所、第4研究所党委书记,航空工业部第628所顾问。1982年离职休息。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朱友德 (1913一&&&)曾用名巨能德。四川平昌县花溪乡十村人。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8团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第262团副营长、营长,第30军88师265团特派员,方面军总部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军委供给学校队长,绥远大青山骑兵营副营长、营长,骑兵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补训团团长、补训第5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进军西南第2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剑阁军分区司令员,遂宁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遂宁军分区司令员,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朱志明()曾用名朱科松。江西瑞金县壬田乡下街香花园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模范师1连战士,副班长,瑞金补训团2营营部文书,红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员,红1军团2师4团供给处供给员,第5团供给员兼师给养合作社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5师343旅685团2营供给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直属供给处主任,科长,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供给部部长,华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勤部部长,第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66军后勤部部长。建国后,1950年8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1年10月任第一炮兵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校长,1955年7月任军委防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7年5月任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64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朱业奎()曾用名朱奎。安徽省六安市狮子岗乡河嘴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警卫员、干事、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干事、特派员、指导员,武工队政委、保卫科长,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副政委、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15军干部管理部部长,第15军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80岁。&&&朱传保()&江西省吉水县万福镇枧下村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10师通讯排排长,红1军团军部通讯排排长,红1军2师连长,福建省永定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参加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连长、营长,新四军苏皖支队第1、第2营营长, 1940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总队7团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参谋长,3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抗大第9分校第3大队队长,1945年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宝应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7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3月任苏南军区警备第6旅副旅长,1949年 4月任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后,1950年5月任华东军区警备10旅旅长,华东公安部队第17师师长,常州军分区司令员并代职赴朝鲜战地实习,1951年12月任志愿军第60军179师见习副师长。回国后,1952年9月起,先后任江苏军区松江军分区司令员、淮阴军分区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5月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8月离休(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2年 7月22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朱秉才()原名朱双明。甘肃庆阳县新兴村人。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合水游击队队员、红26军骑兵团1连班长,红15军团骑兵团1连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连连长,副营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骑兵旅1团副团长、团长,华北军区骑兵师副师长。建国后,1951年2月任第18军骑兵第2师师长,1952年入西南军区第一文化学校学习,任党支部书记。1955年4月任云南省军区大理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开除党籍,全家回到甘肃。后经落实政策,恢复党籍。因病于日在家乡逝世,享年70岁。&朱佩瑄()山西省芮城县西陌乡石湖村人。1936年12月在运城做牺盟会村政协助员工作。1937年4月回太原后受牺盟特派员训练3个月;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后,任猗氏县牺盟特派员、中共猗氏县委书记、猗氏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后,任牺盟乡宁中心区汾南办事处主任兼政卫1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7月任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212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2月任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政委。1943年5月任太岳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943年10月任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第57团政委,1945年任太岳军区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太岳军区24旅(独立旅)副政委,1947年2月任太岳军区第22旅政委,1947年11月任陈谢兵团第4纵队22旅政委,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4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2年12月任四川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党委和军区党委常委、中共云南省委滇西工委常委、川西北和昌都剿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夏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二室主任。1965年10月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2师副师长。1975年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顾问。1983年10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99年2月逝世,享年81岁。&任达之()曾用名任子寿。山西阳高县城关镇人,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起组织 “读书会”、“抗敌救援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察绥游击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雁北应山联合县县长,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供给处副处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兵站站长,北岳行署供应部部长,华北军区野战军第3兵团第2纵队后勤部代部长,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后勤部政委。建国后,1951年1月任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 1955年5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学院高级班,1970年4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8年任北京军区空军顾问。1983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任学耀()&陕西省富县人。1934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干部部副部长,军干部部副部长, 1952年7月任防空部队干部部第二副部长,1955年5月任防空军干部部第二副部长,1957年5月任空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防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任国章()广西田阳县人。曾用名任国璋。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省汀州少先队总队军事教员,江西省瑞金县模范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9军团教导队政治教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处文化娱乐干事,红四方面军第30军第89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西路军艰苦作战。1937年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党校四部组教科干事。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第1旅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随营学校政委,第1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后勤部卫生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7月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后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师政委,中朝铁路指挥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回国后,1954年3月至11月任铁道兵干部部副部长。后到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59年11月至1967年1月、1973年8月至1983年4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1960年1月至1965年1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自治区监察委员会常委。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民族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院党委书记。1975年10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委员。1977年11月至1984年4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广西南宁逝世,享年85岁。&邬&&强(1910一&&&&)广东英德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英德农民暴动,曾任英德县苏维埃政府秘书。1933年与一批中共党员参加国民革命第19路军,任第60师第360团特务连文书,后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八期)。抗战爆发后,被编入第国民党第31军第131师任副连长兼1排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保卫战。1939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惠东宝抗日游击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参谋处长,挺进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1947年8月任两广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3月任两广纵队第1师副师长。建国后,任广东军区南路军分区司令员、粤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公安军兼广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刘&&&昌 (1919-&&) &山西省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公学员,八路军129师连指导员、教育股长、营教导员,1940年任新编8旅23团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晋冀鲁豫第6纵队18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委、政委,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12军36师政委。建国后,1949年11月兼川东军区涪陵军分区政委。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政委、第12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12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陆军第27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刘&&&奎()原名刘多魁,江西省吉安县浬田乡塘里村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27年参加当地农民暴动。1928年11月参加湘南游击队。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7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战士班长,排长,江西古烈游击队队长,参加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1营连长, 1938年调往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工兵爆破技术。结业后,分配到新四军教导总队工作。1940年调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参谋。1941年春“皖南事变”突围后,奉命留在皖南建立黄山游击队,任队长。1942年2月,任沿江总队队纵队长并兼任沿江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皖赣边区副司令员。1948年5月成立中共黄东工委,任书记。1949年4月任皖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建国后,1953年3月任安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60年11月至1963年3月任南京军区后勤部皖南基地主任,1963年3月至1969年10月复任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69年10月至1978年4月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安徽省国防工办主任、党委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委员。1978年4月安徽省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69岁。&刘 &鹏 ()&原名刘春祥。江西永新县怀忠区芦溪乡炎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永新县独立团战士,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12军34师特务连、炮兵连战士,红1军团直属炮兵营第2连通信员。1934年8月入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特课营学习,任炮兵连班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任军委第1纵队4梯队(即干部团)特课营炮兵排代理排长。1935年8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炮兵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炮兵连连长。1938年7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特务营营长。1939年1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3营教导员。1939年10月在山西洞峪镇第386旅轮训队学习2个月,任大队长。1940年12月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212旅56团副团长、团长。1942年9月在山西抗大总校学习。1943年7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4部学习。1944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3大队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枣阳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10月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参谋长。1947年1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旅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2军6师参谋长、师直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任第2军6师副师长兼新疆焉耆军分区副司令员。1951年1月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2年9月在中央军委军训部军校局帮助工作。1953年1月任中央军委军校管理部海空处副处长,计划调整处副处长、代处长。1955年5月任中央军委军事学院、军校管理部特等学校计划调整处处长。1960年4月任山东省军区济宁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党委副书记兼济宁专署体委主任。1960年7月兼任中共山东省济宁地委常委。1962年1月兼任中共山东省济宁地委书记处书记。1964年11月任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省军区党委常委、司令部党委书记。1969年12月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5月任山东省军区顾问。1981年6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军职待遇)。195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73岁。&刘子仪()河北省保定市人。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营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参谋长,第24团副团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42地区队队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团长、保安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辽宁独立第3师副师长,抚顺卫戍副司令员,1948年4月东北军区独立第4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166师师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第7步兵学校校长,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湖北省军区正军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76岁。&刘大坤(1908一2004)曾用名刘峰。四川南部县听钟乡黎家坝村人。1931年7月参加革命。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农民暴动班长、苏维埃部长、书记、县长、指挥长、中共乍巴县县委书记、第31军93师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股长、科长、1940年任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委、1941年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军区民运部长兼武工队长、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冀南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1949年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军分区司令员、政委、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4年7月23日在河南洛阳逝世,享年96岁。&刘卫民()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下王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司号员,红12师俱乐部主任,红4军政治部宣传员,军政治部保卫部书记员,红一军团司令部机要科特派员兼译电员。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司令部译电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冀晋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冀晋军区卫生部政委,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政大学团级干部队指导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助理,干部学校干部部部长,冀晋军区后勤部政委。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工程建筑部政委,党委书记,1957年8月任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政委,1958年6月任邯郸军分区政委。1961年10月任邢台军分区政委。正军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6年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82岁。&刘仁保()&&&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下刘伯岩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3军团8军1纵队1大队2中队战士,第4师第3团5连传令兵,第4师1团政治处宣传员,红3军团政治部张纯清同志警卫员,江西军区第5后方医院政治处宣传员,江西军区后方总医院政治部教导队学员、支部书记,瑞金中央党校红军政治班学员、青年委员,红军大学政治科学员,第2补充师第10团政委,第11团总支书记,红9军团8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红9军团直属特务队指导员,红32军2营教导员、3营教导员,红32军282团总支书记,红32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军大学学员。参加了中央红军(前)和红四方面军(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干事、组织科科长、留守兵团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卫生部药厂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副政委、政委。建国后,1849年任西北军区兼第一野战军卫生部政委,1955年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按副兵团级待遇离休)。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2岁。&刘云通()江西吉水县水南乡大屋仿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江西省军区卫生部药局主任,红3军团医院医生。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卫生所所长,八路军第115师陈士渠支队团卫生队队长,支队卫生处处长,师卫生部医政副科长,教导第2旅卫生处处长,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山东军区第2师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卫生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军区卫生部部长,后勤部第一副部长,东北军区空军卫生部部长兼后勤部第一副部长,中央军委空军卫生部部长。1980年离职休息,享受正军职待遇。1956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刘云鹏()号紫溟,又名刘毅武、刘善举。&山东安丘县凌河镇宫家庄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5月在杨虎城部搞兵变,失败后到了青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上旬,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以安丘军委的名义开展工作,发展了部分党员。8月任中共安丘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10月中旬受到通缉,被迫离开安丘到胶东刘珍年部做兵运工作。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共县委书记,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胶东军区军校训练处副主任,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团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参谋主任,胶东军区第7旅参谋处处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北海军分区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参谋长、1948年2月任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8月任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南京军事学院司令部工作教授会副主任、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教员等职(副兵团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刘东记()&江西吉安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连长,1938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第6大队参谋长,1940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19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 11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1旅副旅长,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第66军196师副师长。建国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6军196师副师长,1952年二次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3军69师第二副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陆军第24军74师师长,山西省军区晋南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79年12月在山西省临汾市逝世,享年70岁。&刘凤洪()河北沧县人。1935年弃笔从戎组建抗日义勇军与日作战,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特务团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建国后,到长春第二航校当学员。1951年秋任空军第六航校副校长,1953年任空军第十航校校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69年在陕西临潼逝世,享年56岁。&&刘庆珊()&山东省济宁人。1931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山东济宁第七中学抗日救亡运动特委会主席,中共地下党特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教育干事,第120师新兵营教导员,师卫生学校政治处主任兼手术医院政委,晋绥军区被服厂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卫生学校政委,西北人民医学专科学校政委,西北人民医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第一军医医学院政委,西北军区卫生部政委,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政委,1955年10月任第四军医大学政委,1964年7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1岁。&&刘江亭()河北省蠡县桑园镇大杨庄村人。1937年10月参加河北人民自卫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高阳县自卫军排长、连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副营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1营营长,冀中军区饶献地区队长、参谋,第31团团长。荣获冀中军区一等“五一奖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27旅31团团长,辽西支队副司令员,1946年12月任热东军分区独立2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参谋长,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43军第135师副师长。建国后,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教员、副主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1958年任陆军第21军63师师长,陆军第21军参谋长,陆军第21军副军长。1968年10月至1971年7月任总政治部军管小组副组长。1971年7月任陆军第21军军长,1975年7月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4年逝世。&刘达宣(1911一1998)江西赣县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江西宜典独立团党总支书记,军委独立第1团连指导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民运部干事,援西军随营学校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86旅17团(原补充团)政委、团长,延安中央党校第4部党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保安第1旅政治部主任,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19旅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0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33文化学校学员,广西南军区宁军分区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离职休息。享受正军级待遇。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8年逝世,享年87岁。&刘汝贤()河北雄县刘家铺村人,1938年5月参加河北人民自卫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学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民军干部训练队指导员,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第3大队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3营教导员,第1团政治处干部教育干事、政治处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教育股股长,第31地区队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72团政委,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23团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17团政委,华北军区第67军200师599团政委,第67军199师政治部主任,第67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 1951年6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7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陆军第68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徐州市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革命委员会主任,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区政委,济南军区后勤部政委、顾问。1982年3月离职休息,享受副兵团级待遇。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97岁。&刘远生()原名刘园生,江西省清江县(现樟树市)永泰乡周家庄村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团8军4师1团2连勤务员,军团司令部司号连通讯员,军团后勤经理处掩护连副班长,红3军团4师7团团部通讯班班长,红11团团部通讯班班长,通讯排长,红11团4师3连代理连长,红4师12团5连排长,副连长、连长, 4连连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参谋处参谋,抗日军政大学1大队区队长,队长,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队长,第115师独立旅第7支队营长,第115师独立旅第7支队副司令员,黄河支队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黄河支队2团团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副团长。1943年11月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4部11支部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5月任两广纵队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23旅66团团长。第26团团长,第27团团长。第7师21团团长,辽东军区警卫团团长,后兼代理政委。1948年4月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3师副师长,1948年10月任第12纵队独立师副师长,12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6军162师副师长,1949年6月任第49军145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任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9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47军实习师长,1952年3月回国,任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11月到武汉中南军区高级干部文化速成班学习。1956年3月任广东省军区惠阳军分区司令员兼守备某师师长。1959年6月任佛山军分区司令员。1963年5月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分区司令员。1965年7月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榆林要塞区司令员。1967年8月复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11月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兵团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广东广州逝世,享年69岁。&&刘克东()陕西省延川县高家屯乡黑流水沟村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文书、政治教员,1935年在陕北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在军委三局任报务员。1936年秋被中央军委三局委派随汪锋同志去杨虎城部特务第2团做地下电台工作,以沟通“白区”与党中央的联络。 “西安事变”时,担任杨虎城部队秘密电台电报员, “西安事变”后随西北军第17路军改编为国民党军第38军,任第38军第177师第529旅第157团(团长阎揆要)通信排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电台台长,中央军委三局股长,电台队队长,总台领班,陕甘宁晋绥联司令部通信参谋,通信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兼西北电讯学校校长,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通信处处长,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西北邮政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1963年4月因病休养,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6岁。&刘应启()曾用名刘绍武。河南省商城县白塔集乡刘凹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党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新编第10旅第28团政委,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河南四地委路东和路西工委书记兼第4军分区政委、中共汝蔡隋中心县委书记,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沧南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政治部主任、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3年任江苏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后勤部政委,扬州军分区第一政委,南通军分区政委。1965年8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江苏扬州逝世,享年103岁。&刘君雅()原名刘文彬。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忠信寨村人。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中共鲁北县委监委委员。1928年5月,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被吉鸿昌师长营救出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恩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科科长,八路军冀鲁边支队供给主任,津浦支队管理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2支队管理股股长、秘书长,山东纵队2旅5团供给主任,滨海军分区供给主任,滨海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总供给部副部长,华东支前司令部前方粮食部副部长、皖南办事处副主任,运淮办事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煤业总公司总经理。195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军事学院物资保障部部长兼联华公司总经理。1959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参谋长,海军后勤部参谋长兼供给管理部部长。1964年离职休息。1982年享受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刘伯堂()湖北石首高基庙喻家碑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红2军团连部通信员、团政治处通信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358旅连指导员、营代理教导员、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35团政治处主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团副政委、第1野战军第1军1师团政委。建国后,1949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1952年任 1军1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军马调教师政委,1954年任陆军第50军149师政委、1962年5月任陆军第50军副政委,1969年9月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85年离职休息,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2002年1月28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6岁。&刘学礼()&曾用名刘学理。山西省人。1935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政委,铁道兵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副政委。1951年6月任志愿军铁道兵4师政委、师长,回国后,任铁道兵第4师师长兼政委,铁道兵第4师政委,1956年5月任铁道兵第一军干部部部长,1957年7月任铁道兵学校副校长,1962年9月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铁道兵学院副院长,1970年3月任铁道兵学校副校长,1976年1月任铁道兵技术学校副校长,1976年7月任铁道兵技术学校顾问,1978年1月任铁道兵工程学院顾问(副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铁道兵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62岁。&刘明山()陕西子长县李家岔镇马圈坪村人。1933年1月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队长、政治指导员。陕北红军第1支队经济员、第1总队政委、红15军团241团团长。1936年2月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神木特区独立团团长、神府特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子长县保安大队大队长。1941年调任陕甘宁边区警备三旅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军分区2团团长、庆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曲环总指挥部总指挥、庆阳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任西北第二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陕西省军区安康军分区司令员,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因身体原因(革命伤残)而提前离休。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兰州116)。1988年12月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77岁。&&刘明鉴()&四川省渠县岩峰乡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渠县独立团战士,文书、红5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团部参谋、第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第3科科长,新编第7旅19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28师参谋长,第29师副师长。建国后,历任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川南军区参谋长,空军第12航空学校校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学员,空军第6军副军长,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5岁。&刘金山()江西省赣县南塘区田村人。1929年秘密加入农民游击队,参加了赣南暴动。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5军308团任战士、副班长、班长,红4军10师副班长、班长,红1军团2师5团3营9连班长、排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独立师1团1连连长,1937年任团参谋长。后仍回一连任连长。抗日战争时期,所部编入八路军第115师,任地方动委会主任,晋察冀第3军分区(兼4支队)警卫营营长,第12大队1营(中队)营长,第4军分区10大队营长,第2团2营营长,军分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游击3支队副支队长, 1941年在冀中反“扫荡”时,该部被评为模范大队。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五部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6月,被抽调组成南下支队第二梯队到河南。7月到沈阳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南军区第1军分区1团团长,警卫团团长,辽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地委委员,1948年7月任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独立第168师副师长、党委常委。建国后,1950年任空军第7师副师长,1951年3月任平原省军区菏泽军分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52年9月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委员、湖西地委委员。1953年任山东军区济宁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委员、济宁地委委员。1955年3月人南京军区苏州干部文化学校学习。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离职休养。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9月逝世。&刘诚达()原名刘应章,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纠察队长。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区游击队党代表,安福县一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区游击队政委,县互济会组织部长,县互济会主任兼反帝大同盟主任,安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安福县委副书记、县独立营政委。1934年1月参加了中华苏维埃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留在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后调任红6军团18师政治部地方科科长,中共大庸县委书记,中共桑植县委书记,红18师52团政委,红17师政治部地方科长,中共大定县委书记,红二方面军模范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红32军政治部地方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处地方股长,1938年10月任绥德警备区独立1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2年4月任独立1旅政治部组织科长。1945年8月任绥德留守处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卫生部政委,第一野战军1军卫生部政委。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干部部长,1952年2月任东北辽西省公安部队政委,1953年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1954年任辽宁省军区任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休养治病。后享受副兵团级待遇。因病于日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85岁。&刘冠军()1953年1月至1954年3月任绥蒙军区参谋长,1955年12月至1957年3月任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患于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逝世,享年66岁。&刘建功()河南西华县人,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西华抗日总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豫东游击队连指导员、营政委,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普通科指导主任,新四军第4师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0团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21军61师181团政委。建国后,1950年任第21军61师政治部主任,第21军61师副政委。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1军61师政委。 1955年毕业于高级炮兵学校,后任陆军第21军61师政委,陆军第21军政治部主任,第21军副政委,1967年7月任陆军第21军政委,1969年10月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70年6月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1975年8月任兰州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96年11月出5日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78岁。&刘建平()曾用名隋长青。吉林海龙县人。1935年8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6年3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第4团3连连长。1936年11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第3师第7团副团长、团长、第7师副师长(1940年至1942年8月在苏联伯力市休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吉林省敦化县警卫团团长。1949年1月任东北军区吉林省军事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2月任吉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6年6月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司令员。离休(副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4岁。&刘鸣锴()&河北省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1团1连排长,冀中军区1分区3团3营12连连长,第21团作战参谋,&冀中军区南进支独立大队2营长,第32团参谋长,第16团参谋长,冀鲁豫军区陆军中学学员,&冀鲁豫军区平原党校学员, 1945年3月任&冀鲁豫军区第16团参谋长, 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部训练处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冀鲁豫军区东北干部团团长,1946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洮北保安团团长,1946年5月任骑兵支队2团团长,1947年4月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20师58团团长, 1948年12月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1师392团团长,第131师参谋长.建国后,1951年5月任第 44军132师副师长,1952年5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 44军后勤部部长,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为第二期学员。1954年12月至1959年4月任陆军第68军204师师长,之后遭受政治迫害,从军队下放地方。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76岁。&刘始明()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下王村人。1929年参加地方工农革命,并担任村少先队长、乡少先大队队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战士、班长、排长。1932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区队长、助教。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任中央纵队干部团特科营1连1排排长。1936年任中央军委总部特务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队长、科长等。1943年任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第7(鲁西北)军分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4年6月任冀鲁豫军区第7军分区参谋长。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参谋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58军17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任广西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1952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重庆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至1961年任甘肃武威步兵学校校长,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兰州军区炮兵党委委员。1972年任第二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8年调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秘书长。1983年按副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刘荣华()江西萍乡县人。1927年安源路矿大罢工时参加工人纠察队,同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红军先谴团任营职干部并担负保卫党中央机关重任,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6团连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随一批八路军干部南下充实新四军领导力量,转战鄂豫皖地区。任新四军第3支队陶勇手下担任7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任山东垦利军分区副司令员,浙江金华市军管会主任、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装甲兵第二编练基地司令员。后因身体状况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回到华东军区(南京军区)休养。1957年4月至1961年3月,任安徽省军区蚌埠军分区司令员,1961年7月至1962年2月任宿县军分区司令员。1963年离职到合肥干休所休养,享受正军级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逝世。&刘凯夫()福建上杭县南阳乡豪坑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被服厂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军委总供给部被服厂党总支委员,红军长征后,随区、乡苏工作人员上山打游击,任上杭南阳乡检查站专职检查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支队军需队军需员,运输队队长,第2兵站站长,新四军军需部军需科科长,新四军特务团供给部主任,新四军第2师4旅供给部副部长,军分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盐阜军区兼第10纵队兼盐阜军区供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供给部部长,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留守处主任兼党委书记, 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闽浙赣先遣队代理支队长兼政委,兼任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兼党委书记,总后勤部华东生产管理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局副局长,海南八一农场党委第二书记,总后勤部驻上海物资办事处政委、华东物资局政委,1979年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纪委书记,总后勤部纪委委员。1980年8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刘海清()又名刘风静。四川通江县钟风乡大石坡村人。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义青年团。1936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30军宣传员,红33军第294团通信员,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294团通信员,红2师4团司令部警卫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前期)和中央红军(后期)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学员,第343旅685团副排长、排长,教导第5旅司令部警卫连连长、旅司令部第3科副科长,滨海军区第13团1营副营长,山东军区第1师2团1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2团1营营长,第3团参谋长、第2团副团长,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2师334团团长。建国后,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38军113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在第二次战役中立二等功,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38军第113师师长,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第38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5月至1973年8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71年5月至1973年4月任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5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6月调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80年4月起)1985年6月至1988年2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刘盛起()曾用名刘圣起。安徽省岳西县沙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5师师部通讯员,红27军1团2营通信班副班长,第四路游击师排长,霍山特委特务队副队长、红28军82师3营副连长,特务营副连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特务连连长。警卫连连长、第14团3营副营长、新四军第2师16团1营营长、新四军第7师警卫营营长、第7师55团团长、第7师司令部军事科长、第9师巢湖支队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师20旅团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团长、第17师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24军71师参谋长。第24军71师副师长。建国后,任第31军第92师副师长,1951年1月入空军第二航校学习,学习结束后, 1952年1月任空军15师副师长,同年7月升任师长。1954年12月任空军第8航空预备学校校长。1958年8月任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校长,空军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0岁。&刘盛斌()曾用名刘奉先。江西省安福县人。1927年10月参加赤色游击队,1928年转为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土地革命时期,任红4军、红1军团2师、湘赣边区独立3师通信员、警卫员、班长,红6军团17师49团排长、副连长,红6军团16师连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营长,中央前方总部警卫团营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队长,八路军第129师曁晋冀鲁豫军区决死队第3纵队9团副团长、代理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赣湘军区第4军分区独立团团长,第5师15旅103团团长、中原军区鄂豫陕军区第10支队支队长,江汉军区供给部政委,湖北军区军械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湖北军区供给部副政委,1952年任湖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2年9月入中南军区高级干部文化速成班学习,1955年4月任武汉军区军械处处长,1962年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70年5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刘景晏()山西赵城县(现洪洞县)刘家垣镇刘家垣村人。1935年10月毕业于陕西省省立医药训练班。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军事队俱乐部主任,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医生。延安第二后方医院主治医生。军委总卫生部第二兵站医院第四所主任医生兼政治教员。第二兵站医院医务科科长,兼任医药训练队主任教员。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副科长、科长兼八路军总门诊部主任,延安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后调到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班深造。毕业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医生、眼科医生。后又调到延安中央医院跟苏联医生进修战争外科一年。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教导1旅卫生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兼医疗手术队队长。1948年任甘肃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兵团后勤干部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9月任军委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技术部政委。1955年至1958年任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1958年至196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0年任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197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74年任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顾问。副兵团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刘谦益()河南省舞阳县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通信员、干事、营教导员、科长、团政委、1954年7月任铁道兵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6月至1956年4月,1958年4月至1964年4月任铁道兵后勤部副部长、1971年2月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1976年6月任铁道兵政治部顾问等职。总政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铁道兵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刘墨卿()直隶馆陶县(今山东省临清市)唐元乡林潘寨村人。1936年4月考入国民革命军张自忠部38师教导营学兵队当兵。“七七”事变后,随同部队与日军血战平津。1937年9月返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任抗日武装副营长。1937年11月编入山东抗日武装范筑先部第10支队,任副营长。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调任先纵卫河支队2营营长。1940年6月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8旅23团2营副营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特务大队大队长、第22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5旅13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鄂豫军区第7团团长。1949年初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30师88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任第10军30师参谋长。1952年5月任海军工程部设计处处长,1954年12月任海军工程部副部长兼设计处处长。1955年7月任中南军区海军工程部部长。1960年12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61年9月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4年9月调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司令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5年8月重新工作后,任海军南海舰队参谋长。1979年2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1983年8月离休。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7岁。&刘德夫 (1916一&&&&)&原名刘练章。湖北省广水县骆店乡柏树村刘家湾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和红军第15军团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历任战士、班长、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排长、干部连副连长,连长、教导营队长,延安军事学院炮兵系队长,炮兵学校学院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358旅炮兵营副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团副团长,炮兵教导团副团长,第一野战军炮兵团团长。建国后,任北京炮兵军官学校校务部部长,高级速成班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第2师副师长,炮兵第8师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炮兵第6师第一副师长,1954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郑州炮兵军官学校校长,1961年任炮兵15师师长, 1966年6月—1969年12月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82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齐安聚()山东省昌邑市双东乡东永安庄人。昌邑县育秀中学毕业,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战士、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第1旅政治部干事,第4旅10团营教导员。1945年4月入鲁中党校学习。后历任鲁中军区第2师11团政治处副主任兼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副团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6团团长。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26军78师副师长、师长。1950年11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6军78师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 1953年任陆军第26军参谋长,1954年任第26军炮兵司令员、副军长,1955年2月任海军内长山要塞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期间1956年8月入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1960年11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1年4月至1962年3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海军榆林基地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齐渭川 ()&原名齐行舟。陕西省延川县关庄乡新庄科村人。1934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81师2团副连长、连长,81师2团参谋长,红26军81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陕甘宁边区独立营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副营长,陕甘宁边区三边军分区参谋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关中军分区参谋长,山东军区渤海军区第20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哈尔滨保安总队政治部主任,松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4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49军146师政治部主任, 1949年5月任广西军区柳州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任广西柳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柳州军分区政委,1955年任广西军区参谋长,1957年9月至1963年12月任青海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7岁。&江&&岚()又名江克灼,安徽省泾县城关镇人。1936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委,新四军第4支队教导大队政委,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直属政治处宣教股股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新四军浙东抗日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第三野战军第20军59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业交通政治部主任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市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副市级,离休后享受正市级医疗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江&&&波()&曾用名江维萌。安徽省金寨县吴店乡包畈村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赤南县第三区游击大队战士,赤南县独立团团部文书,红25军师政治部宣传员,党支部书记。参加了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81师政治部秘书、宣传股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股长、警备1团政治处副主任,延安艺术学校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独立第3旅8团政委,第一野战军3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9师政治部主任,第8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54 年冬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政治学院高干读书班主任。1958 年2月任甘肃省军区银川军分区政委,1958 年10月任宁夏军区副政委。1972 年到1983年先后任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陕西省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纪委专职副书记(副兵团职)。1984年被选为全军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5年3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0岁。&江子炎()&江西省莲花县下坊乡洞下村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历任班长、连长、营长、1942年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分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3旅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6军18师参谋长,1949年8月任西北军区独立第8师师长。建国后,任新疆伊犁军区副司令员,北疆军区顾问(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 日在山东烟台逝世,享年88岁。&江礼洪()&福建省长汀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5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连长、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66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5军149师副师长。建国后,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50军149师副师长。回国后,任陆军第50军149师师长,黑龙江省公安总队总队长,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师长。是黑龙江省政协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公安军大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辽宁沈阳逝世,享年73岁。&江贤玉()&安徽省金寨县流波区青山镇陈家冲村人。1929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4军12师34团战士、班长、通信员、红25军73师排长,红4军特务大队班长,第12师34团连指导员, 1营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770团连长、营长、第4支队10团副团长、第12团团长,豫西军区第2军分区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独立旅第1团团长,江汉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区恩施军分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学员、广东粤中军区参谋长、广东省军区湛江军分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广东广州逝世,享年88岁。&许&&昌(1915一&&&&)曾用名许昌友,安徽六安市火星乡谢老庄人,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31团战士、传令兵、班长、排长、副营长、营教导员、军供给部出纳科长,红11师司令部侦察股股长,第31团参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游击支队锄奸科科长,新编第4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18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军事法院院长,甘肃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许军成(1917一&&&&)曾用名许秀明、徐军成,安徽省霍山县安家河村人。1930年10月参加革命到乡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霍山县五区独立游击大队旗手,霍山县独立团团部旗手、第1营第3连通信员,中共皖西北道委勤务员红27军第79师师部勤务员,红28军第82师师部通信员,红28军第84师师长警卫员,红29军第82师第244团第3营第1连班长、排长。参加了红25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指导员、宣传干事、宣传科科长兼民运科科长、营教导员。1941年6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0团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独立第5团政委。1943年12月入中共中央党校二部第十三支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沈阳公安总队政治处主任, 12月任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宁军区保安第3旅第8团副政委。1946年春任团政委。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第35团政委。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1军第123师第368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1军第123师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12月任第41军第121师副政委,1951年3月任第41军第121师代政委、师党委书记。同年到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陆军第41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12月任南昌步兵学校政委, 1964年4月任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11月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12月任福州军区后勤部政委。1978年离职修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许法善()陕西省神木县太和寨乡许家洼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红军独立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宣传科长、骑兵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神府军分区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警备5团政委,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4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第4军干部部部长,1952年任中国援越顾问团政治顾问。1955年10月至1958年7月任防空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1958年7月任空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1960年任空军学院政治部主任。1962年12月任民航上海管理局政委。1965年起,先后任民航成都管理局政委、民航北京管理局政委。1973年6月任中国民航总局副政委,1978年11月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顾问, 1983年7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祁云祥()湖北省汉川县人。&1931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0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6师17团特派干事、红二方面军保卫局检查科科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后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新兵团政委,中共晋绥党校组长,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归绥市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建国后,任绥远军区集宁军分区副政委,内蒙古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呼和浩特军分区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定为正军职待遇,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89岁。&阮&&平()原名阮金庭。壮族。广西田东县思林镇坛乐村平乐人,1929年参加农民民赤卫军,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农民赤卫军勤务员、红7军第4纵队战士、通信班班长、红军学校学员,独立师连长、营长、红3军团4师10团连长、副营长、独立团团长,1935年任红3军团11团党总支书记,1936年1月任红1军团1师3团副团长,1936年5月任第3团团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连长、营长,1937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第7大队大队长,1939年3月任晋察冀军区第5团1营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任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副旅长,1947年1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副旅长,1947年7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1948年2月任第4纵队10旅副旅长,1948年9月任华北军区第8纵队24旅旅长,1949年2月任华北野战军第65军195师师长,建国后,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5军参谋长,1952年11月任志愿军第63军副军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3年9月回国,任陆军第63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石家庄警备区司令员,陆军第65军副军长。1956年因病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阮邦和 ()湖北通山县黄沙源头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战士,红军学校学员、江西红军大学学员,江西中共党校军事教员。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班长,红1方面军3军团直属队警卫连2排排长,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营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炮兵团团长、第四野战军高炮3团团长、师参谋长。1951年9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61师副师长、师长。回国后,在东北高级炮校学习。1958年任解放军炮兵第67师师长,高炮学校校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5月离职休息(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一说上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70岁。&阳&&&震(1920一&&)四川省南充地区(原营山县)灵九乡人。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部译电员、机要参谋,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司令部机要股股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新编第4旅83团营教导员,中原野战军第10纵队28团营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团长,第51军212师参谋长兼大冶军分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副司令员,陆军第41军123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陆军第41军123师师长,陆军第41军参谋长,陆军第41军副军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广州市军管会、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陆军第41军政委兼汕头市、湛江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3月至1970年11月兼任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69年11月至1970年1月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1970年1月至1977年11月任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83年5月任军事学院顾问。1985年以大军区副职离休。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孙&&&为()山东省蓬莱县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36年1月加入中华民族革命先锋队,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6年1月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先锋队,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任山西抗日学生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教导员、营长等职务。1940年4月在作战中负伤,去延安治疗。1941年伤愈后调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 6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合江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合江省富锦地区专署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2师团长。建国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志愿军第38军司令部副参谋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38军坦克副军长,1961年3月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共东北局经委会副主任兼军工局局长,1978年任辽宁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同年调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航天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党委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孙大坤()&&&曾用名孙超、孙同举。山东省属莘县牛庙村人。1931年8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1946年 11月任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1949年至1952年任江西上饶军分区副司令员,贵州省遵义军分区副司令员。贵阳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兼贵州省军管会贵阳军事法庭审判长。1952年至1955年在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8月任陆军第13军副军长,1961年9月任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昆明军区后勤部顾问。1983年5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云南昆明逝世,享年88岁。&孙公飞()陕西省高陵县湾子乡北孙村人。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班长、排长,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教导队党训队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总队1团2营营长、独立第3团团长,新四军第4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华中军区代表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徐州小组的工作。后历任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8年12月任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任华东军区海军第1舰大队第一副大队长,1950年4月任华东军区海军扫雷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后任华东军区海军水雷大队大队长,海军淞沪基地参谋长。1952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岸防处处长、海军作战办公室副主任兼海军布雷队指挥。1954年8月回国后,入解放军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处长。1964年起,任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副司令员。1975年1月起,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76年2月至1978年7月任北海舰队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勋章。因病于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孙云汉()&安徽省宿州人。1938年5月参加江南炕日救国军,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通讯员、排长、副连长、江南抗日救国军警卫连连长,八路军豫鲁苏皖支队7大队3营营长,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3营营长,1945年3月任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6团副团长、团长,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86团团长,1949年6月任21军62师参谋长。建国后,任第21军62师副师长,62师师长。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1军62师师长。回国后,1957年8月任陆军第23军参谋长,1966年任陆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9年8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按副兵团职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日在辽宁沈阳逝世,享年87岁。&孙乐洵()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2中队班长、文书、政治教员,清东独立团特务连指导员、军分区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后勤部政治处组织干事,潍县县大队教导员,昌潍独立营协理员;1945年先后任渤海军区第5军分区直属营教导员、渤海军区警备第7旅14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3团政委。1949年2月任第28军82师245团政委。建国后,1949年11月任第28军84师政治部主任,第28军84师副政委,1951年10月任第28军84师政委。1960年任福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64年任闽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70年至1973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75年任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80年任福州军区后勤部顾问。1982年8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福建福州逝世,享年95岁。&孙同盛()山东省牟平县莱山镇人, 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缮写员、干事、科长、代理宣传队长,山东纵队第5旅13团1营3连副指导员、指导员;1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山东军区第5师13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9纵25师73团团长兼政委,第9纵队26师副师长,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27军80师副师长。建国后,1951年1月任空军7师副师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7师副师长、空军第16师师长。回国后,1953年任空军第16师师长,1957年8月任空军第5军参谋长, 1963年6月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65年7月至1971年2月任空军第5军副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孙卓夫 ()&河北南宫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南宫清河工委书记,冀南特委军事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独立2师政训处副主任,1938年5月任八路军129师青年抗日纵队第3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5月任新编第9旅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9旅27团政治部主任。1943年赴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区武委总会主任,1948年任冀南军区参谋长,1949年1月任冀南军区南下支队司令员,1949年5月南下后任湖南常澧军分区副政委,中共常澧地委副书记,1949年8月兼任常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德警备司令部政委,1949年8月兼任常德支前司令部政委。1949年9月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副政委。建国后,1951年7月任湖南军政干部学校政委,湖南省公安总队政委,1956年春转业到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国人士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