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陆上长江经济带 国家战略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总书记访问时提出的战略构想。自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中国着眼于与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利用、、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南沙、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天津、宁波-舟山、、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古代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3]
。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4]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的热潮。[3]
明代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4]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在东汉初年,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5]
福州作为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泊地之一,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6]
相对于1877年地理学家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的东方学家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代背景
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9]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双方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进入快车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政治关系。[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开始凸显,政治地位明显提升,被看做下一个。美国在建立“”(G2)或(Chimerica)的愿望落空后,转而实行“重返亚太”或“转向亚洲”(pivottoAsia)政策,并在2013年调整为“亚太再平衡”。客观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的传统地区战略,迥异于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战略。但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再平衡的主要对象。[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内背景
经济方面:中国2008年11月推出的“”负面效果日益凸显:大量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外汇储备增势难止。[11]
政治与安全方面:中日未来几年大幅度改善政治与安全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中韩之间提升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空间也有限,考虑到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要培育与开发欧美以外的市场以保持外贸增长,转移过剩产能,减少外汇储备。
外交与安全领域:需要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构筑中国自己的安全空间与机制。[10]
基于上述考虑,新一届中国政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由主席在2013年9月初访问时,提出建设涵盖近30亿人口的“”;2013年10月初在访问印尼时,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在10月底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与实施方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针对大周边地区而实行的一项中期战略,旨在和平地突破美国的“”,由近及远地构筑涵盖大周边的区域性政治安全经济网络,其中经济是领域重心,小周边是区域重心。[10]
综合论之,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背景为:
1、中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制造业。这一行业曾对中国的经济积累和发展有过重要贡献,而现在国情、世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2012年为例,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当年年底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十分困难。如继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企业倒闭等严重问题,不仅迟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12]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铁矿石依赖于和,石油依赖于。日,由编撰推出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简称《行业报告》)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行业报告》预测,报告预计, 201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4%左右,达到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13]
3、中国的资源输入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14]
4、中国已同除、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原则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16]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提出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范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5省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地定位
根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提出:利用、、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南沙、珠海横琴、福建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天津、宁波-舟山、、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2]
——对沿海诸市的定位是:加强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新图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划分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
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时期的齐国在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
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时始发于广东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基于共建原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为: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建设
一、加强政府往来,增进沟通了解,巩固政治和战深化与相关国家开展经济、贸易、能源、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共同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内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及物流政策,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开展各项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繁荣。[18]
二、建立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合作交流国际化,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共同建立海洋养殖合作基地,探索产业园区双向投资,健全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构筑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开拓港口、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合作,积极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三、全面拓宽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促进共同发展,抓好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的“软件衔接”,推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企业创造更为便利的原产地证书申领和核准环境,推动优惠政策的更好落实。加强与各国海关和签证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国际安全合作机制,保证海路资源运输的安全,加强海上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18]
四、以海上丝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地位,实现共赢。
五、全面提升海上丝路学术研究水平。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媒体间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交流,加强文化,媒体等领域的合作,做好民间友好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向心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平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金融合作和机制平台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基础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海上互联互通,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携手共创区域繁荣。[1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
高层引领推动
主席、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广泛共识。[16]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会议并讲话。[19]
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16]
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20]
签署合作框架
中国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与一些毗邻国家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16]
推动项目建设
中国政府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
完善政策措施
中国政府推动筹建,还发起设立,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推动机构开展跨境清算业务和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积极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亚投行对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16]
发挥平台作用
中国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峰会、论坛、研讨会、博览会。[16]
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中国南海文化丛书》学术研讨会在召开,各路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为广东如何借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经略海洋提出意见与建议。[21]
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开幕。本次大会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设三个圆桌会议,议题分别为“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表《扬帆海上丝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旨演讲。[22]
日,由中国和学者联合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举行,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做主旨发言。[23]
日,在广东省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东省长朱小丹在随后召开的国际论坛上作主题为“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演讲。本次展会吸引了众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展,4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和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参与,展位数达2536个,超出原计划的26.8%。[2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成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日,包括中国、、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5]
截至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26]
日,正在进行正式访问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27]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2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领导机构
2014年3月,作者向中央主要领导寄呈了《关于在中央设置“丝路”工程建设促进委员会和建立相应办公机构的建议》。3个月后,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转达了来自官方的肯定,评价是“很有价值”。2015年2月,中央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9]
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改革办主任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国务委员[3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
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16]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6]
西南地区:
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与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16]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利用、、、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充分发挥深圳、广州、珠海、福建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效果
中国经济与外交的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是向西拓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以及中东西亚,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是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非洲、拉美与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其中,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用于弥补亚欧陆上大通道的不足。“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意味着将是一条和平、安全、合作、共荣之路,将以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走向全面合作,也有助于化解一些国家关于中国推行“珍珠链”战略的疑虑。[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影响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实施策略将从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着手,把这些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
南海沿岸国家是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对象。东盟国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有可能重现。过去二十多年来,东盟是中国实践多边外交、奉行新安全观的实验区,并且成功建立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影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是中国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一个强大驱动力。同时,通过开辟这一通道,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将得到更大拓展,弥补中国在创新意识和某些领域的短板不足,从而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旦成功,受益地区将是全局性的,不仅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更能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特别是中国沿海的各个口岸依据不同地缘潜力更会得到相应的大提升。如果福建发展国际中转港,以综合条件最好的、港区为主港,整合南北港口,以分工配合的港口群来提升福建在沿海经济带的位置和竞争力,同时也能解决福建省内南北发展的不平衡。[31]
上海自贸区的样板示范效应,大于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正是基于此,上海自贸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在“试验田”运行一段时期后,在总结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未来中国将有可能在多个城市进行自贸区扩容复制、推广。[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意义
一、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
周边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它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32]
二、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自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黄金路线。和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32]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求是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
.观察者[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营报[引用日期]
.九派新闻[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丝绸网[引用日期]
.中国宁波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海洋经济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