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涨农村占用耕地建房处罚不涨合理吗?

您好, []|
土地供应激增 谁的利好?
所谓“人多地少”,不过是有人捂着不放,刻意让“缺地”推动房价上涨,从而制造土地紧张,反过来拉动地价上涨!
今年是名副其实的“地王”之年,无论是“地王”产生的数量,还是“地王”的溢价率,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都无出其右。大家普遍认为,“地王”的出现源于中国“地少人多”。然而这不过是政府制造出来的“土地稀缺”的假象,中国需要多少土地来盖房子?只需要不到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比例远远低于1%!所以所谓“地少”不过是有人捂着不放,刻意让“缺地”推动房价上涨,从而制造土地紧张,反过来拉动地价上涨!
6月23日,国土资源部给京津沪送上大礼:各增加600到10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如此大幅增加中心城市土地供应,是不是意味着将利空一线城市房价?别高兴太早,诚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一来新增建设用地在郊区,且土地本身是有限的,所以对房地产的影响程度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近日表示,如今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萎缩、价格松动,并不能说一线城市房价到顶了,只是迅猛上涨的局面有所收敛。2016的楼市不存在暴涨到暴跌的风险。
安信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从需求层面分析表示,考虑到反腐、新开工速度 、土地购置、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差、在校小学生数量增速等多方面因素,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在2020年之前难以改变。
想知道“更多房产新政”,可以关注下方“原子智库”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号(ID:AtomThinkTank),然后回复关键字“新政”,即可了解详情。
以下为文章全文》》》
时隔三年,“地王”又一次成为市场焦点。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高价拿地已经非常普遍,其中不乏“面粉高于面包”者。一批央企、地方国企在土地市场表现十分活跃,并且拿地非常大手笔,造就了多个“地王”。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就出现50多个地王,土地溢价率之高,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非常罕见。截至6月29日,2016年土地市场成交火爆,全国已经出现了205宗单宗地超过10亿元的高总价地块,其中国企获得107宗,占比高达54%。
这种躁动颇似2015年股市5000点时的市场情绪,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的“三高”地块的数量均远远超过了上一个“地王”井喷的2013年。但在各地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的情况下,除了苏州、南京、杭州、合肥等炙手可热的城市,土地市场相对于5月份明显降温。这一方面和市场的预期及过度透支有关;另一方面,据说相关部门约见有关央企,要求约束其在土地市场的疯狂拿地行为。
过去几轮房地产短周期的经验显示,“地王”频出往往对应着成交量的顶部。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看到,北京二手房已经呈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自今年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超过3万套以来,整个二季度的成交数字都在不断下跌,截至6月26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仅为9500套,而5月同期,该数字已超过20000套,环比跌幅超5成。与此同时,在二手房成交价方面,涨幅相比前期也继续收窄。6月中上旬,北京二手房均价为4.14万元,整体看相比5月份同期的4.12万元,环比只上涨了0.5%。
特别重要的是,5月份金融数据明显收紧。6月15日发布的 5月金融数据,M2和社会融资额都出现暴跌:5月份社会融资额规模659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798亿元,降幅惊人;M2同比增长11.8%,增速环比大幅回落1个百分点,与3月M2高达13.4%的增速更是下降明显。很显然,货币政策收紧已经成为事实。在“权威人士”发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稳健”的观点之后,货币政策开始真正体现“稳健”二字,货币政策的收紧,对于疯狂的楼市将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而在“权威人士”的发言中,我们还看到他第一次提出“房地产泡沫”的概念,并将其放在了仅次于民间投资下滑的高度。
房价是不是已见“拐点”端倪了?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房价终于要开跌了”、“终于有人要对房价下狠手了”;怀揣着过去“房价”对我们欺骗的担心,懵懂着“房价下跌”的美好愿望,但现实也许真的并不丰满……
房价是怎样构成的?
我们先来看看“房价的构成”,这话怎么说?不就是拿地的成本加上建设费用吗?
要建房子首先要有土地,这就是房价的第一部分,地价款,它包括了拆迁成本、配套成本、政府利润,还有土地的税金和契税。这部分占到一个房子成本的三成。
l然后就是开工建设了,从打地基到最后精装修、绿化,全套流程下来,占成本的四成。
l然后开始交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加起来超过两成,这还不算请客送了公关宣传,至于行政性收费、销售费用那都是毛毛雨了。
最后算下来,你买的房子价值,只是房价的四成多一点,而开发商的利润,不到10%,房价的六成到七成,都被土地出让金,以及建设、交易中的各种税费拿走了。也就是说,一套200万的房子,其实顶多值80万,而120-140万都为国家做了贡献。
房地产调控是怎么个意思?
这就好比你要到超市去买个商品,但进入超市的门票是这个商品的2倍,最后卖门票的还说,他们卖这个东西太贵了,这个血液里面流淌的还有没有道德呢?然后说,不行得调控。但怎么调控呢?这样,你不是进去时候买张门票么,你出来再买张门票啊,这样买的人不就少了吗,他这东西不就便宜了吗?简直就是一个good idea啊。被自己的智慧吓到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神奇的景象,随着不断的调控,政府收入占房地产的销售比例不断提高,原来没调控的时候,还是六七成,现在随着各种“几条”的出台,政府和银行获得的收入,占全年房地产业销售额的75%以上。但这远远不是目标,光出来的时候买门票怎么成,还让你拿着这个东西就得交钱,死了给别人也得交钱,也就是遗产税和房产税。于是一套房子做出了满汉全席的感觉,“一吃”土地出让金,“二吃”转让住房所得20%的个税,“三吃”房地产税,“四吃”遗产税。
既然卖地盖房这么赚钱,那么是不是要玩命卖地呢?当然会,但不会那么傻……
制造一个土地稀缺的假象
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误区:从土地的基本面看,中国属于土地比较稀缺的国家,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土地稀缺,这似乎是导致大家“抢地”、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真的合理吗?
中国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尽管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30%,但如果从盖房子的角度而言,近14亿人口,即使全部生活在城市,盖房子的土地也是绰绰有余。简单地算一笔账:按照三口之家,平均每套房子100平,容积率按照3计算,中国需要多少土地来盖房子?只需要不到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比例远远低于1%!
以土地价格惊人的北京为例,北京是公认的土地稀缺的地方,北京目前总人口为2170万,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按每户三口、每套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容积率2.5计算,解决全部北京常住人口的住房,所需土地面积不到北京的2%。
那么为什么不供地盖房吗?还得从18亿亩的红线说起,2006年春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然后,就木有然后了,大量的土地放在那里不能盖房,只能当做耕地使用。所以我们看到了只要开车从市中心到郊区的别墅,中间都要路过连绵十几公里的农地。
所以土地一点都不稀缺,就是有人捂着不放,刻意让“缺地”推动房价上涨,从而制造土地紧张,反过来拉动地价上涨!
政府拿耕地给你盖房子,房价要跌啦?!
地供给决定盖房的数量,而房子的数量才是真正决定房价的第一因素。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楼市暴涨,1997年董建华施政报告宣布,拟每年兴建85000套房子,政府用来出租,也就是公租房,结果香港楼市暴跌一半,房地产泡沫破灭。
欣慰的是,就在6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并给各地下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调整方案》。按照此方案的规定,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均被大幅度降低。
在原有规划中,北京需要在2020年保有21.47万公顷耕地,《调整方案》将之降低为11.07万公顷;天津在原有规划中需要在2020年保有43.73万公顷耕地,《调整方案》将之降低为33.40万公顷;上海在原有规划中需要在2020年保有24.93万公顷耕地,《调整方案》将之降低为18.80万公顷。
1平方公里等于100公顷,1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来,北京、天津各增加了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上海增加了大约600平方公里。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极大缓解了京津沪,特别是京沪建设用地短缺的局面!那么,大幅增加中心城市土地供应,会成为大城市楼市的利空吗?
这当然是利空,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发生变化,土地供应增加,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跌是理所当然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新增的建设用地基本上都在郊区,而土地本身是有限的,所以对房地产的影响程度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线房价涨势将持续至2020年?!
讨论房价,自然不能仅看供给层面,安信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从需求层面分析表示,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在2020年之前难以改变。
高善文分析称,尽管在全国范围之内小学人数的增长都是负值,但是在一线城市小学在校人数的增速一直维持4%甚至是5%。这表明一线城市吸纳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这种人口趋势的变化推动了一线城市对住房、学区房旺盛的需求;并且从人口的趋势来看,一线城市住房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之前不见得会结束。
此外,高善文称,数据显示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与过去几年市级领导落马情况存在关联。从2013年10月到2016年4月,有官员落马的二线城市有11个,包括南京、无锡、温州、昆明、太原、呼和浩特、宁波、福州、济南、南宁、贵阳;而无官员落马的二线城市有25个。从落马和无落马城市土地购置滚动同比变化来看,曾出现官员落马的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比无官员落马的二线城市更快。
其中主要原因为落马官员影响城市的新开工速度。“城市的官员因为腐败问题被拿下,这个城市在随后大概一两年的时间里,土地市场会受到更强的抑制,新开工会受到更强的抑制,从而会加速这个城市的存货去化过程。”高善文说道。
高善文调侃道,如果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存货去化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在未波及的城市大力度地推进反腐败的工作。但高善文也提到,除了反腐败因素,房价上涨归根到底,还要从这些城市的新开工速度 、土地购置、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差、在校小学生数量增速等数据分析。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近日在达沃斯论坛上也表示,如今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萎缩、价格松动,并不能说一线城市房价到顶了,只是迅猛上涨的局面有所收敛。在贾康看来,股市是一个整体的行情,牛市或熊市两者择其一,但楼市一定要分开看。因此,2016的楼市不会像2015年的股市一样,不存在暴涨到暴跌的风险。
贾康提到了楼市中的一个新现象是,冰火界限比较模糊,原来认为冰的二线城市跑到火的地方去了。火的部分要增加有效供给的问题,一线城市太热,不能不做更严厉的限购,二线城市的趋势是迅速靠近一线城市。冰的部分,二线城市要做观察,原来是冰可能很快转成火,不能简单的按照千篇一律去库存的要求。只有三四线城市现在还普遍认为存量比较大。
关注冰火界限模糊的,同样还有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他认为,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未来一年房价涨幅不超过50%,拿了高价地的企业都将面临入市难题,巨大的成本压力将造成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未来新上市的商品房定价很可能将出现高端化趋势,很多过去认为是非豪宅区的区域也会供应大量豪宅项目。
“楼面价超过房价已经成为常态。已经出现了高价地遍地的现象,虽然高价地不完全代表未来市场售价,但如此多的集中出现,未来房价很难不受到影响。”他认为,尤其是二线城市高价地频繁出现,将影响后续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南京、合肥、厦门、苏州这些高价地最密集的二线城市,房价如果没有约束性政策,很可能会爆发式上涨。
想知道“更多房产新政”,可以关注下方“原子智库”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号(ID:AtomThinkTank),然后回复关键字“新政”,即可了解详情。
来源综合:齐俊杰、财新网、政商内参、功夫财经、凤凰财经、腾讯财经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AtomThinkTank)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强拆“小产权房”是保护耕地还是与民争利?
E-mail推荐:&&
  10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以“哈尔滨小产权房成片开发 多个部门管不住”为题,报道哈尔滨市10个部门联合对市区内部分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共拆除7处违章建筑,共计10626.2平方米,清理被占用耕地4万平方米。哈尔滨市现有29处成片(栋)开发的违法建设“小产权房”工程,共计144栋、150余万平方米。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29处“小产权房”是否已经拆除?清理出多少被占耕地?已清理出的4万平方米耕地是否恢复上耕?三个多星期了,笔者在网上始终查不到这方面的消息,又未见媒体报道。笔者之所以关心这一问题,是因为土地管理法规定强制拆除的目的是“切实保护耕地”,“恢复土地原状”。也就是中央要求的保护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如果对违法占地的“小产权房”实施强制拆除不是为了“恢复土地原状”,维护粮食安全,而是为了方便建设另外一种“合符程序”的“大产权房”,那么,这种强制拆除就等于“换汤不换药”,违背了法律的宗旨和目的,也就“变味”、“走调”,失去了强制拆除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造成群众严重财产损失的瞎折腾!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经验和常识告诉我,这清理出来的4万平方米耕地,实施强制拆除的管理者们并不希望要象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那样“恢复土地原状”,让农民继续耕种。也不允许这4万平方米的耕地在市区内长出绿油油的庄稼,结出金灿灿果实。因为这与城市规划不符,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森林城市太不相称,与寸土千金的都市乐园太不谐调、太“土的土气”了!即使这4万平方米耕地通过玉米膜下滴灌成“吨产田”,亩产2千斤又怎么样?每平方米不过3斤玉米,按征地补偿最高标准的30倍和市场价计算,每平方米才100元左右。而哈尔滨市的地价是多少?就在哈尔滨市对“小产权房”实施强制拆除的这段时间里,“哈尔滨土地价格也直线上升”。10月25日,“该市群力新区的一宗土地竞拍中,一家重庆企业以18亿元竞得该土地,刷新了该市仅保持了一个月的‘地王’纪录。”其“楼面地价将达到每平方米4000元”(新华网)。11月6日,一购房女士说:“我也买不起房子了,从今年五月到现在为止,哈尔滨的房价一平方米就涨了将近一千块钱。”(京华时报)所以,每拆除1平米地皮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对“小产权房”违法占地行为的打击吗?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不说市区内的4万平方米耕地不可能用来种庄稼,就是市郊区的的一些集体土地(包括“小产权房”所占土地),也搞不好早就被“城市化、工业化”规划为建设用地了。其实全国许多城市都是这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北京的“四环”、“五环”,上海的“中、外环”原来不是有郊区,有许多集体土地吗?结果很快就“城市化”了。深圳土地更是“已经全部收为国有”( 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局长束伟星语,详见中国国土资源报)。所以,对城市和城市郊区的“小产权房”实施强制拆除,几乎都是以违法占地、违规建设为借口,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切实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而是政府官员经营城市、买卖土地的需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依据土地管理法,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征用,征用农民土地支付的费用一亩地几万元,但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的价格可达几十万元、上百万无乃至几百万元,巨大的差价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高价卖地”,“以地生财”。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专门进行过调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现在我国每年有一个农业县的耕地消失。”任玉奇说,城市化进程不能以牺牲耕地,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这种短期行为将会给国家、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由此可见,真正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恰恰是地方“土地财政”政府。然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好象是为政府制定的,专门用来对付老百姓,而不对付政府。事实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特别是对城市及郊区的集体土地已经失去了保护的作用,相反成为政府、开发商征占农民集体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法律武器。农民对自己所有的土地不能行使土地所有权,不能作主,要由政府官员说了算。甚至在保证适当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利用部分土地(如宅基地、空闲地等非耕地)进行其他经济活动(如出让或转让使用权,经营房地产等)也不准,非得要低价卖给政府,由政府和开发商经营房地产赚钱,不准农民经营房地产赚钱,否则就“强制拆除”,“没收”购房款,还要进行经济处罚。人们不禁要问,政府讲不讲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到底是属农民的还是属政府的?是由农民当家作主还是由政府官员当家作主?是主人说了算还是政府官员说了算?这样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到底是良法还是恶法?!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不可否认,“小产权房”有一部分是占用了耕地,这是不应该的。但这可以通过“占一还一”,开发非耕地来弥补,不至于硬要拆除。至于审批手续和税费,不是农民不报批、不缴纳,而是制度不允许。所谓违章、违反规划等,往往是政府部门歧视和不作为造成的,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规范。总之,“小产权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农民致富的门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小产权房”好比江河流水,只能疏导不能堵。特别是在时下,低价的“小产权房”是高房价和房地产腐败的“天敌”,是解救“房奴”、“群租族”、“啃老族”和“剩男剩女”等低收入群体的“福星”,也是减轻政府保障性住房重负的有力承担者,应当允许存在。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靠禁止、没收和强拆“小产权房”,来维护和提高地价、房价,这是严重违反市场规律的。没有“小产权房”的参与,中国高度垄断的房地产业及其市场永远是畸形的。实践证明,是我们的法律、制度和观念有问题,不是“小产权房”有害。善待吧,对被妖魔化的“小产权房”!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原文地址: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社区精选
???贪官咋会有陪床干女儿 黄瑶仕途上的"贵人"陈绍基"落马"谁损失巨大? 女医生迫当贪官情妇10年
&&&无线?手机媒体社科院专家炮轰茅于轼:18亿亩耕地仍然不够_市场动态_新浪房产_新浪网
社科院专家炮轰茅于轼:18亿亩耕地仍然不够
  ◆每经记者 殷玉生 发自北京
  引起网络和媒体的强烈反响,甚至有网友在留言中称茅于轼“卖国”。而在《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相关专家中,都反对茅于轼的观点。
  多数网友反对茅于轼观点
  茅于轼炮轰 “18亿亩耕地红线”的研究结论经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后,被多家门户网站放在重要位置,到昨晚19时,仅仅在搜狐网和腾讯网上,对该新闻的评论就达到2条。
  绝大多数网友留言反对茅于轼的观点。有网友说,如果听茅于轼的,“中国将来会饿死好多人”。还有网友认为,“中国粮食不够的话将会被美国控制”。因此,很多网友称茅于轼的言论为“卖国”。
  但也有少数网友表示,茅于轼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讨论,但应该仔细看看他的研究内容,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过度反应。
  张晓山:18亿亩红线是正确的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社科院农村所所长张晓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认为“18亿亩耕地红线”错误甚至是有害的观点,其实是茅于轼老师一贯的主张。按照茅于轼的逻辑,粮食可以靠市场供求调节,粮食少了,价格就上去了,然后种粮的就多了,粮食就多了。
  张晓山认为,茅于轼的观点从经济学上讲是没有问题,但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再加上受国内国际各种因素影响非常大,在实际中就可能不完全遵循经济规律。一方面,粮食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少了后不能说生产就马上加工出来。另一方面,群众对粮食有刚性需求,稍有一点问题马上就会感到恐慌,而且恐慌会放大,所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张晓山说,中国18亿亩耕地,实际上只能保障95%的粮食需求比例,按照目前进口粮食的数量,中国还应该多两三亿亩耕地,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还是非常正确的。
&&& 相关新闻:
&&& 精彩新闻:
电话:400-606-6969
相关链接<font COLOR=#8f-12-26 07:26
<font COLOR=#8f-12-26 07:15
<font COLOR=#8f-12-26 07:06
<font COLOR=#8f-12-26 01:36
<font COLOR=#8f-12-10 21:45
<font COLOR=#8f-12-04 11:08
<font COLOR=#8f-12-03 10:37
<font COLOR=#8f-11-16 07:50
殷玉生发表的文章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央视:耕地也有房产证 土地租金竟暴涨三倍多|土地流转|经纪人|投资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调查:耕地也有“房产证” ,土地租金竟暴涨三倍多
  导语:截至到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了4.03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了18.3%。在城市,房屋中介是到处都是,大家都司空见惯了,而在农村,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土地经纪人也应运而生。
  农村老龄化,土地撂荒闲置,土地流转成为发展新出路
  晚上8点,河北省衡水市西马冢村的村支书石九水把大伙召集到自己家里开会,今天来的都是村民们选出来的代表,讨论的是眼下村里最重要的事,500亩土地是否流转的问题。
村支书石九水召集大伙到自己家开会,讨论500亩土地是否流转的问题。
  西马冢村村民:种地的净是五六十岁的,我七十还种地呢,就说包出去还好,年轻的不愿意种地,再说他在外边上班比种地强。
  西马冢村是个不小的自然村庄,全村常驻人口400多人,但是50岁以上的就有300多人,占到了80%。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随之带来的便是耕地撂荒。2014年,西马冢村把将近1500亩土地整体打包一次性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即使在2015年粮食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旱涝保收。石九水作为村支书,又兼任全村的土地经纪人,心里一直盘算着,要把村里剩下的500亩地也流转出去。今天他要先摸个底。
西马冢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随之带来的便是耕地撂荒。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一圈发言下来,石九水心里大概有了个数,支持流转的明显占了多数,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虽然对土地流转持反对意见的只是少数,但是石九水丝毫不敢马虎。因为要想把这500亩土地顺利流转出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方连片,方便大型机械下地作业。因此前提条件就是所有人的工作都得做通。
  第二天一大早,石九水来到了四大队村民李兰欣家。因为摸底会上,四大队的村代表向石九水反映了李兰欣对土地流转持反对意见的情况。
  西马冢村村民李兰欣:我包着他们300元钱一亩,就觉着300元钱种着他们的(地),有点利润,等于是种着30多亩地,和出去打工也差不多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了权就相当于有了房产证,才能方便下一步的流转工作。2015年西马冢村率先完成了土地确权工作,成为了衡水市第一批准备拿“证书”的村落。而在此之前,村里大多是农户和农户间小规模的相互承包、转租土地,价格也非常低,每亩才300块钱,和现在每亩1000块钱的流转价格相比,相去甚远。当着石九水的面,李兰欣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是听得出来,他对手头的地有着自己的打算。
  西马冢村村支部书记石九水:这一亩地(年租金)1000元钱,不用你投资了是吧?你是干落(钱),再一个,像你这个年龄,也可以出去打工去,出去打工再增加一部分收入。
  李兰欣:他们要什么时候流转出去了咱就随着就不种了,自己就流转出去了。我这地很少了,觉得种也行不种也行。
  这些年,为了种好手里的30多亩地,李兰欣还特意花4000块钱磨了一片水泥地面,用以晾晒玉米等作物。要是地种不了了,这些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为了种好手里的30多亩地,李兰欣还特意花4000块钱磨了一片水泥地面,用以晾晒玉米等作物。
  石九水明白李兰欣的难处,可是作为村支书,他更清楚,不能单单因为一户人家耽误了几十户的土地流转,规模化的流转是大势所趋。
  如今在村里,老人是种地的主力军,可是种地是个力气活,施肥、施药、撒种、除草,随着老人的年纪渐长,很多人即便想种,也力不从心。
种地是个力气活,很多老人即便想种,也力不从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中青年群体纷纷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土地更多是由留守老人去经营。这种“老人种田”的现况,客观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在头天晚上的碰头会上,只要提到流转土地,李老汉都是举双手赞成。今年已经70岁的他仍旧种着10亩半土地。
  西马冢村村民李石强:身体不行,血压高,心脏病,这眼也不行,这个眼什么也看不到。
  农忙时节,身在外地的儿子再忙也得赶回来帮着干活,有些农活太重,他怕老父亲有个闪失。
  现在村里,在家种地的普遍是像李老汉这个岁数的老人。俗话说,种地还得看管理,身子骨跟不上种的地普遍产出也不高,收入上也受影响。
  李老汉的十亩地,刨去投入,2015年每亩的收益还不到1000块钱,可村里已经流转出去的1500亩土地每亩价格同样是1000块钱,而且不用受累干活,省去了投资,收的租金比自己种地还高,因此像李老汉这样盼着把自家地租出去的是绝大多数。
  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已经落伍了,现在农村机械化发展速度惊人,而且放下锄头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了农场的工人,还有了“双份收入”。虽然个别村民的工作还得慢慢做通,但石九水成竹在胸,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赶紧骑着电动车去乡里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了解需求方的信息。
  在乡政府的大院里,有一块不小的LED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有土地流转意向的转出、转入方信息,面积、流转价格、位置一应俱全,老石掏出眼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在乡政府的大院里的一块 LED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有土地流转意向的相关信息。
  对于年过花甲的石九水来说,外面屏幕上的字闪得有点快,他的眼睛跟不上,他索性进门了解情况。
  石九水:有1000元钱,看他们那边,是不是能出到这个价格
  工作人员:他上一次来登记了一下,他登记的承包价格是800元钱,这个都可以再谈。
  为了让土地流转更加便利、信息更加通畅,2015年,石九水所在的衡水市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就给石九水提供了土地需求方的联系方式,同时也把西马冢村的流转信息也登记在册。
  工作人员一再叮嘱石九水,如果双方谈好了,要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土地流转是趋势、是好事,但流转过程中一定要依法依规,在政府的监督和规范下进行,避免风险发生,伤害到农民。
  石九水:办的一件好事,可以说把这个种一辈子地的人,在地里辛苦的人,可以说是解救出来了,从收入来说也不低,实际上就是跟退休的一样。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运用
  崔朝军是衡水市深州大冯营乡的乡干部,主要负责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同时他还肩负着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主任的职责。
  崔朝军告诉记者,2015年土地流转中心成立,在这之前,土地流转往往都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签订的协议,有时甚至都没有落到白纸黑字上,只是一句口头承诺,到该付租金的时候,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让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并且严格避免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的发生。
  土地流转中心成立以前,土地流转往往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签订协议,甚至常常是口头协议,很容易出现经济纠纷。
  崔朝军:有的连个纸条都不写,就是纯粹的一个口头协议,如果纠纷发生了,根本没办法作为证据,保障不了他权益。
  除了一摞摞已经签订好的合同外,办公室墙上还挂着七本不同内容的登记册,不管是有流转意向还是承租想法,包括已完成的备案、信用评级等等,在崔朝军这个十平米不到的小屋里都有记载。
办公室墙上的登记册记录了流转意象、承租想法、完成备案和信用评级等多个内容。
  崔朝军拿出了他自己整理的地图,全县八万四千亩土地现在的流转状况一目了然。登记在册的土地和已经流转的土地被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标注。
  说起全乡的土地流转,所在的区域、进行到什么程度,崔朝军已经熟烂于胸,他说自己其实就是全乡的“土地经纪人”,虽然他这个“经纪人”从来不收中介费。
  崔朝军:把双方的利益尽量往近处拉,把事给促成,实际上我们做的也就是这些工作。
  在农村工作了二十来年的崔朝军深知,传统以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式的小农经济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了,把土地进行整合流转,才能让大型农机、现代化设备派上用场,各方面成本也随之降低,提升了土地价值。作为乡里的“土地经纪人”,崔朝军眼下正忙着流转一个大项目。
  崔朝军深知只有把土地进行整合流转,才能让大型农机、现代化设备派上用场,各方面成本也随之降低,提升土地价值。
  杨青海是大冯营乡西牛村人,年轻时在北京、石家庄干工程,闯荡出了一番事业。现如今,杨青海又回到家乡准备投身农业。
杨青海回到家乡准备投身农业,正在和崔朝军商量一个流转的大项目。
  河北省深州市益众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青海:确实到了这个,需要调整的时候了,把土地流转到一块,现在我们想引进国外一些大型农机,因为它效率非常高,一天可能作业就是四五百亩。
  杨青海的规划是要在一大片核桃树林间套种上油牡丹,发展高效的立体农业种植。
  眼下正值隆冬时节,大地上显得光秃秃的,但杨青海给记者描绘着开春后的景象,两侧核桃树的枝叶正好遮盖在盛开的牡丹花上,经过研究两种作物需要阳光的时节碰巧可以错开。而这种特有的牡丹花盛开后产籽榨油,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往往一升就能卖到好几百。
  杨青海:五年到三十年是高产期,高产期的时候能产600-800斤籽,每斤籽现在市场价是11块左右,钱刨一部分人工的成本,你还有4000块钱的收入。
  纯收益每亩油牡丹就有4000块之多,再加上核桃不低的价值,每亩地的经济效益比普通农作物高出十倍不止。去年杨青海已经完成流转的土地面积有3000余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杨青海:总量是流转11000亩,因为按咱们的规划,正好是咱们周边路的两侧,我们规划了一个11000亩的农业示范园,计划规划流转11000亩地。
  一万多亩的流转对于大冯营乡来说也算一个不小的体量了,崔朝军事先已经做好了安排,驱车带杨青海和有流转意向的东牛村村干部见面,现场看地。
崔朝军驱车带杨青海和有流转意向的东牛村村干部见面,现场看地。
  当着村民和杨青海,崔朝军第一个问起了价格,杨青海答应按国家粮食指导价格每亩地1000斤充当租金,核算每亩地1200元左右。每年国家粮价多少就给多少。
  几个人在地头转上一圈又发现了其它问题,村民们普遍种的都是小麦,但其中有为数不多的一片苹果树。村民们提要求,如果是苹果树还要掏一部分补偿费用。
  崔朝军作为乡干部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主任,一边要保证让流转土地的村民们按时拿到租金,另一边还要帮着土地需求方尽量协调利益分配,不能让村民们哄抬价格,两边周旋可谓费尽心思。
  忙完了这边,崔朝军又得到消息,已经流转的一块土地区域内,只剩一户村民至今没有答应流转,又正巧处在整个地块中央,种粮大户反应大型机器难以避开耕种,可村干部们做了几次工作都未果,崔朝军打算亲自登门试试。
  村民:我这个为什么不承包,我上有老母亲,我这个年轻力壮,四十多岁,是不是,你说出,出不去,在家看着孩子,种着这点地,就这么个意思。
  崔朝军知道,很多不愿意流转的村民大多有一种土地情结,觉得把地租出去自己会无依无靠,因此做工作,光算经济账还不行。崔朝军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帮着村民把地换到一块靠边缘的位置,既不影响种粮大户,还能让村民继续种地。
  村民:这个事可以考虑考虑。种这个东西成方成片,农用机械可以自动,你剩下这么一块,咱也不好种,他这个大型机械也不好干。
  崔朝军做了半天工作,终于让这位态度坚决的村民缓和了很多。如今在河北省衡水市,11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下辖4995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像崔朝军这样从事土地流转工作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
  河北省衡水市农牧局副局长刘福庆:村这一级,主要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过程中,也同时把群众流转的信息收集过来,收集上来以后再交到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再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向本县域内的发布。主要是为了,土地流转的服务进行的,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收集信息,发布信息,这里边一分钱的费用都没有,都是无偿的服务。
  半小时观察:土地流转催生农村土地经纪人
  衡水市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土地流转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产业集约化水平。到2015年底,衡水共流转土地323万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流转率居首位。培育3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78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4978家,总数居全省首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要想建立和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就迫切需要一支熟悉农村要素资源信息,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心、能够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促进农村产权交易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积极参与产权交易服务,撮合产权交易双方进行规范交易,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责任编辑:柯敏 SF1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占用耕地建房处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