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家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温和上涨时,应当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说明为什么要采取

茂名市物价波动较低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_茂名网-茂名新闻网
茂名市物价波动较低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从经济数据看“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茂名CPI变化
摘要:分年度看,即使在CPI上涨幅度较大的年份也非所有消费项目价格都出现持续、大幅度的上涨,交通和通信等价格反而出现持平或下跌的情况,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加上在国家调控政策下,短期内CPI能够回落到正常范围内,说明了理性上涨的成分占主导。
2006年至2015年,是我国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的里程碑意义。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茂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过了一段值得回顾和研究的变化历程。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时期,茂名市物价波动程度较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十年间茂名市CPI变动经历的六个阶段
茂名网讯&据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年茂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10年间累计上涨31.2%,年均递增2.5%,其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其中,分时间段呈现不同走势:&十一五&时期的年期间,总指数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2009年触底,而后2010年开始快速反弹;&十二五&期间,在总的下降趋势中,年低速回落,2014年走出一个小回升,2015年整体回落。
第一阶段:平稳运行,温和上涨。年期间,CPI 价格运行平稳,2007年在食品价格上行的带动下,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流动性过剩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在这一时期增速加快,CPI从2006年的101.6%上涨到2008年105.6%,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
第二阶段:高位下跌,急速回落。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2008年以后开始逐渐传导到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急转为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存贷款利率下调,人民币汇率升值,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居民CPI自2008年的105.6%急速回落到2009年97.2%,是近十年的最低点。
第三阶段:经济回暖,再度攀升。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国内采取了大量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也带来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受输入型通胀压力、成本上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在食品和居住类的拉动下,CPI涨幅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97.2%大幅上涨到2011年105.0%,创下&十二五&期间最高点。
第四阶段:攀高回落,低速下降。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由高位回落,2013年的增幅比2011年收窄了2.9个百分点。
第五阶段:止跌回升,小幅上行。2014年,在食品、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下,助推我市CPI小幅回升,年间各月同比在3.5%水平线上下波动运行,最高值为4.5%,最低值为3.0%,整体保持在温和上涨区间运行。
第六阶段:增度放缓,低位运行。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加上期间市政府在推进平价商店方面取得成效,并强化市场物价监测,这些措施有效平抑市场物价,呈现经济平稳发展,物价温和可控良好格局。我市CPI在时隔9年后重新进入&1&时代,全年平均上涨1.3%,处于 &十二五&期间最低位。其中,食品类涨幅3.1%, 涨幅明显回落。
从&十二五&与&十一五&对比的角度分析
总体走势对比。&十二五&时期,茂名市CPI累计上涨15.8%,平均每年涨幅为2.5%,累计涨幅比&十一五&期间的13.3%高出2.5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比&十一五&期间的2.2%高出0.7个百分点。对比两个五年CPI走势情况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CPI走势呈整体震荡上升的运行态势,最高点在2008年,指数为105.6%,最低点在2009年,指数为97.2%,高低点相差8.4个百分点。而&十二五&期间CPI呈平稳下行态势,最高点105.0%,最低点为101.3%,高低点相差3.7个百分点,与&十一五&相比走势更为平缓稳定。
分类价格指数对比。过去十年,全市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涨幅呈两降六升格局。涨幅最高为食品类,十年累计上涨73.2%。其次是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累计上涨了29.1%、26.5%和16.4%。其余指数累计涨幅在10%以下,分别是烟酒价格上涨8.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累计上涨2.0%,衣着价格上涨0.1%。科技进步带动了通讯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加上交通出行愈加便利,交通和通信价格成为唯一下降的类别,十年累计下降了1.9%。
与&十一五&对比来看,&十二五&期间,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与&十一五&期间五升三降相比,涨价面扩大了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五年累计上涨33.1%,年均上涨5.6%;居住涨幅次之,累计上涨11.1%,年均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累计涨幅为9.3%,年均增速是1.9%;烟酒、衣着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累计涨幅分别为7.0%,6.7%和5.9%。交通和通信类是八大类中唯一价格下降的,五年累计下降1.7%,年均下降0.1%,与&十一五&相比,交通和通信类降幅有所扩大。在涨跌幅度上,&十二五&期间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更剧烈。在上升的大类指数中,除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外,其余涨幅均有所扩大,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由&十一五&的跌势转为上升。
十年来我市CPI涨幅与全国、全省更趋于一致
与全省、全国指数对比。纵观年茂名市CPI的变化趋势, &十一五&时期茂名市CPI涨幅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走势基本相同。进入&十二五&开局年后,茂名CPI涨幅与全国、全省更加趋于一致,但从走势上看,震荡幅度更大,逐渐反映出地域上居民消费的传统习惯和消费水平的不同。
CPI波动与GDP增长正向相关
十二五&期间,茂名2011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为10.6%,CPI平均增幅为2.9%。从整体趋势来看,CPI增速较之GDP而言更为平稳,但物价增幅与经济增幅基本同步。2011年全市GDP实现1780.31亿,比上年增长10.8%,较2010年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CPI的涨幅也在次年回落2个百分点。我市在经过2013年的13.2%高速增长之后,而后涨幅缩小,2015年经济增速回落至8%,与此同时,CPI也由2014年高位的103.0%回落至2015年的101.3%。这表明历次价格上涨都伴随着经济增幅的高企,存在一定正向相关性。不过,经济增长启动要先于价格上涨,当GDP增幅达到高点时,CPI涨幅基本在次年才达到涨幅高点;当GDP增幅回落时,CPI涨幅也基本在次年表现回落态势。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消费增长、货币供应速度对CPI波动的影响更加直接,从而降低了CPI涨幅对GDP增幅的敏感度。
CPI走势与PPI走势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投资的快速增长,经济增幅高低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影响更为直接,但对CPI的影响要滞后一些。
&十二五&期间,我市CPI与PPI的走势基本保持了一致的方向,除2014年在食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双重拉动影响下,出现CPI增幅扩大,PPI降幅扩大的背离形态,其它年份都是保持了同时下行的态势。&十二五&期间,开局年为CPI和PPI的五年最高值,两者相差8个百分点,收官年是CPI和PPI的五年最低值,两者差扩大至19.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高低影响CPI指数,PPI指数高的年份,CPI指数也相应高,但由于从上游到终端的中间环节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租金成本等费费用上涨,使得两个指数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
食品居住类上涨成为CPI上升主要推手
食品类价格上涨一直是推动CPI上升的主力。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作为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低,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加之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以及种粮成本、养殖成本的上升,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必然。十年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73.2%,除2009年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食品价格不断攀升。2006年-2015年,食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0.7%、108.2%、114.0%、95.6%、105.8%,111.8%、105.3%,103.1%、104.6%和103.1%,其中有2个年份食品涨幅在10%以上。2015年,我市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对总指数的贡献率达到9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了1.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普遍涨幅翻倍成为CPI上行的首要动力,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点凸显。
居住类价格对总指数的影响仅次于食品类。2006年-2015年间,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为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起到鼓励节约、降低能耗的导向作用,国家将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我市也加快了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次上调了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等价格。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标准也随之上了一个台阶。人们逐渐向往更为便利、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加之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市的房屋租赁价格和建筑装潢材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居住类价格对CPI的影响仅次于食品类。除2009和2015年外,居住价格水平都呈上升态势。十年间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29.1%,年均上涨2.2%,其中,住房租金上涨25.0%,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24.1%,自有住房上涨23.0%,水电燃料上涨2.5%。
10年间CPI变化反映出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我市CPI上涨主要是由市场经济因素引起,是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分年度看,即使在CPI上涨幅度较大的年份也非所有消费项目价格都出现持续、大幅度的上涨,交通和通信等价格反而出现持平或下跌的情况,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加上在国家调控政策下,短期内CPI能够回落到正常范围内,说明了理性上涨的成分占主导。
与此同时,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非合理性也应引起重视。
首先, 这十年消费价格上涨虽算不上强劲,但其背后靠投资拉动经济高速运行模式是不合理的。高速经济增长形成对原材料、燃料和粮食需求快速扩张,对物价的全面上涨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同时依靠高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刺激了居住类价格的上涨,容易造成经济的泡沫化倾向,使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其次,过度的储蓄,以及医疗、教育、养老压力的加大,对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挤压作用,使得家庭用品和交通通信市场启动乏力,增大了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的难度。
第三,我市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呈不断上涨走势,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由于粮油、肉禽蛋菜等品属于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使需求产生较大波动。但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适当弱化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家庭生活的冲击,以提高其生活保障能力等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稳定价格总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十一五&和&十二五&CPI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价格的上涨和波动与经济发展速度是成正比的,物价的适度上涨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有利于推动生产和经济发展。预计在&十三五&初期,CPI总水平阶段性上涨行情仍将延续。因此,未来五年,各级政府应继续把稳定物价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将保持消费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作为重点来抓,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把握好价格结构性调整力度,为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茂名日报通讯员 吴冼慧 记者 邹慧
责任编辑:XT夏斌:今后几年物价温和上涨 货币政策应适度偏紧_网易财经
夏斌:今后几年物价温和上涨 货币政策应适度偏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财经6月10日讯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今日在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后几年可能会有一个长期、温和的物价上涨,但不是因为货币的原因。
夏斌解释称,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商品价格中间环境制约因素的逐步体现,以及其它的资源价格因素,加上结构调整中我们增长的动力,要以可贸易行业向不可贸易行业转移,会引起整体生产效率的下降,这些因素本身都会引起物价的上升。
他建议,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偏紧有利于结构调整,偏紧有利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的平衡解决。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物价温和上涨延续经济企稳态势
国家统计局4月12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2月扩大0.1个百分点;3月PPI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从环比看,3月CPI下降0.3%,2月下降0.2%;3月PPI上涨0.3%,2月上涨0.6%,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CPI温和上涨、PPI略微回落,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表明中国经济运行趋稳明显。3月CPI同比延续小幅反弹态势主要受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在衣着和医疗保健价格带动下,非食品价格上涨0.1%,食品价格下跌则带动CPI环比延续弱势。而3月PPI出现拐点,环比下降、同比持续回落主要是由于高基数效应持续和需求放缓所带动。可以看到,3月上游产品价格显著回调,比如煤炭采选、石油加工、油气开采价格环比由升转降,有色金属加工、化学品制造业价格环比放缓。
通胀数据连续两个月位于1%以下,决定了今年通胀预期不强,难以对经济和政策产生扰动。不过,国内市场对于价格指数上扬仍然较为警惕。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服务业价格出现上涨,比如部分铁路货运和客运已经开始涨价,这虽然是加速市场化改革的一种表现,但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来看,铁路运输涨价必将推升服务业价格上升。
客观而言,CPI和PPI的变动趋势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走势。从3月PMI、工业数据表现、铁路货运量、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等数据来看,一季度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企稳回升态势几成定局,多数研究机构预期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达6.8%。
不过,中国经济能否持续这种稳定态势存疑。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过度信贷维持,资金边际效益下滑,每增加1元GDP,就需要投入5元—6元。由于税费等各类成本居高不下、国内营商环境变化、实业投资以及研发投入动力不足、人力资本投入不佳等,再考虑到老龄化问题以及国民收入持续放缓,中国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人口增长率将长期放缓,国内消费市场的成长难度不小。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各方博弈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很难说中国经济拐点已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民营投资的积极性仍未得到有效恢复。据调查,3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有所反弹,升至41.1%,特别是小型企业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超过五成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个“痛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缓解,经济稍微回暖,融资这个短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想延续正在恢复的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瓶颈必须得到突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近日在与民营企业的座谈会上也坦言,虽然当前最大减税举措——营改增,让很多企业享受到了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的利好,如何再次激发民营经济的信心和活力,对各级政府来说仍是个大课题。
综上可见,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新招、实招、硬招。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中有进”,能否实现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实体经济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处理好结构性问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例,中国近10亿吨钢铁、近40多亿吨煤炭生产,关系到复杂的产业链条、区域经济结构以及下游的需求结构调整,还涉及到数百万人的再就业问题,调整起来难度极高。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经济转型并不只是一两个产业结构调整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的结构调整。所以,中国经济转型既需要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又需要稳定的多种内部改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重回“2时代”, 物价温和上涨露端倪_网易新闻
重回“2时代”, 物价温和上涨露端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10月份刚刚创下33个月涨幅新低之后,11月份的CPI再次翘头: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先后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及江苏的CPI同比分别上涨2%和2.1%,较上月双双回升0.3个百分点,重回“2”时代。
就全国而言,虽然近5个月CPI涨幅始终运行在“2”以下,但11月份的翘头却是“梅开二度”。人们关注,当前宏观经济初露“暖冬”迹象,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跌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经济增速回升对物价的传导影响有望加大,10月份的CPI低点或许也是拐点,一轮温和的上涨正悄然酝酿。
菜价还是一个“贵”
昨天记者逛了一趟菜场,感觉还是一个字“贵”。香韭菜5元1斤,农民地头只卖几分钱的大白菜6毛1斤,记者买只羊腿一家伙花掉96元。而统计数据印证了记者的感受,11月份全国和江苏的食品价格均明显反弹。
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许家东表示,11月份,江苏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较上月的1.3%大幅回升了2.1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消费价格中涨幅居首,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最大,全省2.1个百分点的涨幅中食品就贡献了1个百分点,而上个月食品的拉动力才0.4个百分点。同期,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以及对CPI的拉动影响也最大。
菜价继续扮演着领涨角色。数据显示,全国和江苏的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3%和15.1%,其中全国仅鲜菜价格就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虽然全国和江苏的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1.5%和9.5%,分别拉动CPI下降0.41个和0.3个百分点,但牛、羊肉价格却涨势不俗。
“涨也食品,跌也食品。”10月份CPI创新低,与当月食品在八大类商品中环比价格唯一下跌密不可分,而到了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却止跌上涨,为CPI的再次翘头提供了动力。11月份全国和江苏CPI环比均上涨了0.1%,但二者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却都达到了0.4%。
冬天季节性价格上涨还体现在了服装上。11月份,全国和江苏的衣着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2.7%,明显高于CPI上涨水平。拿羽绒衣来说,和上月相比,江苏的男、女羽绒衣价格分别上涨了8.9%、13.2%。居住类价格也继续释放着“正能量”。11月份,全国和江苏的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6%、2.8%,其中江苏的居住类价格拉动CPI上涨0.6个百分点,“贡献度”仅次于食品,而全国的水、电、燃料价格则环比上涨3.9%,住房租金价格环比上涨2.9%。
当然,季节性因素也会导致部分消费价格下跌。如,受旅游进入淡季影响,江苏景点门票价格比上月下跌7.6%,飞机票下跌7.3%,旅行社收费下跌4.2%。
专家预测真叫一个“准”
昨天发布的CPI数据引发各路专家微博热议。记者注意到,这次CPI再翘头,专家们均早有预期。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分析称,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不断好转,工业生产企稳、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三个月走高、央行通过逆回购方式释放货币……加上食品价格又出现回升,所以CPI反弹很正常。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CPI涨幅的小幅回升在合理范畴,“经济增速的回升已逐步传导到居民物价体系,在这种情况下,CPI保持3%以下的涨幅都是合理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上个月由于天气逐步转冷,因此,蔬菜生产周期拉长、供应速度放缓,另外各地雨雪天气也影响到了蔬菜运输,导致菜价上涨。而猪肉价格之前已触及低位,11月份有所回升,也对整个食品价格造成影响。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过去5年,全国CPI平均月环比涨幅在0.22%左右,这次回升0.1%,比平均水平还低一些,还算不上明显异动。
PPI对CPI具有传导作用,向来也受到专家重视。11月份,这一先行指标尽管同比仍下跌2.2%,但跌幅较上月又缩小了0.6个百分点。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认为,PPI连续回升,意味着工业企业去库存周期临近尾声,有转暖迹象。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虽然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变化,但可以判断,当前工业企业正处于复苏状态。专家预计,受经济逐步回升、总需求扩张的影响,PPI指数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上行周期,明年上半年将回升至正值,这对于CPI将产生向上的牵引。
明年前瞻多半一个“温和”
“反弹会不会演变为反转”,这个问题经常困扰股民。而11月份CPI反弹,是像8月份那样的短暂还是新一轮物价上涨周期的开始?这个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同样困扰着专家。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看法不尽相同,但专家们却有着这样的基本共识:明年通胀压力将更大,不过物价总体走势将较为温和,依旧可控。
“CPI指数自去年触高回落后,11月份回升至2%,预计12月份也将维持在2%以上,这表明其拐点已形成,未来两年将进入上行周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持类似观点,认为造成CPI持续反弹的根源性因素没有消失,如,经济回暖带来需求上升,货币继续稳步投放,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高成本时代”到来,农产品价格还有上升空间等。市场人士肖磊指出,随着股市、房地产、信托等行业的异动,更多的资金会选择进入消费领域,再加上原有的货币存量以及预期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整个物价水平最低的时间段已经过去。
不过,李佐军也强调,CPI持续反弹不会像前几年那么高,主要是因为明年经济还有下行压力、货币投放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变化具有季节性等。“经济近期虽有一丝亮色,但总体仍然低迷,未来复苏不会一番风顺。这对CPI走高将产生抑制作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今年前11个月,全国和江苏的CPI平均分别上涨2.7%、2.6%,专家普遍预计全年CPI将低于3%,实现既定的4%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已成定局。对于明年的涨幅,主流的预测仍不超过3%,显然,即使有通胀,也会很“温和”。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考虑到春节移位因素,明年1月份的CPI可能低于2%,而上半年可能保持在2%-2.5%之间,全年CPI约为2.7%。
CPI走势牵动着货币政策走向、股市楼市运行。专家认为,当前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改变,股市也将按自身步调运行。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可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下半年可能会偏紧一些。田渭东表示,11月份CPI对股市影响属于中性,因为数据在预期中,CPI回升不会对股市形成利空影响。而PPI回升对经济景气度有利好预期,因此对股市将有利好提振。至于楼市,调控将不会放松。“物价已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现在主要担心的是经济下行,下一步要在稳物价的同时兼顾推动经济回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本报记者 吉 强
供图:陆波岸 董金林 本报制图 牛旭丽
作者:吉 强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7月物价温和上涨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物价 经济 新闻联播 CCTV13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自信是一个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