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那么多产能,为什么钢材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还不减反增

淘汰那么多产能,为什么钢材库存还不减反增?
钢材市场可谓是多空交织
多空分歧很大
多方认为:3月15日以后取暖季结束后,钢厂的限产还将延续,不必担心供给会明显增加。
空方认为:钢材库存持续上升,春节期间更是大幅攀升,创近三年的新高,供给的压力已经显现。据统计,上周五全国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616万吨,较节前第二周增长32.6%,较2017年春节后增长20%。本周钢材库存继续增加188万吨,由于下游需求尚未真正启动,库存高点可能出现在3月中旬。由此推断,2018年社会钢材库存量峰值或高达2000万吨左右,高于2015年-2017年的库存峰值。
大家不禁要问,2016年以来,全国已经去除1.2亿吨的地条钢,并淘汰1.15亿吨的落后产能。钢材库存怎么会出现大幅攀升呢?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究竟反应什么问题,对后期钢价走势有什么预示?
钢材库存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1:尽管钢材减产较多,但复产、新建产能和现有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的产量增加同样明显
2017年,在国家强有力推进钢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全国共去除地条钢产能8000万吨,减少产量6000万吨,(其余部分在2016年底已被淘汰),另外合规企业淘汰产能5000万吨,但其中很多是闲置和待转换的产能,同时合规企业又扩充了产能4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导致表内企业粗钢产量不减反增,同比增加4000万吨左右(因取暖季限产减少的产量在1000万吨以内)。加上钢材出口同比减少2500万吨,也就是增加国内供给2500万吨。因而,尽管淘汰了这么多产能,但钢材的实际供给减少得并不多。
原因2:取暖季限产导致的供给减少低于预期,而环保限产导致的钢铁下游需求下降也不可忽视
从政府层面,对环保限产的执行是比较严格的,但真正落实是有很多水分的。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取暖季限产政策来看,只限少数地区的高炉和烧结,而不限炼钢和热轧,这使得限产效果大打折扣。
回顾整个采暖季限产,尽管从开工率来看限产基本严格执行,但由于钢厂盈利较好,钢厂常规性检修也比以往减少,对产量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冬季限产期间,钢厂通过加入废钢弥补铁水短缺,而非限产地区更是开足马力生产以弥补这一空缺,从而使得全国日均粗钢产量已与去年同期持平,环保限产并没有带来全面的供给不足。
原因3:对市场行情看好推动贸易商增加备货
2016底以来,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钢铁行业迎来生机,春节前的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挤去了钢价一部分水分,加上钢厂复产和下游需求启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政府一再重申2018年在钢铁供给侧改革执行力度上不会放松,贸易商对供给增加的担忧得到缓解,不少贸易商对春季行情充满期望,囤货积极性较高,很多地区钢贸商在春节前存货,导致了今年春节后的钢材社会库存大幅增长。
到底当前的“库存高企”会不会导致大跌呢?
分析1:社会库存加上钢厂库存之后的总库存水平并不算高
库存的构成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评估钢材库存水平的高低应该从全面的角度而不能是局部的角度,同时还要考虑到钢厂销售模式和下游采购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
下游的库存更加分散、更加复杂,且相对稳定,我们暂且不管,仅考察钢厂和流通环节的库存情况。今年的库存是随着行情走势的变化、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结果是库存从钢厂端更多的转移到了社会端,只是储存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总量上来看,总库存与去年春节前后相比差距并不大。尽管本周社会库存还在持续增加,但源头钢厂的库存出现下降,和节前一样处在去库存阶段。
分析2:钢铁流通环节蓄水池的作用抵消了库存高企带来的下跌风险。
就目前的全国钢铁生产规模来说,钢材库存水位并不算高,只不过前几年钢材流通环节蓄水池的作用散失,导致钢材库存出现超低水平,现在随着地条钢的淘汰,国内钢材市场也重新聚集了人气,库存适度回升也属自然。
限产政策又是否会促使钢材市场大涨呢?
分析3:供需缺口在缩小,后续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库存创新高反映短期内供给的增长已超过需求的增长,前期明显的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得以改变,钢材市场爆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尽管市场对3月15日以后北方限产地区产量继续受限的预期比较强烈,但采暖季结束后的钢铁产量增长还是比较令人担心的,一个是采暖季限产的大面积取消(虽然部分省市还会有所限制,但总量相对有限),再有就是钢厂通过增加废钢投入提高产量;第三是部分电弧炉产能逐渐释放;几大增产因素将使得采暖季结束后全国粗钢产量快速提升,整体上钢市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钢材市场不存在大涨的基础。
从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18年宏观经济增速会继续减缓,钢材需求将比去年有所减弱,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会适度收紧,但同时将供给侧改革放在2018年重点工作的首位。
具体3月份市场怎么走,还得看届时的钢材库存消化情况及3月中旬后各地限产的执行情况。
我们认为钢材市场3月份将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总体表现为小幅向上。目前,市场对开春下游需求全面启动、环保限产再继续的预期比较强,而对库存的担忧退居相对次要的地位,钢材市场在3月份中旬之前可能会持续向上,但下半月很有可能会掉头向下。2018年的钢材市场注定不会平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敬业集团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的跨行业集团公司,是全球大型螺纹钢生产基地
敬业集团是全球大型螺纹钢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螺纹钢钢企
今日搜狐热点{{else state==2}}
{{if list&&list.length}}
Hi,欢迎来到欧冶 !
实时成交动态
五星供应商
工业品超市
废次材交易
行业领先的钢铁技术
最专业的服务
优质可靠的资源保证
绿灯绿印一手资源
全方位的安全保证
多种支付方式
绿灯绿印一手资源首签“军令状”京津冀等6省份联手战雾霾
18日举行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个省区市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昨日(9月18日)举行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个省区市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环保部与六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呼吸保卫战在京津冀大地正式打响。
同时,环保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下简称 《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特别对加快淘汰钢铁业落后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将大幅淘汰钢铁产能。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其他省份也将陆续签订目标责任书,预计10月底将全部完成。而责任书的内容涉及煤炭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环保准入等多方面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这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大幅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近年来,经常光顾的雾霾天气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心中的一块阴影。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4.6%,超标天数比例为65.4%,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7%。
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量的钢铁产能与雾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在按照规定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础上,《实施细则》要求,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将经整改整顿仍不达标企业列入年度淘汰计划,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其中,到2017年底,北京市调整退出高污染企业1200家,天津市行政辖区内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河北省钢铁产能压缩淘汰6000万吨以上,山西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670万吨,山东省淘汰炼铁产能2111万吨,炼钢产能2257万吨,钢铁产能压缩1000万吨以上,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
实际上,2012年,国务院曾发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 &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钢铁产能9600万吨。
对比钢铁产能的两个5年目标不难发现,未来我国在钢铁产能上淘汰的步伐明显加快。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现在我国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需要对其进行限制;一方面从环境污染防治的角度看,钢铁属于高耗能产业,应该限制其发展。&限制钢铁产能,对于政府而言肯定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政策执行不能&一刀切&
同时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如此大规模地淘汰钢铁产能,会不会对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呢?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主任郁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较于我国每年大规模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在未来5年里,淘汰这些钢铁产能肯定不会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大的影响。
我国已经在钢铁领域实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多年,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钢铁产能出现了不减反增的现象。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芳就曾公开指出,虽然过去5年共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800万吨,但是现实中是淘汰小的上大的,这5年又新增了2亿多吨产能。
在钢铁产能上,以前基本上都是采取等量淘汰的方式,郁聪认为,实际操作下来却成了增量淘汰,即进行多年的产能淘汰之后,产能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他说,&关停小的产能,上马大的钢铁产能项目,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采取产能总量减少的方式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同样面临实际操作上的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被关闭钢铁企业的员工安置问题。
林伯强解释,关停的钢铁产能规模对整个钢铁行业影响不大,但是,对于行业中的企业员工来说,影响面却比较广。
关闭这些钢铁产能对京津冀的空气质量有好处,但是,简单关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一些钢铁企业肯定不行。&(被关闭钢铁企业的职工安置)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整个政策能否执行。&林伯强说。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78被浏览10,005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分析报告
那么多产能被淘汰,为什么钢材库存还不减反增
欧冶云商资讯服务部/ 09:41:37
年初以来,钢材市场可谓是多空交织,多空分歧很大。多方认为:3月15日以后取暖季结束后,钢厂的限产还将延续,不必担心供给会明显增加。空方认为:钢材库存持续上升,春节期间更是大幅攀升,创近三年的新高,供给的压力已经显现。据统计,上周五全国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616万吨,较节前第二周增长32.6%,较2017年春节后增长20%。本周钢材库存继续增加188万吨,由于下游需求尚未真正启动,库存高点可能出现在3月中旬。由此推断,2018年社会钢材库存量峰值或高达2000万吨左右,高于2015年-2017年的库存峰值。&大家不禁要问,2016年以来,全国已经去除1.2亿吨的地条钢,并淘汰1.15亿吨的落后产能。钢材库存怎么会出现大幅攀升呢?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究竟反应什么问题,对后期钢价走势有什么预示?&钢材库存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尽管钢材减产较多,但复产、新建产能和现有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的产量增加同样明显2017年,在国家强有力推进钢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全国共去除地条钢产能8000万吨,减少产量6000万吨,(其余部分在2016年底已被淘汰),另外合规企业淘汰产能5000万吨,但其中很多是闲置和待转换的产能,同时合规企业又扩充了产能4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导致表内企业粗钢产量不减反增,同比增加4000万吨左右(因取暖季限产减少的产量在1000万吨以内)。加上钢材出口同比减少2500万吨,也就是增加国内供给2500万吨。因而,尽管淘汰了这么多产能,但钢材的实际供给减少得并不多。&原因2:取暖季限产导致的供给减少低于预期,而环保限产导致的钢铁下游需求下降也不可忽视从政府层面,对环保限产的执行是比较严格的,但真正落实是有很多水分的。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取暖季限产政策来看,只限少数地区的高炉和烧结,而不限炼钢和热轧,这使得限产效果大打折扣。回顾整个采暖季限产,尽管从开工率来看限产基本严格执行,但由于钢厂盈利较好,钢厂常规性检修也比以往减少,对产量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冬季限产期间,钢厂通过加入废钢弥补铁水短缺,而非限产地区更是开足马力生产以弥补这一空缺,从而使得全国日均粗钢产量已与去年同期持平,环保限产并没有带来全面的供给不足。&原因3:对市场行情看好推动贸易商增加备货2016底以来,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钢铁行业迎来生机,春节前的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挤去了钢价一部分水分,加上钢厂复产和下游需求启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政府一再重申2018年在钢铁供给侧改革执行力度上不会放松,贸易商对供给增加的担忧得到缓解,不少贸易商对春季行情充满期望,囤货积极性较高,很多地区钢贸商在春节前存货,导致了今年春节后的钢材社会库存大幅增长。&到底当前的“库存高企”会不会导致大跌呢?分析1:社会库存加上钢厂库存之后的总库存水平并不算高库存的构成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评估钢材库存水平的高低应该从全面的角度而不能是局部的角度,同时还要考虑到钢厂销售模式和下游采购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下游的库存更加分散、更加复杂,且相对稳定,我们暂且不管,仅考察钢厂和流通环节的库存情况。今年的库存是随着行情走势的变化、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结果是库存从钢厂端更多的转移到了社会端,只是储存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总量上来看,总库存与去年春节前后相比差距并不大。尽管本周社会库存还在持续增加,但源头钢厂的库存出现下降,和节前一样处在去库存阶段。&分析2:钢铁流通环节蓄水池的作用抵消了库存高企带来的下跌风险。就目前的全国钢铁生产规模来说,钢材库存水位并不算高,只不过前几年钢材流通环节蓄水池的作用散失,导致钢材库存出现超低水平,现在随着地条钢的淘汰,国内钢材市场也重新聚集了人气,库存适度回升也属自然。&限产政策又是否会促使钢材市场大涨呢?分析3:供需缺口在缩小,后续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库存创新高反映短期内供给的增长已超过需求的增长,前期明显的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得以改变,钢材市场爆涨的基础并不存在。尽管市场对3月15日以后北方限产地区产量继续受限的预期比较强烈,但采暖季结束后的钢铁产量增长还是比较令人担心的,一个是采暖季限产的大面积取消(虽然部分省市还会有所限制,但总量相对有限),再有就是钢厂通过增加废钢投入提高产量;第三是部分电弧炉产能逐渐释放;几大增产因素将使得采暖季结束后全国粗钢产量快速提升,整体上钢市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钢材市场不存在大涨的基础。&从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18年宏观经济增速会继续减缓,货币政策会适当收紧,钢材需求将会出现减弱,但同时将供给侧改革放在2018年重点工作的首位。3月份市场怎么走还得看届时的钢材库存消化情况及3月中旬后各地限产的执行情况。&综上分析,我们认为钢材市场3月份将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总体表现为小幅向上。目前,市场对开春下游需求全面启动、环保限产再继续的预期比较强,而对库存的担忧退居相对次要的地位,钢材市场在3月份中旬之前可能会持续向上,但下半月很有可能会掉头向下。2018年的钢材市场注定不会平静。(作者:资讯服务部 曾节胜)
成功加入购物车!
您尚有0单,0元未付哦!
您还未登录,
供方仓储费
供方退款(待付款)统计
待付货款订单汇总
联系方式:
欧冶平台物流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材产能过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