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美国际集团李哲水,据说是马来西亚胜威国际集团的拿督,所做拆分盘只赚不赔,我一个朋友投啦100多万,说是2年

起底“拆分盘”:一场刀尖舔血的游戏_理财频道 - 融360
&&&&起底“拆分盘”:一场刀尖舔血的游戏
起底“拆分盘”:一场刀尖舔血的游戏
编辑:金融卫士来源:融360原创日期:
  近日,很多网友在卫士君后台(公众号:jrws110)留言咨询像smi、沃克等拆分盘能不能做。说实话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卫士君要说不能做,肯定有人出来反驳,smi已经运行9年了,而且自己的确是赚到了钱。
  卫士君要说能做,你义无反顾进场了,最后赔了来找卫士君问罪,那可怎生是好?
  可是对于有问必答的卫士君来说,即使再艰难,答案还是要给的。所以卫士君只好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来给出答案了:不玩。
  很简单的道理,不玩就永远不会输。
  拆分盘,就是一场刀尖舔血的游戏,刀剑无眼,但庄家绝不会输,那么输的会是谁?
  拆分盘的原理
  假如全球始发行量为100份财富,某玩家花100元购买其中1份财富,当这100份财富无法满足不断加入的新玩家的需求时,这100份财富将会拆分为200份,此时该玩家持有的1份财富将会变成2份财富,100元的投入增值到200元的市场价,理论上来说,玩家财富实现了翻倍增长。这就是拆分盘的精髓。
  拆分盘的&非传销性&
  拆分盘在做推广的时候,总会对一个属性非常推崇,那就是所谓的&非传销性&。说白了就是,他们宣称,不需要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获取收益,全部收入都属于纯静态收益。
  但是卫士君以为,这点并不成立。何以见得呢?
  很简单,拆分盘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新人不断入局,造成所谓&财富&的&供不应求&,从而产生&拆分&。所以,关键就是新人!
  那么,新人从何而来?很显然,庄家虽然没有明说,要你拉人发展下线,但是暗示你了,新人加入的越多,你财富倍增的速度越快。所以要不要拉新人,你自己看着办&&很显然,为了最大限度让自己的财富翻倍,拉新人入局变成了每个玩家的&主动选择&,而这本质上还是属于拉人头获取的动态收益。
  由此可见,拆分盘所谓的&非传销性&并不成立。
  拆分盘的泡沫
  有人问,为什么有的拆分盘能运行一年两年甚至九年十年呢?
  很简单,拆分盘的分红形式决定了盘面的绝大部分泡沫捂在玩家自己手里。所谓静态回报,只有等到&财富&的拆分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必须等到有足够多的新人进场,持有&财富&的玩家才能等到价格上涨的机会,实现财富翻倍。
  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外力干扰,诸如负面消息的蔓延或者是相关部门的取缔,那么该时间段内兑现需求是大约恒定的,也就是说,市场上资金进场的体量能满足兑现的需求。
  对于庄家来说,只需要不断培训、推广让更多资金进场,巩固新老玩家信心,那么就不存在集中抛盘兑现,只要恐慌不存在,所谓的&稳赚不赔&的确是存在的。
  但是,&财富&本质上只是虚拟存在,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所以用供求理论来激发新人入场,只是唬人的把戏,迟早有一日,这种站不住的理由必然被揭穿,拆分盘一旦崩盘,那几乎就是那些后来者们的灾难,因为别说财富翻倍,本金都将一去不回。
  可见,稳赚不赔也只是海市蜃楼。
  拆分盘的宿命
  事实上,拆分盘属于庞氏骗局的一种基因变异。先到者的静态收益就是来自于后来者的本金,把&拆分&宣传得再牛掰,也掩盖不了&新人本金支付老人收益&的庞氏骗局本质。
  而骗局必然不会&长命百岁&。
  那么,这样的骗局究竟&魂归何处&?
  涉嫌传销或者非法集资被国家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取缔;
  因负面信息蔓延,造成玩家信心崩塌,出现兑现狂潮,新入场资金难以覆盖玩家收益,崩盘;
  庄家捞够了,卷钱跑路。
  大概会是以上这几种结果,但细想想,都是一样的宿命,那就是谎言被戳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人幸运地拿到了收益,收回了本金;而有些人苦逼地够不到收益,赔上了本金。
  有些人会问,怎样才能做个幸运儿?不好意思,这个问题卫士君真的无解,如果非要求得一个答案,卫士君只能说,全凭个人造化&&
  最后,卫士君给想要玩或者正在玩拆分盘的大家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诸位:
  1、拆分盘有风险,进场需谨慎。
  2、选择进场的玩家务必要认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自身的承受能力。
  3、世上绝不可能有&稳赚不赔&&躺着就赚了&的好事儿,所以若信骗不信劝,必吃亏抱成团。
  4、投资致富无可厚非,但切记选择靠谱项目,回报太高的必然是盯上了你的本金。
延伸阅读: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每月都会爆出新的问题网贷平台,融360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增问题平台共计99家,其中停业平台55家,跑路平台34家,提现困难平台10家,经侦介入0家。 问题平台背后是踩雷的P2P投资人...
这几天,突然有很多用户在融360后台提问,咨询一个叫韩国STC拆分盘的项目是否靠谱。融360小编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平台确实存在很多槽点。韩国STC拆分盘是不是一个惊天骗局?今天融360小...
上周一则长沙股民170万四倍融资全仓中车,两天赔光跳楼的消息,让配资再次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不知是不是巧合,证监会也在同一天发布新两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并且官方微博在周六单...
在接连触发5%和7%的阈值之后,A股今日提前收盘。沪、深交易所的股票、基金、股指期货等均提前一个半小时停止交易。 股市一片哀鸿。两市超过1200多只股票跌停。即便损失最小的银行板块,...
继P2P、股权众筹等模式后,互联网金融与资管业务的联姻正在悄然浮水。 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调查多家P2P网贷平台后发现,一种被命名为定向委托投资(下称委托定投)的业务模式正在被包括...
今日年化收益
100%本息保障
今日年化收益
50元起投,都市白领最爱
今日年化收益
1元起投,懒人理财力荐
今日年化收益
5万起投,稳健投资首选
人气排行榜
银行信用卡中心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马来西亚华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国人。马来西亚华人古代多自称唐人、华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自称中国人、华人及华侨,马来西亚独立后开始改称华人、华裔,成为马来西亚国民,几无自称“中国人”与“华侨”的华人。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华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都是同时抵达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原住民并不是马来人,其实马来人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入马来西亚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开始,他们就开始自称为土著,导致很多人认为马来西亚人就是指的现象。[1]
主要分布于 (首都)、()、()、()、()、()和()等各大城市。
马来西亚华人南来历史
据记载,于唐朝时期就已有少量唐人南下马来半岛一带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唐人主要是暂居经商,并无大量定居。
到了明代,有大量叛军和回民开始迁居一带(即),由于为立过大功,曾多次在满剌伽停留,后来将满剌伽,巨港,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也安置了数位回民为当地领袖,巨港有,泗水有数位;Sunan Ampel, Sunan Bonang, Sunan Kalijaga, Sunan Gunungjati 和 Sunan Giri等,他们被尊称为爪哇岛的“九大圣人”,还有一位有争议性人物,拜里
2006年马来西亚华人举行新春书法比赛
迷苏剌,满剌伽王,据说他虽然接受了波斯头衔为 Iskandar Shah 但他没有归依。 至今仍然留有大量与回民有关的遗迹。据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当年郑和护送满剌伽王,拜里迷苏剌,和大量大明人员,人数五百,在满剌伽定居下来。与此同时,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和唐人在满剌伽的活动日益增加。
苏丹国的国际贸易港口之成功,也导致许多邻国统治者的信仰改变,从传统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1961年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加长老曾明确写下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之发展,与中国一名虔诚密切相关,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
一些唐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满剌伽定居,接受同化,繁衍开来。此时开始,唐人开始在满剌伽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满剌伽重要的一个民族。大明衰弱后,这些通婚唐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大明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族。峇峇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大明时代的方言,即福建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的娘惹峇峇语,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大明的风俗仪式。
满清王朝时期,许多不愿投降的反清义士也逃到南海一代。而满清时期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后开始,当时满清战败,中英签署《》,满清承认国民前往海外谋生的权利,由于当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半岛,大量的清国工人(或称为苦力)从清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后,清国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清国移民
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这时期马来半岛的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
到了1929年,全球开始经济大萧条,大英帝国停止输入中国劳工。此时,女性人口开始大量移民马来西亚,男女比例结构趋向平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于资本世界和共产世界的敌对,马来亚也面临马共的挑战,中国移民来马基本上停止。此后,马来亚华人人口完全依赖自然增长,而非移民。
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革命
孙中山先生于1910年11月间在马来亚的开会密议广州“三·二九”起义(史称起义)。在这件起义牺牲的华人有29名分别来自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越南华侨,最小的则是出生在霹雳州,年仅18岁的。这些烈士中工人为15名,商人3名,其余的则为学生、记者、教员和。可考证的有来自马来亚的:
马来亚华人与中国革命
1.,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早年旅居霹雳州,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后来由该校保送马六甲某校肄业,分发新加坡英国教堂从事传教。年仅20岁的他, 途经香港时,即接到母亲劝他不要去冒险的信件,但他却写下绝笔诗。起义时, 他随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署,至战死。
2., 祖籍广东,(), 这位吉隆坡的工人, 为了参加,卖掉了自己的脚踏车作盘缠。在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中扛着大旗冲锋在前,中弹而死。
3., 祖籍广东,早年旅居马来亚和缅甸,战斗中受伤被捕后押上刑场。
4., 广东人, ()。名坚,字则君。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于槟城师范学堂。曾经协助筹办尊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今印尼棉兰市)中华学堂,曾经担任这两间学堂的校长及当地报馆主笔。
5. 余东雄,祖籍南海,()生于霹雳务边,1911年初回中国参与起义, 他与罗仲霍、等攻进总督衙门,搜寻两广总督未获,出署时与清军相遇,激战中牺牲, 年仅18岁的余东雄是最年轻的牺牲者。
6., 祖籍广东,(), 生于马来亚霹雳州务边, 生前为矿工, 年仅19岁的郭继枚与余东雄是生死之交,共习武并结伴打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务边富商余东旋负起照料郭继枚和余东雄之家属的义务,分别将他们安置在务边大街400号及404号。据悉郭氏和余氏皆未留下后代,其家属的最终下落也未明。。
新加坡的—的入口处伫立着4座黄花岗烈士的铜像。其中两名持刀枪者即为郭继枚和余东雄供人凭吊。
马来西亚华人民族身份和地位
马来西亚华人是属于非土著身份 ,这也包括,印度族等。族人是马来西亚是土著民族.马来西亚华人可以通过同化的方式获取土著特权身份,这必须要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著通婚,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为马来伊斯兰名字, 同化后的子孙就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根据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由于马来西亚有至上也既是种族主义信条,此信条的用意是要贬低非马来人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享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等级制度,此信条把马来西亚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的身份往下推成为‘第二等公民’。
马来西亚华人华人和华侨
尽管已经把海外出生的中华民族后代和入籍
他国者规为非中国公民亦非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承认,然而中国方面依旧有误称呼马来西亚华人为“马来西亚华侨”、“马来西亚籍华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等等的误称。(须知“华侨”权利受到明文保护,马来西亚华人则属于马来西亚公民,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保护。)
马来西亚华人遗留问题
根据2008年的数据,马来西亚仍然有将近20万持红色身份证的华人。这些人中, 大部分法律上是,因为一部分人仍然是持着已不被承认的中华民国护照。这种现象是一个长久已被马来西亚华人遗忘的历史。马来西亚独立之前,华人在目睹时代的变化和孙中山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中国的革命活动。满清被推翻后, 在英国人的允许下,孙中山领导的于1912年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建立支部。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英国殖民政府禁止中国国民党的活动。1930年,中国国民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表明中国国民党并非马来亚的非法团体,同时不反对华侨入党,只要他们的活动没有危害当地政府的利益。中国国民党马来亚支部在抗日时代就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华侨在财务上支持中国抗战,华侨机工也前赴后继在滇缅公路上维护车辆及输送援华物资。日,中国国民党在失去中国人民和华侨的支持后,关闭马来亚的支部。加上英国于1950年1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封闭中国国民党组织,其党产和活动转向俱乐部形式散布在马来西亚民间。认同中国国民党的人士继续坚持中华民国护照及俱乐部活动,造成他们的后代只能以永久居民的身份持有马来西亚红色身份证。这些因历史所遗留的问题也因为中华民国在台湾本土化、马来西亚华人主流社会忽略及政治上的排斥,渐渐被人遗忘。华教斗士拿督沈慕羽局绅是马来西亚华人罕见的的国民党人士,他于1988年7月及1993年8月分别被聘为国民党第十三及十四届中评委。2002年,马六甲华团庆贺拿督沈慕羽局绅90岁寿宴,马英九及也特别托人送礼。而在霹雳州的太平,在马来西亚独立50年后,仍然有华人在铭旌与墓碑上采用“民国”为正朔,这往往使年轻一代的华人为之困惑。
华人与现代中国政治
在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政治上马来西亚华人已经和中国大陆划定界限。由于政治上的对抗,马来西亚政府限制华人访问中国大陆和看亲。这虽然造成一种障碍,却不影响有限制的贸易和经济来往。马来西亚人访问中国大陆的限制延续到1989年马来西亚政府和平解决叛变问题后才取消。除了政治问题之外,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后,为了避免其他种族的猜疑,马来西亚华人对涉及中国的课题上都保持沉默。
虽然英国早在1950年元旦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却因为马来亚共产党叛变问题而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建立领事外交。这段外交关系一直维持到1974年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为止。
长久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华人政党都不宣扬任何与中国的关系。许多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台北驻马来西亚代表出席的华人团体活动都保持低调,华人报章也不宣扬。然而,2004年激烈的台湾总统选举及提出防御性公投,一些华人团体领袖在前会长及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的带领下,马来西亚华人团体罕见的建立一中促进会,史无前例地公开发表反台独立场。
马来西亚华人公民权
早年华人领袖在1947 年出版 Malayan Problems 一书中反对《马来亚联邦宪法报告书》中歧视性的条款。在当年紧急状态期间,政府以同情和支持马共为由,拟驱逐约数以万计的华人出境,要把华人遣送回中国大陆。陈祯禄为此而亲身向英国钦差大臣葛尼 交涉,他反对英国殖民地政府这种残忍手段。最终英国殖民地政府撤销了遣送华人返回中国大陆的计划。
马来西亚华人人口
马来西亚独立初期华人占总人口大约37.2%。但由于出生率较低以及移民国外,现在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2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大量的马来西亚华人移居或长居在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或日本等等。在众多国家当中,新加坡算是吸纳最多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国家。很多马来西亚的华人到新加坡工作或念书拿到了学位,选择留在新加坡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后又定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有六百多万,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马来族。马来西亚华人籍贯可分为福建、广东、客家、潮州、兴化、海南等。另外有部分大马华族长期受马来和其他文化影响而形成了新的华人族群,称为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华人文化
马来西亚华人华社支柱
自18世纪起至20世纪初华人南来马来西亚以来,华人社团、和华文报刊被华人社群认为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华社三大资产或华社三大臂膀。
马来西亚执政当局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单一语文和文化的政策。对于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延续,华人社会普遍上须靠本身的努力。 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已经是深入华人社会的共识并经常被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引用。通过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多年努力的推广,马来西亚华人三大支柱也渐渐为海外华人世界重视及报道。由于执政当局认识到三大支柱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很大,长久以来试图取得华文报章来宣扬所谓的国家政策。这可从两起政党收购华文报章事件来了解。
1990年代代表马来民族利益的与分别入主由香港出名作家创办的《》与《马来亚通报》。然而,这种试图通过强大商业财力来控制华文报章以便主导华人社会的舆论与走向以及为政党服务的作法,最终因为华人社会识破和排斥而失败。《新明日报》与《马来亚通报》也因此走进历史 。
然而,号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华公会对90年代《马来亚通报》的失败却仍然不死心,再度于己于2001年动用2亿3000万零吉向集团收购当时销量第二大的《中国报》及销量第三大,创办78年的《南洋商报》。马华公会收购华文报的消息证实后,华人社团的反应非常激烈,除了500个华团公开表态反对之外,活跃的华文报评论人及专栏作者也集体停止供稿给《南洋商报》及《中国报》。
自1969年后,马来西亚执政党以国家利益的理由下压制媒体自由。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成长,马来西亚执政当局在无法对付自由言论后就致力丑化互联网的信息。根据当今大马的描述:“不是将冠以外国利益代理的罪名,便是打上破坏族群和谐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简化问题、排外反殖的建国(nation-building)论述,以政府作为民族国家的保护者,以国际社会为外患,以国内异议者为内奸。这种论述乃是所有钳制性媒体法律的自我辩护合理性依据”。
马来西亚华人华文教育
初中三华文课本
华人初到马来西亚时多开设私塾以教育下一代,当时的私塾多半以《》、《》或《》等做为教材。
在南洋,办学初期英殖民政府多半对其采取放任态度;然而到了1920年,殖民地政府见华人势力日渐庞大,逐颁布《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对其进行阻挠和打压。
二战时期,日本侵占马来亚半岛迫使民间教育陷入停顿的状态,直至战后方见复苏。在这期间,殖民地政府先后颁布《1952年教育法令》、《1956年教育(修正)法令》、《1957年教育法令》和为数众多的报告书。
独立以后,联邦政府采纳1955年的《拉萨报告书》和1961年的《达立报告书》颁布了《1961年教育法令》,大大地削弱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引起民间的极大反弹;为了维护华人接受华文教育的权利,和教总在1977年开始推动复兴运动。现今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国民型华文小学、60所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专院校。是目前两岸三地以外中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马来西亚华人华文报刊
三大华文报刊
初期的马来西亚华人对祖籍国有割舍不断的感情,渴望加强与祖国的联系,故早期的华文报刊内容多以中国新闻为主。但在独立后,马来亚政府开放让入籍以及第二代马来西亚华人的诞生,华文报刊也慢慢地转变编辑方针,同时加强华人社群与政府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讯息交流,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今天的马来西亚华文报刊也依然有特刊报导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新闻。
马来西亚最初的华文报刊是1815年至1879年之间发行的《》,尚存最长青的报刊是1910年由孙中山在槟城创办的《光华日报》,当地华文报刊在反殖民统治、抵御日侵和建国独立等历史事件上都发挥了反映民情的功能,渐渐由侨报转型为主流报刊。现今较具地位的报刊分别有:《》、《》、《》、《》、《》和《》等。
马来西亚华人婚姻观
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都不会和异族结婚,尤其不会和马来族结婚,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族歧视而是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而若华人与他们通婚便需要加入伊斯兰教,这会影响到该华人的生活圈子,且大部分家庭都不太赞成孩子与信奉伊斯兰教人士结婚,因为这会导致他们的世世代代都需要信仰伊斯兰教,一旦进入伊斯兰教根据马来西亚的宗教法规是不得退出的。可是随着时代的迈进,很多华人开始和外族人士结婚,但那还是属于少数。
马来西亚华人饮食习惯
大部分的华人在家中的饮食以中餐为主,可是在马来西亚的中餐比较接近于中国南方粤菜(尤其像广东、香港、福建、台湾),马来式的中餐也不会有冷热菜之分,绝大部分都是热菜。由于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饮食习惯受各族影响,因此不像中国般讲究。在外,就没有一定的饮食习惯,有西餐、马来餐、印度餐和中餐等等。肉骨茶其实是由马来西亚的一个名为“巴生”的地方华人所独创出来的,可是后来新加坡抢先把它当成新加坡传统美食对外宣传。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都能吃辣,因为东南亚的饮食习惯都相对较辣,但是新加坡例外,他们的咖哩面(Kari Laksa)相对于马来西亚的饮食来说是甜的。
马来西亚华人信仰
马来西亚华人
大部分华人都信仰佛教和道教,其中马来西亚的佛教还有细分,如:小乘(上座部),大乘 (禅宗与净宗为主),金刚乘等等的,除此之外,华人信仰的宗教就以基督教和为主了,当然还有些信仰伊斯兰教和其它的。
大部分华人所祭拜的神明都是早期南来时从中国带入马来西亚的,如妈祖信仰及观音信仰。其中有些神明与当地神明融合,形成了拿督公信仰。拿督公被认为是当地类似中国土地神的存在。一般在早期金矿地区可以发现。
马来西亚华人对马贡献
马来西亚华人历来都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更为国家争光。在各方面都有杰出人才也达到了相当理想的成绩,而且人数也不少。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的国家体制,为国家做出贡献者都有机会荣获马来西亚国家勋衔,而华人也有不少人才荣获国家最高荣誉。
著名荣获国家最高荣誉的华裔马来西亚人有:
敦林苍佑医生:前首长、前主席、创会主席。
敦林良实医生:前交通部长兼前马华总会长,霹雳江沙人。
敦陈修信:马华公会前会长。
“敦” (马来文:Tun):是马来西亚的最高荣誉,全国只可以有25人拥有此名衔。 另外还有其他国家高荣誉封衔,例如:
“丹斯里”(马来文:Tan Sri):是继敦之后第二高的荣誉,全国只可以有75人拥有此名衔。
“拿督斯里”(马来文:Dato' Seri)是马来西亚的州封衔中的最高封衔。
“拿督”(马来文:Datuk),马来西亚的一种封衔。
马来西亚华人知名人士
马来西亚华人艺术与设计
(Jimmy Choo):旅居英国伦敦的鞋设计师
拿督冼书瀛(Zang Toi):知名时装设计师
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界
(Lim Lian Geok,已故):保卫华教人士,教总前主席
拿督沈慕羽(Sim Mow Yu,已故):保卫华教人士,教总前主席
马来西亚华人企业
(Robert Kuok):亚洲“糖王”,马来西亚首富,郭氏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William Cheng Heng Jem):马来西亚“钢铁大王”,主席
丹斯里(Yeoh Tiong Lay):杨忠礼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Lee Kim Yew):绿野集团创办人
丹斯里郑福成(Tee Hock Seng):马来西亚采石公会现任主席、大马福联会卸任总会长
丹斯里(Tiong Hiew King):世华媒体集团、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
丹斯里(Lim Goh Tong,已故):创办人
丹斯里(Vincent Tan):主席、总裁
(TanKhai Hee):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The Hong Piow):大众银行有限公司(PBB)的创始人
丹斯里拿督(Lee Shin Cheng):工业氧气集团(IOICORP)集团CEO
马来西亚华人医学界
(Wu Lien-teh):第一位的候选人
(Yeoh Eng-kiong):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院长(事务及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科学界
林华安(Hwa A. Lim)
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作家
(Wallace Lau Kok Poh)
马来西亚华人政治
敦:的创始人
敦林良实:医生
丹斯里:博士
拿督杨昆贤
拿督斯里江作汉
马来西亚华人娱乐
(排名不分先后)
(Alice Yap)
(Michelle Yeoh)
(Eric Moo)
(Choo Mi Mi)
(Angie Cheung)
(Michael Wong)
(Victor Wong)
(Z-Chen)
(阿牛,A-Niu)
(Remus Mook)
(Angelica Lee)
(Fish Leong)
(Penny Tai)
(Freya Lim)
(Mindy Quah)
(Gary Cao)
(Rynn Lim)
(Nicholas Teo)
(Yu Heng)
(Andrew Tan)
(Jess Lee)
(Karen Kong)
(Thomas Jack)
(Christopher Lee)
(Debbie Goh)
(Jesseca Liu)
(Chai Pei Xuan)
(Dai Qian Yun)
(Amber Chia)
(Vivien Yeo)
(Danny Wan)
(Daniel Lee)
(Rachel Tan)
(Apple Hong)
(Victor Gu Chian Peow)
马来西亚华人体育
(Alex Yoong)
.新家园[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来西亚云尊国际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