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贷款好贷吗股票上市了吗

股票/基金&
未看清政策 渤海银行信托股东持股IPO陷尴尬
  算准了前景,却没能看清政策。
  渤海第二次配股方案被迫将股东“剔除”凸显了目前PE类信托退出途径的尴尬。
  故事还要从6年前说起。
  渤海银行日成立。渤海银行在发起阶段便创新引入境外投资者和天津信托通过募集民间资金成立的集合信托计划,这一创新举动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这样的股东结构却为其日后的股权清理问题留下了诸多隐患。
  渤海银行成立之后发展迅速,2010年完成第一轮配股融资,信托股东均得以参与其中,渤海银行的注册资本也由50亿元增加到85亿元。但是面对日益扩张的发展道路,渤海银行第二轮配股融资在2010年8月份再次被提上日程,以总股本85亿股为基数,向包括天津信托在内的七方股东再次按照10配7的比例增资扩股,每股价格1元,募资59.5亿。
  但是,渤海银行董秘国今年3月30日表示,渤海银行按股东大会决议向上报了全部7家股东按“每10股配7股”比例增资的方案,但银监会只批复了其中6家股东的股东资格,不包含天津信托(“渤海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受托人)。
  按照监管层审批IPO的惯例,公司上市前存在的信托计划持股部分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无奈之下,渤海银行不得不通过拒绝信托股东参与第二次配股的方式清理股权结构。而其随后要求天津信托向该行信托股东发布的就以每股5元拍卖他们所持渤海银行股权的要求。而对于每股5元的起拍价,反对者表示,渤海银行的高增长性并没有在这一价格中得到体现,数据显示,渤海银行2010年实现税后净利润8.09亿元,同比增长215.59%,截至2010年末,全行资产总额2648.29亿元,较年初增长125.36%。坚守6年却换来了这样一个让人失望的结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投资者仍不得不选择妥协,在经过股东大会集体抗争失败,多次沟通无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渤海银行大部份股东们显然已失去了耐心。在186份是否同意将手中股权出让的表决意见中,共有2/3的股东无奈接受了拍卖清仓。但这并非此事件的最终结局。
  用益信托分析师岳婷指出,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信托参与PE的尴尬,某种程度上也突显信托的混业经营与当前分业监管的矛盾。渤海银行设立时的这项创新,现成为其上市的最大掣肘,同时也对投资者的利益带来了损害。信托公司在设立该类信托之初考虑到较长时间将出现的政策变化等问题,并且在政策变化后,应作出及时合理的预防措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同时监管层面对矛盾,也应作出一定的改变。
11/07 13:5012/27 07:5010/21 20:4510/19 08:2110/19 01:4910/14 06:30
信托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吃紧 增资先解近渴上市依旧遥远|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2016年末渤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7.89%,不满足监管要求,拟增资扩股约150亿元
  来源:《投资时报》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增资,对于还未上市的渤海银行已是迫在眉睫。
  5月27日,宣布,其下属子公司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海投资)与渤海银行签署《渤海银行第三次增资意向书》,拟以约17.59亿元现金认购渤海银行5.84亿股普通股,占渤海银行本次配股总额约11.72%。 此外,渤海银行拟将其资本增加150.06亿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中海投资于渤海银行的股本权益将由约13.67% 大幅下调至约13.17%。
  这已是该行历史上第三次增资扩股。但即便如此,渤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依旧未能满足2017年的监管要求,2016年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微升至7.89%,而监管要求则分别为8.1%和9.1%。
  对于渤海银行来说,此次增资可充实资本金。中海投资作为原股东,参与配股方面可防止股权大幅摊薄,同时亦分享渤海银行成长带来的收益。
  截至2016年末,渤海银行在全国45个重点城市及特别行政区建立了22家一级分行、1家境外代表处、24家二级分行、123家支行和87家社区小微支行,下辖分支机构网点总数为257家。 增资打破股东持股比例
  渤海银行是1996年以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于天津。然而从获批到成立该行命运多舛,直至日才得以正式成立,并于次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
  渤海银行行也是中国目前12家股份制银行中仅有3家未上市银行之一,另外两家为广发银行和近年风波不断的恒丰银行。事实上,在还未上市的这3家股份制银行中,渤海银行的股权问题更是一波三折。
  在此次增资中,中远海发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称,为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渤海银行拟进行增资扩股,原则确定增资扩股额度约为150亿元,本次增资扩股在渤海银行原认缴股本 144.5亿元基础上,以每10股配3.45股的方式向现有所有股东进行配售,共增配 49.85亿股,配股价格为3.01元/股。
  中海投资此次增资完成后,将终于打破渤海银行自成立至今7名股东持股比例一成不变的格局。
  该行7名股东分别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重组后为中远海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5%、19.99%、13.67%、11.67%、11.67%、10%和8%。
  其实,截至2016年报告期末,渤海银行第二次增资扩股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天津信托认缴的5.95亿元增资款尚未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增资条件。 资本金吃紧
  截至2016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8561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8146.6亿元,同比增长11.8%;净资产414.6亿元,同比增长16.6%;营业收入218.65亿元,同比增长18.32%;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3.8%。
  可以看到,从2006年至2016年,11年间该行净利润从亏损增至64.73亿元,营业收入从22.3亿元增长到218.65亿元,资产规模从153.4亿元增长到8561.2亿元。
  不过,除去股权问题,其在业绩上仍旧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资本充足率吃紧更是绕不开的难题。
  资本充足率监管可以说是银行业监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也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如果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银行将面临较为严厉的监管措施。
  2015年渤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7.75%,资本充足率为11.61%;2016年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微升至7.89%,资本充足率则下降至11.44%。
  2016年业资本充足率为13.3%,显然,渤海银行与之差距不小。另外,要满足2017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达到8.1%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9.1%的监管标准,也有相当的压力。
  不良率高企也在困扰着这家尚未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银行。
  2016年,该行不良贷款为59.69亿元,比年初增加22.56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69%,比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贷款减值准备108.3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1亿元,对应收款项类投资累计计提减值准备28.70亿元。贷款拨备率3.06%,拨备覆盖率181.59%,同样存在压力。
  不过,其非息收入有所提升。由于顾问和咨询费及代理业务手续费增加较多,渤海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计59亿元,比上年增长72.15%;成本收入比34.61%,较上年上升1.54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64.73亿元,较上年增长13.80%。
  报告期内,其实现利息收入384.76亿元,比上年减少5.06%。其中,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8.02%。
  另外,渤海银行买入返售收入有较大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7.59亿元,比上年减少70.76%;应收款项类投资利息收入178.46亿元,比上年减少9.05%。 信托计划障碍  
  2005年,正值渤海银行成立之时,渤海银行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该计划是由天津信托发起设立“渤海银行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股比例为该行总股本的10%,投资期限20年。该计划共发行200份,因存在一人认购数份信托计划的情况,因此不到200位自然人通过此信托计划得以间接持股渤海银行。信托资金用于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渤海银行。信托合同有三种固定面额,100万元、500万元各 50份,200万元为100份。
  不过,正是这个信托计划成为渤海银行日后冲击上市的一大障碍。
  另外,渤海银行于2011年度实施了第二次增资扩股工作。除天津信托认缴的5.95亿元增资款待其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增资条件后到账之外,其余股东认缴的增资款均已在2011年度全部到账。
  截至2016年,股东认缴股本144.5亿元,实际缴纳138.55亿元。由于上述增资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变更注册资本事项尚未报监管部门核准,亦未进行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因此,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注册资本仍为85亿元。
  不过,彼时经手渤海银行前两次增资配股的主要高管却基本离职。2015年二季度,该行高管发生变动,付钢接任赵世刚任行长,李伏安接替刘宝凤任董事长。
  付钢此前长期在任职,先后出任交通银行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李伏安则曾任河南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银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刘宝凤则在任渤海银行董事长前先后担任天津银监局副局长、北京银监局局长。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热门推荐APP专享铁公鸡持有渤海银行13.67%的股权,第三大股东。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铁公鸡持有渤海银行13.67%的股权,第三大股东。
铁公鸡持有渤海银行13.67%的股权,第三大股东。
铁公鸡601866参股的子公司也有雄安概念。今天涨了河北银行股东,明天涨渤海银行股东了。不信?如下。京津冀协同发展 渤海银行入驻廊坊 09:55:23 来源: 廊坊日报记者了解到,渤海银行成立于日,是我国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国有资本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原标题: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重要战略布局 渤海银行入驻廊坊网易河北讯 (郭京泉)“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重要一员,渤海银行廊坊分行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即将完成筹建,预计今年6月前后开业,届时将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完善优质的金融服务。”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渤海银行是登陆廊坊的第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标志着我市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成熟完善。记者了解到,渤海银行成立于日,是我国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国有资本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成立十年来,各项成长性指标领先于同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记者了解到,2015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4.79亿元,同比增长18.67%;实现净利润56.07亿元,同比增长11.45%;资产总额7644.02亿元,较上年增长14.58%。截至目前,渤海银行已在全国37个重点城市及特别行政区建立了20家一级分行、18家二级分行、111家支行和1家境外代表处,社区、小微支行85家,下辖分支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35家,其中支行级以上分支机构150家,网点布局覆盖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重点城市。据悉,渤海银行廊坊分行为该行在河北设立的第三家地市级分行,开业后该行在冀营业机构将达12家,覆盖石家庄、唐山、沧州和廊坊等重点区域。渤海银行的成功入驻将进一步优化廊坊金融生态环境,重点支持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和中小微企业,为实现廊坊“四个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股票/基金&
2015年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本债券上市公告
&&&&2015年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本债券已完成登记注册,现将其相关要素公布如下:证券名称:2015年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本债券证券简称:15渤海银行二级信用评级一:AA+评级机构一: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代码:1520027发行总额(亿元):90证券期限:10年票面年利率(%):5.15计息方式:附息式固定利率付息频率:12月/次发行日:起息日:债权债务登记日:结算服务起始日:交易流通终止日:兑付日:面值(元):100主体评级:AAA发行价格:100元/百元面值  重要提示:  1、债券交易流通终止日如遇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安排,则另行。  2、中央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安排本债券交易流通,不代表对本债券的价值做出实质性判断。  3、本期债券附发行人选择提前赎回,具体条款内容见债券募集说明书或发行公告。如果发行人行使赎回权,本期债券的交易流通终止日为该债券截止过户日,兑付日为赎回日。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HN888)
07/02 10:0107/02 08:5507/02 08:0307/01 13:3307/01 08:5806/30 09:0606/30 09:0506/30 08:49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渤海银行上市尴尬棋局 62个股东仍然坚守_新股_最新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渤海银行上市尴尬棋局 62个股东仍然坚守
  理财周报 冀欣
  核心提示:3月14日,渤海银行和天津信托抛出转让方案,称3月9日收到某企业收购意向书,愿以每股5元的价格收购信托股东手中的股权。对此,多位受益人表示“不合情理”,进而质疑渤海银行在申报第二次增资扩股的材料时,是否上报天津信托。转让其实是含配股权的转让,受让方其实还获得“10配7”的配股权,表面出价5元,但实际是3.35元/股。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理由和信心坚持到最后。
  原本站在维护“同股同权”统一战线的近200位渤海银行信托股东中,有124位选择了放弃。而另外60多人,则表态继续坚守。
  然而,“放弃”并不意味着落袋为安,“坚守”的未来之路更加崎岖。
  游戏才刚刚开始。
  进退两难小股东内部分裂
  5月4日,《渤海银行股权转让规则及程序》表决意见结果终于浮出水面,天津信托表示:截至通告中规定的表决意见提交截止时间,共收到表决意见原件186份。
  其中124份表决票“同意”上述规则,信托资金合计56356万元,共收回“不同意”表决票62份,信托资金合计24616万元。另有14份信托合同的委托人/受益人未提交表决意见,信托资金合计4028万元。
  也就是说,近7成信托股东接受了拟以5元/股的价格将手中所持渤海银行股权进行转让的方案。而“不同意”的62人,其股权继续由天津信托代持,但不能够配股。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表决意见书,渤海银行今年配股方案所引发的股东纠纷此前已经僵持了2个多月,期间无论是渤海银行董秘孙利国亲自出面还是天津信托专门成立的协调小组,都没有就此事达成多方共识的最终解决方案,争端一触即发。
  事情还得从去年8月份说起。
  为了进一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渤海银行2010年股东大会通过新一轮增资扩股方案。决定于2011年第一季度以总股本85亿股为基数,向包括天津信托在内的七方股东再次按照10配7的比例增资扩股,每股价格1元,募资59.5亿。
  而这一计划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朝令夕改,日,渤海银行致函天津信托称:“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文件,贵公司不参与我行本次增资扩股工作,请贵公司据此做好此次增资缴款的善后工作”。天津信托随即发布通告,称2010年10月提交的《渤海银行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认购承诺书》失效,受益人要么选择将由信托代持的股权以每股5元的起拍价对外拍卖,或者继续由信托代持,但是不能参加配股。
  突然变卦的配股方案遭到了200位信托股东的强烈不满,在过去的2个月中,他们也曾一致反对,坚持表达自身“同股同权”的诉求。但随着时间推移,有关配股的维权活动陷入“拉锯战”,效果并不明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显然丧失了信心,200人的统一战线开始出现分化,124位信托股东无奈中接受了拍卖退出。
  坚守6年,如今渤海银行上市渐近,同股同权的要求也实属合理,为什么他们选择放弃?
  “能怎么办,我们这些小股东显然是弱势群体,能有多少话语权,不是没有争取过,两个多月了,有什么结果呢?不论是与‘监管意见’还是与渤海银行对抗,我们都很难有胜算。”一位同意转让股权的信托股东无奈的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与其最后闹到撕破脸,不如尽早脱身,赚多少算多少了,钱总是套在里面也不是办法。”
  另一位同样选择妥协的股东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们当初是几人合伙投资的,我其实是想坚持要求配股,但是大多数合伙人经过再三斟酌还是选择了放弃,大家也不想退出,我们都看好渤海银行的。”
  渤海银行上市的尴尬棋局
  尽管有124位股东选择了转让手中的股份,他们的心里多少都有着不甘以及对渤海银行此番做法的不满。而不同意转让股权的股东们更是誓言将维护同股同权的“战斗”坚持到底。
  可将时间倒回至6年前,渤海银行刚刚成立伊始,近200位自然人通过信托计划间接持股渤海银行,曾被认为是该行两项重大金融创新之一,另一项是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
  彼时,相信无论是信托股东还是渤海银行都是乐见这种合作的,大家也有着共同的愿景,那就是渤海银行做大做强,登陆资本市场。
  如今为什么“反目成仇”?
  几位信托股东提及此事情绪激动:“现在剥夺我们的配股权,其实就是渤海银行清理门户的第一步。渤海银行成立阶段,我们砸锅卖铁的支持他发展,先是通过信托计划投资,再是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增资扩股,银行发展初期几年没有办法给予股东分红回报,这些我们都理解并且接受了,现在渤海银行长大了,要上市了,就要把我们一脚踢开,这我们绝对不同意。我们当初投资看好的就是长期收益。”
  据了解,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2005年正式成立,经过6年的发展,渤海银行已将力争早日登陆资本市场,列入了其制定的“第二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并已经将上市列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该行董事长刘宝凤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渤海银行的上市愿景。
  理财周报 冀欣
  核心提示:3月14日,渤海银行和天津信托抛出转让方案,称3月9日收到某企业收购意向书,愿以每股5元的价格收购信托股东手中的股权。对此,多位受益人表示“不合情理”,进而质疑渤海银行在申报第二次增资扩股的材料时,是否上报天津信托。转让其实是含配股权的转让,受让方其实还获得“10配7”的配股权,表面出价5元,但实际是3.35元/股。
  然而,银行要上市,处理信托股东就是没有办法避开的尴尬问题。按照批IPO审批的惯例,公司上市前存在的信托计划持股部分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信托股东心里都明白,这就是渤海银行与他们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这次的配股权纠纷只是一个开始。
  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渤海银行方面的认可。该行副行长、董秘孙利国在与信托股东的沟通会上坚持表示,渤海银行并没有这样的意图,很希望配股能够顺利进行,只是监管层不予批准,渤海银行自身不了解原因也觉得很遗憾。
  孙利国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渤海银行目前的盈利性还达不到上市银行标准,在2015年之前,都没有太大上市的把握,距离上市要求还相差很远。渤海银行自身并没有清理信托股东的要求,目前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对于渤海银行委屈的表态,信托股东们欲言还休:“有的事不用说太多。”
  渤海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期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650.86亿元,比该年年初增长125.57%。实现税后净利润7.7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31%,资本充足率为10.79%。
  亮丽的财报数据让小股东对渤海银行的上市征程很有信心,这也意味着,与渤海银行的更大矛盾,将在不久的将来被瞬时引爆。
  5元转让价格的背后玄机
  在与十多位刚刚签署“不同意”的渤海银行信托股东进行交流后,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大部分信托股东拒绝出让股权的原因,都是看好渤海银行长期的发展,特别是上市之后可以带来的巨大收益,希望可以“走到最后一步”。但也有不少股东,虽然接受中途退出,但是对于此次的转让方案有着颇多担忧,因而最后选择了坚守。
  3月14日,渤海银行和天津信托抛出转让方案,称3月9日收到某企业收购意向书,愿以每股5元的价格收购信托股东手中的股权。
  首先,转让价格是一个关键的核心。
  一位来自天津的投资人算了一笔账,根据天津信托通告,这次转让其实是含配股权的转让,受让方其实还获得了信托股东“10配7”的配股权,因此表面出价5元,实际的出资成本是3.35元/股。
  “在转让前我们无法参与配股,以5元/股转让,我们的实际所得其实是3.35元/股,6年3倍收益,这不是成功的投资,拍卖价要到7.8元,我们的实际所得才是5元/股。”
  另外,《渤海银行股权转让规则及程序》提及,此次股权转让发生的相关税费由信托持有人承担,上述人士透露,“之前有人为此咨询过天津信托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最终的费用可能会达到10%,这样就导致5元/股的价格被继续摊薄。”
  更值得注意的是流拍的风险。
  信托股东赵先生表示,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监管层对于持股商业银行的企业在资本金和经营业绩等方面要求很高,要接手同意转让股东手中的股权,意向企业起码要拿出几十亿元,谁具备这样的实力?
  而一旦出现流拍,根据相关规定,第二次起拍价格需在第一次价格的基础上下浮30%,彼时转让价格可能远低于5元每股,这样同意转让的股东恐怕很难真的“落袋为安”。
  对于通告中所提及的“某企业”具体情况,天津信托称不能够披露。
  而渤海银行董秘孙利国在此前的交流会上坦言,目前有五六家企业对渤海银行股权有兴趣,但不是所有想买的人都能买,因为监管机构对入股商业银行有严格的条件。所以,真正合格的投资者不多。而且,监管机构要求,实业企业只能控股一家银行,参股不能超过2家。所以,有好的企业想投资我们,却已经投资了其他银行,这样也不行。
  各种不确定风险让62人决定继续“战斗”,14人观望,前途未卜。
  多方博弈,结局扑朔迷离
  这场演出表面上因配股引发的股东与渤海银行的纠纷博弈,目前只是刚刚开局。
  因为参与方较多,又各具出发点,这个精彩的故事后面将如何发展,又将如何结局,变得扑朔迷离。
  到底是谁挡住了信托股东配股,到现在仍然不得而知。
  渤海银行不断表达它的委屈,部分受益人也多次前往天津银监局希望了解审批未通过的具体原因,暂未得到回复。
  令人生疑的是,天津信托用投影方式向受益人展示了银监会《关于渤海银行增加注册资本方案的批复》,只提及同意6家股东参与配股,对信托股东只字未提。
  对此,多位受益人表示“不合情理”,进而质疑渤海银行在申报第二次增资扩股的材料时,是否上报天津信托。
  对此,渤海银行董秘坚决否认,“瞒报的事情借我们一个胆我们也不敢做”。
  理财周报 冀欣
  核心提示:3月14日,渤海银行和天津信托抛出转让方案,称3月9日收到某企业收购意向书,愿以每股5元的价格收购信托股东手中的股权。对此,多位受益人表示“不合情理”,进而质疑渤海银行在申报第二次增资扩股的材料时,是否上报天津信托。转让其实是含配股权的转让,受让方其实还获得“10配7”的配股权,表面出价5元,但实际是3.35元/股。
  除了以上两方,未来接手信托股东手中股权的“第三者”,也是十分关键的角色,他在决定着124位同意转让股权股东的切身利益,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渤海银行的股东结构。
  “具备受让条件的企业确实不多,监管层对于银行股东资质有严格要求,但是有个问题可以关注一下,渤海银行除天津信托和渣打银行之外的股东,他们是具备资格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托股东隐晦的表示,“其中一个股东借此异军突起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而此时的天津信托,处境更为尴尬,一方面被信托计划持有人质疑没有维护其投资权益,不得不在3月2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代表近200位受益人对渤海银行2010年利润分配、增加注册资本和修改公司章程三项议案投出反对票。
  另一方面,还要配合渤海银行开展股东动员工作,说服其退出。
  “不同意”的股东依然坚持,他们表示,一方面等待监管层对此问题的回复,一方面继续与渤海银行进行沟通。总之,“绝对不会放弃应有的权益。”僵持继续。
  某信托股东告诉记者,第一批股权成功转让并完成配股时,将是他们维权的关键时点。彼时,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渤海银行是否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