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作股市做手回忆录下载说的报价带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股市作手回忆录海南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股市作手回忆录海南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03:02:4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股市作手回忆录海南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股市作手回忆录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900人喜欢 180人到手
分享自:上海
最近30天 812人喜欢 116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1304人喜欢 163人到手
分享自:河北廊坊
最近30天 495人喜欢 55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925人喜欢 185人到手
分享自:上海
最近30天 240人喜欢 30人到手
分享自:河南郑州
最近30天 920人喜欢 9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08人喜欢 36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182人喜欢 91人到手
分享自:湖北武汉
最近30天 623人喜欢 89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043人喜欢 149人到手
分享自:江苏南京
最近30天 42人喜欢 6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78人喜欢 26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161人喜欢 23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664人喜欢 166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568人喜欢 71人到手
分享自:河南郑州
最近30天 1380人喜欢 138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396人喜欢 66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903人喜欢 129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546人喜欢 78人到手
分享自:四川成都
最近30天 1104人喜欢 184人到手
分享自:四川成都
最近30天 345人喜欢 69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570人喜欢 95人到手
分享自:湖北武汉
最近30天 1120人喜欢 11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190人喜欢 119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550人喜欢 110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672人喜欢 112人到手
分享自:河北石家庄
最近30天 1274人喜欢 18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296人喜欢 148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413人喜欢 59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399人喜欢 57人到手
分享自:山东济南
最近30天 650人喜欢 65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763人喜欢 109人到手
分享自:上海
最近30天 279人喜欢 93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405人喜欢 45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456人喜欢 15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44人喜欢 7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936人喜欢 104人到手
分享自:四川成都
最近30天 234人喜欢 117人到手
分享自:四川成都
最近30天 432人喜欢 144人到手
分享自:四川成都
最近30天 60人喜欢 15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721人喜欢 103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815人喜欢 163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399人喜欢 57人到手
分享自:上海
最近30天 528人喜欢 88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240人喜欢 30人到手
分享自:山东济南
最近30天 234人喜欢 39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056人喜欢 132人到手
分享自:辽宁沈阳
最近30天 40人喜欢 20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720人喜欢 180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316人喜欢 188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348人喜欢 87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1500人喜欢 150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96人喜欢 24人到手
分享自:上海
最近30天 54人喜欢 6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204人喜欢 102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42人喜欢 21人到手
分享自:浙江杭州
最近30天 1340人喜欢 134人到手
分享自:河南郑州
最近30天 880人喜欢 88人到手
分享自:北京
最近30天 837人喜欢 93人到手
&版权所有(C)&如何看待《股票作手回忆录》?
来源:互联网
【请教一下金融业内人士,最好是现在从事证券分析或投资的人士。 1、你们怎么看待《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据我观察,很多资深投资者或者公私募基金的人对其评价很高。 2、看过该书的朋友们,觉得哪个版本比较好?我手里这本是海南出版社的,不知道好不好。希望得到各位的回答,多谢了。】
如果只让我留下三本关于交易的书,其中必有《股票作手回忆录》。投机领域无论后人写出什么牛书,这接近一个世纪以前出版的书永远可以排在前三名。不要以为时代的变化可以忽略掉它的价值,开篇“投机就像山岳般古老,华尔街从来没有什么新鲜事物”到今天依然适用。那些以为这些过时的人只是被自己的狭隘遮盖了双眼。书中的大局观,视野,以及对人性的剖析都酣畅淋漓。
贴一篇自己的读书笔记。作者的建议,几乎就是投机交易要旨的全部,剩下的,唯有执行二字而已。1. 【Chapter 5】不要失去你的头寸行情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不会永涨不跌,也不可能永跌不涨;大多数时间内,多空力量在一个区间中不停地强弱变换,走出震荡行情;当一段时间内多空双方中某一方力量明显强势时,会走出一波趋势行情;行情处于趋势状态时,相较于震荡状态,方向更明确,更容易获取利润;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轻易看出来,行情目前是处于趋势状态还是震荡状态;但没人能够永远精确知晓多空双方力量何时会达到平衡并开始发生转换;因此,在趋势行情中,比起努力做到高抛低吸回转交易获取额外利润,持仓直至趋势结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在行情中不应过分担忧趋势是否会立即反转,预测最高点的难度与抛在最高点并反向开空的难度一样高;2. 【Chapter 8】在多头市场看多,在空头市场看空当判断趋势即将出现时,比起在判断多空反转时进入,不如等待趋势确定启动后进入,虽然此时入场会错失多空反转后的一波运动,但也避免判断错误而可能造成的损失,总体而言,成功率更好,获利也更为客观;同样的,当判断趋势即将结束时,比起在判断多空即将反转时离场,不如等行情盘整并开始反转后离场,虽然这样会错过一部分利润,但相比起错失之后可能的行情延续,这些代价是值得的;3. 【Chapter 10】总有一个错误在你前边与其抄底,不如等待行情启动后再买入,虽然相对价格较高,但因确定性更强,因此风险更低;即便如此,对行情启动与否的判断,依然有误判的可能,此时应坚决止损,并视之为使用该策略的正常成本,不必太过在意,因这些成本当行情出现时即可轻松挽回;不应贪图行情启动前的局部波段,做确定性较小的交易,造成额外亏损;4. 【Chapter 12】股市不会为你的皮大衣付钱任何时候做交易都应当保持独立决策,完全为自己的交易负责,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作为参考,但最终应当依据自己的交易系统而非依赖他人的指点或判断;5. 【Chapter 13】身为投机客,我的事业是始终支持自己的判断交易的技术和技巧可以被交流和探讨,但在交易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己的操作,不可由他人代为操作,也不可仅凭他人指令进行操作;6. 【Chapter 14】抓住空头回补的理想时机l
获取盈利不仅仅依靠个人的交易能力,更取决于行情的波动;当市场没有行情时,即使连利弗莫尔也无法赚到钱,此时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机遇的出现,盲目交易只会导致更多的亏损;当只剩下一次交易机会且必须盈利时(如:面临总额止损/最大回撤止损时),应当极其谨慎,避免绝大多数胜率不够高的交易,努力研究并耐心等待机遇的出现,当时机到来时牢牢把握住;不应将自己的交易建立在对未来未知事件的猜测或其它方式的判断之上,这类交易与赌博无异;相反地,依据未来事件发生的结果顺势进行交易,成功率更高,收益也会很不错;7. 【Chapter 18】投机客的勇气就是有信心根据自己的决定行动当发现自己判断发生错误时,应当果断平仓,乃至顺势反向开仓;不可因为自己当前仓位方向而预期乃至于期待行情走势,而应以行情走势检验自己仓位的正确与否,一旦错误即应立即择机平仓;8. 【Chapter 21】在景气热潮中,大众总是先赚到很多钱账面上的利润,而且始终是账面上的利润永远不要责备行情走势不同于自己预期,更不应为此抱怨或懊恼,而应当认识到自己判断错误,承认问题,吸取经验;9. 【Chapter 24】大众应该始终记住股票交易的要素一支股票上涨时,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释它为什么会上涨利润市场永远领先于实际状况,在交易时,不必过于追究行情波动的原因与理由,而应及时作出相应应对;10.【其它】利弗莫尔的交易能力强于绝大多数人,也曾在交易中赚取极多的利润,但最终依然破产,一贫如洗;在交易世界里,生存比盈利更重要,只有将良好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永远放在第一位,才能避免类似利弗莫尔的结局;永远不要让自己破产,更不可让自己因交易而负债;如果因为资金不够而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那只能说明这些可能获得的额外利润并不是目前所应当得到的,不可因过分贪婪而急于冒进,承担额外的风险;
题主提了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目前37个回答,看了下,有意见分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在其他问题中提到过这个情况,建议初入交易这行的朋友,先别看这本书,看了也没用,因为你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找到万能钥匙。最好别人能免费给你一把,越细致越好,最好直接告诉你什么时候开仓,什么时候平仓。各种行情都顺风顺水的操作,只赚不赔。越早看这本书,越会否定其价值,以至于数次失败后还想不起来,或是抵触去看。等你什么时候不想找万能钥匙了,再来看这本书。后悔是肯定的,只是还不算晚——如果你能按杰西提示的避免犯错,或者及时纠正错误的方法去做的话。杰西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重要的是,他用终结生命的方式告诉后人,人性弱点是可以想办法去克服的,但仍然会被再次打到。常说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不可能的,事实是我们一生都在犯同样的错误。谁能及时纠正,控制自己,谁就能活的长点,谁就能有机会积蓄储备,以弥补未来再犯错而造成的损失。看看现在的期货界大佬——葛卫东,叶庆钧,李咏泽,林军等等,你是以为他们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就只赚不赔了吗?或者他们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是只赚不赔吗?他们仍能活在市场里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执行力,纪律性比同期的杰西更强些(当然,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永远保持大佬地位,这就是交易的魅力所在)。杰西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他一辈子都要去冒险(有几个人敢垄断单一商品的筹码,即便你有钱去赔),虽然他总是劝别人不要冒险。没有人能手把手教会另一个人做交易,别的事情可以,可交易不行。知道会有人反对,很多人确实是被师傅带出来的,但效果一定能达到预期吗?好比程序化,你编的程序就是你的徒弟,但实盘效果如何呢?不是程序的错,是计算机语言无法真切的表述你的交易精髓。计算机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师傅的作用是指点迷津,遇到瓶颈的时候,帮你捅破窗户纸,但基本功得靠自己练。这本书就是这个作用。为什么说这本书是高阶课程,好比佛祖释迦摩尼传法一样,他从不讲该做什么,而只是讲不能做什么(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皆如此),说的现代一点,就好比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一样,清单以外的都可以做,随便做,但前提是你得会做。看这本书的前提,要么你已经有一套可以稳定盈利的系统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你一直做的很差,认为单靠自己的悟性已经无力回天了,想推倒重来。在这两个前提下,希望大伙儿认真看这本书,反复看。直到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能冷静的看盘了;不再主观臆测,对涨跌已经麻木了;对待任何行情,不是猜它能走多远,而是跟着走,并随时观察、控制风险的时候,恭喜你,开悟了,你要还不能赚钱,老天爷都对不起你(或者说你上辈子欠债太多了,哈哈哈)。综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再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看这本书。也就是常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难亦简亦难:
这本书告诉了我两件事一个是告诉了我什么是天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在那个年代,在所有人都没什么系统乱炒的时候,能不能悟出他书里表达的东西二是他告诉了我市场永远是对的市场有两派,一派是李佛摩尔的市场永远是对的,一派是索罗斯的市场永远是错的,这两个人说的都是对的,你理解这两个为什么都是对的吗
有关Livermore的书一共读过三本,分别是《股票作手回忆录》、《投机之王(Jesse Livermore: Speculator-King)》和他晚年写的那本小册子《股票大作手操盘术(How to Trade in Stocks)》。先说《股票作手回忆录》:作者埃德文·拉斐尔。这本书不是Livermore亲手写的。拉斐尔是当时的财经记者,因为采访Livermore并写了这本小说而出名。另外这位记者一生从未做过投资和交易,但仍然不影响这本书的文学性。说是“回忆录”其实不妥,此书1922年作为财经八卦体插图小说连载在《周六晚间邮报》。这个时间离Livermore做空的巅峰时期1929年还有七年。因此不能算是完整的回忆录。这本书大概是Livermore人生正当得意时,找来记者写一写自己的光辉岁月,炫耀一下成功经历的八卦作品。(这种做法倒也符合他本人实际性格)。其中有些事件,在《投机之王》中又有另一种说法,很值得玩味,至于真实情况是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Livermore在书中写了很多看似放之四海皆准(其实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投机操盘理论。可以算做投资风控失败经验教训大总结。《投机之王》出版于1967年,此作观点相对客观(高级黑)。作者看似在追忆传奇人物Livermore,实际在作品中处处暗示L是个靠内幕消息坐庄、暴发户嘴脸的投机客。介于Livermore本身生活作风和性格就很逗B,倒也不能怪保罗·沙诺夫在书里各种黑他。相比《回忆录》,这本书描写其生活细节更全面,人物关系和投机事件也更符合现实(真实性值得商榷)。比如:Livermore每年赚了钱把自己关在银行金库3天、让管家长期给交警小费以便每天早上都能一路绿灯到办公室、买游艇男孩船长梦角色扮演cosplay——"利弗莫尔很快就沉浸于游艇之中了。他搞到了美国海军军官舰桥大衣,灰色法兰绒裤子和船长帽子"。他也很善于利用舆论和媒体(有自己的公关团队)——“他还开始叫别人帮他搜罗操盘人才(帮他操盘)、“指示犬”(收集市场操纵相关消息)和善于推销的金融“写手”向他提供内部消息——他用自己的钱或客户的钱支付这些人。”——这段是不是很像近些年国内那几位“大佬”的发家史?从两部作品来看,Livermore表现的性格特征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得意时候炫耀自夸,失意时候贪婪恐惧。有时甚至比普通人表现得更极端。但这是此种性格成就了他的成功与失败。他极端的性格使他在看到机会时候敢于迅速杀入(输赢都有可能)、而我们普通人大多都是在观望、犹豫、蹉跎中错过(机遇和风险)。最后提一下Livermore晚年写的那本小册子&How to Trade in Stocks&,这是其亲手写的书,国内却很少有人提到。细读一遍,却又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其中的理念,波浪线,买卖点,也和现在市场上大多技术分析派的书籍差不多?再一想,呵呵,本就是这样的。人家在《回忆录》开篇就说过了——“ There is nothing new in Wall Street. There can't be because speculation is as old as the hills.华尔街没有新事物, 投机像远山一样古老。”——昨日之所见今日必将重现。
技术之源,实战心里复盘到位。-------------------------------------------------------交易方法大致有技术面、基本面的分途。利弗莫尔是技术派无法绕过的人。利弗莫尔是上世纪卓越的技术交易者。利弗莫尔出生于日的美国马塞诸塞州舒茨伯里市,是一对贫苦农民的独子。其父认为读书无用,让年少的利弗莫尔离开学校回家做农活,其母支持利弗莫尔自己闯世界,于是14岁的利弗莫尔怀揣5美元独自来到波士顿,在股票行任行情记录小弟,长期在大黑板上记录股票、债券和商品的价格,利对数字天生敏感,他发现价格的变动通常是可以预知的。他用母亲给他的5美元开始投机交易,很快就积累到1000美元,成为少年赌徒。在记录价格的时候,真的会有能预知价格变化的第六感吗?从我自己的感受看应是可以的。记得1990年左右,我对一本书中介绍的心理线指标极有兴趣,但当时没有行情交易软件,于是买来绘图纸,次日根据证券报提供的数据手工绘制股价、成交量及心理线走势图,记得坚持一段时间后,对未来几天行情可能变化方向的预感大致正确。后来用上软件,没有再细细用心体会走势图告知的信息,这种第六感就少了很多。为什么记录价格的利弗莫尔“小弟”可以有此等预感?除利弗莫尔对数字很敏感外,可解释的就是因为他在记录,他在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式感知、了解这种市场,在用心仔细倾听市场先生说话!1907年,年仅30岁的利弗莫尔,在股市大崩盘前做空,赢得了300万美元的利润!他本来可以赚得更多,但伟大的银行家JP Morgan找到他,希望他可以给股市一条生路,他收手了。经此一役,利弗莫尔获得了“华尔街巨熊”的绰号。他在1929年大萧条时做空赚得1亿美元。 利弗莫尔的人生高峰时刻:1907年,赚得300万美元后,摩根托人请他放过股市。1919年,威尔逊总统邀请他入白宫,请他平仓棉花期货以救国急。1929年,利弗莫尔的资本金额达到1亿美元。利弗莫尔的巨大成功,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利弗莫尔的成功,不仅是他曾赚得了巨额金钱,还包括利弗莫尔几乎毫无保留地给后人留下了两本记录他操作秘诀的书籍:《股票作手回忆录》、《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本书的前半部分)。 以上内容来自《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的重要价值有几点:1记录了一个技术交易员的成长历程,怎么走上交易道路,如何交易进步,遭受的挫折,各个阶段的各种心理状态,现在的市场环境有不同,但是人们在交易时的各种心理是有相通的。初学者可以一窥前路,老手观后也会心有戚戚,以资借鉴。2记录了卓越的交易员所需的重要技能:坚定,忍耐,详细调查,周密计划。3利弗莫尔最终为何走向自绝的道路,这也是对每个交易员有重大镜鉴作用的事件。如何管理你的生活与工作,在其中找到平衡。4其中的各种交易,尤其以伯利恒钢铁的交易过程最为经典,都是重要的实战战例,其重大价值怎么说都不为过。关于利弗莫尔的另一本书《股票大作手操盘术》详细介绍了它的操盘系统,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方法。利弗莫尔的伟大在于在内幕横行的年代,它从无到有的创造了安全的交易港湾——他的技术操盘玩法。是技术分析股市的鼻祖,他是市场中的实战者,用它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上江恩、格雷厄姆是难望其项背的。市场中生存,理念是第一生产力,但更重要的是干。嘴炮打的再响,没半点用处。从产生理念到实战中干是一个飞跃,在实战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实的去坚持执行理念是另一个飞跃,利弗莫尔完美实现了这两个跨越。伟大当之无愧。时间在流逝,市场在变迁,技术在变幻,理念永远散发它的光芒。利佛莫尔具体的交易方法有过时,但是他的思考方式历久弥新。《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鱼,思考方式是渔,诋毁者说它一文不值,欣赏者对它赞誉有加。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价值。
以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看了一下上面的答案,感觉都没有戳中这本书真正的点。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本书说的是交易最难控制的地方:心态。书里面其实本没有告诉你该去怎么赚钱。其实,他告诉你怎么赚钱了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一个赚钱的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准且能够延续这么久不变质的。但是,心态能。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交易的本质。建议立志于从事这一行的,想做交易员的,先去看看华尔街1。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greed is good。这就是交易的本质。贪婪。然后在看看margin call。这个是贪婪的另一面。所以,在一个市场中,你需要用你的能力去打败别人的贪婪,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无论是内幕、消息、技术、基本面,这些都只是工具,就好比你背字典来考英语一样。也许你努力10年能背好字典,但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高分。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比喻觉得别扭,这些都是字典,那语法在哪?就在心态。并且和语法一样,一旦固定下来,那么它就是不变的。纵观几千年历史,人类的贪欲也是不变的。因此,涉及到贪欲的心态,本质也都是不变的,只是表现形式变了而已。看到交易到高阶,能把市场当提款机的大牛们,都在扯所谓的“道”,感觉特别逼格。后来有幸跟一些人多交流过几次,并不是人家想装逼,而是思维到了那个层次,普通人真的会跟不上。为毛会跟不上呢?因为环境不一样。当你的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开始不断为了盈利而盈利时,操作模式、手法、面临的对手等等都不一样了,想的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了,说白了还是层次的问题。感觉国内大多数理解的搞投资的,还是属于赌徒式的投机范畴。你看到人家500万亏到100万然后变成5000万,但是你没看到人家另一个账户里面的1个亿每年都有1000万的进账给他亏。
扯远了。这本书讲的,是人性在市场中表现,我们看到的是以他个人经历为镜子反射出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牛把它和貌似能够直接告诉你怎么赚钱的江恩、艾略特、巴菲特等等扯到一起的原因,甚至这本书的地位还要高于什么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他并没有告诉你怎么赚钱;他告诉你的是,避免很多导致你亏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以及你从事这一行必然会遇到的“牛角尖”,甚至连他的自杀都是。这比告诉你100个赚钱的方法都重要。打个比方,你做单成功了100比赚了1000万,然后10比把这1000万亏出去了。这是99%的人的模式,没有例外。这本书想告诉你的就是避免这一点,以及成为1%所必备的素质提醒。不要告诉我你赚了之后提走500万之类的话,只要你在这个市场,这笔钱最终还是会回来的。当然,也包括这本书的作者,虽然他在大萧条时代赚到了美国整个GDP的10%还是20%。也不要告诉我你赚了之后就不在这个市场玩了,你也会回来的。因为贪欲。所以,心态很重要。PS:看到有人还扯到10年一梦,那哥们跟这本书真心不是一个数量级。。。他现在就在青泽投资,靠着这本书的余热来忽悠入金呢···当然青泽前辈比我们这些小鱼小虾还是牛逼的,毕竟这么多年后他现在还在这个市场活着,还活的不错,不是么?虽然感觉方法已经有了改变= =
这本书的特点是不同段位的人去读她,读出来的内容不同。
英文原本最好。。对于我来说,股票作手回忆录是我看的为数不多的关于股票的书籍,确实是真经。。里面讲了很多关于操作的细节,比如买创新高的股票,比如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但是这些事需要在实战中慢慢体会的。。深刻里面这些操作背后朴素的哲学逻辑,只有理解这些才能明白怎么去用它。。知是一回事,行是另外一回事,知行合一才能在市场里有一些成绩。。
这本书是最经典的交易书籍,几乎没有之一。对于投资来说,只有亏损才能让我们学到东西,这本书用 livermore 自己的经历对我们发出了警告,多读几遍,放在床头,能有效的降低你犯错误的几率和犯错误后亏损的幅度。不要执着于 livermore 的操作手法。那个不重要。他犯的错误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读一遍。交易一段时间,再读一遍,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以此循环。关于翻译版本:我最开始读的是海南出版社的真如译本。丁圣元的译本买过,读了几篇还是继续读真如译本了。丁圣元翻译的更通俗化,只是没有真如译本的味道。各有所爱,读过才知道。顺便推荐《幽灵的礼物》吧
每一门学科中,都有这么一本你在不同时间看,会有不同体悟的书。《股票作手回忆录》就是这样的书。这本书值得每交易几个月,就拿出来仔细从头到尾看一遍。虽然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初写的,但是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
最近又看了一遍股票做手回忆录,说说我的看法。先不论杰西 利弗莫尔,只是从书来说,不得不再次感慨,真是一本神书。首先,这本书避开了一个交易类书记最大的弱点,就是懂交易的人不会写,而会写的往往不是真的懂交易。后来交易类好看的书,往往都采取了同样的形式,比如说谎者扑克(liar’s poker)的作者是sales部门的,或者wizards系列的对话模式(market wizards1,2,stock market wizards),或者drobny的对冲基金系列(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 the invisible hands)。往往交易员可以说,但是却不太能写成既有趣味有发人省醒的书(就说现在谁还看杰西 利弗莫尔自己写的书)。其次,看这本书时很难相信这本书是几乎100年前写的,因为书中提到的故事放在现今当下也是绝对不突兀的。所以,可能百年之后,如果还有人在做投机,那么他们拿起这本书时,也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投机就这么回事,200年前的杰西 利弗莫尔,100年前的索罗斯,和现在的他们做的是一样的事,犯着一样的错。最后,杰西 利弗莫尔的年代是真投机的年代,他经历之丰富(三次破产,又东山再起,做过股票,农产品,贵金属),后来人可能很难超越。而后来人更难比拟的,是他交易的力度(29年前的市场投机非常凶猛,高倍杠杆,仿佛提现再加杠杆,导致杰西用500块,在一只股票上做到几十万)。所以他的很多教训是现在交易员不可能体会到的。再写写对杰西 利弗莫尔人的理解。他的一生三起三落,可以说作为一个投机者,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最后自杀,也只能衬托他的伟大(有多少人投机赚了一个亿还是以100%的资金继续投机?)对于杰西 利弗莫尔来说,他就是爱投机,就是要战胜市场,就是要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观点,没有这样的魔性,也就做不到这样的投机。第一起,15岁到去纽约前,资金最多做到了1万美元。这一段时间,杰西 利弗莫尔其实做的不是股票,而是一种最原始的股票衍生品。赌法是在投机商号做多做空,而投机商号和顾客对赌(是不是有点想现在的一些黑平台,铁汇什么的),顾客只能有一点保证金,所以股票往反方向走一点,顾客就爆仓,投机商号就靠大家爆仓来赚钱。这时候能看出来,小杰西已经有一个投机的自带天赋,就是tape-reading(读报价表),对市场的小趋势把握很准,很会抓小突破,当时的交易手段基本上就是scalping(不知道中文是什么),现在很多prop trading firm的day trader还是就是靠这个技术赚个吃饭钱。第一落,到了纽约,开始做真正的股票交易,结果亏光了破产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之前的交易系统到了纽约不好用了。为什么不好用呢?因为在投机商号是对赌,所以只要投机商号接了单,就算成交,哪怕其实投机商号没办法去股市真的以同样的价格对冲掉(估计也不会对冲)。所以呢,只要反应快,看到tape上110,112,115,可以赶紧交易进去,然后跳到120就出货。但是到了真正的纽交所,发现自己看到了小趋势,发出买的指令后,不是当即成交,这就限制了小杰西的天赋。而杰西作为投机者,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系统(甚至信仰系统),所以直到亏光才开始真正总结到底哪里错了。所以这一次破产,是操作性问题,对于杰西来说不是大事,他相信只要解决了问题,一定能东山再起。第二起,比较跌宕起伏,先是回到了类似投机商号的交易商,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回到纽约,意识到scalping不管用了,开始研究市场,提前预判市场。这就从赌博进入了交易的领域,杰西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判断出了市场的趋势,但是不提前进场,而是等待市场发出最强烈的信号(新高,放量)再进场而且疯狂做多做空,赚取巨额利润(是不是有点像现在打板敢死队)。当然这一阶段的杰西还没有炉火纯青,所以很多时候也没有等到最佳交易时间,所以有起伏,有几乎破产的时候,也有1907年大做空,赚到100w。第二落,认识了很有魅力,很有能力的棉花交易商托马斯 佩西。被托马斯 佩西说服,开始用托马斯 佩西的系统进行交易,这就犯了大错,因为不论托马斯 佩西的系统有多好,只要不是自己的系统,就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这么办,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别人的系统再好也没用,不是自己亏钱得来的经验,做出的系统,终究是靠不住的。连杰西这么厉害的人也抵抗不住。这一落,对杰西打击挺大,因为不仅亏了钱,更重要的是犯了很多错,这在他看来是不可以忍受的。所以后来他只单独行动,只听tape告诉他的信息,跟这个经历有关。这一落让他认识到只有交易技术也是会败的,要对自己的心理把握修炼到一定境界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心理弱点,然后改变行为来避免让自己陷入心理陷阱)第三起,已经是几年后了,因为市场应该进入了长达几年的熊市休眠期,哪怕是杰西也没办法赚钱(所以这里可以看到,杰西其实主要还是momentum trading,只是胆子大,博弈心理好,所以大涨大跌时赚很多,而range trading时也没办法赚钱)。这一次就是很有名的伯利恒钢铁战役,从500股做到了赚几十万,感觉这一段时间是他投机生涯的黄金期,从交易理念到系统到心理,都是巅峰状态,所以直到书结束(1922年)到1929年大崩盘都做的顺风顺水,到崩盘做空后个人已经累积了1亿美元的财富。第三落,1930年到1934年,短短几年就把大赚特赚的1个亿都亏光了。当然这已经不在书里面了,个人推测,输钱的原因,一,觉得自己超神了,放弃了以前严守的操作系统,二,生活的放荡,丢失了心理上的防线,三,行情以及交易规则的改变,导致原来的系统失效,四,可能也跟年龄有关系,已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看盘,抛弃了自己的最大天赋tape-reading,而转为做投资,丢失了自己的优势。当然个人认为如果是黄金时代的杰西,就算是亏光了还能东山再起,可能也真的是英雄迟暮,没有办法再通过学习调节自己来再起东山了。
小说,很多故事是真实的,也有添油加醋的成分,最后是抑郁症自杀(他家庭一团糟),不是所谓投机失败穷困潦倒,虽然钱也亏得差不多。 对现在的投资有一定意义,但完全照做很难大成。
Livermore时代 ,可能技术分析占8成,基本面2成,现在完全反过来,可能基本面要到8成,市场体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谓技术分析是所有人在面对价格波动的一种博弈,当所有人都在看《作手回忆录》等此类书时,这个方法就难以产生α,偶尔有几个赚大钱的,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谁说的好呢,就好像当年大赚1亿的Livermore 结果也都赔回去。
当然你也可以说巴菲特 ,林奇 ,比尔米勒等做基本面分析的也是运气,也不过是碰对了,其实也有道理,巴菲特其实也不相信继任的人能一定和他做的一样好,所以我们看到的上面三个人最后都很推荐指数基金,未来不可知,连续10年20年战胜市场凤毛麟角,还不知道是不是运气,跟上市场也就很不错了。
借这个帖子问一问,书里说的“价格沿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是啥意思?
刚开始当作神作,后面发现没什么用处,,,
交易者的圣经
1.很好的书,这本书需要有交易经验的人看才有共鸣。这本书属于纪实文学,里面有些地方可能多少有点不真实的地方,不过无所谓道理是对的就行。2.推荐丁圣元的。
每当你对交易有疑惑的时候都应该看一遍。投机或投资如山岳般古老,你参与其中的每个阶段,都能从书中吸取养分,哪怕我看了十多年了,还常有新悟,但最让人感叹的是,参与投机或投资,即使你懂得再多,执行力再强,也难免惨痛的失败,感叹!
这是一本内功心法,一般人很难理解,就算你理解了,想以此去一试身手时,你发现你依然打不过门口的小混混。
Robin ZHANG:
同意上面同学的说法,主要还是让大家了解股市的一些本质的东西,对人而言,主要是心态和对股市的正确认识。书中主要印象深刻的是:一、不要把股市当作提款机(其实就是别把自己当神);二、要买进,先卖出(其实就是买之前先看看势是什么样的);三、市场是可以被影响的,但不会一直被愚弄(书中提到有人请他操作股票,消息被透露后,实际没有炒作,股价自然上涨,但之后又理性回归)。总之,你可以利用某些不对称赚钱,但都有个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大作手回忆录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